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社会价值

工程社会价值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5 16:03: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社会价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社会价值

篇(1)

1.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的实现

文物社会价值要得到实现,前提条件是交换,其和商品价值的实现相同,只不过商品价值的交换以等价物、货币为中介,而文物价值的交换则是非物质交换,属于精神的范畴,其本质上属于文化的交换。文物社会价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这需要主体不断去研究、去挖掘,另一方面,文物社会价值即文化内涵会以精神的形式转移到主体思想中,此时文物社会价值的量在文物客体之外就得以增加,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的实现可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以专业人员为价值主体进行文物价值的研究,为主客体之间价值交换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是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对文物社会价值进行展示和提升,吸引更多受众参与文物社会价值的交换;再次就是文化受众比如参观者、游客等作为价值主体主动或在专业人员引导下认知文物社会价值,从文物的参观实践中和对周围活动的参与中得到精神陶冶,提升自身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文物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博物馆文物工作者与客体的交换面越广、交换程度越深,文物价值实现的就会越充分、越彻底。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文物作为博物馆文化中具有透鲜明特色的精神产品,直接承担着教育功能,我们必须紧紧把握社会形势发展,积极创新,努力创造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结合的形式多样化的展览,或是通过馆校共建提高国民对文物价值认识,延伸博物馆教育内容,将博物馆的“博”真正体现出来。博物馆文物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处理好文物保护和文物旅游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的统一性,可与旅游企业合作,将精品文物或资料作为旅游产品制作的科学依据,让人们通过旅游获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认识,最终促进博物馆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共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

2.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策略分析

2.1重视研究和保护文物的社会、情感价值

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的主体是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受众,这些主体需要在与文物客体的交换中撷取精神力量,而由于文物社会价值没有精确的量化标准,所以主体职业、文化程度、生活阅历不同,所实现的文物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的质量、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中,我们有必要重视对文物社会、情感价值的研究和保护,通过不同方式比如展览、宣传等引导文物价值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在不损害其他价值的同时尽量保留并延续文物社会、情感价值所需的设施及场所,比如壁画、塑像等。另外,博物馆应鼓励与建筑性遗产相关的宗教活动、文化活动比如祭祀、描绘等对文物的再利用,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将文物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2.2根据文物自身特点进行分库分级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条件,博物馆在进行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文物特点进行分库分级管理,确保账目清晰、鉴定准确、保管妥善。这主要是因为博物馆中具有较大的馆藏数量,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文物难免会出现损伤,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文物接收、鉴定、登录、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才能使文物保护工作有秩序的开展。当然,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是不可少的,我们应加大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管理。

2.3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由于社会公众保护文物的意识尚不足,特别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很多建设工程未走法律审批程序,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措施,导致文物损坏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仅会延缓工程建设进程,还对文物造成了破坏。基于此,在博物馆努力保护和管理藏品的同时,政府还应给予相应的支持,针对文物保护现状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使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

篇(2)

关键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服务领域;价值体现;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几年来豆腐渣工程的泛滥,引起了国民对工程安全与质量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优良以及安全稳定,不仅表现在先进技术与优良建筑原材料上,还与建设初期地质的勘察状况有关,特别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勘测工作。工程地质的勘测是对工程地的具体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包含确定岩石体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预测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可能对工程带来的影响等等;水文地质勘测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以及运动规律,以便确定其可能对工程建筑的危害等等,并且勘测水文地质还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此两项工作的进行均是为设计最佳的工程设计图而作准备,从而为工程的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首要考虑因素,然而据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在研究工程时会重视工程地质,但对于水文地质只是象征性地做做样子,每次的勘测报告上关于水文参数的内容都很少,且都未直指重点。水文地质不受重视这种状况的发生是勘测工作的疏忽,会给工程的稳固与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未来工程的发展趋势将同时重视水文地质,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双重的因素,力求为工程的建设带来更大的益处,使工程项目建设更加持久,更加稳固。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服务领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服务于众多领域,主要活跃在四大领域,分别为建筑领域、水利水电领域、开矿领域以及环保领域,接下来将对其作出具体分析:

2.1 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大型工程,不论是建设工业建筑,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民用建筑,在设计建筑图时,都需要事先对建筑用地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测,最重要的是地下岩石结构以及地下水状况,用以寻找最佳的建筑方案,保证建筑根基的稳定以及建筑质量的优良。熟悉建筑用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设计出合理的建筑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

2.2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同样需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的服务。国内几乎所有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属于大型工程,这些工程一旦建成,就会为国民的日常生活作出巨大贡献,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建成后不仅可以发电,供应国内整个华中、华南、华东地区的电力,而且还为防洪泄洪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地质勘测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其效力,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2.3 矿山开采

矿山的开采是一项伴随着危险的工作,稍有闪失就会发生坍塌事故,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开采矿山时需要明确了解其地质结构,这就得依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发挥效用。在进行矿山开采工作时,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开采公司则会事先聘请专业的地质勘测人员对矿山的地质状况进行勘测,用以确定山体岩石及土层的分布结构,制定安全的开采方案,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2.4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环境污染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去治理,生态建设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可以改善多种环境问题。将生态建设与地区的地质状况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其地质资源,制定出匹配的生态建设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价值体现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直接经济价值,另一个则是社会价值。(1)直接经济价值。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直接经济价值表现在,可以通过避免由地质问题造成的各项工程事故发生的方式,来减少国民经济损失;通过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来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其经济价值。(2)社会价值。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创造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多方面,包含责任心的道德价值,热爱生命的人文价值,以及保护环境的自然环境价值等等。

4 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的意义

在各项工程实施之前,重视相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勘测工作,对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以及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从而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勘测,建设适应地区特色的工程项目,不仅对工程本身,而且对于创造间接价值同样重要。紫坪铺水库在汶川特大型地震中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论据。位于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库是国家出资建设的集供水、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多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在建设之初,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该项工程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工作,在详细勘测工程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后,依据该地区的地质特点,综合各项地质参数,对紫坪铺水库的工程图进行精心设计,设计水库库面面积为18.32km2,,总库容为11.12亿m3,正常蓄水位为877m,死水位为817 m,回水长为26.54km。将最大坝高设计为156 m,并且大坝全部由钢筋水泥板铺就,保证其质量的坚韧性。汶川发生地震时,紫坪铺水库就位于离震中仅有30km距离的位置,却坚如磐石,从而保证岷江下游居住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重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董青红,张紫昭.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着力点.工程地质学.2010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因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生活现代社会价值选择人格特性基础工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过高而效益低下的现象,无不与忽视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关。

一、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在人的精神属性中,包含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一种基本特征,人类的理性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取得相应的成果。理性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展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总体来讲,“人类”的理性具有绝对性。然而,人虽然是有意识的理性存在物,但是思维和理性绝非是人的全部,人是社会关系中的知情意相统一的现实个体。非理性因素与人相伴相随,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非理性特征,因此,“个体”的非理性又具有相对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个体依赖于社会群体这一事实不容怀疑。社会群体的生活是一个以合作和向善为基础的有序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各种准则和制度的规范作用,从这层意义上讲,个人依赖社会就在于维护并遵守这些准则和制度。社会只有在价值准则和规范制度的约束下才能进步和发展,这就需要个人能够认同、接受和内化、遵循这些准则、规范。当个体相对的非理性因素与社会绝对的理性价值体系产生冲突时,决定了我们必须凭借某种力量去调整这种人性的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价值规范体系得以实现的方式之一,也是能够调节人性冲突并使之升华的工具和力量。从这层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社会集体理性同个体非理性之间矛盾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手段提高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传统观念认为,社会是一个理性设计的社会,理性设计的目标借助人的理性可以变为现实,并且还可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和道德化,其实这是一厢情愿。这种单一的借助理性通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往往效果不佳,不仅无法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导致人性的危机和畸形。基于人的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客观矛盾,借助非理性通道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如果说人的理性源于人类大脑的思维能力,那么,人的非理性却更多地源于人的身体、心理等因素,非理性因素是社会文化本质的反映,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渗透到个体的价值选择中,在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中,欲望、情感、意志三种非理性因素复杂多变,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

欲望是社会个体基于主体需要而对外在事物的渴求和索取心理,体现了人类基本的原始动力和价值追求。人的欲望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物欲、、功名欲、创造欲等,这种对外部事物的占有、征服以及自身潜能的表现和张扬,既有先天本能性的低级欲望和需求,也有后天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欲望和需要,如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等。人的欲望是现实性和超越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伴随人的低级欲望和需求的满足,高级欲望和需求就会产生,人类在产生欲望和满足欲望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就个体而言,对欲望的过分抑制无疑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但是过度沉湎于满足欲望,同样会蜕变成欲望的奴隶。欲望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欲望的满足和激发,促使人类不断进步和追求。合理的欲望追求作为正当的刺激和追求,能促使人们保持旺盛的热情和干劲,产生对外界事物的强烈渴求和直接动机,并最终凝聚成为个体价值选择的行为态势。人们一般认为,欲望是丑陋的、同社会道德格格不入的,因此,中西方大多希冀通过扼杀人的欲望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虽然维护了道德,但是却扼杀了人性,因为这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存在这一事实。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这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人的欲望尤其是生活中的物质欲望可能是向善的障碍,然而,人类不能无视这一障碍,障碍的跨越恰恰是道德的平川,但是同样也给道德建设带来了契机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个人由物质性的欲望向精神性的欲望层次过度,由此推动社会规范的践行和个体德性的完善。正如没有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欲望追求就不会推动市场机制的健全一样,同样,欲望的扼杀无论如何也难以产生积极的道德追求,也就不会促成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其次,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规范选择作用。

情感是构成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元素,渗透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情感是个体心理结构的重要环节,是个体对周围现实以及自己的一种态度体验。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1](P169)“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P117)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仅有对社会规范系统的认知是不够的,如果缺乏对道德规范的情感体验,那么就不能将社会倡导的价值准则融化于内心之中。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发、催化作用,可以保证人们形成强烈的动机,影响人们对价值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判断。

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受社会规范系统和人性升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借助于个人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体验,主体对社会信赖的价值准则作出积极和肯定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自信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对道德规范的信赖和追求。而对社会价值准则作出否定和不满的评价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自卑、羞耻、甚至内疚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不难看出,情感具有调整人们行为的激励效应,它促使主体以体验的方式表达对事物意义的态度,通过强列的情绪表达出来,它既受理性制约,同时又表现为一种强烈的非理性冲动。一般说来,自尊感越强的人就越具有羞耻感,而道德品质越高尚的人就越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内疚感。

再次,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行为保障作用。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可以调节和支配人的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具体表现在激励人们去从事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的肯定和抑制不利于达到某种预定目标的否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志对个体行为发挥约束和监督作用。

意志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自我对社会价值目标接受过程中对自我的自觉控制上面,具体表现为自我鼓励、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及时反馈信息,适当调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意志能力的调控。意志能控制个人活动同社会规范的吻合程度,通过检查和修正因内外各种因素而引起的偏差,保证预定价值目标的实现。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与他的意志有着密切关系,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同时能够控制和约束外界的各种诱惑,不被欲望俘虏,不被情感左右,而意志薄弱的人则很难达到这一境界。保证社会价值体系发挥作用,应当依赖于那些具有顽强意志能力的人,意志薄弱是人性的可怕弱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优化非理性因素

人的非理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层次不同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价值选择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人的理性发展和非理性发展都具有历史局限性,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发展。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是社会一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化结果,这种内化结果又作为一种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个体对社会价值体系的选择取向,从这层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不仅仅是目的,而且也是优化个人非理性因素的手段。社会不能无限制地任凭非理性因素恣意生长,否则就会陷入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泥潭,直接导致人们对社会理性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冷漠和轻视。优化非理性因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人的欲望的科学疏导。

市场经济强化了个人的欲望,单纯对欲望加以节制和约束并非易事。但是人毕竟是理性的人,总是能通过社会价值规范的引导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获得社会的认可,否则,人也就没有必要或没有可能加以教育。人的欲望需要是一个不断产生和不断满足的过程,在一个欲望需求满足之后,新的欲望需求随之产生。不能否认有少部分人在某一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之前也会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但是,我们绝不能寄希望于大多数人都能够跨越物质的需要而去追求精神需要。

结合人的非理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把握人的各种欲望层次,了解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本状况。要对欲望和需求加以正确区分,对正当、合理的欲望要适当地加以满足,对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和限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合理欲望的满足是可取的,不能一味地抑制和消除。同时,由于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过分地强调需求的满足也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社会规范的科学引导去改变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社会规范的范围之中。

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人的情感的实践刺激。

人是情感的动物,这种情感源于个体与社会的动态矛盾和相互影响之中。人的情感丰富而多变,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不能抽象地讨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个体始终与社会环境处于互动过程之中,外界因素直接刺激和影响着人的情感或情绪发生变化,积极情感能够促动人们选择或接受社会价值规范,而消极情感则诱导人们背离社会价值规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保证个体情感接收系统处于刺激状态,保证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良性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面临的实践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态化、持久性的系统工程,对社会成员有着广泛性的价值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过分重视个人道德认知能力的获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以至于造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严重脱节。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应当结合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要构建具体的与个人生活学习相关的场景和情势,避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枯燥、僵化的形式主义做法。

再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人的意志的氛围监督。

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环境,更多地发挥价值导向和善恶判断的熏染作用,这种氛围有助于保证人们道德意志能力的锤炼并保障个体一旦融入就会产生强烈的约束感而促使自己的行为自觉符合社会规范的需求。

社会总是渴望其成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是非分辨和善恶选择能力,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其实如若多花些力气铲除污泥或铲除相关的不利环境条件,倒是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土壤,能够使道德行为得到发扬,使不道德行为得到遏制,尤其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舆论作用更为明显。培育社会道德氛围,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当一个集体形成良好的扬善抑恶机制时,善行就容易被接受,而恶行就容易被制止。不少人之所以偏离社会道德规范而由开始的惶惶不安到后来心安理得,原因就是缺乏局部环境条件下的评价和监督措施。而一旦有了动态的、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对人们的思想的产生以及可能的行为效果进行监督,那么放任自流的行为就会得到遏制。当然,道德氛围离不开公正的道德奖惩,它能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等方式对人的行为加以衡量和评估,促使人们反省和检查自己。这种奖惩更多的是表现在精神性的层次上,利用人们的羞耻心和自尊心,通过对善与恶、是与非的区分,实现人们心理和行为对社会规范的遵守。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设计艺术 价值 价值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陕教高[2007]52号。

在研究设计艺术原理及教学方面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设计艺术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实际用途和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那么对于设计艺术价值体系的研究笔者将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进行。

设计艺术的自系统价值体系

设计艺术的自系统价值是针对设计物自身的价值构成的分析和研究,由于设计艺术形态的丰富和多样化,我们还是基于对“设计物”这一概念性对象的研究。通常设计艺术自系统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实用价值

实用价值指的是设计的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价值体现。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工程师麦尔斯推出了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这一基本理论开始,决定了设计艺术是一门技术和经济交叉的应用型科学,它的特征就是: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为目的的技术方法,实现它的价值最大化。它对实际价值的评估提供了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时代的发展使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于产品的开发和价值实现方面。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构成了源于固有价值而延展拓宽的广泛的实用价值体系,将产品的价值实现在市场和社会大环境中完成,从而使其价值意义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2.附加价值

附加价值指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之外的附属价值。高科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保证了产品在技术、材料及内在质量等方面的同质化发展,以追求产品差异性、专有性为目的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法,很难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用创造附加值的手法来提高产品自身的实用价值。

附加价值的创造作为提高设计价值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广泛地引起了世界著名设计机构和大企业的重视,蕴含高科技、高智能投入的产品,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产品。另外要对市场的现状和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心理状况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分析研究,以针对性较强的设计目的指导附加价值的创造。

设计艺术的宏观价值体系

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共同组成了设计艺术的宏观价值体系。相对于自系统价值体系来说,宏观价值体系是确保其实现与升华的空间环境和土壤,也是其价值结构生成的重要来源。

1.社会价值

设计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的振兴,无一不是以设计发展为先导。战后很多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综合国力的强大,都体现了设计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另外,设计艺术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平衡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社会所造成的异化状态中。当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人类对于技术产生依赖和逆反,同时技术也对人类的心理以及精神状态产生了许多不可调节的异化现象。来自于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精神失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它们同样需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使之达到平衡。

2.经济价值

目前的时代是一个品牌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形象消费的时代。我们知道品牌和形象作为公司和生产企业都具有无法替代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可创建的无形资产。利用设计艺术能够创造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形象价值,是已被世界公认的重要手段。而品牌、形象导引下的经济发展和强盛,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营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形象,为国家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中,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设计艺术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巨大影响上,还体现在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产品从开发到生产,到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能动作用。

3.文化价值

设计艺术作为文化载体是以创造物质文化为根本,并融和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重意义,它作为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拥有文化形态的表征上。它通过媒介将所负载的信息传播给大众,这种媒介因为是以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体现的,因此它的传播性和被接受性都是最便利,也是最单纯的。有时某些独特的设计艺术形式,具有人类共通的文化表现性,能够超越一切语言和习俗的禁忌,而达成最大范围的文化传播价值。

设计艺术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它主动生成新的文化形式的过程中。对于设计艺术来说,也是在不断追求变化的过程中对人类的需求尽量满足。它的目的就是利用创新的表现,不仅使大众的文化财富丰富多样,而且也使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顾晓梅.艺术概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计芸.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科学发展的路径[J].美术大观,2010.9:150-151.

[3]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设计自然化;通用设计;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83-2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已不满足于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加关注它的附加价值,也就是对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设计的本质来说,“人性化设计”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是设计的某个分支分类,而是应该始终贯穿设计过程的中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设计,应该是设计的高境界,也是设计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更健康的设计

最早涉及人性化设计的理论便是人机工程。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正是有了人机工程学的出现,产品的设计才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电脑,过去的几十年里,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医学研究发现,现代人越来越多患有视觉疲劳、视网膜脱落、视幻症、头疼、背疼和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等病症,且患这些病症的年龄越来越年轻。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由于使用电脑引发的现象,而这些才是电脑设计接下来该真正解决的问题――如何降低使用者患视觉综合症、鼠标手、肩周炎及颈椎病等等的几率。

这是显性的,又如坐飞机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普通的不过再普通的事,人们都希望可以花最实惠的价钱坐飞机。但是你知道吗?乘飞机长途出行,要小心一种你并不熟悉的病症――经济舱症候群。这是医学上出现不久的新名词,它是一种静脉炎,由于长时间坐在狭窄拥挤的空间而造成。如一些飞机的经济舱座位,无法移动双脚而造成小腿血栓,一旦双脚再度移动,血栓可能转移到心脏或肺部,造成猝死,目前已有多起“经济舱症候群”猝死病例。医生的建议是乘坐时应定期的起来活动,但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来思考,是否可以重新设计飞机经济舱的内部结构或者是座椅,从而减少患病几率呢?这些表面上不容易和设计扯上关联的事物其实都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更安全更人机的事物就是设计需要去看待和发现的角度,人们需要这样更长远的更健康的设计。

二、更自然的设计

设计的发展应该朝着更自然的方向,这里所说的自然和生态的自然有着一定的区别,这里的自然应该更多表达的是“不刻意”的意味。产品的造型、使用方式或者是目的应该更自然的与人联系在一起。设计其实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不仅只是设计本身,更涉及到很多别的领域,比如心理学给设计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菲利普斯塔克和深泽直人等很多设计名家,还有一些知名的品牌,他们设计的产品往往能深入人心,引起很大的共鸣。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研究他们设计的产品会发现他们其实在心理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简单举例,如右图这款由MichaelGraves设计、阿莱西公司生产的定时器,它顶部两个小翅膀的造型会让你第一时间明白它是个旋钮,即使把下面的刻度遮住你也会知道产品是通过旋转使用的。这是因为这个造型使用的是设计原型,“原型”是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所谓原型设计就是利用根植在人们心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来进行设计。现在很多电子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也使用了原型设计,例如ipad和iphone的设计。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发现,孩子在2、3岁的时候就能使用ipad看照片或者是玩游戏,然而用鼠标在电脑上做同样的事情他们却没办法做到。这就是原型设计的力量,探究人们最原始、最内心深处的东西,往往能给设计带来奇妙的结果。

使用方式和目的的自然化也是提高设计质量的方式和方向。柯布西耶躺椅众人皆知,仔细研究思考这个被世人称作“超级舒服的机器”会发现这个椅子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实在上面躺久了并不舒服,因为人根本没办法转身。但是就是问题如此明显的椅子却依然流传至今,其原因就只是因为它是名家设计的吗?了解椅子背后的故事就会知其原因。这个躺椅最初是为了一位办公室老板而设计的,老板每日需要午休但是又怕睡过头,让助手来叫又怕有损自己的形象,所以柯布西耶设计了这款刚躺下去很舒服但是睡一阵又会因为不适而自然醒的躺椅。这个躺椅就像是个变相的闹钟,因为人很自然的身体状态改变而唤醒人,如果当时柯布西耶只是简单的在枕头旁加个闹钟,那么今天我们就看不到这个经典之作了。

三、更通用的设计

在设计师频繁的为提高现代生活的丰富物质而设计的时候,如愈加高端的电子产品及高档汽车等,不幸的是,还有更多

需要设计的领域却被忽略了,如偏远山区的教具,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物品,造成农民伤害的生产农具,盲人的生活用品等。一个设计师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服务于弱势群体更能体现出设计的伦理观及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伦理观主张设计师应该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设计不应该只是为了获得特定的商业利益,设计更应该关注被忽视的少数人。

如果设计师把上述所有的少数人聚在一起,把设计的过程与这些“特殊”的需要结合起来,就会发现设计竟然已经是在为大多数人服务了。而现在的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缺乏这种全局设计观念,这也是造成中国残障人士出行人数极少的原因。在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包括台湾地区,所有的公共厕所均有残障人士卫生间,并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卫生间小隔间内,都有一个紧急按钮,为几乎很小的危险因素做了准备,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考虑到了人们生活的细节点滴。所以更通用的设计也是我们需要的,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十分急切也尤其重要。

四、更具社会价值的设计

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的审美、社会意识、生活秩序、文化传承等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引导向作用。设计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人们在体验设计的同时也会受到设计师背后价值观的影响。面对消费社会所导致的设计失衡,无论作为一名设计师、设计教育者,还是普通民众,我们都不能回避设计,而应该重新审视设计的核心与意义所在,重新评估设计的社会价值。

设计与社会应该如何有机互动?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该如何找到用武之地?设计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该如何达到平衡之境……这都是思考设计时会遇到的问题,但要说重点,便是关于“创造价值”。在各种社会问题面前,尤其是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设计师已经在思考如何将创意进行“软着陆”――他们用全新的眼光、创意的思维和大胆的想法赋予这些沉重的问题以新的意义――从普通的广告、装置艺术、生活产品到各种公司品牌的再改造,我们可以看到在唤醒人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关怀方面,设计一直都在找寻属于自己的方式和道路,谱写属于未来社会的进化论。

一位真正的设计师,会是像来自美国的设计团队Artecnica所提倡的那样,从事着“点亮生活,启发生活,改变生活”的工作。而我们期望,在未来,设计不再是功能的奴仆。在创造商业价值之余,“社会责任”可以被当成设计的一个定义,永远记录在辞典中和设计师的心里:在每一个作品中,都尝试通过对人类和自然有益的方式来完成,做有社会价值的设计。未来的社会需要这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来创造更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美]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美]维克多・帕帕奈克著,周博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微博交流 信息服务 应用价值

微博是一种比较开放形式的社交类信息交流服务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大众普遍的喜爱,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应用于各个行业以及领域中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信息软件。微博已悄然成为大众网民普遍获取信息数据的一项重要途径。根据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微博用户已超过了三亿多,直到现在,微博用户还在不断上涨,不断增加过程中,微博俨然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所喜爱的一种服务信息。

一、微博技术在图书馆中可以应用的空间

图书馆在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发出很多种消息,比如新闻时讯、科目推荐、报纸通知、宣传活动等。现在图书馆一般都是通过一些网页来各种类型的消息,这种做法有一些弊端,就是有可能导致网页上的信息没办法及时为大众流传出来,这样我们偶尔就会失去对最新消息的了解以及掌握。

微博是一种具有基本网络信息以及对外共享功能。不仅如此,微博还具有及时性、简短性、精炼性、便利性等优点,微博可以在信息的自我创新以及自我传播中实现一些简明简洁的共享功能。这样做是对图书馆服务信息传送的最好途径选择。图书馆服务信息能够提供用户建立他们自己的个人微博账号,每个用户都可以依据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兴趣以及他们自身所需而加入不同类型的群组,进行交流讨论。图书馆会通过微博方面,为读者们主动发送一些书籍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一直持续为读者发送一些他们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最新消息,为读者提供一种真实的可靠的信息化服务。这样一来,不只是可以解决读者们需要的根本信息,而且还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带来了极大方便以及主动性。

二、微博在图书馆使用中的利弊分析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国家已经加强以及改善对于图书馆行业方面的信息服务改革,微博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一种最新型的信息服务技术,微博对于图书馆服务信息构建以及服务信息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微博对于现代社会中无疑是一种非常便利非常快捷的信息交流工具之一。微博本身有一定的利弊存在,我们必须取长补短,躲避其坏处,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微博在图书馆当中运用的优点有:1.微博可以依靠自身所具备的网络信息化工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才可以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影响力的扩展而作贡献。2.微博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所发展出的一种网页信息服务行业,它在对于图书馆方面信息服务的创新有一定的好处,而且还提高了信息服务方面的质量。3.微博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传播以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可以更好地沟通了解,以此更好地将潜在客户变为现实客户。4.微博作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最新交流平台。

微博在图书馆当中运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微博虽然信息传播非常迅速,而且具备实时性,但是微博却也存在没有顺序性以及非常分散的缺点。第二;微博在信息服务行业并不具备不够完整的特性,不规则性,可能会导致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微博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当中所含信息具有一定的虚假性,可能会导致信息不真实,不符合读者要求,而且有可能非常不可靠。第四;微博在信息服务行业具有一定方面的散慢性以及随意性,这样就可能导致图书馆信息被泄露甚至信息被窃取等等。

三、微博在图书馆运用的价值意义

“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图书馆要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就需要延伸服务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现代新技术的出现与利用则为图书馆提供了提升社会价值的有力工具武器,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载体,它以独特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其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同时,也在诸多方面提升着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微博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形式有:微博对于媒体传播信息价值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微博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在社会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微博为读者们摘取的是读者们需要的最原始的舆论消息,具有实时性以及准确性,可以让读者们对于所得信息加以评论或者还可以为此提出一些意见,微博信息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改善以及提高的最适当机制。对读者完全开放的微博可以促进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增加他们之间的亲密度,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微博来得知读者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微博可以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更加优化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提高图书馆信息对外共享的效率。微博作为一个基本上无门槛的信息交流平台,读者只需要提供最基本注册信息就可以实现最新信息交流,图书馆信息服务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可以为读者们提供更加优化的资源。图书馆信息可以通过微博在网络上快速、真实、有效的传播,能够第一时间为读者带来最新时讯,提高知识效率。

四、结束语

在最新科技技术时代,图书馆文化作为现代文化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图书馆也在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以及机会,现在怎么样才可以合理利用微博作为图书馆发展平台,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此时“微博”这一技术的开展以及应用,为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创新增添了条件,这样一来就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加高度的要求。但是单单从目前的形式看起来,微博这一信息技术暂时还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也并不能够适应所有的要求,每一种类型的图书馆差别都比较大,只是它们唯一不变的就是从公益出发,我们只有可以在不断实践探索当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可以适应我们现代社会的需要,实现图书馆应有的公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晴.图书馆微博服务的多元价值、应用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2]王佳琦.图书馆微博服务价值及其策略分析.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2012

篇(7)

关键词:产品设计价值工程人性化价值观

前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位的上升,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甚至是“情感的交流”,这也使产品设计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纵深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些缺陷与盲点,大多数企业以引进为主,对国外同类型产品进行模仿,造成设计理念上的失衡与同类型产品的同化。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系统进行分析,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层面已渗透到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产品循环体系,要涉及到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坚持经济、人文、社会三位一体的设计观念,致力于人类生命环境的改善与发展,使产品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价值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工艺,以最省的用料在短时间内生产制造出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循环系统中,设计要涉及到全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商品的销售,是以经济性作为保障的。当产品的综合质量好而价格过高时,大部分消费者不敢问津;当产品价格低、质量差时更不会赢得消费者。因此,如何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取利益和满足消费者使用的双向需求的动态平衡,是工业设计融合运用价值工程的新的理念。

价值工程VE(ValueEngineering)是工业管理领域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应用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独特研究方法过程中,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品的功能分析,对产品性能、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各个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分配各种原材料,探求和采用新的、成本低的变体,节约各种物化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与成本两个迥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构筑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框架,为提高产品价值的终极目的奠定了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若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现有的生产及技术条件下,提高功能与降低成本具有二元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时间段内,二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和谐格局。但科学技术是一个流变的概念,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表面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和谐格局会随之而改变,生产同一种产品,在技术较先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里,功能与成本的系数比高于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因此,工业设计师应遵循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尽可能的满足二者的动态平衡,建立成本及功能的共同的精神指归——“以人为目的”,形成为用户服务的现代设计理念。

2、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设计的任务是解决“人——机——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的出发点是人,旨在通过生产技术手段把人的创造思维转变为实体的产品,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文理念,探讨产品所蕴含的人性化设计观念和根植于时代特性和地理特性的文化价值观念,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使产品更合乎人性,使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所具有的人性的意义就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是合乎时展要求的。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活动中,产品与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产品是文化理念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产品内涵的延续。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围,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现代设计师要善于通过适当的物质材料,借用一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某种符号系统,创造某种同构性的艺术形式,来唤起受众身心结构上的类似反应,从而形成和传递现实的设计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把握社会文化结构需求的趋势与变迁,使相应的产品与之相契合,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1人性化设计观念

人性化的设计观是工业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它反对像过去那样,设计师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造型,而是要求设计师积极考虑经过设计的产品将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设计应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人机工程学、美学及环境因素等有机地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

产品设计不仅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技术的进步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信息的快捷方便了人类生活。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正是人类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的贯穿了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所形成的恶果。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2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文化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都对产品设计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使产品在无形中成了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来临,使得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知识、文化价值。因此,设计应符合文化的时代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传承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说:“人类需要高技术,更需要高情感,人们的购物过程不仅满足的是物质需要,还有文化上的需要。产品一旦被赋予某种美好的情感,就会缩短人与产品在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购买行为上的文化认同。”

同时,文化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是隐性的,如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就是如此。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

3、产品设计中彰显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产品作为“工具”,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象征物。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转化中,产品作为设计师思维物化的产物,作为传达给受众的一种使用符号,使得设计活动在这种转化中起到了纵向联系和横向承接的作用。无数的设计实践证明,在如火如荼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设计进程中有着无法量化的社会价值。

3.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相互疏离。甚至西方国家在20世纪还推出了“有计划的废止”的一次性消费观念,在设计上竭尽所能,不断推陈出新,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刺激消费,创造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最终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今日全球性问题,使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大量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大量的污染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产品创新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准则已深入人心,环保消费已蔚然成风。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几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等设计理念,有效的实现了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互。

3.2科学技术的物化

任何产品都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观念及经济技术基础的总和,以及人们对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品设计的全面更新,引导产品创新跨向新的平台,而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又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又引发了科学技术的变革,二者形成了有机的互动。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接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把这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价值,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巨额的资本投入,都需要经过这“媒介”才能转化为社会财富。科学技术是通过设计与制造向社会广大消费者进行自我表达的,设计使新技术的“可能”转变为现实,使设计观念和设计语言进一步演进,使艺术畅想进一步摆脱了物质条件的束缚,使人类的创造、想象和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综上所述,站在价值系统的角度研究产品设计有助于综合的考虑设计、制造与生产等各个周期的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社会因素,促使新生代的设计师在理性层次上思考产品创新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使创造出来的产品更能引起使用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启,李君华.新论工业设计融合价值工程的理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