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07: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院校的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0 前言
体育竞赛是一种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按一定规则要求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术和心理的相互较量的过程,在体育过程中,它既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方法,运动的目的在于激励或检查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质量水平,培养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推动学校体育活动持久开展。体育竞赛包括很多,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运动会等,下面我将结合我们学校来具体说明一下。
1 适当的竞争方法,特色体育竞赛可以使学校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1.1 体育竞赛在学校的发展有着促进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我们学校在本学期举行了学生的排球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勇敢机智、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热爱集体、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及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陶冶其文明礼貌、光明磊落、奋发向上、勇于竞争及不卑不亢的情操,通过排球比赛也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往,加深友情,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在排球比赛中胜利可以提高班风,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1.2 针对弊端来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比赛中也发现不少的问题,学生喜欢排球比赛,可以利用空间展示自己的技术。由于学校班级很多,举行一次排球赛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这样会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弊端来刺激比赛,每当举行大型的排球比赛时候,只选取全班学习成绩总分排在前十五的班级参加比赛,而其他学习成绩总分排在后面的班级则没有权利参加比赛,这样可以督促后进班级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好的班级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结果,从而学校的总体学习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优秀,毕业生将会被社会认可,学校才有机会打出自己的品牌。增加升援。
2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学校特色体育的前提
2.1 开展体育竞赛必不可少
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的开展有利于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校教师的总体综合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2.2 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
学校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的重要过程.作为体育教师,主要担负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任何一项体育竞赛都要经过深思熟滤和精心的安排,体育教师按照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遵循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科学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健身有道,强体有术,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通过活动,可以发现一些在教学方面的弊端,从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培养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的精神。
2.3 体育竞赛可以和师生互动
体育竞赛不仅仅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以面向学校教师,例如师生足球赛,师生篮球赛,师生排球比赛等活动,体育教师向学校老师和学生讲解比赛规则制度,讲解比赛的进攻和防守等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了其他任课老师知识面,通过比赛,使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友谊,减少了学生和老师的带沟,促进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相信学校是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3 学校特色体育的发展建议
3.1 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合作,从基层或退役的运动员中定点、定向培养专业体育教师,首先解决在基层缺乏体育教师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一部分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3.2 每年暑期培训现有的体育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让基层体育教师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作用。
3.3 体育教研室和教育部处合作,根据不同的时期阶段制定新生及老生体育课的内容及教材。并且报告省教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年或两年暑期进行一次全省的卫生系统的专项体育项目。
4 大型的体育竞赛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1 组织大型运动会的益处
运动会是一种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形式,是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比赛。其特点是项目多,规模大,参加人数多,组织工作比较复杂,它有助于全面检查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4.2 本校的特点
我们学校由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有限,所以我校的体育成绩一直都没有很好的得到提高,在每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学校的体育成绩一直都不高。所以学校领导在体育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重视,购买了许多体育器材,同时也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对于任何体育竞赛项目获奖的学生都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体育竞赛,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
4.3 发展中的特色体育
在每两年的省卫生院校排球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女子排球成绩一向都是冠军的位置。这大大展示了我校把女子排球作为特色体育项目进行发展。这和我校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分不开的。
5 结束语
发展特色体育是和学校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有利杠杆, 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针对我校女生较多的情况下,身体对抗性的运动无法大力展开,所以排球项目非常适合我校的特点。特色体育的存在可以培养学生长期的体育兴趣,符合学校体育的“终身体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取用.要重视学校体育中的竞技地位与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1990(Z1).
一、特色概念厘定与目标思考
这里我们需要对两对概念进行辨析:一是特色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特色。嘉应学院发展规划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胡解旺指出:“特色高職院校与高职院校的特色有明显区别。前者是指高职院校从外延到内涵已经具备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标志性特征,已经上升到高级阶段;而后者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并未上升到整体特色的高度,尚处于初级阶段。”[1]二是高水平特色及其关系。特色是事物的特性和本色。它是事物保有其本质和个性的独到性、特殊性,是区别于他事物的核心关键所在,是事物守护本真、本我、本己而存在的理由和依据。高水平是事物所能达及的应然标高。它表明建设的成果应当具有高阶性、示范性,具有推广效学的普适性、价值性,是符合建设目标预期的。特色高水平或高水平特色包含两个目标维度:一是有特色,二是高水平。特色是高水平特色,水平是有特色的水平。有特色无水平,是低端平庸的特色。有水平无特色,只能是去职业性的水平。特色高水平或高水平特色是二者结合、共同构成建设的目标愿景和要求。它是事物特色的一种澄明与开显,是特色水平的一种超越和升华,是统一的应然实践所应达到的一种理想高度和水准。
关于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目标,职教界的专家们各有见解。高职校长联席会主席董刚的“六维度”观点:即办学定位准确,治理水平先进,专业建设一流,师生素质卓越,社会服务优质,办学特色鲜明。义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的“四新”提法是:目标定位要立足新高度,人才培养要探索新模式,平台建设要拓展新路径,服务引领要打造新品牌。[2]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居礼提出的是“四个发展”,即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内涵发展,推进优质资源扩容升级;创新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合作发展,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些观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色高水平目标应当从明了特色内涵本身去寻找和确定。
二、特色建设内涵与抓手思考
什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或者说它有哪些特色维度?这些特色的高水平具有怎样的性状?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与澄明。因为它关涉到建设的切入点和具在的抓手问题。
职业教育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催生的,由人才供给的差异决定的,由一种办学路径独到而彰显的教育类型。它不同于学科教育的知识性、定界性和学术性。它是一种整合、跨界的教育,一种致能、实践的教育,一种适己、就业的教育。这就是它多元独到的特色。
(一)从理念和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整合、跨界的教育
整合跨界教育是职业教育理念、本质和方法论上的特色。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跨教育与产业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理论与实践之界。这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准确描述和深刻揭示。整合即事物的统整、融合与浑成。整合是职业教育的理论之根、特色之魂、存在之本、方法之宗、学科之基,是职业教育的形上理论和哲学标高。它既是职业教育本质论,又是职业教育的方法论。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一要以这样的本真理论为指导,二要加强研究、多出成果,并建构基于这一理论的特色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自觉。
(二)从教育的特征看,它是一种致能、实践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即“致能”教育,或者说是以能为本的“能育”。与学科教育传授知识为本的“致知”教育是迥别的。人才培养类别的不同直接决定了培养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其育人规律和途径的不同及特色所在。它是“学思相资、知行相须”的教育,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是理实一体的融合跨界的教育。这就要求特色高水平建设一定要在“先会后懂”、强能筑本上下功夫,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入手,融理念思路,用双主体平台,合资源要素,做协调互动,求双赢共荣,真正提升协同育人的特色水平。
(三)从教育的目标看,它是一种适己、就业的教育
人的才能、资质、禀赋是多元的。职业教育是为学业水平不突出而形象思维或动手能力见长的学生提供的一种教育类型。以人为本是它的目标遵循,因材施教是它的逻辑依据,适合自己是它的育人定位。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己、就业的教育。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应当围绕这样的育人目标从适个性之发展、适才能之彰显、适就业之安顿三个方面做好特色高水平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四)从文化层面看,高水平特色是向着文化转化的特色
它是特色的高级形态。特色是低于文化的存在。特色是低级的文化,文化是高级的特色。特色的低级性在于它是个别的、动态的、生成着的。文化是整体的、成熟的、固化为制的东西。所以高水平特色建设应当以文化为标高,向着高端的文化境界挺进。如德国的“双元制”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名片,也是世界职教文化的品牌。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设的各主体一定要瞄准这样“高大上”的特色目标和文化境界而努力。这样建成的特色才是真正个性化的、高水平的特色,而非名不副实、甚至滥竽充数、与高水平相去甚远的伪特色、假特色、低特色的东西。
三、特色建设路径与实施思考
“路径是人们为达及目的地所要行走的路线和途径。”[3]它是我们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所遵循的路线图。建设路径的规划一定要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相呼应,与高水平目标相偕行,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实施。
(一)理念上,要有符合职业教育本真的理论指导
先进的理念或本真的理论指导是高水平特色校建设的理论基础。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就有方向、不迷失,有高度、不矮化,有底蕴、不虛飘,有神贯、不散乱。反之,没有理论或理念指导,就会失去思想内涵而流于浅浮,缺乏理论厚重而虚浮无根,失却精神凝练而特色不彰。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一定要建基于跨界整合的理论之上,以此为指导并贯穿建设过程始终,才能真正上档次、有品位、出特色、高水平,并具有可复制、可效学的普适意义。
(二)特色上,要有符合职业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实践
高水平特色院校建设并不是为了通过建设增加几所高端校,而是为了“解剖麻雀”、探索创新、示范引领,并取得“面上突破”的目标。这就要求作为示范、样板的高水平特色校一定要出真特色、真经验,真正有职业教育的“味”和“范”,才具有孵化、推广和引领价值。这样的特色一定是切合职业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以致能为本,以实践为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施手段。它虽然是自明的共识,但实践上却人人为之而不能之,校校行之而寡效之。高水平特色校建设就是要探求深化突破的有效对策,找到解决“一头冷”、“两张皮”的解决策略和方法。把特色建在突破点、创新点、效益点和出彩点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特色高水平。
(三)手段上,要有好的课程保证学业质量
特色高水平是“高大上”的应然的建设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一定要有落地的、实然的手段和举措。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才是特色建设的根本旨归。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必需创新跟进。课程是教学之纽带、学校之根基、特色之源泉。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是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想。二是要符合职业教育“能育”的规律。做到这一点,可奉行“双场融合、三境育人”的课改模式。双场融合即学场和职场融合。“学场”即学习的场所。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教室、实训室、车间等场所;“职场”即职业的场所。它是指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某项工作的场所。落实双场融合的逻辑路径在于“三境育人”。即仿境育人、情境育人和实境育人。仿境,即仿真的环境;情境,即创设的学境;实境,即真实的职境。此三境都是与“职场”密切相关,符合职业教育育人规律和特色,是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致能”教育的不二选择。
(四)成果上,要有内涵特色和出彩亮点彰显实效
关键词: 教育教学信息化 优化对策 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运作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面对刚刚起步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还有许多不足导致无法接受这么大的挑战。
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
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渴求的各类型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社会注重的人才越来越偏向实践型人才。而对发展迅速的社会经济来说,各个院校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教育教学信息化没有得到彻底改革,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偏重于理论学习。因此,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各职业院校也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力推进改革受到各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
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有很大不同,本科院校侧重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专注哪方面技能的培训,但是作为侧重培养学生技能的职业院校来说,目前的职业院校的规模都普遍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的落后水平。
二、应对信息化挑战的优化对策
(一)发展与创新相结合
创新性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动力,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样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在面临挑战而改革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创新。
职业院校具有很清晰的总体方向,即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从职业院校的总体建设看,要长期稳定地发展,只有明确的规划是不行的,最直接的学习就是吸取成功院校近二十年的建校和发展经验教训。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各个院校在初期的建校投资阶段、设备管理、体制管理及诸多方面存在各种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照搬经验,必须结合自己院校的特点,在其成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与自己院校相适应的发展步骤,积极推进本院校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方面,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需求,在共享资源数据、网络化教学平台、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发展创新。
(二)明确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发展新定位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在培养的专业建设方面,职业院校不仅包括专业的定位、专业的教师团队、丰富的理论实践课程、明确的培养目标等,而且包括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这样不仅能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能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很好的链接,毕业后尽快定位工作方向,并尽快适应工作的岗位。
对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专业特色来说,建设校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形成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信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认知,培养学生优秀的技能和价值。
对职业院校的对外服务定位方面来说,经过若干年的创新发展,如果拥有自己院校的特点,示范性就会被凸显出来,那么其建设的过程经验和建设的成果将会直接为其他同类院校、同行业企业提供培训或专业特色等资源服务。
(三)构建特色的专业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职业院校在建立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包括专业的建设性文件和相关资料。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基本单位,同时也围绕专业设定具体的培养方向、计划和资源配备等。
2.共享性。在构建特色的专业共享平台时,不仅可以供校内自己使用,而且可以提供给同行业的院校或企业使用,以及可以作为提供培训或继续教育的资源共享。
3.教育教学信息库。教学信息库不仅应该包括有关教学的文件、讲稿、课件等资源,还应该建立面向企业的实践性或应用性的信息库。
4.教学活动支持。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还有着比较鲜明的特色。很多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虽然都是基于日常建立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但要求在日常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职业院校的特色,以支持本职业院校的创新发展。
(四)提高职业院校人员的整体质量
无论是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教师团队还是学生,都应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他们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信息化的效果。领导者首先要做好带头模范的作用,做好教学信息化的储备,提高教学信息化的质量。教师作为传播教学信息化的主体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绩效。教师应该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下,结合教学特色,以创新的方法传达给学生,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学习方法。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实践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完成作业,及时解除疑问,主动参与教学信息化的实践。
三、结语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其教学资源方面,而且要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上。构建包含有特色的各类资源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各类创新的教学模式支持和专业的材料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并且应该注重与周边同领域的企业或院校的交流,避免使自己陷入没有信息流入的夹缝中。着重完善与现代社会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制,并加强对院校内部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在信息化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宏岳.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2]韩锡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
[3]蒋笃运,张豪锋,王萍,蒋晓龙.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吸引力 内部因素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2-02
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法规、社会观念、政府支持等,内部因素包括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是职业院校凭借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甚至有的外部因素与职业院校本身并不直接相关,职业院校能从自身做起,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的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一般都只是内部因素。所以,研究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限定在这些内部因素上。
一、办学特色
特色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首要因素。特色总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无特色即无创新,或者说无创新即无特色。特色就是通过创新,走他人未走过的路,或者通过创新修正他人已经做过的路,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在于其具有职业性、技能型和多证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正是在市场导向下将这些特点予以地方化、行业化和技能化的结果。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外在的特殊表现形式,将职业教育的特色传递给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以此吸引他们的关注,引导他们选择职业教育。因此,办学特色是一种第一印象因素,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不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多数职业院校的通病。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南宁之外的地市发展中的高职院校,目前都处于生存挣扎期,特别是近两年,这种发展轨迹与特点更明显。为解决生存问题,发展中的职业院校无法更多地顾及内涵建设,依据市场行情,环顾左右,不考虑院校的长远发展,效仿其他院校或者依据主观臆测,随意设置专业或进行专业调整,不考虑师资与办学实力,办了再说。在这样的办学思路下,办学特色荡然无存。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一般的职业院校基本都有开设这个专业的经历或者想法。并不是说,办这个专业就会使职业院校专业趋同,有些综合性的职业院校在有明显特色的前提下,在综合性的框架内,适当开设一些市场所需的其他专业也是很好的一种做法,可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但对于那些本身就没有什么特色的院校而言,跟风开设这个专业也许就是不妥适的做法。专业的开设没有规划,专业能开多长时间就开多长时间,专业比不过别人或者专业维持难度大了,干脆就再换新的其他的专业。如此没有特色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势必导致这样的院校永远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职业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自然不会关注,更不可能选择。
相反,职业教育倘若能在地方性、行业性和技能型等方面予以强化,逐步形成办学特色,这种情况就会调整过来,学生、家长和其他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就会关注职业教育,进而选择职业教育。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最客观的基础就是生源。各类潜在的生源和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在观察和选择职业院校时,通常会将关注点集中在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就业两大核心问题上。这两个问题是密切关联的,鲜明特色是顺利就业的前提。没有特色的院校毕业生通常就业难度较大,例如非财经类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与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同专业毕业生在人力市场上受关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存在一个特色问题,即专业特色或者说专业优势的问题。
高职院校发掘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包括地域优势、行业优势、传统优势、师资优势等,形成自己的特色,不盲从市场,不盲目跟风,辅以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生存与发展就不成问题。
二、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如果将学生比作产品,那么教学质量就是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因素。职业教育不是仅靠鲜明的办学特色就能具有吸引力的,其背后的支撑的力量主要就是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学质量能够通过巩固办学特色,在外在层面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更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质,铸就教育“产品”强大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优势,而在内在层面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也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职业教育即为就业教育,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就业质量的优劣其实才是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为关键的体现。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不是没有基础的,这个基础不是单纯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而是扎扎实实的教育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学生掌握和习得行业与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然后才具有在人才市场上与人竞争的能力和优势,才能顺利就业,高质量地就业。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最基本的衡量标尺就是学生职业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这与其他类别的教育明显不同,而这恰恰正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等特点所决定的。鲜明的办学特色是职业教育吸引生源的首要因素,办学特色虽说可以有行业特色、区域特色、传统特色,但这些特色却必须依靠提高教学质量来巩固和强化。
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办学特色的需要,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目前高职院校都有一些特色专业,这里虽不排除这些所谓的特色专业是否真有特色,仅就特色专业而言,就是办学特色的具体表现。而这些特色专业如何维持和发展,不是这个特色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依靠的只能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与巩固办学特色其实是共生的,提高教学质量能巩固办学特色,办学特色的巩固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特色专业这个小的角度切入,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点,从整个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巩固看,这种关系仍是存在的,更不容忽视。
三、就业指导与服务
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障,也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保障。以广西的高职院校为例,大凡招生好的院校,其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也做到相当到位。
职业院校办学再有特色,教学质量再高,学生实力再强,如果没有相应高效的“推介和销售”,这些亮点和成绩都会大打折扣。所谓的“推介和销售”指的就是就业指导与服务。尽管我们鼓励学生自行联系用人单位,自行推介自己,但学生的力量终究太小,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一般都不予注意。用人单位和准用人单位更看重院校的工作,这无形中也加大了职业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难度。
北海职业学院“利益相关者视域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过认真的调研和学习,通过调研和学习,发现就业指导与服务对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远超出我们此前的预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团队,团队中成员职称分布合理,从教授到助教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且成员一般均具有厚实的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就业心理引导教师大多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学位,就业维权教师,基本都有法律实务经验。良好的团队保证了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的就业心理正常化、预期合理化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实效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与科研、教学捆绑在一起,该校的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就业指导精品课程以及一批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科研项目,带动了所有团队成员钻研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科研、教学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高质量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浓厚办学特色背景下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找到合适喜欢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二)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可以通俗地归结为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吸引生源的第一步,这是招生所需的,即学生的“进”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即学生进来后的“稳”的问题,而就业指导与服务则是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即学生的“出”的问题。“进”、“稳”和“出”三大环节正是职业院校学生整个院校学习生涯的概括,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都会削弱职业教育的新引力,换言之,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完善这三大环节,做出实效。
就“进”、“稳”和“出”三大环节而言,“出”的环节是“进”的环节和“稳”的环节得以巩固的保障。也就是说,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强化办学特色和巩固教学质量的保障。
综上,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的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浓缩起来就是三大问题,即特色、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这三大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其色是关键,教学质量是基础,就业指导与服务是保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就要从形成特色,狠抓教学质量以及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入手,练好内功,由此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也由此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争取政策与法规支持,这样才能有效地、可持续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檀钊.强化三大支柱,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7)
[2]李名梁,李媛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要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
[3]宋蕾.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初探[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6)
[4]孙诚.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若干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2011C0223)
1.1装备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搞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有成效必须有好装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配备有助于培养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较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搞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切实培养出高级应用型、操作型、管理型人才。
1.2师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应有学术和技术“双高”的名师。一个名师能够造就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从而带动一门学科,打造一个品牌专业,提高学校声誉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名师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可以高薪聘请知名技师和高级技工从事实训教学等;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大力支持教师提高学历、下企业锻炼、考取资格证,从而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技术水平。
1.3产、学、研合作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具体说,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有关的专家学者参与专业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聘用企业的一线技师任兼职教师进行实训教学训练,并把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和见习实习场地,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4课程和教材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要有自己的特色的校本课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实用的教材,选择、引进和翻译国外的优秀的应用技术教材,加强实训教材的编写。
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
2.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力锻炼的机会。一般来讲,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他们就会积极参加并作出较多的投入,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多的锻炼,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漠不关心,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说学生是被迫进行学习的,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就不会起多大作用。由此可见,学生有无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然后采用生动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以有利于锻炼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2.2注重精讲多练,培养自主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学为主,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堂上,教师应精讲,让学生多练;课后,让学生围绕案例和现实问题加以复习。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一般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教学工作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通过类比迁移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通过合理想象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多方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突破常规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4加强实习实训,培养操作能力。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机会,以切实培养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教育教师创新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较好地理解每一项操作技能要领,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加强指导,展示教学成果;搞好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5创新思想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理论知识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着创新的潜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创新思想观念,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特别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的心理环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从事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应给学生提供创业成功的学生榜样,受到成功学生良好品质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创业的心理需求;应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学生一些创新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Abstrac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ain method and way for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of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basing on local, docking industry, faculty training, formul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extbook building ,etc..
关键词: 学校特色;立足地方;对接产业;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教材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bas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docking industry;faculty;training plan;teaching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210-01
0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到来,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调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根据我国人口自然增长规律,今后三到五年时间内,高中阶段毕业生将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职业院校办学竞争将日趋激烈,那么,地方职业院校如何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形成学校自身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即学校特色,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普遍要求。什么是“学校特色”呢?学校特色是专指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社会需求,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经长期努力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办学风格、办学机制等,它是学校独特性、杰出性的表现,是凝聚在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它具有特色的全部特征。“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点,它将引发学校整体质的变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学校今后发展的生长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学校特色,发挥特色优势,将会带动整个学校的蓬勃发展。那么,地方职业院校怎样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呢?
1立足“地方”,办出地方特色
地方职业院校就是要立足“地方”,办出具有地方特征、地方风格、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学校。要瞄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地方职业教育实际,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要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改革放在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背景下去谋划,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总体布局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硬、软条件作保障,而且需要有一支素质好、技能硬的实用性、高技能的人才队伍来支撑,更需要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来推动。地方高职院校聚集了众多的技术专家、教授,有相对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专家、教授可以为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大显身手,弥补地方企业科研力量溥弱,技术力量落后的不足。
2对接地方产业,建设专业特色
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为当地经济服务,其专业设置既要考虑地方经济布局,又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还要考虑行业工种职业技能的变化,顺应地方经济的发展,才能形成竞争力。同样层次、相同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全国共有一千多所,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专业设置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怎样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呢?就是要根据所在地的支柱产业来开设专业,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来开设课程,要依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单元,依据行业企业的工种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培养人才,即“对接产业设专业、对接岗位设课程、对接工作过程设教学单元、对接工种设教学目标、对接社会培养人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只有紧贴地方经济才能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
3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任何一个学校要形成特色,都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是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结果。校长只有确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并广泛宣传发动,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才有自我超越、追求特色、创造特色的可能。当然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任又一任校长长期的一以贯之的努力和奋斗逐步形成。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
4制定具有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份指令性文件。它对体现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设计与开发,对引导和组织教学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对规范和约束各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形成学校特色,必须把制订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放在重要位置。
怎样才能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教养方案呢?一是要以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先导,以人才能力需求为依据,冲破现有的学科框框,科学合理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要改变“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的套路,按实际工作流程和职业岗位需求,以整体优化为目标去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切实使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落到实处。三是充分考虑知识更新速度、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等各种变数的影响,用富有一定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变化。
5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相一致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是学校课程开发的策略,是高职学院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是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基于工作流程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它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它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高职院校学校特色的定位、建设与形成,应来源于对学校历史、现状、未来的深刻了解、全面分析和整体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教学 专业性
美术教学是艺术门类学科,是一门技术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技术特长的人才为教学目标,教学讲求“适度、够用”的原则,如何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学建设,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就教学实践而言,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安排通常为3年左右,其中还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需要学生到工作岗位实践,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仅有2-2.5年左右,这个时间段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是缩短的。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整体更侧重于技术性,对于美术教学所要求的艺术性、人文性等关注度明显不足。加之高校扩招及国家教学政策的转变,职业院校日益承担起教育大众化的重任,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走进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每个专业的人较普通高等院校会多出一倍以上的现实,也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力的分散,力不从心现象的出现。
(二)学生基础薄弱
职业院校学生多数都是在中、高考过程中成绩不理想而来到职业院校的,这部分学生或是对学习兴趣不足,或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多数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前是没有充分的专业基础与心理准备的。美术学科本身对于学生的一些基本功等都有所要求,加之短的教学时间内也很难帮助学生从基础入手扎实学习,这也是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职业院校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前文已述,高校扩招下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以达到因材施教,而美术教学恰好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除此之外,当前院校教学集中于终结性评价啊,对学生的评定仍以考试测评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在课程的讲解中,缺乏足够的变通,这样导致教学出现问题。
二、关于职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美术教学要关注到其人文特质
职业院校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在美术学习中很可能存在着人文底蕴不足的问题,而这对于学生当前教学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但对于学生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一些设计类的岗位,则会影响到其进一步的发展。在职业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美术技巧、颜色搭配等的教学本无可厚非,但教师要考虑到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渐增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做到点到为止,提示学生关注到美术作品的赏析及背景;另外要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美术资源的网站等推荐给学生,推荐给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正是教师要关注并着力引导的地方。
(二)结合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特色美术教学
素描、国画等本都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学科,也是较为常见的美术教学门类,但在职业院校教学中,开设这些学科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完全实现这些学科,而是要结合职业院校教学特色,有选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与课程安排;例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所占不同比例及要求都应该是不同的,针对平面、视觉、媒介类的二维艺术设计专业对中国画成分的汲取更为直接和容易,因此应该设为必修课,课时在60节以上;而对于建筑、空间等三维艺术类型,对于中国画的需求较少或者不甚直接,则可将中国画部分设为选修课,课时也相应的缩短一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的选取等,都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特色等进行选择,而非按照教材生搬硬套普通高校美术教学的模式。
(三)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创新性培养
在职业院校美术教学中,要增加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须知职业技术院校美术学科是要围绕培养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和为设计服务,做好与其它专业课及设计类型的衔接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如何运用美术学科,更多的关注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看似简单,实际上并非通过语言的传授或书本的灌输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学生,逐渐的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首先就要求教师打破课堂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创新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到学生观点的抒发,对学生启发对于管教。
(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职业院校要想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就要逐渐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对于职业院校美术教师,尽管本身可能选自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师范院校针对普通高等院校或普通中小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方法等在专业院校并不一定适应。加之科班毕业的教师往往有更深的“学院气息”,这与应对社会工作的职业院校是不相同的。加之部分职业院校也会因为一些原因,选择部分兼职、代课等教师,这对于教学质量而言并不能保障。种种因素下直接影响着专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发展。事实上,专业院校对于美术教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教师不仅要将技术交给学生,更要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心结;美术教学在与其它专业学科结合或者说做辅助的同时,需要为教学“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这些都对职业院校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的培训,是职业院校美术教学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三、结语
不同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师生状况等方面各不相同,学校组织者、教师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寻适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发展方向,以期对专业院校美术教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军兰,董蓓,张莉.听觉口语训练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技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合订本2013,(11).
[2]薛英.浅谈儿童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学论坛,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