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7: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探究性学习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以及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取并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科学态度对物理学习、物理课程价值体现的学习目的和重要内容。[1]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开发和挖掘,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整合的、结构化、灵活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有助于创新性、探索型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需要以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为引导来逐步展开。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探究性学习策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课堂问题。第一,寻找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问题入手,培养问为什么以及从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他们的形态、颜色、弹性、用途等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冰、水蒸气、水都是什么物质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通过一定的问题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解释一种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然后再通过课程讲解、探究性活动开展使学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例如,在滑轮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二定二动”滑轮组的提升效果来制造悬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定一动”比“二定而动”更省距离的结论。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验对两组滑轮做工情况、机械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从而学生的结论,得出“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的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思维。
二、诱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已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紧张活泼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和氛围对课堂效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性教学情景的营造贯穿教学过程,即使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与自己当前知识水平存在的冲突,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实验证明,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积累相关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别有心裁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应该基于表扬和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探究灵感。[3]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寓学于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或者物理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总结与评估、互动交流等几个环节。在验证环节包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三个具体步骤。如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得到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也会在提出、分析问题、解决、总结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很好地掌握。[4]
四、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性学习与被动性、接受性学习相对,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而开展系统性学习方法,以“灵活”和“动手”为主要特点。学生需要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动脑思考、总结。要开发学生探索潜能,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带动学生做好课本规定的基本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探索思维,根据课堂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活或者实验器材等丰富素材,做出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动手验证,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得到整体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2]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
关键词 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式之一,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激发兴趣,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1 对探究学习内涵的解读
教育领域“探究学习”一词,首先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笔者在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和资料后,发现我国学术界对“探究学习”这一概念的定义尽管有不同意见,但其基本含义大致相似,这就是:“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进而使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对主题进行发现问题、实验、调查、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实施探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2.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突显两个主要弊端。1)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2)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表现出以教材书本为中心的状态,忽略学生对直接经验的获取。基于以上两个方面,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实践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2.2 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种状态,即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学习。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证明,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不符合教育规律,它是厌学情绪的产生和学习困难情况出现的根源,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无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者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为通过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终身学习能力铸就基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习当中,它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3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3.1 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
若想实现有效的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疑问点,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作方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并创设问题情境。1)在实验室通过稀酸盐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使用制氢气的装置还是制氧气的装置?2)在制取时,如何装配药品?怎样确保气密性?3)怎样收取二氧化碳?如何验满?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主思考,或者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另外,教师还可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如“魔棒点火”“吹气生火”等。
3.2 在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是创造、探索、验证的主要途径,任何新奇的化学现象,最终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得或验证。因此,在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开展实验。1)端正学生观察态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例如在“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学生不仅要看到金属钠在水面飘来飘去的有趣现象,更要观察金属钠浮在水面时,液体颜色是否发出变化?有什么声音?只有全面观察现象,由浅入深,才能真正了解“钠与水反应”的本质,实现教学目标。2)演示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实验形式,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例如:为什么有些水不能直接饮用?常用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3)发挥验证性实验的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涉及很多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帮助学生一起找出原因,以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3 发挥反思总结的重要作用
在实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反思总结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在课堂的收获。通过有效的反思,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开展有效的练习,既可巩固知识,也可掌握基本的化学方法,养成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更多系统性、综合性问题,实现知识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思维逻辑的条理性。教师应该注意,将反思环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的反思中认识到教学的不足,在下一次教学中积极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可以说,在反思环节,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另外,若想在课堂中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课堂总结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总结部分常被省略。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出现知识条理混乱、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尤其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较为零散,如果实行有效的反思总结,就可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总结等方式,重新梳理知识点,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衔接,做到查缺补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运用。这样,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了知识与方法体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3.4 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突破狭小的课堂,带领学生融入社会,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扩展思维,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了空气质量方面的知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本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了解空气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写出“空气质量报告”“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及改善对策”等研究报告;也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地方收集空气,再对该地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实验分析收集的空气,经过探究获得结论。当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就会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从身边发现化学、感悟化学,自觉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表现出的弊端,探究式教学方法表现出强大的优势,广大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学习新方法、新经验,不断丰富化学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祥清.浅谈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11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33-02
小学英语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坛,打破“一言堂”的教学习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结论。为了激发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领域实践探究行为,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思考。
1 充分认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指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深入研讨,多方寻求答案,最终解决疑问的学习活动。这一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因此,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结合实际,活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灵活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有些内容比较复杂,老师不能急躁,尽可能创造丰富的条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学生能够通过他们的合作交流探究,自主的解决一些发现的问题。切记不可包办代替,我相信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将会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和实践。
3 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流任务。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该采用什么策略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我认为以下四个策略十分重要:
3.1 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性的学习兴趣,鼓励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要尽量真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多表扬,少批评,小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老师要用物质奖励和口头鼓励的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千万不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充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例如我在《Is this your skirt?》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和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合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研讨,与学生一起谈了自己的发现与设想,并鼓励学生及时评价。在多次相互评价中学生从师、生的激励性语言中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师生之间一起形成师生、生师和生生相互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3.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怎样才能主动发现问题?本人认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详细了解教才和学生,然后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步入课堂,由于学生情况不同,有些问题可能简单,有些问题相对较难,常常要花费一些时间,教师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不能为了完成本节课预设的内容而依据教案去死套,要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努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和认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问题挑战,敢于向老师挑战,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3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会对学习英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英语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就要始终贯彻探究性的教学策略,胆大鼓励学生多听录音磁带,锻炼自己的听力,多用英语与同学和他人交流,多读课文,训练自己的语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夸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4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 小学生如何才能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呢?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多多辛苦,花费一些力气,引导学生在课堂里多方位思考,让他们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自主评价他们的表现。如果问题仍不能解决,课堂之外,指引学生询问教师和家长,阅读相关书籍,调查,上网查找等多种方法获取资料和信息。并对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同学进行表扬加分,引导学生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what time is it ?》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之间讨论试探解决,但是还有一问题没有解决,就是It’s time to do something 和 It’s time for something在用法上有啥区别。我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去查看或者向别人求助,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总之,小学阶段的英语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构建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99—10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平文. 英语教学新论 [M].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 林立,王之江. 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策略
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科学的探究活动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呢?现在,我就如何在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1.弄清概念: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的理解。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指向: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分清研究性学习与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究性学习的异同。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即探索性学习。但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狭义理解,因此两者不能等同起来,要看到它们的区别:(1)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基本上局限于课堂之内,并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某个环节,而研究性学习则远远超出了课堂之外,并且探究的因素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2)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多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索去发现已存在书本或教材中的预知结论,而研究性学习所要探寻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未知的;(3)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一般是已知的、清楚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刚开始时并不十分清楚,问题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被暴露;(4)渗透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探索性学习所要研究的问题多为封闭的学业问题,而研究性学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多为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所遇到的、所关注的问题。
只有正确地认识学科课程中探索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才有更开阔的发展空间。
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角色的转变。(1)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由于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权威。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失去了垄断地位。同时学习的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视野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所要学习知识的权威。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师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2)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传统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是科学文化的传授者。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外,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证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拓展探究方法,为探究性学习开启大门
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高中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尤为重要。
三、注重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并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小组讨论合作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学生的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体验和经历过程。因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有这么一句话: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多动手做数学。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想学,自觉地去探究。
五、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乐于去探究。
课堂引趣,一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什么礼物?猜来猜去,没猜对,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想知道老师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我出示了储钱罐。二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为学生探究新知创造有利条件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探究新知营造一个有利条件。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和学生一起收集和制作了许多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五角星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导他们认识到:有的图形是对称的,有的不是对称的;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则有几条甚至更多条;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动手再剪、折、画出各自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比赛,以巩固对“轴对称”的特征的认识,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三、注重探究方式,在探究中培养能力
1.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课堂上让学生先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再算一算三个角的和。因为度量有误差,大部分学生计算的结果都在180度左右,在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通过剪拼,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发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位置如何变化,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其内角的和都是180度。
这种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并在操作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探究性学习,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
2.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听、说和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有效的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组建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学习小组,进行互学、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探究,这种体现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中,学生面对手中的圆片,不知道怎样得到它的周长。这时我组织他们小组内一起合作讨论交流,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的材料。生1:“我把绳子在圆上绕一圈,然后把绳子拉直在直尺上,测出它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生2:“我在圆上先做一个小小的记号,然后从这个记号开始在直尺上滚动一圈,测出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生3:“老师,在黑板画的圆怎么用绳子绕?那个圆又怎么在直尺上滚呢?”师:“对呀,用绳测法、滚动法测量的圆的周长有局限性。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你们探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30
一、中学生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腾飞,人们的生活更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工作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人们更看重有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强、知识渊博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也影响到了学校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应朝着这方面改变。实行探究性教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新课改渐渐在全国各地普及,教育部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强调基础、开放、民主、个性,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正是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在中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目的的决定
自古以来,开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使他们成为能够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人才。教育正是为受教育者走向社会打下根基。学校是现今最普及,也是认可度最高的教育机构,教育的目的也正是学校存在的目的,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因此,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应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实施探究性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才,为学生的未来添砖加瓦。
二、中学生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1.重视过程,提升学生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才,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真正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是学生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甚至是为人处世、团结合作等生活道理,这才是能够使学生真正终身受益的,也是他们真正应该从学习中、从学校习得的东西。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会团结合作,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思考。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在于启发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得有效的结论。因此,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探究课题产生疑问,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合作互助,探究科学知识,提升探究能力。
3.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地域环境、家庭教育、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等的差异,使每个个体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学生,教师要看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看到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看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在生物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沿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同一种教学模式强行安在所有的学生身上,把他们教育成一个样子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制订教学计划,推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要求。
三、中学生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中学生物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能用普遍化的固定不变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使他们都符合“标准”,成为“合格”的“人才”,这样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阻碍他们的发展。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调整生物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水平、性格特长等,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根据学生的具体层次水平来设定生物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探究,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还要从多角度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并将教学目标细化和具体化,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步骤,能够切实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自身科学素质、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生物知识的丰富。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生物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是对自然界的生物及其科学规律的研究,与生活密不可分。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光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论探究,单纯地讲解客观规律和研究结论,学生会感到枯燥和茫然,对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反而会打击学习积极性。
然而,生物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多姿多彩,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如果能够联系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关生活经验,将生物学科知识与学生具体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生物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究,自然而然就会提升生物素养,增长科学知识。
比如,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因地制宜设定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生物现象进行发掘探究,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实验活动,以增加学生对身边现实生活中生物的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探究意识。
3.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学习反思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之后要经过反思,对探究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自身的收获进行归纳分析,并用以指导行动,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能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然而,如何进行学习反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性实践、自身的探究性教学的实际水平和现实情况,建立全面高效的综合性探究学习评价体系,对探究性学习中的各个要素、环节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使参与的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准确把握探究情况,了解自己在其中的优劣势,并能立足实际,对下一次的探究活动及以后的学习给出合理的建议指导,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提升,提升探究能力,增长经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经过这样的学习反思,学习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指导学生进步与发展,对探究活动做出有意义的总结,使师生能从评价结果中得到启发,逐步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的意义在于实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升探究能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发扬自己的个性,成为真正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近年来,新课标改革的进程发展越来越快,各高中学校的相继改革将新课标的发展更是推向了高峰。现下,全国各大中学又再一次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开始推行探究性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这个课程的实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生物学科素养培养的需要、高中生物课程的特色发展等等,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的主要问题
纵然近些年高中生物教学课程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进展,但是仍然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生物老师对学生的教学依然是理论至上,而探究能力被过分看轻,从而对学生上课积极性、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由此反映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在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学生所起到的探究导向意义不大。最近几年,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达到统一,使得生物教学课程偏离了最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第二,生物老师由于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平衡授课,即: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生物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三,高中生物老师授课方式单一,缺少新意,忽视生物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和课后对知识的总结评价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听课状态。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没有基本的生物实验教学设备,不能做一些验证类实验,致使高中生无法亲身探究相关生物知识以及生命活动,对其生物学习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实施探究学习导向的生物课程创新的基本设施
要想保证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建立实施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创新的基本设施。首先,编制探究性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教材。教材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来源,更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其次,为了给探究学习导向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提供一些保障,学校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创立一套属于生物教学的实验室。只有拥有好的实验室硬件设施,高中生才可以有更好的平台对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最后,学校要对生物老师进行教师高水平的培训,不仅加强老师专业知识的培训。专业老师的各项技能得到加强和提高,才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究的引导,并在实现生物教学目标的同时对课程进行创新与改进。
2、引入问题,调动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热情
问题是学习的基础,牛顿就是通过提出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探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此一来,疑问是思考的先决条件,同样,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以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调动高中生探究性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以“细胞呼吸”授课为例,首先,笔者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引出了“把手伸进储存的粮食推,为什么会感觉温热感?”;其次,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讨论;最后,在研究性学习结束之后,笔者启发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真正了解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不仅要开好头,更要有个漂亮的结尾,继而深入了解细胞呼吸的内涵。如此一来,通过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身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帮助提升生物教学水平,促进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重视生物教学实践操作环节
生物学实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一个关键步骤存在的,通过生物实验,能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观察习惯、探究习惯。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的要求学生亲身探究实验过程,完成探究性学习活动。即学生按照书本中实验主题内容,根据多样化的方法和思路自行展开、组织以及设计实验,从而完成自我探究成长的一个过程。以酶活性检验为例,笔者在讲授相关基础知识时,引出了“酶活性会受到那些因素影响”的疑问,引导学生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该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继而得出酶活性会受到PH值影响和温度影响的结论,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掌握有关于“酶”的知识点。
三、结语
根据上述高中生物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这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 晨.浅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5):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