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8: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管理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为观察组,风险管理前的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
1.2方法
在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各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实行全员护理风险管理,通过讨论会形式分析骨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相应对策并落实到实际护理执行中。
2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4.8±2.3)分,与风险管理实施前(80.5±3.1)相比,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在风险管理实施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为6.4%,而在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降至0.2%,有了明显改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骨科护理的风险因素
3.1.1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较差
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开展护理工作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但是,实际工作当中,有许多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对于规章制度的重视性不够,出于工作效率、自身心态等各方面原因,并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所要求的流程,在护理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的不足,都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3.1.2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
骨科患者的护理对于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骨科患者属于复合伤、多发伤等创伤的,其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发展快,如果不能准确处理,就会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在实践当中,由于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不能通过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可能发生的病症,缺乏评判性思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导致患者病情治疗被延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1.3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缺乏
首先,在许多护理人员观念当中,认为安全是领导的事情,对护理安全的重视不够,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难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使护理风险因素不断累积,最终引起安全事故,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次,许多护理人员没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深入了解,在护理工作当中只重视临床治疗,而忽视了书面记录,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拿不出准确的证据来保护自己。
3.1.4护士人员数量编制严重不足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许多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降低运行成本,导致医院骨科的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人员数量与骨科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缺口,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上床位的缺少,都给骨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妨碍,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
3.1.5医院环境与设施方面问题
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是骨科护理良好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一些医院当中,环境建设存在着一定不足,比如走廊或厕所等区域光线过暗,没有设置应急灯等,给患者的活动带来风险;而在治疗设施上,有些医院设施并不齐全,对于仪器、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不到位,药物没有及时补足,这些也会给骨科护理带来风险。
3.1.6交流沟通技巧的缺乏
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护士的重要工作方式,但是许多护理人员对于交流沟通技巧掌握不足,与患者的沟通较为困难,对于患者的问题没有耐心、细心的解答,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存在敷衍、烦躁等现象,引起患者的不满,进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为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3.1.7患者自身因素
首先,患者对护理服务缺乏准确认知,许多为患者制定的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方法和技术在患者认知中是医院为了赚钱而提出的,导致患者出现拒绝接受新护理方法和技术的现象。其次,部分骨科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等因素,在情绪上容易出现郁闷、烦躁等现象,影响了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和配合,增加骨科护理的风险。
3.2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
3.2.1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专业素养是骨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医院方面应该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通过开展各类学习班和培训课来提高护士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要通过模拟训练来增加护士的护理实践经验,并通过训练来发现护士自身存在的不足以进行改正,提高护士防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2.2提高护士安全和法律意识
首先,对护士开展安全教育,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使护士主动自觉的维护安全,积极做好病房巡视与健康宣教工作,将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到位,及时纠正护理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为骨科护理的安全开展创造条件。其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护士养成查对、检查、岗位、素质和法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并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行为,及时、准确、详实地记录护理文书,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医患纠纷。
3.2.3增加骨科护士的人员编制
对护士的工作范畴和岗位职责进行明确,避免岗位和责任混乱问题;同时,根据骨科护理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层次、数量相当的护士;最后,采用弹性排班制度,使护士以最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3.2.4建立骨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针对的主要是常见的临床危急问题,包括摔倒、坠床、猝死或失血性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等,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规范的流程来提高应急处理效果,有效控制风险的大小,保障患者安全。在制定应急预案后,还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严格遵守事先控制、事后严肃处理的基本原则,按照床边交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要求落实护理工作,提高风险防范的效果。
3.2.5做好护理环境的安全建设
关键词:EPC模式;风险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76-03
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就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业或政府单位。由此可知,风险管理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第二,风险管理是由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估、分析、处置等环节组成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等过程,通过综合、合理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实现其目标的;第三,风险管理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为中心,要体现成本效益的关系;第四,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第五,人们通常所说的风险管理是狭义的风险管理,即专指企业风险管理。
人们在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从总体上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带有某些规律性。因此,人们只能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这就要求主动地认识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风险,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程度,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一、业主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业主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项目定义不准确。在招标阶段,业主只能给出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及设计标准,业主要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负责。如果这些地方存在错误、遗漏和不合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指令变更,如提高功能要求、增加关键设备等,由此引起的投资额增加和工期延长要由业主来承担责任。
2.选择承包商不当。鉴于EPC项目投资额高、专业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加上业主要求合同总价和建设工期固定,潜在的投标人可能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竞标人的减少很可能使业主无法选择到最合适的承包商。同时,如果没有综合考虑承包商类似工程的业绩和经验、设计采购施工能力、投标报价这些因素,很可能导致业主错误地选择了承包商。如果选择的承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程项目,业主不得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更换承包商,蒙受重大的损失。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FIDIC的银皮书(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中规定,业主只承担合同执行中因自身违约,业主变更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法律变更以及不可抗力的风险。除此之外,EPC项目总承包合同中确定的合同价格和建设工期将不能调整。
业主违约包括业主在执行合同中履约时间不当和履约瑕疵。在合同执行中,如果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或者政府的有关政策发生改变,对承包商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产生影响,合同价格和工期应该考虑因上述改变而造成的任何费用和工期的增加,也就是说,这部分风险一般应由业主来分担。
根据FIDIC银皮书,不可抗力属于业主风险。对于自然力作用的不可抗力,如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业主只承担工期延长的风险;对于自然力作用以外的其他不可抗力,业主既要承担对承包商履行合同义务造成的工期延长的风险,同时又要承担费用增加的风险。而在工程实践中,业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往往不愿意在合同中列入业主风险条款,即使承包商要求把不可抗力的风险作为业主风险,业主也有可能尽量缩小不可抗力的定义范畴。
为了规避风险,业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准确地定义项目。业主在招标时只给出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对于这些原则要求业主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和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这样承包商才能够充分理解业主的要求,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合同变更。
2.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承包商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任务,其投标报价和承诺工期必须满足业主的要求,同时还要承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绝大部分的风险。
为了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业主应给投标人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料,让投标人仔细研究业主的要求,进行初步方案设计,全面评估项目风险,使投标人确认是否有能力来承担EPC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
业主选择承包商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对投标人进行评价:对业主要求的理解;以往类似工程的业绩和经验;财务状况;现有的工程负荷;设计能力;设备材料的采购渠道和采购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相关经验;投标报价和工期;其他相关资源。
3.严格履行合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应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如及时向承包商提供现场,及时审核承包商文件,按照付款计划表及时支付工程款。另外,业主应尽可能减少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长,以
确保按照预期可接受的投资额和工期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二、承包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风险:
1.盲目参与投标。在EPC模式下,投标人在投标时要花费相当大的费用和精力,其投标费用可能要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0.4%~0.6%。如果在没有多大中标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参与投标,那么投标费用对承包商来讲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浪费。EPC项目比较复杂,加之业主要求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承包商如果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即使中标了,也可能无法完成工程建设,承包商最终将蒙受更大的损失。
2.合同文件存在缺陷。一般情况下,合同文件存在缺陷的风险也要由承包商来承担。除了预期目标、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的准确性应由业主负责之外,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也就是说,如果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等,即使有关数据或资料来自业主方,业主也不承担由此造成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长的责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工程设计中,业主有审核承包商文件的权力。承包商文件不符合合同要求时可能会引起业主多次提出审核意见,由此造成设计工作量增加、设计工期延长,承包商要承担这些风险。同时承包商有设计深化和优化设计的义务,为满足合同中对项目的功能要求,可能需要修改投标时的方案设计,引起项目成本增加,这些风险也要由承包商来承担。
在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中,供货商供货延误、所采购的设备材料存在瑕疵、货物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损坏和灭失,这些风险都要由承包商来承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造成工程设备损坏或者人员伤亡的风险应由承包商来承担。承包商要负责核实和解释业主提供的所有现场数据,对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负责。另外,承包商还要承担施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不可预见困难的风险。
承包商在参与EPC项目时,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应对:
1.谨慎参与EPC项目投标。承包商在决定是否参与投标前,必须仔细研究项目的特点和业主的要求,识别和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从自身实力出发做出理智的判断。承包商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中标的可能性。决定投标后,承包商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报价中加入适当的风险费用。
2.合理应对合同文件本身的风险。在投标前,承包商应尽量明确业主的要求,发现模糊的地方及时要求业主加以澄清,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报价。签约后,如果合同文件中仍然存在错误、遗漏或不一致,承包商应尽早发现并修正这些错误,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积极控制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工程设计中,承包商要争取设计一次性成功,通过业主的审核,尽量减少设计的多次返工。在进行深化设计和优化设计时,因业主变更项目的预期目标和功能要求而引起费用增加和工期延长,承包商应及时向业主提出索赔。
在采购过程中,承包商要从技术上和时间上分析供货商的履约能力,并要求供货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由于EPC项目中设备材料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高,承包商还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将设备材料运输途中发生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既要自己严格按照合同履约,又要协调好分包商的工作。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和损失,承包商要加强内部管理,还可以投保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可预见困难,承包商要尽可能从业主那里获得全面的现场资料,充分勘察现场,并制定相应的预备措施计划。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承包商要争取由业主来承担风险。
4.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承包商自身能力建设是做好风险应对最重要的环节。承包商应不断总结投标报价的经验,改善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条件。同时承包商还要努力提高设计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宽设备材料的采购渠道,增强EPC项目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一、航运企业风险成因及特点
(一)航运企业风险成因 由图1 可知,航运企业是以航运服务为产品以航运价格为指标进行交易从而形成航运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密切相连,影响着航运市场的特点,造成航运企业成为周期性强和波动性大的高风险行业。航运事故的无法预知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也是其成为高风险行业的因素。另外,航运企业受宏观环境因素影响,是由贸易派生出来的,具有被动性和派生性;航运企业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此外航运企业资金密集性大,利益回收期长决定了其资金风险高的特点;以上各种因素决定了航运企业除了拥有其他企业的风险外,还拥有海上特有风险。这些风险又可以称为市场风险和安全风险。
航运企业面临的风险使得航运企业发展困难,因此,企业须有识别风险的能力,并能结合国内外行业环境,对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制定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风险战略,构建风险管理框架,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措施来防范规避风险;建立长效机制,并做出绩效考核,提高航运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由此可见航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可分为三部分,见图2。
(二)航运企业风险特点 航运的主要设备或者工具就是船舶,全球远洋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航运业的繁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来临,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的风险管理局限于在海上的船舶面临的风险,主要原因在于船舶价值不菲,风险变化多样,是航运公司的核心设备。现代管理理念下,航运公司开始关注企业内部面临的风险,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降本增效,使财务系统运行平稳,这也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图3)。
由图3可知,航运企业风险管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l)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航运企业比其他任何企业都具有更明显的周期性,主要表现为,除了受运输产品周期性影响,还受全球贸易量周期性的波动,受航运自然条件的限制。周期景气的时候,实力强的企业可以抓住时间盈利,不景气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企业盈利,而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有的企业为此只能减少运力,进行重组,导致很多小企业倒闭,所以航运企业生存周期较其他企业短,具有不稳定性
(2)燃油成本波动。燃油费用是航运企业最大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5%左右,有时甚至高达50&,石油价格涨幅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的商品,而近年来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波动剧烈,给航运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航运企业要努力控制燃油成本,降低船舶燃油单耗,才能保持盈利。
(3)航运企业运费收益不稳定。航运企业主要是以船舶为生产工具,以航运为产品,以获得运费收入为主要盈利手段,从而形成航运市场。这就使得航运价格成了决定航运市场好坏的指标,航运运费成了企业来源的主要部分。而航运运费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宏(微)观经济政策、航油成本、航运事故后果严重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运费收益不稳定。
(4)航运企业财务风险大。航运企业财务风险大,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航运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二是航运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弱,对资金筹措、投资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财务决策依据,资金筹集不合理会造成企业财务负债严重,到期无法偿还,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额投资损失。三是鉴于我国各大银行多支持国企借贷,对中小企业和非国企信贷方式少、条件严这一融资现状,造成航运企业资金筹资手段不丰富。四是大多数航运企业都涉及海外运输和外汇问题,在汇率变动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二、航运企业主要风险识别及管理
(一)经营风险 又称运营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中断或冲击。航运企业经营风险根据其所处的风险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营运成本管理风险。营运成本风险主要指在保障船舶达到适航状态所进行的工作涉及到的风险:一是企业的内部风险,表现为人的风险,包括员工能力、人才流失、执行力、泄漏商业秘密风险等。二是船舶管理风险,包括船舶维护、保养、检查、燃料供给等所涉及的风险。据资料统计,航运燃料费用占航运企业总费用的35%,可见燃料供给费用的管理成为航运企业营运成本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班轮运输运费管理。国际航运市场按经营方式可分为不定期市场与定期市场,定期市场主要以班轮市场为主,班轮市场又以集装箱班轮为主,有固定港口、固定航线、固定开航时间,运费相对比较稳定。在运输效益风险管理上,由于班轮运输运费较为固定,所以本文论述重点为运费的回收。班轮运输主要收费条款有三种,如表1所示。
以上是三种条款存在的差异和风险等级,但是客户的信用也存在风险,航运企业应该对客户信用详细分析,对其分类并采取不同的费用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规避资金回收风险(表2~表3)。
(3)不定期船舶运管理。目前,国内航运业曾经引以为荣的干散货运输风光不在。由最初的盈利核心业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并且行业环境不断变差。当前航运业普遍不景气,为了较好地规避风险,世界范围内的航运业适应变化的市场需要,自行进行协调作业,因此运力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需求量的增长,有效遏制了运费的上升,提升了利润空间。据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万吨级以上的船舶1684艘,装载吨位达4910万吨,年均运力增幅达20%以上(表4)。
(4)对运费衍生品风险的管理。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干散货航运市场进入不稳定时期,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很多航运企业运用FFA进行套期或投机,市场风险的控制方法随即出现了一种新方法“运费衍生品-FFA”, 而FFA是运费的衍生物,与任何一种衍生品一样,FFA有保值和投机两种功能,投资者承担风险获得利润,经营者利用FFA进行对冲转嫁运费风险,利用FFA进行对冲可以实现套期保值的功能。
(5)对金融工具的补充说明。航运业是高风险行业,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风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成为航运业必然趋势。我国风险管理方法缺少,应该引入更多更好的金融工具,比如国际上流行的互换工具,以交换风险的方式来管理,此外还有远期合约、期货等金融等金融工具。
(二)财务管理 具体有以下几种:
(1)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金融风险,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任何企业都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建立切实可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增强员工财务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对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或减少损失。鉴于航运企业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多更具有不确定性,更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详细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降低风险。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做好财务管理首先必须对航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评价,这就需要有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大量真实的会计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价,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管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航运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两种方法,下面将这两种方法做以介绍:
(1)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自身根据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制作出的关于自身情况的表格,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现金来源与运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通过制作出来的这些报表找出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评价企业的还债、获利、规避风险的能力。
(2)财务比率。财务比率方法主要是为了进行对比,主要注意事项为两点,注意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即三年以上的数据,数据要有持续性;评价同规模、同行业、同国家三家以上的公司。通过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航运企业财务的一般特点(表5)。
(三)国际航运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和汇率风险始终贯穿于资本运动的所有环节,这也是航运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特性。国际航运企业经营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外汇,外汇汇率多变,其风险无时不刻的存在着。外汇风险除了外币与外币之间、美元与其他外汇货币之间汇率波动风险,还包括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相互的汇率变动风险。如何应对外汇风险成为航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货币变动无偿,对航运企业长期的外汇资产一般采用的是预约易,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工具,在签订合同时便将不同货币相互兑换的汇率确定下来,规避风险。例如,某航运A企业为支付韩国船厂的造船款项共40亿韩元,在向B银行借入4000万美元贷款,造船用韩元支付,签约时先付10亿韩元定金,半年后再付10亿韩元,一年后付20亿韩元。签约时市场汇率1美元兑2000韩元,6个月后远期汇率1美元兑1998韩元,一年期远期汇率1美元兑1996韩元。
航运企业按即期汇率用20000万美元兑换10亿韩元支付船厂定金,按签约日远期汇率的分别签订20000万和40000万美元的6月期和一年期的远期交易。如果6个月和一年后,市场汇率分别为1美元兑1998韩元和19996韩元,则可避免损失,因此远期外汇交易被广泛运用于外贸进出口业务。
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航运企业也可以运用金融工具进行防范,但是企业在选择方法和工具时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效果。
三、航运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任务及原则 具体有:一是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赋予具体职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运转提供保障。二是规范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来规范管理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三是建立风险管理监督结构,确保全面风险管理执行力提供保障。四是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全面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职能 实践证明,运行良好的管理机构常由董事会、首席风险运营官、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具体业务部门组成。管理机构拟定管理章程,列出岗位职责。具体责任和权限明确到人、细化到岗位。定期由专业委员会或者专门的机构对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适当的变更(图4)。
(三)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进 具体如下:
(1)主要风险确认及其他风险。分析发现,航运业面临的核心风险主要来自发展战略、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首先要做好战略规划,企业主营业务的选择、推广、变更、主营市场的定位等都属于战略决策,这些事关企业发展的因素需要慎重决策。随着航运业的发展,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侧重于市场导向,核心功能仍在于海上运输,虽然不同的航运业面对企业风险产生的弹性波动各异,但是本质上讲,主要风险基本类似。在航运业整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财务管理风险始终存在,一直是财务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上面阐述了航运业面临的规律性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风险还会有差异,譬如突发灾害、劳资矛盾、环境破坏、违章违法、信用危机等,虽然概率较小,但是危险性却十分强大,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建立好应急预案,并由专门的部分统一管理监督,尽量将不可预见的风险损害程度降至最低。
(2)风险的衡量及应对。对于企业面临的众多风险,需要分门别类的对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在进行初步估算以后,常用行业流行的坐标图来归类和管理。
航运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各种制度尚不完善,风险管理和先进国家更是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经营者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业务经营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和企业本身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抗衡。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在航运业普遍红火的时候获取暴利,在不景气的时候则陷入困境,如此反复。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不能自我控制的风险管理模式,从自我管理着手,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规划,将不确定性降至最低。本文对多种金融工具进行了对比,希望借助多种金融工具的引进规避金融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航运业如何规避风险》,《中国水运》2012年第7期。
关键词: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1风险的概述和特征
1.1风险概述
风险的定义最初出现于1901年美国的A.M.威利特所著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这一定义强调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其后许多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给风险下了各种大同小异的定义。
虽然风险的定义很多,但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定义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第二类定义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风险是一个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它可能带来不确定结果的综合效应。
1.2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征指风险的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表现。包括: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损失性、结果双重性。
2项目风险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2.1项目风险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影响因素,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相关利益主体的期望产生背离,从而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2.2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
形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项目发展与变化情况的认识和应对决策等方面出现问题,包括:
①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
②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特征。
③项目信息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
3项目风险的来源
项目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项目风险会有不同的引发来源。主要包括:
(1)自然风险: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房地产项目造成影响,从而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造成损失。
(2)政治风险: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政治体制改革风险、环保政策变化风险、战争风险、经济体制改革风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风险、住房制度改革风险等。
(3)经济风险: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包括:融资、财务、地价、市场供求、工程招投标、国内经济状况变化等方面的风险。
(4)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变动给房地产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包括:科技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建筑材料改变和更新、设计变动和计算失误、生产力短缺等风险。
(5)社会风险: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而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包括:城市规划、容积率变更、区域发展和文物保护、社会治安、公众干预等风险。
(6)国际风险:指因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对地区性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包括:国际投资环境风险、货币汇率变化风险。
(7)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商策划失误、决策错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实现。包括:投资方式、地点、类型选择、组织管理、时间管理、合同管理等风险。
4项目风险的识别
4.1风险识别的定义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识别引起风险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何。4.2风险识别的过程
(1)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首先要辨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然后确认这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
(2)建立初步风险因素清单。把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列出清单,应包括各种影响环境、决策等。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根据初步风险清单中所列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推测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可能性,重点是资金的财务结果。
(4)制订风险预测图。分析某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潜在的危害。
(5)对风险进行分类。首先能加深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能辨清风险的性质,有助于制定风险管理目标。
(6)建立风险目录摘要。这是风险识别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目录摘要,可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汇总并排列出轻重缓急,能给人一种总体风险印象图。
4.3风险识别主要方法
(1)分解法: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2)故障树法:就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
(3)专家调查法:包括集思广议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
(4)流程图:用于给出一个项目的工作流程,项目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信息的图表。
(5)情景分析法:通过有关数字、图表和曲线等,对项目未来的某个状态或某种情况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分析,从而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
(6)财务报表法:根据项目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为基础,将每一会计科目作为以风险单位进行分析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汇总,得出结论的方法。
(7)敏感性分析法:研究项目生命周期内,当项目的变数以及项目的各种前提假设发生变动时,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会出现何种变化以及变化范围有多大。
5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
5.1对风险评估的认识
风险的评估就是在前期预侧和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为重点处置这种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影响风险管理的决策,它的准确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正确性。
5.2风险评估的方法
按性质分为定性、定量及两者结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罗模拟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按用途分为:风险源分析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测、频率统计分析、风险后果的评估、风险决策、管理计划和对策的制订等方法。按适用评估对象分为:针对工期、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汇(利)率、自然气候、工程地质条件、灾害、预测和决策等的分析评估方法。
6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减轻风险。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
(2)预防风险。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无形的手段。
(3)回避风险。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
(4)转移风险。指将风险转移至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人或组织,所以又叫合伙分担风险。
(5)接受风险。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风险是最省事最省钱的风险规避方法。
(6)储备风险。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
7项目风险控制
(1)项目风险控制概念。
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如原型化、可靠性工程学以及某些项目管理方法等设法避开或转移风险。
目的研究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再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呈报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科室,其接收的患者病况危急且复杂,接诊时间不定,数量不定,这些不确定因素,给科室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1]。另外,急诊科护理人员数量与病患的比例悬殊,通常是一个护士负责数张病床,繁重琐碎的护理内容造成护理人员极大的身心负担,加上长期值夜班,使得护士精神高度紧张,面对突况,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较易出现护理差错,造成护理风险事件。为了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急诊科需加强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务必要端正态度,提升自我,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树立风险意识。本研究针对急诊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现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本院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111例,女89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5.4±5.2)岁;研究组男102例,女98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43.7±4.9)岁。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2.护理干预。
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包括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等措施。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危急重症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责任组长组织人员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依照风险由高到低安排诊治顺序。(2)通过培训、学习等形式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与法律水平。科室内部定期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由护士长或者资历较高护士主讲,具体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疗法律法规,定期对医疗事故防范及急诊危重处理方法、技巧等知识展开讨论、学习,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深入临床,给予积极指导,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2]。(3)完善急救护理的流程。护理管理者要善于总结分析以往的急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现出现护理风险的环节,查找原因,在此基础上优化急救护理程序,完善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图,建立急诊科的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再挂号,实现分诊准确、及时救治病患的目标。(4)加强抢救设备及药品的管理。每台设备都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值班的护理人员做好检查、清点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发现异常要立即登记并上报上一级负责人,尽快安排器械科人员检修,排除故障;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好记录。急救药品也由专人管理,每天药品用量要详细记录在册,防止出现滥用药物的现象。(5)制定护理风险无惩罚呈报制度,该制度的落实主要为了避免部分护理人员害怕承担责任而瞒报护理风险[3],要求护理人员发现自己工作或者他人工作中存在潜在性护理风险或安全隐患,要在24小时内上报,性质严重的恶性事件要求立即呈报。(6)规范护理记录,加强护理文书的检查监督,护理文书主要记录了抢救病患过程中,医护工作详细流程以及患者病情变化的文件,其具备法律效力[4],因此,要求护士要认真做好护理文书的记录工作,记录时要字迹清晰、避免随意涂改,做到准确、客观、完整,如发现有缺陷的护理文书,对记录者提出通报批评,并责令其及时补充完整[5]。
3.观察内容。
本研究主要对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与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评价。均采用本院护理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急救设备药品管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调查内容,每项总分100分;护理风险包括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率及护士主动呈报率等调查内容。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按照医院护理缺陷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标准评判;主动呈报率指总呈报例数与实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比例;护理投诉指急诊科在研究期间收到的病人书面投诉与口头投诉数量。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级,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2.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3.护理满意度情况
三、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新型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分析护理中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再利用相对应的管理手段制订并实施各种风险防范措施,以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6]。医院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在急诊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办法,实质上是对护理安全隐患实施前瞻性的预防措施。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护理工作实施了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从护理人员、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效率入手,首先通过技能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各种途径着眼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以在临床中既能提供优质服务,也能较好地保护自己[7];在机制方面,护理管理者通过总结既往发生的护理风险,查找到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给予改进,使这部分隐患可以消除。例如急诊分诊速度慢,耽误了患者最佳抢救时机,发现该问题后,专门针对分诊人员进行分诊业务培训,提高其分诊能力[7];急救情况紧急,部分护理文件来不及记录,导致将来发生纠纷时无法查证,对此,加强护理文书的检查工作,示范正确的书写方式,以提高护理文书记录的规范性[8]。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发现风险隐患因害怕承担责任,故意隐瞒不报,所以,制定护理风险无惩罚呈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发生风险隐患积极呈报[6]。在管理效率方面,为危重病人开设绿色通道,允许其先急救再办入院手续,尽量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9]。研究组落实了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临床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缺陷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呈报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影响到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结果提示,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的实际工作中,注重对护理风险事件加以防范、控制,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青青 单位:浙江省中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秀琴.护理干预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19-520
2曾桂英,刘国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44-1345
3何华美.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科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1):4168-4169
4常新颖.医院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83-84
5黄逸致.风险管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52-253
6翁绮君,黄卫东.风险管理干预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09-111
7马素兰.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B):159-160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该院神经外科就诊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神经外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0例神经外科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38.56±4.56)岁,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00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240例神经外科患者,年龄22~83岁,平均年龄(39.45±3.78)岁,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95例,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神经外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40例神经外科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240例神经外科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大部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都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避免。护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护理风险意识,做到将所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根据院方及神经外科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工作内职责尽心完成,注重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处理,并制定相关管理条例,对科室内仪器安排专人负责定时检查维修,严密落实各项管理条例。②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加强的同时,职业素养也要稳步提升。院方或科室定期开设业务培训班,对全体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做到事事仔细、到位,可采取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年轻的护理人员的帮扶模式,减少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③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深,护患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关系的不和谐、态度的不一致也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作为医院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充分理解患者及其技术由于病痛带来的紧张、焦虑,耐心解答与处理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并建议家属在护理当中的注意事项,共同促进患者的痊愈。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缺陷,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均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缺陷对比
由对比数据可知,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神经外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由对比数据可知,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可控或不可控的护理风险事件,其产生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如护理工作人员、患者自身、医院的环境设备等等,若不稍加控制,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及时康复,也间接反映了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不到位,极易产生医患纠纷。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的附属机构。神经外科主要是治疗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因为神经外科主要是伤及神经系统或者脑部,病患的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快,所以不仅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在该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的方式与融入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进行对比,对照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1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7.5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差距明显。融入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患者及其家属更易接受且有助于患者的及时康复。
4结语
关键词:公司理财;风险管理;道德风险
Abstract:
Thanks to various fiscal constraints,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ing patterns, persified financi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ions, companies will always be subjected to the revenue uncertainties. Faced with these financial risks, companies need enhance business personnel training, streamlining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their moral haz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risk reporting system can ensure of the ultimate financial objectives.
公司在理财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风险,比如,由于突发因素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而使股票套牢风险;在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周期中,由于银行基准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外汇汇率因为国际上不可预见因素导致大幅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升高对外汇理财产品必然产生冲击,收益不确定的风
险在逐步加大 。公司如何预见并防范这些风险成为当前公司理财业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
暴露的问题只是公司在理财中的具体风险表现,如果要从根本上防范理财风险,就必须挖掘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风险根源。公司理财业务表面上看是一种单纯的资金与资产的运用,实际上其风险却往往来自于资金层面之外。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制约
现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长期以来,大多数公司的治理结构框架是股东至上原则,在这种公司治理逻辑下,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但是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股东投入资本外,一般管理者、职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为公司的发展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如果单纯地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忽视了公司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就会导致他们自动割裂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纽带,无法培养长期忠诚于公司的员工,这与现代管理理论中逐渐重视人力资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以股东至上原则为基础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发展与调整。而公司理财目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不但直接反映着公司治理结构环境的变化结果,而且还需要根据治理结构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因此,公司理财目标应该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给公司发展带来极大的无形风险隐患。
(二)公司理财战略缺失带来的风险
对于现代公司管理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运用生产和销售工具来为股东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资金的合理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及市场环境的理财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司理财战略是包括公司理财资产和资金的可使用范围、分层次实现的阶段目标、外包的金融机构、规划的理财工具以及对可能出现风险的最大承受度和防范、化解的方法等。理财战略是个全方位的纲领性文件,包含理财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因素,公司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稳步地执行。在理财战略规划执行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理财目标实现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调整。因为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对公司理财工具的使用效果可能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理财目标的实现。总之,理财战略规划是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制定理财战略规划,而是凭借对市场的感觉任意操作,就将会给公司的资产和资金运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非理性的投资观念导致的理财误区
公司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公司能够取得较高的收益以满足各方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许多公司往往总是以资金运营的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始至终的目标来贯彻。尤其是当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以及相关法规还不健全时,而市场监督机制也尚未完全完善,市场制衡力量还非常薄弱,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追求违规所带来的利益。错误的理财观念虽然有时会给公司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潜在的深度风险终究会导致公司遭受沉重的信任危机,掉入自己挖掘的财务陷阱。有一些提供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盲目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利用理财计划或产品进行变相高息揽储,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公司还可能陷入以下理财观念误区: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远理财战略规划;对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认识不足,盲目追寻机构宣传的所谓“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完全忽视了资金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分散风险意识不强,很多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过高地估计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大量资金集中投入到其看好的高风险项目中去。
(四)新型公司理财工具带来的风险
从开展理财业务公司的内部角度看,通过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提高其资产经营的流动性与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与交易成本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公司财务活动部门在内部推动新型理财业务发展的动因。金融机构则通过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理财公司的资产赢利能力以及提高现金的投资利用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创新。但是,创新的理财工具都是以传统理财工具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如期权、期货交易等,其风险明显大于传统的理财工具。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愈发突出。公司在努力进行多方位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的同时,所面临可能爆发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运用新型理财工具开展业务的公司必须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完善,这些新型理财工具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十分巨大,公司无法承受这种可能比本金放大若干倍的风险损失。
二
开展理财业务的公司常常忽视对于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主要原因是对于所选择理财产品的盲目和对于理财金融机构的盲信,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导致公司遭受较大损失,从而背离了公司初期所制定的资金保值增值目标。因此管理理财风险本身就是一种理财能力的体现。
(一)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主要在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公司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将产生极大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但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之间不协调而造成的运转风险。因此,就必须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即创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使公司主体之间形成平等互利的关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治理结构模式决定了公司的目标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发生转变,则公司进行理财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发生相应变化,公司理财目标、理财战略规划、甚至理财工具也要随之改变,从而避免了因为各种因素不协调而产生的风险。
(二)公司定期进行自我财务诊断
公司理财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就要求公司在理财战略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诊断,才能始终保持比较清晰的理财思路。公司理财规划的制定者和具体操作者必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且有目的地开展业务问询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征兆及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共同会诊,并使用必要的理财工具进一步进行全面的论证,以保证对于本公司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根据诊断结果,及时调整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规划。公司的自我诊断还需分解自身的发展战略,从中寻找适合的理财工具。整个公司有其发展的总体战略,它是由各个职能领域——研究与开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等具体战略目标组成的。公司一旦制定了理财目标和理财战略后,就需要将其分解为具体目标,而这些个性化的理财目标,必须恰好是公司的个性化理财需求,这也同时决定了理财工具的特性。因此,公司的自我诊断也必须从每个细化的具体目标开始,逐层排查,找出最终问题所在,从而完善理财战略和理财工具。
(三)防止理财机构道德风险的转移
公司理财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机构等,不同机构的理财业务品种、期限、收益各不相同,尤其是风险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公司而言,在委托理财机构进行理财时,不能把全部焦点放在收益率的比较,一定要评估各家理财机构在保证收益前提下的风险度。公司理财是将暂时闲置的资产和资金交给理财机构去获得短期收益,但这不是公司的最终经营目标。因此,强调过高的收益率一定会带来较高的风险,而理财机构也会利用各种契约、合同和反向保证等手段,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委托公司。因为公司理财是一种委托关系,理财机构是受托机构,从法律角度看,的确不应当承担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但对于委托公司而言,必须能够区分风险是来自于自身委托指令还是来自于理财机构的操作失误,明确责任如何承担。另外,理财机构除了接受客户委托开展理财业务外,还有大量自有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运营,因此,还要特别防范理财机构将自营业务失误和损失向委托公司理财账户的转移。对理财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和监控是非常困难的,其为委托公司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四)建立有效的理财风险报告制度
公司一旦进入金融市场从事理财活动,就意味着成为市场中一种受险主体,必须对自身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及管理。公司除了建立与理财规模相当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还应当建立理财风险报告制度。理财风险报告制度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各个层级和岗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已经暴露的业务风险和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报告;二是各个层级的理财人员必须对汇总在本部门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并将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应对措施进行报告。理财风险报告制度能够让管理层持续了解公司的理财风险状况,同时理财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也使基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然后解决问题。为了保证理财信息的真实准确,必须规范理财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明确每个岗位在理财风险报告制度中的责任和作用。
(五)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观念
由于市场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要求,公司理财业务除了一部分是自己开展的,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委托给金融机构来操作。但无论是公司委托金融机构理财还是开展自营业务,公司理财业务都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金融策划、金融机构安排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来完成的,例如,以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充当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等服务;通过委托方式进行资产管理;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开展证券投资活动;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利或保值等金融服务。这些理财业务活动都涉及到复杂的金融活动,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才能进行全面掌控。因为,理财业务中必要的操作和委托指令还是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发出,尤其是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就需要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审时度势,快速反应,及时决策。此外,当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并且为了提高收益不断组合创新,在更加吸引客户的同时风险也不断提高。因此,公司理财人员必须能够加强学习,在对新型理财产品的收益保持敏感的同时,对风险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判断,这样才能保证公司资金运营的安全。
三
综上所述,理财业务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公司资本运营和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同其它金融业务一样,公司理财也具有其两面性,在提供较高收益的背后,总隐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风险。制定正确的理财战略规划、选择适合的(包括收益率和风险度)理财工具、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成为公司理财业务中必须强调的步骤。而这些因素的整体有效组合则是理财收益能够得到最终实现的保障。理财风险虽然伴随开展业务过程中,但又不完全来自于业务本身,这就需要从理财的管理与经营全程去进行控制。公司必须摆脱狭义的资金风险概念,而去主导理财业务的理念、建立风险控制系统,这些措施反过来给公司资金和资产的运营营造了安全的氛围。理财风险是不确定的,但公司却必须用确定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来防范和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魏平秀.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4(11).
[2] 杜惠芬.市场有效性对公司理财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3] 袁玲,袁烨.行为金融视角下的公司理财[J].经济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