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训
时间:2023-06-25 16:03: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文化理想
艺术所传达的文化理想往往存在于人类群体的某种深层的共同情感中,或者某个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中。通过艺术创作的表达和揭示,不论一个iPad游戏还是一个茶壶,或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画作,都以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形式,更胜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让他们以无与伦比的深刻感受体会到这种文化理想。比如,Win8的MetroUI设计风格,就以一种与iOS过度修饰和拟物化设计风格背道而驰的设计风格,在信息时代的后期,人们每天被海量信息包围的今天,MetroUI设计风格如春风一样清新,带来一种轻量化、轻松、明朗、环保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理想。
(二)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妙手偶得的偶然性,是感性的直觉作用于材料和环境的结果。直觉不完全是冲动,是下意识的推理、习惯和经验。艺术的灵感,是这种感性的直觉,没有固定的逻辑规范,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它能够赋予艺术作品美好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气质。
(一)数字时代的特征
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四个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身份的模糊,或许比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要平等得多,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已成为明日黄花。数字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创造更加平等、和谐世界的可能性。这一切都是人们社会化和理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isgn),简称UCD,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考量设计,客观地看待设计本身,使设计趋于理性。并且以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进行交互设计,使得设计这一过程更加科学,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也更易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GregoryBateson)指出,个体的心灵处在一个由模式、秩序、共鸣所构成的世界,是某个大的有序系统的子系统。心灵固存于这个较大的有序系统的各个路径所携带的就是信息,媒介所传递的是信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回应正是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和交流,信息的组织和与用户的交互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控制设计成本,设计流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和团队合作等问题也提到日程上。项目管理观念的引入,使得管理设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效。同时,这也对设计师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都有一定的要求,强调设计师理性素质的培养。
(四)数字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方式的学科,无论是代码编写,还是、测试环节,它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结语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开展通识教育:提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修理工科课程;
2.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课程中开设哲学入门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机会;
4.由行业专家给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涵盖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
[关键词] 四驱互动式 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设计 校企合作
国外设计教育的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早,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主,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美国与加拿大设计教育校企合作都以CBE人才培养模式为代表,其核心是以企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课程开发表,以企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以此考核学生的能力。澳大利亚设计教育以TAFE人才培养模式为代表,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在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常见的有:“工作室制”、“五模块四阶段”创业实践模式等。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中央美院、西安美术学院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采用“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与领域进行整合,成立若干个有专业方向定位的工作室,并由责任教师负责研究资料和组建师资群,负责本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课题来源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以企业项目课题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五模块四阶段”创业实践模式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为主,根据就业与创业需要设立五大专业创业模块,学生体验由浅到深的四个创业阶段过程,引领学生逐步的与市场接轨,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对设计教育快速发展,用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下,江西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类专业开展以“四驱互动式”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下面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一、“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就其本质而言,也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一种,是学校与人才市场之间“无缝连接”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校内外基地、行业协会、企业相互合作下分别对应以高校知识驱动、实践基地岗位实训驱动、行业协会信息驱动、企业项目与就业驱动。“四驱互动式”是致力于“知识-岗位实训-就业-项目”的“高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互动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业问题研究等内容。通过“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打造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学生,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具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连接”,可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尽可能的促进学生就业;还可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校内创新研究基地等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1.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为了保证合作多方的共同利益,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合作多方需要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书。在协议中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及就业机会,双方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学校寻求对口的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合作。江西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类专业加入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江西省室内设计协会等,与中国贵人鸟公司、深圳麦锡产品策划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
2.“零距离”适应性人才培养
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人才,学校从行业协会中获取各种信息,根据企业用人的需要,与合作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讨论。企业参与一定的实践教学,并对学生实习期间进行管理,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设计实践,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间的“零距离”接触。
3.共建实践基地,合作办班
“四驱互动式”创办的实体主要有创意产业基地、实践基地和合作班等。在学校对接企业和行业协会实现“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提供教学场所与资源等,企业提供教学及工作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创办的实践基地不但是教学实体,还是经济实体,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区域经济。江西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目前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建了工业设计创新研究基地,共同创办了“动画实验班”,并正在筹办产业基地。
4.师资队伍培养
“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打造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建设多元化教师团队有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设计艺术类专业较强的院校交流和学习,与一些合作的公司建立常规化的交流机制。一方面可以派遣师资到企业或行业协会中进行工程实践经验的培训;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或行业协会中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及科研活动中,并与专业教师一同解决企业中的难题。对师资队伍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与实施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与企业、行业协会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以此带动合作多方在相关行业内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自身特色的运行方式。
1.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设计专业与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及时的沟通交流,获取设计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发展信息等,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的类型定位,与合作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讨论课程设置内容,实施实践教学。在借鉴国内外院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资深人士组成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并加强相关产业和设计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之间研究,以“知识-岗位实训-就业-项目”的“高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企业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建立适合人才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传授特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要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参与研究,合理确定通识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开设能为行业服务的特色课程,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四驱互动式”以企业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要,主要开设产品设计方向、鞋类设计方向、UI设计方向以及家具设计方向;课程设置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辐射周边经济发达地区,面向全国为主线,达到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四驱互动式”创新基地中任务驱动替代实践教学;替代专业模块课程学分,以实战实训实现企业项目、竞赛项目以及作品专利等成果转化,形成特色课程体系,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熟练掌握工业设计专业所具备的各种技能,培养出具有社会实践与把握市场能力的“创新-实践-能力复合型”高级工业设计人才,有助于该学科的特色专业建设。
3.“四驱互动式”教学成员构成
(1)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
工业设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结合学院其它设计艺术类专业等,针对创新基地与实验班的差别,成员选择与构成上都存在差别。在创新实践研究基地中主要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为主,其它专业兴趣浓厚,并攻读工业设计专业第二学位或辅修的学生也可以择优进入基地参加训练。校企合作共建的“实验班”的成员多样化,打破专业界限,主要有学院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学生。也吸收对设计艺术感兴趣的相关专业学生,以扩大学生受益面。
(2)学生成员的选拔
创新实践基地中的学生选择相对较简单,主要从工业设计专业中选择完成大一大二知识体系学习与训练后的学生。在学生大二下学期后半段,开始选择部分专业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进入校企共建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高年级为主,低年级选择4名左右能力较好的学生跟进至基地,以形成传帮带的形式。实验班成员的选拔,主要从相关专业的大三学生中选择。每年6月初进行海报宣传及讲座;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动画实验班,每个专业选拔人数10名左右,总数不超过60人;利用短学期课程设计、实习实践课程开展动画实验班教学培训。根据学生申请,选拔优秀学生正式成为动画实验班成员,暑假期间进行实践训练,人数大致为20人左右,并与其签订实验班承诺书等。
(3)指导教师的组成
主要有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项目导师两种。从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以及相关设计艺术类专业师资中挑选出责任心强的老师承担指导任务。同时,从企业中派遣有项目设计经验的到基地或实验班进行项目指导,聘请专家举行讲座。学校指派一些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或者协会中进行工程实训及专业培训,以优化师资力量。
4.“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
“四驱互动式”是在“高校-基地-行业协会-企业”四位一体共同的合作下,实行高校知识、实践基地岗位实训、行业协会信息、企业项目与就业四方面的驱动。
(1)高校-知识驱动
这一阶段是贯穿在学生四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是不间断进行。但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学校中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都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如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业设计专业在围绕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力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大一大二的课程体系学习与训练后,并通过每年安排的课程设计与实习教学环节,获得解决产品开发设计中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获得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后,才具有进入“四驱互动式”实践基地或者实验班的竞争力,才能实现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驱动。
(2)实践基地-岗位实训
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建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以及合作班有利于多方受益。学校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得到优质的人才,获得较好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服务。由于企业中设计岗位不多,对毕业生的吸纳力有限,实践基地和实验班对学生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采用择优进入基地或实验班,学生在经过专业实训后,可以直接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因此实践基地中的岗位实训也是企业顶岗实习的前提与基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实践基地中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提高训练、设计竞赛训练、参与实际项目运作训练,顶岗模拟实践训练等,使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3)行业协会信息驱动
行业协会有着本行业前沿的资讯,对市场了解透彻,同时在企业中有纽带作用,也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可以增强合作方的信任度等。许多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各种需求信息,包括就业、产品营销、行业会议信息等等;高校也通过行业协会搜求关于大学生就业、科技成果转让、各种学术会议等信息,联系一些行业内的名师专家等进行教育交流活动等。江西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类专业通过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相关的行业协会获取各种信息,以满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4)企业项目与就业驱动
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实践基地或实验班,在经过前期的训练后。根据对口企业的不同工作内容和岗位需要,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运作,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项目指导人员共同指导。以真题真做的形式,使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中,以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距离,实现设计艺术人才的零距离培养。学生在第六学期末,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和暑假,进入到企业开始进行前期实习,为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的后阶段毕业实习做前期准备,最终学生在对口企业中实现就业,以解决毕业生面临工作难、急就业的问题。在企业实际项目和实习岗位的驱动下,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提升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实现学校与人才需求市场的无缝连接。
四、结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面对着设计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市场现状,探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的主要途径。四驱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能力,面向实践,适应社会”为原则进行创新改革,构筑了“零距离”适应性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设计艺术人才,使学生更贴近企业,更贴近市场,实现项目对接、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及就业驱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助于设计艺术学科的特色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黄超.浅谈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1):172-173.
[2]祝志勇.“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顶岗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09):86-87.
[3]蔡克中.发挥艺术设计类专业促进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的教育[J].美术界,2010,(10):90-91.
[4]吴贵生.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02):91-92.
[5]华强.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机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04):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