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7: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22-02
0 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电子商务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当中。电子商务是一种具有快捷性、虚拟性、全球性等特征的新型商务模式。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不但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商业运行策略,还要了解并掌握与电子商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尽量运用法律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目前,在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下,企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却不了解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法律的风险;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不够完善给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存在着电子商务设立风险、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电子合同风险以及程序法上的风险等。为了在电子商务营销环境下稳健的发展,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紧密相连的新型贸易方式,方便了社会,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并对现行法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电子商务带来的新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同时也需要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正,并密切注意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积极探讨、研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改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子商务法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法律对商业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处于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国外经营模式的模仿的水平上,缺乏结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模式。我国拥有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但大部分网站走的是“大肆炒作、吸引公众、争取广告”这样一条路子,2008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不少互联网企业出现了危机。在深刻的教训面前,电子商务法律要重新考虑自身定位,回归到“以利润为中心”的轨道上。
1.2 电子商务法律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没有形成 在市场经济中,我国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信用体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网上交易中,如何保护企业的商务秘密?如何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可靠性?如何保证交易达成后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怎么办?如何取得满意的售后服务?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法律的信心和热情。
1.3 掌握电子商务法律知识和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匮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上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求来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以这样的电子商务的教学水平,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有金融、商贸、物流、法律等知识的跨领域的专门人才、复合人才,存在很大难度。另外,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还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1.4 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很不健全 在宏观层面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以及商务实践的盲目性等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和实施战略。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政策法规,但总体来看,还是很不健全的,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的专门立法还是空缺,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国家计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部门均出台了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报告,但由于侧重点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显得政出多门,难以落实。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收益与风险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互通与自由发展,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模式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拓展市场规模,寻找贸易合作伙伴,节约生产成本,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机遇背后就是潜在的风险,我们只有对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识别和判断,才能辨证施治,转嫁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形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的良性发展。
1电子商务模式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收益分析
1.1提供了拓展海内外市场的机会
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传统意义上的商务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段、固定区域,而是将生产流水线的要素、环节进行了重组,极大地拓宽了市场渠道和贸易机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随着当前国际电子商务的环境日趋成熟和完善,推广、运营、会展等模式的应用,将会使我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大平台一步步走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海内外贸易合作空间。
1.2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首先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寻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网上招标、采购可以降低差旅费、人工成本和货物物流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快速地获取市场的供求信息,在线交易、下单,方便快捷地达成贸易意向,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后是网络营销可以有效地节约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销售产品、拓展市场业务,寻找贸易合作机会,同时还能做好企业的口碑宣传。
1.3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大平台上,中小企业品牌推广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非常多,受众群体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且品牌营销成本较传统营销成本更为低廉,更加快捷。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竞价排名、网络宣传广告、社区口碑等方法对企业形象展开宣传,同时配合线下实体地面营销推广,让企业品牌为广大群众接受并认可,这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2.1信息技术风险
在技术上的风险方面,如果中小企业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较为落后,完善更新不及时,或者是人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数据系统应用速度迟缓、技术漏洞频出、网络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致使企业重要数据信息泄露等,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客户信任度和满意度一落千丈,流失率也会大大提高。
2.2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强,就造成了目前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对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与订货方达成贸易合同,可是对方未能如约履行合同;产品交付迟缓、产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通过网络下单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拖延付款,或者是恶意拒绝签收货品,这些行为都会给中小企业造成经济和品牌形象上的损失。
2.3管理风险
电子商务是区别于传统商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企业的管理思想、工作方法、企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管理风险自然就会增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交易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企业技术软件管理和操作系统上的漏洞,导致企业信息泄露或被恶意窃取,企业人员道德教育、安全保密教育上的缺失,容易引发犯罪风险等。
2.4法律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待商榷、抢注域名、商标侵权、内容抄袭等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以及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等。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遍布荆棘。
3中小企业应对电子商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3.1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中小企业网络安全构筑屏障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今后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那么中小企业为了应对电子商务技术风险,就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企业网络安全构筑屏障。(1)确保计算机软件高效、安全地运行。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可以自行开发软件,也可以购买成品软件。中小企业在搭建电子商务系统过程中,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没有经过授权的盗版软件会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难以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运行。(2)重视企业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的研发。信息数据加密是一种防止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信息失真的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措施。面对当前漏洞百出的系统应用,数据信息加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中,系统的研发应用与加密技术的结合也在日趋完善。(3)认证技术。认证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上交易安全方面,主要包含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身份认证是为了确保交易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主要通过用户口令、磁卡、指纹、声音等形式来确认身份,此种方式可以控制访问人员,防止商业机密被非法窃取。信息认证可以有效识别作假、仿造、修改的信息,查验信息的真伪。
3.2加强企业自身诚信经营建设,防范信用危机
中小企业应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企业自身诚信经营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机制。首先中小企业要做好诚信、守信的文化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中,对待客户要真诚。尤其是做好产品的售后回访服务,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在线支付、售后服务、退换货等事项要一一落实,以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诚信经营的正能量。其次是政府部门监管要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监察、审计、质检、消协等统一协调配合监管,建立企业的诚信数据库,企业信用纠纷、信用投诉、纠纷处理、信用星级等都可以在该数据库进行查阅。此外,政府还引进了第三方来监督企业的诚信质量,逐步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评级机制,更好地督促中小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信用制度建设。
3.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管理风险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完善中小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对新入职员工做好岗前入职培训,其中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员工道德养成教育,增强新人安全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追究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对于关键岗位要实行轮岗制,有效避免管理风险的发生。(2)企业硬件设施要定期查杀病毒。中小企业的网络部门要建立起网络安全防护制度,对企业各部门的硬件设施要定期检修;软件系统要进行病毒防护设置,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开展病毒清除工作;员工电脑的杀毒软件要及时更新升级;网络技术部门要对员工进行软件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严禁员工私下安装不明软件,以防电脑中毒。(3)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就会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营销、财务等多个环节。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这些信息都属于企业机密,因此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是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包含有保密等级、保密措施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即使是发生信息泄露等风险,也会有预警备案。
3.4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法律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中小企业要对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引起高度重视。以往,很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法律风险较为忽视,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面对电子商务引发的法律纠纷难以着手解决,也使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因此,要对电子商务法律风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知己知彼,遇到问题方能迎刃而解。其次是企业要建立起电子商务法律风险预防机制。企业要全面了解最新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尽量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对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要有准确的识别判断;尽量避免运用技术手段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最后是政府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却还是不够完善,因此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可以规范我国混乱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有力打击商业犯罪行为,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塑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社会环境。在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修改、补充现有法律,确保法律条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
4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贸易模式,正逐渐演变出一条全新的经济形态,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枷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凭借其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引领了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远航。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共生共存的,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我们是可以预测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防范风险的办法。只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我们就能有效控制风险,转嫁风险,变挑战为机遇,引领中小企业走上健康、良性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胡炜.刍议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风险防范[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王弥.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05).
[3]沈业成.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7(08).
[4]宋洁.避免电子商务风险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03).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审计风险 审计范围
一、电子商务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传统审计准则已经相当完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关电子商务签证的具体标准尚未出台,给电子商务企业审计带来实质性困难和风险。电子商务审计的法律依据明显不足,尽管电子商务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但在法律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二)会计记录资料发生了改变
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使审计证据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始凭证以电磁信息的形式在网上传递并储于磁性介质中,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执行。
(三)审计范围发生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范围已扩展到传统审计内容之外,传统的报表审计内容是指被审单位特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还需对系统硬件环境进行审查,包括各部件的兼容性,信息通道的畅通性等。
(四)审计风险加大
相对于传统商务方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大部分控制作用基本失去作用,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使得在传统交易方式下的账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网络环境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导致内部控制的范围也相应扩大,电子商务引起的技术性风险可能使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增大。
(五)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工作在基层的审计人员虽然都接受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但一般多是初级程度的培训,远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此外开发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审计软件所需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人员也很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二、对于电子商务审计挑战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的完善
制定我国计算机审计的各种规范化、标准化文件,包括计算机审计的法律准入规定,计算机审计准则,各类审计数据库或输出数据的标准格式等。应尽快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把电子凭证、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相关内容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立法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国际上有关示范法或其他国家的有关法规进行立法,促进我国的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电子商务审计的有法可依。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计
实现电子商务以后,电子商务审计的内容包括对电子商务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对交易事项的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及安全可靠,这是传统审计所没有的。首先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审查,然后根据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查结果决定抽查的重点和范围,通过网络对被审计单位财会数据进行收集审核,审计人员在网上通过被审计单位赋予的审查权限,可以完成大部分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软件抽取样本,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配比分析与数据查询,对异常项目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进行测试、检查、分析与核对,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三)加快审计的电子化应用技术
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加快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审计使用环境的建设。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各级审计机关应对计算机硬件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计算机设备和系统的投资,着重审计机关内部局域网和审计资料库的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的现代化。要让审计人员尽快参与审计软件的开发研制,使审计软件突出实用性即具有审计特色,以便于今后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和审计信息化建设能顺利实施。
(四)采取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要了解网络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程序,系统中会计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岗位之间的牵制是否充分有效,根据自己处理传统舞弊案件的经验,运用相应的审计手段,对数据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审计,审查操作人员是否通过篡改程序和数据文件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利用审计法规管理软件对系统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验证,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利用审计抽样软件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审查磁性化的会计信息及其存储材料的完全性,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应急恢复功能,系统防火墙是否完备等,减少网络病毒的传播及黑客的攻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的外部风险。
(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要推动电子商务审计的发展,必须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以满足审计业务范围日益拓展的需要。并把计算机审计列为必修课,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为电子商务审计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以上所述可见,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审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开展电子商务是国际大趋势所在,同时又给审计一个创新的机遇。随着我国审计法规的不断完善,审计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审计技术的逐渐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审计会对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审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蔡昌.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的初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6).
[2]杨锐.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J].东北大学学报,2003(02).
[3]孙宝文,李辉.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与审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5).
关键词:信任 风险 信任机制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引起了国内外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虽然电子商务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降低社会成本、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发展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还很不完善,再加上电子商务本身的特性,以及网上产品提供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时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强,从而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专家认为,诚信、支付和配送是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
目前,在金融支付与企业物流配送方面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诚信体系的建立还任重道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信任的充分必要条件,即自己首先要诚实守信,别人才会信任。但现实生活中,信任是诚信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对他人有足够的信任,才会表现出充分的诚信。看来信任是解决诚信的关键所在,要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首先得建立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依靠信任来带动诚信体系的建立,促进企业与顾客关系(企业对用户、商家对消费者即B2C)的电子商务发展。因此,信任机制对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降低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时的风险是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电子商务信任发展综述
信任的解释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近几年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也开始研究信任问题,而且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信任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学科背景如何,大胆的期望和不设防的意愿是信任定义中的关键词语。1998年,罗素等人提出了一个信任广义定义: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估计基础上的不设防心理状态。信任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对陌生人或者陌生事物的不信任到半信任,再到基本上完全信任,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看来信任不是一种行为或者一种选择,而是与这些行为有因果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动态调整过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学者认为,信任是指对方的行为与承诺和书面协议相一致,即使可以机会主义行事也不利用的这样一种状态。这一定义也适合于B2C电子商务,只是电子商务的协议是电子的或者是隐契约。
以上关于信任的定义主要包括可信赖性和善意两个维度,可信赖性指对方是诚实、正直、可信赖的,善意指被信任方即使有机会实施敲诈或更改协议,但考虑到长远利益而不更改。Borys and Jemison 认为,善意相比于可信赖性具有更高层次,这是因为合作行为不仅是建立在理性计算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善意基础上的。另外,Zucker根据信任的来源将信任分为三类:基于个性特征的信任,包括双方特有的既定关系;基于信誉的信任,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长期交往的重复博弈基础上的;基于制度的信任,例如以契约、合同、规则和法律等为基础。在人际信任中,基于个性特征的信任更多一些,而在B2C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信任主要表现为基于信誉和制度的信任。
风险与信任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信任和风险界定不清,甚至有人认为信任和风险是矛盾的、相互对立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国学者黄孝武副教授、国外学者Nena Lim认为,信任和风险密切相关,信任只存在于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当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信任的出现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个因素是风险,如果商务交易、人际交往中没有风险,即人的行为是确定的时候,那么信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而风险是信任产生的前提;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有效地控制能增强人们的信任。电子商务由于其自身存在匿名性、不确定性、时空分离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使得交易主体很容易机会主义行事,从而加大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的风险。而根据Mayer的观点,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网上交易时的风险,促使他们从事网上交易活动。反过来,通过设计一套比较完善的信任机制,从多层次、多维度的角度来防范和降低消费者从事网上交易的风险,则能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但是,要想以建立B2C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来降低风险,就必须找到风险的来源,根据风险来源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关于电子商务风险来源问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根据风险是否由技术引起可将其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根据风险是否由制度引起可将其分为制度风险和非制度风险;此外,根据风险是否来自于企业将其分为企业内部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其中企业外部风险主要有制度(法律)风险、政策环境风险,企业内部风险主要有道德风险、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产品性能风险等。企业外部风险是由企业外部环境引起的,是企业的外生变量,对企业来说是不可以直接控制的,企业只能有效的适应外部环境;而企业内部风险是由企业本身一些因素引起的,是企业的内生变量,在企业的控制与掌握之中。根据Nena Lim的观点,风险的来源主要有技术、产品本身、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消费者本人以及制度等因素。
不同的风险来源可能引起不同的风险类别,因而也就需要不同的防范措施和手段。本文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风险来源分为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因素、信誉问题等几个方面以此,以此作为建立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依据。
国内外电子商务信任研究
关于信任的研究由来已久,它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由此看来信任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比较深入,一些理论也比较成熟,其中对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侧重于技术引起的信任,例如技术引起的安全认证、隐私问题、网址性能等;另一方面从非技术的角度分析信任,认为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之外,伦理道德、政策环境、企业信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甚至还有一些学者将风险与信任相结合分析信任的建立。其中对B2C电子商务信任总结得比较完善的是Sonja Grabner-Kranter等人,他们对1999-2002年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信任的一些国外实证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评价后认为,人们对网上信任的理解是混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因而他们试图确立网上信任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宽泛的信任分析框架。综上所述,国外关于B2C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多局限在个别点上,没有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信任体系。如果从信任与风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电子商务信任,通过分析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信任措施来降低网上交易风险,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可能会有更积极的效果。
国内对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其中对人际信任的理论研究较多,也比较深入与透彻,体现了我国本土特色。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体现了“差序格局论”,表现为对内部人的极度信任和对外部人的不信任,而且信任程度一般与人们之间的关系高度正相关,同时关系运作中包含着诸多的情感因素。而网络环境下,信任的对象、信任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除了人际信任外,还表现为对网络技术、网上商品提供商、产品性能的信任。国内已有的研究指出了信任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呼唤建立信任机制;有一些学者从纯技术的角度分析网络环境下的信任,并提出了电子商务认证信任模型;还有一些学者从诚信的角度出发,要求建立诚信机制,扩展消费者的信任等。总的来说,国内对B2C电子商务的信任研究还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和有力的理论支持,这也正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动因之一。
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建立
根据分析可知,风险与信任是相互交织的关系,信任只有在不确定性的风险环境中才存在,风险是信任存在的前提,而信任是解决风险问题的最有效精神方式,信任在降低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时的风险、促进网上交易、消除消费者疑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电子商务风险与信任相结合,将不同的风险来源与不同的信任机制相匹配,主要从技术、制度法律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以及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建立比较完善的B2C电子商务信任机制。
技术机制的建立
技术被认为是引起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技术引起的风险不是某些具体协议、契约等能避免的,它可能引起隐私风险、安全风险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案降低风险,增加消费者的信任。一方面,网上企业可以通过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防火墙的设置、数字认证、数字签名等措施来防范技术风险,提高消费者网上交易时的安全;另一方面,网上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技术设计自己的网站性能,使网站运行平稳、链接速度快,而且网上浏览比较方便,更容易抓住潜在消费者,从而刺激网上消费。消费者在提供个人资料时可能会担心信息外泄,甚至担心有的企业会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赚取利益,这种涉及到隐私权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得到解决,例如网上企业可以在网上公开承诺对消费者个人资料的保护情况,使得消费者可以自由处置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安全,并且可以公布网站性能指标及开发网站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使消费者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虽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措施,有时很多风险是技术所不能解决的。因此,本文还将采用其它非技术措施建立消费者网上信任机制,促进网上交易达成。
制度法律机制的建立
风险有可能来自于制度的不完善,因此要想解决制度风险,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改善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以增加消费者从事电子商务的信心。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规定,但这些法规往往是政策多、监督力度不够。目前,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隐私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问题、消费者权益问题、信用等法律问题,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法律,涉及到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和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多种法律体系,不是某一种法律所能解决的。因此,应加快电子商务的立法进度,设立一个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部门以适应电子商务这种新生事务的发展,同时国内的电子商务法律应该与国际法律接轨,这样有利于国际经济的交流与互动。
伦理道德规范的建立
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作为风险的来源之一,会由于短期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从而产生败德行为,引起道德风险。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软约束机制,是人们自律的基础。应通过加强伦理教育,规范产品或服务提供商的道德行为来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伦理的范畴与传统商务环境下的伦理范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信息失真、消费者隐私公开、网络信息污染、黑客侵害等方面。这些问题有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和约束,但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和约束将更为有效和持久。边沁曾就伦理与法律的向量做过详尽的阐述,他认为,伦理与法律不是对立的,二者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危害了他人利益,并造成重大损失,且这种损失超过某一临界点时才诉诸于法律,而在达到某一临界点之前,通过道德向量的调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可行的。基于此,一方面,要求政府或民间团体出台相应的网络伦理规则,以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若交易主体违背了伦理规范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惩罚;另一方面,应在中小学开设有关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方面的课程,通过持久、深入的教育,使得网络伦理思想深入人心,从而增强个人的道德责任心,普遍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准。
信誉机制的建立
一般认为,信誉越好的企业消费者越信任,这就是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消费者愿意信任的原因。但信誉机制发挥作用也有其条件:博弈是重复进行的,这样可避免机会主义倾向,交易双方愿意为长期利益而放弃眼前利益;交易双方应有足够的耐心,若没有足够的耐心,也不会有稳定的预期,这样很容易产生不信任;交易双方的不诚实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对对方欺骗行为进行惩罚,使得对方由于欺骗带来的收益小于惩罚成本,并且惩罚是可信的,这样企业有积极性建立信誉。因此,在B2C电子商务交易中,鼓励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建立信誉的同时,也需要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就信誉机制的建立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企业应与消费者沟通,例如通过营销策略、广告或者公共关系等为自己的信誉作宣传,这主要从企业的服务机制、退换机制、对安全和隐私等保护方面来考虑,这样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建立网上信任。其次,可以借助于中介机构对企业的信誉评级,通过奖励或者惩罚机制来实现。例如中介机构可以对信誉好的企业加分评级,同时对信誉差的企业扣分予以惩罚,并定期在国家权威媒体上按照信誉等级进行排列和信息,使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好信誉或失信扩展到全社会,从而鼓励或迫使从事B2C电子商务的企业建立信誉。只有中介机构起担保、保证作用,才能消除消费者疑虑,增加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从而增加信任。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信任的文献后发现:信任能增加人们的交往,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信任普遍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本而得到人们的认可。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任在继承了传统信任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又有与传统商务不同的地方,因此识别电子商务风险,从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任机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风险与信任相结合来讨论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任机制的建立,文章突破了已有的电子商务信任框架,从多层次、多维度来研究电子商务信任。
参考文献:
1.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2)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安全管理
1 引言
美国IBM公司从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认为电子商务(E-Business)就是企业的“商务整合”,它将IT技术策略与企业商务策略整合起来,形成企业全新的组织构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业务流程。它是传统企业商务电子化的过程,即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过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显示其巨大的现代经济管理的价值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力。
如何使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得到保证,是关系到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3.32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以25.5%的比例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参与网购的人群达到1.2亿。
随着网购人数的增长,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还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渗透,网民数的不断增加和主流消费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成为推动中国网购市场激增的重要原因。
3 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电子商务向人们展示了“快、便、省”的优势。
但是电子商务与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1)技术风险
具体包括交易安全、认证安全、数据加密、支付安全、网站安全等。
(2)金融与支付风险
具体包括订购、付款、银行结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业务的在线安全。论文格式。
(3)税收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交易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税收变得十分重要而复杂,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税收中性的观点,即对国际性税收原则不做根本改变,但对全球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政策改变将大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与培养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商务人才以及相关复合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较为欠缺。
(5)政策法规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同网络的发展一样是非常快的,与之相比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的可能,使得新兴的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处于缺乏保障的地位,而且电子商务中个性化特点日趋突出,给政策、法规的制定也提高了难度。
(6)竞争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我国的企业同时面临与国外大公司、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商务与之的竞争。
3.3 电子商务的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风险,虽然多为传统经济中所固有,但它无论在表现形式、强烈程度还是影响范围上与传统经济中的风险都不相同。概括起来说,电子商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 全球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全球性特征。论文格式。风险既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把世界各地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技术风险就是这样。当黑客发动攻击时,遇到的唯一障碍就是技术上的可行性。
(2) 传染性
电子商务风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人们很难进行有效防范。实时性和交互性是电子商务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旦风险产生,它就会借助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而迅速扩散。
(3) 成长性
在一定条件下,电子商务风险会迅速成长和壮大,具有一股强大的、摧毁一切的力量。这种异乎寻常的成长性,来自于电子商务中所特有的不稳定均衡和正反馈效应。电子商务中的均衡是不稳定均衡。如果企业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它就会在正反馈效应的刺激作用下,成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直至成为市场主流,占有决定性的市场份额。反之,一个企业即使是市场的主流,如果受到一些致命的打击,则有可能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迅速衰退,甚至在很短时期内消逝得无影无踪。
(4) 隐蔽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风险初起时可能不大容易觉察,当风险变得清晰可辨时,危机就无法避免了。这种隐蔽性,来自信息的非对称性。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遨游,不需要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如果再缺少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投机和欺诈就会泛滥,电子商务就会趋向崩溃。
(5) 复杂性
在电子商务中,风险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种风险往往交叉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和助长,使得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大增加。
4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措施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管理,不应当只从单纯技术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从综合的安全管理思路来考虑,因为从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来看,技术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良好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和科学管理环境也是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4.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线路、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在静电、电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机密信息泄漏。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 建设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提供硬件保障。
4.2 实施技术防范措施
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这些安全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目前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技术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在本地系统或网络与Internet 之间构筑的一道屏障,用以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来自Internet 中非法用户的侵犯;用以控制和防止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流入Internet,也控制和防止来自Internet 的无用数据流入本地系统或网络。所以,防火墙能起到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作用,成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屏障。
(2)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电子签名方法。
(3)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中心):网上交易需要由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来担任信用认证机构,确认买卖双方的身份,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A 中心) 。CA 中心是承担网上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并能确认用户身份的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它的作用在于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密码不被他人识别和盗取,防止单方面对交易信息的生成和修改,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
4.3 健全管理与控制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没有传统企业成熟、严密,加上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一般更注重技术创新而非管理。因而,电子商务建立先进的管理与控制更为迫切。
建立交易授权控制制度:电子商务交易程序的简单化,必须在业务流程方面建立严格的业务授权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审核。
建立责任控制制度:它是以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建立会计控制和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不相容的职务或者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的原则,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保护财产的安全。论文格式。
建立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以及计划、预算、合同管理等控制制度。
建立一定的应急措施:在信息流程方面,加强对信息的记录、维护和报告相关环节的控制。例如数据文件的定期备份、备份数据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要求、系统数据文件损坏后的再生规则等。
4. 4 健全法制,倡导诚信
1996 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订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2005 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加强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2005 年4 月1 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对我国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给予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我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网络环境中的诚信问题不是仅仅靠《电子签名法》所能够解决的,要想根本铲除互联网交易中的种种弊端,归根到底要靠安全认证和行业的自律。所以,倡导诚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
4.5 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虽然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交易活动的促进作用,但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仍然是人才。要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给我们带来广泛的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风险。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伊志宏 张航宇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风险管理 中国期刊网
2.洪国彬 范月娇著《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董雪兵 朱慧著《电子商务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4.陶世怀 徐国芹著《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瞿彭志著 《网络营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安全 表现 来源 对策
从20世纪90开始出现电子商务模式,我国的电子商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相继实施的“金桥”、“金卡”、“金关”、“金税”工程大大加快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电子商务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扩展,已经深入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也有一些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安全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打击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一、安全问题的表现
1.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信息泄露、信息丢失、信息篡改、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等,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具体的表现有:窃取商业机密;泄漏商业机密;篡改交易信息,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接收或发送虚假信息,破坏交易、盗取交易成果;伪造交易信息;非法删除交易信息;交易信息丢失;病毒破坏;黑客入侵等。
如果信息被非法窃取或泄露可能给有关企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准确、完备的信息,企业和个人就无法对交易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无法做出符合理性的决策。非法删除交易信息和交易信息丢失可能导致经济纠纷,给交易的一方或多方造成经济损失。
最常见的信息风险是信息的非法窃取和泄露,它往往引起连锁反应,形成后续风险,这也是目前企业和个人最担心的问题。信息风险的典型表现是网络欺诈,不仅使厂商和消费者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使人们对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失去信心。
2.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是指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交易的确认、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款的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与传统的商务形式不同,电子商务具有自己的特点;市场松散化、主体虚拟化、交易网络化、货币电子化、结算瞬时化等。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表现出新的特点,出现新的形式,并且被放大。
交易安全问题在现实中很多。例如:卖方利用信息优势,以次充好、以劣当优来虚假信息,欺骗购买者;卖方利用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性与市场进出的随意性,在提供服务方面不遵守承诺,收取费用却不提供服务或者少提供服务。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买方利用卖方的诚实套取产品和服务,却以匿名、更名或退出市场等方式逃避执行契约合同。
3.财产安全
财产安全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电子商务参与者面临的财产等经济利益风险。财产安全往往是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最终形式,也是信息安全问题和交易安全问题的后果。
财产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财产损失和其他经济损失。前者如:客户的银行资金被盗;交易者被冒名,其财产被窃取等,后者如:信息的泄露、丢失,使企业的信誉受损,经济遭受损失;遭受网络攻击和故障,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效率下降甚至瘫痪等。
二、安全问题的来源
1.硬件层面
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而网络的物理支撑是各种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施会由于各种原因带来安全风险。这里有设备故障,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灾害。硬件安全问题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其影响巨大。
2.软件层面
网络不仅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是网络运行所必需,是电子商务的另一个支撑点。由于技术和人为的原因,各种软件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设计的缺陷的漏洞。
3.应用层面
(1)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电子商务在近几年才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地都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许多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完全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同时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也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管理的水平不高,效率底下。这些都给电子商务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包括交易风险、网络管理制度漏洞等。
(2)消费者电子商务知识贫乏,安全意识不高。从总体上,讲广大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还比较陌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还不能十分熟练的应用这一新的交易手段,造成各种人为的安全威胁。
(3)网络攻击、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以获取机密信息或者破坏为目的的网络攻击是电子商务另外一个重要安全隐患。包括病毒攻击、木马程序,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统计,去年我国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有80%以上是以窃取信息等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这些网络攻击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的信息被盗,资金被窃取,也可能导致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效率下降甚至崩溃。
4.环境层面
(1)法律环境。法律是市场经济是重要外部环境。在电子商务中,法律不仅是打击网络犯罪的武器,更是各个主体商务活动的游戏规则。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活动,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急需相应的法律保障,为市场制定新的、适用的游戏规则,否则就会引起混乱。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我国有关的立法工作显得落后,出现许多法律空白,使许多电子商务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这成为电子商务中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
(2)诚信缺乏。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市场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电子商务由于其开放性、虚拟性,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在身份的判别确认、违约责任的追究等方面都存有很大困难。因此,信用风险远较传统业务中发生的概率大。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缺乏诚信,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这给在网上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传统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包括商业欺诈、商业诽谤、在线(信息)隐私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商业信用问题等。其典型表现有:网上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无法购买到合意的商品;网上支付存在着风险;网络中的合同欺诈等。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今后国家应继续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基础。要扩大国际出口带宽的建设,解决原有网络带宽及速度较低、网络运行质量差和电信资费高等问题,并缩小东西部、南北方的差距。要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优化国内用户环境。
2.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电子商务应用才刚刚开始,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安全技术及其应用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电子商务的动向,关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研究更加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技术。
3.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现阶段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大量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要提高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水平。安全问题不仅有技术的原因,管理落后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体系,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完善原有的法律体系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是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要积极开展立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在实践中摸索,在发展中完善,针对不同的法律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具备具制定法律法规要求的,可以先制定“条例”、“细则”等规范性法律文件,逐步强化电子商务立法。
5.加强诚信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要加快信用立法,完善经济活动实名制健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实行个人破产制度等。以形成对信用体系的强势约束力,确保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以提高企业价值作为经营的根本,把自主性和自律性的道德标准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再次,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机构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以约束失信行为。最后,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各种监管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