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时间:2023-06-22 09:22: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适应社会需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并实现岗位的迁移,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而将来要成为职业人的高职学生,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相对应的却是较低水平的职业素养。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职业素质及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
职业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变。真正把高职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企业是接纳高职学生最多的地方,所以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评判和就业需求情况,对于我们研究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指标。
高职学生从进入学校那刻起,有的已在为未来做打算,但是遗憾的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离职业素质培养的方向还差很远,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树立好或建立起职业素质的目标,更别提培养。由于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不够,有的大学生仅限于课堂老师所讲以及即将毕业时才主动关心就业信息,导致错失了职业素质在校培养的良好契机。所以,高职生在校期间,既要强化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要重视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我们必须根据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安排上,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尽可能营造生产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及企业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加大校内实训设施的投入,对各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基本技能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使高职教育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落到实处。
因此,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校时就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三、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将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可分成三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教育、综合能力养成教育和良好心态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是所有高职学生就业时必须的基本素养,而且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
1、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涵盖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作为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基础要求。
2、综合能力养成教育
“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除应具备职业活动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知识外,更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如社会适应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要把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有机协调起来,使之成为一种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良好心态养成教育
面对竞争、迅速变化的世界,一个人在具备知识能力基础上还应有适应变化、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我们应重视职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其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职业选择和适应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提高其自我决策的能力,启发他们从自身的愿望和特点出发,采取最佳的途径服务社会,并逐渐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优化。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去追求职业目标。
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1、在日常管理中重视职业素质养成训练
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
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素质
在专业学习中带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目标,更要明确素质拓展目标。在确定每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同时,强化每节课的素质培养点。
在专业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专业实习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大学生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
通过社会实践实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社会实践对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学生只要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就会从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的升华。这样,在他们毕业时才能具备就业竞争优势,可以直接进入企业,或缩短适应期、很快被用人单位认可,或迅速转岗。
4、在技能大赛中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培养;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13—02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直强调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忽视了一个问题“职业素质”培养。一个企业不仅仅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的员工,更需要一个“用得起,留得住”的人才。企业的生存不仅仅靠一两个人,而是依靠集体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企业的需求就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很多毕业生“坐不住”,用人单位在用人时,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通常选择“留得住”的人,能力可以后期培养,但是人必须要能守得住,否则培养得再好,都无济于事。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礼仪等。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工学结合,只注重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培养策略
1.课程设置。在各个专业课程的培养计划中加入“职业素质培养元素”,开设“专业素质培养课程”。比如通过“行业岗位群分析”,设立“职业技能”课程,同时开设“职业从业规范”等职业素养课程。每一个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要求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可以多种形式,比如将学术讲座与职业规划相结合。针对学院现有专业及规划发展专业,对新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讲座,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前期准备。聘请企业界专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相关职业素质课程、编写适合企业的教材,使学生出校后就能马上进入企业,直接上岗不需要再培训上岗。
2.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开展专业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是职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的职业资格培训种类要与企业接轨,力求多样化、社场化。让学生可选性较强,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各种认证授权合作。大力拓展职业资格认证,同一专业拓展4-5种职业资格认证。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挂钩,考取相应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修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课程。职业资格与学生就业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工程师进行实践指导,加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信息安全专业可以开展本地化企业工程师培训计划,针对实际工作需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开展培训,并选拔优秀学生由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历认证培训,针对相关企业的学历要求,拟开展专业专升本(自考)认证,联系相关学校开展学历认证培训,指派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工作。
在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植入职业素养课程,进行职业素养考核。让学生明白:没有职业操守的专业人员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即使再好的技术也是不能长久发展的。
3.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精神是职业素质的核心。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包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 业责任等基本内容。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等方面。职业精神具有世代相传,表现形式灵活具体多样等特征。 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从业者的职业品质、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自觉发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职业态度。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向职业实践的转化培养,突破原有的培养模式,走出学校,实现技能型与职业型的结合。对学生实行“技能教育”和“精神教育”,通过做项目、参加比赛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职业精神塑造。比如软件方向,由教师带队做项目,学生在学校时实行公司化管理,接受培训,完成分配任务,提前接触公司运作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协作”。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尤其是全国性的比赛,比如高职技能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理解“竞技精神”。职业精神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精神培养是否合格必须要通过企业的考核、检验。
(1)建立职业技能与精神为导向的双向考核标准。结合当前课程所涉及到的工作岗位及其工作任务与内容所确定的行动领域,解析相对应技能点组织课程,保证学生课程与技能同步走,而不是课程学完后还要接受培训很久才能工作,同时加大职业素质考核。一个项目的圆满完成不是只看形式,还应该考核是否高质量地完成,在完成的过程是否按时按质地完成,是否合乎规范,员工在完成项目期间是否遵守职业操作。弹性考核标准提高。
(2)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实现职业素质培养必须保证有可供学生操作的实践设备和实习基地,这就要求加强投入,积极购置实践设备和建设好实习基地。每个技能化专业都要有开放性的实习中心,专业开放式实习场所不仅能满足学生课程教学需要,而且还可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操训练。职业技能化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品格。不仅仅要教会他们技能,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专业职业人员。
(3)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其自身是否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成为能否培养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养是首要的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稳定人才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扶持专业教师独立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课题,并对专业教师申报的教研、科研课题进行资金配套资助。积极支持专业教师所在的课程建设网络课程,设立专业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鼓励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并指导学生到企业、行业开展专业调研、专业咨询服务,并完成专业调研报告或咨询服务资料;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拓就业门路,开展就业;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省组织(由政府部门厅级以上单位)的各类技能大赛,强化技能培训。
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内容不断更新,培养方法不断变化。但是它的核心不会变化,那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职业与技能、道德与技术双头并进的人才。[参考文献]
[1]孙启林.职业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时萍.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3]杨章宏.素质教育研究[M].杭州:知识出版社,1999.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惠州: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6]杨小薇.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8]吴志宏,冯大鸣等.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职业素质;职业技能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批拥有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应用型技术性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要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高职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变迁的能力。
2、适应高职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跟上时代步伐,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的劳动者,才能得到长足发展。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工作业绩。职业素质也高职教育的一部分,是高职教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教育方式,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适应时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与时俱进的产物。
3、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就业压力较大,面临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确立职业规划的意识,提早设计职业生涯,树立忧患意识,促使他们抓紧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求职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新型公共关系人才走俏市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1、人才需求:从市场需求到新型公关人才的转变。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统计,近几年,国内每年公关人才的需求量都以30%的速度递增。谈到公关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国际商务运作模式被引进。外国企业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企业的公关活动大都由专业公司做,借鉴此经验,国内企业对公关公司的需求增长;二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企业已经意识到,公关对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化危机为商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对公关需求增长。企业对公关需求的增长引发公关公司的增加,因此公关人才紧俏。
2、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场对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是:首先,要善于沟通,有亲和力;其次,要具备传播、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第三,非常好的外语水平。之所以说“非常”,是因为随着中国入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需要公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处理的复杂问题会越来越多,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的语言水平很难胜任;成功的公关人员应该既是“杂家”,又是“专家”。作为“杂家”,公关人员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务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等几方面;同时,作为与企业联系密切的公关人员,也必须掌握与企业相关的一切重要情况,作为“专家”,公关人员应该有自己的专长,或长于对内关系、或长于传播交往、或长于专题策划、或长于政府公关。没有一定的专长,“万金油”式的公关人员在过去也许还能凑合,但今后很难有大的作为。
3、公关人才需求成“枣核”。科学的人才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形,但目前公关领域的人才是呈现“枣核”形。即塔尖人才和基础人才缺乏。《2011年度公共关系行业调查报告》中指出,中高级专业人员和培训资源的严重紧缺继续制约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公司不断涌现,人才流动加剧,尤其紧缺高级管理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总监和客户经理成为市场最急需的两种人才;专业经验和服务技术的知识共享还有待加强;公司自身培训和培训体系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公共关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实践
1、思想品德教育。成才先成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首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品德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教育。“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在平时,我们注意把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教学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确立“奉献重于索取”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谛。我们在教《公共关系实务》、《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策划》、《市场营销》等实用性课程时,多次以某些公关人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贪污受贿,导致公司遭受巨大损失,自己也最终身陷囹圄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教学生去抵制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消除精神垃圾的传播,激励学生今后争做思想过硬、业务过强的优秀公关员。
2、职业知识教育。以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时,我们努力摸索一条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向学生的“学”为主的职业知识素质教育之路。我们认为,高职学生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不用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可以把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而这个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其次,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信息捕捉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自己到浩瀚的知识海洋撷取有用的知识,使其终身受益。
3、心理素质教育和竞争意识的培养。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表现在自信心上,相信“我能行”;其次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再次就是适应环境能力,能处变不惊独立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在平时,很重视对公关专业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及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教学生学会心理调节,学会心平气和的去面对种种挫折,锤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已具备的某些好的心理素质,又帮助他们克服在求职中的心理障碍,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业过程是参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优化过程,竞争很激烈,只有具备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学生才能适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向学生介绍现在严峻就业形势及应聘时激烈的竞争情况,介绍用人单位对需求人才的条件,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正确定位,正确区分“热门”和“冷门”职业,认为自身合适的能胜任的工作就要敢于竞争。
4、职业技能训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产业岗位分工在不断产生,而这些新岗位职能的界限逐渐显示得模糊,各个工作岗位对人们才智能力的要求也不再有明确的界限。我们在上课时,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结合本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实现来讲解。我们加强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多变多解、多问多答的训练,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在《公共关系实务》课上,我们注重公关活动各环节的操作,如信息收集、公关调查、策划、实施、反馈,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实战演习。
随着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以及专业教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增强,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力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绝大多数师生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吴惠英.浅谈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教育[J].广西轻工业,2010(2).
[2]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职业素质;高职教育;传统教学法;职业教学理念;
引言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人才。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大约在14~16岁之间,是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阶段,也是他们人格正在完善阶段。因此,职业素质的教育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点。做为职业院校教师,有责任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在日常课程教学上要结合学生特点,探索可行的教学教育方案。
1 职业素质概念和软件专业的职业素质
1.1 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是指一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和规范,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职业素质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一个社会人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和智慧。简而言之,就是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所应具有的素质,即职业人在职业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或品质。
1.2 软件专业的职业素质
软件专业是为各个软件公司培养程序员、客户需求分析员、程序测试员等。软件公司是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工作的,它要求职业人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要求职业人具有再学习的能力,攻破难关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2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是非观念模糊,意志品质薄弱
五年制高职学生组织、纪律性差,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经常上课迟到,课堂爱说话,有时甚至旷课,教师对其教育后,教育的效果不能持久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其实质是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意志品质薄弱。
2.2 学习的能力差,厌倦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高职五年制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中考的失败者,这些学生学习的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情绪。有的学生是在家长的强制下走进校门的。
2.3 自我独立性差,缺少自信心
高职五年制学生不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学生、好孩子,在初中时老师就对他们批评的多,否定太多,肯定太少。因而大多数学生对批评已经习以为惯了。因此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毫不在乎,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快,学生承认错误也快,同时犯错误也快。
2.4 学生思想单纯
这些学生可塑性强,性格活泼,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能轻松的接受,能主动并内心愿意和老师亲近,可能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教师品德对学生的影响。
3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对策
3.1 将课程的考核与日常纪律考核相结合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明确在纪律方面的要求,并且坚持考勤,一定要持之以恒,认真记录上课迟到、旷课的学生。教师要对在纪律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时常提醒。教师做到对自己的学生很熟悉,能很快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其实是对学生是一个不小的震动。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会更加好,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帮助他们约束了自己的行为,主动回到课堂上来了。
3.2 用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接触的人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威信是靠自己的日常的言行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教师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口出恶语,只能是有损于自己教师的形象。沉默不语,更能显示教师具有的内涵。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在行为、语言的模仿期,规范了教师的言行就是规范了学生的言行。
3.3 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心理和认知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自尊心增强,希望在他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可以毁掉学生,使学生一辈子都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样,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和赞赏,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如果是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在班上就事提出批评,提出正确的观点;如果是某个学生犯的错误,应该采取课下找学生批评。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时间、地点。受批评的滋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好受的,言辞不要过激,态度要中肯,语言上采取学生能接受的。谈事时就事论事,忌讳翻旧账。
3.4 用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分工协作完成的,要求职业人必须具有互相之间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以我为中心,缺少职业人应具有团队协作的品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应采取集体活动为主的形式。以小组为集体,把学习的内容分给小组讨论,之后每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在全班公布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要人人参与的特点。教师重点指导团队合作性,学生之间沟通性,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努力适应职业岗位群的素质要求。
3.5 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和强制性接受学习。每一讲课,每一门课都是这种学习形式,学生就厌倦了。目前,学生学习的渠道非常多,其中利用互联网来学习的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内容由教师定,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学习和查询相关资料。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经过对目标任务的完成,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感受到了自己付出劳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出了求知欲,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事先将教学目标包含在相关的任务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起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给学生营造一个亲身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环境,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做到了学生可以充分表演和释放个性,有机会充分认识自我和表现自我,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学习能力。
3.6 开设职业素质训练课
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还需要一门课程――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程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行业教育;通过介绍软件行业的名人故事,让学生开始熟悉软件行业。第二,职业人素质;介绍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同时指出从校园人转变到职业人的途径。第三,成长的美丽;通过欣赏和制作PPT作品,提供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第四,沟通能力培养;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沟通能力小测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自己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实施一系列沟通游戏达到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目的。第五,时间管理;用故事开头,引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师生共同学习时间管理原则;通过案例训练和测试、集体讨论等方式来训练指导学生制定时间计划。第六,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训练;通过故事的展开,引出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借助分组开展耳语传话、动作传话、故事会等游戏达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能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提高高职软件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满足软件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地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软件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提升高职软件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虹.浅谈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0,(08):136-137.
[2]周燕娟.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的对策[J].科协论坛,2011,(01):174-175.
[3]王雅琴.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实施的新进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28-29.
[4]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9):1-1.
【关键词】高职 林业技术 职业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53-02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林业职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林业行业人才队伍结构,激发林业行业人才队伍活力,推动林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打赢林业生态建设攻坚战,为我国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探索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以及培养其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出高素质的林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以便能更好地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服务。
1 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从素质与培养目标指向性相关度而言,职业素质一般可分为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两大类。专业性职业素质通常是指与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所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等;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之外的职业文化知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必备人格等。
2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 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从业者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作为林业高职生应具备以下职业意识。
2.1.1 敬业意识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林业技术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树立爱林、造林、护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1.2 奉献意识
奉献,是一种只有付出不求任何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精神和理念,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岗位敬业奉献,就是对于本职岗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干林,爱林,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社会价值,为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2.1.3 艰苦创业意识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同时,林业也是艰苦行业,对林业高职学生来说,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成就一番事业,尤其要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总之,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林业行业精神,此处,还需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
2.2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林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指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是进行我国林业建设、发展林业科技教育、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会表现出的对林业事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义务感、荣誉感和职业良心的总体规范纲领。
2.2.1 保护森林,热爱自然,维护生态环境
森林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森林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林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职责。
2.2.2 秉公事林,艰苦奋斗,献身林业事业
林业从业人员以林为业,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来履行对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以林为公,不谋私利,把自己的一切与林业事业融为一体,是林业从业人员应遵循的重要道德规范。
2.2.3 尊重科学,规范管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否掌握林业科学文化知识,既代表一个林业工作者的素质,还涉及到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问题。林业劳动者应立足于林业的特殊性去寻找其客观规律,林业劳动者从事的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密集型的综合性行业,必须具备严谨、求实、刻苦的科学态度。
2.3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3.1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林业技术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具有林业专业所必需的单项和综合的知识与技能,能分析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能力:具有熟练识别常见森林植物和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能力;具有森林植物调查及森林土壤调查与速测的能力;具有种苗生产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营造和森林抚育经营的能力;具有森林保护的能力;具有森林资源设计调查的能力;具有运用林业政策与法规的等能力。
2.3.2 通用能力
指专业能力之外,对现代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未来发展始终起作用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管理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等。
2.3.3 创新能力
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树立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是在学校获得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迁移和发展。刨新能力与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等。
3 培养和提高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3.1 加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熏陶,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3.1.1 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林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林业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林业职业意识。比如:我们主要是以专业教师作讲座、聘请校友作报告、实地参观等形式做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3.1.2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相比,更着重后者。因此,我们通过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活动、读书汇报系列活动来牵引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和读书习惯;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3.1.3 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
为了让学生了解林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使学生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激发他们自觉参与综合素质养成的各项训练,我们邀请广西金桂林业公司等林业公司领导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公司的领导们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到了企业的要求,从而激发了学生自我寻找差距、自觉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的积极性。
3.2 搭建多种平台,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3.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高职林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多种能力,体现在教学研究、实践动手、社会交往、开拓创新等方面。以教学为研究对象,科学地组织、设计、管理、选择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以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活动,推动生产的发展。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3.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素质和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我系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项目教学”,积极为林业行业基层单位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工作。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的老师以具有广西林业行业调查规划设计“乙级”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室”为依托,结合教学实习,大力开展对外科技服务,承担广西各市、县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等项目。2003年以来,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任务113项,参加教师656多人次,参加学生1600多人次。“项目教学”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大力支持了地方的林业建设。同时,“项目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得到有效的培养。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接触,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职业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3.2.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林业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通过深入农村,使不少同学真正认识到我国广大农村的落后状况和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中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了展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 探索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学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评价的结果应该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我们在对林业局、林场、林业公司等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单位对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其实是大同小异的,都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即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林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景芳,宋连喜,姜有昌.农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2):45-47.
[2] 王颖.关于高职园林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3):83-88.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实训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此,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重大。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职人才水平。笔者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多年,现把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质
做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这样才能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工作之中。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包括心理、思想、道德、科技文化、专业、社交适应、学习创新等方面的素质。一般来说,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实训教学是按照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某一个工种(岗位)的操作技能进行实际训练,这就,必须要把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习惯等的培养融入到整个实训教学之中。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做为实训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把职业道德的培养贯穿于实训教学过程。要使学生了解该职业(工种)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工作范围等情况,介绍该职业(工种)中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产生学技术、学榜样的兴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制观念。结合学院校园文化手册、就业指导等方面知识内容,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是立业之本。
三、掌握职业技能
所谓技能是指人在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力。由于劳动的本质是工具的使用,人在劳动时的肢体动作能力主要是对工具的操作,因此,技能也可称之为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是指人在职业活动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职业技能的特点开展教学。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养成与知识的学习截然不同,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灌输,而技能一定要在具体工作实践或模拟条件下的实际操作中进行训练和培养,所以,实训教学要针对该职业(工种)的关键技能,周密合理地设置实训操作项目,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为指导,改革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通过动手练习掌握职业技能;把肢体动作能力的两个要素即智能与体能的培养体现在实训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操作的要领,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领悟操作技巧,注重智能的培养训练。实际上,智能是构成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可能离开技能而单独存在,技能的提高和智能的提高密切相关,而且只有通过智能的提高才能实现技能的提高。
四、提高职业能力
掌握了基本的肢体技能,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就业、服务社会的职业能力,但是,职业能力不单纯体现在肢体技能的高低,它还表现在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信息能力等等方面。在许多岗位上,人的职业技能更多的是靠知识的运用、信息的掌握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种形式的技能被人们称之为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出现,反映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职业技能的变化。实训教学要有意识地对以上能力进行培养训练。可采用班组长轮值形式,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组织能力的锻炼,提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操作技能训练中,由学生自己设计要加工的工件,激发创新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五、养成职业习惯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生;素质品德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适应性,即能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二是教育性,即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强调育人功能;三是协调性,即中职、高职教育相互协调统一,不脱节、不雷同。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定位
2002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首次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再次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2011年,在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们对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认识逐步推进,定位于“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并且具有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特点”。2014年2月26日,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目标。
2、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素质内涵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部分。而高职学生的素质内涵因其职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可以细化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普通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五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在做人的根本基础上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范式和准则;普通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专业知识素质是指在普通文化素质范畴内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特有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素质既包含专业技能结构,还包括职业技术能力,比如对行业专业的热爱、对企业的忠诚、对技术创新的追求;身体素质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基础,而心理素质则是精神基础,主要体现在诚实守信、有效沟通、团队协作、抗压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综上所述,高素质实际上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是上述五种素质较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3、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思考
3.1、重视素质教育顶层设计,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的领导体系
构建由“学生处、团委为指导,学工办主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体育部、系办公室、辅导员和班主任、团总支和学生会”参与的素质教育团队。加强社团建设和管理,将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分类,进入社团,主要由学工办、团总支指导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学工办日常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将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于平时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使学生随时随地的受到素质教育和熏陶,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3.2、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两条途径
将高职教育限定于专科层次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它既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职业教育本身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职业人才需求层次上移是必然趋势。由于担心现有的高职院校受到办学升格冲击,教育部限制高职院校升格。在这种政策环境下,有两条途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一是“本专合作”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二是将现有的一部分非研究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科技大学(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到办学观念和历史的影响,本科院校接受这样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专本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具迫切性。它既满足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推动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能规避“高职升格”诸多风险,建立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
3.3、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和热议。一些现象值得深思,比如有的工作岗位没人愿意做,有的工作人人挤破头想得到,很多职业素质较好的毕业生左挑右捡,高不成低不就,一些学业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面试不佳而屡屡被拒之门外。因此,如果我们只是关注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就业技能的指导,就会使毕业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所以,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不能仅限于专业能力的培育,还应该拓展至包括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在内的广义的职业特质。
就业技能作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社会功能达成的桥梁和通道,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把握;二是进行客观准确的自我分析并确定职业理想和工作诉求;三是对就业过程所需的观念、技能、物品等各种条件的呈现,即进行就业信息辨别、收集与整理,制作富有鲜明特色的自荐材料,进行工作岗位应试与人际沟通特别是面试,应对就业挫折和心理调适,依据规范和要求签订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学会自我保护和法律维权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化,为个人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个体通过创业来创造财富和实现价值。对高职生而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另辟蹊径,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社会价值倒不失为一条捷径,艰辛奋斗也许可以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赢得更大的回报与成就。当然,创业也许不能一帆风顺,但创业过程中鲜活多彩的经历和体验也不失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3.4、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的指导作用
班级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导师式的管理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来说,其管理模式应该是介乎于中学保姆式管理和传统大学导师式管理之间的一种管理模式,即宏观掌控、微观指导、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基于以上观点,在高职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班主任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指导高职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高职学生特别是刚进校的学生具有冲劲很足,但后劲不足的特点。有的学生很自负,也有的学生较自卑;有的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在专业学习上则不以为然;有的只管埋头学习,不愿参加各项活动。针对以上情况,班主任要帮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身的素质结构、存在的素质缺陷和自身兴趣等,为素质拓展计划的制定打下思想基础。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每个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同,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后,扬长避短,帮助其规划好素质拓展计划;对于没有想法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帮助其制定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计划要有持续性,要善始善终,并不失时机地检查其执行情况,确保其落实。
3.5、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建立长效的终身教育。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与技术改良的速度不断加快,单靠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对“90后”高职生而言,内化学习需求,调整学习动机,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广泛地涉猎各类知识,才能不断深化职业素养。
3.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社会对更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其中,教学作为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环节,必须加以改革和优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具体如下:首先,结合市场需求,制订科学完整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其次,设置、编排课程并确定课时分配;再次,拟定所有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最后,实施试点教学,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并推广。同时,课程教学改革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优化等。
4、结语
眼下高职素质教育之路还未得到广大高职教育者的普通认同,高职技能教育之路的思潮还在较大程度上支配着高等职业教育,但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别样的春天。学生在毕业时对母校的感恩留恋,学生家长在孩子懂事体谅他们时的欣慰和激动,用人单位对诚信守时、能有效沟通、乐于学习、勤奋踏实的高素质学生的喜爱和接纳,都给予了教育者莫大的鼓励和信心。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已确定,坚持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明晰。同时我们相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素质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这些规律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带领高等职业教育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进而发挥引领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时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阳.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2]王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