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技术风险

工程技术风险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技术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技术风险

篇(1)

关键词:技术合作;合同;风险;对策探讨

一、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合作背景与原因分析

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由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采用技术手段探测井下情况,用于判断油气储存情况。以国内油气服务行业为例,各家企业具有相应技术特点,在某企业承包某项油气服务业务后,存在需要其他技术手段来辅助服务的情况。从经济效益判断,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方式都是可取的。技术合作可以解决企业的生产急需,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竞争市场环境下的有益方式。在低油价形势下,技术合作合同一方面可以将部分低效业务由合同相对人完成,一方面解决了自身研发成本和采购成本。

二、技术合作合同存在风险

产生技术合作合同的原因较多,风险因素的涵盖面较广,其中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未履行或未充分履行风险。作为工程技术企业,需要为相关油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油田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当需要与技术合作单位进行合作时,需要签订技术合作合同,因此一个项目过程中存在了两种类型合同。在技术合作方因技术水平、环境因素、不可抗力等无法完成合同规定的项目内容时,技术合作合同无法有效履行。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即原则上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只能赋予当事人,合同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非合同当事人不能诉请强制执行合同。在技术合作方无法履行合同、造成履约风险时,工程技术企业必须独立承担对油田企业的责任。如果技术服务合同规定有违约责任时,技术服务企业需要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在现实过程中,技术合作方的技术能力普遍较强,仪器稳定性也较好,一般能够有效完成技术合作项目,履约风险较低。但在部分低效业务合作中,还存在未充分了解对方能力、资质情形,造成未能有效履约。2.安全风险。工程技术服务属于相对高风险业务,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因现场施工环境的因素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鉴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安全责任不能有效分清的情形,技术合作方应当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和安全风险意识,在充分了解对方资质、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对合作方进行安全提示或培训。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涉及三方企业:油田企业、工程技术企业和技术合作企业。在责任主体无法分清或涉及多方责任时,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分析责任分担,此时合同文本中对于责任承担的规定就是解决安全纠纷的关键因素。3.人员管理风险。工程技术合作业务存在将专业性辅助业务由技术合作单位完成的情形。由于专业辅业务完成时限较长,人员长期开展业务工作,与阶段性技术合作有明显区别。首先,技术服务单位一般参与了对技术合作单位人员的管理,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人员风险与合同未履行风险、安全风险的重合。其次,人员管理风险的核心是与用工风险的交叉,在业务合作过程中的人员伤害、安全责任是造成技术服务能否有效执行、企业稳定的关键。由于该类合作用工量大,涉及解决就业和稳定问题,在签订该类合同时,对于技术合作方需要有较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该类技术合作方往往由劳务派遣公司转变而来,或者仍然主要承担劳务派遣业务,实际承担风险能力较弱,出现相关人员伤害等情形时,责任往往分担不清,与公司用工问题混淆。4.保密风险。技术合作合同大部分属于自身企业对于高端技术的需求,该类技术除具有专利产权外,往往要求高,存在技术保密风险。一方面对于自身技术的保密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一方面在了解对方保密技术时可能存在泄漏的情形。在技术合作过程中,资料泄露不容易查找源头,且具有隐秘性,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范,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限定技术人员知晓范围,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人员范围,将承担较重的保密责任。另外技术合作涉及专利技术时,技术人员可能没有注意专利技术和产品的要求,出现侵犯专利而导致涉诉情况发生。保密风险可能还涉及到个人在工作环境中了解保密事项后,因私运用到相关个人活动中,这将不仅涉及到技术合作项目的纠纷,更涉及到个人与雇主的责任问题。

三、技术合作风险对策研究

1.规范和优化合同相对人选择机制。选择优秀且尽责的技术合作单位是减少或避免风险的有效方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了有效规范,其中招标管理办法是选择合同相对人的规范性制度。招标的本质就是将选择信息公之于众,让所有就具有资质和能力的单位参与竞争,用公平合理的评判标准实现合同相对人的优化选择。相较于以前通过单方谈判或竞争性谈判选择相对人的方式,招标更能够体现公平。在工程技术服务过程中,技术服务需要应用特殊仪器或专业领域设备,如果仅仅通过技术人员在自身了解范围内寻找合作单位,一方面不能保证有效选择相对人,一方面可能滋生腐败,产生寻租现象。而将合作信息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公示,提前设定评标标准,通过制度规定的完整招标流程执行,最终可以选择出一个最符合技术要求的合作方。2.合同文本的签订。合同是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凭证,合同用书面语言约定了双方权力义务和责任,由于国家和相关单位自身制度的完备,招标方式已普遍应用。一个完整的招标文件已包含合同文本,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即视为认可该合同文本内容,并愿意以此合同文本内容签订合同。而且招标文件一经发出,除非经过合法流程是不可更改的,因此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往往占有优势。招标过程中的合同文本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招标人的优势地位。在招标过程中,合同文本制定的过于苛刻,潜在投标人可能会放弃应标,并造成优秀投标人的流失。因此在技术合作项目过程中,一个好的合同文本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同时也需要考虑双方的利益均等。3.技术合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在技术合作过程中,除相关仪器设备,人员是一个重要管理因素。从HSE管理要素考虑,一方面在合同文本中可以考虑加入相关培训条款,一方面要在技术合作过程中为对方提示风险要点,必要时要进行安全培训。对方人员在必要时也应当提示相应风险点,并应完全符合油田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要素。工程技术辅助作业中,需要持续作业时间长,双方通力合作,并根据统一领导进行项目实施,此时的管理和培训方式最好能统一协调,并根据统一的技术施工规范和内控流程进行技术作业。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对方工作人员的人员保险等应由对方单位承担,并明确责任划分。

四、技术合作合同的参考意义

技术合作合同从传统意义上看是一种技术项目的合作,采取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共赢。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技术合作项目不仅解决设备缺少,还能解决人员配置。传统意义上的设备租赁和劳务外包可以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实现风险降低和规避,因此进一步完善技术合作标准合同的制定是当务之急。另外,实际合同承办单位可以在原标准文本基础上细化权利义务及责任,在双方共同协商基础上,讨论维修责任、人员安全、并进一步细化付款方式、人员培训等,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纠纷、明确责任,在有效且规范的合同前提下,实施项目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风险管理

引言

特大型桥梁工程是一个国家发展建设的镜子,映射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1]。特大型桥梁工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工期长。因此,在特大型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其中技术风险是众多风险的一类,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实施。

一、技术风险综述

(一)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是指在实际特大型桥梁工程中因技术存在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工程风险。通俗的来讲就是指新工程技术在实际特大型桥梁工程应用中无法真正实现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造成新工程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性,从而影响桥梁工程的质量和顺利完成[2]。通常技术风险被分为三类主要是根据其对工程的影响的大小。一是关键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在特大桥梁工程中无法避免的,这类风险直接关系着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重大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一些有经验可供借鉴的风险,倘若处理不够妥当,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结果,影响工程的成功。三是一般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一些如果得到严格的控管的话,将不会对工程的成功带来影响的技术风险,是在实际特大型桥梁工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技术风险。

(二)技术风险分析

技术风险分析就是指对技术应用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认识和对技术风险对工程项目带来的影响进行估计,并针对技术风险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的首要步骤,是技术风险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特大桥梁工程技术风险的识别只要是指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实施带来危害和损失的技术风险进行研究。

2.技术风险估计。技术风险分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多个环节相互配合进行的,其中技术风险估计技术整个技术风险分析中最重要的环节。技术风险估计又可以分为三部分,即:技术风险概率估计,损失估计以及技术风险量测[3]。技术风险概率估计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科学的统计原理对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估计;技术风险损失估计指的是对工程中技术风险导致的严重后果和带来的损失进行估计,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3.技术风险评价。技术风险评价工作是特大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风险评价主要是指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施工的条件和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风险应对策略。

4.人为因素分析。人是特大桥梁工程项目的实践者,在工程施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技术风险发生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在整个技术风险分析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人为因素分析主要是指对工程施工人员对技术风险的认识、态度、监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技术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5.技术风险的决策和控管。技术风险的决策和控管是技术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技术风险管理的命脉。技术风险决策是指项目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评估的结果和对技术风险的态度和承受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对技术风险的对策进行抉择。技术风险控制是指对技术风险的预防、处理以及过程的控制,主要分为技术风险监控和技术风险动态管理两个部分。

二、技术风险管理

我国对特大桥梁工程技术风险的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浅,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技术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当前,我国特大型桥梁技术风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就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技术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风险意识薄弱。特大桥梁工程技术风险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工程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领导以及施工人员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不足。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只是一味的追求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而对工程潜在的技术风险主要是一般技术风险认识不足。由于对技术风险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导致了很多本能够避免的风险事故的发生。

2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风险技术分析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桥梁工程的需要,目前世界先进的风险技术分析与管理手段还没有在我国推广开来,比如说,障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蒙特卡罗模拟等技术风险分析方法。还有量化管理比较落后,现阶段我国技术风险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管理,而量化管理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比较广泛。

3.缺乏专业的技术风险管理人才。现代工程技术风险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的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保障,很多技术风险管理者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针对技术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了技术风险的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5.缺乏完善的管理组织结构。目前,我国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尚未完善,在项目工程中尚未成立具有独立技术风险控制和管理部门,技术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

(二)技术风险管理相应的改进对策

1.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风险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工程施工人员尤其是工程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技术风险意识。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风险的宣传,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对技术风险的认识,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加强借鉴和学习。在技术风险分析和管理经验方面,我国要加强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借鉴和学习并为自己所,从而提高我国技术风险分析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桥梁工程的成功完成提供保障。

3.培养专业的风险技术管理人才。首先,加强对专业技术风险管理人才的招聘,为工程技术风险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技术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安排他们定期的进行学习,聘请技术风险管理专家进行讲座,从而提高风险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技术风险发生的几率,减少因技术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优化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进行技术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风险管理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5.完善组织结构,加强技术风险管理。特大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立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并积极发挥该部门的作用,完善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特大型桥梁工程的技术风险分析和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风险意识,完善技术风险管理机构,培养专业的技术风险管理人才,优化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将提高我国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的分析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特大型桥梁工程的成功完成。

参考文献

[1]余祖荣.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4,(10):229.

[2]张春梅,盛余祥,杨路廷等.特大型桥梁工程技术风险分析与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104-107.

篇(3)

关键词:工程风险 技术决定论 工程工具论 功利主义

一、工程技术观

“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或态度”[1],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换言之,“观”是对事物的总体认识与评价,它存在于人的思维意识中,能动地指导着人类的行为。

工程观是指“人们对工程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工程的价值、发展、文化,以及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态度。”[2]。关于技术观的定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孟庆伟在《技术学辞典》中撰写的“技术观”词条:“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包括对技术本质、特征的认识。关于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技术发展与其他社会因素的认识。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或者技术的体系与结构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各种新兴技术的评价等。”

二、工程风险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人类可以通过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动地指导其实践,从而改造客观事物,因此认识对于实践的意义尤为重要。在工程中,“人们持有不同的工程观,就会对工程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理解”[3],从而直接地影响到人们在工程活动中的实践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工程技术观是工程共同体顺利进行工程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然而“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时间引向歧途”[4]。传统的工程技术观如技术决定论、工程(技术)工具论、功利主义工程观等,由于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价值理念等原因,往往导致这些工程技术观的内容比较片面、观点比较偏激,未能形成完善的工程技术观,这些传统工程技术观的误导正是产生工程风险的认识论根源。下文将就此进行讨论。

三、传统工程技术观的误导

①技术决定论

技术决定论是技术哲学中重要的一支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一直在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始终是技术发展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技术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埃吕尔,他曾说过:“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拒绝温情的道德判断。技术绝不接受在道德和非道德运用之间的区分。相反,它旨在创造一种完全独立的技术道德。”“人类最终将完全臣服于技术”[5]。其他学者如法国的埃吕尔、美国的贝尔等都曾提出过技术决定论的言论。莱姆甚至认为“随着生命医学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甚至人也不再是‘自然界的得意之作’,反倒成为工程的产物” [6]。“‘技术决定论’是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之中技术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典型理论”[7],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主要认为:技术是一项独立的因素,不仅不会被社会或其他因素所影响,并且还会影响并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技术变革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最重要因素”。

技术哲学界普遍认为,技术决定论存在三种表现形式:技术自主论、媒介决定论以及技术统治论。其中,技术自主论是技术决定论的核心,即技术的内在发展与外在作用不取决于技术的外部因素,“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发展不受外界社会包括伦理道德的控制”[8]。

从技术决定论理论提出至今,对它的反驳和批判就不绝于耳。德国哲学家伦克就曾提出,即使技术是人类的宿命,其宿命的方面也是居于第二位的;技术是人造的,人类必须对它负责。本文也认为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社会”的论断过于激进和狭隘,且正是由于这种技术是自主的、不受伦理道德监督和控制的观点,割裂了工程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的联系,否定了工程技术的道德价值及伦理性,从根源上导致了工程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分离。“如果技术真如技术决定论者所主张的那样是完全自主的,伦理道德在技术面前毫无作为,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工程伦理学”[9],如果不存在工程伦理学,那么对于工程技术,人类就不会从伦理学的路径对其进行分析,发生了工程事故人类亦不会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反思和预防,这样必定从根源上导致工程中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被人忽视,从而引发工程的伦理风险。

②工程(技术)工具论

篇(4)

【论文摘要】 从1982年鲁布革水电站开始实行招投标以来,我国的水电建筑市场已经基本成熟,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如何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最大可能的获取利润已经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项目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才能最大可能的为企业减亏、盈利。

一、 引言

每个项目经营的成果都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的项目经营的状况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项目管理中注重盈利模式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更合理的调配项目资源和如何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才是项目管理的终极目标。项目的盈利模式可分为开源节流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即增加项目收入和项目成本控制以及对项目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

二、 增加项目收入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合同签定后,项目的初始收入就基本上确定下来了,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增加项目的收入对于项目执行者来讲是个比较困难的课题。最基本的方法是从项目实施阶段的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两方面增加项目收入,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探讨。

2.1项目变更

所谓项目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在实施阶段,我们的合同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部门在项目部领导层的领导下需要紧密合作,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就需要对项目的所有可能存在的变更的项目进行策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策划有根据的对工程师、业主和设计人员的相关人员沟通,使得他们能够同意施工方提出的变更,使得工程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为工程建设增值,也能使施工方的项目收入增加,成本降低。

在项目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部门多注重技术而忽视合同管理和成本管理,主要原因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人员缺乏对成本的注重,因此建议施工企业在注重合同管理人员的合同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提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合同意识培养。

2.2索赔

建设工程索赔通常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的行为。

首先,需要对全部的项目执行者进行索赔的意识培训,提高项目参与者的合同意识和索赔意识,使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能够发现索赔的项目,收集索赔的相关证据(不见得收集的证据都是有用的证据),为工程索赔提供基础资料。

其次主要的项目领导者和主要负责人在前期合同分析中,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可能出现索赔的部位、项目、或者时间,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及时的跟踪信息,把握项目进展,能够对发生的索赔事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第三,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索赔工作,因为索赔工作在工程实施中极其重要,在现今的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可能不发生索赔事件,特别是我们的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并且索赔事件不仅针对业主,还有保险公司的理赔(理赔也是索赔的一种),索赔产生的效益来比增加相关专门的人员产生的成本那绝对是数量级的倍数关系,如今因为国家大力进行基础建设的投资,工程项目增多,很多企业的人员短缺,导致在工程索赔方面人员配置不足,导致索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使得项目的增收不能更好的实现。

三、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在项目实践中,项目的风险有很多方面,合同风险、技术风险、工程环境风险等,建立科学经营决策机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施工管理的风险意识,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是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项目领导应该预先对项目中的安全风险突出、技术复杂、投入较大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对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风险逐项进行分析研究。项目领导应当避免武断,采用科学决策。要重视各部门及施工队的建议和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过程中可测与不可测的各类风险。下面我们探讨合同风险、技术风险和工程环境风险的风险管理。

3.1合同风险

项目在实施阶段已经对于签定阶段的风险属于“沉没风险”,如何在实施阶段进行风险的化解成为最重要的课题。虽然在合同签定阶段双方都会力争使得合同完善,但是仍然难免疏漏,通过我们在实施阶段的合同分析找出漏洞,可以为索赔提供理由和根据。同时根据不同的工程合同、其风险的来源和风险量的大小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项目的风险。并在项目实施阶段运用项目参与者的知识与智慧,积极的参与项目变更管理,化解项目的合同风险。

3.2技术风险

目前水电开发正向高山、峡谷发展,工程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经常会遇见以前施工经验中没有遇到的施工难度,因此工程技术的风险有增无减。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成为关键。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在有可能的条件下针对存在的特别重大的技术难题邀请专业的研究机构和大中专院校参与解决,为项目建设增值服务,同时可以化解项目施工的技术风险。

3.3工程环境风险

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和森林防火等风险因素,为了化解风险,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自然灾害: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首先要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环境评价,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评估,评估风险的大小,在起始阶段就避让可能发生灾害的位置,比如修建营地的时候要先勘查是否存在发生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其次采用投保保险转嫁一部分风险,在万一发生灾害的时候将灾害损失的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在项目前期策划中要对业主提供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气象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同时自行收集此类资料,如果发现实际的情况与业主提供条件不同,给我方造成损失的可以进行变更和索赔。

森林防火:是水电工程向深山、密林的地方发展,我们的水电工程大部分处理国家保护的林区,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日益重视,我们施工中的森林防火问题日渐突出,稍有不慎则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火灾损失和巨额的罚款。因此所有的处于林区的施工项目森林防火是重中之中,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问题,造成巨额损失的很多。

四、结束语

目前已经进入了后水电时代,水电工程的利润已经非常的微薄,在项目管理中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增加项目的盈利能力是每个项目管理者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能给管理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篇(5)

1.1巩固和发展自身竞争优势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一般已都从规模取胜走上了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取胜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服务和产品竞争优势,拥有特色、高端技术或产品,并不断发展壮大,争取实施垄断,获取油公司订单能力强,高毛利率服务业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强,新项目多且拥有服务价格话语权。

1.2一体化能力突出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已从单纯的陆地钻井承办商向陆海兼备、技术服务配套的油气井承包商方向发展。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从油田技术服务到物探,从软件到工具装备,从陆地到海上,业务覆盖整个上游领域,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1.3经营方式灵活

灵活的经营方式是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国际领先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多为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资本经营手段,如合资、并购、参股等方式,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目标。近年来,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兼并重组等方式继续保持垄断利益。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研究制定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2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文所谓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实际上分析的并非海外的国际公司,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中的工程技术服务子公司在海外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分析研究时,选取了包括公司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的五大类11个指标,构建公司海外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同一集团公司在海外的5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D1—D5)的数据为样本,保证了所选样本的可比性;数据的选择经过了严格筛选,选用一组3年连续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计算。分析评价这5家的市场竞争力,目的在于为其选择突破口、找准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依据。

2.1模型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一种方法,能充分体现影响企业战略经营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效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独特特征,全面、系统、科学地从不同侧面对企业竞争力作出评价。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采用指标权重评价体系,遵循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一系列综合衡量指标。本次研究根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的指导思路,结合工程技术服务的共性和特性,构建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特性指标“一体化服务能力”5个因素,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11个二级指标,其中:规模实力用收入规模和投资规模来表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盈利能力高低,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润率;经营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创收能力作为衡量的指标,反映财务杠杆的利用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发展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两项指标,反映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和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来衡量,技术能力涉及工程技术服务所有专业的能力,包括钻井技术、固井技术、测井技术等,管理能力包括工程程序设计、商业运作。由于一体化服务能力所包括的指标众多,用定量指标计算比较困难,所以在此次建模过程中只把一体化服务能力作为一个维度,模型演算时不进行综合计算。根据竞争力模型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形成竞争力评估模型体系的内容框架图。以同一集团公司的样本来测度技术服务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特征,揭示最具竞争优势的技术服务公司的内在因素,符合行业特征。根据海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分析5个一级指标要素和11个二级指标要素指标数值的顺序排名,找出各个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的差异,明确各技术服务公司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以便制定积极的战略决策。

2.2模型体系中权重系数的确定

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和专家打分方法来评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依据专家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对指标打分,将打分结果进行综合求得权重,重要性越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从评定的各层指标权重关系表来看,规模实力比重下降,盈利能力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提高。

2.3指标标准化处理及模型量化求解

由于各评价指标量纲不同,本文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对选取的9个二级指标3年经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将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与单因素评价矩阵做乘法,得出二级指标的综合评判集。

2.4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从上述评价结果来看,本次竞争力评价中,盈利能力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评价结果诠释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经济规律,显示国际化经营能力亟待提高。

(1)技服公司D1: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964,该公司各项指标表现非常好。

海外市场工作量饱满,作业所在国政治稳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从二级指标的表现来看,收入增速高于投资增速,受益于内部市场增储上产和市场规模开发,工作量增长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平均投资增量最低, 摆脱了投资拉动规模的经营方式;利润快速增长,在评价模型中表现为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指标排名第一,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排名第二;资产创收系数指标排名第一,资产整合能力强,海外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并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从发展能力来看,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相对高。但市场比较集中,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作业所在国发生政治动荡,收入、利润将急剧下降,没有其他市场收入来弥补。

(2)技服公司D2: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2632,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三。

在样本中,该公司海外市场规模最小,平均收入和平均投资增量均小,资产创收系数高但利润指标表现不强。受限于海外地域市场划分,导致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无法形成合力,造成营业利润率低,进而影响了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排名。

(3)技服公司D3: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368,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二。

外部市场比例所占份额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一,海外市场布局点多面广,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竞争激烈,面临很高的政治、市场和经营风险。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新增收入弥补了原有市场收入的下降,进而保证了收入增长率逐年增长,但是收入增速小于投资增速;盈利能力降低,一方面,海外钻井模式逐步从日费制向大包制转变,利润空间在降低,另一方面,受局部市场战争和动乱的影响,运营成本增加,压缩了利润;资源整合及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低,主要表现在资产创收系数偏低,原因是近两年向海外投放的测井、测试设备较多,但相应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创收创利能力下降。利润增长逐年下降,导致模型中利润增长率指标为负数,公司发展能力不强。

(4)技服公司D4: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879,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四。

在样本中收入规模较大,公司为完善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培养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能力,从海外市场业务链完整性看,相比其他技服公司,技服公司D4多了物探、地面建设和勘察设计3项业务,业务链更完整,有利于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开展。经营能力和资产整合能力强,资产创收能力表现好,目前项目建设期需要大量投资,拉低了盈利能力指标。

(5)技服公司D5: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382,在5家公司中排名最后。

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投资规模下降,发展乏力。

3启示与建议

3.1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完善公司统一协调机制,在公司统一协调下,争取内部市场,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公司与油公司之间合作。当前油价地位运行,国外油公司降低成本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为适应油公司的要求,转变经营策略,采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形式降低合作双方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利益双赢。

3.2加强特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培育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争取更高端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行业面临困难的环境下,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赢得主动,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合同订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司之间在信息、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技术服务专业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发展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

对于技术服务公司来讲,一体化服务能力实际是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的技术服务公司和国际领先技术服务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以战略发展为目标,提高全球服务保障能力等。

3.4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强合资合作,降低所在国作业的运营风险

篇(6)

关键词:金融工程;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制约因素

“金融工程”近年来逐渐活跃于人们的脑海当中,但金融工程的实质内容——金融创新与创造却历史久远:衍生产品的记载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时期;金融创新活动更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经济、金融活动。这样看来,金融工程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其真正意义上的飞速发展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衍生证券数量急剧增加时期。此后,国际经济进入“现代金融工程”发展阶段。

一、金融工程内涵概述:

1.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的根本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经济主体面临着种类各异的金融问题:个人需要管理自有资产,寻求资产收益、安全与流动性的均衡;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原材料和产成品的价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金融机构更是直接面临着如何管理日益增加的种类各异的金融风险、如果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来吸引客户以及如何寻求在现存风险结构下的收益最大化等更加严峻的金融问题。而逐渐兴起的金融工程发展的浪潮,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各个经济主体创造性的解决其所面对的各种金融问题,进而满足市场对于金融的各类需求。

2.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的主要内容

金融工程通过创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即对各种证券风险收益特征的匹配与组合来创造性的解决各个经济主体所面对的各种金融问题。而产品设计完成之后,紧接而来的便是准确的定价活动,其中无套利定价原理最为常用。风险管理是金融工程的核心,从根本上看,衍生证券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诞生,都是源于市场主体对于风险管理的需要。

金融工程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金融工程师也同普通大众一样的厌恶风险,但他们并不惧怕风险,相反更加积极的看待风险——风险代表着损失的同时也包含着获利的机会。与此同时,金融工程从业者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即使使用传统的金融工具可以实现既定的交易目标,他们还是要努力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或交易过程,从而通过降低交易风险成本或改善交易的性质,使得既定目标交易得以更好的实现。

3.基础性和衍生性证券——金融工程的主要工具

离开“原材料”,任何先进和富有生命力的设计都不能付诸于实践。金融工程的原材料便是基础性和衍生性证券:基础性证券由股票和债券组成;衍生性证券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远期是指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资产的合约;期货则是在交易所集中交易的标准化远期产品;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资产的权利的合约;互换是两个及以上的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根据市场需求,金融工程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基础性和衍生性证券间的构造和组合,得到极具创造性、灵活性和准确性的各种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来应对各种金融问题。

4.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和信息技术——金融工程的技术手段

金融工程并不侧重于基本理论研究,而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创新实践活动。在金融工程中,风险收益关系和无套利定价原理等现代金融学知识是基石,“积木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等工程思维及技术是阶梯,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编程技术是桥梁。只有完美的融合以上三个部分,金融工程才更加富有生命力。金融工程师便是通过把金融新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客户新的金融交易需求的一类服务者。

5.空前的创新和发展——金融工程的利弊分析

现代金融研究的重点在于价值、风险与金融市场,更加侧重于时间与数量分析,进而创造出复合型的个性化的金融工具来应对各个经济主体面临的风险与其他金融需要。金融工程是一把双刃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充分利用其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其弊病也不容忽视。

首先,金融工程技术的空前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变幻无穷的金融产品,这便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具有不同收益特征的金融工具,无疑这极大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全性和风险管理的便利性。与此同时,衍生证券的高杠杆易特点使得市场交易成本极大的降低,市场效率极大的提高。

其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准无本杠杆化”特点在大大降低套期保值和套利者的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投机成本,使得投机活动泛滥。从本质上看,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投机交易实际上是以放大的风险换取高收益。然而,若交易者判断失误或者操作过程出现错误,高杠杆性带来的损失也是极大的。因此,金融衍生证券总被冠以“高风险”的头衔。

二、金融工程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的制约因素概述:

最初诞生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其制约因素体现为以下几点:

1.反映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反映货币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的利率和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仍处于非市场定价状态,中国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较之于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大众规避风险的需求较小。

2.金融工程的主要“原材料”是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的应用基于发达的交易市场。我国尚未拥有丰富的衍生证券品种,使得金融工程缺乏进行组合、杂交及解决金融问题的基本元素。同时,服务于这些基本金融衍生品的完善而成熟的交易市场也未建立。

3.我国的金融管制较严格,规避管制的行为得不到认同,而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绕过法律的管制而诞生的,故而我国缺乏适宜金融工程及金融创新发展的土壤。

篇(7)

关键词:油气田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对策

近年来油气田施工企业的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这些风险既有内部风险也有外部风险,既有经济风险也有非经济风险。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油气田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面临的风险类别出发,通过企业治理结构、风险文化、风险预警机制、技术和人才等手段来提高自身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一、目前油气田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油气田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自然环境风险。所谓自然环境风险,是指自然环境等的变化对油气田施工企业作业造成损害的不确定性,其又可以分为气候风险和地质风险;工程技术风险。所谓工程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使用不恰当的科学技术而对油气田施工企业作业造成损害的不确定性,其又可以分为开发技术风险、勘探技术风险和建设技术风险;财务经济风险。所谓财务经济风险,是指由于财务和经济方法的因素而对油气田施工企业作业造成损害的不确定性,其又可以分为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策经济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所谓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油气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原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作业成本,而导致油气田施工企业作业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存在差距的可能性,其又可以分为设备设施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和工农纠纷风险。

(一)油气田施工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几点建议

对于油气田施工企业而言,强化风险管理和控制,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控制作业成本和减少不必要损失的必然途径,是规避风险和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措施。如前文所述,油气田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面临的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油气田施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风险意识,培育风险文化

油气田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是涉及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因此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使他们将风险管理和控制始终贯穿于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中,并且认真剖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在风险来临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规避或者是化解;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培训,使其认识到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采取各种降低风险的措施。

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油气田施工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油气田施工企业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接受企业风险文化,并且加大对企业风险文化的宣传力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降低企业的风险。

(三)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1)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油气田施工企业要根据各工程和施工队伍的实际情况,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然后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就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构建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施工作业的质量;另一方面,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质量事故的管理,认真分析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恰当,力求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首先,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察力度,对各种违章行为和现象进行惩处,严格推行特殊作业的许可制度;其次,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完善安全生产违章处罚制度,对各种违章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最后,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对安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的劳动纪律、风险识别措施的落实情况、施工纪律的执行情况等进行重点监控,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四)加强对核心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培育

首先,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培育。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先进技术对于油气田施工企业是否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油气田施工企业而言,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重点科研项目中,同时要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相关施工领域的关键技术,让技术创新始终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其次,油气田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培育。一方面,对于油气田施工企业内部已有的人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规划,构建员工能进能出和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同时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构建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对于油气田施工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引进,让这部分人才认同本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结论

风险管理是企业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采用适当的措施对风险进程处理,以期用最低成本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油气田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也各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成因,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市场在不断变化,油气田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这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