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2: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贸服务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增长17%;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增长26.1%;
——专业市场交易额达到43亿元,增长13%;
——外贸出口额达到3800万美元,增长11.8%;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0万美元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建设与服务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督导和检查落实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现有的服务业统计办法,调强第三产业比重,努力将__打造成三省交界区域最活跃的商贸经济区。
(二)强化招商引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组织,紧紧锁定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围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综合体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开展精细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大项目。要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性资金,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科学分解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重点项目县领导包保、责任单位承办、年终考核、兑现奖惩机制。对重点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定目标、定人员、定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调度目标完成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实行县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用地、资金、水电等问题,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探索新的招商服务举措,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县督考办要把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年末对商贸流通企业十强、商贸服务业发展先进部门、乡镇予以奖励。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总体思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服务业发展现状,围绕打造浙东商贸强市、浙东优秀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和谐发展、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大力提升消费业,积极发展生产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融合,与城市化进程相配套,与城乡居民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经济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
2.发展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达55%以上。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经济全面繁荣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一心(中心城区)两翼(以甘霖镇、黄泽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三足(以崇仁镇、长乐镇、三界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为重点的服务业区域格局。
二、发展重点
紧紧围绕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这一战略重点,对全市服务业实行分类指导,今后全市拟重点发展以下十大服务业。
(一)优先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
1.做强商贸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加快推进世贸广场建设,打造城南新区商务商业中心;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加快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加快改造提升浙东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滨市场等农贸市场,构筑便利实惠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提升老城区文化广场商圈,加快鹿山路商贸步行街区建设;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
2.做特旅游业。充分挖掘和整合我市人文、山水、生态、产业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山水越剧、温泉休闲”的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着力推进唐诗文化、越剧文化、书圣文化等文化旅游项目的整合及培育。加快推进浙江崇仁温泉湖国际度假区等旅游业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旅游业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基础投入,加强旅游营销,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完善配套。
3.做优金融业。强化金融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加大对一、二、三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机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运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框架。积极探索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种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运行机制。引导各类保险机构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保险产品,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业。
4.做大物流业。坚持“开放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特点和物流发展现状,鼓励以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区域分拨配送物流和市场配套服务型物流,着力构筑以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为主,城西物流中心、禹溪长运物流中心和*港物流中心为副,多个乡镇物流场站结点为补充的“一主三副多结点”的物流框架布局。
(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教服务、社区服务三大产业
1.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提升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与网络增值、电信与广电运营等服务,加快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社区、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和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和再利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工作,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基本建成为各产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2.扶持发展科教文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交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发展研发服务、技术推广、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等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市科创中心以及现有行业科技中心的创新与服务功能。改造提升艺术村,推进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商品连锁经营等现代文化流通产业。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充分利用职高、技校等职业培训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方式,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3.引导发展社区服务业。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机制,促进各类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形成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社区服务实体,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的民营化、市场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对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的,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全面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三)积极发展房地产、商务服务、公共服务三大产业
1.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发挥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合理配置各类地产资源,培育房地产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形成住宅地产、商务地产、旅游地产和工业地产等多元化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优化和保障供给,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2.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服务业,指定和完善行业服务标准,提升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规范发展环境,扶持法律咨询、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会展服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知识产权、服务外包等行业。加快城南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4.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城乡公交等公共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和有效利用重要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发展医疗卫生等产业,使市场成为公共服务资源分工的主导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业产业化。
三、政策措施
1.实施集聚发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新型专业市场、现代商务产业布局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世贸广场、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制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速集聚政策措施,做大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同时,根据服务业跨度大、领域广的实际,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2.培育市场主体。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减少服务业企业审批环节。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步伐,落实主辅分离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行业自律。
3.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充分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根据财政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引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和集聚区建设,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共业发展以及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以奖励、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加强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增加透明度。改善服务企业融资环境,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
4.增强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要素向服务业倾斜与集聚。物流企业用地可以享受工业用地价格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年底前完成服务业收费清理,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费项目,严禁向服务业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所有检查、罚款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执行。对从事农村客运服务、经营等方便农民出行的运输行业给予支持。
5.强化招商引资。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企业投资现代物流、文教卫设施、旅游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吸引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同时,加大对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鼓励其与境内外的大型服务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开拓国内外服务业市场。
6.突出项目带动。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原则,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要抓紧实施一批对产业带动力强、经济转型升级作用大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要继续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部门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推进的全程服务。
7.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好省、*市和我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服务业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和规费减免优惠政策,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对主辅分离后企业,税负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生产经营用房三年内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报经税务机关批准,设立起三年内给予减免;所购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原因,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对服务业集聚区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和投资贴息补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补助;集聚区企业若纳税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费减免优惠。对服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8.实施品牌战略。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联合与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认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推动企业开展服务质量等体系认证,评选各服务行业信用企业并予以大力宣传。
9.加强人才建设。特别要吸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软件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引进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于现代服务业,为优秀人才创业、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商贸办,负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扎实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成立若干个服务业发展专项推进组(具体组织机构附后)。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加强对服务业工作领导,推动本地服务业快速发展。
随着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和经济通道作用的日益凸显,我们要紧紧抓住“居中四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新疆、青海、内蒙、等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营造宜商宜业更宜人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张掖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丝路明珠金张掖”。
一、搭建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张掖确定为地区性物流中心和甘肃省六大物流集聚区。在张掖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可以为南、北两大高原资源交易和中东部工业品走向中西亚诸国搭建中转、集散和贸易平台。充分利用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把张掖国家工业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面向内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采取设立“项目特区”、开辟“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区。以货物集散、中转和商贸服务为中心,把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货物集散功能、商品中转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及特色商品展示功能、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顺应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建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持续保障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增收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建设物流园区别注重工业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资料、能源物资等集中外运、加工销售和中转、集散、配送,建设丝绸之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输出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领域,其通过保持大规模的建设投入、构建高效安全的商贸物流网络以及多元化的发展等方式,在提升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及降低物流成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也对物流业产生了巨大需求,有力地带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据此,在分析辽宁省商贸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辽宁省商贸物流园区的规模、布局及收入等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
关键词:商贸物流园区;标准化;信息化;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l0. 19311/j. cnki. 167 2-3198. 2017. 15. 0191商贸物流园区的内涵
国家技术标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21334-2008)中定义了综合服务型、商贸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五类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是指依托大型商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超市等商贸设施,能够为商贸企业提供运输、配送、仓储等物流服务以及商品展示、交易、屯子商务、融资保险等配套服务,为满足一般商业和大宗商品贸易的物流需求而产生一类的专业物流节点。
商贸物流园区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商流功能和物流功能并重、物流量有保证、有融资优势。商贸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商品展示功能、商品集散功能、商品交易功能、商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包装功能、信息管理功能、供应链管理服务功能等。
2辽宁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环境分析
2.1政策环境 近年来,随着商贸业、现代物流业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规划、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商贸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2014年6月国务院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发(2014] 42号)、12月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的《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改经贸[2014] 2827号)中均将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列为重点工程;2014年9月商务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流通函[2014]790号),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0年辽宁省颁布《辽宁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行业规范和未来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除此之外,物流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10年,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交通厅关于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对辽宁省交通物流领域发展做出全面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具体实施步骤。2014年,《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辽宁省商贸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
2.2经济环境
辽宁省是东北经济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东北地区大量货物通过公路、铁路经辽宁运往华北、西北等地。辽宁省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拥有大连、营口、葫芦岛等港口,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16年9月,辽宁省获批我国第二批自由贸易区,这是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目前,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已初显成效,物流产业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益也将随着需求结构的提升而有所提升。
3辽宁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3.1形成了一批国家级优秀物流园区
2014年,辽宁省的大连保税物流园区等4家物流园区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2015年,又有沈阳国际物流港、沈北新区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产业园、淳城市西柳物流园区、大连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园区四家园区入围。这些园区分属各个领域,有内陆港物流园、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物流园,涵盖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链运输、小商品等,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也代表了未来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
3.2商贸物流园区的布局完成
根据调查,辽宁省目前拥有47个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其中沈阳、大连两市的物流园数量较多,沈阳共13个,占27. 7%,大连共8个,占17%。经过调研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辽宁省商贸物流园区的整体布局主要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其次受交通便利性、港口以及产业集聚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分布见图1)
3.3商贸物流园区规模逐步扩张
辽宁省重点商贸物流园的注册资金1亿到10亿之间的占3 4%,注册资金在1 0亿到5 0亿之间占3 2%,注册资金在注册资金在1 00亿到2 00亿以上的占8.5%o从辽宁省商贸物流园的占地规模以及资金投入上分析,辽宁省商贸物流园的规模总体处于大中型的水平,总体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大型物流园的建设也得到了更多支持与关注。
3.4 物流园区营业收入增幅较大
2 0 1 4年1-7月,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1 0亿元,盘锦辽东湾新区临港物流园区实现营业收入3 0亿元,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物流贸易园区实现营业收入1 0 3亿元。在省主管部门主要监测的1 2个商贸物流园区中,2 0 1 4年实现营业收入558.3亿元,增长64. 3%;全省2 0个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1亿元,增长7. 3%0 2 0 1 5年1-9月,全省重点监测的1 1个商贸物流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04.8亿元,同比增长1 0.6%;全省1 9个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6.4亿元,增长6. 6%0
3.5 物流园区建设速度较快
目前,辽宁省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有机对接的平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年)》(简称<规划渗)日前,明确了全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为物流园区发展画出“路线图”o在2 9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中包括辽宁省的沈阳、大连两座城市,70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包括鞍山、营口两座城市。
4 辽宁省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对策
4.1 优化商贸物流园区网络布局
贯彻商贸、物流业重点规划,结合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及土地、工业、交通专项规划,合理的优化辽宁省商贸物流园区网络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商贸物流节点网络。
商贸物流园区网络布局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与工业消费、农产品消费、民生消费进一步融合。二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整体安排,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园区之间形成合力分工,避免过度竞争、无序经营。三是融人更大更高层次的物流体系,使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成为国内国际物流、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四是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等梯级节点布局优化,分工合理,运作有序。完善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及其重要。在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建立绿色环保物流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方面,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都将发挥更大作用。
4.2 加快商贸物流园区佶息化建设
信息服务是商贸服务型物流园重要的服务领域。商贸物流园区要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为人驻企业提供咨询、交易、行业分析、价格、软件平台、票据传递、结算、支付、电子金融等全面的信息服务。推进商贸物流园区企业信息化进程,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物流园区,全面提高园区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4.3 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融合与专业化服务水平
园区发展过程中需要主动延伸上下游企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逐步集聚交易、物流、金融等功能,面向冷链、汽车、钢铁等专业物流领域提供商贸物流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的深度融合。
4.4 积极培育示范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重点扶持具有较大规模、物流竞争力强的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国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发挥带动作用。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商贸和物流领域龙头企业人驻。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让商贸和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注意到有利可图。因此,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人驻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参与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这一趋势将切实解决园区建设的融资问题,为国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
5 结束语
作为推进商贸物流一体化、推动创新流通方式的重要手段,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随着辽宁省经济的逐渐复苏,商贸流通业将产生巨大需求,商贸物流园区必将成为辽宁省商贸物流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有力地推动辽宁省物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仕,王健.商贸物流园区:内涵、形成机理及投融资模式[J]. 中国水运,2010,(11).
[2]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2015)[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 5.(07).
[3]辽宁省教育厅组.辽宁省统计年鉴(2014)[M].大连:大连理工大 学出版社,201 5,(09).
[4]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 5,(10).
今天的会议,是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工作的一次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会议,对于推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实现"商贸新市"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做了精心准备,专门安排了分管副市长带领商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对如何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出台了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有关政策文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详实的《*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讨论稿)》,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又专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形成了正式的规划文本,并已于本月16日印发给了大家。规划出来之后,关键是抓好规划落实,包括规划的宣传、引导,编制具体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以及以规划为蓝本做好商贸项目的推进,不然我们的规划就只是一纸空文。所以,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商贸流通工作会议,一步一步抓好落实,促进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刚才,范冬岩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回顾了我市近三年来的商贸流通工作,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我市商贸流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讲得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落实。工商局、白云商贸园区、商业集团三个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下一步如何抓好商贸流通工作作了表态发言,都讲得很好,也很受启发。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刻认识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1、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从"二、三、一"的结构向"三、二、一"的结构转型,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中央、省委对服务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在9月27日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上,省委赵洪祝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市在解放路就建有小商品市场。前几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就是要在着重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商贸、影视、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也就是说要从各个层次、各个层面共同推进*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这与工业强市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一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比如近年来,在宏观环境趋紧以及我市工业整体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我市GDP、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商贸流通业。另外,我市要完成上级要求的节能降耗任务,在目前情况下完全靠工业是不现实的,需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来实现;同时,我们的工业发展要有一个过程,也要靠商贸流通业发展来相互影响,所以,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奋力追赶的重大战略举措。
2、发展商贸流通业,是繁荣城市、推进新型中等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俗话讲"筑土为城,聚物为市"。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人口集聚,拉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产业的支撑,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那就是有"城"无"市",是座空城。在年初的全委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产业集聚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型中等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力,提高集聚度,把城区建成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城市产业集聚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就是商贸流通业。首先,商贸流通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提升竞争力,包括*也在提升,但提升竞争力主要不是看城市的框架拉得有多大。比如我们的江北,框架已经打好,但还不能说已经成为真正的城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江北没有形成健全的商贸流通业,所以很难带动人口的集聚,城市的功能也无法发挥。我看,这也是我们城区与*城区的重要差别。其次,商贸流通业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杭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商贸流通业很发达,而不是工业很发达。所以,我们加快新型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来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城市化相互支撑、互为推进的良性格局。
3、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商贸流通业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是行业覆盖面广、就业吸纳能力强、群众得实惠多的重要产业。相对于农业和工业来说,商贸流通业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即使是40岁、50岁的人员,都能找到相适应的岗位。但工业就不一样,随着工业发展层次的提高,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向知识型、技术型发展,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商贸流通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如便利店、专业店等,最适合初期创业者进入。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对商贸流通业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商贸流通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本着富民理念,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和全面创业,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实施"商贸新市"发展战略,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提高大流通为主线,以增强流通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切实构建大商贸的格局。
1、强化规划引导。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是龙头,抓好规划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促进作用。近期,我市在对过去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了"一主、三副、多结点"的发展思路,一主,就是指重点规划好城区商业中心,主要包括老城区商业区、江北高新产业园区商业区、白云商贸园区三大区块和五大商圈,着力调整商业网点布局,切实解决老城区交通不畅、江北新区人气不旺等问题。三副,就是指横店、巍山、南马三个镇作为我市城市商业副中心,其中横店镇重点发展旅游商贸业;巍山镇则作为辐射*市东北部地区的商贸集散地;南马镇主要以满足镇区居民购物、文化、娱乐和休闲的需求,辐射周边区域。多结点,就是指其他各镇乡的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局、商务局、工商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有意识地控制、引导规划落实,包括在以后的招商中也要按照规划去引导。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以规划为总纲,提高规划在执行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按照"一主、三副、多结点"的层次结构发展格局,逐步引导、推进商贸流通业有序健康发展;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
2、健全商贸流通网络。以商贸新区建设为主要抓手,以中心商业区块和农村流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市商贸流通网络。要加快商贸新区建设。继续坚持错位发展理念,走专业化市场发展道路,加快市场周边公交、物流、金融服务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于公交线路的安排,8月底我市和*举行了两市沟通合作联席会议,双方对**公交线路问题进行了明确,希望有关职能部门抓紧抓好落实。同时,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也要加快节奏,尽快收回国有,收回之后对线路的安排要重新进行规划,做好与商业网点规划的衔接,做到整个城市的合理覆盖。要加快中心商业区块建设。将商业街区和中小零售店结合起来,整合提升振兴路服装特色专业街等具有我市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街区,同时发挥好世纪联华、好乐多、加贝、太平洋百货等大商场的辐射作用,使商业网点建设不断向东、向北推进延伸。江北则以建设大卖场、甘溪路商业街为契机,积极发展包括商务、商业、宾馆、娱乐、餐饮业等商贸流通项目,不断聚集人气。要加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针对农民消费、农资销售和农产品流通等问题,不断完善以"农村现代消费网"、"农资流通网"和"农产品流通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流通体系,在"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连锁便利店的布点,大力培育农资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和连锁超市采购中心,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便利实惠的服务。
3、大力培育商贸流通主体。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体,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骨干和网络的企业群体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商贸流通业招商引资力度,像重视引进工业项目那样引进商贸流通企业,做到工贸并重,宜工则工、宜贸则贸。要充分利用我市开展的各种节庆纪念活动,主动寻求与外地先进商贸流通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前来投资合作。上半年我市引进世纪联华就很好,不仅对商贸业态、格局的调整,而且对于群众的便利、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都是一次推动。以后像这样的商贸企业我们还要多引进,不仅要鼓励*人投资商贸流通业,也要大力支持外来人员到*投资发展。要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益;鼓励企业实行行业联合重组,以资本为纽带,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快速扩张和做强做大。另一方面,我市各商贸流通企业,要克服小富即安、偏安一隅的思想,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抢抓发展机遇,按照商贸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4、不断完善扶持政策。近年来,从国家、省、金华,到我市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政策,我们要切实抓好现行优惠政策的落实,运用政策杠杆去扶持、激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另外,这次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上也明确各相关省直机关部门要创新投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此,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跟进这些政策的阶段性调整,要做好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对接工作,及时研究、制定、完善我市扶持政策。下个月,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将听取有关经济激励政策调整事项汇报,届时商贸流通方面的激励政策也一起研究,这样,市里的激励政策可以在一个文件里统一下文,便于企业了解,也便于政策统一执行。
三、加强领导,协同配合,积极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
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和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领导,落实措施,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我市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领导很关键。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把商贸流通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商贸新市"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全市商贸流通业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商务局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考核督促的作用,建立与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的联系协调制度,落实好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镇乡街道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在工作推进、引导投入、强化服务等环节上通力合作,提供高效的服务,做到对上多争取,对下多支持,左右多联系,内部多默契,形成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强大合力。相关行业协会要发挥平台作用,加强行业间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这里也明确,商务局、外经贸局是商贸流通行业协会的主管部门,要抓好协会建设工作。
2、强化考核激励。考核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市里要逐步把商贸流通工作纳入我市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机制来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市级分管领导及商务局要履行好商贸流通工作的督导检查职能,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工作落实,并要把督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评价标准。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让大家明白工作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不是一个样,该表扬的就表扬,该奖励的就奖励,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把考核情况与干部任用以及各类评选创优活动结合起来。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广西 商贸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具体行动,目标是一致的,都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广西要进一步建立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构机制,整合次区域合作的多重机制,明确工作任务,拓宽合作领域,在经济商贸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与广西商贸合作
(一)商贸合作的现状与内容
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长4880 公里,为世界第六大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跨国河流,流域面积81 万平方公里。国际上称此经中国(云南省)、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入海的湄公河区域为湄公河次区域。它主要在中南半岛,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三大区域的结合处,是前者与后者大陆路桥。资源丰富, 地理位置显要。中南半岛有“黄金半岛”之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为GMS。大湄公河次区域(不含中国)总面积233 万平方公里,人口2.46 亿人,广西面积23.67 万平方公里,人口4899 万人,分别约为前者的10%和20%。大湄公河次区域与广西合作的历史1992 年由亚洲开发银行根据该行成立的宗旨,与大湄公河沿岸各方磋商,旨在促进该流域各国之间经济发展,而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它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互赢的基础之上,是发展中国家互利、联合、自强的合作,合作形式以项目为主导,亚行视各成员实行需要而提供资金支持。广西在2005 年7 月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二次领导会议上作为中国参加合作前沿确定加入,从此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之中。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在交通、能源、电信、人力资源、贸易、投资、旅游、农业、环保、灾害监测和禁毒等方面, 特别是商贸经济合作最为需要,最为迫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发展,成为我国与该次区域国家合作的热点。在商贸方面合作,主要有:参与次区域国家商贸合作和多边合作;推动商贸便利化和信息化进程;推动技术贸易合作;促进企业界参与次区域商贸经济合作;促进政府间协商合作,以加快商贸发展等等。而在参与合作各方的特点上,除广西之外,均处在湄公河流域,而合作已有14 年,广西参与才1年。其中,除泰国2001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25 美元,经济状况较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处在较低水平,需要加强合作加快发展。
(二)广西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合作的机遇与优势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宗旨和目标是: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繁荣进步和公正自由的经济区域。这给广西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广西在参与合作中经济更加开放、更多开发和更大发展。参与合作可以提升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地位,突出广西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合作的前沿作用,特别是商流先锋和物流中心的作用。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作用将更加突显,不仅通中南半岛、东南亚,而且通南亚、西亚。这必将大大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商贸经济关系的发展。参与合作中构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民间文化交流平台,从而以文化搭台,商贸唱戏,发展商贸经济。广西与东南亚、南亚人文关系密切,与其多个民族有亲缘关系,生活文化习俗相同或相近,随着合作的深化,民族群体和文化交往必将增加。反过来,又必将促进贸易经济之间关系的密切、发展和增强。
与此同时,广西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可以更有利地与其东部,与越南合作,从湄公河出海港口溯河而上到沿河流域。从而便利地进入该区域腹地,发展商贸合作。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可以更好地沟通该区域与我国西南、珠三角、长三角合作。使之更有力地发挥广西区位优势,促进彼此之间商贸合作发展。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可以发挥利用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的优势, 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与广西商贸经济的发展, 或通过广西加强与全国商贸经济的合作。
二、广西参与次区域商贸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最突出和重要的合作是商贸合作,这也是参与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商贸合作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础性的合作,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化的合作,其形式是互相交换劳动产品。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交换表现为劳动产品产换,包括有形的产品交换和无形的产品(服务)交换。广西除与之交换工业品、生产要素之外,也交换农产品、生活资料和服务。通过商贸交换,以满足各国人民生产和生活需要。这是彼此需要的、必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合作,是以国际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通过商贸,例如,缅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与广西的机电产品交换,以支持相互商贸发展,促进各国人民走向繁荣富裕。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都处在发展之中, 都需要开展商贸,发展经济,走共同振兴之路。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和生产一样重要。”这就是说相互开展商业贸易流通, 很是必要、很是重要。通过相互开展商贸,可以推动各国经济加快发展,共同振兴。
此外,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合作具有很大的可能性。首先,地域相邻相接,生产发展基础相似相近,生活习俗相近相同,有着发展商贸合作的可能性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山水相连,与越南有1020 公里边界,可以方便开展商贸或转口贸易。大湄公河次区域人口为广西人口的5倍,国土面积为广西的10 倍,资源丰富,市场十分广阔,前景看好,有着发展商贸合作的可能性。其次,经济互补互动,有着发展商贸的可能性。广西与缅、老、泰、柬、越五国在经济上有很强互补性,特别是在资源、产品上,因此有发展商贸合作的可能性。印度支那恢复和平前后,主要由港澳商人开展商贸。中越关系正常化前也通过香港进行商贸。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广西融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广西与它们的直接商贸将会有更多更大更好更快的发展。第三,交通和信息交流有一定基础条件。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诸国,除与越南可以陆水路相通以外,可通过越南―云南铁路、公路,或通过湄公河与之相通。广西公路到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廊开也只需要几小时或一天的时间,到湄公河诸国自由通行。飞机到各国也方便。交通条件可以便利发展商贸。
三、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商贸合作的对策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涉及到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保、贸易、投资、人力资源和旅游等9大重点领域。根据广西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应重点在交通、农业、人力资源和旅游等领域开展合作。广西在主动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商贸合作时要明确重点领域。
(一)商贸方面
除了供应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需要的各种工农业生产资料外,当前要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生活资料初级产品,以适应各国市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可以较好地取得比较效益,对各方都有利。可建立大湄公河各国需要的亚热带农产品、加工品和互补性农产品基地,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海产业和生态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区。围绕市场需要,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教和商贸结合,增加科技含量高、效益比较好和数量比较足的适销货源,以源源不断供应。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国民需要的工业品货源基地。在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区和投资区划出适合湄公河国家需要的工业品货源生产基地, 以生产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供应其需要。建立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招商交易市场。除利用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厂商签订现货、期货供应合同,以及到各国做生意以外,要建立“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招商市场”,常年或不定期开展商品商贸。
(二)物流方面
以港口和城市为基地,发展港口和物流经济。特别是要统一规划,分工合作,在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市分别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开展物流服务。建立跨国物流企业(集团)。在物流中心(基地)建立专业跨国物流企业,以发展成为以物流为主的多元化经营的现代企业。或与东盟(含大湄公河次区域) 国家合资办好跨国物流公司,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企业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搞好公路、铁路与港口升级建设,以增强和加快通过能力和服务能力,改善经营管理,使之迅速周转,实现货畅其流,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发展“会”、“节”经济,以“会”、“节”促商流和物流,使商流物流加快发展。“会”和“节”对参展商、供应商、组织商、经销商、批发商、采购商、物流商和广告商等开展业务活动,搞活商贸交易,都有好处。通过节会形式进行会展,通过各种经济文化民俗节会进行商贸交易,可以搜集许多竞争者和消费者信息。定期不定期举办商品交易会、特色展销会、博览会、文化节等会节,塑造具有特色的会节,可以有效地招徕各界人士,带动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发展,促进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的发展。
(三)商贸服务方面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餐饮、住宿、美容、摄影、化妆、健康、修理等生活和生产服务贸易,满足各国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商贸合作中,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既是一项重要业务, 又是推动商贸发展一种重要手段。广西的服务集团或企业应当适当开展这方面的业务。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是发展商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商贸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都应重视抓好,使之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由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交通、水电、电信和城乡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开展,而人力、技术、设备缺乏。广西在这方面已具有一定条件,可以开展劳务贸易服务。例如,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曼昆公路长1188 公里,是亚洲公路网重要公路,南宁至曼谷的南曼高速公路等工程,广西都可以争取中标而开展工程设施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服务,金融服务可以在合作中强化。广西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资金、信息、网络、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为国际融资、各类型企业金融往来和经营提供服务。此外,注重文化艺术服务贸易。广西的文化产业已有一定发展,原有深厚底蕴,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中,应注重发展文化娱乐与教育培训等服务贸易。要打破“文化产品”市场弱者地位,增加文化产业服务贸易,提高其比重,从而增加贸易额、贸易总量。
参考文献:
[1]郭晓合等.中国一东盟双边贾易、次区城经济合作问题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陈泽民.区域合作通论―理论•战略•行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卢圣亮.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刘跃生.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利用外资.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09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2、享受本扶持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含集贸市场),必须是财务制度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涉及新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其实际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奖励项目不重复计算。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励项目的奖励资金总和,要以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对存在偷漏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