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规范执法监管

规范执法监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规范执法监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规范执法监管

篇(1)

一、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确立工商文化培育工程的核心

文化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把文化建设列专章进行了论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推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而且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资料。文化是以精神和意志层面反映人类乃至个体的人的气质和风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以既定的发展目标将个体的人统一起来的组织,这个人文群体理应具备一定的“气质”和“风格”。工商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职权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培育起来的工商行政管理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信念、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执法意识、管理理念、伦理道德、指导思想等。建设工商文化,对外可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良好形象,增强辐射力,使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对内可以增强广大干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使工商文化在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向导、约束、辅助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仍处在经济违法违规案件的高发期;二是人民群众对工商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三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工商部门监管和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履行好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继续推进行政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培育工商文化,利用文化的力量提升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形成有利于信用工商、法治工商、信息工商建设的文化氛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部门的职能任务主要是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服务好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工商文化的培育,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如果迷失了方向,工商文化的培育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工商文化建设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工商行政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工商文化建设,为工商行政管理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二、立足制度文化,促进执法服务规范化

制度文化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各项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统一规范执法行为的准则。这是建设工商文化的保障。对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新的发展理念要落实,新的管理模式要推广,市场监管改革的新办法也层出不穷,这一切都离不开配套制度。对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将面对更加复杂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任务。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将工商系统各个部门、单位、个人行动统一起来,做到步调一致。建立监督机制,规范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夯实管理基础,从信息、技术、执法等各个方面建立管理平台,维护制度的权威,强化制度贯彻力和执行力,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有效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行为的前提下,鼓励干部职工发挥才能,保证政令畅通,以达到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在监管工作中推出新举措,提高了执行力。在西安黄金地段东大街推行“纠纷协商和解员”和“和解员”制度,加大了执法力度,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领导的肯定。实行案件主办人制度,提高了办案质量。市局工商系统还针对“办事难”问题,将过去的“四级核审制”改为“一审一核”,委托工商所直接审查核发个体户营业执照,免除了费工误时的报批程序。高新分局紧密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监管执法实际,树立为辖区企业服务的思想,积极探索创新、实行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政务公开、政务承诺、文明办公,开展延伸服务,限时办结等,真正实现了快捷服务,促进了信用工商和法制工商的建设。

三、立足科技文化,促进监管执法现代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身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面对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社会转变的剧烈变化,传统的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承担起繁重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科技文化,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企业监管模式,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分类监管,加快信息工商建设。

篇(2)

一、编制思路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坚持执法与服务、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以执法活动为纽带,突出关闭退出、正规开采、瓦斯水害治理“三大攻坚战”和基础、质标、监管能力“三项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监管执法方法,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法生产行为,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为全市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建立规范有序的煤矿行为安全生产秩序,确保全市煤矿安全生产。

三、编制依据

1.有关法律规定、政策规定

2.市煤炭局2014年煤炭工作重点

3.市煤炭局2014年干部职工分工情况

4.区内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四、编制原则

1、依据监管执法力量确定监管执法矿次。

2、监管的重点是事故多发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

五、工作量安排

1、安全监管执法日的确定

全年共52周,其中春节放假停产放假3周,国庆放假1周,可安排监管执法48周;每周制订预案及处理内务2天,上级安排其它工作1日,监管执法2日。全年可用监管执法日为96天。

2、监管执法矿次的确定

1个工作日执法检查1矿次,全局共两个组,全年监管执法192矿次,考虑到其它不确定因素,实际检查矿数按计算检查数的90%计算,全年检查煤矿173矿次。其中一季度(春节放假3周),计划30矿次;二季度48矿次;三季度48矿次;四季度47矿次。

六、监管执法活动安排

采取重点监管、专项监管、定期监管、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依法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

1、重点监管执法。依照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情况确定重点监管煤矿,重点监管煤矿除除正常安全大检查外,对其还需要增加2次检查和1次验收摘牌检查。(具体见附表1)

2、专项监管执法。把专项监管执法融入季度安全大检查及复查之中,根据辖区煤矿的生产特点及时段特征,在日常监管执法中一并进行,主要开展包括防治水、“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顶板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等专项监管执法方面的内容。

3、定期监管执法。全年共组织四次安全大检查(一季度安全大检查和节后复产验收相结合)并进行复查,每月各组织一次打非治违工作。(具体见附表二)。

七、监管执法检查内容

1、煤矿打非治违方面,重点查处证照不齐非法生产、停产整顿煤矿未经验收非法组织生产、超能力生产等情况。

2、通风瓦斯方面,重点检查矿井通风系统是否完善,井下局部通风管理是否到位、瓦斯防治工作是否落实等情况。

3、水害防治方面,重点检查矿井是否进行水害调查、是否落实三线管理,是否进行探放水工作。

4、六大系统方面,重点检查系统是否完善,运行是否正常。

5、机电运输方面,重点检查是否仍在使用淘汰设备及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情况。

6、顶板管理方面,重点检查支护改革情况。

7、推行正规化开采,重点检查煤矿是否实现正规开采。

8、安全培训方面,重点检查煤矿全员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9、管理制度方面,重点检查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瓦斯检查制度等制度是否落实。

八、措施要求

1、严格执行计划。年度监管执法计划经局党组会议批准,报市分管领导认可,报煤炭局、煤监分局备案后,认真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和调整,因上级工作部署和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行文上报备案。每月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和辖区内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月度工作计划。年度监管执法矿井数量和总矿次不得少于年计划规定要求。

2、严格坚持监管执法检查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市优化办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每月监管执法检查必须在检查前经市优化办审批备案,检查后应将情况反馈给市优化办。

3、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与各级相关执法机构的协调配合,规范联合执法、信息交流机制,相互补位,形成合力;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检查,提升监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篇(3)

根据省运管局、市运管处稽查工作意见,结合实际,现就做好我县道路运输稽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强化服务意识,在加大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为我县道路运输业平稳、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源头监管,不断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市场监管;通过组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道路运输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消除影响行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不断净化我县道路运输市场环境,为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措施

(一)巩固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执法规范年”实施方案》,巩固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成果,在基础上,加强执法装备投入,不断完善现场调查取证,上路执法配备的多功能现场执法图像记录仪必须启用,现场笔录实现实时直接电脑输入;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听证制度、回避制度、查审分离制度、送达制度等行政处罚制度;规范法律文书格式与内容,更加注重法律文书中的事实和证据部分的写法;规范执法案卷存档工作、规范执法人员着装。认真贯彻落实《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和《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试行)》,进一步规范和合理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实际的行政执法工作中要严格履行细化了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处罚标准和程序,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效能、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深入开展文明公路稽查队(站)创建活动,塑造运政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严格按照《市文明公路稽查队(站)评比考核计分表》的相关标准,对应进行认真自查,对不符合评分标准的项目,及时落实整改。做到年初有规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将考核目标和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创建文明公路稽查站(队)为载体,加强和促进我所稽查系统内部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我所运政执法队伍形象。

(三)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促进道路运输行业规范有序。

1、巩固打击“黑车”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加大上路稽查力度。要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手、突出重点、疏堵结合的打黑工作格局。强化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打击“黑车”等非法从事出租车经营的长效工作机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

2、加强源头监管,全面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加强包括客、货、维、驾等子行业在内的全行业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加强重点区域监管,在车站、乡镇、风景区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在学校寒暑假、清明、国庆、黄金周等节假日及旅游旺季期间,重点打击无证营运行为以及站外揽客、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不按规定线路行驶、驾驶员和押运员无相应从业资格证、擅自改装营运车辆等客货运违规行为。公开举报投诉渠道,从重从严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车辆,从根本上遏制争抢客源、站外兜客及宰、甩、卖客等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行为。

3、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管力度,发挥行业管理职能。重点检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GPS使用情况。检查企业的经营资质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押运员配备情况。配合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源头监管。积极争取县政府和横向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制定强有力的整治措施。

4、开展机动车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1)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教学人员无证上岗、教练员离岗、经营者未如实签署培训记录等违法违章行为。

(2)机动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从事机动车维修、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签发虚假或者不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虚列维修作业项目等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四)深化信用考核,完善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及时核对度应考核企业基础资料,清理不符合规定要求企业,规范企业信用考核工作程序。二是扩大考核企业范围。要在原有客运企业、客运站、货运企业(物流企业)、危险品货运企业、驾驶员培训机构、维修一类企业、客运出租车企业的基础上,将维修二类企业纳入考核范围,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省局企业信用管理系统。逐步将货运站纳入考核范围,建立较为完善的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体系。三是通过企业信用管理平,将信用相对较差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重点监管企业的信用检查,及时将信用得分情况通报给企业,发挥企业责任主体的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一线稽查力量。

坚持法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严格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以规范行为、更新知识、精通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及时做好稽查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运政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

(二)确保无公路“三乱”现象。

努力消除可能导致公路“三乱”的潜在因素,强化队伍自身建设,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行纪律,规范执法程序,忠于职守,严守法纪,执法公正,认真纠正超范围执法和执法不规范、不文明行为。加强稽查队伍的行风建设,进一步做好规范执法,文明执勤工作。严格执法程序,特别是加强对帐和法律文书的管理,定期检查。促进运政执法行风进一步好转,确保我县公路无“三乱”,努力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4)

严格做到依法监管确保执法监管到位

科学监管的核心是依法监管。实现依法监管,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执法监管到位,是构建“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关键。确保监管到位,必须提高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丰富执法监管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一要提升自身监管素质。要履行好监管职责,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为实现科学监管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药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行政执法工作,这就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既要有较强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丰富的业务理念知识。要注重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应对各类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强化监管知识学习,采取以案说法、模拟办案、集中研讨、以会代训等形式,指导交流监管工作经验,创新监管方法,提高监管能力,拓宽视野,在执法的实践中加快成长。

二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创新是力量的源泉,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药品监管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药械市场监管规律,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监管部门需要在监管思路、监管模式、监管手段上有所创新,要变事后监督为事前规范,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首先,要体现监管的专业化,要对监管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辖区内监管对象的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其次,要体现监管的精细化。按好、中、差,实施分类监管的思路,采取不同的策略、标准和方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第三,要体现监管的科学化。不仅要告诉管理相对人“不能做什么”,更多的还要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怎么做”。第四,要搭建网络监管信息平台,集企业信息、举报信息、监管信息于一体,提高科学监管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分片综合监管模式,优化人员组合,调动和提高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完善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稽查装备投入,为稽查人员配备手提电脑等设备,实现稽查信息化,提高稽查工作效率。使用快检技术,使监、检结合的药品抽验体制不断趋于完善。要健全药品抽验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科学的药品抽验管理机制,制定药品抽验操作规范,防止主观因素对药品技术监督工作造成的影响,增强药品抽验的针对性,提高监督抽验的靶向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品技术监督的作用。

四要规范依法监管行为。第一,要严格执法。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都必须严格依法查处,切实履行好药品监管职责,坚决杜绝渎职、越权、滥用权力及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第二,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科学执法,规范执法。由于药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广,因此,在作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处罚时,更要主体明确、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量罚合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第三,要进一步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投诉、执法人员基本行为规范、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执法监督制度。严肃查处以收代罚、以罚代刑、、随意处罚等违法行为。

五要构建起大稽查格局。根据实际,将监管与稽查职能优化组合,将行政指导、经济处罚等监管手段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形成了“以稽查为中心,实施综合监管”的大稽查工作体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完善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奖惩措施,调动其积极性。

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企业自律作用

追逐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不可能有绝对完善的监管制度。因此,要引导企业提高自律意识,使企业真正树立是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一要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促使企业认识到诚信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加强对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法规意识。二要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将诚信体系建设与日常跟踪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企业动态监管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将行政指导、经济处罚、道德约束等手段有机结合,为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信用环境;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动医药企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

篇(5)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的两个重要职能,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权益的明确界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进监管执法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执法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实现执法与监管“双赢”,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新情况,深入研究新问题,积极提出新对策。当前,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尤其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加强监管执法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这是工商行政管理根本目的现实需要。治标与治本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治标是治本的前提和基础,治本是治标的深化和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科学统筹,把治标与治本内在地统一起来,贯穿到监管执法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监管与执法的实践再次表明,治标只能暂时遏制问题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年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之所以禁而不止、查而不绝、打而不死,往往与重视治标、忽视治本有直接关系,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常有不满的反映。因此,在注重治标的同时,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本上。在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方面,既要加大各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和素质,又要针对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要求创新执法理念,坚决摒弃一些简单、粗暴、不文明的执法行为;既要使具体工商行政行为法治化、透明化、文明化,又要彻底改掉以往个别执法人员执法时的“霸气”、“吃拿卡要”的匪气以及拿腔拿调的“习气”。在抓源头方面,既要从产生问题的关键环节抓,把好市场准入关,又要健全各项制度和规范,堵住源头,清除隐患,让违法者无空子可钻。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方面,既要加大查处力度,又要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使违法者在受罚时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而是在既受罚又受教育过程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既要使其知法、懂法,知晓由违法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应负的法律责任,又要使违法者在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过程中切实感受工商部门雪中送炭的温暖,从根本上帮助受罚者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具心理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变“冤家”为“亲家”,引导广大经营者加强自律,守法经营,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总而言之,要通过标本兼治,真正让合法规范的经营活动在市场中如鱼得水,让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在市场中寸步难行。

二、正确处理好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关系

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各有侧重,但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必须把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统一于监管执法的全过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诱发制假售假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违法案件仍会出现阶段性高发的趋势。因此,要继续保持监管执法和从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强劲势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依纪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违法分子。要通过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让群众有安全感;要通过案件查处,遏制假冒伪劣商品蔓延的势头,积极促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非常赞成和支持我们工商部门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同时也迫切希望解决好他们身边的、损害他们切身利益的合法权益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列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电信强制、就医收费过高、食品卫生脏乱差、欺诈消费问题突出、售后服务难以保证、“三包”责任难以落实、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清理难、防火安全有隐患、劣质化肥农药和装饰装璜材料充斥市场等问题重点加以解决。要通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实际成效,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与工商部门携手共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投诉和举报的热情,为监管执法和大案要案查处营造良好的氛围。版权所有

三、正确处理好监管执法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工商监管执法这种特殊的行政手段来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监管执法与优质高效服务不是简单的“白脸”、“红脸”、“笑脸”,它们两者之间是辩证的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监管执法就会缺少优质高效服务的贴近度,因为优质高效服务是监管执法本质的体现,而没有优质高效服务,就会出现监管执法的盲目性,因为监管执法是优质高效服务内容的延伸。只有通过严格执法监管与优质高效服务才能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为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讲优质高效服务,但绝不能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由,对当地的经济违法行为大开绿灯,对地方保护主义熟视无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的角度,严格监管执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强力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同步,监管与规范并举,树立大服务理念和大服务意识,确立规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的“服务型工商”新理念,真正把监管执法过程变成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过程,寓监管执法于高效服务之中。当前在监管执法上,要尽快实现“五个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监管执法理念向现代监管执法理念转变;由监管集贸市场向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转变;由监管单一经济主体向监管多元主体转变;由着重微观管理向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转变,由运用现行的法律法规监管向遵循国际通用法则转变。该管严的一定不能放松,不该放的要坚决堵住,始终以忠于职守的职业风范、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勇于负责的可贵精神、执法如山的坚强威力,为企业公平竞争托举一枚红色盾牌;以责无旁贷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经济振兴保驾护航;以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感,为经济繁荣竭尽全力;以丹心昭明的博襟,为服务经济发展撑起一片万里晴空。

篇(6)

一、突出查办案件,监管效能得到提升

(一)着力专项整治。以全省食品药品安全“亮剑行动”为总领,瞄准食品药品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而专”的专项整治,不解决不放手,不规范不松劲。先后开展超市熟食制品、校园及周边食品、餐饮服务无证经营、农村“三无”食品、冻货食品、面条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馒头加工企业非法添加甜蜜素、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专项整治,检查食品药品企业930余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38份,没收涉案物品252个品规共3000余千克。

(二)着力惩处打击。以执法办案推动工作落实,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典治乱,凸显“亮剑有声、挥剑有力”,加强与公安机关“行刑衔接”,狠抓大要案,强化食品药品案件移送。上半年,共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107件,其中食品案件97件,药品、医疗器械案件6件,化妆品案件4件;食品药品抽验送检286批次;受理群众投诉举报17起;移交公安机关涉嫌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8件,立案受理3件,会商2次。

(三)着力公正执法。建立“两证一表”行政审批机制,严格落实《行政许可程序规定》。推行政执法全程留痕管理机制,对每项执法活动的执法过程、执法结果等进行全程记录,建立完备的文本档案。实行“案审分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审理、执行”三分离,实现互相监督制约。推行“第三方评议”,主动邀请人大、政府、政协、行政相对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第三方对行政执法案件进行监督和评议。

二、突出规范有序,监管水平得到提升

(一)责任网格监管。建立“全面覆盖、业务对应、网格管理,责任到人”的监管网络,实现机关与乡镇食安办业务指导“一带一”、监管人员与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检查“一对一”,让违法经营行为浮出水面,不法经营份子无处遁形,严格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食品进购销售台账、票据、标签“三单合一”;开展信用等级评价,一年发现2次同样问题从重处罚,3次以上列入“黑名单”重点监管;开展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评定,争创省级餐饮服务示范县;开展食品药品抽样送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突出重点监管。狠抓重点领域、环节、对象,将全年按季节分为四个时段,明确阶段重点并限期交账。上半年重点突破的有:实施“千名农村厨师”培训,利用扶贫、就业项目首期免费培训“农村流动厨师”200名;推行“123”超市熟食制品管理机制,县城8家大型超市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推广学校食堂“双方签字,专人负责,上锁保存”食品留样管理机制,规范全县中小学及幼托机关食堂建立“门禁系统”;推行“2345”凉菜专间规范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廉政文化进饭店”活动。

(三)社会共治监管。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守本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原则,强化食安委办公室职能,完善村级信息员工作职责,盘活“县、乡、村”三级联管;健全“定期会商、案件移交、联合查办”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专项合作、定期通报等方式,实现线索联商、大案联查、执行联办、干部联训;强化食品药品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安全质量承诺、企业法人约谈、企业责任首负等方式,督促企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广布明线暗线,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营造群防群控的监管环境。

三、突出群众知晓,监管透明得到提升

(一)打造“三个平台”。完善权力运行平台,积极开通网上政务、公开办事流程、规范时限节点,确保食品药品监督执法网上、合法运行。规范集中审批平台,行政审批与执法“双集权”,即市场准入县乡统一指导、统一审核,案件办理坚持合议和集体讨论,提升阳光行政。畅通投诉举报平台,畅通“12331”举报投诉电话,落实24小时值守制度,利用城区9处宣传栏、餐饮服务公示牌、电视公告,促进群众知晓与参与。

(二)实行“三项公开”。建立文书、媒体、网络、会议等公开机制,定期公开食品药品监管计划,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监管重点,限期交账;全面公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结果,不回避、不遮掩;适时公开案件查办,强化反面典型放大效应。上半年,通过会议、信息简报、网站、新闻媒体等,公开年度工作重点、3-5、6-8月阶段监管重点及食品药品抽样检测计划,公开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结果246批次,典型案件50件,电视台曝光典型违法行为4次。

(三)推进“三进活动”。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讲堂,将展板、知识手册带进校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宣讲活动,共开展校园大宣讲17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深入全县近100个村(社)开展食品药品知识讲座23场,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84人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宴席,以农村厨师为抓手,加强坝坝宴规范管理,以规范化程度提高群众食品安全常识和防范意识。

四、突出队伍建设,监管能力得到提升

(一)加强业务培训。实行“县乡能力同修”,按照每年不少于40小时集中培训的要求,扎实开展2014年度执法人员培训活动,以集中培训、现场练兵、以会代训、定期轮训等方式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集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培训2次196人次;分片区开展联合执法进行现场练兵11场次178人次;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局组织培训63人次。全面推行“末位轮训”机制,共计培训执法人员437人次。

篇(7)

本文作者:田琳杨玉军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

综合监管模式的优势和有效性

铁道部又发文明确了铁路食安办的职责规定、机构设立、管辖范围、组织结构等事项,各铁路局也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工作,全路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运营食品安全监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铁路卫生防疫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路18个铁路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设立了23个卫生监督所,近1000名卫生监督员行使法律授权的铁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照铁道部规定,铁路卫生监督所作为各局食安办的执行机构,承担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活动[4],这一举措延续了铁路系统几十年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执法职能顺利接续。铁路卫生监督队伍具有执法人员和铁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进站上车、跟车添乘检查均在正常职责范围,熟悉铁路运输组织,掌握运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为有效实施全程监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食安办与各铁路局管辖范围一致,在划分职责时,明确路局劳卫处(铁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客运处、运输处等为内设部门,确定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制定了各运输站段和运输辅助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行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这种联动机制的设计,将各部门、各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网格化、系统化管理格局,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出现监管部门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不利局面。在问责方面,把食品安全纳入各单位运输安全一体化考核,将食品安全放在与运输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部署、检查、考核,通过食安办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协调工作,食品安全基础管理日益夯实。《食品安全法》设定的分段监管制度,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分别授权不同的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由于配套法规的缺位和迟滞,部门之间的沟通、补台受阻,各环节出现职能交叉、职责模糊、推诿扯皮等,导致监管空白、多头执法、重复监督等现象发生,使经营者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食安办将几个部门分别承担的职责授权铁路卫生监督所执行,实行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环节一个部门监管,避免了分段监管需要多部门执法、重复建设执法部门的弊病,显著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铁路运营所涉及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均由铁路卫生监督所承担监管责任,实现了全程覆盖和无缝对接,杜绝了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督等消极现象,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减少了被检单位应检的频率和时间,增加了卫生公权的有效度和覆盖率,监管效果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启动问责程序时也不会出现责任虚化、问责缺失、问责疲软等现象。

完善综合监管模式的策略和途径

统一标准,快速提升硬件装备水平。执法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5]。硬件投入是科学、客观开展执法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按照全路统一的配置标准,根据各级监督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区位重要性等因素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执法装备的配备、补强和更新,主要侧重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装备、信息技术设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执法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科学依据。全路应规范统一铁路卫生监督机构外观标识,办公场所的门楣、标牌、灯箱、执法车辆、办公室门牌等均应使用统一制式,充分展示执法机构形象,推进正规化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开展标准化监督机构创建工作,推动基础管理、业务建设、规范执法等方面深化达标。聚集人才,全面塑造监督队伍形象。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铁路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利用人才入路政策和执法资质考核认证,吸纳青年人才进入路内,补充正常减员损失的员额,降低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形成合理的人才阶梯。建立覆盖全路的人才库,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对全路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基层执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指导。在全路建成一批极具行业特色和核心品牌价值的监督所(科),打造优势学科和独特专业,为运营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步强化全员培训,突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高铁食品安全控制、预防性卫生监督、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领域、重点内容的培训,建立全路-铁路局-卫生监督所三级培训网络,分层分批培训执法人员,提高轮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合理设定考评内容和目标。要注重对执法人员完成监督执法指标的定量考核,更应重视对执法能力的有效考评。一方面加强对行政许可、监督监测、案件查处、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监督频次和覆盖率、事故发生率、投诉率、文书制作规范等监督执法职能刚性指标的量化考评;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执法程序、技术指导效果、法制宣传教育、执法效率、监督质量、信息管理、执法稽查等监督执法能力指标的客观考评。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和监管理念转换,促使现场执法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同步提高,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逐级考核制度。形成铁道部对铁路局、铁路局对监督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对基层所(科、站)的递进式考评体系。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考核方法,量化评估、奖优惩劣,将执法机构的的整体效能考评和个人业绩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连带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远近适度的组织目标,增强机构、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保持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补台的良性互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个人独立作战能力。对执法过程进行连续地、动态地考察、评价,发现执法人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卡控措施,修正执法流程,充分发挥前馈控制作用,减少、杜绝执法人员的差错和纰漏。落实责任,分解风险,提高各部门协同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铁路食安办内设机构管理食品安全的作用和能力,将各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分系统确定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专业处室的自身管理健全,专业指导到位。深入开发领导层,落实运输业各单位、运输辅助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良好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变食品安全自身管理重表面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重结果轻总结的不良习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引入铁路食品安全监管,研判、确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运用HACCP安全控制体系实现食品安全自我控制,形成比较完善、便于操作、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自控体系。沟通协作,纵横联络,健全全程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全路应统一规划交流沟通工作,建立部际、局际联络机制,加强各铁路局、食安办之间的协作沟通,定期通报情况,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健全运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评估制度,重点对餐车、配餐基地、高铁食品、站台自制散装食品等高危食品和重点环节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完善风险评估组织和支持机制,培训风险评估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保证风险评估科学、有效开展,为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提出安全预警提供客观依据。全路食品安全监测应融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建立运行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双向交流,并通过铁路系统网络,将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基层执法机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规范指导,典型引路,促使铁路运营食品产业全面升级随着铁路发展步伐加快,运营食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也日益紧迫。综合监管模式面临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多环节改造的技术指导考验。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涉及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法律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贴近一线、科学有力的技术指导方案,提供符合实际、满足需要的技术指导。围绕高铁、动车组、既有线提速列车、普通列车四个层次的运输产品,按照现代化配餐中心的标准建成一批规模经营、全面覆盖的的餐饮配送中心和餐料配送基地,扩充成品餐直供能力和半成品餐加工能力,减少餐车加工环节。充分发挥中心车站和站台的食品流通功能,健全流通食品溯源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突出对餐饮服务单位布局流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以站段机关食堂为重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建成食品安全示范点,以此为样板改造铁路沿线职工伙食团,有效解决伙食团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科技创新,系统研发,持续推进运营食品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综合监管模式下,执法机构信息系统的研发要科学分析食品监管各个环节、各种业态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涵盖各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实际应用。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监督执法、行政处罚、突发事件处理、监测检验、统计查询等模块,实现各种管理系统与子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审批程序逐级卡控。提供与被监管单位、疾控、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端口连接的功能,增强信息互动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各类图像采集、文字编辑、软件编译等先进设备,研发执法人员手持终端使用系统和覆盖重点单位、关键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铁路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要树立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强力推动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研发工程,逐步建立全路联网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形成统一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开发规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