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质档案管理

地质档案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1 09:22: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质档案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质档案管理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地质调查研究;应用地质

档案不仅是地质工作建设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因此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问题必然会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同时每一环节下又包含其他更细小的工作细节,简而言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地质调查单位想要拥有一份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就必须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的地质调查研究中却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这将会直接造成档案管理力度不够,分工及职责不能够明确,同时还会造成档案管理的长期性与连续性差,档案保存不妥当等问题都会陆续的出现,因此想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与机制。1.2档案管理人员稀少且专业水平不足。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非科班出身,这就导致他们并没有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在对地质档案管理的时候,只会浅层的将不同的地质档案进行粗糙的分类,这种传统且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地质调查研究中对地质档案信息的高要求严标准了。除此之外,地质调查单位针对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没有做到相应的重视,大多时候,研究中由于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缺少,从而进行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大多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这就的导致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工作人员顺便进行的,对此就不能充分的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对此也直接影响了地质调查的效率。1.3缺乏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准确且完整的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就必须要在工作中配置对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外部条件致使地质调查单位缺少对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没有配套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全国档案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下,地质调查单位应该普及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但事实上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大部分管理工作依然采用旧式的纸张归类管理,这就造成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管理工作。

2解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首先应该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的原则,此条原则可以作为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地质调查单位应该在充分了解实际运行情况的前提下来制定。档案的制度规范应该在整理和保管两个方面加大力度,防止地质档案损害事件和整理层次不够清晰现象的出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的目的就是实现提供档案信息的功能,只有在环环相扣的完善制度规范要求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发挥本身的作用。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的发展历程,由非独立系统到独立系统、由简单管理到复杂管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等的发展历程,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的机制做出更加细致的规定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这样在地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档案信息。2.2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人员稀少和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善。在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上增加,地质调查单位积极招收高学历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的增长就会在调查研究中安排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质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地质调查单位应该重点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培训,注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中除了必要的培养地质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管理人员要想提高管理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对自身的要求增加,以求高效率的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和高质量的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良好的保存与整理。2.3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地质调查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为了适合管理发展趋势,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地质调查单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工作,文件空间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阅览室、检查室和办公室,这些地方的设置会给使用人员带来很多的方便之处。文件空间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基础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复印机等设备,这样就会及时的复印出地质调查研究中所需要的各种地质档案信息。同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的采用电子计算机的管理软件来协助工作的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帮助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地质调查研究中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地质调查单位的发展目标。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地质档案管理水平需得到提高等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对地质档案信息逐渐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这就更需要在档案管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问题,这就需要地质调查单位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及加强对调查研究中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地质调查研究中的档案管理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会一直促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社会发展。

作者:辛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地质档案信息化;新技术;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科研工作的真实记录和成果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其加强管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地质资料,更有利于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国土资源部第七次部务会议通过《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后,矿业开发、国土整治、城市规划建设有序的开展。各级政府、工业部门及相关单位对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地质资料档案的服务面越来越开阔。因此,做好地质档案的管理服务系统,更好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者首要职责。

现今我国的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地质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依然存在人才缺乏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影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行业的服务水平。

1 我国当前地质资料档案存在的问题。

(1)资料管理工作方面要提高。

单位领导主要考虑其单位的经济效益,对地质档案和资料管理这类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管理人员变更频繁、缺少专业管理培训。

(2)保管方式要进步。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主要是以服务为主,现绝大多数地勘单位内部地质资料档案的保管方式较原始。保管状况的问题存在较多,实物资料的库房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甚至就地堆放。有的单位连基本的资料档案存放库房都没有。地质档案资料,按照其载体和记录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传统纸质手写地质档案资料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纸质手写地质档案资料由于保管时间长,纸质老化发黄退色,文字绘图变模糊导致信息丢失。磁盘标签模糊辨识不清,利用难。成果资料、原本档案以及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的可利用程度低,维护条件达不到相关保管要求。加上服务方式较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手工管理模式仍旧是主流。这样不能把珍贵的地质资料合理利用起来。

(3)硬件设施如何完备。

领导的不重视也表现在对待经费投入上面,产品设备的投入以及员工待遇培训方面。导致设备陈旧落后,人员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跟不上,不利于资料管理的发展利用。

(4)汇交归档更快捷。

因为地质资料的特殊性,地质资料的生成和管理工作还不完善。相关法规法律较落后。很多单位的地质成果出于安全责任考虑推迟或者不汇交。这样对于资料的正常互通交流,地质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很不利的。

(5)原始地质资料归档难。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立卷不明确、分类不准确、归档的文件材料缺少,图表不清晰。这些问题有些是人为因素,有些受到硬件设施局限,导致不符合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给相关专业人员查阅利用也带来困难。

2 完善资料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现代化,要不断更新设备,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地质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头脑,以求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管理、利用地质档案资料。

(1)完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上级领导要重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要使地质档案管理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库房,添置档案装备,改善科技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扎实的地质专业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地质管理软件和先进的管理知识,深厚的管理经验。要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经常派相关人员参与档案资料方面的培训学习。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加适应现代化资料档案管理要求。

(2)地质档案信息化。

传统的地质档案借阅工作主要通过档案员手工整理归类编目原始资料,编制目录。借阅者到档案部门登记,资料员查阅相关档案序列,这样提供借阅服务。工作效率低,查阅、整理、归还等工作费时费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档案信息化呼声越来越高,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日趋成熟,地质资料档案工作越来越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建立安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地质档案系统做汇总,通过授权等方式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权限。这样可以为研究人员创造更方便快捷的借阅方式,提高地质档案的利用率。建立地质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让地质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使地质档案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和发展服务。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来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

(3)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开发应用

地质资料包含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标本、样品、岩矿心、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资源。这些资料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利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整理,将有价值的资料经过分析、筛选、融合。编制成不同的资料信息成品上传至数据库系统。提高资料利用率,使管理人员摆脱繁重的手工整理工作。进行深层次加工并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全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实现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档案法》。只有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才能使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管理人员依法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符合各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让借阅手续操作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规章制度,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档案信息有安全保障。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随着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地质资料档案种类会越来越繁多,管理工作也会更加艰巨、繁重。我们所有参与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做好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於顺然,郑晓光.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J]. 江苏地矿信息, 2000年12月.

篇(3)

1、地质勘查项目档案管理实现对分类不够完善。现阶段的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不够完善,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编辑和处理,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不能得到有效的保管,分类不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在档案调用时不能将这些档案直接调出,同时在对各种类型的数字化项目档案没能进行有效分类,管理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2、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在档案管理时,相关责任分散、不够明确。缺乏对数字化项目档案的管理合作,不同部门的档案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将所有的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的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对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相关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完成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所获取的信息量小,对于档案的二次利用效果低下。

4、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缺乏协调合作。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地勘企业各部门间没有进行有效配合,没能将数字化项目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分类,使得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展不够顺利管理水平不高。

二、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建议

1、加强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的分类整合。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收集和整理,从而增加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档案调用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管理范围。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地质勘查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增多,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的档案就不断增多。在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增加地质勘察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将其他与数字化项目档案有关的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增加档案管理范围。

3、加强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加强相关人员培训。随着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就需要对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的系统加以改进,提高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地质勘查数字化项目档案管理。

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和指导。通过档案管理部门和企业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全面性,同时,上级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做足对下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工作,并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出现的数字化项目的档案管理失误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 石油企业 地质档案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企业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期,企业化与工业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对于石油的需求大增,那么石油企业扩展也会加速,档案也会越来越多。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以及科研成果等,是石油企业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油井开发等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科技文件成果[1]。同时在企业发展与合并中,很容易造成石油地质档案的散乱与遗失,再加上企业普遍较为重视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保护,石油企业档案的流失现象更为普遍。为此我们逐渐意识到规范企业石油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信息化手段在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的作用

石油地质档案是石油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真实客观地记载着油气资源的地质情况,既是油田地质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地下地质客观世界和油气分布规律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人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3]。因此,如何对这些宝贵资料进行储存和管理就非常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石油地质档案的管理手段和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应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实现石油地质档案的永久保存和使用。

2、当前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企业并不具备档案意识,当前我国石油地质档案在档案管理中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石油勘探工程部门往往重视不够,不想配合,认为材料放在手边用用就行了[4]。石油勘探工程一般由流动性较大的秘书作为石油勘探资料管理员,而他们有的甚至连石油勘探工程基建项目材料的构成也不清楚,更不用说是符合归档的要求了;各部门研究人员在用图纸等材料时往往随意涂写,用了资料后不会及时交回到档案室,往往造成档案资料的遗失。

2.2 档案质量有待提高

在己归档的材料中发现,石油企业档案的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甚至有的是不利于长期保存的热敏纸;有些图纸上有任意涂写等情况。同时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在已归档的石油企业档案中,一般企业只能做到目录级的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而没有相应电子稿。还有的企业因为未能进行部门立卷制度,只是上交材料,需要档案部门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归档时间跨度大,具有成套性[4]。石油企业油田的开发从立项到油田投产到最后油田关停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每年都有新的文件材料形成,这些文件材料与该油田相联系,是反映该油田实际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这些材料都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而不应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放在项目结束后归档,以影响研究人员的使用。只有及时收集整理才能保证案卷的成套性不受影响,有利于今后的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档案载体有待丰富

按规定,勘察过程每个阶段均要留下照片或是其它电子文件。但调查表明,特殊载体的材料匾乏,要么没有相应的材料,即使有一些有特殊载体材料,其数量也不超过5%,给企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许多建设声像档案形成部门,出于使用便利,不愿将其无偿交给档案部门管理,而往往从个人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对声像资料任意处置,致使照片底片损伤或丢失,录像制品也因多次使用,其中一些珍贵资料内容丢失。有些档案即使交给档案部门了,也是星星点点,很不完整[5]。还出现过个别人在调离工作时,连同自己拍摄的工作照片也一同卷走,声称这属于个人知识产权。加之保管条件等原因,这部分档案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很多纸质石油地质档案由于保存时间的地点过于潮湿和保存的时间过长,纸质档案资料开始老化磨损,颜色泛黄变脆,加上使用的频率又很高,资料不仅磨损而且损坏很严重,尤其是部分带有图片和数字的资料,由于磨损而不能体现图件所表达的全部,造成不能正常使用。如果不在资料信息还比较完整的时候采取数字化储存和管理,宝贵的石油地质档案将会随着时间不断流失[6]。

3、信息化手段在石油企业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石油地质档案通过信息化管理后,资料通过数字化储存和管理,由于地质档案资料存储在体积小而容量大的计算机或光盘等储存介质内,不仅大大节省了地质档案资料储存的空间,通过信息化管理后,最大程度上节省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资源,并通过局域网甚至互相网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授权后实现资源共享,比如采取石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则信息利用者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计算机检索到这个资料,甚至下载该地质档案,大大缩小查找时间,并能得到完整的档案信息,为全面、准确地进行储量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具体的应用措施为:

篇(5)

关键词 新形势;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101-03

1 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建设的内涵

地质工作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是社会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推荐我国地质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才能使其发挥出促进经济建设的高质量服务性作用,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出巨大的力量。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是未来地质建设的发展重点,为地质工作的全方位提升带来巨大影响。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地理工作的时候,会将自身在实践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这个记录就是地质档案资料。地质档案资料对于地质工作的进展具有相当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为当前的地质工作提供系统化的总结规划,使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有序开展,合理进行[ 1 ]。其次,地质档案资料是未来地质工作继续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具有地质工作发展史的作用,可以为未来的地质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对我国新时期的地质工作而言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是新时期地质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促进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科学化、完善化,提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经在我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我国地理资料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重点。

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信息技术与地质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提高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的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使地质资料档案的完整性、体系性更加完整,为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所难以实现的高质高效。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者在进行一系列地质工作和矿产挖掘勘察所激励的重要资料系统,是地质工作在一个特定时期所能取得的一切宝贵成果的综合体现。地质资料档案的存储形式不仅仅有文字,还可以是图表、音像以及其它电磁介质的多媒体资料形式,当然还包括很多标本或样本的实物资料形式,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各方面内容均有涉及,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工作。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铜鼓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对地质资料档案等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收录、编辑、统计、归档、检索等工作环节,为地质资料的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精确化的管理方法[5]。信息化管理方法不仅仅有助于地质资料档案的保存和查阅,它的运用还未地质档案资料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速便捷的网络分享平台,可以体现地理资料档案管理的网络传输和在线查询,提高了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加快我国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改革发展进程,并逐渐实现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模式,突破了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局限性。

地质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了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职能转变,传统的管理重心已经逐渐被现在的服务性重心取代,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由以往的档案保管、提取和查阅向着当下社会化共享服务模式转变。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地质工作成本、节约地质工作时间、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在信息化模式下,地质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所需资源进行快速检索、精确定位、安全提取、前面利用,对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提高资料的利用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资料应用潜质的二次开发,从更深层次对地质资料的内在价值进行挖掘,并促进地质资料档案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事实证明,我国很多矿产资源的发现和挖掘,都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地质资料档案的再次研究利用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信息化,就很难实现这一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信息管理应用的时空局限,实现了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天候的开放平台。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的诸多弊端,例如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以后大大降低,自然灾害或人为意外等不会造成地质资料档案的丢失或损毁。

2 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相当可观,但是并不意味着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问题,事实上,我国当前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还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去摸索完善。

地理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尚未形成完备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上都欠缺一定的规范性[3]。当前我国一些地质工作部门的档案管理出现分裂装填,条块之间的管理彼此孤立,缺乏协调一致性,缺乏统一的领导机制,各自保管条块的内部资料。难以实现整合共享,从而阻碍了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程。

地质资料档案的内在价值挖掘不到位,很多有意义的信息没有被合理利用,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更多资料的利用仅仅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对于资料档案的深层次内容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与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利用情况相比较没有大的突破,进步较小,没有体现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水平,对信息化的利用不彻底,很多资源应用一次后就被长久废弃搁置,二次利用的情况很少。

我国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因信息化设备本身落后所导致的发展问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现代化高技术管理方法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它的应用必然伴随着高投入,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设施支出,但是信息化高技术管理模式的运用在综合效益的提升是巨大的,很多地质工作部门对信息化的优势认识不足,对于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资态度有些消极,因此导致我国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缓慢,技术设备陈旧,缺乏应用价值,或者对于投资没有长期合理的规划,导致技术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设备更新不及时。

地质资料档案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国家和法律规定的保密内容,是与公开平台上可以通过查阅分享利用的资料相对应的需要加强保护,严格防范的重要管理模块。在这部分档案的额管理工作中就涉及到了资料的安全隐含问题,该问题随着信息化的运用而升级[ 1 ],很多资料档案的保密工作在信息化平台山出现新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机密档案通过密级、解密和降密等相关管理方法得意保护,但是管理过程更加繁琐的信息化平台上,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科学完善、有实用价值的安全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障碍。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中存在大量珍贵资源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这部分资源多以纸质形式保存在传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体系中,是我国自建国至今,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工作记录,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文资料、物探、化控、遥感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资料对于我国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针对这些资料的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难题,诸如查找方式繁琐、资料利用率低下,甚至有些资料已经成为死资料失去应有价值。对于这部分资料的整理与数字化过程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大难题。

3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是一个综合性的立体工程,它不仅仅关系着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还从一定程度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系统和经济命脉,是国家对重点资源保护战略的制定依据。因此,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要从全局上、整体上和长期上考虑,按需建设,循序渐进,结合实际,从制约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瓶颈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

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定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从根源上解决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散乱、条块分裂的现象。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对地质资料答案的管理负起领导监督的责任,成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带头人,并与有关部门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统筹规划力度,力求建立一个上下互动,内外互联的高效运作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2 ]。另外,还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行为,加强对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绩效管理和规范,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管理的各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督力度要到位,监督范围要全面,增强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的执行力,使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健康运行,有的放矢。

加强对现存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效率,是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不能深入挖掘现有地质资料档案中的利用价值,那么建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与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发挥出信息化对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价值与发挥出地质资料档案的二次利用价值在是当下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面向,要想建立一个高效优质的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针对现存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价值进行再次挖掘研究,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有计划与秩序的将原有地质资源中的地矿信息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筛选,深入研究考察,大胆发现创新,将老资料的新价值赋予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使地质资料档案中无人问津的符号记录转化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生产力效益。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地质资源的二次开发,应该不仅仅定位于地质价值的研究,更应该综合考虑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全方位价值标准,赋予老旧的地质资料档案以全新的信息观念[ 4 ],将前辈们的工作成果的价值在当下的建设背景下发挥到最大限度,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运用新的成矿、找矿理论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地质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其中一大问题就是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这是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大基本支柱,如果资金紧缺、技术落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面临严峻考验,甚至会长时间停滞不前。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需要大力投资,因为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先进设备的运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前沿的信息技术,这就需要在管理系统内部配备高质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保证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设备体系能够高效运作,彼此协调、整合统一。另外,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资金投入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例如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资金的后续投入停滞问题是导致地理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很多问题的根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久工程,它的建设意义是我国甚至世界的永久财富,因此对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性和超前性的资金运作机制,确保资金的及时供应,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还需要建立管理监督机制,对资金和技术等相关事宜做出科学规划,严格监管,确保资金的投入进入正常运作的轨道,确保资金有效利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技术支出,做到大力投资,绝不浪费,平稳推进、综合提高。

针对地质资料档案中的保密资源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方式,要将公开资料档案与保密资料档案区别开来,按照不同的资料级别设置不同的管理系统[ 1 ]。对于开放资源要加强分享利用,信息系统确保其开放性、共享性和普及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再利用的巨大促进作用,保证数据库的全面、科学和优质,在查询方面,要力求快捷简单,高效运作,提高远程查询档案的有效性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针对保密级别的档案资料管理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严格加密监管,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子系统,对于保密资料档案按照不同的级别进行加密处理,加密系统的设置一定要科学有效,要聘请信息系统的高级加密管理人员开展加密工作,确保保密级别资料档案的安全性系数达到最高,确保万无一失,使加密资料文档在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中比在传统的非数字化管理环境下还要安全,发挥出信息技术在管理地质机密资料档案中的优越性,促进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密系统内部的重要资料档案应该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地质管理部门要针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安排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都受到严格考核培训的人才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仅仅是针对加密资料库中的资料档案进行维护,还要定期根据有关规定,对于降密的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化处理,对于解密的资料档案则要及时公开化,与公开分享平台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协调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开与加密工作。

传统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系统中保存了建国以来甚至更久远的珍贵资料,对于这部分资料必须予以重视,不能因为它们的管理难度大,信息化程度不高就漠然视之或置之不理[3]。加快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档案中的珍贵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进程是当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展开对这些资源的信息化录入则是工作中的难点。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才是技术的直接载体,是技术的直接运用者,对于旧资料的数字化这项工作则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因此地质资料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自身内部的资料情况单独组建一支整理开发团队,这个团队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要相对提高,既要懂得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又要具备很高的地质专业知识和地质档案管理知识,通过长时间的整理挖掘,将传统地质资料档案库中的珍贵文献数字信息化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使是这部门资料的价值转化为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顾勤勤.浅析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11):154-155.

[2]田莉莉.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1):47,52.

[3]相小英.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9):38-39.

篇(6)

一、地质档案的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档案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将档案资料数字化处理后将其保存在磁带、磁盘及光盘中,由于这些存储载体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及易于携带等诸多优点,所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便利。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方法的运用更为重视。地质档案异地备份在1999年开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开始不断完善,这对于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重视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觉得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抱有侥幸的心理。同时也担心在备份管理过程中会给馆藏档案的保密性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不会主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

其次,资金投入不够。在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中,每一步操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当前地质行业中,各单位和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中自身的经费就较少,再加之政府投入不够,这就导致地质档案异质异地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最后,备份选址困难。尽管我国地域辽阔,可以更便于地质档案备份管理工作的选址。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没有规律性可言,这就需要在备份管理选址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个城市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给备份管理选址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障地质档案的安全性

地质档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尤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一些档案资源丢失后还可以恢复。但是,地质档案不同,地质档案一旦丢失或者遭到毁坏便将无法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地质档案的安全管理始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地质档案实施异质各份、异地备份,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地质档案的安全。

(二)应对地质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地质档案的资料是比较脆弱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会给地质档案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是,地质档案管理面临各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洪灾等,人为因素包括战争、恐怖活动、计算机病毒、操作失误等,这些都会对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应对档案管理风险的必然选择。

(三)防灾减灾的必要措施

保障地质档案安全,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既要防止较小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更要防止较大灾害对地质档案的损害,比如火灾、地震、洪灾、海啸等等。各种灾害具有不确定因素,它们随时可能会爆发,会对地质档案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档案进行备份管理,是防灾和减灾的必要措施。

三、做好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识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地质档案的异质异地的备份管理工作,要善于分析和总结各种灾害给地质档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尽快制定本单位的备份计划,采取备份措施,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备份工作的指导。

(二)加大资金投入

要加大对各份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保证科学研究、设施建设等的顺利进行。要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丰富地质档案资源,为做好数字档案备份管理做好准备。

(三)科学选择备份地址

对备份地址所在地的各项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择最佳的地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落实备份制度

地质档案管理部订要制订完善的备份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备份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切实加强地质档案异质异地备份管理工作。

篇(7)

地质档案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查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是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地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基于实体保管的传统档案管理时代,偏重地质资料的收集与保管。地质档案种类繁多,按类型可分为:为国家进行基础建设提供相应决策服务的地质资料,如区域地质调查、化探、物探等;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发展提供原料产品基地的地质资料,如矿产、石油、煤层和天然气等;关系国计民生服务的地质资料,如水文、工程、灾害、环境、地震等;为地勘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资料,如合同、协议等;不同形式和不同载体实物资料,如岩矿芯、磁盘、标本等。传统地质档案管理以实物管理为主,对环境要求高,档案损耗速度快,档案查找沿用传统人工方法,信息查找依靠手工及借阅者和馆员的个人经验,费时费力。地质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且有保密性要求,普通的档案管理者往往不懂技术,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地质工作者对如何查找地质档案的流程不了解,在查找过程中容易发生遗漏,难以有效提取所需信息。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较弱,未得到充分有效开发利用。第二阶段,基于信息管理的数字地质档案管理时代。特点是在继承传统档案管理的基本功能的情况下,以数字档案资源为主要管理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档案信息的有序整合和便于检索利用。基于信息管理的数字档案管理属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向基于知识管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过渡,作为电子政务的一部分,基于信息管理的数字地质档案管理也应融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从用户需求出发,把对知识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融为一体,对馆藏地质档案进行知识挖掘,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发现在信息中有用的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使之成为使用者容易检索识别的知识信息内容。

2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地质档案服务

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地质档案服务,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上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是基于档案内容的服务。除了常规的借阅、档案检索等显性知识服务,还可提供的服务有:

2.1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平台

标准化档案管理信息服务通常是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所需资料,侧重于显性知识的挖掘,信息查找范围往往局限于报告名称和关键字,对地质工作覆盖范围、工作程度、工作方法等信息无法直观的了解,导致信息查找效率低下、信息遗漏等问题。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下,地质档案馆员可针对用户需求,利用信息系统检索库中资料与信息,抽取相关的报告、图件、表格等,按照标准格式生成电子报告供用户利用。该服务所提供知识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地质档案知识库是否有效。档案知识库的建立要经过“知识积累—创造—应用—形成知识平台—再积累—再创造—再应用—形成新的知识平台”的循环过程后逐渐成长,逐渐成为信息查找更可靠的来源。

2.2逐步开展地质档案数字化和数据挖掘工作为知识创新服务

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的创新,而有价值的情报产品是通过有能力、有经验的档案管理者才能综合提取和归纳出来,这种提取和归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数据挖掘工作。我国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很高,但因人力物力的限制,目前地质档案的数字化程度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和共享程度都很低,数据挖掘工作更受此限制。地质档案管理应平衡多方诉求,合理制定计划,逐步开展档案数字化和数据挖掘工作。一方面,地质单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可通过需求分析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见效速度快的情报资料以及其他即时研究得出的信息。这里就需要分析档案使用者的需求,可采用分析借阅数据或建立在线交流等开放式的交流方式,根据业务需求,优先开展该类情报收集和数据挖掘工作。另一方面,地质单位还承担着基础科研的任务,应分主题、分阶段,由有经验的地质档案管理员和技术工作者选取有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和关键信息提取,使地质档案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是地质档案知识服务的关键

地质档案知识服务的质量取决于知识库的有效性,目标为最大程度将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都积累到知识库中,满足地质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需要。需要强调的是,隐性知识只有通过显性化才能被更多的人员应用,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价值;显性知识只有变为档案管理员自身的隐性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以应用。因此,在知识管理流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尤为重要。依据SCEI模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为经过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内部化4个过程来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并形成一个不断成长的知识螺旋。下面分别就地质资料知识管理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问题阐述如下:社会化过程是指个人将自己的隐性知识交流和分享给他人的过程。这里的个人,既包括地质档案管理员,还包括一切与地质档案有关的人员。一方面,地质档案管理员应通过各种方式向档案使用者共享和传递隐性知识,如特殊资料的查找、系统使用办法培训等;另一方面,年代较久远的地质资料由于技术人员的更新换代逐步被遗忘,新的技术人员往往因不了解历史资料,或查找资料困难,费时多而难以找到有用的信息而不去查找。珍贵的历史地质基础资料渐渐被尘封在库房中失去利用价值。如果地勘单位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将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档案管理员应及时与经验丰富的老地质工作者交流,鼓励他们用书写、讨论、演讲、辅导等形式来共享和传递隐性知识,并通过对地质档案进行加工,如档案数字化、档案标引、数据库建设、资源整合等方式,分期分批的进行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和专题建设,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供给能力,使用户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得到满足。外部化过程是指地质档案管理员在工作中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沉淀和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地质档案管理员可通过OA系统中规章制度、文档工作流、地质档案知识库建设、技术论坛、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等进行知识的转化和积累。其中,地质档案知识库的建立是地质单位知识积累和再积累的关键,是促进知识再创造的基础。综合化过程是将转化得到的零碎的显性知识转化和组合、系统化的过程,是个体成员在接受显性知识以后进行理解消化,并用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深刻理解和消化,个体才能形成自己新的显性知识。接受新的显性知识的个体成员通过技术论坛等平台交流,可促进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并最终形成组织的一般显性知识,为组织的工作提供支持。知识综合化的有效手段有知识库管理、文档管理、数据库搜索等。内部化过程是指地质档案管理员通过学习和交流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地质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覆盖面广,对档案管理员的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员应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单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改变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的局面。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地质档案的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有了新的要求,在知识管理理念下的地质档案管理员需具备的素质有:熟悉本单位地质业务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如地质环境调查、工程物探勘查、遥感与信息技术等;掌握主流专业软件使用方法,如MAPGIS、ARCGIS;掌握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如智能搜索、推送技术、知识发现、数据融合,为实现构建知识服务窗口,信息、知识的有效共享与服务提供可能性。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