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学校课程管理

初中学校课程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学校课程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学校课程管理

篇(1)

初中学校是中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校内管理工作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宏观性的指导,要求初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学校作为中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为中学生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证了初中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成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初中学校也开始对校内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断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中学生是初中学校提供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初中学校的教育价值,倡导“以人为本”是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思想。对于初中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便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初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我国初中学校学生管理有了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这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施提供了诸多帮助。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条件,以校内学生管理实况为基础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学习管理成效。我认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秩序方面。

教育部门宏观指导下,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各类文化课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专业学习条件。学科评估是初中学校教改里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科教育评估创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督促教师时刻反省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朝着文化课程创新教学方向发展。

(2)培养方面。

初中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初中学校要全面推广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3)校规方面。

班级管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机构共同提出的学科教改活动,安排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或学者从事课程的评估活动,以获得最为公正、专业、可靠的班级管理结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倡导了“人”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导学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初中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1.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新时期教育部对人才教育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地初中学校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着重解决学生在初中教育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难题,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异常心理状况,进而影响了其校园的正常生活。异常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心理上的异常状态,更对学校生活及学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初中学校必须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对策

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两考合一”

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

“全科开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

分类考核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

命题要求

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

“学完即考”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

成绩呈现

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

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

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

结果运用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

评价实施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

坚持普职协调发展

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

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

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

严格招生计划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

规范招生行为

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

严格招生时间管理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

严控考试加分

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

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区(市)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充分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和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健全试卷命题、印制、运送、保管、阅卷等全过程保密制度,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加强标准化中考考场建设,到2022年按要求全面完成。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区(市)县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策解读

现就《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中考改革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近十多年来,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坚持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优化中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

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考改革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开始实施,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中考改革实施后哪些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具体为:

01

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继续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02

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的规定,中考改革实施后升学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升学计分科目相同,继续保持不变。

03

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9门学科升学计分分值将继续保持不变。

04

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仍实行分批次录取。

05

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将继续实行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中考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具体为:

01

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范围覆盖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需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中考改革实施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此外,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业水平考试,避免考试过于集中。

02

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

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都市将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

03

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01

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0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04

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

中考制度改革以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充分发挥中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

01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

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实记录,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02

提高体育与健康升学计分分值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和“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的要求,中考改革实施后,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仍为10科,除体育与健康计分成绩由原50分提高到60分外,其余科目计分权重不变,升学成绩总分为710分。

05

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01

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近年来,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已达60%。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成都市正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不含民办),改扩建24所,普通高中学位将进一步增加。

02

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

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03

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中考改革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怎么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中考改革是如何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的?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程资源开发 音乐教师

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即回答怎样开发与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的问题。首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能够体现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性的原理,形成基本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其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立足实际教学需要,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第三,由于音乐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地域性等特点,因此开发与利用要联系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复合性开发的特点。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转变观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多方取源、综合利用、以校为本。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突出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音乐课程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学科地位

初中学校由于学制短,仅有3年(少数地方是四年制初中)。当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具有升学的任务和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对升学考试不起直接作用的音乐等学科的轻视。音乐课作为“饭后甜点”而存在,成为可有可无、可上可停的自由学科,一有考试或学校其他活动,就会对其造成冲击和影响。这种音乐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从属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片面认识;客观上也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致使音乐课程资源形成严重浪费现象。因此,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由于当前初中学校的上述的特殊性,从学校运行体制上调动不了广大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从管理制度上致使大多数音乐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闲置或使用率极低。广大初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课程论,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彻底改变对音乐学科的错误认识观念。要以国家民族的发展大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音乐学科教学的作用,给予音乐学科以必要的重视。从管理体制上体现出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重视,改变对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使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方便快捷正常顺利的使用各种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起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培训,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习惯于单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课程实施计划,一套完全相同的教材,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课程现象。虽然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最直接被广大师生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仍然是教材,而初中的音乐教材每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书,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造成“换汤不换药”的教学现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促成音乐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首要的关键。要促进音乐教师形成课程资源观念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要使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什么是音乐课程和音乐课程资源,以及音乐课程资源对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开发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中,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利因素。

四、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动参与者

许多学校中的很多音乐方面的人才,如在教师队伍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不乏有能吹拉弹唱的能人,学生中也有很多学有所长的艺术特长生,完全可以开发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搞活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促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这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必要因素。

首先,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音乐教育的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知识技能学科无法替代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计算机、网络、宣传栏等媒体中的音乐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音乐教育氛围。如开展“点歌节目、晨歌、午唱、每周一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发挥利用学校的音乐教育的作用。

其次,建设各种适合于本校实际的学生音乐课外活动小组。音乐课外活动小组是学生音乐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活动方式,使所建立的活动小组能够真正的活动起来,不流于形式。

篇(4)

各市、州教育局:

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青海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青政〔2015〕71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我省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单纯以考试分数为招生录取依据的做法,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并与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相衔接,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学业水平和身心健康等共同基础奠定,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实行全科开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做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3.坚持有序推进。结合我省实际,实行省级统筹,市州为主实施的机制,试点先行,分步推进,逐步推广,确保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4.坚持公平公正。在录取计分科目设置、考试组织、录取实施等环节着力完善规则程序,规范高中阶段考试招生程序,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三)工作目标

逐步改革现行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政策,到2022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特长,维护教育公平。

2017年,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制定出台《青海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青海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各市州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西宁市开始在市区初一新生中进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试点;2018年,西宁市三县、海东市、海南、海西、海北三州开始在初一新生中进行试点;2019年,全省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2020年,西宁市市区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到2022年,全省全面实行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各地不得对开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另行组织义务教育毕业考试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将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青海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确定各学科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各市(州)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实施办法并负责组织。经各市州统一组织到省内异地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有关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制定具体办法并实施。

考试科目:涵盖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所有科目。即:语文(汉语)、民族语文(仅对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学生要求)、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4科。其中外语包括听说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包括实验操作。

考试方式:语文(汉语)、民族语文(仅对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学生要求)、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采取操作考试,外语听说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成绩呈现: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可以采用分数、分数+等级、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最终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具体形式由各市州确定。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市州应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以日常评价为基础,加之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培育、个性特长的发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初中学校要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

2017年省教育厅制定《青海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各市(州)制定实施办法,明确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使用要求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各学校负责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可以折合成标准分或等级呈现。

(三)改革招生录取模式。本着有序推进的原则,先行从西宁市开始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试点,逐步扩展到海东市和六州实施。

1.计分方式。新的招生录取模式中,普通学校在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科基础上,确定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6个科目作为中考录取计分科目(4+6);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在语文(汉语)、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科基础上,确定民族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科目作为中考录取计分科目(4+7)。其中外语包含听说测试,物理、化学、生物考试包含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考试分值不低于50分。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各市州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核定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年度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课程培养目标,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严禁各学校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3.落实特殊优惠政策。将优质普通高中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按不低于50%比例合理分配到市(州)全域内初中,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学生同等享受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

4.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各市州可结合实际,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严格控制自主招生学校数量及招生名额。各地要制定出台实施办法,市级教育部门审定,提前向社会公布。

经各市州统一组织到省内异地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2021年前的非试点地区非试点年级,继续按照现行的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四)深化中考命题改革

要改革考试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应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强化学科教学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要加强命题队伍建设。从2019年起,全省新入学初中一年级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由各市(州)负责,各地可自行命题,也可委托命题,还可地区间联合命题。

(五)职普同步招生,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同批次同步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六)清理规范加分项目,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各市州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严格的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保留的加分项目和分值,严格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和认定程序,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和社会监督力度。各市州须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取消的加分项目和拟保留的加分项目和分值。

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本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和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完善措施,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西宁市的实施方案应于2017年8月底前报省教育厅备案,其他地区的实施方案于2018年7月底前上报备案。各地应在实行改革的新生入学前向社会公布实施方案。

(二)深化教学改革。各地区和各学校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组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安排考试。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各地要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地须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和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各市(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掌握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改革、具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试卷评估分析能力的骨干教研队伍,确保命题质量。要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积极依托对口支援省市的智力支持,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加强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管理,实行从命题、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到评卷全过程管理,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要依法保证考生在考试期间享有的权利,为残疾人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各地要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

篇(5)

今天,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事关所有人哦!

通知原文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精神,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市州为主”的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两考合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加重学生备考负担。

2.考试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全科开考”,包括现有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相关情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劳动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结合实际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各地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考试各科目分值的设定,应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避免个别科目分值过低、科目之间分值差距过大。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有条件的市(州)外语考试可增加听力测试、口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可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我省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实行纸笔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科目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鼓励多项目抽考选考,由市(州)统一组织实施。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组成,由市(州)确定具体要求。地方课程的考试方式由各市(州)确定。文化学科可以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采取各科分卷或相近科目合卷的方式考试。

4.命题要求。考试命题要充分发挥学业考试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导向作用,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要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要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命题由省教科所组织,其他科目考试命题由各市(州)组织实施,各地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联合命题。各级教研部门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办法,通过教师培训、编写考试说明等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促进初中教师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全面理解和把握。省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命题指导和必要的培训,每年对各地试题进行评价并评价报告。

5.考试时间。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语文、数学、外语考试一般于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7科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要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安排考试。

6.成绩呈现。改进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采取等级呈现方式的,可以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音乐、美术用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应用,由各地制定学业水平衡量和招生录取相关实施意见予以确定。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

7.考试组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由各市(州)组织实施。各市(州)要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各地和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

3.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学校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反映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搜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每学期末,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写实记录材料整理、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记入综合素质档案。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

4.结果运用。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择优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评价实施。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可参考借鉴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各市(州)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制定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开展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取得经验后全省推广。试点具体任务包括两项,一是计分科目的构成。要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保障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夯实基础,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稳妥推进”的要求,确定计分科目。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探索建立客观真实、方便适用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规范有效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克服唯分数论,要避免人为设定不同等级学生的比例和名额,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近年来各地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经市(州)申报,专家论证审核,决定在绵阳市、宜宾市、眉山市开展试点。试点地区要制定试点方案,根据当地实际,积极稳妥地进行探索。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可以暂继续按照现行的方式进行。各地要立足实际逐步改革过渡,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2.统筹普职协调发展。各市(州)要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科学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创新中职招生考核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打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立交桥”,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选择机会。

3.继续实行优质学校指标到校。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可给予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市域范围内的自主招生资格和方案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从严控制招生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的5%。跨市(州)自主招生资格和方案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教育厅审批。各地要制定实施细则,根据实际适度审批自主招生学校,加强对自主招生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计划,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严格招生计划管理。高中阶段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各地要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规定的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要加强招生和学籍管理,公办、民办学校均须按照经核定的办学规模,严格执行年度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不得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招生范围招生,严禁未经教育厅批准擅自跨市(州)招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可面向全省范围自主招生。各地要积极支持重点(示范)中职学校和经教育厅批准的省级重点(示范)中职学校的宣传和招生工作。

2.严格招生时间管理。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当地中小学招生时间,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程序开展招生工作,严禁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学校自行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严禁学校剥夺初中毕业学生参加中考和录取的机会和权利。

3.严控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全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取消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各地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进行清理,同步取消地方规定的各类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4.实行阳光招生。各地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核心政策、群众关心的政策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招生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2017年12月底报教育厅备案。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要充分考虑考试招生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地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充分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各市(州)要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各级教研部门要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试卷命题、印制、运送、保管、阅卷等全过程保密制度,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区域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地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严肃责任追究。

各地要切实维护中考工作的性、严肃性,严格遵守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出现的提前私自招生、随意扩大招生计划、违规跨区域招生、擅自提高自主招生比例等违规招生问题,要按管理权限进行严格问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关学校及责任人处分。

本《实施意见》有效期5年。

内容解读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实施意见》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20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所制定。

二、《实施意见》是怎么形成的?

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对基本原则、改革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保障做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制订实施意见”。随后,教育部又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交流研讨各地已经实行和准备实行的中考改革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各方面要求。

我厅将制定我省《实施意见》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文件精神,推动解决现有问题的重要工作举措,组织力量深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调研,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

按照教育部要求,我厅于今年6月将《实施意见》(草案)报教育部初审,并按教育部反馈的修改建议做出修改,教育部原则上同意我省《实施意见》。近期,《实施意见》通过了教育部正式备案审核。

三、《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育人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因地制宜、市州为主。

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四、《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强化招生管理。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是什么关系?

《实施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我省大多数地区过去已经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已经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这次改革是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同时,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 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主要由市(州)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设计,一般仍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没有纳入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三)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什么新的要求?

一是评价内容上,要求各地和学校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四)高中招生录取看什么,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一是明确改革试点的两项具体任务:高中录取计分科目的选择构成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录取中的使用,其中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

二是确定绵阳市、宜宾市、眉山市作为改革试点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改革。三是明确试点外地区的实施步骤,试点外地区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开始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高中招生录取可以暂继续按照现行的方式进行,全省最迟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

(五)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起全面取消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比赛类、过程评价类等加分项目,各地同步取消地方规定的各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六)普通高中的自主招生如何规范?

为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可给予经批准的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明确规定了市域范围内和跨市州两类自主招生资格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同时,要求从严控制招生比例,市域范围内的自主招生名额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一般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5%;跨市(州)自主招生的招生名额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报教育厅审批。

篇(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教研室紧紧围绕教育局20项重点工作和《教育局再次创业行动方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加强了中考、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高中组教研员深入市直各高中学校,听课、评课,具体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各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复习方案,并组织了三轮模拟考试。初中教研员深入市直和各乡镇初中学校,听课、评课,帮助制定备考方案,并组织了四次中考研讨会,组织了四次中考模拟考试。3月5日组织学科教研员参加xx省中考备考研讨会。回来后各学科教研员抓紧整理了会议内容,编辑印发材料60余份,刻制光盘60余张,全部发放给全市各初中学校,对xx年的中考备考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2、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组先后在xx中学召开了全市初中有效教学现场会;在进修学校围绕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召开初中第四届校长主题;在二中召开了全市加强初中薄弱学科教学研讨会;小学在xx小学完成了大成全语文实验阶段汇报,会上邀请了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对大成全语文实验如何转段,做了专题辅导;在xx一中召开全市“外请专家组特级教师郑希冰、李一特老师做了观摩课”,与会人员达500多人,听课教师通过听特级教师讲课,收益非浅;在xx小学召开了xx市盟校办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会;在富强小学召开小学语文“学全国名师,创xx优课”教学展示会;在xx乡xx小学召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盟校教学研讨;理论组在第二幼儿园召开了盟园教研现场会,加强盟园教研工作建设。

3、坚持推进校本革命,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4月13日,xx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xx市实验区工作会在第三中学召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月21日,xx市在xx小学召开了全市“课业革命现场交流会”。xx小学和xx小学两位数学教师当场作课,获得与会人员好评。教研室准备充分,计划周密,获得成功。

4、举办了首届“三名”评选工作

受教育局委托,教研室承担了我市首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三名”评选工作,通过资格审查、课堂观摩、个案演讲、工作陈述、理论答辩等过程,公开,公正进行了评选活动,现已报局务会。

5、加强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申报xx省“xx”xx年度课题13项;对xx市“xx”xx年度27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对xx省、xx市“xx”37项规划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综合改革项目研究

我市承担了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对于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把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制度、实施和评价管理制度,强化督查。不定期地开展项目研究的调度和督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先进做法及时推广。

2、教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进一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认真调查研究我市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制定促进均衡发展的得力措施;学科教研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薄弱县区;举办教科研评比活动,要在名额分配、评比条件上兼顾农村学校、教师,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盟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盟校教研生动、活泼开展,切实解决校际均衡发展难题。

3、 加强课程管理和指导,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要加大国家课程管理力度,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成功经验。通过采用网络教学、师资培养、教师支教、中小学教师统筹、紧缺师资走教等多种方式,弥补农村师资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的缺陷。

要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将地方课程和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学评估范畴。进一步组织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动我市地方课程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利用社会、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4.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研究“学案导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借鉴省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市比较成型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推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普遍提高。

5.大力实施“三名”带动工程

对首届“三名”人员进行表彰,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认真总结、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举办首届名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篇(7)

实现教育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教育的任务。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也是青少年成长、成人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要研究解决制约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初中教育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这对全省教育的发展、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省初中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的初中教育得到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有了新的提升。2008年全省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8.48%,初中三年保留率97.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0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24%,本科学历超过61%。生师比14.83:1,比上年的15.76:1明显降低。初中校舍建筑面积2560.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5.34万平方米。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7.82%;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0.13%;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7.87%;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86.83%: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为90.81%;建立校园网学校数的比例为72,48%。

这些数据表明,我省初中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这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通过实施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各项工程,初中学校布局与规模趋于合理,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省初中阶段办学条件的均衡度得到大大提高;“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教师工资、公用经费等教育投入得到进一步保障: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明显进展,教师学历有了大幅度提高:初中的课程改革得到全面推进,并向深入发展。尤其是出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学校管理得到了加强,学校办学行为普遍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涌现出了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无锡蠡园中学、溧阳后六中学、扬州梅岭中学、海门东洲中学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办学上水平有特色的学校,他们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虽然我们在初中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初中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大问题是初中教育还没有做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才使得初中教育的“瓶颈”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使得初中教育的薄弱状态难以改变。

初中教育要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旗帜下,积极推进初中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全面促进初中教育的“内涵发展”。

初中教育要实现“高位均衡发展”,关键是要促进各级政府依法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我们教育系统要充分抓住这一契机,促使政府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评价制度、招生考试、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初中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这些涉及到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有关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通过实现高位均衡发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面临的初中学校改制问题、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设立重点班问题、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择校热”等一系列问题。

初中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就要使学校的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能够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应该包括以住比较忽视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应该包括校园文化、学校特色、民主氛围、师德师表等。通过学校的内涵发展,可以逐步解决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德育、美育和体育弱化的问题,学生身心发展受影响的问题,努力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初中教育。

二、努力实现初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阶段我省初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科学谋划未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规范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狠抓薄弱环节,全力促进城乡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解决初中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工作力度,加强薄弱初中建设,加快薄弱地区初中教育发展。着力缩小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均衡配置初中教师资源,逐步推进初中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继续实施把热点高中招生指标不低于5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力争在解决择校问题上取得阶段性成效。要创新机制,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初中教育布局,充分发挥示范初中的引领辐射作用。扎实推进农村初中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高度重视并花大力气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问题。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制定外来务工子女在流入地学校上学的具体规定,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初中上学的比例。进一步规范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努力改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准确把握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发展和个性发展。要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性人格,开拓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动手实践和探究,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要坚持健康第一的要求,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探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

正常开展,让初中校园充满蓬勃朝气,洋溢青春活力。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加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困惑和困难,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分辨是非,调整情绪,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做一个阳光少年。

要进一步总结泰兴洋思中学、溧水东庐中学、溧阳后六中学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改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以此带动教学结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多种模式,各地、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条件的做法,形成自身的风格以至模式。要坚持和优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提高质量和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积极稳妥推进,切忌浮躁和急功近利。

三是规范初中教育管理,坚持依法治教。严肃、全面地执行义务教育法,同时提请省人大尽快制订江苏省贯彻《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研制并颁行《江苏省初中教育管理条例》,真正把初中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范畴,为从根本上改变初中教育的薄弱状况提供法律保证和支持。进一步规范初中办学行为,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县(市、区)对举办和管理初中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初中教育要切实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加强学校管理,达到省规定的各项规范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限期达到,违反要求的必须限期改正。初中应以举办公办学校为主,继续鼓励和支持集体或个人依法举办民办学校。

我们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以教育现代化为主要标准,对照发达地区的初中教育的办学要求,针对在全国位次较低的指标,制定初中办学条件标准。在标准中,突出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数、理科实验仪器设备、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以及学生与教师比、班额规定等。城乡初中执行同一个办学条件标准,并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办学条件标准颁行后。原合格学校标准停止使用。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初中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水平。首先要稳定初中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坚守农村初中工作;在职称评定、晋级、评选等方面,对初中教师予以较大倾斜;坚持特级教师评选中,初中教师单列。改革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模式,实行教师来源多元化,提升教师资格起点,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教育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要对初中教育培训进行专题研究,要有强大的专业支撑,讲求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毕业生中选拔优秀者,安排到初中任教,各地可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项目。初中教师队伍的全面提升,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培养制度、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任用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等方面要有较大突破。积极探索城乡初中教师轮岗交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