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3: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有趣的数字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立体教材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所有科目的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等都被收录在平板电脑中,成为电子课本或电子书包等。对比传统课本,电子课本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可以涵盖更多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衍生素材,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量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里面可以储备大量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除了丰富的教案和习题,老师还可以为自己的学生量身设置“书架”,学生可根据需要看书或者在线做题。不仅如此,电子课堂紧随电子信息化潮流,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档案”,上学期间的所有教材、作业、评价等都收录其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很美妙的事,它使得电子教材对知识的检索十分方便。届时,沉重的教辅书本将被轻便的电子终端替代。在这样的电子终端中,视频、网页、FLASH等多媒体都能融入,包揽课前预习、课上课后互动、电子课本复习、电子作业批改、考题批改系统等,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电子课堂的发展,很多内容提供商开始推出适合终端的教科书等应用。如谷歌、Pinterest等都已相继推出教科书与教学素材专区,供老师学生们下载分享与租借购买。跟很多Google Play的非app类服务一样,Google教科书专区(Books的一个分类)暂时是美国专用。Google同时更新了iOS的Google Play Books app来配合这个新增的服务。用户可以在上面直接买下或租借教科书180日,据报它们的价格通常比印刷版低一点。同样,Pinterest于近日“Pinterest For Teachers”,聚合学前班到小学课堂的所有教学素材。
生动教学
如图所示,在电子课堂中,人手一本平板电脑,老师在电子讲台上进行电子信息化教学,电子白板显示系统上面在线显示的夹克衫可以通过白板在线标注与演示等功能瞬间改变颜色及新旧,实现教学的直观立体,生动有趣,使教学变得便捷轻松,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交互有趣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室被无线网络覆盖,老师和学生上课用平板电脑互动,老师在讲台上用电脑播放教学课件,讲解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同步互动或随时移动分组讨论。师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老师还可用手机分享里面的教学视频。老师运用无线网络可以在线当堂批改学生作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及时反馈。回答老师问题,学生不用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将问题回答好,通过网络同步显示在具备交互触摸显示及标注等功能的电子白板上。同样,学生不用离席就可以通过iPad组建讨论小组,互动协同地解决老师布置的难题。这是室内的互动,电子课堂还可以实现室内室外互动。在生物或地理等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到户外去找寻与验证他们所学的知识,讲课教师则通过教室里能与iPad等移动终端互连的显示设备收看现场传回的学生探究画面。由此将课堂延伸到户外。
情景再现
传统的纸质教学都是简单的图文呈现,相对于传统教育,电子课堂教学用的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结合声音、图片、视频等构建一个有声有色、情景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教师而言,直接在电子教材上就可以进行批注勾画,上课时更容易将重点、难点以轻松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学终端将视频、网页、FLASH、声音等学习资源都融入其中,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让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形象直观地感受书本中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必要背景,与教材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大海的波涛”、“飞翔的小鸟”、“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还可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文中不好理解或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情况时,如地理课中的“大陆漂移”“地球自转”“宇宙星球运动”等,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在线演示与标注功能与移动终端进行同步动态演示与解说,以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
绿色环保
有数据统计,我国的课本每年“消耗量”在20亿册以上,而如果课本能连续使用5年,就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相应也就“节约”了300万亩木材。而电子课堂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教育无纸化的教学理念,相比传统教育,可以节约大量纸张,从而避免浪费。电子课本的诞生,就可以为我国每年节约300万亩木材,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双丰收,为绿色环保,走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起到跨越式发展。
再者,传统课本一般不轻易修订和改版,因为这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有时甚至需要重新编辑排版,所以印刷课本一般几年才修订改版一次。而电子课本就不存在这种顾虑,它可以根据需要,每年甚至每学期进行修订和改版,因为全部的工作量就是敲几下键盘,在“原版”上修改几个地方。另外,电子课本在造价上也比一般的印刷课本便宜很多,从学生的角度看,至少他们不用再背着沉甸甸的塞满各种教科书的书包上学了。
多方试点 又一蓝海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动态的,而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很好地支持了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深入地认知与理解,愉快地探究与发现,自由地想象与表达,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丰富自有资源
我园在多年的园本课程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图片、音像资料等课程资源。它们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共同积累起来的,它们记录幼儿探究的历程,反映家长参与的过程,体现教师反思的经过。它们以单元或主题的形式被收集到课程资源库中,各个班级都可以参考,通过筛选、调整,形成新的单元和组合。
例如,我园曾就“邮局”展开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附近的邮局寄信,了解邮局的内部设施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记录寄信的流程和所用的工具。在实地探究后,幼儿和教师共同在班级创设了“邮局”的游戏情景,幼儿自己设计邮票、制作邮筒、为邮局起名字、分信件。在游戏中,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物品替代、实物操作等,也重视他们的合作、分享、协商等,更注重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用静态的文字(计划、方案、反思等)和动态的视频及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将这类活动案例收录在课程资源库中,丰富与完善了我园的课程资源。
2 整合外来资源
数字传输的便捷,使得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成为现实。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合理整合外来资源,成为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必由之路。我园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研究”,深切地体会到网络资源能给我园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带来多方面的支持。例如,我们在进行“交通”这一主题活动时,调用了课题组的模拟资源库“小天天快乐学习宝库”中的若干相关资源。
课件《盈盈的汽车旅行》以幼儿的视角展现了生动有趣的“汽车旅行”,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教师可以以此为课程资源设计中班语言活动,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在乘坐汽车时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则,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观看动画片和与同伴交流进一步了解乘坐汽车时的安全知识。
课件《与汽车一起工作的人们》以动画的形式模拟了汽车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通过该课件,幼儿可以自由交流、讨论遇到问题时该到哪里寻求帮助。初步了解加油站和停车场的设施、加油和修车等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人员和标记,知道除了司机还有许多人与汽车有关,汽车有问题时可以到相应的地方解决。通过该课件,幼儿可以了解加油-加油站-加油员,停车-停车场-引导员,修车-修理厂-修理工,交通事故-警察,洗车-洗车场-洗车工;认识相应的标记:禁止打手机标记、严禁烟火标记、停车场标记、加油站标记、出口和入口标记。幼儿还可以尝试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汽车的设施运用到游戏中,学习模仿其中的对话、手势,讨论用到的工具、标记,增设洗车场、加油站、停车场等场景,增添洗车员、加油员、引导员等角色。
“小天天快乐学习宝库”中不仅有前文所述的与交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动画,还有与交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照片、声效等。在照片方面,不仅有静态的“各种不同车辆”的系列照片和“各种交通标识”的系列照片,还有表现人们动态的交通生活场景的“坐地铁的过程”系列照片和“上班高峰时期的街道”系列照片。在声效方面,有各种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指挥交通的声音、飞机升降的声音等。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深入开展有关交通的主题活动。
二、数字化教研资源
教学管理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构建数字化教研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实践研究,解决看似平常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数字化教研资源充分体现了开放和激活的特点,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1 构建“数字教研室”
构建“数字教研室”可以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集体网络备课。以往,教师的书面备课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常常感到疲惫。如何使教师的备课有效、有益,突出个性,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我们采用了“网络备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在内网搜索相应的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改与调整,然后将其保存在自己的备课夹中。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在年级组讨论修改后形成较完善的教案,便可以上传到网络空间,让其他教师分享。我们逐步认识到,搭建“网络备课系统”可以让教师形成数字化、互动的教学反思模式,这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二是经典案例共享。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再设计”的过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使经典的教育资源得以在动态变化中完善。教师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设计出许多有趣的活动。例如,融合了语言、科学、音乐的主题系列活动“倒霉的狐狸”,体现科学、音乐与游戏整合的系列活动“打字机”“按摩”,等等。教研组根据教师写出的脚本,研制出课件,如VCD、PPT等,放在本园网络主服务器上,作为教育活动资源,供全园教师根据班级教学的内容和幼儿的可接受程度选用。
2 构建“数字资源夹”
一、知学生所需做学生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你才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多情,理解学生的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继而,在课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你的教学思想将是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濡染学生身心的数学精神;你的教学行为将提升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心充满着――数学美丽。
二、为学生所需做老师
明确自己的地位。时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决策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创造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果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
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应是生动活泼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看问题,就会发现严谨科学的数学知识里面包含这大量丰富有趣的内容。那时我们就会自觉地把精致在教材上的东西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数学课在孩子的眼中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符号、乏味的定义、没有生命的算式,而会真真切切地使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乐园,如在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知识时,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展学生所想重问题
提出问题,使学生快速行动;分析问题,使学生浮想联翩;解决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应用问题,使学生感到妙不可言。
低效课堂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语序紊乱行为紊乱丢三落四──对于教学效果不放心──留大量作业──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新课准备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得体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
本人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正确的课堂模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教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教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教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这个教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这种教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教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四、关注学生抓细节
作为知识与技能呈现的过程,细节是需要引导的;作为情感与态度舒展的过程,细节是应该捕捉的;作为价值与生命彰显的过程,细节是值得表扬的。
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鲜活的细节。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发现细节、利用细节,才能打造富有灵性的高效数学课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感知,在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同时,预设细节,关注每一个知识点,把课前预设和课堂上的生成很好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探究性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设计操作方法和选择使用学具时,要重视细节,否则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我们在设计操作时,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学习材料,材料要有一般性、有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得到的结论具有说服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一个个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真正实现思维和精神的共同成长。
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节,在细节中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每位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而要弯腰倾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实施指导和调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并细心观察学生表情的变化,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活动理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始。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养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注意这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1)无意注意仍占重要地位。(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3)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力的强弱对孩子的学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许多孩子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质量,影响学习效率。集中注意力学习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
本次辅导活动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引导学生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学会克服分心的方法,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分心的不良影响,知道注意力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克服分心的方法,养成上课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对象]五年级
[活动准备]
“密码情报”纸,“密码情报”诗,“注意之花”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1.跟着老师的节奏、方向拍手。老师的手在左边,你的手就往左边拍,老师的手在右边,你的手就往右边拍。你拍手的方向、节奏要和老师的手的方向一致。手往上伸,你就学火车的汽笛声“呜――”,手往前下方伸,你就学火车放气的声音“哧――”。
做完一组后,教师播放有趣图片和声音进行干扰。
2.采访做错的同学:你刚才节奏和方向做错了的原因是什么?
3.采访做对的同学:恭喜你做对了,你刚才节奏和方向做对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看来专心能把事情做对,而分心就有可能把事情做错。
过渡:分心和专心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一心二用
1.分别画圆形和方形。先用右手画一个圆,再用左手画一个长方形,时间20秒。
2.同时画圆形和方形。右手画圆,同时用左手画方,时间20秒。注意一定要同时画。
3.比一比两次画的哪次画得好,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图形,同样的手,第一次画的要比第二次好,原因是什么?
小结并板书:专注学习比分心学习效果好。
4.同学们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心情况,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做或想与上课无关的事呢?
(与授课老师关系疏远;身体疲乏,睡眠不足;太大压力;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当时的情绪状态不好;有噪音等。)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如何克服分心、怎样专心学习的问题。(题目用圆形卡片贴出)
6.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分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三、心花怒放
过渡:既然分心对我们的学习有这么多不好的影响,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克服分心,专心学习。
1.小组讨论,针对刚才同学讲的分心原因,集思广益,出点子克服它。小组比赛,每想出一个点子加十分,看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分心的事例,给刚才同学们讲的作一个补充。出示:
上课了,还想着下课时玩的游戏。
上数学课经常听不懂,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了,感觉好没劲。
昨天晚上失眠了,好累哦,上课提不起精神来了。
我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一上课就没有意思。
今天考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不理想的成绩,我想:“完了,回家怎么办?”于是整节课都在想这个问题。
2.小组合作,合作时组长负责讨论纪律,让每个同学都有讲话的机会,记录员把同学们讲的点子记录下来,写在“注意之花”卡片上。
3.小组汇报并归纳:明确目标,意志坚定;自我提醒,他人监督;合理休息,养成习惯。(板书)
(把学生手中的“注意之花”卡片围着课题贴在黑板上,形成花朵状。)
4.为了方便大家去做,老师把这些方法编成儿歌。出示儿歌齐读。
克服分心有绝招,目标明确最重要。
坚定意志杂事抛,自我提醒少不了。
他人监督也很好,身心愉悦不可少。
劳逸结合效率高,享受学习成绩好。
四、心有引力
过渡:我们不仅要想方法克服分心,还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使我们专心学习,享受学习。现在你有一个挑战,接受吗?
(一)游戏中感悟――密码破译
创设情境(音乐渲染):你现在就是一名小游击队员。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你最好的朋友为了救你,自己却被敌人抓走了。现在,他正遭受敌人的折磨,情况十分危急,生命危在旦夕。只有你才能救他,你只有获取情报里的密码,才能救出你的朋友。但是,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稍不留神,你的朋友将永远离开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你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获取密码,救出你的朋友。
1.看“密码”题。(投影出示)
师:深呼吸,深呼吸,现在开始集中注意力,耳朵仔细听了。
学生在有趣的图片、声音的干扰下,教师朗读“密码情报”诗的稿子。
2.师:现在请你把知道的“密码情报”填进去,以便救出你的朋友。交流“情报密码。”
3.师: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当你听到朋友的生命危在旦夕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认准目标,心无杂念,还要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数“舒尔特”格子
1.师:还有一个挑战,看方框,按1~25的顺序找数字,并数数,比一比看谁数得快。数完后看计时器,记住刚才数的时间。
2.再出示一个“舒尔特”格子,数一数,记住这次数的时间。
师:比较两次时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只要我们坚持练习,注意力就会提高,你就会比原来更专心地学习!
五、总结延伸
1.我们一起度过了这节专注的课,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同学们今天专心地讨论方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在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运用“注意之花”中的方法克服分心,使自己更加专心学习,享受快乐学习!
3.布置作业:
(1)为自己做一张提醒卡,写上提醒自己的话,贴在文具盒或桌边。
(2)自己制作几张“舒尔特”格子,每天练习数“舒尔特”格子,两周后检测自己的注意力。
(3)集中注意力做一件对自己有挑战的事,比如:专心看完一本书,专心做完一次作业等。
[点评]
本教案最初生成于浙江省瑞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专题教学研讨会,曾获得温州市2009年心理辅导活动课优秀设计方案评比一等奖。本教案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力的强弱对小学生的学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就会影响学习质量,影响学习效率。因而引导学生掌握克服分心的方法,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已刻不容缓。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孩子刚接触数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他们认识数学原理及印象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
(板书:小于号) 指导写“
(3)观察式子“3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还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
四、全课小结
关键词:英语;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04-01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要培养孩子们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就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让学生乐于学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采用游戏表演、竞赛等形式,创设出既情趣化又不缺乏紧张激烈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开动脑筋、探索知识、强化记忆,也可以在欢乐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例如: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个“做动作猜单词”的游戏,效果很好。我首先发给学生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个单词提示,学生A按提示动作做,学生B问猜测。有些学生做起动作来很有趣,也很滑稽,逗得学生捧腹大笑;有些学生动作很难做到位,急得满头大汗,学生们也替他着急。总之,气氛既欢乐又紧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他们会在紧张有趣的气氛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激励他们课前主动预习单词、探索知识。因此,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可以活跃英语课堂。
二、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于动
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角。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如课前,我们可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用英语讲一条新闻、一个故事,用简易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等。多做游戏,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给学生感官印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直观性看作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性原则。初中学生喜欢游戏,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游戏,如:数字游戏。为了帮学生记忆繁多的数字,我带了一朵小手帕,放了一段打鼓的音乐,叫他们随着音乐传递手帕,然后我按下暂停键,拿到手帕的同学就得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What’s your number?”这样反复大家都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都在思考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再如课本中安排的”Who has the coin?”,学生通过做游戏,掌握了游戏规则,又学会了一些有用的词汇,如:keep your eyes closed, stand in front of the class, 等等。充分利用多媒体 例如,在教SB2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这一单元时,在做课件中我扫描了许多图片:如蓝天、绿水、青山及被污染的河流,正冒着浓浓黑烟的烟囱等,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这样的画面像刻在学生脑子里一样,学生在欣赏,在比较,在聆听,引起了心灵的震撼,由此发出感慨:We shoul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学唱英文歌曲,歌能怡情,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在上课前,放放音乐,让他们感受英文歌曲中的优美旋律。Happy birthday to you! 这些通俗易唱的歌曲,可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样学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让学生乐于仿。
一、教案要有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预设,我们才能临危不乱,要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课本只是一个参考,教案只是一个框架、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目标与结果的差异,及时捕捉上课学生的动态,对课堂内容及时调整,促进进学生发展。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湘)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时》,由于课本在每一阶段安排了美国东北部以匹兹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发展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即可得出是在哪个发展阶段,当我讲完工业化阶段时,提问:“下一个阶段会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突然回答:“衰退阶段”,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我将计就计又问“为什么”?他回答:“当局不仅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矿,而且还从外地大量输入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是啊,学生回答得很有道理的,资料中的确也是这样写的,这也是我在课前没有料到的,因为课本正文没有提及衰退阶段,于是我只能这样说:“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谁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咱们下节课再议”。课后,我仔细研究了课标,又对本课进行了重新整理,再联系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程,在第二节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样学生才心服口服,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我的教学。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案备写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映,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接纳学生的回应,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课堂上的独特贡献。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
教材编写是对课程的首次开发,而教师备课是对课程的第二次开发,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课改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图表、文字、活动及阅读材料等,文字展示内容较少,如何把这些看似“零乱”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有趣的知识,教师要对教材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不仅要备课标,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教材中的各种潜在资源,还包括隐性智能资源,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法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因本课知识较易理解,课本只安排了少量正文,但确出现了大量图片,阅读,案例及活动材料等,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于是我采取了分组探究教学模式,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将本节课内容依次分成四个问题,即1.湿地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的分布;2.湿地的作用;(以洞庭湖为例说明)3.目前我国湿地现状(以洞庭湖为例);4.如何正确开发湿地;每组一个小问题,互相讨论研究,其他小组可补充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教师只是适时引导、点拨,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积极热烈,后经检测,学习效果很好,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形式。所以,充分的开发课本的隐性资源,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捕捉课堂信息,善待学生“插嘴”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课程意义。例如;学生在课堂中的疑惑,争论中出现的困惑,会不时的“插嘴”发问,教师要宽容对待,正确引导。学生受到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信息和创造性的想法,都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对这些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也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及时记录,筛选,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并可直接用于今后的教学。例如;笔者在讲授高中地理《湘》必修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当我讲到时间的计算方法时,告诉学生其规律是“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加减时差”,并让学生计算:已知东8区为6时,东10 区应该是几时?学生回答:“应该是8时”,我正要肯定,突然有一个学生插嘴;“老师,你说偏东的时区时间早,难道8时比6时早吗?”我猛地一愣,是啊,但马上反应过来,原来是学生把时区之间的时间迟早和生活中的时间迟早搞混了,难怪最近在作业中老是做错题,于是我连忙做了这样的解释:生活中的时间是数字越小越早,而时区之间则是数字越大时间越早,两者不能搞混,学生这才明白,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感到,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经验,多与学生交谈、沟通。后来,在本节课的教学随笔中我写到:不是学生“插嘴”,我不会恍然大悟,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上课,我感谢学生。所以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把课堂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力,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四、注意收集课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