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7 15:55: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篇(1)

一、独到的教案设计能力

教学的准备最显现的结果便是教学方案,即教案。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主体的修养和整体素质。教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是设计质量的根本保证。教案设计是事先的计划,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准备、学习环境等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的决策和超前的把握,以此来进一步规划教师的教学行为。

首先,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始点。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教师只有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才能居高临下地理解教科书。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包括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关键。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从中精选一些材料充实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发挥教学内容最大的教学效应。

其次,教案设计能力表现为制定最佳教学措施的能力,这是教案设计的中心环节。教者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更要手中有法。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初始才能的预测,制定学生更高效学习的最佳措施(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提问、板书等)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流程。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更应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毕竟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由学生的行为所决定。所以制定最佳措施时,要尽可能强化以下方面:一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师要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唱一唱,画一画,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二是学习方式多样化。既要重视自学,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合作学习,设计学生小组内的互助学习;还要引进探究学习,尽可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亲历知识发展的过程,让学习在积极的体验中能学、想学、会学,同时养成合作、共享的个性品质。三是过程设计粗线条。教学过程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群体活动,主体、客体、媒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不断的转换之中。这种不断转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实性。因此,教案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可塑性。我们提倡洗练的粗线条设计,就是为了留出足够的“空白”,以现场处理教学过程中更多生成的东西,而不致使学习过程成为教师演示主观编制的十分细密的教案的过程,因为再周密的计划也只能是一种“预测”。

二、灵活的教学调控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过程,但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既定方案的过程,因为教学的主体是人,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生成的特点,即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呈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教师具有实施调控的能力。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是教学艺术风采的展示。实施调控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是教师的自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应该善于调节气氛,掌握节奏,控制局面。通过调控,使教学过程流程节奏起伏有致,内容节奏轻重有变,思维节奏张弛有度,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迭起,跃动灵气,成为智慧的生命符号。再者,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师自我失误的时候,比如言不达意、板书错误、演示差错、思维受阻等,教师也需要自我调控。特别是自我感觉不顺时,更要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学生,适应教学情境。诚然,良好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真我”,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二是学生的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地充盈着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多变的学习行为满怀爱心地作出及时处理。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需要、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然,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如淘气孩子的恶作剧,学生智力活动中的一些古怪提问等,教师也必须立即调控,使其行为转向既定方向。这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可以面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生命特征和个性差异一触即发,随机应变。

三是对教案的调控能力。教案必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灵活性非常重要。实施教案并非贯彻计划,既然课堂情境发生了变化,那么随之也要调整,根据课堂变化做出适时的修改、补充,而非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致失去许多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事后叹息。

三、个性的反思总结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过程往往只注重课堂前的准备和课的实施,而忽视课后的反思。其实,课上完,教学并没有完。我们不妨再回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实事上,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总结,教者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作出明晰的衡量,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当反思与总结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必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篇(2)

关键词:高职;课例开发;理实一体

一、现状分析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简单来说,在课例研究中,被观察和研究的课称为课例。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业务的成长[1]。

目前我国在课例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大学、中职、中小学、幼儿园,高职涉及相关研究较少。现在高职院校着力推行构建行动导向课程体系,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角度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其专业岗位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针对教学改革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困惑、矛盾之处,存在教师个体研究居多,集体探索较少的现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成果的提炼,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职课改中推行课例研究,解决课堂教学怎样上以及怎样上更好的问题。

二、高职课例开发研究意义

首先,课例研究立足于理实一体的教学活动现场,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诠释教学思想,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入手,把理论、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

其次,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团体协作活动,教师间的合作是开展课例研究的基础[2]。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共同设计课例、反复修改,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教学行为的反思与交流,个人业务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最后,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空间。教师通过同事的眼睛审视自己的教学,在共同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基于不同视角的思考和分析,互相听取不同意见,在研究中不断超越自我。

三、高职课例开发步骤

课例研究是教学团队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某一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研究,提炼经验,改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3]。根据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特点,高职课例开发研究包括以下基本步骤:主题选取、教案设计、教学观察、集体研讨、研究总结。

(一)主题选取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团队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围绕某一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结合目前高职课改现状,课例研究主题的选取可有如下要点供参考。

1.与课程理论、实践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框架,彰显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任。基于此,有关课程理论、实践知识的实践课题,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到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改造和创生,都可以作为高职课例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2.与学习者及其特点有关的研究主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4]。在开展课例研究中,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专业认知与兴趣、分组教学有效性、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不同层面学生学习效果等都是高职课例开发研究所应关注的主题。

3.与教学法知识有关的研究主题。有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取决于以学生容易理解和最佳方式表达出来。而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时,真正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则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否具有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转换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要针对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岗位的针对性、匹配度,合理、恰当、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与教学情境营造有关的研究主题。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营造职场环境,以类似于企业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与岗位专业技能。针对相关专业及其下属课程的不同,如何营造恰当的职场环境是教学实施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焦点。此外,立体化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度、校企合作与课程结合度、工学交替与课程契合度等都可以作为高职课例开发的研究主题。

(二)教案设计

在课例研究中,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应把握两个方面要点。一是学情分析。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在教案设计阶段,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方式等。学情分析越具体、越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学生学习不了解或存在错误认识的内容,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二是设计重点。教案设计中,不能只关注教师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增加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工作,开展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的教案设计。同时要注意课例研究是一个规范行动与改进的循环过程,教案设计应贯穿课例研究的始终,在教案的循环往复修改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依据研究主题而确定。进行教学观察的教师,要避免出现为听而听、不知道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等现象,缺乏针对性、目标性,就课论课。因此,在教学观察中,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观察工具,才能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之后进行的集体研讨和教学改进提供支撑和依据。

1.教案观察表。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采用行动导向(六步法)进行,对照教案设计,听课教师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计之外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一般来说,在教案观察表中,应包含教学活动设计步骤、阶段效果、学生反映、改进意见等方面内容。#p#分页标题#e#

2.观察量表。在课例研究中,观察量表的使用较为广泛。听课教师在确定观察点后,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而后进入课堂,并在试用中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科学的观察工具。观察量表的设计内容可以从小组合作程度、单体学习者学习效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进行。

(四)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课例研究小组基于观察结果从不同角度检视教学过程的得失利弊,进而揭示教学可能的改进方向。在集体研讨中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研讨重点。在完成依据研究主题而确定的教学观察后,重点要放在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上,纠正原有的认识或行为偏差,避免就课论课所导致的研讨泛化。二是研讨焦点。集体研讨的内容应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事实来展开,避免聚集于课的成功与失败或教师的教学风格。将学生学习作为研讨焦点,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来改进课堂教学并形成教学实践,实现教师学习和行为的改进。三是研讨成效。研讨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改进方案,但改进方案不应随着一次反思而结束,应具有持续性,需要持续地进行研究才能不断产生改进教学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五)研究总结

课例研究不能随着集体研讨的结束而结束,需要综合集体讨论与自我反思结果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对自身教学加以系统反思,有助于提升执教者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5]。课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四个基本部分内容。一是研究主题与内容。这个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问题、具体教学单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规划和方案。教学规划体现对教学情况的把握程度,为课堂教学的评议提供参考背景。教学方案重在阐明具体的教学流程,描述具体的教学方式。三是阐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围绕教学问题展开,而不是再现课堂教学实录,反映出每一轮教学实践的情况;四是总结教学成效。课例研究最终指向教学的改进,因此在报告中要通过对教学成效的系统总结来反映教学改进的情况。

四、建议

首先,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课例研究能力。课例研究突出实践性知识,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理论在课例研究中不重要。相反,没有高职教育理论作为教师行动与思考的支撑,课例研究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在进行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学过程并不是常规的公开教学或示范教学,听课教师也不是泛泛地听课。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具有对课的设计予以解释的能力,听课教师要有课堂观察的技巧、收集数据的方法、分析课的策略等。因此在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基础上提升教师自身课例研究的能力是课例研究获得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营造课例研究文化氛围,避免研究形式化。要通过建立教师合作共同体,形成专业教学团队,营造课例研究文化氛围,通过教师之间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手段,消除教师教学的孤岛现象。

最后,课例研究目标应指向学生发展。在传统校本教研活动中,如听课、评课等,习惯于将评议的重点放在上课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讲授、如何提问等这些怎样做的行为上,课例研究并不主要对教师怎样教的行为进行评判,而在于教师行为的及时跟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课例研究中,精力要放在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进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2010,(21):41.

[2]祝成林,张宝臣.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例研究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0,(01):77.

[3]安桂清.教案的合作设计[J].人民教育,2010,(22):47.

[4]赵红霞,孔企平.日本课例研究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20.

篇(3)

关键词:教案;编写;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0-00

教案的有无与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上好一堂课,而且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要高度重视教案的编写和设计工作。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案设计,认为教案的编写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地把握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教案的内容科学化

教案的编写,内容的准确是第一位的。试想,一位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已发生了错误或偏差,那么,何谈保证课堂教学所授知识的准确无误昵做到内容准确无误的前提是消化理解该学科教学计划和课标的原则和要求。必须严格地遵守教学计划的目标要求,绝不能随意超越或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或弄巧成拙,还会使学生进入误区。因此,教师在教案的编写前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拿准课标精神,用以指导教案的设计编写工作。对所授课程的所有知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这就还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他备课时对每一个拿不准的宇音都要一一查阅字典,我们更要有这种精神。

二、立足于教材。了解授课对象。使教案真正能为上课服务

我们采取的教材是统一的,而在统一的教材下学生的素质是不同的。所以教案的设计也要达到“深入”和“浅出”的不同层次,来面向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把浅显的层次交给学困生完成,把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交给优秀生完成。这也是因材施教,而且在教之前写的程序上就已经注意了“因材”的问题了。比如课堂提问就应设计多层面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伸缩自如地选取材料,这样课堂上既不会“鸦雀无声”,也不会“一枝独秀”了。教案的编写更不能照着教案书籍抄写,那些名师面对的学生和自己的学生相同吗?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同吗?显而易见,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也不能体现教案的“独有性”特点。我们要树立编写教案是为了帮助课堂教学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观念。在平常的工作中,有的教师成为了优秀教案的“抄手”,有的教师课程进行了很长时间才去补教案,有的教师课还没有上教后反思就出来了,这都是不对的。我认为教案的编写应体现个性化,完全从所授知识和学生实际等出发,不存在写的长与短、详与略,关键要有用能用。

三、凸现教学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抓住教案内容的核心

一堂课中总有几个知识点需要特别强调。堂堂有重点,堂堂有难点,这就客观地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把它们凸现出来,即明摆出来。并要在凸现的基础上写清如何引出,如何扩展,如何理解,如何突破,如何安排思考与联系等。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有准备充分,编写详尽,上课才能有实效,不慌不忙,游刃有余。我们不必要把自己哪句话怎样说都写下来,但必须得把整堂课关键的那些知识点的教学写下来。也就是说,教案的编写不用摆花架子,应抓住核心。

四、加入反馈信息,使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明朗化

在教秦的编写时,每一单元编写完毕后,都应预留“学生本单元学习检测成绩登记分析表”,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并且将每一单元的成绩进行归纳,记入备课前面设计的“学期成绩变化曲线图”中。这样,一打开教案,哪个单元的成绩变化便一目了然。哪个单元目标完成得好,那个单元目标没有完成,由曲线变化的形式清清楚楚地呈现了出来。如某个单元的成绩曲线走势比较高,就说明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某个单元的成绩曲线突然跌落,就说明学生对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不到位。当然,这样分析的前提必须是你的成绩检测是客观的、可取的。通过对教案中添加这些反馈信息,对后面教案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复习工作的针对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五、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通俗简明

教案在表达上要特别注重准确。不仅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讲授要准确,就是在讲授过程中的每一步也要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求生动、通俗和简明。语言平淡无味,课堂上学生就会感觉枯燥:语言重复口嗦,学生就会厌烦排斥。所以。教案设计虽然由任课教师自己掌控,但在使用语言时仍需推敲,不能随心所欲和追求个人喜好。易中天在《百家讲坛》推出《品三国》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话和幽默风趣的讲法,使一段枯燥的历史变得有声有色,既不歪曲事实,又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从而风靡全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如果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上也如此生动的话,何愁学生不认真听讲。

六、注重教后反思地撰写,不断提高教学和教察的质量

篇(4)

一、小学语文教案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课标和学生实际。

3.目标要由浅入深,由前到后,体现层次性。目标制定要难易适度,不能因为目标过低而造成课堂学习的低效,又不能因为目标过高而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4.要遵循具体行为目标明朗化和隐性目标暗示化相结合的表述策略。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写在教案上,部分过程目标、情感目标等隐性目标隐含在显性目标中,可以不在教案上体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难点是对学习主体的学生而言的。一般来说,重点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不易接受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现有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引起的,通常教材中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或者比较隐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认识的内容,构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步骤:教学环节组合要灵活、恰当,符合教材内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自然、流畅,不僵化。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安排要合理。

2.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制定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将目标具体化,为目标的达成服务。教学任务难易要适中,内容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可操作性。各教学任务在内容上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由先到后,环环相扣,教学任务之下的任务设计与学案问题要协调一致。

3.教师活动:教师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精讲内容,精讲时间安排适时、适当。

4.学生活动:学生在每一个环节及步骤中应做些什么,如何做,教师要有具体的设计,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依据不同教学任务且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体现较强的针对性。

5.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对学生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测。对学生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教学反思

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教案,调整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案的应用

1.灵活使用教案。教案以书面形式对课程进行认真梳理,把一条有效路径预设出来,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为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人是个性化的,共性永远代替不了个性,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案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编写的还是别人编写的,都应当结合实际进行再认识,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知识只有在纳入人的认知系统时才真正属于个人,并能积极参与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教案的应用,实际上就是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引领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和能力的内化。所以教师在落实教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给学生一个自我成长的空间,充分激l学生的潜能,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形成。

3.注重引领和点拨。使用教案,在客观上减少了教师的话语,突出学生的学和成果展示。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来激发学生的灵性,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形成。在对教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因此,教案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上的引领和思想上的点拨,要通过精讲点拨,启迪学生的潜在认知,引领学生打开创造性的思维。

4.注重教案的修订与传递。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广泛积累素材,针对课程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预设问题,在教案设计中要体现出课前备课、课中备课、课后备课等环节。

篇(5)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行为;理性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教师逐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在践行课程改革理念中,还存在“新鞋旧路”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始终走不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教案设计传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仍然按照传统的“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五个步骤来撰写教案。其次教师把握教材意图不准,只注重学生书面学习,满足于学生做练习题这种最低要求,没有对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教师习惯了“你讲我听”,喜欢鸦雀无声的学习纪律,听不惯课堂上的杂音,怕学生嚷嚷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怕解答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

针对上述课改教材教学行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怎样牢牢把握教材意图,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

一、教案设计要体现三性:知识性、发展性、前瞻性

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不仅要充分体现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要善于领会和发掘教材意图,要尽量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老师绝不暗示。如教材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情境型,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究,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应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开放式的教学,从课堂教学氛围开放入手,逐步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中学到知识,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

1.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神态,传递给学生安全、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课堂中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我要学”到“我要问”的姿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时,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在何处,才能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指导、点拨。如果教师一味采取压制的办法,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就会越来越懒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积极思维的“自由人”,学生的求知欲就会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因,各种刺激和诱因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由疑问引起的思维。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在设置数学情境中,要多设置生动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和现实生活情境,可以利用身边熟人、熟事、熟物设置情境,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设置数学情境。

3.开放课堂中的“教”与“学”,探知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种直白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知过程”,在求知中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去探讨,求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出藏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或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的权利;允许学生之间不同的争论,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当中并及时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与学生共同梳理知识,肯定学生正确的见解和思维,同时指出错误的见解和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篇(6)

关键词:农村;课堂;现状;对策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步履艰难,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前几天,我们深入部分农村中小学,对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喜忧参半,觉得传统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非改不可了。

(一)成绩的取得

1.课堂教学中心迁移。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迁移,课堂教学中普遍重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有了自己选择性学习的余地,有了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了学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往,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消极、被动地位。

2.课堂教学本位转向。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为: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目前这一模式已转向,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向学生获得技能技巧过程转变。

3.教案设计注入新元素。新课标实施后,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案设计体现出理念新、知识广、过程活、方法多的特点,把重心放在备学生上,重视了学生的学,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和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过程的传统设计方法。

4.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的一次革命。课堂教学从最初的收录机,到后来投影仪、电视机的运用,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课件的制作;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迫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方法。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具有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正确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能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或用计算机设计教案。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从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新课标还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计划和论文的叙述中,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只是“新瓶装旧酒”,变调不变味。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新元素,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是“穿新鞋,走老路”。

2.现代教学技术使用不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投入巨大,其使用现状又如何呢?我们发现,个别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连起码的收录音响都没有,更谈不上多媒体的使用和电子课件的制作了,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

3.重知识轻能力。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问题尤为突出,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设计相当粗糙,教学方法没有新的突破,如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机械地写,活动环节呆板,完全是传统的讲解式、填鸭式。

4.备课不求实效。一次听课中,我们将某一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与相应课程的教案设计进行对照,发现两者差异较大,完全是你备你的,我教我的,教案设计纯属于一种摆设。事后我们仔细翻阅了他的教案,发现他的教案绝大部分是下载或抄袭的,其中有些是隔年“老皇历”了。

(三)思考与对策

要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一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让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和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应当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主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身去布置;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身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身去展示。同时依据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把学科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融为一体,建构一个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激趣——探究——评价——创新”教学模式。

激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用精炼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探究——开发智源,探究新知。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创造性的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协助学生选择、激励学生逾越。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层层渐进的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评价——反馈信息,检测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层次要求、分类达标、因人施评,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一定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别具一格,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以宽容、谅解、和蔼之心,允许他们进一步思考,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篇(7)

今年秋季,我校招进多名省招青年教师,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学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采取多种举措,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制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把这些青年教师以及学校原有工作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立足课堂教学,从教案设计、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是开展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成立以教导处和教研组以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讨团队,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全维度观摩,从课前说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环节入手,细化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