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2 09:2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篇(1)

首先是以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出现的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材料题。这种题型最早出现于1997年的高考试题中。当年的第四十四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四段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来评述李c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同时要求表述成文,限150字左右,超过180字要扣分。该题在其它方面(如形式上,材料仍以排列方式出现)与以往无多大变化,但在设问、答题要求上考查考生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在阅读理解的前提下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使得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仅要顾及答案的整体性、连续性,还要避免无用的多余的文字。在评分标准上,也采取了分档给分方式。事实上,分档给分就是在检验考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情况。

在问答题中,近几年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就更为典型。如2001年的第三十四题: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这道题以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为研究对象,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被子的原料和主食品种的变化作为主线条,要求考生分析它们这间的因果关系,阐述其积极影响。此题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

2001年的上海高考卷更是直接创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情景。请看当年的第题:“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38、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39、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什么)?”从试题的选材来看,它十分贴近现实和生活,更富有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从评分标准来看,也极具开放性,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此外,2002年上海历史试卷的第三十七题也是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典型例子,在评分标准上,其创造性、探究性、开放性也十分明确:按“选题”、“变化”、“背景”、“启示”和“创意”等五个方面酌情给分。它较为完美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创造性、探究性等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首先,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者,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从目前多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开展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都有所顾虑,他们担心研究性学习会影响高考,因而不希望学生或学校花更多的时间去搞研究性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有意无意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开展这一学习活动的基础,树立超前意识(意识到位),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编演小历史剧(即我们所说的课本剧)。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表演,实现研究性学习。如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中的和这一部分知识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况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指定一人负责,将所学知识编排成节目进行表演。如对战争过程的体验,课堂上光靠教师口若悬河、铿锵有词、绘声绘色的描述,哪怕是讲得口干舌燥,结果给学生的印象和感染力并不是很大。即使是借助于今天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战争场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也只是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感觉罢了。如何让学生有更亲身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深入体验的场景: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士兵,并且事先明确好角色要求,其余的学生扮演亲戚、朋友和同学,当战争需要这些士兵上前线为国效力的时候,大家去欢送这部分学生去当兵,给他们戴上大红花,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大家互相道别。战争一直在持续着,战场上硝烟弥漫,……空隙中一位士兵给同学写信,讲述战争的残酷、艰难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室里,一位同学有表情地读着士兵的来信。……战争结束了,当兵的这部分学生,有的已经阵亡,有的留下残疾。虽然活着的人胸前都戴着军功章,但想到已经长眠地下的战友,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笑容,而是一脸木然。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战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就十分深刻了,而且也理解了为什么说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一问题。

第三,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开展辩论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重视对过程的操作,这种过程渗透于学生的所有活动之中。现行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关于成功与失败、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研究性课题,就是现成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在所教的两个班中举行了一次关于“”是否是中国的起点的专题辩论会。学生们在经过一个来月的充分准备后,最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有一位学生在其最后的陈词中这样写到:“曾几何时,当史学界把‘’作为起点的观点永恒地记录下来的时候,我们遗忘了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的枪声;遗忘了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染红了的土地;遗忘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时全国欢腾的景象,遗忘了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胸中熊熊燃烧的抗日烈火,……是问,我们应该忘记这一切吗?不!它们不应该被忘记!我们要还历史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所以,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段历史,那就是:‘’是中国的起点!”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105-04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变迁,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已成为个人发展的必备基础,成为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这成为政府未来的政策指向。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一要求主导下,围绕对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1]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它以“问题”为核心,具有自主性、合作性、过程性、开放性等显著特征。[3]目前,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多通过课堂研讨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来实现。[4]其中,课堂研讨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地位,体现为授课中增加学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以学生为主导的报告;而科技创新实践则是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对已立项课题进行选题、论证、调研、实验、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是以创新为特征和目标的科研全过程。在上述模式的实现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教学效果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参与。但是,由于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习惯性依赖,大学生发现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仍较欠缺,一旦被要求主动探究问题与查阅文献等,多数学生往往表现出畏难和抵触情绪,对课程要求不能积极响应或是以被动敷衍的态度草草应付。[5]222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他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这已成为影响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瓶颈。

关于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现有理论研究多是从教师和管理者的角度关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一般模式或保障措施,如探讨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6]、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技术支持[79]、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行为[10]和完善教学管理手段[1112]等问题。但是,大学生――这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问题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13]因此,探究大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愿,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科学设计和改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形成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是以个体信息处理和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意愿的心理学理论。目前,计划行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投资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中,并且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理论对个人行为意愿的形成具有较高的解释力。[14]315因此,计划行为理论框架的引入,为分析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意愿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是在美国学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兹(Ajzen)提出的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可以由从事该行为的意愿推断,而从事某个行为的意愿受到行为主体对该行为的态度以及他人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的影响。[15]但在后续研究中,Ajzen发现,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意愿往往受到外界资源和条件的限制,这种限制使人感到行为受到了控制,即感知行为控制。通过在理理论中增加感知行为控制这一变量,Ajzen将理理论扩展为计划行为理论。[16]665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个体行为不仅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还受从事行为的个人的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因此,个体行为意愿的形成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决定。[17]77在上述三个变量中,态度是人们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它是由对行为结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估计决定的。主观规范,即人们认为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如父母、领导、朋友等)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采取某个行为。主观规范代表了个体在决策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而这种社会压力会对个体实施某个行为的意愿产生影响。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感知程度,即个体对要完成某个行为其所必须具有的能力、资源和机会的评价。总之,对行为的态度越积极、他人对从事行为的支持越大、自身控制力感知越强,个人从事某个行为的意愿就越强烈。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意愿的形成与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的价值判断和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这一活动的信念和兴趣,从而决定其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也表明其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第二,大学生所认为对自己很重要的社会群体,如师长、领导、同学等对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投入与否,通过主观规范影响自身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第三,大学生对自身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条件的评估,即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其完成学习过程的信心,从而影响大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愿。

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行为态度: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信念和兴趣

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信念包括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及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研究指出,对于大学生而言,生存与发展、求知与自我完善、上进心和成就动机等内部因素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18]大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益于自我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的评价影响其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5]223若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所培养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在未来职业生涯以及深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则他们更容易对研究性学习形成正面、积极的态度。同时,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有助于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加强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的重要前提,对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观规范:重要社会群体对大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意愿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采取某个行为的意愿受到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群体看法的影响,[14]315若个体认为对己重要的人希望自己实施某种行为,则个体实施该行为的意愿就会显著增强。[17]78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青年期,且生活方式基本以集体形式进行,故具有较强的从众意识。[19]由于生活范围较为局限和封闭,大学生的学习、消费等行为更容易受到与之密切接触的群体,如老师和同学等的影响。这些群体对某种行为的认同和参与往往会显著提高大学生采取该行为的意愿。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老师以及高年级学生等重要群体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肯定和参与对于提高其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其中,同学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态度有助于营造学习气氛,促进学生从众学习的意识,强化学习意愿;用人单位领导和老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高年级学生的示范对于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意愿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三)感知行为控制:大学生对自身研究能力和条件的评价和信心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认为自身具备完成某个行为所必须具有的能力、资源和机会时,感知行为控制较少,完成该行为的意愿更强。[17]79如前所述,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下,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通过课堂研讨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两大类途径实现。无论何种模式,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主动、大密度地探究、发现问题,甚至通过查阅文献、动手操作或实地调查从而解决问题。[5]222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达到要求进行评价,对自身能否获得必需的实践条件、参与机会等作出预判。而评价和预期结果则影响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意愿和投入程度。所以,适合于本科学生的系统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对自身研究能力的评价,从而提高其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

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的提升措施

根据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学生参与意愿的提升应从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组织、课程设计三方面来实现。

(一)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应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和启发学生认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在教学中,应结合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背景,编写以热点和关注点问题的设定和解决为基本任务的教学材料,结合互联网、大众传媒的信息以及前沿理论和问题,通过增强教材的新颖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深入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熟悉研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活动方案。此外,教师应更大程度地由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引导学习的角色转变,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给予指导,包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与社会现实,使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上提出建议,从而帮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

(二)推行学习小组模式,营造积极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对大学生而言,组成合作型学习小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营造学习气氛,进而提升参与意愿。学习小组是由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均应承担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具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通过小组成员的个人负责和协同合作,最终完成学习过程。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应选择小组中学习主动、有兴趣、有组织能力和有合作学习经验的组员担任组长,合理配置小组成员,在组织成员完成研究活动的同时,不断调动组员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应鼓励小组成员间进行充分沟通和互动,从而在组内形成无形的规范,约束成员活动,这有利于任务完成和保持小组成员积极的参与意愿。同时,可引入组间竞争机制,激发竞争意识和小组凝聚力,以组员间的团结和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研究方法训练,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信心

在目前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仅仅体现为专业课程中的研讨环节和围绕课题的调研活动。受制于课程学时和内容,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导致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进而制约了其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使其对更为专深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相关课程,全方位强化对学生的研究方法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减少学习障碍的目的。根据现有的课程设置,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使之适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前,高校部分课程过度强调课本提供知识的真理性,缺少质疑和探究,更适于传授而不适于研究。因此,有必要增加课程中的探索和研讨内容,以树立学生的研究意识,使其明确研究内容和可行性从而提升其参与意愿。

第二,设计旨在专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课程。通过向学生介绍基本研究规范与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帮助其学习和应用研究方法、训练研究能力,从而减少其参与研究性学习的障碍,使其增强完成学习的信心而提升参与意愿。

第三,开发基于研究课题的课程设计,即结合理论前沿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在不同学科领域选择适当的主题,要求学生完成对研究问题的提炼和界定、资料文献搜集、研究方案设计与执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工作,使学生通过实践有机会运用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在研究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提升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

综上所述,为实现国家“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大学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强化大学生参与研究性课程的主观动机,即激发和提升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愿。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意愿受到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对研究性学习的信念和积极态度有重要作用;同学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研究小组的形成和有效组织小组活动,影响主观规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参与意愿;在课程设计中,强化研究方法和技能的训练,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和意愿。

[参考文献]

[1] 耿希峰,马丽枝,曲贵海.教学型大学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8150.

[2] 麻学锋. 基于课题的商科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 文史博览: 理论, 2012(3):69.

[3] 刘智运. 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新体系[J]. 教学研究,2006(5):377383.

[4] 张利荣. 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2:38

[5] 张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其提升路径[J].学理论, 2013 (20).

[6] 顾建民,楼程富.以研究性学习带动教学方式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6(21):4142.

[7] 林秀曼,谢舒潇,吴芸.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9):5761.

[8] 汪人山, 邓宗南, 谢婷. 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对图书馆需求的个案实证研究[J]. 现代情报, 2013, 33(12): 7880.

[9] Donnelly R. Harmonizing technology with interaction in blen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54(2):350359.

[10] Chng E, Yew E H J, Schmidt H G. Effects of tutorrelated behaviours on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2011,16(4):491503.

[11] 宋义林,高树枚,陈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142144.

[12] 任良玉,张吉维.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1(4):2628.

[13] 张达,宋义林,陈刚,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影响因素研究――以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工科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5658.

[14] 段文婷, 江光荣. 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2).

[15] 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Reading:AddisonWesley,1975:30.

[16] Ajzen I.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32(4).

[17] 张锦, 郑全全.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 完善与应用[J]. 人类工效学, 2012,18(1).

[18] 杨彩霞, 谢发忠.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综述[J]. 中国电力教育:下, 2009(3):122123.

[19] 赵玉宝,张倩,冯晓华.从众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277279.

Factors on the Intentions of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Inquiry Learning: Analysis and Promotion Measures

ZHANG Y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

引言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学方法正式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各门学科的过程中具有渗透性的研究性学习思维。研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的程,进而获得学习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一的[1]。但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必须具有价值,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有实际意义。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拓展性、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一种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和交流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相互学习和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可见,数学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材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更进一步的学习,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体现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有效的数学研究性应当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可见,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其主体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参与学生的程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2]。其次,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可以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与学习练习起来。最后,研究性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一个层面上而言,研究性学习其实也是发现学习。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如前文所言,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研究性课堂中践行研究性学习

在基础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推进高中数学的课堂。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研究性学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而言,研究性课题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好的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认真组织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教材几乎每一章节的后面都会包含研究性课题,其主要是对本章知识的简要说明。教师可以利用这么一个研究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做出一个详细的报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开动思维解决。

(二)在新授课中展开研究性学习

新授课程,教材和教辅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这些教材总存在一定的不完美之处。例如,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并没有对相关的知识来源进行详细地说明,对知识的讲授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对相关的数列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让学生交换、转化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新授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展开研究性学习。

(三)在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中实践研究性学习

通过教学的实践就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3]。在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中利用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对题目自行改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跳出课堂学习的框架。研究性学习的任何问题都不具有固定的答案和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虽然研究性学习已经被提出,但是该学习方法仍属于初创期,其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提高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效果,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何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恰当选定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J].数学通报,2012,9(2):39.

篇(4)

关键词:四川;县高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299-02

虽然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明确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实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最为核心的环节。但是,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位于四川县城的高中来说,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至少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持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训与指导。比如这些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1]。

一、对领导的指导

我们实地调查表明,位于四川省很多县城的高中领导,由于所处位置的缘故等因素,他们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缺乏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比如缺乏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强烈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或者还没有创建有效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机制与交流平台等。因此,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培训学校领导具备坚决推行研究性教学的意识。一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学习活动,其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校长及其领导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他们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二是培训与指导学校领导具有推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强烈意识。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首先转变思想,在理念上认清研究性学习,才能通过对学校教师集体教育思想的领导,使学校集体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面达到教育理念上的统一,从而使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更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而且,只有校长及其下属领导不断提升自身研究问题的素养,具有锐意进取和创新思维,才会多方聘请各类课程改革的专家对本校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等 [1]。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专家教授,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研究性教学的专职教师。

2.指导学校领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组织管理机制。在行政管理上,学校能否有效地组织管理研究性课程是新课改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培养与指导学校领导健全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机构,如成立以校长和副校长为主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全面指导、组织和管理。在课题研究中,实行分工合作管理,学校不同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以保障研究方案的顺利实施 [3]。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组织力量开展切实深入的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根据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实际需要,并购建相关的设备设施及其使用条例,以及拟定研究性学习管理办法与评价制度[4]。

3.培训学校领导具有教育技术管理创新的意识。只有学校领导意识到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性,才会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善研究性学习实施条件。比如有的高中领导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组建由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 “攻关组”,创设出适合本校师生的“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既方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以及师生知识更新情况、最终研究成果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进行研究心得与体会的交流 [1]。

二、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研究性课程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四川省县城高中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由于目前在岗的高中教师都是按照旧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尤其是一部分年龄相对较大且因自身教学观念陈旧,或者已习惯了应付高考的应试教学模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或不愿意接受。二是老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对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还仅在认识层面,相关理念与政策都还未能及时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对这些教师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将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让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5]。比如,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有关研究学习的理论知识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向老师们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实证调查材料;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讨;对教师进行案例培训或进行实地观摩;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与推广 [4]。只有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在理论与实际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认识,才能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2.指导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程序、评价等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到“渗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具有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的开放、怀疑的创新性思维,要求教师在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学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赋予教师新的内涵和新的角色 [6],如从传统的讲授者逐渐转变为“学习建议提供者”“学习促进者”和“分享角色者”[7]。而教师实现角色与能力方面的转变,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必不可少。

三、对学生的指导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具有社会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走出校园去关注现实生活问题,并尝试独自分析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高中生或许会因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以及团队精神不强,或自身缺乏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良好品质等因素,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极易心灰意冷,甚至放弃自己研究的项目。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或教师就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他们的情绪、心理以及课题进展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注重培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而进行合理学习分工,如让细致认真的学生偏重于检索文献,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偏重于对较困难问题进行分析,让文笔流畅的学生偏重于多写文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8]。

2.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是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指导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毕业论文,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与技能。而且,还由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教学参考资料,自身也在不断摸索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因而有能力指导。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四川就读于县城高中的学生,之前大都在县及乡镇读的初中或小学,且以应试学习为主,因而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理论与操作方法缺乏了解:如怎样选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设计研究步骤、如何确定研究成果的最终形式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具体研究的技能如做好平时知识的积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或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好索引、剪报、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等技能 [9]。

四、对家长的指导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学校不行,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只有得到广泛的支持,高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针对学生家长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的调查显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高中家长还处于不了解程度,甚至有的家长在某些方面完全不配合,如90%以上的高中生家长都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来学习,而是武断地认为网络对于应对高考的孩子来说只有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及其地方教育当局应不断加强宣传与指导,如有的学校采用公开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将要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家长能支持和协助学校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庆林.校长必须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性学习立课之本[J].教研科研,2007,(4):44-46.

[2]卢祖琴.中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安徽省泗县一中的经验[D].苏州:苏州大学,2008:5-31.

[3]“关于农村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EB/OL]..

[7]耿杏,孔惠洁.徐州地区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分析术[J].中国电化教学,2010,(8):79.

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2007,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来源更加丰富,信息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同时能保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方面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有效手段。

一、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媒体上有着海量的信息可以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我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选修1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时,考虑到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将课题改为研究性学习“通过网络调查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布置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收集相关酶和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资料。由学生合作小组按兴趣和意愿确定调查的子课题。学生合作小组根据选定的子课题,确定调查方案、计划、步骤,并实施。各组将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成幻灯片、小课件及其他展示形式,在课堂交流,相互提问和答辩。同时我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网络调查过程中收集资料的经验。比如,通过哪些网站可以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收集所需的资料?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分类等等。这样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

二、提供平等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个人的单独研究,也可以是多人的合作。但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学习时间有限,研究手段也比较单一,能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因此,研究性学习往往难以单独完成,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学习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的研讨和交流提供许多有效便捷的互动交流方式。其中网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同步交流的IP电话、视频会议和聊天室;异步交流的E-mail、BBS、邮件列表等。我们的学生曾经在进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性学习时利用网络在聊天室贴一张帖子寻找合作伙伴,找到合作伙伴后用电子邮件进行快捷的远程交流,互相交换收集到的资料、交流研究心得、共同探讨研究方案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申请他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辅导老师。因为网上有很多人力资源,许多教师、特定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或学者都会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导师或建立博客,标明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们可以接受或选择学生的辅导请求。这样学生可以平等地与教师、专家或学者进行讨论、交流,向他们请教相关的知识。我的学生经常在多媒体教室开放时间到网上与名家、专家进行远程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有的学习合作小组甚至聘请他们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组员。这样既可以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过程记录方式

研究性学习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等同起来,不仅强调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将学习活动的相关信息完好地记录下来。例如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强调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保存和记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活动情况,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过程,而且这种对学习过程的记录便于学生后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完善和修正,也便于过程性学习评价与管理,更便于关注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研究性学习过程。

例如我们学生在进行《合理营养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时,要分组调查本校高中生一周的食谱,我们就请信息技术老师先教学生学习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然后用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记录了一周的食谱,还利用学到的营养学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修订食谱,使他们的食谱更加科学合理,在这过程中充分展示了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的优势,使研究性学习如虎添翼。

四、提供多种成果展示的平台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最后形成成果并展示。在成果展示中既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成果的积极肯定,也是学生展示自我,与人分享研究成果,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更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成果往往是研究报告、论文、实物模型和戏剧表演等形式。而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的成果则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如录像片段、录音片段、系列图片、网页、电子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电子简报等等。有时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页作为媒介上传到互联网上,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分享他们的作品,满足心理成功需求。

比如我们布置学生进行《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再认》研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研究,由于植物分类知识知之甚少,同学们在网上咨询知名植物学家相关的问题,最后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标本,并采集实物和撰写论文。同学们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成果,有的小组将制作的电子简报到学校的网站上,有的小组将多媒体课件到我市的生物专业网站上,有的小组将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做的标本、采集的实物拍成照片传给专家,受到专家们一致的好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充分获取、组合、分析、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和学习资源,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各种资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并形成创造性的研究结果,从而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乐意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高职英语教学契合点

虽然研究性学习属于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但在国内的教育界,关于其研究也不少,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如张肇丰(2000)对研究性学习的产生背景、内涵、基本特征、时代意义作了分析;陈志科(2003)对研究性学习所作的研究也有类似的论述;李黎波(2004)专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作了初步的探讨。另一类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总结或建议,张兴华(2002)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师资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思考;最近专门针对于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也有学者探讨,如熊苏春、谈慧娟(2007)就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进行了讨论;郭能辉(2007)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分析。他们对研究性学习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于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的结合的实际问题还有待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涵义的界定。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显而易见,一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直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间接从书本上去学习;二是自主性,学生自己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题,而不是由老师来规定;三是探索性,研究是发现问题以确立专题,调查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南》说明了三种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己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形成自己的独创见解或新的发现,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前人经验知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创新。然而,从其概念中也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单独学习行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行为。但研究性学习并不等同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为主,起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却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选择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因此,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就要特别关注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结合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要考虑学生的水平,量力而行,具有可操作性。发现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否只是从学生生活中与社会生活中选取专题,而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不顾,这就是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问题。学生、教师、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加以考虑。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三校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公外”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连发音都不过关,单词语法更不用说。据笔者的同学反馈,他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时期带的两个班,一个是广告设计班,一个是新闻采编班,他们属于文科,但在作文当中,简单的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却屡见不鲜。两个班共70余人,女生占70%,但成绩比较好的也就10来个。另外,也有江西工业职业学院的老师反映,她所教的两个班,机电一班和二班,更是如此,共109人,成绩稍微好些的也就是15个左右,他们属于理科,一个班全部是男生,另一个班除了两个女生外也全是男生。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成绩较好的有80多分,而成绩差的竟然只有10到20分。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职业院校。

(二)英语学习动机不足

高职英语的学生因为本来英语基础就比较差,他们当中80%表示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英语,但由于方法不当或缺乏耐心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视公共高职英语为副科,不是他们的专业,也就没认识到高职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是出于无奈。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普通较低。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使学生的动机不足,那就是高职英语教师的水平与教学方法问题,各个职业院校为降低教学成本,外聘部分兼职英语教师来担任公共英语教师,而职业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够完善,基本属于放任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原有薄弱的基础,以及英语学习不足的动机情况。提高对高职英语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此外,虽然研究性学习专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但也离不开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材,必须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扩展,因此,对于教材的特点的分析颇有必要。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契合点

以上分析了各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契合点,即学与教的契合点。笔者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以《当代高职高专英语》为依托,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广告设计与新闻采编两个班为典型,结合学生专业,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契合点:学与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英语学习与学生专业。

(一)研究性学习与教师作用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还是基本上停留在以传统单向教学为模式、课本单词语法教学为主体、应试教育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由于高职学生不同于中学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加之,学生的英语底子普遍比较差,以教师权威与考试来强求学生学习英语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主导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心理的朋友与学习的组织者,把英语学习融入教学当中,为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创设民主的氛围。以第一册第一单元“College Life”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畅谈大学的生活的一些感受包括一些趣事,把他们心里的想法用英语写在黑板上,进而让他们填写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分为语音、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几个方面,并以实例来说明学习英语不怕起点低,解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弱点来纠正他们的错误,真正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朋友。并且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组织者,这包括任务的协商、活动的指导、学习的协助。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点来指导,性格比较开朗的,让他们自己组织实践调查;性格内向的,可以适当安排与其他同学合作等。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材

研究性学习强调直接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题,而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外语学习,语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创造的语言环境,因此,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要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语言知识为载体,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而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而不是脱离教材。如围绕《当代英语》中“College Life”这个主题,在讲解关于大学生活的词汇、语法、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各种有关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水平采取个人、小组、个人与集体结合的方式,并灵活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及专业特色。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好,就可以设想给国外一个朋友写一封有关大学生活体验的英文信;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就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考查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然后写一份英语的大学生生活问题报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让几个班一起举办有关大学生活的演讲比赛,老师做评委等。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专业

开展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既要看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的状况,也要看到学生自身的优势,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及特色。作为“公外”的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他们的强项与重点,英语的学习被他们看成是“副科”,不是学习精力的投向范围。若能把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专业灵活结合,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例如,围绕“College Life”这个主题,在新闻采编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记者进行课外采访,而后进行文字编辑,制作板报,他们可以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进行评比,老师当英语顾问;在广告设计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校设计一副宣传大学校园生活的广告,既可以自己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但必须有英语的说明,既可以是在广告上,也可以是展出时讲解,教师提供英语帮助;在评比时可以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这样的英语研究性学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教材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既看到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又要充分发现和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及专业特色;教师既是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顾问;学校在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生活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教材的选用。总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应该处理好三个契合点的关系:学与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语言学习与学生专业,更好地为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陈志科.研究性学习研究概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5).

[3]郭能辉.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论坛,2007,(7).

[4]熊苏春,谈慧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4).

[5]李黎波.研究性学习评价原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

[6]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