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2: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绿色建筑的理解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再一次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随之而来的关于建筑施工方式的思考也越来越多。2003年,我国在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中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开启了我国建筑行业绿色施工方式的先河。在此之后,我国颁布了大量的关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标准和指导手册。2005年12月,住房和城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7年9月又印发了《绿色施工导则》。2006年3月国家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颁布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9年,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2010年,颁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这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导手册的颁布,让中国的绿色施工相较于以往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从意识上还是实际的施工上提高都是明显的。
1 绿色施工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显著的。各项指标均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世界的前列,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为33%,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了近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国的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筑等8个行业的主要产品的能耗均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40%以上;种种资源的低利用率,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由此产生的资源残渣量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要多得多。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其资源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总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据统计调查,我国建筑行业的资源利用率相较于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相对较低的。这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当然也是机遇和潜力所在。由此,我们提出了绿色施工,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改善我们的环境。
2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比较分析
2.1 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
何谓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由此概念看来绿色施工无疑是传统施工的延伸。绿色施工和传统施工一样是由五大要素组成,它们分别是,施工对象、资源配置、实现方法、产品验收和目标控制。前四个要素显然不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的区别所在,目标控制的不同才是关键核心。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发展,经济的大发展是当务之急。传统施工正应了当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传统施工与绿色施工核心目的差异所在。传统施工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绿色施工宣扬的是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如果说目的决定行为方式,那么我们的绿色施工就是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的最好方式。
2.2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分析
绿色施工的核心要素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第一,节能。节能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从最初的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到工程实际施工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等都有着节能的需要。以施工总平面设计来说,一份合理的施工总平面图能够将施工现场临时道路、住房、加工车间、用水、有电等设施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配置。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现有的动力、交通资源,减少临时设施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仓库、加工区,以尽量缩短施工运输的路线,并且能减少施工运输对周边绿化环境的灰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二,节地。节地主要表现在临时设施的体量和布局上。一方面,对于临时设施的体量,我们应根据待建工程施工规模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将规模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最小值处,最大限度的减少用地的死角。另一方面,在临时设施的布局上,我们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临时设施进行布置,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管线等为我们的施工服务。第三,节水。节水我们应该从意识、制度和科技上入手。从意识出发,我们应在施工现场所有的用水点贴上节约用水的提示语,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正在用水的人水资源的宝贵。从制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施工现场各大用水点的用水量进行分别计量,以此为依据对使用者进行奖励或处罚。从科技出发,在施工现场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阶梯式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第四,节材。对于节材我们应从所选材料的种类、产地及加工工艺上入手。无论是结构材料、装饰材料、维护材料还是周转材料对于材料种类的选择都相当的重要。对于施工原材料采购地的选择我们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一方面是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施工进度。第五,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作为绿色施工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应从扬尘、噪音、光污染、水污染、土壤、建筑垃圾几个方面入手。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将施工对环境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施工推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3.1 理解偏差
在中国,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绿色施工模式的推行时间还很短。何为绿色施工,部分施工单位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四种理解误差。第一,将绿色施工片面的理解为增大施工现场绿化面积。第二,将绿色施工错误的理解为只是施工单位的工作。第三,将绿色施工理解为安全文明施工。第四,将绿色施工理解为节约型施工。这些错误理解方式的存在都为绿色施工的推行造成了障碍。
现代社会,绿色建筑在建筑学中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探索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有关建筑的教育课程中要将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本文将从绿色建筑的含义及设计两部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内容;探索研究
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必须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相关思想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但关于绿色建筑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教材,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自行进行安排。下面,笔者将就最近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在有关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很多,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等。根据这几个定义和绿色建筑含义的差别可以得出:“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并能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意识到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趣。但是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让学生能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师还要增加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讲解。在对其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样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虑到评价体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可以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高校中建筑学的大四学生对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相关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可以适当减少建筑的美观、作用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而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在气候和环境特征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讨论上。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绿色建筑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设计、建筑整体构型以及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来指导学生怎样设计绿色建筑的各个空间,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很多,在教学中不能讲解全部,重点应该放在和建筑设计结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风及遮阳技术,通过融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在设计时怎样在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三、绿色建筑教学成果检验
(一)绿色建筑含义教学效果检验
检验这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地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对调研的建筑进行评价,写出调研报告。在这种调研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样子,将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而且能在调研中学习到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题目的检验
绿色建筑的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这其中设计题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地形设置能够直接对学生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进行考察,所以绿色建筑设计题目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选择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具备解决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观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气候的变化,还要周全节约能源的问题。这时如果建筑类型比较复杂,学生的精力就会过多放在对功能的处理上,而忽视绿色方面的设计。所以可以选择设计绿色小别墅,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功能比较简单,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决建筑和生态的相关问题上。对于要设计的地形设置,首先要确定城市。这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确定。建筑设计一定要契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当地的乡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学生对设计地点的选择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在温度调节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中不能明确体现节能因素,因此,建议学生不应选择气候温和地区。在对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这个部分,要制定准确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的评分指标和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不同,传统建筑课程设计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构造及图面表现等。而绿色建筑根据其含义应该增加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节能程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评定标准,还应该增加设计创新这个评定标准,用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方法。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要以掌握其含义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设置教学、实践调研以及设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对学生在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多加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
作者:许茗彦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4).
什么样的建筑物才是美的?
《创新时代》:你曾提出过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的说法,你怎样理解建筑物的概念?所谓建筑物“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体现在哪些方面?
绳:建筑物通称为建筑,属于重大资产范畴,一般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交通、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工程建设品。建筑物作为一种社会综合体,一定反映了时代、地域、当时的技术、经济水平及当时政治活动等一系列特征。
建筑物在社会存在和历史遗存中,除遵循一定的哲学内涵外,还因其体现、强化哲学思想,从而起到引领、巩固哲学内涵的作用。尤为一提的是,建筑物也体现出了某些“非哲学理性的瑕疵”。众所周知,建筑物是最具属地特点的,它与当地的气候、建筑材料、水文地质条件、人文情况、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常常可以看到某些开发商对外宣称他建造了一座堪称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小区,我认为此种说法是以荒唐作为卖点的,即所谓建筑物的“非哲学理性的瑕疵”。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开发商不顾建筑物的地域属性,单纯地将其作为商业卖点的行为,将造成错误引导消费取向的影响。
此外,由于建筑物是一个必然留存于建筑史年轮中的产品,因此它也是一种高价值、长寿命、影响巨大、有生命的且带有人文观念的产品。
《创新时代》:一座好的建筑物应有哪些方面的基本体现?行业应怎样深刻解读建筑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绳:“好”的内涵包括功能、美学、安全、健康、环保、低耗等诸多内容。一座好的建筑物首先必须是绿色的,此外,它还应具备人文的灵魂、时代的特点及受科技支撑和引领的特质。
一个建筑作品为了新潮的外表,在投资、功能、节能、健康、环保及绿色等方面代价过高,那它就难免给人造成得大于失的印象。虽然中国在渐渐富足,且国内很多城区都有能力建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建筑,但却往往忽略了对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全面考评。比如说,如果人们认为造一座玻璃幕墙的房子是美的,但若在地点、气候不同时建造会非常费能,那么这种美就是不值得提倡的。反之,建筑的“美”不一定是高代价的,当建筑的“美”与科技、节能、环保产生矛盾之时,应及时调整美学方向,用科技引领、支撑美学观念。具体来说,就是在合乎当地气候及地域属性的前提下,将尺度合理、比例恰当、色彩选择等符合人类先进理想观念的“美”作为建筑美学的出发点。
针对现实中建筑师将美学位置提高而忽略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最终导致本末倒置的后果,我认为建筑师的高明应体现在将各种矛盾因素合理统一的能力上,而不应随意说“非此不可”,如此只能暴露建筑师自身的无能。
《创新时代》:从美学理解上,如何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合作方式?
绳:中国建筑产业的发展与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背景相似。世界建筑产业发展的历史长达8000年,可以说从人类钻出洞穴之时就开始了。伟大的历史留下了诸如希腊神庙、凡尔赛宫、罗浮宫、兵马俑、紫禁城、颐和园及四合院等诸多辉煌的遗存,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设备专业所涉及的系统引入建筑物的历史只有约80年的时间,因此在中国,人们对目前“幼稚”的建筑设备行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称那些辉煌的建筑遗存为“空壳”,除了“空壳”之外,我们更要对那些建筑物的生命系统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支持。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们对建筑物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美学理解上,应符合先进的哲学理念和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技术因素甚至可以作为建筑审美取舍和评判的缘由。当然,美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诸多科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成型,但目前我国的建筑美学概念尚处于初级阶段。
《创新时代》:从你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从业经历来看,你认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团队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绳:从我过去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的工作经历来看,我非常了解建筑师的状况和苦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体制,决定了建筑业是业主、官员和技术人员共同营造的一种产品,而中国则突出表现为对设计师和其创作的作品的尊重不够,官员的强势和业主的主动要求分量偏大等特点,因此建筑师往往承载着争标、创新、业主爱好、领导意图、比对手要“高明”等诸多方面的重负,而建筑师应着力强调的节能、环保、健康等因素则被放在了微不足道的位置。此外,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建设阶段,已逐渐把创造性劳动贬低为生产型劳动。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里,建筑设计的团队好比“一条龙“,即建筑专业为“龙头”,其他专业常被比作“龙身”或“龙尾”。可以认为,掌握最主要决定权的业主、城市主管领导和有一定权力的评标专家是否能用建筑技术因素引领建筑美学发展走向的水平是建筑设计团队能否发挥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建筑师、结构师、设备师等是并联在一起工作的,这种体制也促使了中国建筑师身份逐渐向艺术家转变的趋势。即中国建筑师学会了艺术家和外国建筑设计师的法权和牛气,但却并未学会外国建筑师学习、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并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现实地说,目前中国更能按照规范操作、相对了解节能工作细节并可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恰恰是暖通专业工作人员。因此,我鼓励暖通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更主动、更大胆地与建筑师沟通,支持建筑师把方案做好做细,最大程度地追求建筑物节能减排和健康的效果。同时,我希望建筑师能清楚认识到目前自身的薄弱和欠缺,从而虚心学习,加倍努力。总之,我建议设计院在接到设计任务时,建筑师不要急于规划及实施方案,而应首先听取官员的指导、业主的要求及来自建筑、设备、结构负责人的想法和建议后再统一构思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
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是节能的重要因素
《创新时代》:“绿色建筑”无疑是当下建筑行业中最热的概念之一,请问你是如何理解此概念的?
绳:绿色建筑指的是环保、节能且全寿命期长的建筑,包括绿色交通、绿色照明等诸多领域。首先,此类建筑对于全寿命期应是最节能且寿命较长的,之所以强调此点,是因为目前很多建筑物在经过很短的寿命后就被去掉了,此类建筑就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此外,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消耗了很多能量的建筑也不能称其为绿色建筑。
在这里,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的提法。“全寿命期”概念与“全寿命周期”概念存在深层次的区别:生命周期是中国文化宗教的一种轮回,而建筑物的材料取自地球,经过人类加工做成了建筑物,其在进行使用和能耗后,最终变成了废品作为遗存处理,但此时的建筑物已不能轮回至自然界的原始状态,因此我主张建筑物的“全寿命期”概念。
《创新时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绿色建筑的普及率高吗?
绳: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率很低。绿色建筑概念涵盖了科学、技术、理念、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尤其在市场经济时代诸多利益的驱使下,我国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更加困难,国家一方面要宣扬绿色建筑的理念,且做出了国际承诺,但另一方面却推崇建设500米超高层建筑。这种矛盾共同造成了绿色建筑在我国难以普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客观存在,那就是虽然我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仍旧会建造出更多非绿色的建筑。
很高兴得知我的老师—吴良镛先生创立的“人居环境学”在世界领域内被广泛认同,并在国内被授予了“最高科技奖”的殊荣,我认为这是社会对我们建筑业界人士的最大褒奖。
《创新时代》:在节能环保、节能减排已成为共识的当下,城市建设行业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
绳: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建设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重要性取得共识之后,更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建筑高度也在不断地被争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际线变化速度之快,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
如今的“标识性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我对“几百层超高建筑才更节能环保”的新学说不敢苟同,这种新学说在最近十几年中也没有实施的基础。希望今后我们的城市化发展中少一点这样的“现代化”。
《创新时代》:分布式能源在建筑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施工技术;现状;趋势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1] 绿色建筑是追求的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筑的选址、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等资源,节省能源,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二、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现状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从总体上看,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绿色建筑备受追捧的同时,却仍旧存在着一定的误区。[3]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成本较高
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技术需要一流的供暖、采光和通风等设施,施工的成本必然会相对较高,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绿色建筑的概念从广义上认识和理解,并不是“高成本”的代名词。例如,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都非常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冬暖夏凉,还相对节能,从广义上讲,他们都属于绿色建筑,而造价并不高。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国外现代化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和绿色建筑产品,单纯依靠昂贵的现代高科技创设人造景观或者室内空间并不一定能够符合绿色建筑的内在需求。而只有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非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才是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
(2)认为绿色建筑技术只适用于城市新建筑
很多人把绿色建筑当成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片面的认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只适用于城市新建筑,这也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我国不同地区传统的农村民居都缺乏系统有效的研究,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和研究也忽视了农村市场。但仔细分析后发现,我国农村的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甚至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建筑精髓,例如窑洞、主楼、蒙古包等都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所以说,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适用于城市的同时,在农村同样具有广阔的前景,只是在利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当地的传统和自然条件,不可生搬硬套。
(3)现有的绿色建筑技术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来说,绿色建筑还算是个新生事物,很多的普通民众和居民对其还没有完全的理解,而许多房产开发商却以“绿色”为营销点,通过人工造湖、增加绿地面积等“绿色”旗号来吸引消费者,并将其称为真正的绿色建筑,消费者也基本上都会相信,因为消费者心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国家目前也未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不利于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4]
(4)绿色建筑的市场主体不够明晰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绿色建筑的宣传还不是很到位,所以还有许多人错误认为推广和规划绿色建筑是政府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个人没有必要深入了解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而绿色建筑,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政府、专家的口头上或者应用于大城市,而是应当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让绿色建筑走进每一个家庭。通过对绿色建筑错误观念的不断纠正,以及绿色市场需求的不断培养,才能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的市场主体,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才能够真正的广泛的开展起来。
三、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建议
(一)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发展趋势
目前,绿色建筑在英、美、的、日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而对我国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加强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施工评估体系。其中LEED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与认证的先导体系,它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对“绿色”做出定义,能够推动整个建筑的整合设计过程。[5] 而我国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起步相对较晚,人均资源、专业人才又相对缺乏,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评判标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未来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要真正理解绿色建筑的精髓,把贯彻、落实、应为绿色建筑技术作为关键,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时,不可盲目生搬硬套,要真正寻找出适应本土需求的的特色技术。
(二)针对绿色建筑技术施工发展趋势的对策与建议
(1)考虑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可行性
要想真正将绿色建筑技术迅速应用和推广开来,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过程中,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措施来降低绿色建筑技术的施工成本;同时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等密切相关,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做保障。此外,推广绿色施工技术,要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和现代施工技术,降低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此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等调控手段,鼓励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及运用。[6]
(2)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只有让全社会对绿色技术达成共识,绿色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才有可能在社会各个阶层真正形成。所以,增强社会大众的绿色技术施工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针对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要让施工企业真正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以不断满足社会和公众不断增长的绿色环保需求;其次,可以建立示范性的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加强对优秀绿色建筑技术的宣传和应用力度,同时要做好绿色技术施工前后经济效果的比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积累资料。
(3)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体系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作保障。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文件和标准。但这对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有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所以,绿色建筑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断调研和持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02)
[2] 赵升琼.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绿色施工技术[J].科技创业月刊,2009,(07)
[3] 李晶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 胡俊涛.浅谈我国绿色建筑几点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山西建筑,2010,(27)
关键词: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23-01
2007年9月,建设部以建质[2007]223号文了《绿色施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其目的就在于推动建筑业实施绿色施工,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一、绿色施工的内涵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二、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1.1绿色建筑概述。目前关于绿色建筑在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中叶,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首次将“生态”与“建筑”两个词合称为“生态建筑”他认为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康运行。这便是绿色建筑理念的雏形。国内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也各略有不同,定义各有独特之处,但万变不离绿色建筑是具有可持续性质的,都是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提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架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1.2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上文中已经给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从概念可以看出其所包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它主要强调建筑对环境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建筑的寿命通常涵盖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要做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局限在建筑时间。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还应在上述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处理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个周期的拉长意味着在原材料采购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就进取材减少运输能耗,生产工艺的改进或淘汰,建造就要高瞻远瞩的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1.2.2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健康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节约不能以人的健康为代价。强调适用,强调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
1.2.3建筑要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所以必须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与环境友好型发展。
2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应必须是客观的,是真实可靠的,同时,也必须要对那些建筑的拥有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使他们看到关于环境方面的指标能得到较积极的效果。以下对此作出见解:
2.1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以往的方法只包括那些客观的、科学认可的和可以被验证的问题。如果要增加一些目前还较难准确定义的操作领域,则在评价上还需要更多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对于定性和定量评价的份量应该具有相等的程度,如果具体操作中难以达到的话,则最好排除量化评价,而依靠描述性的评价。一些定性打分指标非常模糊,它们不能作为量化评价的一部分,但可以作为描述评价的一部分。因而,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价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建立好评价模型和体制。
2.2模糊综合评判与人工神经网络评价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绿色建筑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可以克服现今评定方法和手段的一些缺陷。在数据处理方面,模糊数学让模糊事物不加截割地进入数学模型,充分利用中介过渡的信息,最后在一个适当的阈值上进行分割;在客观评价方面,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定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在人自身的模糊特性方面,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绿色建筑评定原理与人自身的模糊特性相吻合;效率高,能减少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人工神经网络是由于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大规模并行处理能力,从而使许多学者致力于将其引入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误差反传前馈网络是典型的前馈网络,其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误差逆传播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阶层神经网络。上下层之间各神经元实现全连接,网络按有教师示教的方式进行学习,当一对学习模式提供给网络后,神经元的激活值,从输入层经各中间层向输出层传播,在输出层的各神经元获得网络的输入响应。在这之后,按减小希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方向,从输出层经各中间层逐层修正各连接权,最后回到输入层,故得名“误差逆传播算法”。随着这种误差逆传播修正的不断进行,网络对输入模式响应的正确率也不断上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原理是:把用于描述绿色建筑的特征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将代表相应综合评价结果的量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用一些经传统综合评价取得的成功样本训练这个网络,使它所持有的权系数经自适应学习后得到正确的内部表示,训练好的网络即可作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的模型。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上综合运用上述二种方法,必然收到满意的结果。
2.3强制立法促进绿色建筑评价。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有关标准还处于推荐阶段,应考虑强制立法,从而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经济的市场运作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立法与强制性条文的主要实施对象应首先着眼于示范区域与示范建筑,从经济水平较发达城市中的示范工程开始,逐渐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其次,强制推行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如选择适合本地的各类技术(如外遮阳、自然通风与采光、太阳能光热利用、透水地面、雨水利用等),推荐节能材料使用。以上各条都可通过立法手段推广,以及提升为强制性条文予以确定,通过技术审查和行政许可的方式具体落实实施,全面提升我国建筑的技术内涵,从而大力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壮大,同时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问题与措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的重要性。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做到节能、节水、节本。绿色建筑不只是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它指的是一种理念,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造的建筑。而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迅速,虽然本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认识;二是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三是绿色建筑中仍存在耗能大的问题;四是绿色建筑制度不完善。
1.1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认识
自20世纪60年代,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的之后。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层出不穷。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尽管人们对绿色建筑有着不同的解释,其重要内容是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结合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处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称的和谐有机体。绿色建筑的宗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地,节水,节能。但是有的学者这么认为,他们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物的周围种些花花草草就可以了。有的学者认为在室内打造一个生态环境就可以了。有的学者简单地认为生态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其实不然,绿色建筑就是打造一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称的有机体。正是大家对绿色建筑缺乏正确的理解,才造成绿色建筑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1.2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和装修的材料要求的越来越高。由于装修材料的使用引发的甲醛等污染,或者过分地装修导致室内外不连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绿色建筑提倡室内外相连通,保证室内外温度一致。这所谓的温度一致很空调产生的效应不一样。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会的空调病。而绿色建筑就不一样,它不仅注重房间里的温度,更注重人手指和脚底的温度。装修材料的使用并没有使绿色建筑得到改善,无法达到真正的绿色效应。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技对建筑业的贡献率极低,这严重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众所周知,好的技术才能好的收益。绿色建筑的发展得益于有效技术的支持。
1.3绿色建筑中仍存在耗能大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仍处于高耗能的阶段。近年来,国家有意地减少建筑业能源的耗损量。但是我国平均面积的耗损量仍然是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还是比较匮乏。尽管在推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建筑的耗能量仍然是居高不下。面对如此险峻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规划资源的利用。绿色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绿色建筑的能将能源的耗损量下降至20%。更重要的一点是房地产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使用比较差的原材料,这样就会造成维修成本过高。
1.4绿色建筑制度不完善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能源的耗损量始终达不到绿色发展的要求。所建的住房由于没有合理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只是单纯地追求规模的扩大。有很多住房因为不能基本的住宿条件被搁置。近年来,随着建筑的合理布局和长远规划,许多节能建筑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住的更加舒服。最近,有关绿色建筑安全的措施也被提出,绿色建筑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但是绿色建筑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所有一切措施的提出都是更好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服务。
2如何解决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迅猛发展,但是面临污染严重,耗能大等问题。本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措施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二是在建筑施工中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三是政府部门要完善绿色建筑的制度。
2.1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
目前,还有一部分人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不深刻,严重阻碍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为了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我们必须开展相应的活动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6月14日上午,市城建局结合2016年全国低碳日暨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主题活动,在我市盛成广场开展了以“绿色建筑”为主题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广场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摆放宣传戗牌以及发放《绿色建筑你我他》等各类宣传资料形式,宣传了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好处等等知识,提高了广大市民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认知程度。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市民对节能减排意识,还积极倡导市民绿色、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广大市民践行节能低碳意识,起到保护土地环境、空气环境,促进清洁生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建筑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2.2建筑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
面对绿色建筑中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来控制,并且我们要用更加严格的指标来控制能源的消耗。最近松江区建管委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落实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能耗公示4幢、能源审计项目4项,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26万平方米。完善本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进一步强化能耗问题。建筑施工是建筑最重要的环节,所有的技术都是在这一阶段实施。我们要购买新的设备取代旧的设备。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运用有效的高科技来减少能耗和一些污染除此之外,我们必须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在安全施工。总之,绿色建筑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我们要本着这样的理念构建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有机体。
2.3政府部门要完善绿色建筑的制度
绿色建筑必须标准化,这必须依赖于绿色建筑制度的提出。近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制度已经被提出,但是这政策的实行需要更大的财政支出。我国的建筑节能投资也在逐渐增大。《中国城市绿色建筑节能投融资研究》显示,建筑节能改造需求大,财政投入仅是杯水车薪,亟需探索效益分享模式,弥补节能资金缺口。专家建议,使金融支持与政策机制配合,适应低碳转型需求。
3结语
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工程。它不仅结合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还包含着开发商,房主,施工队以及政府部门的利益。绿色建筑的核心以人为本。通过对我国绿色建筑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绿色建筑关系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引领建筑业的潮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张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们要不遗余力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艳芳.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