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7: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概念性规划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概念规划;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运用
一、前言
概念性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整体上、结构上提出概要性谋划的方案,能够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文件。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应对的一种规划。它具有哲学意义,同时它又涵盖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景观学、人类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所以它的力量庞大、内容丰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设计通常不需要精准运算、精确分析,反而主要通过联想、组合、意志、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将设计者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升到专业设计领域,再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控制。
我国90年代概念设计才渐渐兴起,现在在国外已经比较常见,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划。我国城市规划学术界把概念性规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另一种是概念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指导着总体规划或者是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概念规划。
二、概念性规划原则与城市规划设计
概念设计的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度片面强调某一原则会脱离实际。在具体设计中应该根据城市条件来综合考虑、重点把握、统筹规划。更不能为了原则让设计思路受限,应该平衡原则之间的关系,把每一个原则都充分发挥出来。
1、前瞻性原则
跟总体规划相比它更注重城市的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所以它通常从城市规划的长远计划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对象。它在设计的时候充分挖掘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竞争潜力,综合多种因素形成设计纲要和设计框架,对未来有一定的描述和整体认识。
2、整体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是规划设计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不会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而是在把设计的主导方向和各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至一个综合纲要。它提供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和设想。
3、包容性原则
以系统论为知道,包含了规划大纲阶段的很多工作内容,对与用地相关的问题做通盘研究,继而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设计意向。
4、主导性原则
概念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主导型原则。它能够把整个设计看做一个整体,从整体的高度探析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提出解决办法。它注重的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所以能够对规划做全局性把握,进而对空间、经济、环境等规划作出指导。
5、可操作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处。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城市开发现状、开发技术、经济情况、环境因子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还要对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做预估,使方案更加简便。
三、概念性特点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1、具有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规划是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对规划主题哟整体性和指导性意识。具有宏观观念的思维方式能够不受具体事项的束缚,从而产生思想上和思维上的飞跃和突破。同时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常常概念清晰、定性争取,在规划过程中能够提出让人们比较直观接受的理念。
2、能够抓住重点,从繁杂的规划设计中提出主要矛盾
开发概念是概念性设计的内容之一,在土地的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常常能够抓住开发条件和开发能力的重点。比如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是以现代旅游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现有的旅游设施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而森林山地是景区的主要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借鉴森林山地旅游区开发案例打造经典特色。同时平衡景区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依山建城、依山建景,最大限度降低规划对环境的破坏,对地势的改造。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是概念规划的特点,规划方案既要表达传统地方文化特色,又要迎合现在城建要求,最终采取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的办法。
3、避免微观规划上的精细,用模糊辩证预估整体效果
模糊规划即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定,只需设定个目标满意区间的边界值,决策者在决策时不需要给出各个设计目标的具体权重,通过偏好函数和决策型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概念性规划很充分地展示了决策者的想法。
4、有科学的分工和合理的组织协调
概念规划强调轻重缓急,具有全局性思维,在交通系统规划、建筑空间布局、绿地景观规划布局、工程管线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等都能设计全面、科学布局。
而且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来进行规划,所以在组织分工时常常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速度快、方式灵活、工作效率高、应用广泛
因为较少受到具体实施条件的束缚,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所以概念规划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灵活多变。这种思维方法应用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中。
6、规划具有特殊性、唯一性
概念设计通常不会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它是通过抓住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所以它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比如台湾的平潭就是运用的概念性规划。因为平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色彩,所以传统的规划建设不太适应,必须创立新的模式来突出海峡幸福宜居岛的特色。平潭是两岸之间产业、城市、文化之间的交流之地,不仅使打造台湾特,还建立了良好的生态洗系统,配备了完善的工业、物流配套设施。平潭这种不可复制的规划设计说明了概念规划的特殊性、唯一性。
7、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
《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是澳门未来十年的发展策划,这份长远计划书充分说明了概念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的周期内对方案策略或者具体措施根据具体发展形势做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多变的世界局势。
总结
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目前在城市建设中还是一个新的视角,它在城市的整体开发、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已日渐明确。它的前瞻性、战略性、统筹性的规划思想及设计原则是下一阶段规划设计的依据及出发点。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单独靠技术性理论和经验进行设计缺乏整个城市规划的高度视角。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在城市规划中也一样,在符合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符合生态系统和人文系统的规律与要求。概念规划对未来的建设意图和建设策略有预期和引导作用上,所以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注重概念规划的作用,把概念规划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性、战略性的宏观方法。
参考文献:
[1]毕晓平,浅谈概念设计[J]安徽建筑,2003(2).
1.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简介
安德森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修订,提出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维修订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知识维度包含四个类目十一个亚类,① 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② 概念性知识:分类或类目的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③ 程序性知识: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④ 元认知知识:策略性知识,包括情境性的和条件性的知识在内的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的知识。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包括六个认知类目十九个认知过程亚类,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 记忆,包括再认、回忆;② 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③ 运用,包括执行、实施,执行是把某程序运用到熟悉的任务;④ 分析,包括区分、组织、归属;⑤ 评价,包括核查、评判;⑥ 创造,包括创新、计划、建构。
2.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的意义和作用
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围绕四个问题展开,即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估问题和一致性问题,安德森等认为“分类学的修订版将会帮助教师在课程潜在的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去理解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评估、最终改善教学质量;此外,分类框架提供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和词汇,促进教师之间和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1]分类表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目标。分类表为分析教科书和教学活动提供了操作性的工具,依据其分类,可以分析教科书、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知识类型与认知过程,从而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明晰化,为教与学、教学决策和评价等提供便利。教师、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需要学什么(是需要关注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还是需要评价、创造),教师可以更好地有针对地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教学、学生、评估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对目标的理解、教与学、评估和一致性问题大有裨益。
教科书改革与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练习系统其作用不容小觑。运用安德森认知能力分类学,从知识类型和认知维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研讨与练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和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与工具
研究对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六册共35篇外国作品。研究工具:安德森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
2.研究方法和内容
“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照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称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被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一个目标称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一般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这里用‘认知过程’替代‘行为’,用‘知识’替代‘内容’。”[2] 本文运用安德森目标分类学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把题目中的每一个行为动词划分为一个认知活动点,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层级十九个亚类对题目的认识活动点的类型、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参照知识类型对练习题的知识类型进行归类,进而描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课后练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类目状况,参照《 语文课程标准 》和统计结果进行反思讨论与运用探索,以期为语文教科书建设、教学以及评估提供参考。
三、研究概况
1.知识维度的概况与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知识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0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1。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外国作品的练习题中,四种知识类型的比例不均,概念性知识比例最高,为39.09%,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分别为24.09%、21.36%,事实性知识比例最低,为15.45%,详见图1。每种知识类型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不一致(详见图2),程序性知识变化最小,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元认知知识呈递减趋势变化。
2.认知过程维度的概况与分析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共有35篇,依据认知过程维度,练习中的题目可以细分为229个子问题,统计如下,详见表2。
安德森等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目标是促进保持和迁移。认知过程类目中,记忆与保持密切相关,其余五个类目与迁移联系紧密。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旨在促进保持的记忆类题目占7.42%;与迁移联系密切的认知过程类目中,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五个认知类目的题目各占总题数的比例分别是38.43%、10.04%、24.02%、8.30%、11.79%,详见图3。其中,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分析类题目次之,运用类和创造类题目比例差别不大,记忆类题目比例最小。练习中六个认知过程类目在各册教科书中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在各册教科书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详见图4。
四、结果分析与运用
1.结果与分析
采用目标分类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题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分析发现,四种知识类型的数量变化大、比例分布不均,四类知识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事实性知识。四种知识类型在六册教科书中的数量、变化趋势不一,程序性知识变化最小,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认知过程维度上,旨在促进保持的记忆类题目占7.42%,与迁移联系密切的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五大认知类目的题目各占总题数的比例分别是38.43%、10.04%、24.02%、8.30%、11.79%,理解类题目比例最大,记忆类题目比例最小。如果说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代表“什么”类知识关注“结果”,那么程序性知识则关注“如何”类知识看重“过程”,涉及到怎么做的知识。[3] 关注“结果”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共占练数的54.54%,关注“过程”的程序性知识仅为24.09%,外国作品中的习题注重结果性练习,过程性练习较少。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认知能力,“记忆、评价”认知类练习数量偏少。
各知识、认知类目的练习分布不均,这种不均势必影响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相应的能力发展。三维教育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不明显,如关于如何做关注“过程”的程序性知识比例最低,仅占总数的24.09%;在认知过程维度中,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能力的练习仅占9%,评价类目下评判注重判断、评价,侧重结论的分析判断,核查偏重操作,教科书中此类练习比例也较低。从外国作品练习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类目来看,更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题目偏少,致使“过程与方法”训练缺位。
2.运用举例
安德森目标分类把教学、学习和评估等问题联系起来,参照教育目标分类对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的知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据此理解、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评价。
以九年级下册《 变色龙 》一文的练习为例,分析如下。
(1)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事实性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解—说明,理解—推断)
(2)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概念性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和概念的知识;理解—说明,理解—推断)
(3)根据课文内容画漫画或制作电脑动画,也可以编演一出话剧小品。(程序性知识—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序的知识;创造—建构)
以上练习的目标可称述为:目标1理解事实性知识、目标2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3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4理解概念性知识、目标5创造程序性知识。运用二维目标矩阵可以如表3所示。
参照表3,可以明晰学习、教学、评估的目标,师生知道需要学习什么,教师可以理清、准确把握和设计教学目标,准确作出教学决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分析方法策略,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实现教与学、评估一体化。
五、讨论与建议
安德森等修订的目标分类,旨在为教、学和评估提供框架。语文教科书练习的设计、教学、评估可以适当参照认知过程维度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类型。
建议一,练习编写中尽量涵盖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的各个维度,均衡不同认知类目和知识类型的练习。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事实性知识类的练习题,保持练习中四大知识类型的均衡。适当增加记忆和评价认知类的练习题,认知过程亚类目中应增加“再认、分类、核查、计划、区分”类练习,各个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类目的练习题在各册教科书应该有所变化。
建议二,教学目标和课标的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决策以及评价也可以参照分类学来实践。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材的知识转化为教师共同的语言,指导教师作出课程决策。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对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练习中涉及的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教师据此安排教学、选择教学策略和组织评价。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作品的练习中概念性知识比重大,教师安排活动时可以考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概念性知识,具体到知识的关注。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运用二维矩阵教育目标分类表对教科书中的练习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系统地规划、有效地促进学生达标的教学策略,并选择合适的评价的方式。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参考文献:
1.适合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区域性、战略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与此相关的“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还有许多技术与工程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区域思维,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级学习。因为规划专业学生在低年级接触最多的是城市小范围的建筑和规划设计,因此,对于涉及研究大范围区域问题的课程一般安排在高年级开设。可以让学生从小范围的城市设计逐步过渡到大范围的区域研究,逐步学会宏观、综合、系统的区域思维方法。
2.难以进行真实的区域规划实践规划实践是城乡规划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所有空间规划设计专业教学的特色之一。由于区域规划研究的对象“区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要素繁多而且复杂,编制规划通常要一年甚至数年时间。而“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只有几十个教学时数,学校的教学实践经费又极为有限,学生实地实习时间也有限,所以“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课程实习,多数都只能在校内“假题真做”,进行专题性或概念性的实践教学。
二、案例教学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更应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规划理论课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国外的案例,如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大伦敦规划、巴黎城市地区规划、莫斯科城市地区规划等。国内的案例可选择多种类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区域规划;中西部的规划案例,如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成渝经济特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教师通过介绍案例,可以拓宽学生区域视野,加深学生对区域差异的认识。通过典型、真实案例分析,学生能对地区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加深对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的理解,并对现实问题产生兴趣。案例剖析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桥梁,既可以深化扩展教学内容,又可以弥补教科书中的不足。
2.案例讨论区域规划的案例讨论适合规划理论部分,可以和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结合各地区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讨论主题,让学生预先阅读材料,充分准备。可用案例如大珠三角规划、广州市战略规划、三旧改造、厦深高铁对区域经济作用、某市创意产业园区评价等,选择其中之一,组织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案例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案例讨论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讨论前要精心筛选案例、提出主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防止跑题。教师还应总结点评,理清有关的概念,阐述争论中有关的理论和知识,把握好案例讨论最后一个环节。
3.案例模拟实践“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只有几十个学时,限于本科生的教学时数与经济能力,基本上是采用“真题假做”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真题假做”是案例模拟化的教学方法,可选取学生熟悉的本地的市、县或镇,作为区域分析和规划的具体对象。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规划需要的相关资料。区域规划的“真题假做”要求学生多画图,从区位图开始,到现状图、空间结构图,最后画出总体规划图,用图说话,让学生经历整个规划流程。限于现状认识及资料的有限性,学生的规划方案只能是粗线条的和概念性的表现。通过实践,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结论
二获取的资料主要包括与旅游发展有关政策文件、规划文件、专项报告、测绘及电子图件等资料,交通现状及规划、住宿设施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市场监管局原有熟悉的渠道了解餐饮规模档次分布情况名特小吃及其服务质量、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专卖店等分布情况和服务效率情况、
通过市气象局,获得全市气候情况、气象灾害分布及特点,掌握气候规划现状。
通过市水务局获得水灾害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
对省内类似景区的服务项目、配套设施、餐饮住宿、消费水平等信息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我国旅游规划伴随旅游业发展走过了30多年历程,对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可落地性方面,根源则主要在于规划研究编制和评审的体制机制层面,深层原因是认识和定位不准确,都急需变革调整。当前,围绕“十三五”旅游业发展需要,各层级、各重要领域旅游规划正在修编过程中,在此,笔者总结自己对旅游规划问题的思考,以供交流、讨论、参考和批评。
如果说,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研究编制旅游规划本身就基本能够实现规划工作目标,而规划成果往往是次要的——通过组织编制规划表示对旅游业的重视,同时尽可能摸清资源家底和听听专家、专业机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至于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能够落地当然好,不能落地也无关紧要,因为大家的认识和意见都不成熟、不明确,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摸索、调整、修正,那么,进入本世纪以后,旅游规划的主要功能目标就必须通过规划实施来实现,此时规划意见和建议的科学合理性即必要性、可行性、指导性、可落地和可操作及其效果、效率、效益就是最重要的,相应进行旅游规划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实质性调整就非常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对规划主体的认识
通常认为,规划是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研究编制的,即接受委托专业机构是规划主体。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为发展旅游需要研究编制规划,先由旅游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报经政府批准后,制定工作方案并申请经费,发展改革部门批准规划立项,财政部门批准并下达经费预算,旅游部门组织招投标或者通过询价确定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并与之签订协议或者下达委托书,其后的规划调查、研究、编写文本、咨询论证、评审等专业性工作,都由受托专业机构负责,旅游局等支持配合。由此,大家就认为规划编制主体是受托专业机构及其组建的规划编制项目组。
实际上,规划——包括旅游规划——编制主体应该是各级政府,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只不过是具体执行的技术机构。首先,研究编制规划的决定是由当地政府做出的,包括为什么研究编制规划和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及方案计划和任务分工都是由其决定和批准的,更不必说规划经费和其他支持保障条件也由其提供。其次,更为重要的,规划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也是由其主导和认可的,规划研究编制专业机构只是按照规划标准和规范将这些意见和建议用文字、表格、图形等表达出来,其中有些意见和建议可能是研究编制规划的专家和机构提出的,但也必须是当地政府认可和需要的。简言之,专业机构及其具体工作专家承担的是技术性任务,就是将各方面的意见、意图收集起来,然后用规范、科学的方式汇总分析并表达出来。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但都必须是被当地政府认可和采用或准备采用的。此外,规划咨询、论证、评审等技术性工作,不管是由受托专业机构来组织,还是政府及其旅游部门组织,所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对象主体也是政府。最后,规划文本批准、和规划意见、建议采纳应用无疑也是政府的事。
总之,各级各层政府在规划工作方面,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是规划研究编制、批准和贯彻实施的主体,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而规划研究编制专业机构和专家承担的不过是具体专业性、技术性工作任务,只相当于建筑师、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上的角色。当地政府一定不能立了项、给了钱就置身事外“当甩手掌柜”,那样是不可能编制出能够实施并有效发挥指导、促进作用的旅游规划的。
二、旅游规划的类型划分及其主要任务
旅游规划一般分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实施性规划,在景区和目的地还有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此相关的还有规划编制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论证报告以及规划实施的行动计划、行动方案和具体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及施工图。规划的名称不同、性质不同,其目标、任务也就会不同,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用一个规划解决旅游发展和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就此,笔者针对不同类型旅游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功能目标提出以下意见:
(一)概念性规划。主要任务和功能目标是研究确定国家、地区、城市、目的地、景区的旅游主题概念,工作内容是根据市场需求、供求关系和资源条件确定规划对象能够和需要做什么,至于具体怎么做、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等等都只一般性提及,不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说,概念性规划只解决主题概念是什么、怎样立得住的问题,大致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就既有主题、既定项目集中解决是否可行问题,概念性规划首先是要回答主题和项目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二)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根据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作用和功能目的是让主题得以实现,并就围绕主题所要选择的项目、开展的工作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研究,一般也会就如何实施提出一些总体上或原则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总体规划通常包括规划对象一定阶段的发展建设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旅游发展和开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产业、产品、项目的空间布局,旅游基础配套和保障条件,规划实施步骤和计划等。总体规划是战略性、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需要专项规划、实施性规划、修建性详规等来进一步明确怎么做、何时做、谁去做等问题。
【关键字】: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雨水花园
长沙经开区“环城绿带”建设工程一标段位于长沙绕城高速的长永高速~老远大路之间两侧绿地,地块南北长约1500m,东西宽约450~800m,占地约39.18公顷,投资估算11754万元。根据招标书要求建设一个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
1、设计目标
以《指南》为导向,设计不仅满足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等功能要求,而且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城市户外空间活动――雨水花园,引领海绵城市建设潮流。
2、设计步骤与方法
上位规划――基地解读――确定雨水花园设计范围――确定雨洪管理规划控制目标――划分保护和建设的范围――雨水花园设计
3、雨水花园设计
3.1、上位规划解读
3.1.1本项目位于长沙市东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它同时属于长沙环城绿带生态圈的规划控制范围。
3.1.2《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概念性规划》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概念性规划》没有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阐述,对本设计场地也没有提出要求。
3.1.3《环城绿带(经开区段)修建性规划》
《环城绿带(经开区段)修建性规划》仅对海绵城市和雨水花园的含义和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说明,没有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具体实施目标、控制指标及详细规划等要求。
3.1.4《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没有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要求。
3.1.5湖南省没有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3.2、基地解读
设计场地北面以长浏高速为界、南面以老远大路为界。长沙绕城高速由南往北把场地分成东西两半,漓湘东路在中南部由东往西横穿场地。长永高速互通位于设计场地的北部。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汽车排放的尾气、扬洒的灰尘以及可能抛洒的防冻剂等污染较严重。
设计场地周边用地规划主要为工业和商业用。
漓湘东路以南地势比较平坦,现状主要为荒地、临时菜地,还有少量水塘、洼地和待拆迁建筑。
漓湘东路以北场地高差变化较大,主要为坡地和洼地,坑塘、湿地、沟渠等水生态敏感面积较大,东面部的安能物流中心规划要保留。长永高速出入口匝道周边及环岛绿化为近年新栽植,植物长良好、植物群落完善、景观效果较好。
3.3、确定雨水花园设计范围
漓湘东路以北场地高差变化较大,有利于雨水随高差逐级积存、渗透和净化;水生态敏感面积大同样为雨水积存、渗透和净化提供了有利于条件,这里是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的最理想场所。
本项目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设计范围为漓湘东路以北的设计场地。
插图: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设计范围及保留范围平
3.4、确定雨洪管理控制目标
招标书要求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上位规划对建设海绵城市没有具体要求,基地周边路网密布、污染较严重。
《指南》指出雨洪管理的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根据对招标书的研读及对上位规划和基地的解读可以确定本项目雨洪管理控制内容主要为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同时兼顾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
根据《指南》湖南长沙市径流总量控制为75%~85%,径流污染控制则没有明确。
3.5划分保护和建设的范围-
3.5.1针对长永高速出入口匝道周边及环岛绿化为近年新栽植,植物长良好、植物群落完善、景观效果较好。本设计遵循“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的原则,划定原地保留的范围。
3.5.2现状坑塘、湿地、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原则上保留。针对环境差的状况,并采用生态恢复和修复技术,结合营造雨水花园的需要进行景观升级改造。
3.5.3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要求,水面、湿地、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的面积开发前后应可能保持一致。
3.6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设计
3.6.1设施设计和比选
根据《指南》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用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等特点进行,可参照“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表4-1)和“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 表4-2)选用。
本设计为海绵城市示范区,选用的设施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还要充分考虑景观效果,对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设施功能为控制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同时兼顾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
结合场地条件和方案特点,本设计确定设施的最佳组合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湿地泡(干塘)、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湿地。
(1)透水砖铺装:园路采用透水砖铺装
(2)透水水泥混凝土:绿道和广场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
(3)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园路、广场等场地产生的径流雨水污染较小,采用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初次收集、净化、积存。
(4)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排放的径流雨水污染较大,,采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初次收集、净化、积存。
(5)湿地泡(干塘):利用场地高差,分层布置湿地泡,逐级收集、净化、积存雨水并削减径流峰值。湿地泡为雨水二次收集、净化、积存的主要设施。
(6)雨水湿地:所有雨水最后汇入雨水湿地净化、积存,超出设计容量外的雨水将通过就近市政管网排放。
3.6.2设施规模计算
3.8、雨水花园植物设计
3.8.1设计原则
植物设计根据《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概念性规划》制定植物规划目标及原则进行。
以“生态、自然、稳定、低维护”为定位,
(1)物多样性原则
采用乔木、灌木、地被和水生及湿地植物等构建空间多层次、相对稳定的混交植物群落;充分运用观花、观叶植物;适当配置浆果类、干果类植物以招引有益昆虫、野生动物和鸟类,丰富生物多样性。
(2)以乡土植物为基调原则
以“越长越健康,越长越健壮”为理念,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打造“少病虫害、低维护成本” ,粗放管理,自然野趣的滨水植物景观。
(3)生态性原则
场地周边为工业区,有多条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布。要选择相应的植物,吸音除尘、降解毒物、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达到防灾防害的生态效应。
(4)艺术性原则
营造自然、野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优美环境。以水生植物为主构建“春花、秋色”的地方特色滨水景观,同时作为水生植物的科普乐园。
3.8.2植物配置
雨水花园整体为水湿环境,雨季多水、旱季少水、甚至无水;干湿环境周期性循环交替出现,这对植物设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既耐旱又耐涝的植物品种很少,雨水花园植物以水生、耐湿植物为主。
雨水经陆地、湿地分级多阶段吸收、净化后汇入雨水湿地,在雨水湿地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再次对雨水进行立体净化,最终达到彻底净化的目的。
(1)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水杉、池杉、落羽杉、荷花、香蒲、芦苇、水葱、纸莎草、席草茎、鸢尾、千屈菜、水稻。
浮水植物:睡莲、浮萍、水莲花
沉水植物:四季常绿矮型苦草、金鱼藻、夏季水下森林(小黄草、刺苦草)冬季水下森林(小茨藻)
(2)湿地植物:马蹄金、斑叶芒、细叶芒等。
(3)色叶植物:红枫、鸡瓜槭、细叶石楠、乌桕、水杉、榉树。
(4)香花型植物:木荷、桂花、蔷薇、栀子花、山茶、含笑、枫香、腊梅、白玉兰等
(5)典型乡土植物群落: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植物。
3.9、雨水花园环境问题及对策
雨水花园长期的水湿环境,蚊蝇滋生理想之地,应坚持采用生态环保的的手段进行治理。
(1)通过科普宣传,让人们认识并自觉爱护益虫、益鸟,保护环境。
(2)通过种植浆果、干果植物,人工筑巢等办法吸引鸟类、蝙蝠等动物来栖息、觅食。
(3)种植开花、芳香招引瓢虫、蜻蜓、蜜蜂、蝴蝶等昆虫,并为益虫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4)通过植物净化水体、保持干净的水体打破蚊蝇滋生的理想环境。
(5)通过种植樟树、茴香等驱虫植物,驱赶蚊蝇。
(6)运用生态科技手段杀虫:如采用太阳能光媒杀虫器等,
4、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为缓解并最终解决内涝、水环境污染、缺水等“城市病”,各省市应尽快根据《指南》制定详细的雨洪管理规划,统筹管理雨洪排放量。
4.2《指南》提供的设施规模计算方法主要有容积法、流量法、水量平衡法。其中容积法、流量法,计算方便快捷,但计算基础数据太粗略,最终计算结果误差很大。水量平衡法,计算简单易懂、结果也较精确,但计算过程繁杂且缺少降雨、蒸发、渗透等大量基础数据,使得此方法计算基本不可行。
4.3低影响开发设施实施后的初期及正常年份使用的效果如何?应通过试验和实践及时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以利于其实施、改进和推广。
5、海绵城市示范区------雨水花园设计效果图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0月
2、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概念性规划》
4、《环城绿带(经开区段)修建性规划》
5、《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关键词】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概念性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效果是最好的,在此阶段仅用极小的代价就可以影响75%~80%的成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三个阶段只能影响15%~20%的成本。依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不突破成本目标为原则,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主要对如下方面进行控制:
一、概念性规划设计阶段:本阶段投资控制效果约为75%~80%
1、通过与政府的博弈,获得最有利的规划条件指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价值。例如某小区,拿地时地下车位的配比,政府要求是1:1。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最大限度调低地下车位配比,将地下车位配比由1:1调整为1:0.5。这个小区地上可售面积为20万平米,预计户数为1700户,地面车位不得大于总车位的10%,如按照1:1车位考虑,则地下车位为1530个,如果按照1:0.5的车位配比,地下车位仅为765个。这两种方案,地下车位减少765个,按每个地下车位35平米来计算,则减少地下室车库面积26775平米,地下室建造成本按4000元/平米预估的话,则减少建安成本10710万元。
2、合理使用各种不同类型业态产品,最大化利用容积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尽量多的采用盈利能力强的业态产品例如按盈利能力大小排序:别墅>联排>洋房>高层。
3、增大赠送首层业主的小院面积,既可以提高售价,又可以控制景观总成本。绿地的成本一般在20元/平米以内,而室外园林的造价一般在300~500元/平米,增大首层业主小院面积,可以节约大量资金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
4、控制地下车库的面积,控制成本造价。在不占用容积率的前提下,尽量将车库抬到地上一层或采用停车桥或立体车位。优化车库柱网,控制车库面积,标准为:车库面积 / 车位数应小于35平米,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一些微车位(25~28平米/个)。
5、注意要提前做好初勘,避免高层设置在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增加基础处理的成本。
6、注意要提前了解市政基础条件,尽量争取靠近市政水电出口的设置节约管线,节约成本。
7、争取人防工程异地建设,这样可以减少建安成本。
8、提前考虑好项目分期,尽量减少第一期的工程资金投入。可以将必须建设的地下室尽量放置在后期的开发中,减少前期的成本投入,减少财务费用。
二、方案设计阶段:
1、控制重点在于基本户型的配比、各产品的合理布局、结构形态、顾客界面等。
2、通过对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的比例测算,确定最合理户型和户型搭配从而减少公摊,加大使用面积,从而增加销售价格。对于公摊面积,要了解规范的刚性要求,根据项目档次定位和顾客价值敏感度,设定大堂、电梯间、公共走道的合理尺度,并从技术角度通过各公摊部位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对单个公摊部位的局部优化降低公摊。
3、窗地比、平面周长、体型系数的控制。控制单体建筑的外墙周长、单层面积,外墙地比指标、窗地比指标、体型系数等对节能保温、消防、抗震设计标准的影响。
4、通过项目所在区域客户敏感点的调研,对外立面设计进行调整,使其兼顾顾客需求的前提下,考虑设计外观效果,达到成本经济合理。
5、外门窗需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外窗的设计标准需考虑本项目的标准。如一线城市普通商品住宅,一般考虑使用断桥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窗,别墅项目则需考虑铝包木或木包铝三层中空玻璃窗。
6、地下车库的设计应作为专题,重点研究。主要控制4个方面:车库面积、车位配比、车库层高、车库覆土。应有效的减少车库覆土,减少车库荷载,从而减少钢筋混凝土的含量。
7、有地势高差的场地,要精确计算土方挖方和填方的工程量,尽量保持土方的平衡,合理确定竖向标高,控制土方的成本,考虑景观对原始地形的利用。
三、初步设计(扩初设计):
1、此阶段主要控制方法为限额设计。确定初步设计阶段成本目标。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阶段成本目标控制初步设计,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和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凡是能进行定量综合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确定,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2、控制重点:建筑选材与各类构造做法;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挡墙形式的选择外立面设计;电梯、空调等大型成套设备选型;管线布置走向;变配电系统;道路断面;公摊面积与公摊系数优化;精装修配置标准与成本;钢筋、砼用量;门窗开启方式及分隔设计。
3、各专业控制重点:
3.1、建筑: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对规划建筑面积、销售面积进行计算比较,尽量减少公摊面积增大房屋使用率;
3.2、结构:基础选型、埋深应合理;楼板及梁的荷载,梁、柱或墙的集中荷载取值合理,主体结构布置、结构体系选型合理,梁、柱、板钢筋配筋计算配置合理;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应正确,设计荷载取值、结构计算与构造,安全系数取值合理。
3.3、电气:
强电设计方面:主要电气负荷指标配置、供电范围、变压器台数合理,进出线通道是否合理,设备选择、出线回路计算电流、断路器容量和电缆截面配置合理,发电机供电范围、容量和台数选择合理敷设方式和路径、出线回路、线缆型号截面经济合理合理。
弱电设计方面:弱电各系统功能和设备选型合理,各系统管线走向布置合理。
3.4、综合管网方面:包括道路工程、雨污水工程、雨污水处理、强弱电管网、给水管道工程等的走向作法进行造价分析比较,使布置、走向、作法更合理,挖沟的土石方量最小。
四、施工图阶段:方案阶段~施工图阶段成本控制效果约为15%~20%
1、结构方案的选择可以对项目总成本进行较大优化:
(1)主体结构型式的确定
(2)基础结构形式的确定
2、结构计算数据的审核:结构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对技术指标的审核。
(1)核对抗震类别、基本风压、各类荷载数值、荷载折减、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放大系数等等结构设计指标,是否经济合理。
(2)检查输出信息中各项技术指标是否均衡,尽可能接近规范限值。
3、对细部做法的要求及做法控制对造价的影响也非常大。
(1)Ⅲ级钢的应用:由于Ⅲ级钢强度高、延性好可以明显地降低含钢量,且Ⅲ级钢价格与Ⅱ级钢价格基本持平,因此可以大量使用Ⅲ级钢。
(2)合理合并结构构件:结构平面及构件分类太少含钢量会上升,但分类太多不利于施工控制,要做到经济合理。
4、结构钢筋、混凝土含量要做到限额设计。
5、材料设备选用的成本优化:首先设立内外装修和安装的成本目标,在设计管理阶段,材料选型并行并前置;争取在施工图结束前,完成主要材料封样工作。
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是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成本控制对设计人员而言是任务,对成本人员而言应该前置而持续。只有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关系问题,才能实现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核心目标,即达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最佳点。真正做到设计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关剑山 吴雪芬 浅析房地产决策及设计阶段成本的控制 北京工程造价 2012(2)
[2]郭艳红 浅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北京工程造价 2010(5)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由于高等数学自身存在大量抽象性较强的逻辑论证内容,教学形式十分的枯燥,加之定理证明方式复杂,让多数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从数学命题入手,设计出更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二、当代高等数学命题认识浅析
1.数学史角度上看待高等数学命题
在高等数学命题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数学史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准确认知数学思想的时代变迁形式及切实感受数学所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一门学科从诞生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对重大命题的发现、证明与运用。如中值定理的提出开辟了运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方向,主导着微积分学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其在具体发展中经历了几何、前分析、具体分析等多阶段的演变形式。
2.从形式逻辑角度思考高等数学命题形式
运用数学形式逻辑思维来思考数学命题,充分认知其具体内涵。当前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命题研究时都会从数学概念出发考虑命题形式,如果离开了系统范围,其命题地位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在欧式几何中,三角形内角为180度是正确的,但是在非欧几何中就不是正确的。虽然在实际高等数学教材中没有对命题提出明确的系统设置,但是数学教育体系构建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数学人才,教师有责任拓展学生对数学命题的认知观念。因此数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构建规范性的命题系统。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认知高等数学命题形式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可知,高等数学命题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其命题逻辑意义向个体心理意义方向上进行转化的过程,并且以数学符号表象特征学习及概念性学习为前提条件,共分成了上位总括学习、下位类属学习以及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命题学习形式。在实际命题学习中,要尽可能减少并列结合学习,加强对命题形成串联状链,重视先行命题,为后续命题提供有利认知点,有效挖掘推理关系枢纽,积极从一个知识枢纽上推理出多个命题形式及内容,从而解决在实际命题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三角变换学习中,其诱导公式同两角和及差的余弦公式是两个并列内容,应将其分开进行学习。但是依照同化学习理论得知,可以将诱导公式比作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特例,并以此来缩减并列结合的学习时间。
三、新时期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基于命题证明的教学设计
在高等数学命题设计研究发展过程中,没有可遵循及参照的固定模式以及现有的公式。如高等数学中的费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等有关证明,都需要数学家们对其学科精髓有一个深刻的认知。通常来讲,高等数学命题证明就是将实际问题同知识体系中的有关概念与命题相连,对命题及条件、概念等进行有选择的组合,运用推理促使新命题成立。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在针对证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多角度设计两种论证观点: 若是将距离视作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会构建出一个三角形,并采取面积法进行有关证明;若将距离最小性看作重点,则可以采取不等式法和极值法来进行证明。以上观点证明出,在高等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上,其命题证明原理不会产生新知识,而只会对旧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及运用。因此为了使高等数学教学更具有层次性,则需在其命题的实际证明中加强对以往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从而在具体命题证明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2.积极融入数学史及数学文化内容
高等数学中一些重要的定理及公式等都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泰勒公式、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洛必达法则以及欧拉方程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伟大数学家们历经重重磨难所探究出来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相关教学内容时,可向学生适当讲述一些数学发展史及数学家研究时的有趣故事,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得教材中所罗列出的定理、公式及法则不再枯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从而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极限概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牛顿和莱布尼茨创建微积分时,极限开始被明确提出,但是最初的概念并不严谨。牛顿运用路程的变量s同时间变量t的实际比值s/t来具体表示出物体的平均速度,让t无限制趋近于0,并省却了包含它的项,从而得到物体的瞬时速度,继而得出了导数概念和微积分学理论。但是在实践论证过程中,t具体表示的是什么,其究竟是0还是更小的量?如果代表0,怎么用其作除法?如果不是,为什么最后又消失不见?因此当时微积分理论的提出受到业界人士的质疑。直至19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极限概念和其理论,并最终提出让大家较为认可的极限定义:当一个变量的逐次所取值无限的趋向于一个定值时,最终会使变量值和该定值次所取的值无限趋向一个定值,那么这个定值就叫作所有其他值的极限值。通过这种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上述极限概念的发展情况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限概念与其对应的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导入概念性的高等数学定义
在针对函数在闭区间上的连续定义进行讲解时,我们可以从以往的学习中得知,函数在闭区间[a,b]上的连续,需要在开区间(a,b)内进行连续,且在区间的左端点a处要右连续,在区间右端点上的b处左连续,因此为了更好地介绍该定义,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让一组学生以手拉手的形式在讲台上站成一排,除了两端的人外,中间的学生必须左右手同时和旁边的学生拉在一起,站在最左端的学生只需要用右手与别人拉起即可,站在最右端的学生则需用左手与别人拉起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知道定义内容,并很快地进行记忆。
四、结语
总之,在实际命题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获取命题的同时逐渐掌握对数学的认识方式;在命题论证中,也要逐渐认识到数学论证及推理必须有理有据。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在头脑中建立单元设计的理念模式,将高等数学命题与课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
⒖嘉南祝
[1]蔡水明.浅谈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