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6-26 16:07: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继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把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多数学校在德育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制度不完善,活动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
二、原因分析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恰当。由于中职教育一味追求学生就业率,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与关爱,只注重形式上的管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据调查,品德不良学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他们一般是重感情,讲义气,爱报打不平,但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
三、对策
1.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
2.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3.用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校风是学校精神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4.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维护、发展好学生个性。适度提出行动要求,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所取得的成果。
四、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71-01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力量。所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对专业的技能有所掌握,还要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培养。而现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听不懂课程,在学习上又没有足够的毅力,在学习情绪上产生了一种“混日子过”的消极学习生活态度。再加上这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烦躁与冲动的情绪,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时会做出鲁莽、无知的行为,有时还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充满了无数的疑问及困惑。针对这些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管理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当前,我国技术型人才稀缺,对电子产品、机械加工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逐步增长的趋势,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就业工作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然而,中等职业学校过分追求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率,所以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表现得特别重视,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对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二,学校在德育机构与制度的建立方面还不够完善与健全,开展德育工作的人员配置、队伍建设以及经费等都较为有限,很多学校甚至对于德育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整体的规划,使得德育工作在开展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与完善的制度,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第三,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法制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得较为单一,使得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受影响。
二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客观原因。在客观原因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不恰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有些家长自身便有不良的行为与道德习惯,而孩子的模仿力较强,有样学样,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社会别是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或产品侵蚀着孩子的思想,使他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主观原因。从主观上来说,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力也较为薄弱,使得他们会因为偶然的诱因而使得个人的欲望膨胀,产生冲动,从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三 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明确德育的目标,对考核机制进行细化,从而让德育工作队伍在管理方面可以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
第二,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科的渗透力更强,树立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与德育水平。
第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教学方式要灵活实用,使得德育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所提高。
第四,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劳动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具有创新意识等的新世纪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繁相.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2009(18):57~58
关键词:独立学院;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一、独立学院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使用问卷调查的办法,针对研究的问题,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第一套问卷专门针对独立学院承担德育工作的各个职能部门,设计了《独立学院德育工作情况调查问卷》,第二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设计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生活调查问卷》。总结问题如下:
1.德育内容僵化单一,方法陈旧传统
独立学院的德育工作一般都是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进行宣传教育,照本宣科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本学院的德育内容。
二是毕业生离校时的动员教育,教育内容一般有奉献社会、诚信工作、感恩教育、情系母校等。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德育教育工作多为借鉴其母体高校的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性。
2.师资力量单薄,师资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是依靠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结合社会投资举办,以“依托母体,相对独立”为原则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其师资队伍是由母体高校的师资力量加上自己在编的老师和部分兼职教师组成。作为德育工作直接实施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独立学院普遍采用聘任制的人事管理模式,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很多教师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对工作被动服从,对毫无利益可言的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更差。
3.德育管理体系不健全
独立学院的德育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不足,德育管理制度建设缺陷,教育教学水平低,缺少有效的教育效果评估等。独立院校基本是靠社会投资办学,受资金限制影响比较大。许多独立学院都存在着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配比不足的现象。
4.学生社团发展不均衡
学生社团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前独立学院娱乐型和实践型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一小部分是学术型社团。娱乐型和实践型社团主要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一类型的社团,其社团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均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无法对整个校园的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无法促进独立学院独特性与创新性的形成。而符合高等教育的内涵要求,能提升社团活动层次,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学术研究型社团却数量甚少,质量偏低。由此可见,在社团的人数和活动的次数上,并不是多多益善,大学生热衷和期望的是有实效的、高质量的社团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完善
一是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机制高度效仿公办高校,其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全按照公办高校的课程设置,简直是公办高校的复制品。其心理教育课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需要,独立学院心理教育课只能“事倍功半”。二是独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内容仅限于“非正常心理”的预防、排查和咨询方面,使心理教育呈现“问题取向”。三是心理健康目标评价缺乏系统性。许多独立学院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非常重视,但是这些活动的效果怎么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哪些变化和改善,往往被大家忽视了,慢慢变成了“为活动而活动”,对活动缺少理解和评价。
二、改善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1.改变德育观念,变“灌输”为“交往”
德育工作的主体和客体都要在观念上做改变,从被动转变成主动。首先要提高对独立学院开展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提高对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紧迫性的认识。同时,还要提高对独立学院德育工作艰巨性的认识。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在德育工作队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性,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提高独立学院的德育效果。
3.提高社团活动层次,树立创新意识
大学生社团作为独立学院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不可低估。独立学院举办的社会团体活动不能大众化,要有自身的特色及宗旨。学生社团活动旨在体现社团活动的中心思想,标新立异、并且体现出社团活动的深刻内涵,走进学生心理、生活,体现活动形式的新颖。另外,发挥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各社团应有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对于社团也要起到一定监管作用,正确引导社团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
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即使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根本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只注重分数的现状,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把德育工作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有直接因素。学校要做好班主任教师的选择工作,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更新年龄较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三)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要懂得爱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要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具体,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行动目标,从而有进步的动力。二是要不断与时俱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进行调整,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三是德育教育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学校应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杜绝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出现。二是在活动的点滴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通过校园文化,如在校园中张贴宣传画,名人名言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目前,我国高校在读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简称“9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已显成效和信息飞速发展的全球一体化时代,生活环境优越,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此,“90后”的思想、理念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有很大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因此,“90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德育教育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工作整体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实,我国社会各界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艰巨、意义十分重大,德育工作急需进一步地改善和继续加强。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教育,重在育人;德智体美劳,德育优先。但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和成效却不容乐观,目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作者究其原因探讨了解决相应问题的相应策略。
1 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分离――采取“课课都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教师”的策略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可试问真正有几个教师同时做到了“教书”和“育人”呢?很多大学教师都只是做到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甚至有些教师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忘记了育人的作用。关于德育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给了很高的重视,比如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洛克就曾经说过醒世之言“德行重于学问”,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将德育置为五育之首,但是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德育并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地位,往往是智育位于首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将德育和智育分开的问题,高校德育教育以“两课”为主要途径,德育只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大量的专业课教师只管教学和科研,即只管智育,把智育等同于教学,从而将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分离,没有真正尽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在“重智育、轻德育”风气的影响下,误导学生滋长了轻视德育课程的情绪,这也是导致德育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德育教育除了直接的理论课灌输方式外,还应重视间接的渗透教育方式,实现直接灌输的显性教育和间接渗透的隐性教育的整合。为了解决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相分离的问题应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渗透式德育教育是伴随着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应在讲授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它专业课程中也进行德育渗透,专业课教师应注重“渗透”为主的间接德育教育方式。实践证明,专业课中渗透式德育教育方式非常灵活,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教育的实效也要高于灌输式教育,所以应加以重视和应用。为了解决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分离问题,应做到:德育课程中直接的灌输式教育要常抓不懈,专业课中渗透式德育教育也要大力提倡和有效实施。做到“课课都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教师”。
2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德育教育示范作用的缺失――采取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三管齐下的策略
目前,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来承担,其实,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德育教育也很重要,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效果将更加明显。在当今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可是精神世界却变得不很充实,因此,社会和家庭都应该更加关心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3 “现实课堂”德育教育与“虚拟媒体”德育教育欠缺相互整合――采取“现实课堂”与“虚拟媒体”优势互补、互相整合的策略
“90后”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所谓新媒体,是指所有人向大众实时交互地传递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介质。①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其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态势。新媒体技术为“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既带来了挑战,又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研究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内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②
通常大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很少积极主动发言,表现比较含蓄,而教师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通常是自问自答,课堂较少提问。然而对于德育教育来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果现实课堂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张口发言的话,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形式让大家就某一问题热烈讨论,畅所欲言,袒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以互联网、手机、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应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战略,疏导结合,形成合力,注重监管方法和力度,网上网下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新媒体的教育功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价值影响的相互协调,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和资源整合,从而更好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③
>> 对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的几点看法 卫生基层人才的存在问题及看法 小议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看法 小议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看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现状述评 新乡市幼儿教育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评 存在焦虑的研究述评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及存在问题研究 远程网络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高职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教育超越性问题的争论与研究述评 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 教育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雍进.教育技术学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J].中小学电教,2016(8):4.
[5]黎家厚.电化教育精神的继承与发展[DB/OL]..
[7]刘斌,张文兰.对当前教育技术学多元化研究范式的思考――兼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意义[J].开放教育研究,2009(4):50-51.
[8]黎加厚.教育技术研究的关键是什么?[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