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2: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德育的基本要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家下午好!
应包括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价值观念和人格等方面的素质,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获奖的273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中学学生奖励条例是落实中学办学理念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而影响这些素质发展的因素,既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后天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人努力程度等等,而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的因素是处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种促进作用,中学多年来,始终坚持把让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这也是学校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并已得到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力求找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受学生欢迎的模式。近几年思路基本形成,学校德育十年探索。学校已用三年时间研究和确立学校德育主题,又有近二年全校师生的实践活动,因此本学期将正式启动《中学”学会负责,学会尊重“德育主题框架》
立足于从基础行为习惯做起,学校德育主题的确定。讲文明、讲礼貌;从中学生基本要求着手,讲责任;以人际关系相处为基本前提,讲尊重。因此,中学德育主题的内容是学会负责:
包括对自己言行负责;对自己前途负责;对自己健康负责。对自己负责。
要对自己父母家庭负责;对班级、年级、学校负责;今后工作岗位上要对自己服务的单位负责。对团队负责。
要学会本领,对社会负责。报效社会。
首先要尊重他人,要学会尊重:要别人尊重自己。讲文明礼貌,善于合作交流。
[关键词]高校德育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概括。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高校德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德育观,统筹兼顾德育内外各种要素的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的德育处处突显着科学发展观。
一、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自198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人是发展的中心问题”以来,国际社会普遍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高校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德为先,德育的目的是人,所以德育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道德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权利。人性化的德育是用‘人’的方式理解人,对待人,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德育的人性化,在于教师要真正发现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内在需求的生命体,是能动的人。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行为良好,德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基本权利,把德育与学生的尊严、价值、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求,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德育的全面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既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德育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发展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坚持社会主义的特色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不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要靠全体教职员工;不仅要靠课堂教育,还要靠课外实践;不仅要靠高校,还要靠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因此,高校应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全面德育发展观。
三、高校德育的协调发展观
高校德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的是德育工作要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德育工作的协调发展。树立整体规划,分层落实,协调推进的德育发展观。在我国,当代大学生要有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才是人们所盼望的理想境界?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全面和谐的人格境界”。高校德育必须树立和谐理念,在德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兼顾各个部门、各种群体的职责,促进各部门、各群体在德育工作中的和谐。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注重协调,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德育工作要注重四个方面的协调:注重德育在内容、方法、手段的协调;注重效率、效益和质量的协调;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注重学生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德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德育将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变化。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研究,把握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德育工作和学生都得到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德育发展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要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高校就必须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形势要有科学的思考、分析和预测。在德育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坚持“德育就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德育工作,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德育;二是注重课外德育主阵地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教育网络,推动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
五、高校德育的统筹兼顾发展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矛盾的观点。德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也无法靠某一特定的群体实现。德育要实现育人的效果,必须统筹兼顾,形成教育的合力。
高校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采取举措,解决问题,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德育观。高校德育必须统筹兼顾,在德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抓住共鸣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兴奋点,升华闪光点,用科学理论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在德育方法上实现由侧重传统向贴近现实,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提高,由显性教育向显隐渗透,由口头动员向行动感召,由单一模式向立体格局转变。在德育机制上建立一套适应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机制,能够应对各种新问题和新变化,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做到四个方面的统筹既: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统筹;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统筹;课内体系和课外体系有机统筹;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统筹。
高校德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只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注重理论创新,夯实德育理论根基;注重实践创新,提升德育整体效能;注重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组织保障;注重全员育人,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就一定能使高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对策
高中生处于人生关键的节点,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做出正确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既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影响作用,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创设健康学习环境,从各个方面出发,做好德育工作,从而真正实现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言传身教,提高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都会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高中生处于人生关键时期,对于未来比较迷茫,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以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发挥出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某种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真挚的爱心,感化学生。班主任通过家庭走访、与学生沟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坚实的后盾。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将德育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由学生亲身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与教师一同探讨开展的德育工作的有效对策,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就可以起到德育的重要作用。
所以,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中,班主任必须对自身影响作用的重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根据德育工作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榜样作用,通过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目标。
二、深化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德育课程
实施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为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对德育工作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德育工作特点和基本要求,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对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将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在德育课程中贯彻德育精神,以课程教学的方式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实现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目标。
高中德育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学科的形式体现出来。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根据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深入发掘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在思想内涵、情感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联系。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领会教学内容中蕴藏的德育精神。
所以,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将德育课程落到实处,实现德育工作与德育课程的有机结合,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目标。
三、创建和谐班集体,营造健康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轻松、自由、健康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反之,不规范的学习环境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折扣,不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会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率形成不利影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充分认识到营造团队和谐班集体的重要作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班级管理办法,创建团队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学习营造出健康的学习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真正实现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创建出一支坚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由班干部代表其他学生参与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而班主任则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思想心理和了解新新信息上,从而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由学生代表参与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可以发挥出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形成正确的影响作用,促使学生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学生与班主任有效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充分的保障。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学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形成支持作用,就可以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实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班主任深入发掘德育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影响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困境
1.德育环境缺失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中,德育环境的缺失是影响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这使得学生迫切需要德育工作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庭德育缺失使得学校德育变得孤木难支,虽然教师百般努力的进行德育工作,但在离开学校后学生成为了无人约束的“自由人”,学校当中的德育也被他们抛在了脑后,这使得德育工作缺乏环境支持,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影响了农村小学德育目标的实现。
2.德育观念偏低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事业中,德育观念偏低也是影响德育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从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和家长都存在德育观念偏低的情况,这使得德育工作缺乏基础支持。在学生方面,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来出人头地,来走出农村进入到城市,这使得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知识学习上,对于其它教育内容一概不认。在家长方面,农村家长在德育认识方面本身就较差,再加上留守家庭当中的老人较多,这使得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缺失了学生和家长的主观支持,德育效果因此而不够理想。
3.德育方法单一
教师德育方法较为单一也是影响农村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德育的执行者,其需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德育设计,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接受德育,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平。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将德育以一种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使得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德育的作用,也体会不到德育带给他们的改变,进而出现了学生的德育兴趣缺失,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1.营造良好德育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确保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拥有客观支持的基础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想要建立起良好的德育环境,就必须要加强对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从而调动起家长配合德育工作的动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于学生的品的素质影响作用,提高家长的自我约束力,尽量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家庭德育环境,以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让家长实时掌握学校的德育?热莺偷掠?进度,为家庭德育提供基础支持,保证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步调一致,为农村小学德育进步带来支持。
2.树立正确德育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也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到学校当中参加班级范围内的德育工作重要性讲座,以此来让家长认识到德育对于学生成长、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树立起家长的德育意识,保证他们能够与教师的德育思想保持一致,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打下基础。在学生德育观念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德育观念,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德育的认知水平,为调动他们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带来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德才兼备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调动起他们对自己品德方面的提升意识,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主观动力支持。
3.积极丰富德育教育模式
积极丰富德育教育模式是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德育内容的分析,来采取不同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模式下,实现自己道德素质水平、意志品质精神的提升。例如,教师让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主义电影,以此来培养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比如让学生参与校内的一些实践活动,培养起他们的道德品质,例如开展“学雷锋活动”,来培养起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或者开展“讲文明、懂礼貌”风貌评比活动,来让学生在评比中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品德素质。
一、健全组织,加强师德教育,确立“全员德育”的观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少先队,思品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氛围,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有分工,有责任人。本学期中心校利用每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收看大型系列片《呵护》,及教育家,名师的经典教育案例,用生动的
例子结合法律。法规。德育文件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结合行风评议活动,使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形成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 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养成教育
根据《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切入口,狠抓养成教育,本期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每天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支持不懈,有始有终,使学生不但掌握《守则》、《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且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坚持低起点、分层次、严格要求,并配合学校的五项评比工作,使学生的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突显德育实效
1、九月份,开展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我校以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开展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四个一”活动,高年级通过读一本反映中国人民历史的书籍,低年级通过讲一个自己喜爱的抗战故事,组织学生观看抗战影片《地道战》,学唱抗日歌曲活动,纪念“九.一八”校长国旗下讲话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旗下宣誓活动。九月二十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庄严的宣誓活动,此外,红领巾广播站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查找有关“九一八”、、公民道德宣传日等资料踊跃投稿并评选“十佳稿件”活动,各班出一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的班刊、校刊手抄报,在此基础上,高年级开展“知我**,爱我家乡”社会调查活动。此外,**小学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二十一世纪小主人”征文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开展诚信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全体教师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通过开展人人知诚信讲诚信为内容的“好书伴我健康行”读书教育活动,尤其在考试之前,利用谈话、班会,队会开展“好孩子要诚信”,“我愿做个诚实的人”等诚实教育活动,苏洋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松台小学开展了“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考纪考风”、“找差距,努力拼搏”、“用实际行动迎接期末考试”等主题队会,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教育,使学生初步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人人争做诚信的小公民。
3、中心校在十二月三十日“迎新年,颂祖国”卡拉OK比赛,并评出十佳校园小歌星,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松台小学迎新年各班举行了文艺汇演,同学们自编自演,节目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文艺才能。
4、抓住课堂主阵地,融德育于各科之中
注重课堂教学,探讨德育的开放性问题,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直面社会的各种变化,找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力求每课堂、每个班级是德育的阵地,使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努力致力于德育综合课程和开发与实践研究,整合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在生活中滋养德性,让生活成为最重要的老师。
5、抓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1)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本期我校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预防禽流感、散发性肠道传染病的宣传工作,十一月四日,中心校在县消防中队官兵的现场指导下开展火灾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师生紧急事故中逃生意识和手段,在十一月九日开展安全教育周十个一教育活动,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期校园内外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事件,违法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协的学习工作环境。
(2)办好家长学校,普及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孩子如何做人,本学期的家长学校成功举办了题为“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如何做人”和“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的讲座,此外,各班老师每期召开家长会一次,每学年全面家访一次,能够定期与家长交流,形成互动的育人氛围。
(3)我校治安副校长定期来我校开展法制、交通安全教育。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功能,在学科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意识,使师生都得到健康自主的发展。 共2页,当前第1页1
(5)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利用开学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做好未成年人不进网吧“三室两厅”宣传活动,对于计算机等网络知识及时指导,克服对网络过度迷恋的不良心理倾向。
不足之处
1、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如社会实践教育,有时因受教学的冲击,联系不及时,抓不住季节性,致使活动不能坚持经常。
2、个别教师,特别是个别任课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失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育人素质。
3、由于条件限制,致使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不能留下原始的材料,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失去宝贵、有说服力的东西,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一,实施工作的五项原则整体性原则——重视社区网络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合力教育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迫切。因此,必须树立 "大德育观,"构建德育管理和评价两大体系,形成多渠道,全方位,覆盖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工作网络,让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辅相成,齐抓共管。为此我们不仅做好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而且还利用课改契机进行优秀课例观摩既学校开放日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梅花社区的"共创文明小区"活动。在11月份我校《爱我梅花爱我中华》的歌舞在辖区内表演受到了社会好评。
2,层次性原则——献出一片爱心对教师提出"德艺双馨"的要求,从爱学生出发,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久以恒。提倡 "诱导式,""启发式"的德育教育方法,理解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德育工作真正深人学生的心灵。善于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之中,并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如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平时,我们多是进行成功教育,而挫折教育相对就比较少了。因此,我们抓紧了心理辅导工作,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责任。任务明确了,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有目的地找学生进行谈话辅导。四年(2)班的林子乔是一个表现特殊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使他养成对学校任何事都玩世不恭的态度,学校里谁的话他都听不进去,只要前一天被家长训斥过,
第二天回到学校就要找同学出气——无故欺负同学,而且还振振有辞,一副使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感觉。可班主任覃老师却没有因为子乔这样的表现就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教育他,劝导他,哪怕使他有丁点改变,给予恰如期份的鼓励。使他感到了"爱"的温暖。
3,有效性原则——目标指令清晰到位德育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依据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为此每一项工作学校都能依据事实,有计划,有目地,有组织地进行,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诚信教育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的德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推动力,缺一则会使学生的德育丧失基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的诚信养成教育得到落实,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养成教育一体化中学校主导、家庭基础和社会保障三者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给在德育实践中的一线教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诚信教育;德育;学校主导;家庭基础;社会保障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应始终秉承的行为准则,也是当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诚信是金,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以后从事何种工作、处于多高的地位以及拥有多么多的财富,诚信都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最基本的依据,没有了诚信,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始终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学生学习阶段是其诚信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故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会受到这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时必须将三者结合,使其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最终优化学生诚信品格养成和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模式。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是学生接受课程教育、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自古以来便是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使命的知识阵地。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中接受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教育,因此学校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常包含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并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如思想品德、美术、体育等。但是许多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严重压缩这些课程的课时,导致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流于形式。学校并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还是让学生感悟心灵教育的窗口,学校要做的是积极增加对学生德育的重视程度,走出唯成绩论的教育误区,引导学生在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道德的养成。其中,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亲身示范都将是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是课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完成的,当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不乏对学生道德教育产生影响的案例。因此,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应依托课堂资源,积极结合生活中以及社会现象里的案例,将其纳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来,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中,对学生诚信养成主导作用的实现要求学校将诚信教育分解细化并融入各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且学校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此外,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让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得到提升。
二、夯实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也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从出生开始的原始的模仿行为,使得学生不停地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因而“学习”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成功开展非常关键。家庭没有正式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正因如此,家庭诚信教育的突破口应该是学生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首先,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并正视现实中的挫折,这对学生的诚信行为养成有良好的基础作用,做到这些,孩子才不会轻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才能健康成长。其次,是培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诚信行为。培养孩子在学习中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家庭活动中要遵守言必信而行必果的做事准则,敢于承担错误并加以改正。最后,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家长要将履行承诺得到奖励和失信于人受到惩罚的过程演示给孩子看,让孩子对于道德、诚信产生敬畏之心,进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构建社会环境的保障作用
诚信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合理结合才能有效实施,其中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是学生诚信养成教育成功的保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道德沦陷和诚信缺失现象出现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质疑自身接受的诚信教育,甚至扭曲了学生心中的道德观念。为了肃清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要利用舆论的力量,加大诚信的宣传力量。充分利用有关媒介平台对全民进行诚信宣传教育,树立生活中榜样的形象,营造出诚信的舆论环境,进而在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的同时对学生诚信养成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要明确标准,制订诚信激励和失信惩罚制度。一直以来,社会的诚信行为都只依靠道德的约束,但就目前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通过制度的完善从法律法规上对社会公民的诚信行为进行约束,对于因为失信造成严重后果的公民和单位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以此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