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5:54: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生儿护理及喂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
【摘 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良好率、母乳喂养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反馈式健康宣教;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
反馈式健康宣教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母乳喂养能力,促进其产后恢复。为了研究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110 例母婴同室产后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与常规健康宣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6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后产妇11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观察组最大年龄38 岁, 最小年龄22 岁, 平均(27.5±2.8)岁;自然分娩38 例,剖宫产17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5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0 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30 例。对照组最大年龄37 岁,最小年龄22 岁,平均(27.8±2.6)岁;自然分娩35 例,剖宫产20 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 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2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9 例。两组研究对象均无合并急慢性疾病、妊娠合并症、母婴喂养禁忌症;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口头宣教产后恢复注意事项、新生儿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如下:
(1)产妇产后恢复。详细向产妇讲解缓解产后疼痛的方措施、自行排尿的重要性、促排尿方法、下床活动注意事项等,并教导产妇如何自我检查产后恶露排出情况。
(2)新生儿护理知识。护理人员亲自示范并同时指导产妇实施更换婴儿服、更换尿布以及脐带消毒、抚触等四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内容;并教导产妇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面色、黄疸情况、溢奶情况、排便及肚脐变化情况。
(3)母乳喂养方面。积极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教导产妇哺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产后乳房护理等内容。
(4)出院后健康宣教。叮嘱产妇产后恢复注意事项,保证居住环境温湿度适宜、饮食均衡;判断产褥期体温、恶露异常现象,加强会阴清洁。
1.3 观察指标[1]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1)新生儿护理情况。产妇能够独立完成上述至少三项新生儿常规护理,并掌握判断新生儿情况的方法,可视为良好;
不满足上述指标者,可视为一般。
(2)产妇能够独立哺乳,且未出现破溃、涨奶,或出现轻度涨奶、破溃,可视为良好;有严重涨奶现象出现,可视为一般。
(3)护理满意度。采用两端为0mm与100mm 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 表示不满意,100 表示非常满意。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92.7%
(51/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94.5%(52/55例);对照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为72.7%
(40/55 例),母乳喂养优良率为69.1%(38/55例)。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2±3.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建立母婴同室病房对于产后产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与母亲的交流,也有助于帮助产妇尽快转变角色,接受母亲这一新身份;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家庭尽快适应新生儿的到来。但对于产褥期产妇来说,其生理与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并且由于缺乏产后卫生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喂养知识,因此易导致产妇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产后恢复[2]。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优良率、母乳喂养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给予母婴同室产妇产后反馈式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其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妇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产后产妇恢复。并且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还可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玉红, 张良, 张瑞青. 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119-119.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护理的150例新生儿,分析所采取的疾病预防措施及效果。
结果:通过科学、精心的护理,只有2例新生儿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余新生儿均正常出院。
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6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23-02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算起到满28天,这段时期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期是新生儿进行生理功能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关键时期,由于新生儿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调节能力差,身体机能非常脆弱,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各种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新生儿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疾病,以保证新生儿健康快乐成长[1]。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护理中的疾病预防措施,现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护理的150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150例新生儿。其中,男81例,年龄4d~24d;女69例,年龄4d~25d。所有新生儿体征正常,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1.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寒热病症。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体温改变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并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配置空调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温、湿度计,在新生儿穿衣及裹被情况下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2)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给新生儿头戴帽、母体胸前怀抱、婴儿培养箱等。在为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时,尽量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以免身体散热过多。气温过低,新生儿易患伤寒综合征和呼吸道感染。但气温过高或保暖过度,新生儿可能患上湿疹或脱水热,所以保温措施应当适宜。
(3)观察体温,每4h监测一次,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37℃。
1.2.2 喂养护理,防止窒息。
(1)新生儿出生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给予母乳喂养,让婴儿吸吮母乳,并在出生1~2小时喂些5%~10%葡萄糖水,4~6小时或更早时候喂奶[2]。尽量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优质的营养。如果确实无法实现母乳喂养,可从喂养葡萄糖过渡到配方奶。
(2)人工喂养时,奶具必须专用并进行消毒。对于消化道畸形或咽下综合征的患儿,应由临床医生进行诊治。喂后应先抱起婴儿头部片刻,再以侧卧位放到床上,避免呕吐或溢奶。如果发生溢奶,可将婴儿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喂奶者肩部,一手托住婴儿臀部,另一手握成空心状轻叩其背部,方向从腰部往上至背部,5~10min左右[3]。
(3)人工喂奶时新生儿容易发生呛奶,应采用仿母乳奶嘴,并且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时奶液应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吸进空气。发生呛奶后护理者取坐位,将新生儿面朝下俯卧于护理者腿上,然后一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空心状轻叩其背部,助其将呛入的奶汁咳出来。
(4)为了防止新生儿窒息,及时调整新生儿睡姿,以平躺为宜,避免长时间趴睡。新生儿口鼻附近的被子、毛巾等软质物品必须及时移开,避免其发生窒息。
1.2.3 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新生儿病房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采用湿式法进行清洁,每日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0min以上。进入新生儿病房必先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
(2)皮肤护理。新生儿应穿着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婴儿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一次。为防交叉感染,遵守“一婴一盆一巾”原则。沐浴应采用煮沸过温水(36℃~37℃)清洗。为保持皮肤皱褶处干燥,可用消毒过的植物油轻轻擦拭。然后进行5min左右的抚触。每次换尿布或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再以毛巾蘸干,并涂抹少量油膏,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3)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1~2min脐带就可以结扎,处理时采用无菌法操作,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并敷上脐部无菌敷料。每天对新生儿脐部护理一次,洗浴后擦干全身,除去原有敷料进行观察,并以0.5%碘伏涂搽脐窝。通过这种方法让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并可预防脐炎发生。
(4)眼、鼻、口腔及外耳道的护理。每天进行2次清洁护理。若眼部分泌物较多且为脓性时,提取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
1.2.4 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
(1)预防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病房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洁净,避免过多探视,谢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探访新生儿,乳母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并暂停哺乳。
(2)预防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感染源有羊水污染、产道污染及出生后皮肤、粘膜、脐部感染。由于新生儿对化脓性细菌抵抗力差、皮肤及淋巴组织屏障功能低等原因,新生儿容易感染败血症,并且同时可得脑膜炎、肝脓肿、肺炎等疾病,因此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采取措施积极治疗,皮肤、脐部局部感染者应给以碘伏等进行处理,避免引起败血症。
(3)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破伤风主要由断脐、脐带结扎不洁引起,因此接生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就能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机率。
(4)预防接种。新生儿出生3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分别在出生1d、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感染。
2 结果
采取上述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50例新生儿中148例正常出院,有2例因病转新生儿科治疗,其中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另1例为湿肺。经过治疗2例患儿也已痊愈出院。
3 讨论
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探讨并总结了新生儿护理中疾病预防措施。综上,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生理器官和皮肤都很脆弱,容易受到感染和生病,因此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35):68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高胆红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临床护理朝着人性化和优质化发展。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一种,是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和多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满意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本分析了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 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3]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分娩的产妇195人,新生儿194人。
1.2 方法 妇幼保健医师于产后出院后3天、7天、14天、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了解产妇乳腺、宫底、会阴伤口、恶露、乳汁、精神状态和新生儿体温、脐部、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胎便排出情况、母乳喂养、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头颅血肿的消失情况。
1.2.1访视人员:由责任心强,有良好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的妇幼保健医生、儿科医生担任。
。
1.2.2访视内容:(1)评估家庭环境:居室通风情况、家庭育儿观念、产妇的饮食起居、家庭对产妇的心理支持、有无不良习俗及卫生习惯。(2)体格检查: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恶露、伤口愈合情况、肿胀及皲裂情况等;新生儿体温、皮肤黏膜、脐部、眼、耳、口腔、大小便以及生长发育等。(3)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4)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1.2.4方法 对居住在我团的产妇上门访视,居住在团外的电话访视。
2 结果2.1 3次访视中存在的产妇产褥期健康问题
2.2 3次访视中存在的新生儿健康问题
2.3 3次访视中新生儿喂养情况2.4 新生儿满月增磅情况 访视员在第3次访视时测量新生儿体重,分析满月增磅值,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195例新生儿的满月增磅值144.94 g±293.95 g,其中≥ 600 g有189人,占96.9% ,≤ 600 g有5人,占2.56%需纳入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3 护理体会
通过访视体会到,初产妇存在喂养方法知识欠缺,产后角色的不适应造成产后沮丧、产后抑郁;新生儿护理不当造成母乳喂养失败、脓疱疮、臀红、体重不增等。通过科学认真的分析指导给产妇家庭以支持帮助,达到母婴健康安全。
3.1 加强心理指导,减低产妇心理疾病的发生:
产妇在产褥期对各种社会因素、生理、心理的易感性提高,由于承担新的社会角色、育儿的疲劳,身体应激及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发生身心障碍增多,因此访视时应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解除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协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的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让家属给予足够的照顾,改善家庭关系和生活环境。
3.2 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出院后下降,主要是大多数产妇对母乳认识不足,怀疑自己的乳汁暂时不足,放弃母乳喂养。因此访视医生应向产妇及家人宣传母乳喂养可促进母婴健康,因为①母乳的营养成分较完备,各种成分的配合比较适当,达到婴儿的需要,尤其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更为适合。② 母乳的成分能随着发育的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产后1-2天内发泌的乳汁叫初乳,色黄质稀,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固体在成分,还有轻泻作用,用利于新生儿排出胎粪。③同时吸吮刺激可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④、母乳含有多量抗体。新生儿能从母乳中获得免疫体,婴儿在6个月内很少得麻疹、小儿麻痹、腮腺炎等传染病。曾观察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以胃肠道、呼吸道和耳部的感染抵抗力比喂牛奶的要强些。⑤母乳喂养时的母子联系可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育。⑥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同时访视医师还要亲手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对于有皲裂的母亲使用保护具进行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3.3 新生儿合理喂养、保暖,加强护理及预防感染: 保证充足的乳汁供给,按需哺乳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保持室内温度在24―28℃,定时通风,保持皮肤清洁,脐带干燥。促进胎便的排出,大小便后臀部及时护理,一般在出生后3―4天新生儿会出现黄疸,7天左右达高峰,14天左右逐渐消失,对于持续不退、手脚心黄染的新生儿在排除母乳性黄疸后应及时就诊。改变传统的包裹婴儿方法,不挑破所谓的马牙,有脓疱疮的患儿及时就诊。
产后访视能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家庭角色的适应 产后阶段,年轻的爸爸妈妈要适应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承担父母角色。但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准备,尤其是产妇要哺育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压抑心理,需要特别的关爱。本资料显示,第1次访视中产妇有焦虑、压抑心理问题,而第3次访视中产妇的焦虑、压抑心理问题减少到0.41 。社区访视人员在访视时,能进行护理指导、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帮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同时指导其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鼓励他们共同承担哺育孩子的责任,促进家庭角色的适应。
随着母婴同室的普遍建立,母乳喂养得以大力推广。新生儿护理工作模式已有过去传统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婴儿室集中护理.转变为母婴同室的开放性护理[1,2]。由于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她们关心的重点。并且产妇多数初为人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3]。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护理难点
1.1授乳知识缺乏
首先是哺乳方法,不知如何操作,产前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大多数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d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早吸吮亦不能很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不了解,顾虑乳汁少而加喂糖水或牛奶等。另外由于新生儿较长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认为新生儿并不饥饿或认为不能打扰其睡眠,造成吸吮次数少(每天小于4次)。不足以刺激乳汁的分泌而乳量少,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4]。
1.2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缺乏
受长辈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下列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绳子捆扎新生儿的四肢。(4)所谓给新生儿“清胎热”,即使用黄连,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用乳汁擦新生儿的眼睛,认为可治结膜炎。(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
1.3缺乏正常的新生儿生理知识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肿胀、女婴出现阴道分泌物及少量出血,生理性黄疸等生理表现缺乏了解,并对此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2护理对策
2.1传授哺乳知识。认真讲解乳汁分泌的生理知识及早吸吮、早分泌的道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具有的免疫功能及产妇乳汁分泌的自身调节功能,指导具体的哺乳方法及,特别对初产妇,医护人员要多次讲解、示范,使之熟练掌握。在讲解的同时给予早吸吮指导,告诉产妇有效的早吸吮可提早乳汁分泌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强产妇的哺乳信心,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实现母乳喂养。在母婴同室内禁用奶粉奶瓶,同时嘱产妇要按需哺乳,新生儿睡眠超过3h,尤其在夜间,一定要催醒哺乳。
2.2及时讲解新生儿生理性表现
新生儿的生理性表现是产妇及家属集中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讲解的主要内容。(1)生后1-3d!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d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超过10%,要观察乳汁量和新生儿吸吮情况,加强喂哺。(2)生后2-3d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d达高峰,10-14d消退,不需处理。(3)生后3-5d新生儿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2-3周后消退,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5-7d女婴阴道可出现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d可自然停止.通过及时讲解,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2.3讲解科学育儿常识
使她们自觉接受新知识,转变旧观念。①母婴同室内空气要清新流通,每日通风1-2次,每次半小时,室温保持在22'C -24 C ,湿度以55%-66%为宜,新生儿衣着和包被以四肢温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C -37'C :②新生儿因消化道的解剖特点易发生滋奶,哺乳后30min内宜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以头高脚低位抱人怀中或轻拍新生儿后背,使胃内多余气体排出,以减少溢奶;③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四肢逐渐伸展,应取消捆绑式包被,更换柔软宽松的衣裤,以便于哺乳,增加新生儿活动量,促进其健康发育;④暴露脐带护理。即出生3d沐浴后不再包扎脐部,只需用家而康棉签擦拭脐轮及脐带残端,1-2次/d,保持干燥、清洁至脱落;⑤由于胎儿在宫内受羊水刺激或通过产道时接触含有细菌的粘液,出生后可出现结膜浮肿或炎性分泌物,可用金霉素眼液滴眼3次/d, 2-3 d可治愈。
参考文献
[1]张俊茹.母婴同室探视人员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E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2):2697.
[2]向丽,杜鹃。谢立平。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E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
关键词: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6] 殷艳玲,蔡敏,丁海燕.产褥期家庭访视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 2005 ,19 (5):464- 466.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出生时间0~8d,平均年龄(4.6±0.5)d;体重2.3~4.1kg,平均体重(3.3±0.4)kg。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添加辅食、喂养及预防注射等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主要为母乳,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同时也可给在辅食中添加适量葡萄胎,防止新生儿缺少母乳而发生低血糖;(2)创造一个优质护理的环境,按照新生儿的需求,挑选护理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并按照弹性排班制度,严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而发生差错;(3)在新生儿进食1h后,护理人员需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通常以指揉法对新生儿的头部及背部进行按摩,再以挤捏法对新生儿四肢进行按摩。在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时,可让家长从旁学习,护理人员需指导家长熟练掌握手法,便于以后自行给予新生儿护理;(4)新生儿的病房及沐浴室等每天要进行清洁及消毒操作,并将湿度及温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防止发生感染。
1.2.2研究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将新生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调查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选择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新生儿护理质量,按照评分的高低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78例新生儿护理工作,家属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28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4%。新生儿中出现啼哭不止2例,发热2例,喂食延误1例,护理出错率为6.4%。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医疗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同时广泛开展的医疗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使在医院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但临床病区不够集中,提高了管理难度,导致发生很多严重医疗事故,如丢失新生儿等。院内感染:(1)新生儿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早产儿及体征过低的新生儿,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人为的侵入性操作,若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2)医院内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若护理人员不重视洗手及对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仅在巡视病房时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在夜间家属休息时新生儿发生异常情况,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家属便会推卸责任,造成严重医患纠纷。
3.2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