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有机化学综述

有机化学综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6 16:07: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有机化学综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有机化学综述

篇(1)

为此在甲基橙制备的学习中,我们有意使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理论课授课时间与实验相统一,在实验中讲授重氮盐和偶联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如果将物质常数测定放到合成实验中,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从检验合成产物的性质和质量入手,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将熔点的测定与阿司匹林合成实验相结合,根据熔点的测定来判断阿司匹林的纯度。在实验中,不但强化训练了学生各种技能,同时以最终产品的收率、纯度作为考核指标,促使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力求精益求精。此外将折光率的测定与1-溴丁烷合成实验相结合,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内容创新性设计实验是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学生按规定的内容和实验步骤逐步地合成产品,对于这个药为什么这样合成、是否有其他更合理的合成方法很少去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习惯于验证性的思维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例如将环己酮的合成作为创新性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合成路线。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发挥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写出几种合成路线、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再由课堂上分析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最终确定选用最为可行、操作简便的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的方法,并且避免了重金属氧化所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自己设计的实验,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乐趣,而且实验成功后的喜悦更能提高他们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结合,提高他们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局限于强调使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或者合成实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发展与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新模式由传统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实验教学方式。前期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下次实验的某些步骤提出改进要求,学生则通过搜集、查阅文献,结合平日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肉桂酸的合成,我们一改以往所有同学同一条件下的实验模式,前期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反应物的投料比、温度和催化剂三因子的正交实验方案,对比各组实验结果找到最佳反应条件。该实验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顺应了当代主流的教学理念。转换课堂主客角色,建立教学新模式传统课堂讲授中,一般先由教师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再由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根据药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判断,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逻辑处理,最终得出结论[4]。如在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这项实验中,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以下主要问题:①与羟醛缩合比较,反应物结构和反应条件上有何不同?②碱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并进一步延伸:用不同浓度的碱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效果?③为何呋喃甲酸的产率往往大于呋喃甲醇的产率?④除乙醚外可否选用其他有机溶剂做萃取剂?在该实验中,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实验成败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也有自己的分析和解答。对本实验的延伸问题,学生能够自行解决、解释并归纳总结,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发现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及时记录。

鼓励学生探索新方法,允许学生合理修改实验方案以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巡视中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后果做出一个正确评估,督促其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地改进实验。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强化研究式教学对一些学有余力、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多步合成实验路线和方案的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开放实验室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和创新性实验;对愿意参与老师课题组的学生,先由研究生或博士生带领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操作,熟悉基本规范操作要领,然后由老师给出课题,再由本科生自己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多年的实践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参加创新实验的积极性,为本科生考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验技能基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不少本科学生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申请了专利,而且发表了学术论文。

作者:柯方 周孙英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篇(2)

论文关键词:有机化学 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的实施与实践,对高等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高等林业院校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知识和能力,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七五”、“‘八五”期间,我们主要致力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立足点放在结合林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某些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实验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开设综合性实验,从而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1、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

1.1实验指导书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

(1)基本操作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色谱技术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基本操作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编人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的绝大部分基本操作既有独立的实验,又结合在有机化合物制备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分离这两部分内容之中,且涉及每项基本操作在生物学科特别是在林业上的应用,强化了学生把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林业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水蒸气蒸馏属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广泛用于植物中易挥发成分(香精油等)的提取,与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关系密切,而一般的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都是通过含杂质苯胺的提纯,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操作。实验人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选用含杂质的正丁醇作为苯胺的替代物,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适于初学者掌握操作步骤。除此以外,实验指导书中还安排了供选做的水蒸气蒸馏的应用性实验:松脂含油量的测定。通过前一个实验内容,对于真正掌握水蒸气蒸馏这一基本操作的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松脂含油量的测定。

(2)色谱技术色谱技术对于从植物资源中提取、分离和鉴定天然有机物,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其中薄层色谱既可直接用于天然有机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又可用于柱色谱选择洗脱剂和收集流分。而许多天然有机物对紫外光有吸收,所以在薄层色谱中常利用一定波长紫外光照射替代显色剂进行显色.。鉴于一般实验指导书上无此内容,任课教师选用蔡、a-茶酚作为试样,摸索出用硅胶板分离这两种化合物的展开剂,用紫外光(=254 nm)显色,检验分离效果。经过几年实践,表明该实验方法既简便又省时,效果十分明显。

(3)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属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技能训练,所选实验项目应难度适中,而且要能够在3学时内完成。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部分共编人了7个实验,其中两个实验分别选自我院和兄弟院校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内容,但由于条件和实验学时所限,无法面对本科生开设二“七五”期间开设‘、油脂的提取”和、“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这两个实验内容综合性不强,仪器、试剂的投人和消耗量过大,因此在“八五”期间逐渐被另一个实验“黄杨叶中色素的提取”所替代。该实验内容属有机化学大实验“黄杨叶中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内容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复习分液漏斗的使用、薄层色谱用薄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柱色谱等实验技能以及初步掌握溶剂提取植物材料中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实验内容综合性较强,试剂、玻璃仪器的消耗量低,而且能够在3学时内完成。

1.2优化实验内容

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我们除淘汰一定数目的验证实验外,尽可能优化实验内容。首先安排固体有机物的重结晶。第二次实验则包括熔点、沸点的测定两个实验内容,一方面便于用学生以已知标准物为对照,检验重结晶实验所得样品的纯度;另一方面通过常量法测沸点,又掌握了普通蒸馏这一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第三次实验则安排水蒸气蒸馏和折光率的测定,除用无水乙醇、蒸馏水为样品学习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外,还测定水蒸气蒸馏分离提纯后的正丁醇折光率,并用分析纯正丁醇作为对照,既掌握了折光仪的使用方法,也检验了水蒸气蒸馏分离提纯的效果。而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液态有机物的干澡,则是通过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醋的制备,以及黄杨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三次实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另外,我们把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三个实验内容集中在一次实验内完成,利用柱色谱洗脱样品的间隙,完成另两个实验内容。随后安排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又为学生掌握色谱技术创造了条件。

2、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依靠有限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学时,难以使学生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对基本操作也不可能运用自如。因此,在院教务处的协调下,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把立足点放在操作要点的指导和掌握方面。例如,对蒸馏和合成实验,反复对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装卸和操作要点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定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让他们根据实验指导书独立列出所需仪器的名称和件数,自选仪器,完成装置的装卸,再由教师指出操作过程的不足,并针对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根据各个环节给出成绩。又如,对糖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我们则模拟理论考试中的化合物性质鉴定,让学生拟定方案,自己动手鉴定未知物,并写出鉴定过程和结果。 以上是强化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接下来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时间,各系部挑选出5名学生(优秀生1名,中等生2名,一般生2名),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抽测。由主讲教师担任主考,有关各系部主任担任监考,教务处处长担任巡考,学生持学生证进人实验室,以抽签的方式选定实验内容,在3学时内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主考教师按实验考核办法当场评分。6个专业7个班级的36名学生参加考核,平均成绩87.7分、90分以上14人,8D一89分17人,7079分5人。其结果表明,强化实验技能训练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是开放实验室,利用晚自习和双休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操作薄弱环节,有目的的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强化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基本技能达到合格标准,并对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循序渐进的作用。

3、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验技能、在我院林学系和教务处的支持下,以林学本科为试点,调整教学计划,并拨出专款,安排一周有机化学大实验的教学实习,从1988一1995年,我们连续8年承担了林学本科生的该项教学任务(表1)。并于1996年开始又推广到经济林专业。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开放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2-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创新精神,化学实验室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场所。职业院校目前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解实验,学生“照方抓药”。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所选择的实验内容也只能比较常规,基本没有什么创新。这样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严重挫伤了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笔者拟结合我院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教学的实践,探讨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分析开放式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对进一步开放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进行思考。

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

化学实验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特别是有机化学实验室,很多化学试剂或者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或者具有腐蚀性。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又不断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操作不慎还会遇到许多事故危险。因此,开放化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第一,保证每个独立设置的实验室随时有一名实验指导教师和一名实验员。实验指导教师应完成下列工作:(1)负责开放实验的申请受理、时间安排;(2)负责学生预习报告、完成报告的收阅;(3)负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指导、讲解;(4)负责实验异常事件的应急处理;(5)负责优秀实验作品的遴选、推荐。实验员应完成下列工作:(1)负责按时开放实验室;(2)负责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准备、取存;(3)负责实验室的试剂、设备、水电气、门窗安全;(4)与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验异常事件的应急处理;(5)协助指导教师负责预习报告、完成报告的收阅。

第二,化学试剂的取用、存放专人负责,并有记录。浓硫酸、乙醇等是有机化学实验室很普通的试剂,但是浓硫酸的腐蚀性很强,乙醇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因此,化学试剂的取用和存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留有使用情况记录。学生做实验需要什么试剂,需要多少量,必须先通过实验预习报告向实验指导教师申请,教师同意后,再通知实验员准备试剂,学生得到教师许可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需要配合实验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留有记录。取用的试剂太多,剩余试剂也应通知实验员进行回收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第三,开放实验室采取“预约制”进行化学实验,以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可控。未申请或者未得到批准的学生不允许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穿着实验服,并按照实验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学生不得随意开启、搬动实验室管线上的阀门,不得随意开关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设置的实验项目

在有机实验室开放初期,进行的实验项目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与有机化学常规实验相对应的拓展型实验 进行与有机化学常规实验对应的拓展性实验是开放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主要目的,也是实验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类实验类型。像“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合成乙酸乙酯催化剂的选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开放性实验可以看成是对“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常规实验的一种拓展。在“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需要打破单醚合成的传统思路,考虑如何合成这个两边取代基不同的混醚。在“合成乙酸乙酯催化剂的选择”这一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以完全脱离浓硫酸催化的束缚,通过检索、阅读文献,了解酯化反应催化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自己爱好或者实验室条件,选择不同的乙酸乙酯合成催化剂,并进行尝试,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开放实验,学生了解到了天然产物分离的方法,懂得了中药不只是能熬成一锅汤,还能通过这一方法分离出不同的成分,进行提纯与精制。这种类型的实验一般为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给学生留下的课外拓展实验题目,实验员配合实施。因为是有机化学授课教师留下的课外拓展实验,对学生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帮助较大,所以参与这类开放实验的学生比较多。每个实验所需时间一般为6~8学时,刚好占用一天时间。

篇(4)

摘要:离子液体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质, 包括低挥发性、大极性、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调整阴阳离子选择不同的溶解性等特点, 已经作为反应介质或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引起了人们足够的兴趣. 与传统有机溶剂反应相比, 回收后, 可多次重复使用. 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或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传统反应类型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离子液体;有机合成;应用;循环使用

1.前言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是指室温或低温下为液体的盐,有时也叫室温离子液体(RTI Ls)。关于其合成及性质已经讨论过[1]。它是对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化剂 ,在很多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在有机合成中,离子液体作为反应的溶剂有如下好处:首先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分子溶剂的环境 ,可以改变反应的机理,使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更好,选择性、转化率更高;其种类多 ,选择的余地大 ,将催化剂溶于离子液体中一起循环利用,催化剂具有均相催化效率高 ,多相催化易分离的优点。因其无蒸气压 ,液相温度范围宽 ,故易于分离。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5].

2. 离子液体的种类

最早的离子液体可以追溯到1914年,[EtNH3][NO3](熔点12℃)是今天所说的离子液体的原形,大规模的研究工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展开,经过近20年的研究,离子液体的体系逐渐扩大[6,7]。离子液体的正离子主要是季铵离子,包括一般的烷基季铵离子[NRxH4-x]+、烷基季磷阳离子[P RxH4-x]+、1,3-二烷基取代的咪唑阳离子或称N,N′-二烷基取代的咪唑阳离子[R1 R3im]+、N-烷基取代的吡啶阳离子[RPy]+。其中最常见的是N,N′-二烷基咪唑阳离子。咪唑离子的两个N原子相同,如N-乙基-N-甲基咪唑离子记为[emim]+[8]。

3.离子液体的突出优点

离子液体除了它们所表现出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外,还具有如下优点: ①离子液体具有非挥发特性 ,几乎没有蒸气压 ,可用在高真空体系中 ,同时可减少因挥发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② 具有较宽的稳定温度范围 , 通常在300 ℃ 范围内为液体 , 有利于动力学控制 ,在高于200 ℃ 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③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 对无机和有机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溶解能力;④ 通过对阴、阳离子的合理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 , 并且其酸度可调至超酸;⑤易于与其他物质分离 , 可以循环利用;⑥ 稳定、不易燃、可传热、可流动;⑦ 具有较弱的配位趋势[9]

4.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的溶剂,首先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分子溶剂的环境 ,它可以改变反应的机理,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更好 , 选择性、转化率更高;其次离子液体种类多,选择的余地大,将催化剂溶于离子液体中,与离子液体一起循环利用,催化剂具有均相催化效率高,多相催化易分离的优点,产物的分离可以用倾析、萃取和蒸馏等方法;再者因离子液体无蒸气压,液相温度范围宽 , 使得分离易于进行。近年来,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0-11]。

4.1羰基合成

4.1.1 烯烃和醇的氢酯基化

Zim等在包括[ bmim] [BF4 ]、异丙醇在内的双相体系中考察了苯乙烯类衍生物的氢酯基化反应。当苯乙烯转化率较高时 ,产物可以通过倾析简单地同催化体系分离 ,其缺点是催化剂很容易失活而不能重复使用。

4.2氧化反应

4.2.1芳香醛的氧化

Howarth在[ bmim] [ PF6 ]中利用Ni (acac) 2为催化剂在1个大气压的O2中催化氧化苯甲醛 ,较高收率地制得了苯甲酸。虽然 RTI Ls的使用并没给反应带来独特的效果 ,但是这种方法所使用的催化剂较全氟烷烃作反应介质时更为简单经济。

4.2.2烯烃的环氧化

Song等用NaOCl 为氧化剂 ,在[ bmim] [ PF6 ]-CH2Cl2 (1∶4 , v/ v)中研究了 Mn (Salen)催化环氧化 ,发现环氧化产物有更高的对映选择性。甲基三氧化铼(MTO)在 RTI Ls中催化烯烃环氧化取得了更理想的结果。反应以均相进行 ,多种烯烃的转化率都大于95 % ,而且产物选择性很高。

参考文献:

[1]陈双平,王寿武,汪守建,等.离子液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4 ,34 (5) :10~12.

[2]Martyn J E ,K enneth R S . I onic liquids green s olvents for the future[J ] . Pure Appl Chem. 2000 ,72 :1391~1405.

[3]张所波,于孟贤,高连勋.离子液体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02 ,22 (3) :159~165.

[4]李汝雄,王建基.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J] . 化学试剂. 2001 ,23 (4) :211~217.

[5]石家华,孙逊,杨春和.离子液体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02 ,25 (1) :243~248.

[6]赵东滨,寇元. 室温离子液体:合成、 性质及应用[J ] . 大学化学,2002 ,17 (1) :42 - 46.

[7]李汝雄,王建基 1 绿色液体的制备与应用[J] . 化工进展,2002 ,21(1) :43 - 48.

[8]张玉芬,乔聪震,张金昌,等.离子液体- 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催化剂[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3 ,19 (2) :164 - 170.

[9]张所波,于孟贤,高连勋.离子液体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2002 ,22 (3) :159 - 165.

篇(5)

摘 要: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讲究复习效率。

关键词:一轮复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知识网络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初步学会归纳问题,能初步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研究课本、查漏补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怎样进行一轮复习才是高效的呢?

一、狠抓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研究课本教材,吃透化学原理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研究教材,就是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知识要点,特别是化学知识的核心环节(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电化学原理、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和原理及设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让复习重点突出,让知识更加精炼。把学得透彻、掌握牢固的知识,少用时间,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知半解的内容,当作训练的重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找到关键的元素或物质,根据知识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要仔细研究课本,研究教材中的问题,遇到疑问要到教材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做就可以起到强化思维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所有的考点都无法脱离教材,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处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善于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化学的学习,最应该注重的是对规律的总结。化学知识非常琐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找到合理的线索,通过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思路的认识对化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将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卤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氟、氯、溴、碘元素的性质研究单质的性质,再根据单质的性质分析学习氢化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要把握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明确解题的线索和解题的思路,同时结合这部分内容的联系和元素周期律,将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规律,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有机物之间的衍变找到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将琐碎的化学知识串联成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要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针对高考的要求和考试大纲将高中化学分成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等几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对化学知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要灵活,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把握知识要点,做好纠错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高考的要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对高考内容的疑点和盲点。高考要考出好成绩,就是要走出“越容易的东西越易出问题”的怪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对纠错问题思想上要给予重视。(2)要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纠正;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和知识点要反复强化。(3)对出错的题目要对出错的原因做认真的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对化学原理、概念的掌握不到位。(4)下一次考试中要规避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痼疾还依然存在,通过不断总结可以消除一轮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狠抓限时训练,强化应试能力

1.限时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限时训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题目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模拟题中去挑选,难度不宜过大,以中档题为主,少用难题拔高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得分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2.规范化学用语

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严:看清楚关键字、词,看清楚关键条件。(2)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注重元素符号书写的规范和对化学术语的规范使用。(3)拒绝所答非所问: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元素名称却写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化学式却写物质名称,要求写反应现象却写出发应产物等等。(4)拒绝出现低级错误:不要出现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同等错误。

3.提高答题技巧

做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图,发现解题的规律,采用猜、想、换、带入等方法来解题,提高做题的成

功率。

六、分析教材实验,把握实验重点

教材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核心,通过对教材实验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复习的针对性。教材实验都是典型的化学实验,历年高考中不少实验题的设计原理都改编自教材内容。为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应注意如下问题。

1.狠抓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要明确,对实验的流程要熟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复习中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2.积极拓展教材中的化学实验

对教材实验的内容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教材实验的内容去拓展新的实验,不仅要拓展新的实验情境,还要拓展仪器的新的应用,更要拓展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3.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和热点,在处理该类型的试题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可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来处理。只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才能化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的复习效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做到以上这些,可以使一轮复习更扎实、知识体系更完整,促进高考化学成绩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Mannich反应 催化剂 中间体 氨烷基化反应 Mannich碱

【中图分类号】O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125-02

Mannich反应为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缩合,生成氨甲基衍生物的反应,其通式为:

Mannich反应机理如下:

该反应通常是在Lewis酸或者质子酸的催化下进行的,但是这些传统催化剂往往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并且很难回收利用,这就必然导致酸性废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寻找一种对环境友好,并且易于回收利用的催化剂仍然是有机合成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本文对Mannich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优缺点做了简单总结。

一 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反应溶剂,越来越引起有机合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是由于离子液体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具有不易燃易爆,不挥发和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对许多化合物有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

(1)芳香酮、甲醛、二甲胺盐酸盐三组分的Mannich反应:

NH(CH3)2・HC1

(2)芳香酮、芳香醛、芳香胺三组分的Mannich反应:

其中,X为:a.H;b.Cl;c.OCH3;d.NO2。

采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反应不需要加入任何Lewis酸或质子酸催化剂即可发生,且离子液体至少可以循环使用5次。

二 对氨基苯磺酸铝催化

有机金属磺酸盐具有耐水性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广泛用于多种有机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对氨基苯磺酸铝可有效催化苯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系列β-氨基酮衍生物,避免了传统合成方法使用强酸作催化剂的不足,为β-氨基酮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

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高,催化剂活性好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符合绿色化学要求,对环境友好。

三 磷钨酸为催化剂

以水为溶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催化芳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Mannich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氨基酮衍生物。

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催化剂价格低廉且用量少,对环境友好。

四 三氟甲磺酸铜催化

该反应以环己酮、芳香醛和芳香胺为原料,以三氟甲磺酸酮为催化剂,合成β-氨基酮衍生物。

三氟甲磺酸盐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它不需要添加浓盐酸、Me3SiC1等任何辅助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1.5h,其催化量只需化学剂量的10%~20%就能使反应顺利完成,收率高且产物纯净。同时,由于反应结束后不需要经过水解,不会产生大量的“三废”,所以反应的后处理也比较简单,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反应结束后可再回收得到进行重复利用。

五 氨基磺酸催化

近年来,氨基磺酸由于具有不挥发、不易分解、廉价和弱酸性等性质,它在有机合成的许多领域取代了常规的酸催化剂。以下采用氨基磺酸作催化剂,芳香酮、环己酮、3-戊酮等酮类与芳香醛和芳香胺的三组分Mannich反应,反应式如下:

氨基磺酸廉价易得,催化活性高且用量少,稳定性好,其催化的Mannich反应对实验要求不严格,且目标产物收率均不低,因其具有两性离子的特性,使其易于回收再利用。

六 结束语

Mannich反应是合成药物、天然产物和精细有机中间体的重要反应之一,在有机合成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药物、农药、染料、涂料和炸药等方面用途广泛,而且是参与合成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中间体。但是Mannich反应使用的传统催化剂如Y(OTf)3、Ln(OTf)3和Yb(OTf)3等往往具有毒性、腐蚀性、催化剂用量较大、催化效率不高、价格昂贵、污染环境等缺点,而目前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在某些方面有所突出,比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然而也存在着制备较为复杂、产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经济、对环境友好且易于回收的催化剂仍然是目前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惠斌、孟娜、陈凤凰等.离子液体中的Mannich反应研究[J].化学试剂,2006(6):323~325、328

[2]刘宝友、许丹倩、罗书平等.Bronsted酸离子液体催化的醛、酮、胺三组分Mannich反应[J].化工学报,2004(12):2043~2046

[3]宋志国、梁艳、侯敏等.对氨基苯磺酸铝催化苯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的“一锅法”Mannich反应[J].工业催化,2010(12):59~62

[4]马杰、王学凯、姜恒等.有机磺酸锌盐催化合成氯乙酸酯的研究[J].化工科技,2005(1):49~52

[5]宋志国、王敏、宫红等.邻甲基苯磺酸铜催化“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11):1597~1600

[6]陈君丽、解正峰、邢烨.水相中磷钨酸催化苯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J].有机化学,2011(10):1714~1718

[7]张豪、黄云云、赵尖斌等.三氟甲磺酸铜催化的Mannich反应合成β-氨基酮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2(12):59~60

篇(7)

我校无机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师资力量不足只能采用大班制(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教学方式,从而限制了无机化学教学考核方式多样性的实施。无机化学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总成绩通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取期中考试(闭卷笔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70%的计算方式。可以看出,考核评价形式比较粗放单一,绝大部分以闭卷考试为主,很少进行开卷考评;考核内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能力的考查,并且评价内容较窄,仅仅限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学生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就直接影响学生这门功课的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热情打击很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把考核主体和客置颠倒,置学生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把考核主体和客体关联性割裂,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方式

2.1阶段性习题解答教研室的全体老师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编写一本内部使用的课外习题集,希望通过一定的无机化学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习题集的内容包括每一章的重点、基础知识及相关章节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题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编写涉及到《化学动力学》章节的习题时,尽量与《药物动力学》专业课程结合,选择药物在人体内反应的动力学作为案例。再如,在编写《配合物》章节习题时,尽量把一些药物配合物(顺铂、卡铂等)作为例题。总之,习题集选择习题遵循“摒弃题海,挑选精良,结合学科”的原则。同时教师会对习题集的题目进行专门的“在线详解、课堂精解”,以便根据学生在中学对化学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考试前安排专门的答疑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一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部分。这种方法存在2个方面的优点:①学生要想解答习题就必须先把所学过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也就是说做习题的过程是认真分析推理和全面复习巩固的过程;②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解答能力,习题集为考试前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试改革。

2.2自学笔记对教学中不是很难的部分(例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元素部分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撰写自学笔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同学互相探讨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拿出来学习和探究,最后,教师对自学部分进行总结和考核。教师再根据自学笔记内容的深度、形式,同时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准确度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选取最优的与最有特色的自学笔记贴在班级的宣传板上或班级BBS上面进行鼓励与督促。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看书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整理、分析、储存、推理、类比及总结能力,并能初步的概括性的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课前对自学笔记的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的自学笔记的形式可自由发挥,多种多样。根据以往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学笔记形式有的像教师的备课笔记、有的像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告,有的像手抄报,有的可能全部都是一问一答形式,还有的像随笔、读后感,甚至有的像小论文等等。总之,自学笔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笔记的认真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估。自学笔记的教学考评形式促成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2.3课外作业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了解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以一个个小命题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形式是将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搭配,每10人分成一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要求独立完成自己小组的命题。最终每人选择一个命题提交一份综述论文,教师按照论文评定分数,两个命题的平均分就是这一组10个学生的成绩(每组学生的成绩相同)。举个例子,在讲解到“配合物”这一章的理论时,结合药学专业给学生留下“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前世与今生”为命题。针对这个题目,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也可根据资料总结出很多重要和合理的相关内容。再如日常生活中“饮用钡餐为什么不会中毒”、“油条也不是一无是处——治疗胃病”、“含氟牙膏可以防蛀的原理”、“人体是一个很大的缓冲体系”等。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是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感受化学就在身边的一次学习之旅,势必会增强学习药学的兴趣。同时,这种给分形式锻炼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增强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2.4综述性小论文及开放性实验通过老师们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因此,在新生入学上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初期,教师结合学生以后所学的专业给学生一些反映无机化学与药学前沿相关联的命题(如“生物荧光探针量子点与无机化学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载药系统”、“无机元素与生命”、“磁性靶向药物载体Fe3O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或是开设几个教学以外的开放性实验(如葡萄糖酸锌制备、用于载药的多孔纳米硅制备、荧光CdTe量子点制备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命题或者一个开放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实验。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的论文及实验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之后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查取资料的情况。通过资料的查取和小论文的撰写及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善于总结工作及动手的能力,最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综述论文书写或者开放实验情况给学生打分。

2.5组织“知识讲座”除正常教学考核外,平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些前瞻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且专业相关的文献,然后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阅读并查阅与所给内容相关文献,做出PPT,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听讲座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讲座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这种形式可以使参加讲座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PPT形式、口头报告效果、文献分析以及报告思路给出该团队一个相应的成绩。此种方式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求知热情。

2.6考前补考考前补考是为了缓冲学生期末考前压力,也就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给平时成绩不好或者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提供一个所谓的“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补考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递交一份书面申请报告;然后,教研室统一安排时间,几名教师参加的以题签和提问相结合方式面试;最后,取最高成绩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一个部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再给学生一个争取更好的考核成绩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和增强实战经验。

2.7考核结果最终在给学生该科目考核成绩时也是一动态过程,通常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节以上6个方面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基本达到满意的成绩。

3改革的预期结果

3.1打破传统的追求“学会”,向追求“会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改革考核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考核的多样性及考题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摄取,达到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与对知识的加强、扩充和更新并举。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也是一种“教与学互长”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就对化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动性。

3.2学生更能充分展示个性特征、增强合作意识、拓宽眼界与调动学习热心与激情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上课忙和学生上课玩、考试糊乱忙”的格局。把枯燥的理论与生活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知识构架提高相结合,达到教与学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