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16:03: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心理健康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学校管理中要认真分析教师的心理状况,重视教师心理保健,谨防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将爱洒向学生,以信任、期待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潜力就会奇迹般的显现出来,而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期待效应,使一批批幼苗茁壮成长。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却有一个“无形的杀手”,即心理虐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校园内的心理虐待主要是指教师用直接的讽刺、辱骂、体罚等,或是间接的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手段给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轻则导致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重则造成学生自杀身亡。
显然,如果教师缺乏健康的心理,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冷酷无情、过于严厉,则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可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教学不当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的危害。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关注。而作为教育管理者应更加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只有尽量堵住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让每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医生的重任,才能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心理不健康”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二、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
造成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较低的待遇与超负荷的工作
由于持续的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紧缺,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中小学教师的负担,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难怪有人形象的将教师涨工资比作火车进站,叫得响,长得慢。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普遍偏低的工资福利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失去平衡。
2、过高期望与求全责备心理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博大精深、灵魂一尘不染、行为堪称典范。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很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追求人格的完美,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而自我知识结构又难以相称,难免产生自卑、焦虑和恐怖等情绪。
3、愉快教学与压抑情绪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但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消极的情感一再受到压抑,日积月累,形成潜在的能量即“情感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4、自我实现与壮志难酬
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成绩的排序、职称的竞争等等打破了教师宁静的心态,迫使他们走出象牙塔,去追求自我实现,例如追求高层次的学历,提高科研能力等。如果一旦这些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会心有不甘。
教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人际交往层次要求较高,往往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往往会长叹知音难觅。
三、教师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也要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要捧出一颗爱心从事教育事业,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其方法如下: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的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但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求全责备,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即愉快地接受现实的我,这样可以使自己保持信心,避免自卑、紧张或不安全感。一个经常怀疑自己、对自己的言行担心或内疚的人,在心理上就会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状态。
2、调节情绪,保持平衡
清贫、清苦、清高可以形象地概括教师形象;工作量之大,责任心之强可谓“清苦”;“穷得象教授,傻得像博士”可谓形象地刻画教师以清贫的形象;教师是蜡烛、更是蚕、是铺路的石子、是人梯…。诸多美誉又往往使教师以清高自居。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也是社会中一分子,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感到困惑、不平衡,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这种消极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自身健康,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造成负面影响。教师应经常进行自我疏导,保持积极的心态,其方法大体有一下几种:
宣泄,即将消极的情感释放。教师不应该把消极的情感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地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保健方法。例如,可以“投入”地哭一场,让痛苦伴着眼泪溜走;与知朋好友促膝畅谈,诉尽心中的不快;到舞厅茶座消遣,让音乐轻轻地按摩受伤的心灵等。
移情;即通过发展多种兴趣爱好,使感情发生迁移,从而乐而忘忧。由于繁重的工作往往使教师感到心力交瘁,再遇上不顺心的事情,消极的情感就会一触即发。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不仅可以解除疲劳,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耐挫,即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应学会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痛苦。当消极的情绪挥之不去时,不妨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增强自制力。例如,林则徐的“制怒”,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都是极好的范例。此外,宽大的胸怀,可以减弱对痛苦的感受程度。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就会保持宁静而祥和的心态。如果过分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3、乐于交往,融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反之,如果自我封闭,自认“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难免会有孤独与不被理解之苦。
4、投身工作,乐于奉献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教师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众多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国家教育部2000年4月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1]。这是惊人的数字!据有关统计,90%学生的“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遵循心理健康规律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心理促进工作,以及围绕此工作的投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所组成的系统。[3][4]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逐步受重视、逐步得到加强的过程。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目前已经要求在三级甲等以上医院成立心理科,中小学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服务室,配备心理咨询师,但对于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5][6][7]。
二、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学校建立的前提条件
1.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
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在学校得到顺利实行,首先要争取领导的认同,得到领导政策上的支持和财务上的帮助。要使他们认识到,对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投入是必要和有价值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教学效果。
2.教师的积极参与
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心理咨询服务。我国现阶段还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而员工援助计划只有被广大教师接受,才能最终发挥它的作用,减轻教师的心理问题,所以,要在教师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教师逐渐认识和接受它,习惯于寻求它的帮助。
3.相应技术设备的投入
(1)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可以是学校内部人员,也可以是从外部专门邀请的专家,可以是一个学校自己专设,也可以几个学校联合一起。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专业测量工具
学校内要配有各种心理测量的专业工具,如90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ale,SDS)、康奈尔医学问卷(CM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等[8]。
(3)心理咨询室
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但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还没有,学校要开设教师进行心理咨询的固定场所。
(4)情绪放松室
日本企业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管理”的模式,通过设置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9]。学校里也应该为教师设置一些轻松的、能够宣泄情绪的项目,让教师的紧张或压抑的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释放。
(5)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用于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进行教师心理状况的跟踪与纪录。
三、教师心理健康体系在学校的建立过程
1.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第一步是要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主要是为了发现哪些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的方法可以是问卷调查、量表实测、个人访谈等形式。
2.管理预防
掌握了教师的心理现状资料后,学校首先要在管理方面抓教师心理健康的预防。一方面包括学校要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学校要改进对教师的内部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等等[10]。
3.教师教育
教师健康教育项目主要教育教师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能够辨别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事前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调节。可以采用培训、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减压管理、时间管理、简单松弛方式等课程。[10]
4.领导培训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时刻了解和关心教师的心理挫折,也使他们感到自己在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的责任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培训项目主要教育管理者怎么消除教师的抵触情绪,运用各种方法来辨别哪些教师需要帮助,并鼓励他们接受帮助。
5.心理咨询和诊断服务
学校要给需要帮助的教师诊断问题所在,并对其实施心理辅导,如果没有能力解决的,要推荐他们去找更权威的心理咨询专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就应该介绍他们去医疗机构。
四、在学校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学校特色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要和组织的特点相结合,在学校的实施要考虑学校的实际,考虑学校现有教师的心理现状。初级预防要根据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符合各学校的预防措施;学校在组织教师教育项目时,也要根据需要选择教育项目,因为如果缺乏针对性的话,收效是不明显的。
2.个体治疗和整体预防相结合
个体治疗是指要针对每个教师的个别情况去解决问题,能够解决个别教师的某个心理问题或家庭问题以及某个教师常出现的心理不适,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但我们也不能把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全局限于个别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该针对全体教师,而真正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的教师只是一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目的应该属于预防性、发展性、建设性和教育性的,它的侧重点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从而开发教师教学潜能。
3.专业化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人才
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对咨询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学校不能为了节省费用,随便找个非专业教师来对教师实施帮助,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作用,反而可能会产生反面作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应该是学习过系统心理学知识、并有咨询经验的专业的培训师、咨询师,同时还应该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教师。
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学校人本管理或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也是一项有远见的计划。我们应探索用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来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的情绪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使中国的教育得到一个比较稳定、有活力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王加绵.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报告[J].辽宁教育,2000,(9):23-24.
[2]朱宝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42-43.
[3]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学,2007,30(1):2-5.
[4]张明园,马弘.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任重道远――《解读5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省略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7-7)[2007-1-9].
[5] Rosenheck R.The delivery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e 21st Century: bringing the community back i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0,36(1):107-131.
[6] Lebensohn Z,M.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USA: retrospect and pr Psychiatry, 1980,21(6):500-509.
[7] Starfield B. Primary care: concept, evaluation, and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8] 徐大真.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48-52.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永教[]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摒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特点。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
人的素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人的发展倾向,是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人的素质结构复杂且多层次。心理素质是基础是核心。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可以制约和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制约和促进其他素质的作用发挥。可以说心理素质是人的第一素质。
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自身的本质和功能所需要;是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需要;是我国教育方针所需要;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综上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是整个教育体制的微观系统。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既受到国家教育事业和教育理念的掌控,也受地方区域性教育体制的制约,还受到外部社会各种思想和潮流的影响。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学校如何发展;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达成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如何使教师有事业成就感,甘愿献身于教育事业等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科学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一切工作成功的保证。
从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最初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由于没有必要的体制保障,致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所做工作既不科学规范,也没有什么效果,没有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往往半途而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尤为偏激。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有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用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些学者的理想化的行为,还要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挤用了文化课的课时,实为有害无益,因而抵制。健全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可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可以保证教育效果,做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性障碍
1.高考制度及其评价体制
应试教育屡禁不止,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大的市场。影响着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考制度。高考指挥棒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重视高考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高考成绩关乎学生的人生前程,决定着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校内外的人们对高考成绩的重视程度超乎寻常。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凡是高考不考的科目都可以忽略或放弃。由于社会这种思想理念,导致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教师及家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不够。很多时候对危害学生健康的行为和做法置若罔闻。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也被一些学校列为放弃的内容。
目前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改革高考招生制度,试图改变一考定终身、忽视全面素质要求的高考弊端。但是这些局部的做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撼动高考成绩决定学生的一切和学校的优劣的做法。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仍然以高考成绩的好坏、上线率和录取率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内部、学生家长及社会也以高考成绩为指标衡量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惟分数的评价体制下,有的学校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摆设,虽说有之,实则无之。个别教育主管部门也是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听之任之。这样严重地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各类学校条件不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同,人员配置和业务水平差距很大。大城市的重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很好,人员配备和业务水平较强。中小城市的学校很多只能依附于德育之中,并以德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式的辅导,效果很差。许多学校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只是由班主任兼任心理辅导员。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学校就很少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也难受重视。全国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管理体制未健全,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铺开,快速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缺失。目前还没有一套适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导致教师水平相差很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悬殊。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行而来。这些人员有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会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辅导水平;也有些是出于无奈或迫不得已的,他们不能自觉自主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辅导水平,不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应该从心理教师队伍中剔除出去。没有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制度缺失。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督导制度没有建立。督导制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进行督促指导的制度。包括心理辅导员上岗前和上岗后的培养培训。通过专家的督导,可大大提高心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辅导水平,保证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这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可以帮助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全面的评价。他们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解决方略。发现成绩和特色则予以肯定,激励学校发扬提高。同时还可以沟通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工作还没有开展。这样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督促和指导,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茫然无措,难以长足进步。
3.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岗位职称设置
到目前为止,新的高中教学计划中还没有心理健康课的课时安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只能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然而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样影响着学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质量。
现今社会,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教师的工资待遇。现在大多数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没有设立职称评定专门系列。这些教师在职称上处于尴尬的地位,只好依附于其他专业系列。由于教学和研究方向不一致,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存在许多人为的障碍,严重地打击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种不完善的岗位、职称评定体制,严重干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4.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制
教育主管部门虽然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精神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安排。有时也作为检查的一项内容,但是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经常相互推诿,敷衍应付。既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细则和具体要求,也没有有效的检查和评估。教育主管部门往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很不明朗,开展落实好的不予肯定推广,没有开展的也不予以批评指正,听之任之,任其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人员编制,也没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的职务职责。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职责和归属不明确,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人问津或是人浮于事,敷衍塞责。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教研工作,需要办公用品、图书资料、培训交流、器材器械等,还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和团体辅导室等场所。这些建设都需要经费,以一般学校的经济实力是很难满足要求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现在是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这项专门经费。学校由于认识和经费紧张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
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合理的机构、明确的目标、科学的理念和有效的策略可以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这样会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校长直接领导,担任心理教研室主任。这样建立起了以校长为首的多方人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形成了一个由心理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教研室负责研究、指导和统筹安排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工作包括:(1)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2)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4)进行心理调查,掌握师生心理动态。(5)开拓心理理论的研究和课题的实验研究。(6)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心理素质。(7)建设学校心理环境。(8)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教育方法。指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9)培训师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10)开展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工作。心理教研室全面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心理培训等工作。心理教研室通过心理测量以及心理调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教研室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确定年度教育目标,选择实施策略,安排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工作。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地进行指导。心理教研室还负责安排教师的进修,指导教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心理教研室由专业、专职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育教研工作。心理教研室担负着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担当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同时指导教师参与实施教育科研工作。
我校在初中和高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担任,课时进入课表,按时按课表上课,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初一年级每周一课时,初二年级由政治教师兼授,初三、初四年级采取团体辅导。初中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教材。高中一年级每两周一课时,高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定期辅导。高三年级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高中选用开明出版社心育中心所编教材。心理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辅导,情绪辅导,生活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人格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教学方法采取知识讲座,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心理课受到了师生及家长的欢迎。
我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1)团体辅导:有各类讲座、报告、板报、展览等形式。还有小组辅导等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颇受欢迎。(2)个别辅导: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调适学生心理矛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几年来没有学生的重大心理疾病和恶性事件发生。学校还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信箱等,迅速快捷有效地排解了师生的心理障碍。
班主任确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成员。由于他们与学生紧密接触,全面了解,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握学生的心态,使教育及时准确。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培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班主任负责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指导学生家长的心育工作,了解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动态,及时反馈给学校心理教研室。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学习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防止发生违背教育规律,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这样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更趋人性化,科学化,从而达成随教育之风,润学生心灵,潜移默化,无形达心的教育效果。
我校建立起了以校长直接领导,学校各处室协调管理,心理教研室全面负责,班主任具体实施,每一位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制定了每个组织成员的职责,并且规范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考量,我们认为这种体制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科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机构的建立,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如果一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存在偏差,那么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则会无从寻求帮助,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农村学校,应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以及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等,更加有效的帮助农村学校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健全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监督管理制度,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给农村学校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农村学校也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比如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室等,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直接的体现者和从事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知识技能,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挑选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鼓励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四、构建教育网络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失调,就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因此,学校定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教师不断改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使教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教育事业,防止情绪上的偏激,克服认识上的绝对化及看问题的片面性。要求教师性格开朗,对待学生和善可亲,耐心、公正而有礼貌,善于运用表扬的方法,对学生不能态度傲慢,自高自大,更不能训骂、讥讽学生。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
课堂中的社会气氛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态度感应,它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领导方式。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师的专制作风、对学生严厉的态度、死板的教学安排和控制,会割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神经过敏和相互攻击。而教师与学生在共同讨论、磋商中学习,经常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则会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听教师随堂课、询问学生等形式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情况。对有专制作风,对学生严厉、粗鲁的教师进行批评,并纳入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以此来督促,以营造健康的课堂气氛。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管理,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
学校安排专业人员担任健康教育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使学生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学校确定了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学生科学用脑,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促使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
同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大致相同,但每个学生都与其他学生在神经类型、气质、个性和能力水平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因此,学校教育和教学除了要照顾到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不安静、难以控制自己的学生,要注意加强意志训练,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对于内向、羞怯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创造条件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环境;对于动作迟缓的学生,要给予经常的帮助,不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多与外界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忍让,并且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对有各种身心障碍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帮助,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转贴于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