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2 09:2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本财会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财会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能力被认为是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的财会资源和财会管理能力,是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综合的结果。它的核心是财会人员的知识和素质,它的保障措施是财会管理制度,它的基本条件是财会资源要素。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财会管理的应变力、财会战略管理能力、财会资源要素组织能力等方面。
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在企业内、外部的理财环境下,以企业财务战略为指导,在企业内部借助一种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充分有效地调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财务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形成企业自身基本财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财务绩效所考核的企业财务能力的本质,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支持。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甚至全局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内容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本质上是企业各项基本财务能力长期协调、整合的结果,因此具备企业的基本财务能力是凝聚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前提。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务能力理应构成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在于企业自身的基本财务能力。财务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独特性是指财务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创造的本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升华,最终形成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其基本包括财务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企业财会组织的学习能力,这是开拓新的竞争优势的根本,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策略或行为意义上的学习,即“博弈学习”,它是指企业财会组织在与其他企业的博弈过程中,从所获得的经验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或行为方式;其二是各种专业财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两种学习的基础都是企业财会人员个人的认知学习。而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企业是否具备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学习力是企业为了形成其财会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各种行动的能力。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一个知识集合体,其知识存量决定了其管理创新能力的强弱,从而最终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其竞争力的大小。
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会计就是企业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会计的独特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活动。核心竞争力会计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决策和企业管理者重视和强化对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鉴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并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已经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应尽快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确立核心竞争力会计的认识和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核算。
业务流程再造(BPR)作为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及相关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的作法,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开创了一个全新思路。业务流程再造不仅需要从企业原材料储运、生产制造、产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研究流程再造,而且要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生产经营及价值创造全过程,同样存在如何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的问题。否则,财务流程就不能更好地控制、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工作。
总之,公司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从而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实惠,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测度方法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0(1)
[2]杨玉风.略谈企业战略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J].财会月刊.2002(4):109~112
关键词:中职财会;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8012601
1 中职财会教学困惑
1.1 中职学校生源不够稳定,素质不是很高
中职学校是在九年的义务教育后进行的教育,它的学历程度与高中学校是同个级别的,可长久以来,很多家长均是通过普通的高中学校高考来获得大学深造的,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素能的培养,再加上近些年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让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招生门槛不断降低,或者没有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就使得所招来学生很多是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或者没有毕业学生,其基础知识要差些,综合素质也就降低了。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与社会经济及生活基本上还没接触过,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对财会专业方面的经济术语及专业术语从未听到过,这样就给财会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1.2 学生财会专业学习及实习困难局面
财会是门实践性及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一定操作的技能,要想达到这个要求,理论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践也是很重要的。通常财会工作要有三个方面能力,一是财会的基本功能力,主要有电脑及手工要完成的基本操作,像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填制,明细账、总账及日记账登记,账户设置,结账及对账工作;二是财会工作的全过程运用能力,依据企业及事业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账户设置、账户登记、凭证填制、报表编制及资料及装订凭证的保管等工作;三是财务分析及管理能力,像财务预策及决策、财务的考评等。这些方面主要要求中职学生掌握前两方面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凭证填制、账薄登记及对账结账工作,在这三个方面里,第一方面为最基本能力,需要进行大量实践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进入公司及工厂进行实际体验实习,可很多财会实习点均会涉及到会计及财务等岗位,而这些岗位中的很多资料是需要对外保密的,实习点又比较多及分散,这就是使得学生实习单位不能有效落实,内容不能接触等难题,而且企事业单位也不欢迎来实习及插手工作,这就是使得学生实习动手能力少的原因所在。
1.3 就业偏差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程度增加,中职生毕业后,真正从事相关财会工作的很少,这主要是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进行业务独立处理的能力不高,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学生自信心不足,既希望能找到财会工作,但又怕无法胜任,很多中职生放弃了所学财会专业,改行从事营销及收银等其他工作。
2 中职财会教学困惑对策
2.1 树立教学新观念,完善财会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财会人才需求仍是比较多的,要把市场需求作为教学导向,教学课程要设计合理科学,实施专业培养,在课程设置时,要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培养主要目标,并且多联系企业及公司,尽量安排学生的实地实习。对财会教学内容实施改革,把纯理论的教学给予缩短,依照就业岗位要求来实践培养,实践及理论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打下良好理论基础。对教学方法及手段也要进行改革,教师实践操作的能力及理论知识的融合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运用更加灵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还能够在实践里熟悉有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信心。
2.2 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并加强实践教学
财会专业是门理论性比较强,数字较多,并且政策性强的学科,其内容总显得要乏味一些,学生大多是听从家长安排来学习的,自身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教师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对学生学习兴趣及需要,还有理解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再对教学过程给予精心设计,并采取科学合理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像多媒体的应用,模拟及演示教学方法实施,对实际工作里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并给予指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扩展,还培养了学生对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中职财会教学一般为三年,在第一年时间里,可以进行财会基本知识学习及基本功训练,像明细账、凭证填制、总账及日记账等方法训练,在第二学年,很多专业课程均学完了,这时应该进行综合实习,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综合模拟的实习,当第三年的时候,就应该进入公司及企业进行实地实习,且要顶岗实习,从而弥补学校学习中的不足。
2.3 改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与普通高中一样,传统笔试考核模式,这使得中职生学习仍是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对实践操作学习比较轻视现象还存在,对中职学习的考核模式进行改善是势在必行的,为提高中职生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应把考核分为实践考核、日常考核及理论考核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尤其是应加强实践考核比例,让学生重视财会技能操作,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 结语
财会专业是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作为技能教育的中职教育,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财会实践教学,让中职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有效操作技能,从而为将来财会职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会教学 理论与实践 逆向思维
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很快融入实际财会工作地技能型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校既能学好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拥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使之在毕业之时就能立即走上财会岗位并能完成相应工作。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财会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论结合实际组织教学这一主线,充分考虑企业财会工作技能需要,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日常会计核算技能、财务分析技能以及办理工商、涉税事务和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二、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象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打着课改和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旗号,盲目削减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2.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未能在日常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适度融合
3.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4.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应付实际工作所需的真实技能,部分学生学完一门课,就丢掉一门课,毕业后只有最近一学期学的知识还勉强记得,更谈不上如何运用,导致有的学生对财会工作有畏惧感,不敢上岗,即使走上工作岗位的也由于基本技能缺乏,得不到用人单位赏识,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一般只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财会专业毕业生出口受阻。
5.部分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对真实企业面临的状况一窍不通,严重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缺乏,难以承担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6.学校财会教学资源投入不够,教学中仿真程度较低。
三、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办法
要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考虑,内部主要是解决学生将来面对处理真实会计业务时需要达到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练好内功;外部主要解决作为一个财会人员,他(她)在与那些与本企业有关的外部环境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技能。
1.夯实理论知识。在第一及第二教学年度做好基础工作,学生需要掌握业务分析和业务处理技能。基础会计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掌握常用会计科目和账户,掌握日常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凭证处理)和记账工作,初步了解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部分针对各专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部分均涉及,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讲解,实际上,学会计实际上就是学报表,报表是主线,只有对财务报表的含义、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说学懂了会计,因为财务报表起一个纲领性的作用,抓住了这个纲,就搞懂了财务报表项目统驭下的各个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会计记账凭证的编制这一基础工作技能才会有促进作用。在掌握了以上的手工账处理技能后,应该将手工记账业务转移到电算会计,电算会计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各企业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
2.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要结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会计教材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将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以习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习惯做题,近年来虽有一些实践性教材供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及其处理,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教学中各自为阵,不能至始至终结合,而且限于时间关系也不可能把实践完全融于理论教学中。理论学不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不高,会影响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这要求学校必须准备在实际财会业务中会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相互促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便能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集中综合的会计实训,这部分相当重要,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的认识。该实训可以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这部分实训安排四周时间为宜,第一至二周手工业务处理,要求提供至少一年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每月经济业务不必过多,十几笔即可,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学生对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认识,要模仿企业实际设立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配以相应的岗位、人员,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收集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月末处理、试算平衡、对账与结账,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第三周将上述手工帐照搬转入会计电算操作。第四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从手工会计过度到电算会计,以此调动积极性,总结提高认识。这一部分的集中综合实训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后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
4.按功能授课,提升准财会人员层次。学生学完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后,得到的是相互脱节的知识,怎样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那就是要将各课程按功能整合,考虑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财会人员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和社会中介的联系,如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及税收减免、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融资、公司的设立与改制、清算与破产、企业招标投标、申请政策性资金补助、主要财务指标分析、验资审计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果面临上述各方面工作,他应该怎么办,应该成为财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应打破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教研室应组织专业教师按功能设计,融合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与税法知识、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自编讲义,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每月或每季都可能面临纳税申报工作,这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最缺乏的知识,他们基本上是无任何经验可言,对此,我们可以按完成该功能需要的程序来设定教学。第一步,集中学习涉税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特别是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操作金税系统,如何填开专用发票等;第二步,主要练习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及其他税类纳税申报,包括申报表的购买、填制和网上申报以及如何向税收专管员咨询等,尤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税款抵扣及税款缴纳;第三步,了解或掌握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内容,可以由熟悉企业税务业务的教师或聘请注册税务师、国税地税等税务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题教学,也可以分小组安排学生到报税大厅暗中观摩,然后相互交流。又如,涉及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以及企业改制方面等等,财会教学中均可以设立专题教学。
5.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社会拜师学艺,吸取部分实践经验。目前可供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有:记账公司,在该公司实习可以掌握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允许学生进行财会实习的企业,在该类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各会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充分了解财务报表数据勾稽关系,了解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认识较多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各税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对涉税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训,采用走出去、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财会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师资素质。
7.主管教学工作领导班子对教学改革应从实际上给以高度重视,从思想和政策上加大对财会教学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创新,购置必要的设备,准备财会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记账凭证、收据、发票及其他单证等资料,满足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不能将财会专业视为一个低成本办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 财会通讯 2008年第4期
[2] 廖联凯 洪 荭:高校会计专业校外实习体系思考 财会通讯 2009年第1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数学教学 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9-01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科目之一,其课程设置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而国内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在定位中必须突出职业特色,服务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能力。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方向与定位
从国内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总结了其重新定位的三方面要点:1)数学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文化课程,也是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教学任务及目标的制定中,应注重其与相关专业的有机结合;2)中职数学教学应突出本学科所具有的实用性、够用性与服务性特征,即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合理控制其难度与广度;3)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为中职专业服务。中职学校毕业生求职中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与数学联系紧密,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工作中,中职数学教学的方向与定位是为专业服务,应注意与财会、数控、电子、企管、物流等专业课程的整合,通过系统、完善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使得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对其今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提高单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关联学科之间的整合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目标之一。笔者有着多年中职数学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中职数学服务专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数学与财会专业课程整合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数学应用的工具性与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财会专业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同时深化对于数学专业学习的认识。
1.中职数学与《税收基础》的整合
【案例1】数学知识――分段函数,财会专业知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2.1。
(1)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的相关知识点,并且探讨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具体计算方法。例如:关于个人所得税税率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
(2)引导学生将财会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自己擅长的数学问题,并且结合相关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将纳税人月工资超过2000元的部分假设为X元,其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则为F(X)。
X≤500时,F(X)=0.05X;
500
2000
……
(3)将解析法转变为财会专业较为常用的列表法,以形成《税收基础》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4)教师给出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计算,以培养学生数学与财会知识相结合的专业技能。
2.职数学与《统计基础知识》的整合
在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课程的整合中,笔者发现:《统计基础知识》是数学《统计》在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将两者进行整合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学中应将《统计》单元安排在第一学期,在《统计基础知识》未开设前,学生应掌握《统计》中的相关知识点与计算方法,为《统计基础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的整合
在以往的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两者均存在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服务理念的推动下,两者之间的整合不但要关注专业知识教学,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整合。中职数学与财会专业的根本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在教学方式整合中应实现由“接受型”教学向“发现型”教学的转变,使得学生在同时掌握两个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笔者总结了教学方式整合中的要点,具体包括:1)学生必须掌握数学与财会专业有机、系统的知识;2)强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利于解决财会专业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数学及财会专业中的奥秘。
三、中职数学与相关专业整合的效果
当前,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与拓展模块。数学作为基础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而且要达到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是指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限定选修内容,即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其职业发展规划与继续学习所需,加强数学与相关专业的整合,通过生产、生活、专业实例的分析与解答,使得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拓展模块则是指任意选修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在数学教学的同时适当引入相关专业的知识与内容。例如:机电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复数及其应用等扩展学习内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可以选择逻辑代数初步、三角计算及其应用、算法与程序框图等扩展学习内容,使得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实现中职数学与相关专业整合的预期目标。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要为专业服务,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中职数学教学在注重本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同时,必须重视与财会等专业教学结合的意义,教师则应从两个学科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寻求最佳的整合模式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中职院校 财会人才 创新 培养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会职业成为当前热门职业,人们竞相学习财会知识,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财会学科的开展,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没有竞争力,而随着国家对创新概念的提出,全国范围内都在构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以说这样的环境背景为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提供了发展机遇。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除了一般性的基础教育之外,其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而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需要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他们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都在讲培养创新型人才,究竟创新型人才对社会、经济有着怎样的影响,是社会各界普遍研究的焦点,但是关于培养创新型中职院校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则相对还比较少,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关于中职院校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
1.1 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是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层次的不断完善,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社会培养实践性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要求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要尽可能的丰富,因此中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也逐渐的失去了其重要地位,其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与中职教育目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以实现工作实践性为前提的,这样中职院校出来的学生需要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获得工作岗位,而这样的竞争必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失败,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除了中职院校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以外,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质量,依托中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以后,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不会因为竞争压力而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
1.2 培养创新型中职财会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的某一区域,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世界经济贸易中,企业交易对象的进一步扩大无疑会增加企业的交易风险,因为国际环境比较复杂,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风险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意识,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掌握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先存在的信息进行创新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在国际交易中受到损失。其中最真实的例子就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果企业具备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避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财务人员。
1.3 培养创新型中职财会人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依靠资源实现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生产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产业结构的挑战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模式,提高对工作环境的科学预测,并且及时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意见与决策,而这些要求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中职院校的财会学生其毕业后的岗位就是与会计相关的岗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中职财会人员具备创新精神。
2 中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中职财会教育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中职财会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财会专业新的知识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发挥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探讨,并且教师可以采取组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以是多种,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当然这种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保证其提出的问题符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比如教师在教授“坏账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时,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坏账准备金计提”,那该怎么办呢?在确立问题之后,学生就会针对问题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思维创新就是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而从独特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新思维的发挥需要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因为只有保证环境氛围的轻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友好的关系,也就是教师要改变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学生也要敢于向教师提问题,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2.3 注重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3.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前提就是学生要尽可能的多进行实践操作,因此中职院校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中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训教育资源,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模式,模拟财务工作,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体验财会工作的内容,感受财会理论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的结合,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财会技能的基本掌握,比如财会人员进行点钞比赛等,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等。
2.3.2 及时将最新的关于财会法律法规的变化传递给学生。任何形式的创新都要以最基本的知识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会法律法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理论知识的引导者,其需要第一时间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学生,因为只有具备了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后,他们才可能有所创新。
2.4 注重加强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2.4.1 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知识有限,而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则越来越短。会计行业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一定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就很难适应岗位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让其掌握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使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2 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树立创新观念,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问、独立思考、讨论等形式,进行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提高。
2.4.3 提高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和报账,更重要的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财会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4.4 提高交际和协调能力
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打交道,在交往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财会人员要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努力与对方取得共识,使问题妥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社交意识,学习社交知识和沟通技巧,提高交际、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凤芬.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25).
[2]余云富.浅谈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刊,2012(1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建设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局面,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开设的财会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目的是培养在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高级财会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从层次上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要高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其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特点,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一些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在校学习―单位实习―在校学习―单位实习”的流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两次循环。同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着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亚豪.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2).
[2] 李丽.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摘要:财会综合实验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会综合实验并不完善,必须进行全方位有特色、深层次、创新性的优化,构建“内容+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内容体系和“立体+平面”有机结合的实验组织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建立师生共同参与、过程结果并重、分类评价的考核机制,以有效支持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财会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 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创新性优化
一、财会综合实验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校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办学定位日渐明确。而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关键是直接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等。其中校内实验由于内容灵活、组织方便、过程可控、费用低廉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它们的核心课程相同,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在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组织机构里,财务、会计也往往合为一体,人员互用,统一管理。“做会计的要懂财务,管财务的要懂会计”是一个基本常识。会计和财务有相同的由几十个岗位组成的职业岗位群,只有能胜任全部财会岗位者才能称为财会专业应用技术人才,也只有通过将全部财会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为一体的专业综合实验,才能达成这一培养目标。财会综合实验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全面检测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财会综合实验的内容通常包含财会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对其按照实际财会工作要求进行处理,能否完成实验以及完成实验的质量,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就业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能力。综合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实验过程需要对各门课程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灵活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缩短从理论到实践、学校到社会的距离。财会综合实验内容、场景、方式一般采用仿真模拟甚至全真实验方式,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可以比较真实地体验实际财务工作情境,达成与实际财会工作的有效对接。
(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财会综合实验可以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对欠缺予以弥补,或者扬长避短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
(五)倒逼专业全能教师、全科教师的培养。专业全科教师、全能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最为宝贵的资源,但在现行的评价方式下,其存量和增量都十分稀缺。通过开设由专业全能教师至少是专业全科教师才能胜任指导的财会综合实验,形成倒逼机制,可以促使教师的素质结构能更好地满足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高校财会专业的实验教学,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其后随着培养目标和企业财会工作实践的发展,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开设实验的课程不断增多,有些高校推出了将各门课程实验整合为一体的专业综合实验;实验的方式也由手工仿真转为计算机模拟,甚至提出了全真会计实验概念;实验的成效也越碓较灾,对学生就业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不少高校的财会专业,由于全能型师资不足,合适的实验素材缺乏,尚未开设综合实验。在开设财会综合实验的高校中,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许多地方有待完善。
(一)综合性不强,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与检测的需要。在实践内容上,很多学校的综合实验只是将各门课程的单项实验凑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集中的时间段里完成,各部分的内容互相独立,缺少必要的联系,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内容也不齐全。在实践形式和层次上,片面强调操作应用层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基本上采用验证性实验模式,对于财务与会计方法的规划设计层面的需要手脑结合的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模式则很少采用。
(二)与实践对接不够,无法支持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更不能完善实践、超越实践。大多数高校的综合实验仍采用手工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企业ERP应用已经基本普及的现实;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实验内容也只要求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公式计算和模型建立,没有涉及数据的来源及加工处理过程;实验组织模式基本采用要求所有学生分别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的独立实验模式,少数学校也尝试过角色组合实验模式,但由于没有周密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在时间条件的制约下,给学生全面训练机会的角色组合实验模式常被点到即止。
(三)综合实验师资力量明显偏弱,无法有效支持综合实验。综合实验需要全科教师,最好是全能教师,即不但要懂财务、懂会计,也要懂计算机,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研成果、教学标志性工程和学生评教主导的考核压力下,高校教师多上课、上多门课、上综合实验课的积极性很低。也许能够胜任跨越财务与会计两个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师尚有不少,但能够同时胜任财务、会计及其信息化类全部课程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全科教师确实很少,而全科教师中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全能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舆论导向上有所转变,但没有大力度的切实政策和措施跟进,教师主动转向全科教师和全能教师的动力仍然不足。
(四)实验指导和考核的观念、策略相对落后,不能保证实验取得最佳效果。实验指导和考核模式、策略的改进不仅仅是观念问题,更需要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把握。由于全能教师、全科教师的缺乏,综合实验指导教师往往是差中取优,勉为其难,只能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听看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如有操作上的问题请教,教师当场给予解决,指导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点拨和启发。在实验考核上,一般是以实验结果为准,虽然也有所谓的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和纪律甚至是教师的个人感觉确定,真正的过程考核机制极少。考核结果也只是作为课程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没有起到发现学生个性特点、指导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的作用。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综合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优化策略
针对财会综合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实验内容、组织方式、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我国应用型高校对财会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属于互相借鉴,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有特色、深层次、创新性的优化方法与策略。
(一)优化实验内容体系。财会综合实验的所有目标都是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完成来实现的,高质量的内容是保证财会综合实验效果的关键。必须以某个典型的原型企业为蓝本,结合大量其他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概括、提炼、升华,使其形成内容全面完整、层次多样适度的有机整体。优化实验内容首先要保证全面性,可以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ERP财会软件应用为基本模块,对于偏向会计核算方向的,应该加上ERP应用方案设计、复杂业务和(或)集团公司的会计处理设计模块;对于偏向财务管理方向的,应该加上财务制度设计、计算机财务管理模块;对于审计方向的,应该加上审计和计算机审计模块。其次要保证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一定的复杂性。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但都必须达到某个基本标准,因此可以将财会综合实验的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三个层次,最低要求是指从事财会工作起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一般要求是指从事企业非主管岗位财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较高要求是指对财会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综合、灵活应用,达到较高要求者应该能够胜任现代中小型企业财会主管岗位工作。再次是内容呈现的模块化。将各部分实验内容均分为若干个层次,形成M×N个组合(M为内容,N为层次),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能力选择实验模块组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各模块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实验指导方式。
(二)优化实验组织模式。财会工作是由数十个岗位组成的职业岗位群,财会应用技术人才必须能够胜任一定规模和层次的企业全部财会岗位工作。这在实验的组织上形成了两难选择:让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内容的实验(通称为平面组织模式),可以保证实验内容的全面性,从而提高实验效果,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体验各个岗位的角色分工。让多个学生合作组成模拟财会机构,分工完成经济业务处理实验(通称为立体组织模式),虽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分工,但实验内容的全面完整性受到影响。而且财会综合实验中也需要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设计性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只能合作探究、甚至最终由教师点拨才能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将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对于财会制度设计、ERP应用体系设计和部分难度较大的特殊业务实验,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形式;对于比较简单的日常经济业务处理则采用独立实验形式,以提高效率。同时,各种经济业务处理要全部基于ERP环境,既符合实际情况,也可以让学生间接体验角色分工。
(三)优化实验教学指导方法和策略。对财会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索与实践由来已久,从因材施教、鱼渔并重的教学理念,到项目教学法、合作研究性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具体策略方法,不胜枚举。但是如果在财会综合实验教学中,只拘泥于某种具体单一的方法,或者死板僵化地使用多种方法,实践已经证明效果不尽如人意。合适的财会综合实验教学策略应该围绕教学目标,不拘一格、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o定法”。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本课程、本实验内容的掌握上,而是要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里熟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继续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即应以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为目标。在财会综合实验指导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财会专业综合实验指导的有效模式。
(四)优化实验评价考核方式。科学的实验考核不但可以检测学生的实验效果,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以便改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财会综合实验成果,首先,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结果都从课程内容、思维偏好、素质类型、难易程度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详细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素质特点,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其次,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制度。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需要依赖主观判断的会计估计,会计准则允许同一业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导致同样实验材料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但都是公允的结果。因此财会专业综合实验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过程是否合适和结果是否合理。对财会综合实验的评价必须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只要具体过程合适,依其得出的结果就应该被认为是合理的。再次,要建立师生共同评价制度。尤其是在过程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学生比教师更了解情况,更能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从而可以避免教师的失察和失误。
在财会综合实验中通过上述优化与创新,构建“内容+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内容体系和“立体+平面”有机结合的实验组织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会、会学、愿学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建立师生共同参与、过程结果并重、分类评价的考核机制,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不但能够快速适应并胜任实际财会工作,还具有较大的专业发展潜力,从而有效支持应用技术人才培养。S
参考文献:
[1]林丽.TPACK框架下会计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与研究[J].商业会计,2015,(3).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彭洋.综合财务实验教学考评机制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