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便要求语文教学人员将品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当中具备着显著的优势,无论是语文课外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实现,那么就应当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突破点和重要手段,强化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以身作则及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接受教学中思想内容的教育,并且将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够乐于效仿教师的优秀行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积极工作、热爱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来影响学生,通过教师自身的岗位精神和道德修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会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形成。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诗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潜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思想性与意识性统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骚客的优秀作品,每首古诗词都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这些古诗词的作者都是闪光的情操、理想、人伦以及信念的寄托者,为高中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名句及精品进行赏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且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内在美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与课文教学中的内容加以结合,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切实的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深入的对教材进行钻研,全面的挖掘出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够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得以不断渗透,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主要事迹、语言、细节以及动作等诸多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进而与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便是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备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高中学习时期,正是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长的重要而又关键的阶段,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及历史使命。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语文作文训练越来越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正可谓言为心声,学生思想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镜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出看法全面、格调高尚以及观点正确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渗透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作文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高中学习时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会极为重要的准备阶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人员,更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语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深入的渗透德育教育,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完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养的形成,以便于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因此,让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积极的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加以秉承,为学生健康及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阁.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1(7).

[2]李彩云.高职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篇(2)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以后,学生在上课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中,我们常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热身跑、50米、100米跑,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在篮球《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二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要求尽快完成正确的动作,这就促进了正确动作形成和掌握。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要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开展体育项目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在课堂管理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数学 德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77-01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而没有为德育而德育的痕迹?下面试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举几例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数学教师的课,可是,上课铃响过以后,有一位男生才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门口。我想:“这个小男孩迟到了,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会不会受到处罚?”上课伊始,张老师向这个小男孩问话了:“你迟到了,有什么感觉啊?”小男孩胆怯地回答:“害怕”。老师追问:“除了害怕,还有其它什么感觉吗?”小男孩无语了。老师转向全班学生:“大家发现他除了害怕外,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现象?”我纳闷着:上课时间已经拖延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赶快讲课,还要浪费时间与这个小男孩“纠缠不休”呢?是不是要来一场“暴风骤雨”?这时,有个学生回答道:“老师,我发现他满头大汗”。老师:“是啊,发生迟到现象在所难免,这时既要跑步又要爬楼梯(该班教室在楼上)会很辛苦的,所以满头大汗是很正常的现象,那就请把教室里的电风扇开大一点吧”。话音刚落,全班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本已慢慢转动的电风扇。老师趁机道:“大家看见电风扇时,发现了什么?”学生开始议论了,有一个学生答“电风扇在转动”。张老师接着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旋转。” 看来,我的担心与纳闷是多余的。在传统课堂上,常见任课老师对迟到的学生大发脾气进行批评处罚,但张老师充分利用“学生迟到”的课堂资源,变“坏事”为“好事”,由“学生迟到”——“满头大汗”——“关注风扇”——“发现旋转”,很自然地引入本节的学习课题——图形的旋转。不仅自然引入新课,更加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宽容、慈爱和关怀。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有效的学习资源在本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学生树立“宽以待人”典范。

二、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素养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里,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中就要注意上好这一课。记得一次我上有关“圆的面积”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3.14×6=18.84,3.14×12=37.68,3.14×3=9.42, 3.14×42=12.56,当学生写完12.56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想指出她的最后一题错了。但我看到那位同学的脸“刷”地红了,我迟疑了一下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了别人的正确,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要更多地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 ”

我想:当我们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时,在课堂时显出宽容的态度,这比老师重说教的德育灌输式要高明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比其他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同时也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材中,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四、在课堂教学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教师主导地位外,日常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交流时,要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彼此接纳和支持,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只有这些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才能让合作学习真正的有效进行。

总之,德育教育不能单纯的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请问大家:盐重要不重要?我想没人会否认盐的重要性,那么,给每人发15克盐,请大家直接吃盐,相信是每人都不爱吃的。若15克盐放进各种汤里,,味道很鲜美,人人都愿意喝。德育与学科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不应该是:因为盐很重要,所以把盐从汤里取出来,然后让学生吃盐,再让学生喝淡而无味的汤。结果学生既不愿喝汤也无法吃盐。

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智永川.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学周刊,2011,17:64-65.

篇(4)

一、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在体育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方面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运动员的爱国信念:如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运动员初步懂得体育和 “国力”,体育和“国威”,体育和“国民”的关系;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把自己练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练好体育,增强体质;练好体育,为国争光;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如在体育训练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运动员的集体队列队形训练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作用;又能帮助运动员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运动员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吃苦,不能经受挫折,运动员也不无例外。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挫折中长大的,只有不断地经历风雨,才能最终看到彩虹,在不断的经历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可以锤炼运动员的意志,增强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勇气,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运动员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各种体育活动中,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练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教练恰到好处地鼓励运动员与主观困难作斗争,从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等活动训练,可锻炼、培养运动员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运动员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体育训练,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运动员都能达到要求,教练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训练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运动员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练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运动员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运动员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

三、培养运动员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团队意识,不仅有利于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的体现。

团队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一个好的足球队的团队意识,是与队员们的训练、比赛乃至日常的集体活动紧密相关的。在比赛时,会对比赛的成功寄予关心和倾注热情,表现出强烈的求胜意识。通过小组竞赛培养运动员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对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的运动员,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合作学练可以促进运动员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进运动员的社会技能、社会情感及创造能力,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培养运动员主动参与的能力、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比如运动员在快速通过障碍的练习中,运动员由小组长带领分头练习;运动员会意识到个人得失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得失是紧密相关的,能格外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又能协助同伴练习,互教互学,互助友爱,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合作学练是运动员掌握知识、巩固技术动作的练习形式,是培养运动员交往、合作、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此时教练如果引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组织训练,运动员的积极性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大家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而竭尽全力,训练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运动员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运动员的能力得到锻炼,训练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的团队精神。

四、挖掘体育训练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运动员审美能力

篇(5)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物理课程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直接灌输,更多的只能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而不是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因为隐性的点滴渗透,往往比显性的正面灌输更能使学生入耳入心。

德育渗透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切合实际,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

当今社会学生作弊成风,虚假伪劣商品来自市场,人们把撒谎、欺骗当成儿戏。学生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上经常给他们讲物理学家的故事,如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1磅铅球和10磅铅球同时落地。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做事要独立思考,尊重证据。

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现在不少学生娇生惯养,好吃懒做。为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我给他们讲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讲居里夫人为了研究科学,两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做了上千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镭。当时,很多商人出高价购买镭的专利权,可居里夫人却把她无私地捐给了自己苦难的祖国——波兰。而且,成名后的居里夫人也没有沉迷于成功带给她的喜悦,她把诺贝尔奖牌当成玩具让女儿玩耍。从居里夫人身上,我让学生了解到了爱国主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物理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赤子心。例如,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振道,由于对K介子衰变中不符合对称守恒规律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对称不守恒的结论,引起了物理界的震撼和承认,从而获得了197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美籍华人丁肈中由于发现了“J粒子”而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叶企孙测得普朗克恒量;吴有训用实验证实了康普顿效应;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法国发现了钟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的机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开辟了核裂变研究的新领域,被约里奥?居里誉为:“一代科研人员中最优秀的代表”。40年代,他俩又毅然放弃了外国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了祖国,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模型的建立都说明了一定的哲学观点,比如:质点、点电荷模型的建立,就是在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这一哲学观点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同时告诉学生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否定旧假说和旧理论而发展的。就和我们的学习一样,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五、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和个性的培养的渗透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若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教育学生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六、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

物理学中许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学家之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长于实验研究,麦克斯韦擅长理论概括。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宇称守恒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互帮助。

七、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生活中的很多用品及工具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学,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生产技术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实践展开劳动技术教育。如让学生研究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与技术,技术与生产力的密切而普通的联系,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深化劳动观点的内涵,培养实际动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运用物理知识完成生活和生产中某些简单劳动的技能与技巧。

八、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篇(6)

关键词:中专院校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光可以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及思想品德的形成。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融入一些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意志,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其形成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积极进取、诚实机智的品质。一直以来,中专体育教学当当中的德育渗透都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上,有时候得不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有时候就算得到重视,也会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无法深入进行。中专院校的学生不光要具备较强的技能,还要过硬的思想素质,因而在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必须积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1 德育教育的定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主要指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使其在相应的体育理论及实践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们清楚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较高社会公德。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及创造性,在相应的体育实践当中,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提供相应的表现机会。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活泼愉快、挑战困难的品格及素质;引导学生强化人际交往,有效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

2 中专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

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扩大,高中也在不断扩招,中专院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很多学生都是在中考当中没有取得良好成绩而无奈进入中专的,这些学生缺点比较多,素质比较差。

中专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大学扩招步伐不断加大,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读高中,然后考大学。所以进入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基础都很薄弱,特别是英语、数学等学科。数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关乎很多学科的学习,数学成绩不佳对学生学习影响非常大。

中专院校的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因为基础比较差,中专生对挫败感非常敏感,经过多次失败,加之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从而丧失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进入到中专院校学习完全是父母逼的,没有兴趣,自然不能保证学习质量。

中专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及进取心。中专院校的学生具有一种很普遍的心理,那就是进入中专并不是为了学习,或不知道怎样学习。部分学生选择读中专,是不愿意太早就业,部分学生干脆就是为了多一些玩伴,因而缺乏进取心和学习目标。

3 中专技工学校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现阶段,德育教育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则应在身体活动当中进行思想教育,利用游戏法、练习法、矫正法等各种形式进行,因为中专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体育运动,所以进行体育轰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展现其个性、爱好、思想行为、意志品质等,相应的体育教师就要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因势利导,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3.1 结合相应教学内容

教师利用严密的课堂组织,要积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动作迅速、协同行动、遵守纪律的作风及习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当中,应含有非常明显的既经济因素,体育教师必须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然后对中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开展严格的队列练习。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在课堂常规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谓的课堂常规就是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们必须要遵循的规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法规。有效落实课堂常规,例如考核制度、考勤,强化组织纪律性,能够促进学生样成服从领导、听从指挥的习惯。

3.2 有效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现阶段,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都有着很高的学历,可是因为主客观原因,很多体育教师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体育系、科教育,所以其进行教学的时候通常过于关注技术学习及专项素质,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光应为一个有着广泛爱好的求知者,还要是一个有着专业特长的兴趣专注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中专体育教师对学生们必须诚恳而有耐心,用自己谦虚城市、活泼开朗、独立平等、公正无私的品格去感染学生,从而逐渐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效果。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高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体育教师应尽量做到: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先不做,从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

3.3 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

体育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学生们只有认同并参与到德育教育当中,德育教育才会起到作用。所以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教师就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利用引导及启发,吸引并组织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常情况下,体操、田径、无数、球类等项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顽强、勇敢、灵活、机智等品质。可是因为各项运动的练习方法不同,所以教师要在运动项目中对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德育教育,例如田径运动种,要积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刻苦耐劳的精神,在球类运动当中则要积极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队合作的精神。

4 结语

中专院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专体育教育更是担负着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品质的责任。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布占平.试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20l0,21(10):22-23.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初中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7

1 当前教学中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其主渠道作用未落到实处。比如教育持续变革,直接影响德育成效性;教学评价考核制度不合理,造成重“考”轻“用”;教育目标高,脱离了中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内容抽象影响中学生的理解,标准单一无法适应他们的多样性;德育过程形式化脱离了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重讲授,轻感受的现象等。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其中德育是主导,是灵魂。如何在课堂上将思想教育运用好,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必须面对的课题。

2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他的这句话所谈到的问题深刻地道出了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老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笔者谈几点看法。

2.1 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使教材“生活化”,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而教师可以让有限的教材变为无限的生活扩展,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把刻板的说教改换为生动的故事、情景剧、小品、歌曲……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死记硬背的内容只能应付一时的考试,唯有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前提下,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接受的主动性。

2.2 精心创设情境,注重情感体验,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以勾划、讲解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极易感觉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更谈不上德育教育的渗透了。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情施教,将情感体验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情境,以活动为中介,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情景模拟体验等将教师对学生的爱传递给他们,使他们在其中感受到团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所渗透的德育内容,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2.3 认真研究教材,探索德育教育渗透的新方法

教材的更新速度永远赶不上教学环境、信息环境的更新速度,这也要求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止步不前,我们要在课前课下查阅最新的时事消息,将最新的信息解读带进课堂,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在九年级第三课和第四课,讲到我国的国情和国策时,给学生的例举的国内国际的最新建设成就和时事等,材料要“新”,尽可能做到完整、典型、精确。内容充实,要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在讲我国的基本国情时,通过事实让学生认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使教学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2.4 拓宽教学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除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外活动,如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办手抄报、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针对学生浪费严重、“网瘾”等一些问题开展辩论会;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这些多种多样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2.5 坚持落实学以致用,课后督导,强化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因此思品教师必须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环境做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观察、谈话等,收集所教学生的日常行为资料,与家长、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等相关人员及时沟通,形成合力,针对学生的意志特点,持续实施行为督导。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课程进度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对某些行为实施专门指导。目前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意志力相对较为脆弱,难以抵御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朽现象的侵袭,因此,迫切需要砥砺未成年人的道德意志。

3 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远

作为德育的核心和主渠道之一,思想品德课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重大课题。在中学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积极探索新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我知识结构,向学生传递及时有效的信息;重视情感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联系生活,点滴之间融入爱的因子,感化学生,丰富学生……总之,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唯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岐山.问题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1,(6).

[2]吕雁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中学德育效果影响的研究[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