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3: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课堂小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器乐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器乐、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知旋律,了解背景。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第三步: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由多媒体画面展示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播放录音或老师范唱),给学生全方面的视听撞击,使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节奏:
在欢快的击掌中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学生们逐步学会自己击
打节奏,较难的节奏老师适当讲解。
3、按节奏读歌词:
低年级学生认字少,学习歌词时,会有许多生字不认识,按节奏读歌词为学习歌曲清除障碍。
4、学唱歌曲: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可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唱一唱、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指导,或利用直接跟琴学唱、变换不同方式的模唱、接力唱、教师领唱等形式来教学。
5、练习歌曲:
给学生展示空间,让学生之间相互听唱,或指定学生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等形式练习歌曲。多种练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每一个小环节都紧扣教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打节奏、读歌词、学歌曲中,学会音乐知识、增加音乐素养。
第四步: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自创舞蹈动作,相互表演、乐器伴奏、同学合作共同表演,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分享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第五步: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歌曲课堂教学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还要回到音乐中。在师生整合、延伸、概括后,在悦耳的乐声中,在欢快的舞蹈中,音乐课落下帷幕。
(二)以欣赏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该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感知体会。
新作赏析、感知体会,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
1.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理解体验,创编实践。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创编各种音乐活动,深化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此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有:辨听、演奏或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采用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个步骤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 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使学生全员参与、充满快乐、积极上进的课堂。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有提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的探索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高效课堂。
判断一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主要有“八看”:一看教学目标是不是落实了“三维”要求,二看教学程序是不是实现了“先学后教”,三看课堂上是不是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四看教师的角色是不是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五看学生的角色是不是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六看教学手段是不是实现了现代化,七看教学过程是不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八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是实现了“堂堂清”。
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呢?
(一)认真备好每堂课、准确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必须业务要过硬,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音乐教师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2、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3、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师生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针对音乐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增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采用灵活的语言技巧,为整节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而事实是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俗话说“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我们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这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 情境 创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60-01
在现代小学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和有效的环节区分已经成为了常态。每节课学生不再是单一的唱或听,而是要设计引导学生以课题为中心进行演唱、欣赏、活动、学习、合作等综合项目的体验和感受为常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时刻有新鲜感。而环节的设计通常也会围绕课题,以一个大的内容或情境为范围,设计的环节一环扣一环,知识系统,内容紧凑,联结紧密,这样的小学音乐课堂才是行知有效的,学生喜欢的课堂。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情境的创设就为一节课的设计提供了大背景和主线,让学生进入你想要让学生感受到的这个音乐文化氛围中,在这个氛围中进行每一步的教学,让学生自发主动地产生学习动机,让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线索更加清晰。因此我认为,每一节课都需要有合理的符合主题任务的情境的创设。那么情境的创设分为哪些类型,又有哪些方法进行创设呢?
一、课堂中常见的几种情景创设
在课堂实践中,我认为根据情境创设可以根据情境需要的不同分为单一情境创设和综合情境创设;根据创设情境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环境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音乐情境创设、图像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和游戏情境创设;根据课的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故事类情境创设、文化类情境创设和环境类情境创设;根据授课年级的不同可分为低年段的情境创设、中年段的情境创设和高年级的情境创设。下面将一一对各类情境创设进行说明分析:
1.单一情境创设与综合情境创设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根据情境需要的不同而将情境创设区分为单一情境创设和综合情境创设两种:
1.1单一情境创设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在课堂只有一个主题的情况下,创设一种单一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这个情境的氛围中来感受本课。如人教版一年级《春天音乐会》这一课,就是让学生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情境来进行,“春风”、“春雨”、“春雷”“春水”这些元素可以反复出现在每个环节,带领学生进行演唱、节奏和表演等学习,让学生通过“春天”这个情境来感受音乐。
1.2综合情境创设
综合情境创设,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中有几个小主题,要把这些主题归在一个大情境下,再分为若干小情境,循序渐进,综合归纳。如人教版五年级的《彼得与狼》这一课,就要进行综合情境创设,每一个音乐主题都是不同的情境,最后归结到综合音乐文化背景情境下,完成本课的教学。
2.音乐情境创设、图像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和游戏情境创设
根据情境创设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情境创设分为环境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音乐情境创设、图像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和游戏情境创设六类。这六类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更多的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进入到我们设计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服务教学。
2.1音乐情境创设
音乐情境创设,就是直接让学生感受音乐进入情境中,适用于主题较明显的音乐,如人教版一年级《野蜂飞舞》这一课,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来听音乐,问问今天来的是哪种小动物,学生感受到音乐,很容易就进入情境之中。
2.2图像情境创设
图像情境创设,就是用图像、视频等方法来让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创设中,民族与世界文化一类的音乐更适合这样的情境创设,比如人教版三年级《阿细跳月》,就可以先播放一段彝族阿细跳月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他们进入那种欢歌载舞的情境中去。
2.3表演情境创设
表演情境创设,就是用表演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适用于一些本身带有生活场景情节的主题作品。如人教版四年级《木瓜恰恰恰》,里面本身就带有叫卖的情节,教师可以先安排“叫卖”的表演,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再学习歌曲时学生就兴趣十足了。
2.4游戏情境创设
游戏情境创设,就是用游戏、活动等方法进入课堂情境中,这也是小学音乐课堂,尤其是低年段课堂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郊游》这一课,就可以用《火车咔咔咔》的音乐带学生进行律动游戏,由“坐火车”来进入本课的情境之中。
二、情境创设中的几点问题
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让我们的情境创设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下面列举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中多媒体的适度使用
在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使课堂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很多资源让教师和学生目不暇接,情境的创设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个辅助工具,相当于学生每餐的“肉”,每顿饭有肉大家都很喜欢,爱吃肉,但是也不能无限制的大鱼大肉,这样只会导致营养不良,最终腻歪,主食和蔬菜水果也是营养的关键。在情境创设中适度的使用多媒体设备,在关键时候“点睛”,效果会更好。
2.情境的创设中也可以解决重难点
很多作品的重难点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解决,一是容易解决不好,二是总是重复一个地方学生容易失去幸福。在设计课的时候,可以把预设可能出现的难点单拿出来与情境的创设过程结合,这样让学生既进入了情境,又解决了难点,为后面的顺利学习铺平了路。比如小学二年级《拔河》,这一课的节奏比较难,学生直接学习会经常唱不准。可以创设一个运动会比赛合作闯关的情境,把难点节奏拿出来当做“运动会比赛项目”,来竞技闯关,这样既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又解决了节奏难点,后面学歌环节就容易的多。
3.情境创设的背景是学科综合及丰富的文化
情境创设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简单在每个音乐教师都会无意中在做这件事情;复杂是如果想创设一个合理的、学生感兴趣的、贯穿始终并在每个关键点都起作用的情境十分不容易。合理的情境创设很多都来源于学科综合以及音乐教师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我们只有在认真的不断加深的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也多了解其他学科,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充电多长见识,不断进修,才能够更多更好的对每一部作品进行多向联系,用最好的创意去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音乐课 ; 教学艺术
音乐,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音乐课,当然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如果认为这门艺术课程对学生自然而然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却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通向音乐艺术的大门并不是敞开的,它需要有打开大门的人与其有效的引导方法,这“人”就是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这一方法,就是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艺术。
一、音乐课教学的组织艺术
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特点,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的教学环境的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物理环境的要求中,是尽可能将音乐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而心理环境则要求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讲座的方法,巧妙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的能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的各个领域。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地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中,例如:刚上课时,学生一时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对学生进行严厉的呵斥,不但容易产生“对抗情绪”,而且良好的教学环境也被破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用钢琴弹奏乐典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样,教室既安静下来,音乐气氛又没有被破坏。音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整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与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相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的组织教学艺术的手段。
二、音乐课提问的艺术
艺术教育少不了提问,提问也是一种艺术。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提问,但一般来说,教师是主导方面,教师所提问的角度、深度、频率往往决定了交流探讨的方向和质量。教师的提问,包含着对学生的要求,从这角度看,教师所提的问题常常可以分为四种。
(一)只需了解事实的问题
例如“中国南方有哪些主要的丝竹乐乐种?”这些问题所要求的回答是事实陈述,从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教材列入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两个乐种的掌握,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只局限于教材选择的内容。
(二)需要通过感知音响后陈述事实的问题
如肖邦的《bB大调玛祖卡舞》作品7号之1是十分简单的回旋曲式,曲式结构的图式是八BACA,但实际音响的结构是ABABACACA,教师要求学生听音响后讲出实际听到的结构,学生必然会全神贯注地辨别五部主题,与两个插部主题的昭示与对比,然后才能根据从音响感的事实回答提问。
(三)提出答案不止一种,一时难辨正误,可能引起讨论的问题
例如,在欣赏音乐内涵丰富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后,教师可以问:“在这个乐章里,贝多芬是在塑造一个反面的音乐形象,具体在描绘了封建邪恶势力强加给人民的严酷命运,还是在塑造一种正面的形象,即具体在描绘与恶势力命运抗争的人民?”回答可能有几种,而教师的评论也不是现成的评论,可以分别讲出几种答案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这时,学生的思维便活跃了起来,评论的过程正是这类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进而,教师可以讲到音乐艺术的表现性,音乐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不同。音乐中所反映的常常是现实在作曲家心灵上的折射,而较少反映现实中的客观自身。这样,就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更好地把握音乐性,把注意力放到作曲家深刻的立意和如何用音乐手段来表现这个立意上去。有时,这样的讨论会引发更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挑战意味,使得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思想活跃、师生共同探讨的氛围。
(四)询问主观感受,要求学生描述听音乐引起的想象和情感反应
例如,我在一次教学中,要求学生听格里格的《夜曲》后写出联想到了什么事物,学生有的听出是黑乎乎的一片森林,有的想到大灰狼,还有一个想到年三十晚吃着香喷喷的烤鸭。尽管由于标题的指导作用,大部分学生的想象与黑夜联系在一起,但联想到的具体的内容还是形形的。如前所述,音乐很少反应客体本身。询问主观想象的做法并非完全不可取,但这种提问过多,往往会养成学生听音乐后信口开河说一通的不良习惯。美国作曲家科普兰批评的那种“用一些天花乱坠的故事和描述性的标准来解释音乐”的做法是音乐教师应力求避免的。
实际上,提问既是教学手段,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长期处于一种民主讲座气氛中的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方面,与那些习惯于教师权威主义的学生显然大相径庭,应该说,提问全面地反映了教师的学术功底,体现课堂教学的水平。
三、授课的艺术
音乐课授课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音乐课授课的艺术。从音乐课堂结构来看,主要是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三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这三个不同环节的特点来探索教学的艺术。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艺术的导入方式,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音乐课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歌唱教学的导入为例。
1.教师用钢琴先弹奏《梁祝》的主题曲,停顿一会儿,再弹奏《蓝色多瑙河》的跳音部分; 2.提问部分学生说出这两首乐曲的风格(一个是抒情,一个是跳跃); 3.教师出示皮球,要求学生注意听辨皮球落地的声音特点; 4.学生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 5.结合顿音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 6.用顿音唱法演唱歌曲《蓝色多瑙河》的跳音部分; 7.讲座:为什么用顿音唱法演唱这部分歌曲?(结合歌曲内容揭示情绪)。
从上例我们看到,这种导入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对顿音唱法的认识和掌握演唱的要领,并从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让学生懂得顿音唱法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导入的方式很多,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导入,每位教师都应该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二)讲授新课的艺术
音乐学习的一般模式:(1)音乐的体验;(2)音乐的研究;(3)音乐的再检验。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基础上,逐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熏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以音乐欣赏教学《保卫黄河》为例。
1.讲座:让学生回顾自己见过的江水或河水波涛滚滚的情景;
2.教师简介“黄河”;
3.完整欣赏《保卫黄河》录音,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讨论后教师小结;
4.学生齐唱《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曲谱;
5.欣赏《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
6.讨论、分析此作品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结构、歌词、歌曲体裁等;
7.老师小结并介绍作曲家和作品时代背景;
8.根据歌曲特点,讨论设计《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的乐器伴奏型,并进行练习;
9.欣赏《保卫黄河》的轮唱部分音乐;
10.讨论,分析其演唱形式及其作用,以及其民族风格特点;
11.小结《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情绪及其意境和意义后,完整欣赏《保卫黄河》。
上例欣赏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上,对《保卫黄河》的音乐要素进行丁艺术价值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又回到音乐作品去实践、体验、印证、升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活跃气氛。学生则积极参加与模仿,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音乐教学艺术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教学中的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艺术的展示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行为无——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在新课教学中尤应注意。
(三)巩固教学的艺术
巩固教学既包括对基础理沦知识的强化,也包括对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复习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还是进行音乐表演,同样应是艺术性的展示。在巩固知识环节中常常采取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口头表达、书面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气氛,始终将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中。例如:在上欣赏《祖国颂》这节课时,为巩固课堂知识,我借助教学磁带让学生分声部演唱第一段,亲身体会这部作品第——段的四个声部演.唱的技巧和对合唱曲结构的了解,以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获得审美享受,这是作为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如何在音乐课堂中体现以人为本,使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是非常值得音乐教师努力追求和认真思考的,同时也要切实把生命教育贯穿音乐课堂始终。
一、注重挖掘教材潜能,让生命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强化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每个学期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里都以优美的语言、动听的歌曲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和人情美。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认真研读教材,找准音乐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
1. 把教材显性元素用好。教材中涉及到显性生命教育内容还是很多的,实施的方法也很灵活多样,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来直接进行引导。如歌曲《大鹿》,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小朋友们都明白了大鹿非常有爱心、勇敢,教师可以教育小朋友以后也要以大鹿榜样,互帮互助。如歌曲《一对好朋友》,教师小结的时候可以教育小朋友,能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很难得,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友情!好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爱护和信任。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小朋友能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孝心,让学生知道应该感激和报答长辈的关爱,从而学会尊敬老人、敬畏生命。以上这些例子,只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体现生命教育的一小部分缩影,关键是我们要时刻聚焦课堂。
2. 把教材隐性元素用好。结合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歌曲、乐曲和有意义的音乐活动,通过在艺术课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有机渗透。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向学生介绍作者华彦钧的音乐人生,当学生听到华彦钧12岁那年,因为刻苦地练琴而在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日积月累拉出了厚厚的茧时,学生们都因为他如此热爱音乐而为之动容。同时,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艺术的一种执着,对生命的一种理解。所以说,教材中的隐性生命元素需要挖掘教材,并找到生命的融合点,对于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把教材时代元素用好。要充分挖掘拓展现有教材内容,把和时代相连、学生相近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实际教学中来让学生深切感悟音乐对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引发学生美好情感与深刻意义。
例如,在教唱学生《假如天空没有小鸟》时,学生从歌曲的演唱歌声中已经懂得如何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在此时,我们就可以将《中国好歌曲》中霍尊演唱的一曲满溢着浓浓中国风的原创歌曲《卷珠帘》带给孩子们在课堂上听,在他们熟悉的栏目中也能听到有关呼吁人们环保类的歌曲,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通过音乐课堂得到洗礼,提升生命品质。同时,也了解了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味了音乐对构建人们爱的精神家园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注入生命元素,让生命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得到深化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音乐学习更加有兴趣。打造生命化的音乐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已然成为音乐教学的重点和发展趋势,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适当选择具有生命化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表演基础上更加珍爱生命。
1. 设计生命化的音乐课。例如,在学唱和欣赏歌曲《爱心世界》时,让学生深度体会,在音乐中让他们懂得对生命的珍惜,在音乐中让他们懂得爱。在学唱《让世界充满爱》时,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歌曲的真挚感情,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感悟人间真情,感受爱的伟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灾区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直面感受到灾区人民的惨痛遭遇,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爱的激情,与此同时播放此歌曲的旋律,增强学生对歌词的深刻理解,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被伟大平凡的爱感染。
2. 设计趣味化的音乐课。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感染力强和富有童趣的事物,所以在设计音乐课时多注重趣味化的课堂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课堂中的知识要点。如在讲授《一对好朋友》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走路、拍手等律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律动中。在学习歌曲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好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彼此关爱的做人道理。
3. 设计素质化的音乐课堂。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音乐元素,通过聆听各种优美的音乐可以起到修养身心的作用。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多元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基本音乐理论,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音乐课堂中添加生命教育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真爱生命。
三、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让生命教育在音乐堂课中得到催化
1. 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能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形成良性教学互动氛围,从而获得最佳的心理体验,心有所动、动有所思、思有所悟。如《小树快长高》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小树的生长过程,在欣赏视频后,与学生们一起创设了春天的情景,让同学扮演风婆婆、扮演小花、小草,这种情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情感体验,体会着自然界小生命的成长,激发起情感共鸣,使学生懂得小树也有生命,这也就渗透了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如在学习《摇篮曲》一课时,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是去欧洲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们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通过教师这样的导语,能够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以去旅行的方式把同学们带入到今天课程的内容中来,非常自然。
2. 在音乐课堂中提炼生活素材。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搜索和时代、和现实生活、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相关联的素材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介入。例如在教学《阳光牵着我的手》一课时,把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照片同《阳光牵着我的手》音乐合成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当把音乐和照片整合在一起时,通过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和活动照片,把学生带到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使他们更加触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快乐的成长。又如在音乐欣赏《银杯》一课中,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搜集一些关于蒙古族风土人情、饮食风俗等画面、图片、影音等他们所熟悉的素材,上课后以小组汇报或者PPT制作简单的课件等形式,把草原的风景、服饰、文化、风俗等表现出来,教师也可以在教材之外播放与《银杯》相同风格的流行歌曲《鸿雁》,如果班级里有蒙族的学生,再来高歌热舞一曲就更会让学生们喜欢、兴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蒙古族民族特点,又扩展了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同时更激发了学生们热爱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
1 表现音乐的“诗画”美
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演唱、演奏、还是欣赏教学内容时,首先是聆听教授的音乐作品,随着音响的效果,渗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们在不断感受、体验、鉴赏及表现音乐作品中,获取美的熏陶,从而在增进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和追求音乐艺术的欲望的同时,那跳动的音符又启迪了学生们的智慧。特别是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它除了对学生进行演唱、演奏、欣赏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外,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觉。美的爱好,美的表现,象磁铁一样,对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和艺术魅力,使课堂有新意,时时有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什么是自然美、现实美和艺术美。
为了实施这一目标,调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不但要创设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环境和制作美化形象的直观教具外,还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和举止大方的优美教态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或伴奏来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和文学的艺术美,让他们体会出音乐作品的诗画美。有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诗、画、音乐的结合体。如:在教授歌曲《青春舞曲》时,首先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和优美的舞姿感染下,唤起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渴望与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利用音像资料、地理人文等知识和意境不断引导学生去想象、体味、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美感,同时还对新疆维吾尔族民族的歌舞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在欣赏管弦乐《丰收锣鼓》时,让学生边看录像,边欣赏音乐,这样不仅在获得听觉艺术的美感的同时还获得视觉艺术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锣鼓特点,让学生边欣赏边参与表演,不仅从中认识了我国民族打击乐器,也初步了解了我国汉民族文化的特点。
此外,歌曲《小拜年》、《十送》、《赶圩回来啊哩哩》、《苹果丰收》这些教学内容,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也从中学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及表现出不同情趣的美。
2 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
音乐教学又是一种情感艺术教育。它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实践生活。艺术的真谛在于追求和表达人性的真、善、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用欣赏作先导,并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美感,产生共鸣。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如:《歌唱祖国》、《七子之歌――澳门》、奥运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等等,学生们不仅被这些流行歌曲本身的美(词美、曲美、伴奏美、唱法美)所感染外,还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之情。从中也可看出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心灵、品德美的教育和陶冶,是有很大效果的。
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人,以美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它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象美术那样静止,也不象文学那样无声,它是时间的艺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着、流动着的情感。
如:在执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和热爱自己的母亲,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我先采用聆听音乐入手,学习完曲谱后,巧妙设计导言,再次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如:
师:这段好听的音乐后边,还有一个好听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那老师就把这个故事唱给你们听。(播放画面)(教师范唱歌曲――自弹自唱)
生:聆听
师:谁能说一说,这首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小乌鸦爱妈妈
师:那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呀?
生: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床上年老体弱飞不动了,再也不能到外面寻找食物了。懂事的小乌鸦叼来了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年迈的妈妈……
师小结:同学们听得真仔细,看得真专心。这是个多懂事、多可爱的小乌鸦呀。
师:你们想不想随着老师一同唱啊?
生:想
填完歌词,解决完难点,进行歌曲处理时,引导学生想象用怎样的音色和速度来表现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对话,我们试唱着、聆听着、感受着“小乌鸦爱妈妈”的情感。同学们的演表得很投入。最后我小结说: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你们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相信大家以后会象小乌鸦一样孝敬自己的妈妈和长辈们。你们愿意做吗?学生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愿意!”我马上接过话茬说:“那你们就从今天做起,放学后见到你们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
因此在教学中,如演奏、歌唱、指挥、拍打节奏、表演等,除了有正确方法之外,还应有表情。表情是对感知的事物或景物相对应的心理反应,经过启发、练习、领悟,使之醇化为艺术感情,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让他们的真心自然流露,使美感的心理反应从眼神和脸部表达出来,声音、动作、形态美不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鉴别和追求,教师的范唱、范奏或者是指导学生聆听和欣赏等,都应从调动学生的内心出发,使他们溶情感于音乐艺术之中。
3 激发追求音乐的趣
趣是指人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音乐的教育性(组合功能)应与审美的愉悦性紧紧结合,音乐教育应寓于乐趣之中。好奇、好表现是学生们的特点。他们普遍爱唱流行歌曲、听听流行音乐,他们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音乐。因为音乐是一种运动的艺术,表现的艺术,每节课力争做到“开篇趣在先”,“进程趣更浓”,“结束趣有余”。
如:在欣赏《赛马》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触摸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再让学生们一边聆听和观看教师亲自演奏《赛马》,加入背景动画,感受蒙古人们在节日时举办的赛马盛会那热烈欢腾的情景。这样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音画结合,不仅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最后学生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自编动作即兴的表演。
一直以来有个心愿,那就是: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的状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开心、快乐!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自认为与扑克、麻将无缘,也懒得同电视连续剧中的人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大部分业余时间我都潜心钻研教学,泡在书海里,看书、学习,并自得其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的大力推行,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己、改变自己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找问题,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开题之初,认真听了主管教学的谭校长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意义,弄清了自修――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正确填写《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
1.找问题,定目标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每次都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订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的。例如:针对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视唱、听音的能力的训练”的目标;针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的目标;针对唱歌课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我又制订了“探索唱歌课中的教学艺术”的目标……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制订目标,进行反思,并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课堂。若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了。
a.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记得刚从中学调到小学的那几年,的确有些不适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中学生的沉默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惯了自己固有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绷着脸,不爱笑,上完课就走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把这些“坏毛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了。习惯了安静,所以无法接受热闹活泼的氛围;习惯了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教学,所以无法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交融。那时的教学风格,如果要我自己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成熟、稳重,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有点可笑。不是吗?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居然采用这样的风格来教学,试问:有谁会喜欢一个年纪轻轻却古板又不爱笑的音乐老师呢?又凭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呢?的确,那是我的错啊!
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以及听各个学校同行的课,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每听一次同行的课,我都会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我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再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加进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常见我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同唱同跳;课堂下,也多见学生追着我与我谈心、和我唱歌的情景。事实证明:转变角色,常存一颗童心;改变风格,常挂一丝笑容,的确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喜欢我的音乐课了。现如今,如果再要我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依然会用四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从“成熟、稳重”到“清新、活泼”,我付出了汗水,但收获了喜悦与成功!这都是反思带来的可喜变化。
b.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应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悦,才能真正使音乐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我该如何去适应他们,又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适应课堂呢?
思来想去,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课堂的音乐课教学模式,那就是:开课先律动,律动揭新歌;新歌先要听,听后再来唱,反复听反复唱;接龙巩固歌,创编掀;最后是拓展,小结后课完。这套模式,经多次实践,我觉得很有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无论是课前的律动,还是课中的创编活动,我都始终把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他们听一听、唱一唱、编一编、跳一跳。特别是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更是有意识地突出了音乐课中“听”的重要性,在学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听唱法来教学。即:让学生一遍遍的听,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再体味歌词的内容,最后再随着音乐按照“默唱――张口默唱――轻声跟唱”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歌曲。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歌,还编了舞蹈动作,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压力,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我适应了学生,学生更适应了我,我们的课堂因为彼此的相互适应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动脑筋,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
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每次看都觉得很开心、很轻松。为什么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拥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呢?我想,是主持人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和他们的多才多艺吸引了我们。他们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可以让每个人都玩到最high。
作为音乐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呢?要让学生放松、轻松,就必须自己要放得开。只有自己彻底放开了,课才会上得轻松、活泼。例如在上《小鸟》一课时,我就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小鸟,穿着一条如小鸟一样的五颜六色的毛线裙,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他们一种美的感受,让他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我身上,让他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了。紧接着,听小鸟的叫声,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包括舞蹈动作的创编,我都激情饱满,全情投入,完全放开了,已经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中去了,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很大方、很活泼。课的拓展部分时,我和学生一起折小鸟、剪小鸟、贴小鸟,“送小鸟回家”,既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又让学生觉得好开心――音乐课上还可以画画、折纸,真是好high啊!
三、反思来,反思去,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阶梯
三年的自修――反思实验研究,使我的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教学风格颇具特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上了一个新阶梯。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我多次取得好成绩:06年执教的《小小雨点》获一等奖;07年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获二等奖;08年执教的《小小葫芦娃》获一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提供了示范课《新年好》一节,同时《新年好》教学设计发表在县《教学研究》刊物上;说课稿《新年好》、教学反思《孩子眼里的五颜六色》、《少了小半截》获国家级二等奖,还有多篇反思及教学设计获一、二、三等奖。07年参加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全能三等奖;《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报告册”;曾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自修――反思”实验先进个人。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用积极的高雅的音乐去影响和熏陶学生,用音乐欣赏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引导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教育内涵,体验音乐的美妙,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欣赏课。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下功夫。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撩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像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σ衾植生浓厚的兴趣。新课导入新奇多样;尤其在小学唱游教学中。对低段的孩子在音乐教学中主要是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学音乐。
例如在《小鸡的故事中》,乐曲很简单,学生一唱就会,但学习的要点显然没有理解;于是老师可以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小鸡的故事,一边惟妙惟肖地表演着鸡妈妈、小鸡、老鹰的各种动作,在一个愉快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重点―四种音乐情绪的转换(雄壮地―欢快地―紧张地―抒情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伴着小鸡的故事被孩子们感受到了;感受得那样轻松,那样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小燕子》中,教师用钢琴演奏《小燕子》主题旋律,学生听后老师出示八张音乐卡片,(这八张卡片上有八小节曲谱,是歌曲《小燕子》的前八小节曲调,每张卡片上一小节,四个小组每组分配两张卡片)请孩子们分小组讨论,把这八张卡片自由组合,编成新的旋律来赞美小燕子。看看谁送给小燕子的音乐最美。这节课孩子们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中结束了庆功会,并尝试了自己创编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中,尤其是全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把优美的曲调创编出来,体现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创编曲谱的成功感。
二、提问要切中肯綮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随着教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开在教学活动中。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牵强和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类教学模式在每个年级段都可以运用。
小学音乐五年级欣赏课歌曲《红梅赞》是选自歌剧《江姐》。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欣赏全歌。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小结:这是反映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又如: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这是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欣赏中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音乐描写的意境中
三、范唱、演唱的伴奏要恰到好处
课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为教师范唱的伴奏和学生演唱的伴奏。教师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无论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的对学生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小学音乐课堂的乐曲范奏,主要是指在器乐教学时教师对乐器的范奏能力(如口琴、竖笛、电子琴),当然也包括欣赏教学中一些器乐曲的范奏,它比单纯的听录音欣赏效果更好。准确生动的范唱,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教师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的口形与歌唱的姿势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