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业发展现状

商业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共享单车 商业模式 发展现状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是指通过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使用权暂时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三方网络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供给方通过提供一定存量资产的使用权给予需求方而得到一定的收入。需求方由于得到一定时间范围内供给方资产的使用权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第三方网络平台是两者之间的连接者,收取成功交易双方的交易额的一定比例为佣金。

共享经济主要分为六大类:住宿共享、交通共享、物流共享、个人服务共享、闲置物品共享、社区商超共享。共享单车属于共享经济当中的交通共享,同时本文讨论的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供给方是属同一主体。

二、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

(一)征收押金

如果你想使用共享单车,首先你需要在其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注册,交付押金后方可使用。当你使用完毕后,可选择退回押金。但是,退回押金后就不能再次使用,如果需要再次使用,则需重新缴纳押金。当然,你也可以一直将押金存放在共享单车的账号中,以后使用则只需交纳当次的使用费用即可。据了解,摩拜的押金是299元,ofo的押金是99元。为什么摩拜单车的押金比ofo高出整整两倍呢?

实际上,高额押金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之一。而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尤为注重押金缴纳的环节。根据摩拜官方的说法,2016年摩拜推出的轻骑版“mobike lite”每辆造价达1000元。可见,相对于市场上普通的自行车的三四百元,摩拜的造价较高。另外,共享单车为了扩大市场,必须大规模地投入自行车,如果某个品牌的共享单车的数量不够多,消费者不能随时随地使用,那么它最终肯定会被其它竞争对手所取代。而摩拜单车就巧妙地运用了高额的押金来扩大规模。首先聚集一定的资金,在中关村投入几百辆自行车。投放自行车后,收取消费者的押金,占用押金的时间价值,继续投资更多的自行车,扩大规模(投入的数量和范围),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自行车的单位造价,也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当然,这其中也运用了融资部分的资金。

不仅仅是摩拜,其它的共享单车也会或多或少地占用消费者的现金,使得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发生r间趋于一致,以便进一步地发展。只是由于摩拜的造价较其他共享单车高,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更大,所以其征收的押金比其它共享单车要高。

(二)前期推广,免费使用,以便形成消费者黏性

ofo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高校师生。ofo共享计划从2015年6月在北大推出后一直向外扩张,现已覆盖全国43个城市,累计用户高达3000万。它的成功和前期的推广关系密切。ofo每在一个城市扩张,前期推广的时候是免费或低价使用,当形成消费者黏性的时候,再逐步提价。就拿广东广州的投放而言,ofo前期推广,消费者注册即可第一次免费使用以及拿到一个5元的自行车使用红包,且其前期的计价方式与使用路程和时间相关。对于高校师生而言,使用ofo一般是上下学的时候,路程和时间较短,即使付费也不过是一两毛钱。同时,使用后可以分享获得红包,红包是不同程度的折扣券。如此低价的方式,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注册使用。当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者黏性后,ofo开始悄悄地以改变计价方式来提价。由原来0.01元/分钟加上0.04元/公里的计价方式改为0.5元/时。咋一看好像变化不大,但是对于高校师生上下学的短途短时间使用而言,其由原来的一两毛升至5毛。由于习惯了该种消费模式,且升价后价格仍然不高,故ofo并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由此形成顾客黏性。

(三)扫码解锁+支付+上锁

共享单车使用方式是:扫码或者输入车牌号后获得密码,利用密码解锁,使用后在APP或者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后支付费用,上锁后便可离开。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共享单车的使用操作是极其便利的,不存在操作困难等问题。同时,随用随停的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提高了自行车的流通率,使得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在一席中演讲曾说到,摩拜用15天的时间点亮了一座城市。共享单车就是通过高速的流通率来获得利润。

三、现阶段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阶段社会制度不完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等等的问题在约束着共享单车的发展。

篇(2)

【关键词】 现状 趋势

一、前言

在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传统的模式不仅要突破,更要找到更多增强竞争力和增加利润的突破口,本文基于这些现状,寻找银行的经营数据,分析银行现状,并预测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全国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在大幅增长,规模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93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由此社会融资率同比还是上升的。

中国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中国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负债总额184.1万亿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199.3万亿元。这些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二)、市场利率变化,总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季报显示,上市银行整体盈利增速持续放缓。除中行和建行净利润增幅超过1%外,其余3家大型银行业绩增速均不足1%。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曾经作为银行最大收入来源的息差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息差收窄成为拖累银行盈利的最主要因素。工行在一季报中表示,受2015年以来5次降息持续影响,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为2.28%,比上年全年下降19个基点。中行一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795.36亿元,同比减少14.64亿元,下降1.81%。净息差1.9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因此总体来看,银行的总体盈利能力普遍持下降水平。

(三)、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使用网络的规模也增大。据调查,2015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网上银行使用率为53.70%,环比增长14.4989%,同比增长16.2338%。这可以看出我国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网上银行业务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属于商业银行对传统金融业务形式的一种创新,通过网络银行的金融产品,方便人们随时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同时在网上办理传统银行业务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银行对网络银行的开发力度不够,加上网络银行的普及率不够,因此银行业需大力发展新兴业务,促进利润的增长。

银行业的盈利压力将继续加大,利润见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而资产管理将成为一个新常态。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由创新转变为规范,银行应与互联网新技术更加融合,鼓励更多的跨界合作,成功的关键是应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的特点,发挥"1+1>2"的效应。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理财产品私人定制化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到来,银行可以运用网点、移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渠道把结构化或者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整合,并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改革战略,同时能够分析得到客户的行为数据,充分了解客户消费和理财偏好,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调成自身的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更符合其偏好的金融理财产品,基本实现私人定制,从而扩大银行的客户量,增加收入渠道。

(二)、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

网络银行和其他各种理财app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便捷的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很多业务,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保证客户资源不外流,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模式注定要被改变。根据大数据的分析,银行能迎合客户的偏好制定合理的理财产品,同时也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公司职员的服务方向,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储蓄者能享受到更加周到的服务,由客户主动变为银行服务更加主动,效率更高。此外,传统的等客户上门的营销模式也不再适用,而是积极开发利用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功能,在迎合客户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更高层次的业务开发客户的未知需求,创新的速度要紧跟科技的进步速度。

(三)、商业银行可能是跨界的银行

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很难定位其产品或者企业的属性,跨界经营成为趋势。跨界银行就是银行依据不同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偏好,把一些原本没有联系的要素相互融合,通过这些产品和支付等服务手段的经营合作,获取更多的客户好感,实现市场和利润的最大化。银行的跨界合作已在进行,以后将更加的深入,例如房贷和房产销售的结合。

在以支付宝、Paypal、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动支付正在以自己更加灵活的身段改变用户实现支付的入口,冲击银行的传统汇转业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不少银行纷纷进入电子商务和其他领域,例如建行的B2C购物商城已开业两年,其他例如农行,招商、交行等都有涉足电商。未来商业银行将通过与第三方支付、网络运营商等外部合作资源对接,实现银行、客户、第三方三方一体,使得客户资源能够共享并且拓展银行收入来源,在银行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合作。

【参考文献】

[1] 希拉.郝弗南著,力建华、雷纯雄等译,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2000.

[2]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2004年10月.

篇(3)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微信营销 企业

一、引言

自2004年web2.0的概念被提出,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互联网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日益庞大,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后用户使用量迅速增长,截至2016年3月,仅国内微信注册用户的数量就突破9.27亿。公众平台的开放使微信突破了单纯社交功能的局限,形成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微信营销的浪潮。在社会化媒体的大环境中、互联网发展的驱动下,了解微信营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微信营销的现状

(一)企业微信营销应用现状

目前,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1、基于LBS功能定位附近的人。该功能使服务类企业最为受益,依靠其精准定位,只需在企业微信主页投放广告,就能与拥有相关需求的客户形成互动。不仅宣传成本低廉、信息反馈迅速,同时回报率较高。

2、随机漂流瓶。企业将相关产品信息放入瓶内,客户打捞到该瓶即可获得信息。方式传播范围广却带有很大随机性,接受率相对较低,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并不适用。

3、扫描二维码。企业通过设计品牌二维码,活用各种线上线下优惠活动等方式吸引关注。在活动的吸引下用户具有较高的主动性,短期关注量上升迅猛,然而一旦无法定期有趣的信息,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大量“掉粉”。

4、开通公众号。这是企业在微信平台的品牌主页,实际也属于一种信息推送方式,关注用户可及时接收信息,但是与企业缺乏互动,信息反馈率低。部分公众号增加第三方平台合作,用户能够在不同平台间跳转,增加活动趣味性与参与度。

5、基于朋友圈的社交营销。朋友圈具有一定私密性、针对性强,虽然增加了互动,然而为实现营销目标需要足够大的用户基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营销模式创新。

(二)与其他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区别(微博营销为例)

1.传播范围与途径

微博浏览广泛,用户内容对所有人可见,有助于企业提高曝光率高;微信相对闭塞,只能看到自己关注的用户,但是这一特点保证了目标群体的精准投放,利于深度的用户服务,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的客户关怀。微博、微信都允许转发公众号,而基于微信的私密性无法直接转发朋友圈,保护个人信息。

2.信息接收率

微博的高曝光率伴随着庞大的垃圾信息,一旦暂停查看更新将有大量信息被忽略,信息接受率较低;微信商家则可以通过公众号或私人账号以文字、图片甚至视频与用户保持高效沟通。同时这些平台的用户都有权利取消对商家的关注。

3.营销过程

微博营销能够前后期宣传、中期同步汇报,而微信更加全面,除营销过程中的宣传还能提供售货服务。用户可以在微信直接进行反馈或解决各种使用问题,企业的积极高效处理将有助于进而提升品牌形象。

4.转化率

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更接近传统媒体时代单向传播的广告,微信则更贴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虽然在用户基数上微博更容易扩大,也存在水军等鱼龙混杂,而微信拥有无可比拟的深度客户关怀,转化率相对更高。

三、总结与建议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品牌传播模式不能局限于大众媒体时代的单向模式,而要与用户互动。经过上述对企业使用微信、微博营销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关于微信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如何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应用营销手段来实现宣传、获利的建议。

1、粉丝基数不等同于营销效果

企业活动最终目的是获利,营销范围取决于粉丝数量,但是营销效果最终取决于粉丝质量。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买单,企业应当重视用户定位与官方微信个性化,独特魅力的塑造能吸引并累积粉丝,专业的产品服务则能直击用户通痛点保持忠诚度。同时要杜绝水军,建立健康向上的互联网企业公共服务与交流平台,督促政府全面公开有关政策信息,只有以透明的国家政策为前提才能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网络营销大环境。

2、信息推送率不等同于营销转化率

基于上亿的参与用户,微信营销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这对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企业需要在时间、内容和频率上严格控制并有效利用,尤其要避免推送内容的准确性,避免惹上负面新闻。企业不能盲从成功案例,要根据实际调整,追求推送效果最大化,提升转化率。企业高层应积极引导现代企业转变思维方式,督促传统企业创新转型以适应社会化媒体大环境。

3、随波逐流不等同于与时俱进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现状;中间业务;措施

加入WTO,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金融新产品,真正把银行办成金融服务多样化、业务综合全能化的现代银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差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业务、信用卡业务等。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主要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比较欠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层次服务的金融产品。

(三)中间业务收费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按照收入、成本、费用、风险的标准合理地对商业银行收费,而是对部分产品收费,例如支付结算、担保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对部分产品不收费如代收水电、工资等业务。这种收费标准不但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现代化手段和复合型人才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等软件因素才能为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品种,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信息化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同时我国银行业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国外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就缺乏这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发展力度

目前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单纯地发展存贷款业务已近远远不够了,必需要认识到中间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要改变原来的认识,要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竞争段,要提高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力度,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改进,人才培养。

(二)大力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中间业务产品时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其次开创具有特色的业务品种如集、理财、投资、保险、结算为一体的一揽子服务。

(三)合理确定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但中间业务所的收入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调动起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就必需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可以在行业内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统一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这样可以为银行业的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环境。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对一些代收、代付业务收取适当的费用,这样既可以提高行业的服务积极性,也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四)改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手段,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手段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在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需改进原有的手段,同时要引进发展中间业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需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要大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可以吸纳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在原有人才储备基础上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时不可待。

【参考文献】

[1]邹玉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思考.《时代金融》,2007

[2]齐杨,汪慧芳,罗文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7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财富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各种资产保值,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方式。在此背景下,银行推出的信誉保障高、投资简易以及收益可观的“银行理财产品”颇受社会各阶层热捧。经过10余年的发展至今,国内银行理财规模已超50万亿,已经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是新竞争形势下银行发展的产物,该业务已经占据了欧美国家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地位,并且利润以12%-15%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从业务收入角度看,理财业务远远优于基础的银行个人业务。因此加快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能吸引优质客户,同时可以增加表外业务,获取更多收入,增加利润。商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先进入该领域并不遗余力地专注发展的主力军,是非常典型的研究对象。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需求日益旺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平稳发展,高收入富裕阶层涌现。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年均增速为6.7%。据报告指出到2020年,该数字将翻一番。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由2006年底的36.1万人剧增到2011年底的118.51万人。同时该类高净值人群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也从2006年的10.4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万亿元。这都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理财需求的加强另一方面源于理财观念的不断加强。我国居民无论是从客观的收入条件上还是主观的个人需求上,都为银行理财提供了广阔的生产和发展空间。银行理财业务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中的潜力是何其巨大自然不言而喻。在未来十年里,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30%的年均速度增长,将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之后成为全球极具潜力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

(二)发行量和发行规模不断增大。201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第10个年头。从2004年,公认的中国银行理财元年开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逐年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势头。2006-2010年各年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1197款、2561款、6518款、7139款到9926款,发行规模从2006年的2000亿逐年递增到2010年的7.05万亿,短短5年间增加了34倍。2011年发行量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以93.2%的增速飞速增加到28239款,发行规模也翻了一番。虽然2012年由于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等原因,理财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放缓,但2013年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发行量到达了56827款的最高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也打破了56万亿的天量规模。在统计期,产品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双双处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发行主力,城商行异军突起。2010年到201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发行主力,保持着最大的市场占比。股份制银行的2013年发行量为19924款,市场占比35.06%,较2012年下降10.65%。虽然这几年间占比有小幅下降但并不动摇其绝对的领先地位。2013年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量为16588款,市场占比为29.19%,较2012年下降15.24%,依然稳居发行量第二名。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013年到达了27.73%的最高点,势头迅猛。

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问题

(一)销售人员素质不高。银行理财业务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理财产品营销人员不仅具有投资理财、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重知识背景,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向合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主要来自于两类职员,一类是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员工和具备一定金融理财知识的年轻员工。这两类人员各有其优劣,老员工熟悉业务操作,掌握客户资源,有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但理财专业知识是其劣势,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理财需求。而年轻员工则相反,虽然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了专业的知识,但是缺乏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和必要的营销手段,更无熟悉客户群,业务开展难度较大。

(二)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个人理财产品在市场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为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获得了一个空间,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并积极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以抢占更多客户和资金,促进理财产品销售。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银行间同业资金的金融产品市场,而且在面对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业态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行业的一步一步接近挑战。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的各种其他资金被迫转移投资银行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2012年开始,互联网强势进驻金融市场。以余额宝、百度百发理财以及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异军突起,因其方便灵活收益率高等特点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互联网大鳄开始用实际行动抢夺着银行业的蛋糕。商业银行不再是投资者选择理财业务的唯一机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理财产品创新能力。产品本身是营销服务中的关键,要提升产品质量就要从设计和创新开始。商业银行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仔细观察不同年龄的客户群体的差异,钱,数额的教育背景、风险偏好、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对金融产品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点,服务不同的客户分析,关注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寻找潜在客户挖掘的金融产品,通过对客户和市场细分的分类,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通过对客户经理的生活状态的专业管理、金融社会状况、投资经验、信息收集和评估风险偏好,根据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数量和年龄、投资目标,以及自己的风险偏好,有针对性的发展,商品的设计和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物理属性的产品,实现金融产品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应根据营销环境和自身优势和优势,根据现有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主打品牌,并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注重资源和实力的创造和营销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内容。

(二)提升理财品牌价值。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其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上,而服务水平除了一些差别化服务外,银行理财的优质品牌至关重要。理财品牌一旦在客户心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会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声誉。不少商业银行已经积极推行品牌战略,较为出名的有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所以下一步就要思考如何提升品牌内涵的价值,打造“金漆招牌”。

(三)发展多种服务渠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期,有形的网络渠道是银行无法取代的最重要的营销渠道。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网点数量的缺乏,使更多的保持了良好的这一成熟的传统销售渠道,以美化网络商店环境,提高效率的窗口,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对自助银行设备管理等维护。同时,以传统业务为点的积极改革,将银行营业厅从以往的交易处理场所转化为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柜台,如家庭理财服务柜台、老年金融服务台等。

(四)建立高素质的理财队伍。商业银行想要更好地发展理财业务,必须有具备综合性业务知识的理财员,而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与管理,我国银行机构缺乏同时具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知识的并具有一定营销技巧的理财人员。理财专业人员需要全方位的综合知识结构,因此专业理财人员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现在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为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杨林枫,吴龙龙.银行理财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6

[2]吴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J].金融视线,2009.

[3]杜金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银行监管研究,2012.

篇(6)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正处在起步时期,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针对结论提出相应建议,用系统的、先进的理念指导我市的柔道俱乐部的发展,促使我市的商业柔道俱乐部行业步入科学化、先进化的行列。

关键词 柔道俱乐部 现状 研究与分析

一、前言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按照社会结构理论,现代社会组织包括政府组织、营利组织(称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称民间组织)等三类,构成了现代的社会组织架构。

本研究针对柔道营利组织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就目前上海企业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影响力上都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发展需要。整体上看柔道俱乐部的未来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但就目前而言还很不发达,主要存在能力不足,资源欠缺等问题,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企业柔道俱乐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尚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状态。目前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组织也不断增加,无论是营利的还是非营利的组织都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趋势,企业单位的体育俱乐部数量逐渐上升,提供的公共服务比重也日益增大,对大众的健身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兴趣爱好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柔道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商业柔道俱乐部8所:道馆,上海008柔道馆,上海东泽柔道馆,龙心柔道馆,上海闸北柔道武馆,上海邦得职业技术学院柔道馆,上海极真柔道空手道馆八处分馆,上海三林武术学院道馆,松江丰达道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分析

上海柔道俱乐部从21世纪开始出现,相比欧美等西方市家,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符合商业市场规律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理的念在我市商业柔道俱乐部中才刚刚开始启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上海市柔道俱乐部进行调查和访谈得出:1.缺乏市场营销理念。2.承诺不兑现,顾客缺乏安全感。3.单一的价格战,严格的会员制,已经束缚了柔道俱乐部的发展。4.柔道俱乐部的人才建设亟需解决。5.柔道练习模式单一,配套内容不完善。柔道产品的开发应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

(二)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的服务满意程度不高

调查得出,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服务仅有4.2%的参与者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场地不足,体育设施简陋、陈旧,活动项目单一,定期体育赛事过少等。商业柔道俱乐部要想健康运行持续发展,必须明确俱乐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政府人员也要进行走访,对开展较好的商业柔道俱乐部给予一定的支持,组织俱乐部之间观摩,表演,吸取好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和方法上创新,适应现代社会商业俱乐部的发展。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积极开展有意义的俱乐部活动。

(三)商业柔道俱乐部服务人员无正式编制,专业指导员过少

在俱乐部中,俱乐部的领导很少对无正式的事业编制,缺乏开展柔道方面的理论知识,经验和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更缺乏俱乐部活动的整体策划和柔道技术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就处在想到就组织一下,想不到就处于随意状态。调查显示,专职人员仅占35%,52%由身兼多职的人员兼任。

调查显示有34.95%的参与者获得柔道方面的知识和练习方法是通过与参与者间的相互学习及讨论而来,这说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更直接、更能相互促进。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为参与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此途径占到51.36%。

(四)场地器材不完善是商业俱乐部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商业柔道俱乐部的发展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俱乐部的数量上明显较少,场地较为简单,设施比较老化,专业指导队伍相对缺乏,练习手段比较单一。从影响城市参与者参加柔道俱乐部锻炼的因素调查中看,排在首位的还是场地器材因素,可以说要使商业柔道俱乐部蓬勃发展,离不开场地器材因素的硬件设施。因此,俱乐部要优化场地及人性化的管理。

四、结论

针对我市的商业柔道俱乐部由于从21世纪初才刚刚发展起来,柔道俱乐部还处于半成熟状态,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经营缺乏专业性。从参与者对商业柔道俱乐部的服务满意程度不高,加之场地器材缺乏以及专业指导队伍力量较薄弱,管理方面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不断加强柔道俱乐部场地设施力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俱乐部场馆,并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本着小型多样化的原则,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及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俱乐部的宣传力度。第二,丰富柔道俱乐部的多元化服务内容。第三,针对专业指导员力度不够的现状,可以建立与高校社区体育资源人才共享,加大专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岷.跆拳道的全球运作模式对散手步入国际化的启示[J].武术科学.2004.1(1):58-611.

篇(7)

关键词: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产品创新

一、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零售银行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中国的零售银行从落后的商业银行批发业务脱胎而来的种种隐患,尤其体现在营销方面,许多银行优先考虑的不是客户和零售,而是信用和风险。此外,他们和客户的接触通常是交易性的,因此,银行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交易效率上,而不是服务和销售。在对国内外众多零售银行的研究和零售业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零售银行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 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二)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有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

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国际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以并购的方式加速开拓全球零售市场,力求金融服务全能化;加大创新力度,使金融产品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零售服务网络化。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缺乏科学分类,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渠道单一,限制发展等问题,应借鉴国际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的经验,树立创新意识,逐步优化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客户导向为理念,实行差异化服务,通过银行再造,塑造竞争优势。以花旗银行为例对国内银行发展启示:

(一)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也许综合实力上,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是在华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优势仍然明显。客户群基数以及银行网点广阔的范围是国外商业银行短时间只能望其项背的。因此,在客户群和渠道上,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牢牢抓紧已有的中低端客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高端客户。外资银行想要赶超网点数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只要在管理上及各网点服务特点多下功夫,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资银行竞争力仍占优势。

(二)向国际化取经

在管理上体系成熟,进军中国的外资多为国际性大银行,多年的经验沉淀致使他们已拥有一套完整的高效的流程化管理系统。与花旗集团的H 型组织结构相比,国内商业银行数据直线职能型与地区事业部型的结合体结构,信息反馈成本大,难以充分调动地方资源,不利于零售银行业务的拓展。应在结合自身在华发展的特点上借鉴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组织结构模式,更好的开展零售业务。

在产品上彰显个性化,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简单,同质性高,但是相对于外资银行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可改和改进阻力较小。产品是一切业务的首要前提,我们在做到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意识是当前应摆在首位的。

三、促进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零售业务发展创新,就要要创新客户细分,实现财富管理差异化、综合化。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一)对零售业务产品进行细分

1.从客户效用角度分类。银行产品可分为核心功能、预期功能与提升功能,与之相对应,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层、形体产品层、延伸产品层。核心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购买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形体产品层是指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物质实体外形,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延伸产品层是指产品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附加利益,是消费者接触到形体产品后,所接受或体验到的全部利益,包括寄送、安装、售后服务等,藉此以加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及续购机会。以信用卡产品为例,透支消费是信用卡的核心功能;积分免年费是信用卡的预期功能;白金、钻石信用卡为客户带来的尊贵身份象征则是信用卡的提升功能,是一种附加的价值。

2.从银行经营角度分类。从经营角度,银行产品可以分为关键产品、桥梁产品、品牌产品。关键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绑定客户,如多数银行都将住房按揭贷款作为核心产品,客户一旦办理,就与银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般而言,维系老客户成本要远低于拓展新客户的成本,因此,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等关键产品,即便是微利甚至亏损,银行也绝不会放弃。桥梁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了解客户。网银、现金管理、支付结算、代收付、综合管理服务等都属于典型的桥梁产品。品牌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银行获取高利润的产品。品牌产品一般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家银行最有特色、着力发展的产品,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就是品牌产品的典型例子。

(二)对客户深化细分,实现差异化服务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趋势,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不断加快,客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推动着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创新发展。对于银行来说,充分了解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针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不同的资产配置,跟踪资产配置方案并适时调整,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满足客户安全、便利、增值、私密、鉴赏等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1]只有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关键客户上,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针对客户的金融资产情况对全盘客户进行细分,细分出中高端客户、普通客户与潜在客户,并为中高端客户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来保住这批客户,针对高端客户群体,打造出更好更尊贵的服务,提高中高端客户维护的深入度、细致度和持久度。

商业银行对客户细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商业银行要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类管理,依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具体划分客户等级,针对各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开发、体系设计、金融服务与营销方式的创新。二是实行客户信息化管理,构建银行客户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客户质量、管理水平及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三是依照细分市场需求特点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战略,对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优质金融服务,并创造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对重点优质客户则专门配备个人客户经理,建立客户的个人信息档案,实行跟踪服务。根据“帕莱托定律” 银行的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因此优质的零售业务客户对银行来讲十分重要,银行应充分保持、维护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零售业务产品创新

1.进行差异化产品功能设计及应用。基于银行产品分层理论,我行在进行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一是要突出产品的核心功能,一切开发和设计都应紧紧围绕客户现有、潜在、引导性的需求和欲望,并加以充分满足。二是尽可能增强产品的预期功能,在消费者认同和成本合理化的前提下,赋予产品更多的功能。三是重视产品的提升功能,如通过市场的细分化、差异化,增强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客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基于产品作用的差异化理论,我行在产品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应做到以桥梁产品了解客户,以关键产品绑定客户,以品牌产品赢得客户。

(1)应注重通过对桥梁产品的使用,借助专业的数据挖掘工具,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及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发展重点客户,改善我行客户结构。

(2)对于关键产品,不应拘泥于关键产品本身的盈利能力,而要更多地看重其所发挥的客户粘合剂作用,以及提供交叉销售机会等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综合贡献能力。

(3)集中资源打造我行品牌产品。加大对拳头产品的资源投入,真正将其打造成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带来高额经济效益的品牌产品。

2.多角度激发创新源动力。根据产品创新源动力理论,应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创新动力:一是通过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加强市场调研、举办创意大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掘客户金融需求,以需求拉动型创新引领市场;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同业信息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银行同业创新动态,以竞争推动型创新弥补差距;三是利用国家特殊政策优势以及区域金融创新特点,设立产品创新试验行,开展前沿性产品创新,以实验法产品创新抢占制高点。

3.建立完善产品经理运作机制。借鉴国外银行业的通行做法,加快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尽快在各大业务板块建立起“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的现代商业银行产品营销模式。按照城市对公、城市个人、三农业务三大类别,建立包括从助理产品经理到高级专家六个层级、覆盖所有前台和一级支行的产品经理队伍。(作者单位: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