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5 16:0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图书馆逐渐为历史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实现了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转型,实现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图书馆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为读者与图书建立有效的联系,可见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这一理念的根本因素就是提升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1.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在信息时代的必要性

1. 1 图书馆员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素质稂莠不齐

受历史因素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图书馆员认识程度较低,图书馆员上岗意识薄弱,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员量多而质差的现象。在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上图书馆员受到不公平待遇,图书馆员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往往与实际工作不成正比,这大大打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使得部分图书馆员自甘堕落,进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做成不良影响。

1.2 读者对个性化、多元化信息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读者对信息要成程度也逐渐提升,其不再满足于文献信息阅读,而是钟爱与广泛涉猎各领域文献信息,在阅读方式上,读者越来越倾向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便更加及时有效获得各种信息,更加广泛打通信息渠道,可见读者对信息的要求逐渐向个性化与多元化靠拢。然而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的需求出现很深的鸿沟,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重视专业资源而忽视非专业资源,这与读者广泛涉猎群书的需求出现沟壑;在服务方式上,高校图书馆倾向于传统服务方式而现代信息化服务方式没有实现有效跟进,这在本质上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1.3 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职能有效提升,管理职责实现了图书馆藏向信息传递和检索方向转变。图书馆集心理学、情报学、管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应用等各领域知识为一体,成为信息集散地,这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图书馆员要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服务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满足读者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2.信息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途径

2. 1 高校图书馆为馆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1.1加强馆员专业技能培训。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依赖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培训。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馆员的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针对馆员的实际水平开展有专业性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馆员的服务质量。针对馆员的技能培训有馆内培训与馆外培训之分,馆外培训是指在图书馆内选思想道德好、表现积极、展业水平高的馆员送出图书馆参加重点培训。馆外培训对个人素质的快速提升又显著作用,但是要解决全面提升馆员素质则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要实现从整体上提升馆员综合素质的最佳手段是馆内培训,馆内培培训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快速灵活等优势,是普及性教育的首选。

2.1.2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为快速提升馆员的专业技能,学术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图书馆要立足于本馆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比如,邀请在本专业有造诣的学者来本馆经行讲座、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多馆人员信息交流。在广泛的学生活动中,馆员间实现了有效沟通,彼此间信息得到了传递与升华,有助于馆员的相互学习,营造了一种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馆员的专业素养,对图书馆的建设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2.1.3重视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更是图书馆取得长足有效发展的基础。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是网络资源的引导者,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养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直接影响。重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可以有效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进而将自己的热情奉献在图书馆事业中,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自身的追求。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真正实现其“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

2.2 加强馆员自身学习

提升馆员自身素质的本质在于加强馆员主动学习意识。馆员自我学习广为接受学习手段,自我学习能实现馆员的针对性学习,使馆员将专业知识有效运用于工作中。信息时代也是知识时代,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途径更加多样而便捷,新时期下学习者不仅可以从传统的报刊中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还可以在同学的交流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馆员的学习,为馆员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并拓宽学习渠道,如,开展研修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者间的交流,全方面深层次提升馆员的自身素质,以适应图书馆日新月异的发展。

3.结束语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其综合素质对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有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图书馆工作各个流程,此外还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优秀的人才才能胜任现代高效图书馆工作,进而更好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 费青.试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贵图学刊,2010(03).

篇(2)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61-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它为终身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为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我国教育薄弱地区的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可以有效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普及和社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而能否对社区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充分地挖掘,巧妙地整合,合理地使用,是搞好社区教育的关键一环。探讨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学习的推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以如何实现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这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于社区教育的优势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单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的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资料,包括数字化视音频、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网站等。在已经到来的学习型社会中,社区居民的学习将更多地依赖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社区教育是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教育,必须是一种没有围墙界限、没有时间限制并且要跨越时空的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满足社区教育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的较高要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和虚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一)学习资源更丰富

计算机网络是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主要途径,包括社会机构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建设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库,依靠计算机网络并借助于其他途径来进行传播,将使数字化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涵盖专业文化知识、各种技能培训、现代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社区电子阅览系统、高校远程教学系统等方便地获取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数字图书、学术论文及其他各类学习材料,借助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够在网络上进行即时、便捷地学习和交流。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社区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社区居民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上网技巧,就可以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随意点击、浏览自己喜欢的内容,让社区居民方便快速地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二)学习方式更灵活

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既有在职人员,又有退休在家的老人。在职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工作时间不可能进行学习,只能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而老年人由于行动不方便,无法到社区来进行自主学习或是课堂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和灵活的学习时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区居民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室+教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没有时间限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达到学习目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呆板僵化的体制和许多局限性,采取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使社区居民置身于知识海洋中。每一位社区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来开展社区教育突出了社区教育以人为本、休闲为主的教育特色,为社区居民全程参与学习提供了平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全民化和人性化。

(三)学习效率更高

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以超文本、超链接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提供形象直观、界面友好、集文本、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把图像和视音频技术综合运用于学习中,能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调动社区居民的感官接受信息,能生动形象地呈现学习信息,使社区居民能够快速、便捷、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效率。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习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便利性、虚拟性、多媒体化等特点,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不仅把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形象生动,同时还能激发社区居民的兴趣,有利于社区居民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此外,数字化学习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来主导整个学习过程,社区居民成了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社区居民可以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进行搜索,对学习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和整合,这些都迫使他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

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存在着较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资源的共建共享非常困难,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如何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充分整合,是困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社区教育中有效应用的“瓶颈”问题,需要强化政府的统筹领导和统一规划,挖掘电大系统和社区学校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一)强化政府的统筹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者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统筹配置方面具有优势权力,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程度。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对社区教育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协调组织好社区内方方面面的分散力量,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政府应从资源的构建目标、任务、队伍、保障等方面做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规划,积极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开发急需的学习资源并整合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共建因人为因素而产生随意性,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规政策则可以克服这些随意性,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保障社区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将社区教育中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合的途径以及政府各部门应承担的资源开发的责任与义务等予以规范,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各社会团体参与社区教育,确保社区教育中学习资源整合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政府还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宣传力度,从而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全面共享,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依托电大系统构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办学的理念、“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电大在实施社区教育、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电大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有效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大面向地方和基层的办学定位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学习需求,在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已经并且必将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长期以来的建设,电大系统已经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因此,依托电大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开展社区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是指由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组成的办学网络。依托省级电大建立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以市级电大为基础建立社区大学,开展市本级的社区教育并指导县社区教育的有关业务;以县级电大为基础建立社区学院,同时整合各类成人教育资源,以街道成人学校为依托建立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

(三)开放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级各类高校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网络精品课程、在线学习网站、职业技能培训系统等多媒体学习资源库。高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更应发挥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职能。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推动和引领社区发展,将高校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免费向社区开放,让社区居民“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使高校成为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中心。这既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以满足各类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带动他们自觉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推广,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我约束能力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社区居民知晓数字化学习资源并积极参与进来,这就必须在社区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推广,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报刊等途径来进行宣传,形成由政府主导、社区各种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居民积极响应的长效沟通机制,扩大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知晓度。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调动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在网络虚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进行远程交流与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学习动机,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创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但有时也会使学习者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偏离学习内容,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网络上的内容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有的内容是与学习无关甚至是负面的但又极具诱惑力,浏览这些内容只在弹指之间。学习者是带着学习任务进入数字化学习环境,但不久便沉溺其中。所以,要加强社区居民自制力的培养,增强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保证数字化学习的效果。社区教师一方面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引导与组织管理工作,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给社区居民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并且要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学习的紧迫感,集中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全面推广数字化学习方法,注重居民信息素养培养

数字化学习克服了传统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习更加方便灵活,让社区居民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信息素养是指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培养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学习也必将成为社区居民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注重对社区居民进行普及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对数字化学习产生深入认识,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数字化学习行列之中。

(三)加强社区教师队伍建设

社区教师是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负责在社区组织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是完成社区教育任务,实现社区教育目标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能否实现社区教育宗旨,能否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全面推进。但我国现有社区教师来源非常复杂,学历结构和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形成社区教师能力水平明显不足,社区教师队伍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区教育需要明显不适应,处于应付状态,直接制约着现代社区教育的发展。目前,社区教师的信息素养还停留在初级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如何快捷、高效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获取所需信息显得手足无措,尤其在数字图书馆、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中容易迷航,因而迫切需要对社区教师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培训,提高社区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求社区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特别重视对社区教师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其能熟练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开展数字化社区教育的重要物质资源,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依赖程度必将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满足社区各层次居民的学习要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以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杼.创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8):73―75.

[2]何克抗.我国数字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3]宋亦芳.学习型社会视域下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策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9):46-49.

[4]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2):15-20.

[5]张吉先.基于数字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16):40-43.

[6]谢舒潇,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34―39.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服务

一、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学科服务主要是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因此掌握用户的需求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前提。

(一)用户类型及信息需求分析

1.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普遍教学工作较为繁重,安排到科研方面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他们普遍对专业信息,学科信息有较大需求,部分教师对信息的专业性,权威性,新颖性等各方面要求较高,需要图书馆投入人力物力开展深层次服务。

2.学生。(1)本科生。学生群体根据就读年级的不同,需求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就本科生而言,低年级的学生对时事热点,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有所需求。此外由于对环境不熟悉,也最需要馆员的帮助和指导。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对与就业及考证相关的文献资源有所需求。由于他们均接受过初级培训,所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有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性,学术性文献资源有需求。(2)研究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专业基础知识,开始了专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对专业性,学术性文献资源有很大需求,也需要深层次的服务。

3.企业。由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比较多,比如邀请企业里的专家来校授课,校企合作研发等。所以,图书馆也应该为部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提供一些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身处地方,与地方中小企业合作比较多。这些企业的需求主要有行业标准,专利信息,科技报告等。

(二)信息需求的层次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上述用户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初级用户主要包括低年级的本科生。由于对图书馆资源及环境的不了解,使得他们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入馆指导、图书推荐等基础。中级用户主要有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类用户需要了解专业的学科信息、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就业、考研信息等,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些资源检索及培训、应用能力拓展等服务。高级用户主要是教师和企业用户。这类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及检索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需求主要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工作,对学科前沿,学科动态有很大需求。因此,需要图书馆开展课题跟踪、科技查新、信息推送等服务。

二、学科服务分层体系构建

(一)学科服务内容

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以教学任务为主,着力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原则还是侧重于开展一些中低层次的学科服务,尝试性的为教师及部分企业提供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参考了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情况,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的学科服务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如表1所示。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以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类别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学校内的用户,第三项的技能培训会邀请企业专业人才进行,而科研支撑也会面向部分合作企业开展服务,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发展。

(二)学科服务分层体系架构

按照用户需求的层次以及上述服务所要投入的人力智力,将学科服务内容分成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服务层,包括资源与服务宣传、咨询服务及用户培训的第一项,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开展的是以推广和宣传图书馆资源及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些服务,主要包括馆藏信息服务,资源宣传及推广、资源使用指南等,以及一些咨询服务。服务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定期开展新书推荐;组织师生进行图书荐购;线上线下的资源宣传及咨询服务等。

第二层次:信息素养培训层,主要包括用户培训一类(除第一项外),面向中级用户开展。开展的是以培养和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为目的的一些服务,主要有文献检索,数据库使用方法,文献写作与投稿等内容。服务的主要方式有:1.现场培训: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课;定期组织师生报名参加培训课;在项目申报期间组织教师培训;为重点学科课题组开展个性化培训或专门辅导。2.网络辅导。通过MSN、QQ等形式对用户开展远程辅导。3.分类组织课件供用户下载自学。

第三层次:技能培训层,主要包括技能培训一类,面向中级用户。开展的是以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服务,主要有实践课程指导,专业培训,就业指导,职场礼仪等内容。服务的主要方式有:1.通用课程培训:为学生提供一些职场通用课程的培训,如word,excel,职场礼仪等。2.跟班指导:跟随班级协助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课程的指导。3.专业培训:提供专业的认证证书考试的相关信息;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来进行专业培训等。

第四层次:科研辅助层。面向教师及部分企业用户,开展的是以辅助用户进行科研工作,项目研究为主要目的的服务,主要有学科资源建设,跟踪科研动态,开展定题服务,搜集和评价文献资源,成果转化。服务的主要方式有:提供信息简报;代查代检;文献资源建设等。

通过四个层次的服务,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一方面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辅助工作,促进成果转化,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本文提出的学科服务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在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服务定位,用户需求,资源现状等基础上提出的。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满足了各层次师生读者的服务需求,还可以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增进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文娟.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9)

篇(4)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 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 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 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档案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 配合,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 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 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二)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1、掌握文史知识。语言文字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搞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

2、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3、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建设和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和掌握复印、缩微、音像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知识,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必须坚持进行各项技能培训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51-01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历教育,更注重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一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发展

1.在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全面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各职业院校已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提供教师可利用的资源、时间、奖励等各种支持措施。将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教学工作量和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加大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比重。把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实施,并作为教师及教研室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

2.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目前在中国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络化平台建设方面,高速、安全、可控、共享的校园网络基本建设完成,数字化网络平台基本成形,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环境基础。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得到各省、市、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院校从上一届比赛刚结束,就开始着手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下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层层筛选,许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这也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二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为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应从哪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化观念

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概念。对信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三者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信息有强烈的敏感度和重视度。其次,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主体意识,重点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探索教学或科研活动,并掌握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后,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具备积极传播信息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引领与示范权威的作用,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化观念,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观,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信息化产生积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第一,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网络论坛,灵活地发言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学科QQ群在线释疑;凭借网络的远程指导功能进行跨越式课题学习;运用博客技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发表教学成果。

第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的硬件信息技术环境,如CAI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教学光盘、电子和音像资料,信息网络资源以及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或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教学观摩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校就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第三,教师参与学校之间的短期交流学习信息技术。各院校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会有计划、有范围地组织短期集中的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轮训等。

三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沿、多样的教学媒体设备,但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媒体先进性的追求,而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使用新课改背景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教学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等应对师范教育改革运动所提出的教师技能训练方法。随后在世界普及,因其教学环境时间短、可控性强、规模小等特点,通常也被翻译为“微型教学”或“微观教学”[1]。实施过程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化教学技能作为媒介,如数字视频、计算机网络等,以即将成为或在职青年教师为培养对象,使其在特定教学环境下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熟悉并掌握某种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随着微格教学逐步扩展并成为教师培养课程,效率性高、针对性强、反馈机制明显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建立在虚拟教学情景中的微格教学方法,更多倾向于实验教学,脱离实践教学,在对教师技术技能培训向综合价值理性培养的转变的背景下,其受到了教育学家的质疑。新课改新理论指导下,如何使微格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技能更加有效呢?

一、强化培养目标的综合性

与传统全盘式教学培养方法相比,微格教学将课堂中所涉及的各种教学技能(语言、提问、板书、实验等)分解[2],并赋予可控性,可视化及可训练的特点,使培训者精力集中,有效地训练某一种技能,见效快,周期短,提供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较好的练习平台;目前,教师素养不仅仅需要教学技能的高超,更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即理性教学技能与情感道德、专业精神共同组成的教育智慧的培养[3],这将成为衡量教师水准的新标尺。这种综合素养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反思并锤炼,因此,在微格教学的虚拟情景设置中,不能单纯的指向某单一教学技巧的培养,而要从综合性角度思考构思培养目标,注重技能认知和情操深化,综合素养目标设计下创设专门性技能培养教学环境。

二、注重训练过程设计的综合性

与传统教学技能训练相比较,微格教学对课程过程可控性更强,避免了整堂课中的重复、繁杂、目标不清晰等优势,杜绝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侧重点的教学过程,节约时间,效率提高。训练者和指导者有的放矢,还可满足同类技能多次训练,反馈机制的针对性更强。基于当代环境下,微格教学综合目标性的提出,教学过程也要与之相协调,虚拟的教学环境应结合人文特点,尽可能的满足教师亲临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用人文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价值倾向型教学环境替代呆板、固定的一线式实验过程,以学生根本需求为基础,教学理论指导下,让教师不仅学到传授知识的技能,更能体会职业精神和人文价值,实现1+1>2的训练目的。

三、凸显反馈机制的综合完善性

传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主要通过课后查阅几个听课者对执教者讲课中的记录与评价获取课堂反馈信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反馈机制不全面的缺陷,首先难以避免听课者对某些讲课细节的观察,其次,对于培训者难以直观感受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技能训练效果不明显,效率较低。而在微格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电子信息产品作为媒介记录课程实况,让受训者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堂表现,第一时间形成了自我反馈机制,同时该录像可以实现反复斟酌的方便操作过程,加深训练者印象,同时也可以在听课者主观的评价中寻找出客观表现,可靠性较强,受训者及时全面的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状况;该教学培训的参与人员的角色十多变的,培训的目的不同,听课者便有不同的身份,以不同的衡量标准对执教者提出回馈意见,这对培训者相互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们不能忽视该教学环境的虚拟性,因此评价会有一定的死板性,我们要强调对小规模短时间内的真是课程再现,在实践背景下设计评价机制与标准,使评价回馈获取最大的价值。

四、鼓励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合理的教学形式是由先进的教学理念综合的教学任务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操作过程综合组成的。通常,微格教学将虚拟课堂设计、技能分析、小组配合、教学设计及评价回馈等环节一线式串联,这种方式相对局限,以满足某操作技能 为目标,没有考虑教学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主体性等特点,虽然缓解培训者紧张心理情绪,但这与实际环境有所出入,对培养教师突发性问题处理能力作用不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一死板封闭的组织形式,或进行课程整合,或采取网络平台,或利用场景随机设置等方法,从而使微格教学丰富多彩,富有灵活性和机智性,满足培养教师综合性的教育智慧目的。

微格教学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在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明确对综合性教育智慧素养的需求,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反馈机制和教学形式上综合全面的优化微格教学,在实验的本质上强调实践性的深化,使其更为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荣杰.现代教育技术[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31-133.

篇(7)

关键词:微格教学;数字微格;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474-03

Design of Microteach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Network

MENG Ling-chu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of micro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foundation of collaboration learning of microteach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network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digital of microteaching environment, put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on design of microteach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network.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Digital Microteaching; Network

1 引言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学与学习变得越来越灵活与方便。目前的微格教学训练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设备和信号传输等的限制,影响了微格教学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微格教学的数字化,则为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微格教学奠定了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微格教学系统进行的一种改进方法。

2 微格教学的分析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 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 以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教学技能、技巧为目标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项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并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以提高教学技能的系统培训方法。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设备为手段的一种系统培训教学技能、技巧的方法。它具有技能培训方向明确、集中,反馈及时且可以审阅、检查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从注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提高他们从师执教的能力,在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目前许多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因技术、设备等原因,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表现出了一些缺陷和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不强、缺乏必要的互动性、存储和查询方面不便、难以适应扩招后的大量学生等。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微格实验室系统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为解决传统微格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微格教学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教学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更生动、自主、有效,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式、情境式学习等,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做到因材施教,创建更为灵动、可变、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 使微格教学更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切实提高微格教学绩效。

首先,实现实时非实时点播,提高了教学效率。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的教学过程可以通过网络加以组织,微格教学中的模拟教学、课后分析、分组讨论和信息反馈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采用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系统后,我们可以实时直播观看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对课堂进行交互式现场直播教学,实现本教室成员间或各教室成员以及指导人员与受训人员之间的双向实时教学交流。采用网络化微格教学系统后,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讨论不再局限于微格教室中进行,提高了微格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 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多媒体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和教工宿舍都可以通过校园网直播或点播存储于服务器的视频流文件。所有参与微格学习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设定权限内直播点播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视频,扩大学生的交流与协作,强调多次反馈和校正训练,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 还可以实现不同教学者完成同一教学环节训练的对比演示和分析。

其次,实现数字化存储,有利于查询和检索。所有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存储。教学过程存放于服务器,数字化后的资料可通过网络随时调用,易进行易于管理、自动化程度高,也方便查询和检索。

再次,系统有利扩展利用,整个系统由多间微格教室、录播服务器、监控室和局域网组成,系统集成度高,与校园网互为一体,资源共享,扩充方便。设备网络化,信号数字化,便于信息的交流,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此外,系统经过适当扩展,还能实现双向的实时交流,校园远程教学,虚拟教室,网络会议等功能。

3 数字化网络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是利用纯数字摄录方式,通过网络数字化信息传递形成分布式微格教学控制体系。利用数字视频采集压缩和处理技术、数字影像存储和索引技术、数字视频点播技术为基础,通过视频和点播等方式实现微格教学、微格教学课程学习、微格教学资源等功能的新型微格教学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是采用了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的,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微格教学资源、微格教学经验交流、微格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3.1 微格教室系统

通过多个高清晰摄像头和硬件采集压缩系统, 能够同时监控和录制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同时,教室里配备多媒体系统和摄像画面显示系统,模拟教师的师范生能够实时观看到录像过程,如有需要,可以本地控制录制过程,操作摄像机。教室后墙挂有大幅纠正镜。

3.2 主控室监控系统

指导老师通过在现场或在控制中心、观摩教室等,通过网络对摄像机云台、多倍变焦镜头对摄像机进行远程操作,对教师动作、学生回答、板书内容拍摄特写镜头,实现对教室内受训人员或教师的教态、语态、板书以及学生活动的全方位拍摄和录像,对教学全过程从不同方位进行现场评估、监控、录像,并可实现远程评价人员在异地评价的特性。

3.3 微格直播点播系统

该系统具有实时直播和非实时点播功能,能够在校园网内直播多个微格教室内的教学情况,通过对教学直播进行播放级别设定,实现直播分级管理,实现特定节目只许可特定级别的用户组收看,且支持跨路由的广域网应用,直播的延时时间小于1秒,具有断线自动重联功能。此外,根据系统访问密码、控制密码设定工作站后,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直播教室。直播系统访问界面如图2所示,当前用户权限下,可以看到的直播教室共有5个,每一个都可以观看流媒体实时直播。

校园网内用户通过账号和密码可以登陆IE浏览器在自己权限内在线点播各种微格教学视频,在单播应用中,单播并发用户数不少于50个。能进行实时的远程IP网络直播和手动控制课堂实况录制的基本功能外,还能按教学课表的预定时间实现课堂实况的全自动录制,即时生成数字化的多媒体视频课件,直接用于网络点播和直播,同时可在控制台进行教学评估。点播系统访问界面如图3所示,当前用户权限下,共可以点播到8个视频文件。

4 结束语

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系统将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上向更加智能化更加精确化发展,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合信息时代需求的人才。同时,本系统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增加缺乏微格教学评价系统,不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实时交流的平台,资料库的内容还有待丰富等。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微格教学作为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技术,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思延.数字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广州: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5).

[2] 李江美.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效途径[J].中小学电教,2001(2).

[3] 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