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职业理想的认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实现;中国梦;职业理想
注: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题《中国梦与大学生职业理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时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作为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择业行为。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如何加强对他们理想信念教育,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需要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1 中国梦的内涵
党的十以来,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的“中国梦”首先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统一,它是近代以来人民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期望的一次升华。其次,“中国梦”是历史传统、现实追求和未来理想的有机统一,它反映了当代的时代潮流与人民对祖国发展的期待,也代表了人类文明未来发的方向。再次,“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理想、自信、智慧与力量的统一。它不单单是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一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精神力量。
2 大学生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职业理想的确立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作为较高层次知识拥有者的大学生,必定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而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选择,不仅关系着自身事业成败和人生道路,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后继有人的大事。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增强“定力”而避免各种干扰。
当代大学生是理想远大、奋发向上、能够担当重任的一代,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担忧一部分大学生职业理想问题的现状。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割断”:一是割断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放弃理想既是放弃了认真思考与自主把握,也是对自身为理想奋斗信念的动摇。二是割断了职业选择与职业理想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常常为眼前的物质诱惑所左右,表现出择业的功利性。三是割断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放弃社会责任而唯个人意愿和需要来确定理想,远离社会,逃脱责任。
3 大学生职业理想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中国梦”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航标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主席的话语中包含着个人与祖国、与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只有祖国强大了,繁荣了,大学生个人就业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更加安定团结,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中国梦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包含在中国梦中,并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提供导向、机遇和条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国家栋梁之才,其职业理想是实现“中国梦”的推进剂。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大学生的理念和政治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而科学的、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不仅能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我们除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还要让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得以实现。
4 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职业理想
中国梦理想信念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价值和内涵,决定着中国梦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内在统一性。我们要不断加强中国梦的学习和宣传,将实现中国梦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深刻的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中,引领大学生职业理想健康、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育。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理想与中国梦实现相统一。党的十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中国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观”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进行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时,要以“三观”教育为基础,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趋势,让大学生真正树立对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信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确立职业理想,认定人生方向。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自身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如何实现自身梦想是大学生在青年阶段最基本、最强烈的愿望,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还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和现实问题出发,充分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中国梦”有着深厚的内涵,以“中国梦”来引导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就是为了造就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要有豁达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在全面平衡地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他们自身也要兼顾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使他们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到促进“中国梦”与大学生职业理想在实践中统一。
参考文献
[1][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various wrong ideas, the core position of idea and belief education must be made clear. This article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 and belief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planning.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idea and belief education;way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37-02
基金项目:学生当季就业质量调研与对策研究,孙洪敏(课题编号:13YB07)。
作者简介:孙洪敏(1983-),女,河北邯郸人,思政工作人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学生党建。
1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现状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切身感受着我们国家蓬勃发展的好形势,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日前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总书记的讲话,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应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就小我,铸就民族的辉煌的事业。
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问题。其根源都在于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正确。这就迫切需要思政工作者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那么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刻不容缓。
2 职业生涯规划为理想信念奠定现实之基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个体从自我探索开始,找到自己的特点、优势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担任职务的所有经历进行的规划和预期,这个规划包含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及对职业和组织产生的贡献和个人的成就期望。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实际条件具体来安排。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有适当的变通性。通俗的讲理想是指由人所设定,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既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复合了理想的现实性和预见性,并将理想的实现逐步量化,切入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3 实现理想的前景需要确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①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个人全面了解自己,对职业方向准确定位——确立目标理想,增强职业竞争力,找到更切合自己且易于实现的人生理想。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的进行自我分析,确立人生的方向,从现有成就基础上,提供奋斗的策略,制定更加科学可实现的理想,发现新的职业机遇。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然后通过不断反思和学习,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理想提供了前进的动力。④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人生规划密不可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有条理,理想愈发丰满。
4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为信念确立了支撑的依据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层次。通俗的说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简单地说就是牢固的观念。那么怎样笃定信念,实现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简单步骤使理想信念找到现实有效的方法。①首先问一下自己,Who are you(你是什么样的人)?进行自我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性格倾向、教育背景、过往经历等,明晰自己的理想。②然后,What do you want(你想要什么)?对理想进行目标展望,包括职业目标、学习目标、收入目标、成就感和名望期望。理想远大丰满了,才更有助于笃定信念,使得自己的小目标的不断实现和超越。③其次,What can you do(你能做什么)?你的专长技能在哪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哪些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判断出你能够做什么。理想必须以现实的能力和经验为基础。④再次,What can support you best(什么是你最好的职业支撑点和职业竞争能力)?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和信念支撑点。⑤再其次,What fit you most(面对众多行业和职位,哪个才是最适合你的)?待遇、成就感和压力及劳累强度都不一样,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⑥最后,What can you choose in the end(你能选择什么)?你可以做出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光空有理想,而没有详细规划,没有信念支撑,那么最终会一事无成。
5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理想的有力保证,使理想信念找到现实落脚点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是同个人、家庭和社会结合在一起,和个人追求幸福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要和个人人生目标即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使理想信念找到现实落脚点。通过下面的简单步骤,可以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①择己所长,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同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掌握的技能,选择自己的优势行业。②择己所爱,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让工作本身就能带给你一种满足感。把自己放在世界上最恰当的位置,职业生涯也会变得妙趣横生。③择己所利,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让自己预期收益即个人幸福最大化。④择世所需,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不但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且必须适合环境。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不断演化,职业也不断变化。目光长远,才能够准确预测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使得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助力学生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
目前,不少大学生存在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形成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抽象到具体、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发展迅速,掌握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前景。此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使他们的职业理想逐步系统化、科学化。
很多时候大学生懂得确立理想信念,却不懂得如何实现理想,致使理想和行动脱节。要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除了要有目标和方向,还要有动力和付诸于行动的规划,而这个规划正可以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科学的定制符合自身发展的步骤和目标。如果说理想是大学生的内心深处的灯塔,信念是他们的支撑和坚持,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往灵魂的铺路石、台阶和桥梁。
参考文献:
[1]陈嫦娥.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第二辑[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6).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48-02
一、当今大学生理想追求的状况
一次,笔者在一个文科班和一个工科班布置了“我的理想”作业。“我的理想”作业不设定内容、字数、也不设定任何选项,由学生自由发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在总结大学生活的基础上写这篇作业,最后收集74份。作业中想找一份好工作的有50人,占总人数的67.57%,学生眼中的“好工作”包括部门主管、技术人员、教师、漫画家等职业;期待平凡生活,找一个好老公有4人,占总人数的5.4%;没有任何打算或理想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27.03%,其中有5人表示虽没有明确目标,但期待先在个性方面完善自己。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现代大学生的理想呈现出多元化。首先,理想选择范围多元化。从做企业家到做官,从做技术人员到做教师,从当漫画家到做翻译家。理想选择中既包括了传统行业(教师、公务员),又涉及新兴行业(漫画家、翻译家)。其次,选择理想的理由多样化。比如在“找一份好工作”30人中多倾向于部门主管。但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好工作能够有好多钱而选择;有的是因为要孝敬父母而选择;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在作业里写到“我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公司主管,不需要奉承其他的人,而且还可以指挥很多人,这样的工作可以满足的我占有欲望。”也有学生对好工作的定义是“找到一个信任我的老板,给我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二,现代大学生理想的追求目标多为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其次的,甚至是完全不考虑的。除了没有理想的部分,其他的学生都强调理想实现后要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甚至有的学生在理想的表述后,列出一系列的“支出计划”。比如一位学生的理想是做一名企业家。理想实现后“买三栋别墅,一栋给自己和家人,一栋给爸爸那边的亲人,一栋给妈妈那边的亲人。三栋别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游乐场,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要去周游世界。”
第三,确定理想的过程中感性与理织。在上文中笔者提及学生选择理想的理由多样的情况,综合学生的表述的理由还可以发现在对自己未来做出规划时,大学生的考虑因素或者衡量指标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年龄特征――感性与理性并存,从感性向理性过渡。
感性的因素表现在年幼时的梦想对现在理想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好多学生在作业中罗列从小到大的理想。比如一位学生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因为觉得“老师站在讲台上很高,很多人都怕”。但现在,他选择公司主管,选择的理由之一,“主管同样也有教师的感觉,同样可以大嗓门说话,可以站得很高,也会有很多人怕”。感性的一面还表现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理想定义在钱和权的衡量标准上。在很多学生眼里“好工作就是钱多的工作”,学生中有人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念。
理性的一面表现在部分学生在选择理想会考虑自己的性格和专业等因素,并在作业中就自己的理想的实现更设计出细密的近期目标。比如在工科班里有学生写到“在我所学的专业课中绘图是我的强项,所以我要把CAD学好,以后找一份制图的工作。”理性的考虑还表现在责任,在学生选择理想的表述中出现频率较高。部分学生在理想实现后的第一件事都是报答父母。“叫家里人能够享儿子的福,后半辈子不再吃苦。”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有好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好的地方是对自己未来有打算的学生占有绝大多数;没有任何打算的只是少数。令人担忧的是在有打算的学生中对理想的误解、误读;而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所弥漫的茫然、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消极情绪。
二、大学生理想追求中的问题
在对自己未来有打算的学生中,学生绝大多数都选择公司主管、经理、企业家、公务员等职业。这些职业在学生看来都是有钱或者有权的职业。这是对理想的误解、误读,将钱和权作为衡量理想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明显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认为理想就是有利就想、前途就是有钱就图。同时,暴露了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我们过于强调理性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思维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方式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理性越来越多地出现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中,但感性的思维并没有消失。甚至在现代这样一个什么都将讲求速度、感官刺激的社会中,对感性的事物的敏感、思维中的感性方式仍会在很长时间里占有优势。这就造成学生很容易接受钱和权所营造出“成功人士”的形象,自然会对体现这些“成功人士”成就的钱或权产生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就影响他们对理想的解读。而我们在“理想教育”中对理想的“理想化”、“理论化”和完全的“理性化”,让学生愈发的晕化“钱权式的理想”。似乎你讲得越理性,他们似乎越有理由“落入尘世,回复现实”。这样学生认为“没钱没势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当官吃得好、穿得好、别人都听你的”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是从钱或权的角度出发来解读理想,所以学生在所谓理想实现后就自然更多地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享受生活,追求物质的富有。这又暴露大学生认识不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将自己与社会分离,看不到社会在个人理想的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更看不到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重要前提。这样的认识导致在实践中对困难的出现缺乏准备和正确地认识,会容易夭折。
与之相对的,在没有理想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对理想的误解、误读。他们的误解首先认为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根本不会实现,是空想,有没有无所谓,随遇而安就行。其次这些学生有这样的质疑:对理想的追求一定会产生幸福感,从而拥有人生的幸福吗?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否定,尤其是以前的痛苦经历的打击之后,彻底否定理想的价值,更不会相信对理想的追求会是向幸福的彼岸。另一种是对别人追求理想的幸福羡慕不已,但到自己却裹足不前,疑心病重,出现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的脱节。
三、两点思考
首先,我们看出在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中出现的窘境: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正激发着当代中国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使这种追求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对物质的占有和满足似乎正在代替人们生命的所有需要。作为社会自然延伸的大学校园自然也不会幸免。这种以效率为主导价值取向的追求构成一种当代中国人“异化”的东西,反而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的“理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认识到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生存在价值意义的关系。
为什么人要追求理想?理想追求的必要性源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一些人把幸福理解为物质生活的充分享受。一些人把幸福视为利益的多多占有。在前者的眼中对理想的追求是为了物质的享受,但事实上对理想的追求并不总能带来物质享受,可能更多的情况下,是人生路途中一场艰苦而曲折的、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作为保障的长途跋涉。在这样的感情的指导下,对理想的追求容易半途而废;即使他们所谓的理想实现了,幸福也会变成肉体感官的享受与快乐。在后者那里利益的表现形式是金钱和权力,但是这些东西只有在生活被用来追求某种理想时才生效,这意味着利益永远只是手段,永远是一种中转方式。既然拥有追求真、善、美的理想追求是人的本质和特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有一个本质规定,那么,以人的方式完成和印证自己,这自然会产生一种真正成为人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决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因为这种感觉动物也有。这种幸福感也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
其次,明确教师与学生在“理想教育”中的作用。相对于确立和追求理想的主体――学生而言,教师只是一个外因,这就决定教师只能“理想教育”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只要当引导者的影响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教育”才发生效能。那教师怎样发挥引导作用?教师通过情感、品质、能力、知识等因素实施时引导,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当然是重要的。如果我们注意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使他们产生一种“受到老师信任器重”的情感体验。这对消除他们心理上不利于“理想教育”的“意义障碍”,加深相互的理解以及增加共同语言,提高教育效果,必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不过,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理想教育”中内因――学生对自我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理想教育”的效果。自我认可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动机与行为,支持个体对行为的控制与调节。学生的亲身经验,对自我认可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学生的自我认可。不断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认可,这种认可不会因一时的错误而降低。教师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大学生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增强自我认可。同时,学生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认可的评价。由于一些非能力因素会制约理想实现程度,所以,人们在评价自我时,往往要同时斟酌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对于自己行为成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自我认可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客观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正确面对失败。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提高方法途经
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开放、文化多元的社会,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都在影响着大学生,面对这些选择,大学生改变了过去偏见和固执的观点和看法,积极追求先进的的思想,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使学生更顺利的就业,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
(2)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习效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1)自省、自律,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当看到一种不文明行为时,有的大学生不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是怨天尤人,概叹是世风之日下,人心之不古。当我们面对不文明行时,不应是冷嘲热讽,而是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实现道德素质上的“先富带动后富,然后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会“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确定职业理想
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1、职业理想是职业发展的航标。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2、职业理想是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职业理想一经确立,人们就会为之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就可以转化为精神力量,会使人迸发出积极性并产生坚定的意志,激励着人们自觉地追求既定目标,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3、职业理想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从什么角度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要依托某个职业。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必然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4、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职业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具体化,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通过从事一定职业,并以此为依托去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没有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就会落空。
(3)规范职业道德
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进步的人生观,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在职业活动中进行自觉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改造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3、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大学生要学习他们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4)加强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只要你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升华。
(5)开展学习活动,用优秀作品塑造人
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因此,我们可以开展“读名著,读经典”活动,用优秀作品塑造人。
另外,要想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还需要一支思想素质良好、业务素质较高和操作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14-01
一、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1、职业价值主体意识自我化,并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高职院校学习的三年是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其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使得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择业过程中高职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从步入校园开始高职生就已经注重自身的职业规划,在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中纳入了追求各种文凭、证书和技能的规划,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和专业需求状况以及如何提高择业能力等具体知识。并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2、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功利与个性发展成为主导职业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对一种职业的评价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就业意向。当一种职业在声望、地位、经济利益和轻松自由等几个方面一样也不占有优势时,对其评价之低便是自然的。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越发务实和具体。
3、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高职生职业价值取向也就是指他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追求和选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包括价值目标、地域选择、岗位选择、工作条件选择等因素。
当今大学生对成才的设计是多样化、多方位的;对职业选择也十分务实,往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日后生活、成长需要作决定。由于他们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在择业上也呈现出多样化。
4、职业期望呈现多元化趋势,职业价值目标呈现短期化、功利化
高职大学生职业期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偏上。当前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稳定性因素,希望获得较好的工作保障和稳定的收人;其次考虑的是自我发展因素,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以致用;对于工作单位的性质、地位和规模等不再看得那么重,不再是择业的首选条件。
高职生虽然也注重自我发展的因素,但是稳定性可能更重要,这说明高职生面临就业问题时感觉自身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所以更愿意找份稳定性好的工作。高职生对未来没有清晰认识,不了解自己的特点,特长,择业时迷茫,焦虑。这也告诉我们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对于高职生不能只讲就业,还要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学好知识,培养能力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5、实现职业价值的途径和手段多样化。
当前,毕业生主要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
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进行就业。因此,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再是一厢情愿,而是要和社会、用人单位发生交流,双向选择,达到共鸣方可实现就业。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几点对策
1、加强理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主体必须要正确地认识自身以及对职业的需要,而这种认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他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那么,高职院校怎么在学生在校期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呢?,首先,重点应放在职业教育上,在传统教育中渗透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在讲主体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个体的社会性,主体性是社会化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主体的需要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这样主体的需要才能得到实现,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2、融入高职教育,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社会中,高职生应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在教育中必须给学生指出,强调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并不是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相反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体现,它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利益。
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前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感恩意识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理想的价值在于它的远大性和可实现性。通过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而且高尚的职业理想,让学生立足现实、寻求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作为人生理想具体化的职业理想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职业定位。它强调的是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其二是职业发展。它强调的是职业理想的未来指向性。职业本身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价值,让学生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以社会需求和发展引领职业选择。
4、加强人生观教育,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择业观是高职生对职业的基本评价和看法。合理的就业目标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发挥个人优势,使个人在为社会服务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高职生应该把个人理想建立在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做到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校价值观教育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高职生转变就业观念。
5、学校、家长、社区三结合,建立心理教育知识平台
其实,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缺一不可,有时学校的大量教育工作抵不上家长的一句话或者社会的一种现象。要提高教育效率,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的通道、学校与社区的联络系统以及为家长提供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咨询平台,从而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不同的人对职业意义的认识,对职业好坏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这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职业期望,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人们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的职业发展情况。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4年课题“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4B11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谢吉庆,(1976―),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德育和大学生职业指导.
理想信念,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动力源泉。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因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观而支撑起精神的制高点。对于企业青年来说,如果在当下理论多元、价值多元的境况下,不能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或者是理想信念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么,势必会导致因其方向的偏差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进而影响到自己的人生发展。因此,对企业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不是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事,而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引起企业党政和共青团各级组织高度重视的大事、要事。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当下企业青年理想教育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工队伍。在这个目标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将企业发展的责任意识融入到“四有”青工队伍建设之中,进而培养起完善的职业理想、优良的道德意识以及高超的技能水平,成长为忠诚于企业、忠诚于职业为企业所倚重的优秀企业员工。
二、当代企业青年的理想信念特征
随着社会理想的成熟化发展,年青人对基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下的涉及到个人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信念的形成也逐渐趋于稳定,例如,就业前时的年青人,对于职业理想幻想的成分大于现实的成分,但当他们开始投身于职场之始,就会尝试着从身边的先进人物身上汲取营养,学着调处理想信念与现实之间、个人素质与职业需求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用职业道德来审视自身对企业的贡献,并以企业所给予的薪酬作为自己追求生活理想的基础和寻找更为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承认,这些是应该被加以肯定的企业青年的理想信念主流,也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希望之所在。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企业青年的理想信念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的支撑而过于理想化,明显的个性色彩使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容易从自身的感受和利益出发,主观地对企业现状和企业管理流程进行抵触,从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波动,当这种波动折射到工作岗位时,则就会出现某些不利于工作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可能以此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甚至会因触犯企业纪律而葬送了自己在企业中的职业生涯。
三、加强企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有名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培育与践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小人物树立大理想
以企业中先进人物为表率,通过劳动模范、青年突击手、技术标兵等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让青年人明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明白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培育起内心的强大动力。“登高方能望远”,“非尽力不足以成事”,只有从高处着眼,才能从严自我管理,从实自我规范,从而寻找到实现人生抱负的可能。
(2)小阵地做足大文章
在企业中,共青团组织对于青年人理想信念的塑造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要立足于企业实际,充分发挥青年之家活动阵地的作用,作青年人价值导航,提升幸福指数的筑梦人,成为为企业培育“四有”职工队伍的助推器。
(3)小活动营造大氛围
当前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能让同学们熟悉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做自己人生的总设计师。为了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竞争力,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低年级就开始抓起。
1 高校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校园中,不少低年级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往往感到茫然、彷徨,会经常表现出焦虑,缺乏学习动机,以睡觉、游戏、打牌等方式消磨时光,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低年级学生对将自己的兴趣、性格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意识不强,更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职业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职业忧患意识,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足够了解,也缺少对自己需要进行职业设计来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2 指导高校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一踏入校门就开始着手进行。
2.1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
2.2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了解职业兴趣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测评,及早全面地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兴趣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定向,以寻求个人理想职业,实现自身价值。
2.3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定位生涯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早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3 指导高校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对策
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容易错过的时期。只有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积极地认识和规划四年大学生活,认清自己,明确目标,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我们需加强从低年级学生入手的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中国有句古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要分析自我,首先要分析自身优势何在,即你所拥有的能力和潜力所在。其次,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包括性格上的弱点、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及能力上的差距。清楚的了解自我之后,就要对症下药。重要的是对自己劣势的把握、弥补,做到心中有数。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莘莘学子忙碌的身影,可是被问及“你打算将来做什么?”时不少学生定会一脸茫然。大学生们成天忙于专业课的学习,疲于应付各类等级考试。遗憾的是,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前途的关系上缺少应有的“功利”目的,即是说,他们未将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职业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目标的确定,是个人理想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最长远目标。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一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依次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需求。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适合于自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现代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个人要随时注意修订自己的职业目标,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一定要跟上时展的脚步,适应社会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3.2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规划职业
学生的专业意识亟待提高,部分学生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同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的学生也不是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懵懵懂懂的。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专业知识教育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以一些主题活动、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去认识和了解其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以及该领域中的知名人物。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新生意识到大学的学习目的与中学的本质不同,专业学习是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是为职业生涯做积累的。对自己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有初步的轮廓和认识,为自己做初步的职业选择,关注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为自己学习和发展制定目标和计划,增强求知欲和能力培养的自觉性。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进而喜爱自己的专业,并从中获取学习的原动力。
3.3 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