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22: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非公经济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所谓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经过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参与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国防工业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有利于借助非公有制企业的灵活机制、雄厚资金和高新技术储备,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化大协作体系。
1、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国防工业产品市场(俗称军品市场)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市场规律组织武器装备科研技术研究、工程制造和生产采购的所有科研生产经济活动。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产品市场,要求逐步开放国防工业产品市场,打破军工系统内部大配套的格局,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在保障国防安全条件下,适当降低军品准入门槛,将一些零部件、原材料和中间加工制造采用许可证管理、招标、订货等办法分包出去,选择有条件的非公经济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研制与生产。
2、非公经济的科技企业进入国防工业技术市场。非公科技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活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非公科技企业数量为141353家,企业数量比2003年增加了13.1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54270家,私营与个体经济企业52844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38.39%、37.38%,全国非公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3003亿元,这表明我国非公科技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防科技的实力和能力。
3、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防工业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明确表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按有关规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国防工业企业的改组改制,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因此,要积极吸纳非公经济资本进入国防工业资本市场,参与国防工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国防工业资本多元化,以提高国防工业的竞争生存能力。
4、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人力资本市场。人力资本是国防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直接决定了其服务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与质量,在国防工业系统的各项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国防工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不够雄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优秀人才紧缺。因此,加强国防工业人力资本市场建设,要充分利用非公经济科研机构学科专业、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上的优势,积极引进各类非公经济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国防工业企业的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二、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制约因素
目前,对于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参与武器装备研制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2005年5月27日,国防科工委正式对外颁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对非公经济进入国防领域进行“正名”与“鼓励”。根据该《办法》,民营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将获准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这些都为非公经济准入国防工业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非公经济可以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但是不一定就能够完全进入国防工业建设的所有领域。
1、利润因素。首先,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的产品,平时军队对武器装备的消耗量非常有限。同时,一国政府为了保持军事技术上的领先性和降低武器装备的淘汰成本,对同一型号的武器装备等产品采购量也十分有限。如果一次性订货批量过小,会造成企业生产和经营防务产品规模上的不经济,甚至可能陷入亏损。武器装备产品订货间隔期长。另外,一些武器装备更新周期长,当某种武器装备批量生产和装备军队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进行更新换代,期间将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存在专用设备、人才等闲置浪费现象,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进入国防产业无利可获,或者获利甚微,非公经济就会缺乏进入国防产业的意愿。
2、投资与生产的风险。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面对投资与生产的双重风险。首先是专用性投资风险。武器装备是用于保障国家安全防务的特殊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材料和人员等都有一定特殊的要求,客观上要进行一些专用性的投资。这个专用性投资,“锁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企业能否获得武器装备订货任务,以及获得武器装备订货规模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武器装备生产专用性投资的效率。其次是武器装备技术开发的风险。在武器装备的技术开发中,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面临失败率极高的风险。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所承担的这些风险,如果不能使企业有获得高收益的预期,甚至使企业产生利益受损的预期,那么非公经济就不愿去积极面对这些风险,也就不敢进入国防产业。
3、准入的高门槛。国防工业准入的高门槛增加非公经济的进入难度。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事关国防安全,因此,武器装备需求方出于对国防安全的考虑,对武器装备的生产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而,非公经济要进入国防工业,必然面临着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主要表现在:(1)特定技术要求高。非公经济要进入国防工业,首先要满足武器装备对特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由于非公经济长期从事民用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对武器装备生产的技术和知识积累,因而进入国防工业会面临着特定知识和技术上障碍。(2)进入成本高。武器装备生产还是资本密集性的生产活动,加上需要进行专用性投资,因而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比较高。(3)特殊标准要求高。武器装备是用于满足军事和战争需要的特殊产品,对武器装备的生产有一些特定的军用规范和标准。(4)安全保密要求高。为了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一些武器装备的生产客观上需要处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树立保密意识,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是非公经济需要逾越的门槛。
4、政府的严格管制。武器装备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管制。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入国防工业的企业通常采取的是政府指定办法,即由政府直接指定某些企业作为专业性军工队伍从事武器装备的生产活动,任何企业不得随意进入和退出国防工业。目前,虽然非公经济可以参与部分武器装备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也被严格限制在非常有限的产品生产范围内。政府对进入国防产业的严格管制,导致非公经济在参与国防工业建设上与国有国防工业企业在武器装备生产上的不平等地位。
三、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
1、构建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资质认证机制。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必须符合国防科工委制定的“许可证”制度和军队制定的“资格审查制度”所规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严格审查,才能具有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要验证非公经济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要验证非公经济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良好的资信主要是指非公经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能够作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安全保密,并在合同履行中有良好的业绩。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国家或军队有关标准和要求,管理正规有序,体系运行有效。
2、构建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项目招标机制。项目招标机制是指武器装备采办方拟采办武器装备的内容、要求等以招引或邀请某些愿意承包的企业对武器装备采办项目所要求的条件等进行报价,从而通过比较来确定理想的中标企业,达成协议的活动。在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实行项目招标制度,能够促进非公经济企业与国有国防工业企业,以及非公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降低国防采办经费,优化国防工业结构的目的。同时,要界定实行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领域。投标制度在实际中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不完全适用于对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产业。完全适合实行公开招标制度的武器装备多数为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普通的原材料等。而大型高技术武器装备,由于高技术性和保密性的原因,只能采取分阶段竞争,招标制度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至于战略层面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实行竞争,所以招标制度完全被弃用。
3、构建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信息交流机制。由于我国没有国防科技装备制度,武器装备需求信息缺乏沟通渠道,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标准是什么?非公经济企业无从知道,政府和军队部门对于非公经济企业的技术状况和产品也不清楚。因此,在非公经济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过程中,要强化非公经济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供需信息的收集及交流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交流不对称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完善非公经济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公共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归集部门,制定信息归集标准,建立联动监督制度,推动非公经济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供需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其次要定期举行一次“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的情况通报会”,为非公经济人士向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提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建议提供一个正式途径。第三要成立涉及国防科工委、军方、地方政府、非公经济科技工业企业界的小组或专门委员会,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一、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是党和国家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其中一条就是确立和承认非公经济(私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依靠国有经济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二是非公经济涌现。非公经济的涌现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的乡镇经济发展,直至上世纪末。中国大地经济腾飞,迅速占据世界经济前位。究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体制下出现了两大经济主流即国营经济和非公经济,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大量非公经济体的涌现成为组建工会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
三是非公经济的涌现,出现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传统计划经济(国营)时期的劳动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利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在高速发展中又有损害企业员工利益现象的出现。新型劳动关系既有统一,又有对立,其非公企业中的广大员工的利益亟待维护。在非公企业中组建工会成为历史必然。
总之,非公企业工会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产生是由三条因素决定的。一是改革开放,二是非公经济涌现,三是非公经济体产生了不同于国营经济的新型即统一又对立的劳动关系。
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历史任务。
首先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已然成为中国工会人的第三种力量。既工会人第一种力量是专职干部;第二种力量是兼职干部;第三种力量就是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而且这种力量一经产生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只要非公经济存在,只要非公经济所代表的的劳动关系存在,特别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非公企业存在,就决定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物质决定意识,内容决定形式。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已经成为中国各级工会组织深入非公经济工会组织,在第一时间第一实践中接触非公经济体中员工的神经末梢和触角。其次,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是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及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主体。这些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编制没有增加,但是非公经济体工会却增加了数以百万,非公经济职业劳动会员增加了上亿人。从2007年以来,我们轰轰烈烈地组建工会,发展会员,主要就是在非公经济体中开展的。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就是这场活动中的实践主体。以辽宁省朝阳总工会为例,2007年招聘40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近五年的时间组建8人以上工会(市工会直属)1218个,会员47778人,联系点11513个,会员24994人,会员总数达到72772人。平均每个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8人以上非公企业工会30个,联系点工会287个,管理会员1819人。这如按过去工会章程配备工会干部比例规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显然,光靠工会专职干部是不能完全胜任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如果没有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我们就无法在数以百万计的中小非公经济体和上亿计的非公职业大军中组建工会,发展工会会员更是寸步难行。对绝大多数中小非公企业来说,绝大多数专职工会干部数年都不会踏进那里一步的。因此可以说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中,除了各级工会组织和干部的努力,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功不可没。再次,工会各级组织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完成非公经济组建工会之后,应将工作任务迅速转移至各项职能建设上来。
三、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即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者目前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是新生事物,存在问题是客观的必然。这里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实践中的问题,更有各级工会组织领导不力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仍在沿用国营经济工会工作的模式和思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表明,国营经济和非公经济虽然都共存、共荣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但仍有很大质的区别。职业劳动者在两种经济体内身份不变,但所处的经济体内劳动关系却发生了深刻变化。两种劳动关系沿用一种工作模式和思维,说明中国工会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就非公经济体现组建工会来说也是如此,非公经济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乡镇经济,发展到20年后到了本世纪初中叶,才开始组建工会,这种严重滞后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么?
第二个问题是对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
1、一些人认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就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这是错误的。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是一个以上乃至数十个非公企业工会联合起来的工会主席,而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就是单个个体的工会主席。二者的区别还在于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担任联合会主席期间,工薪酬劳是由工会组织支付的,而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工薪酬劳是由所在区域的私营经营者支付的。二者所代表的的利益体有较大(根本)区别。
2、一些人认为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后,非公企业工会会员就有了维权代表,这更是错误的。
据调查,绝大部分中小非公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都是夫妻式或家族式企业管理,这些企业工会的工会主席,大都是企业经营者“钦定”的“七大姑”、“姨”或“哥们朋友”的“家族式”工会。这样的工会在关键利益发生分歧时,怎能够代表和维护员工的利益?
3、割断与企业所有者的经济联系,不端老板的饭碗,为其维权创造宽松的环境,这是个模糊的认识。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机制的运行,割断的不仅是同企业经营者的联系,割断的更是与非公企业员工的第一时间、第一实践点的联系。工会是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方法是说服、吸引、引导。你不拿经营者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脱离了企业,脱离了企业,就是从根本上脱离了职工,脱离了职工,那就是一事无成,何谈维权?非公企业的院墙和铁大门早已斩断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与非公企业员工的触角联系。工会维权职能和参政议政的软骨病的遗传基因毫无保地印在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身上。可以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也是个天生患有软骨病的胎儿。
4、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产生严重的认识偏见。
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非公企业建会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随后的几年里工作业绩平平,特别是中小非公企业维权方面。很多工会干部,甚至是工会领导干部都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产生了错误认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可有可无,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是认识偏见的核心,是导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目前弱化的根本原因。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与生俱来的“软骨病”,其实是各级工会组织的DNA遗传,是一脉相承。各级工会组织和干部自己应该很好反省自我,而不应将责任推诿给社会化工会工作者。
5、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目前弱化的几个问题。
⑴经费示弱。工会经费收缴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体和非公经济体,而非公经济体职工近几年发展已远远超过国有经济体职工。由此可以推断,工会在非公经济体中收缴的工会经费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应该远远超过国有经济工会经费收缴数额。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工会取之于非公经济体经费的收入,应该完全用于非公经济体工会工作。少用、不用或者挪用于其它都是错误的。何况非公经济体照比国有经济体比较,从时间、基础和各项法律政策来讲,非公经济体工会都是弱者,从哪方面讲都应强化非公经济体的工会工作。经费示弱主要体现在:A、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薪酬不愿自行解决,将很大一块推向政府以安排公益岗形式加以解决,B、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作经费少得可怜。一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辖几十个中小非公企业,千余名会员,每年只有3000元活动经费,下拨过程中还有持续层层卡拿的现象,真正用于非公工会工作者的经费仅千余元。C、从今年开始,全总、省总下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薪酬补贴,采用以自然减员方式压缩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非公工会工作经费、人员、活动空间。2012年,朝阳市上报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43人,2013年减至132人,减少指数达到9.2%。如此运行,二、三年后,朝阳市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非公工会工作将所剩无几,应及时吐故纳新。
⑵管理示弱。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作开展6年了,但是省一级工会组织至今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条例。管理条例应该包括人员聘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硬指标、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内容。
⑶培训示弱。2013年以来,朝阳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培训采取的是以会代训的简化方式,减少了资金投入,弱化了培训效果。而事实上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四、关于对非公经济体工会工作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工作进行改进的意见。
(一)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非公经济工会工作的认识。
在确定非公经济体是中国特色,非公经济和国有经济并存是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确定在非公经济中开展工会工作也是中国工会特色。在国有经济体中开展工会工作是中国工会的特长,在非公经济体中开展工会工作是中国工会的弱项。二者之间必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非公经济中开展工会工作应该是中国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中国各级工会组织都应该成立非公经济企业工会工作部(局、室),加强对非公经济企业工会工作的领导。
(三)中国各级工会组织应该承认非公经济工会经费收缴具有相对独立性,经费运用也应具有专款专用的独立性。
(四)中国各级工会组织应该承认和明确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非公经济工会工作中的现实作用和历史地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五)近期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公有制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284-02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从理论上分析,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竞争经济。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效率越高,企业的竞争性越强,于是,该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能有更大的发展。而同公有制经济相比,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单位成本上的经济收益,在既定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层级更多,其成本就更高,总成本就更高,因此,公有制经济效率更低。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不同,经济学上的剩余是指企业收益减去员工薪酬。在非公有制企业里,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有完全索取权,因此,资产的所有者会尽一切努力使得这部分剩余最大化,而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只能分到企业剩余中非常少的一部分,再加上有些经营者还具有行政级别,可以在企业主管和政府官员中进行身份转换。于是,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对企业剩余的追求不太强烈,他们在做企业决策中,也更像个“政治家”而不是“企业家”,追求的是“个人政治前途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从实践中看,世界各国的非公有制经济都比公有制经济发展得好,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更强。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基础
许多西方国家都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变形”了的市场经济,是带有强烈政府监管色彩的市场经济,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太多,企业大多要看政府的“脸”进行生产经营,“脸”变了,企业的利益自然要受损。因此,十报告中关于经济建设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战略。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引入竞争,让市场资源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运行,让企业经营管理按照经济规律运行,消除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让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乘数效应不明显、国外经济不景气导致出口受到阻滞等现象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提高,只有发展非公经济才能实现由投资和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消费主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然占到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65%以上,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已然占到全部从业人员的70%以上,那么,只有使非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才能解决现阶段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衡阳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品质不断提升。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216.4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14%,比上年增长1.3%。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为803.88亿元,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为646.77亿元,较上年增长18.3%,占比80.46%;而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101.06亿元,较上年增长2.0%,占比仅为19.54%。二是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领先发展。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0.43亿元,较上年增长1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01.88亿元,较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4.12亿元,较上年增长11.3%,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三次产业结构为9.9:57.7:32.4,同上年相较,第一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0.5%和0.3%,第二产业占比增加0.8%。三是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非公经济世纪完成投资额为775.26亿元,较上年增长35.9%,占全部投资额的72.9%,较上年增长17.2%。四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下非公企业数量已达到14860家,占全市规下企业总数的99.95%,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数量为110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3.66%。五是主导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越来越大。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207.73亿元,排名前六位的有色金属冶金及延压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非金属采选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1204.89亿元,占比54.7%。六是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明显。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27.55万人,占全部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8.6%。。
(二)存在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总体而言,衡阳的非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1年,全省人均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17042元,衡阳市仅为14912元,位于全省第七位。非公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56.9:32.7,全省的产业结构比为6.5:55.4:38.1,第三产业占比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
2.“规上”企业竞争力不强
与规模以上的公有制企业相比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呈现出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特点。2011年,规模以上的公有制企业的户均总产值为5.19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2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销售收入为5.12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19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主营业收入为4.56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2.17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固定资产总额为2.96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0.24亿元,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户均利润为0.23亿元,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仅为0.17亿元。以上数据表明,衡阳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实力都不如公有制企业。
3.治理方式不科学
中国社科院2012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中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家族化特征十分明显。报告中以597家中国民营企业为样本,依据治理方式分类统计后,发现家族式企业共有522家,占总样本数的87.4%。而这种家族式经营方式在衡阳的非公企业中更为普遍。而这种家族式经营模式容易出现产权不明晰、财务不透明等不利于企业成长的问题。
4.企业融资困难
实际上,我市的非公企业融资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一方面,企业资金缺口大。2011年衡阳的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9853户(不含个体工商户),实现增加值878.58亿元,但是,全市非公企业资金缺口在500亿元以上,尤其是非公中小企业急需融资在300多亿元以上,其中流动资金占到80%以上。另一方面,银行有大量存款可贷却贷不出。从全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来看,2011年全省的存贷比为68.20%,长沙市的存贷比已经达到99.56%,衡阳市的贷款总额608.71亿元,存款总额为1522.16亿元,存贷比为39.99%。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银行准入门槛高和贷款抵押难度大。
5.从业者素质偏低
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数为415.22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数为319.1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为48.31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43.62万人,其他从业人数为4.18万人。以上数据表明,非公经济从业人员队伍中大部分的是农村从业人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
6.外部环境欠优
十以来,国家制定了大量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法律界定不明确。在我国,《宪法》中公有制经济被定位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且“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而非公经济被定位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国民经济命脉”应如何界定,《宪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这种不明确就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处处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等不公平待遇。第二,社会上有偏见。在中国,由于“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大部分的从业者都希望进入国企,端上“铁饭碗”。
三、促进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营造政策环境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气引进和对接国企,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长远发展来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这既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规划,又是衡阳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认识,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充分发挥工商联的引导功能。相对于国资委而言,工商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对本地非公企业的引导功能并不明显。据调查,工商联的主要工作就是搞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并没有能够履行为企业服务的职责。再次,落实好现有的政策。切实抓好简化办事程序、减免行政性收费以及奖励等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积极鼓励各职能部门政策创新。深入了解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从规划、用地、资金、人才、税收等方面,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鼓励各职能部门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从而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非公经济建设。
(二)抓住重点行业 引导企业集群发展
相对于国有企业,衡阳市的非公企业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低”的特点。因此,为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必须引导向重点行业发展,实现企业的集群化、规模化经营。一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市非公企业应在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寻求重点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上、中、下游配套企业,全面提升产业影响力。二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生产业。在衡阳,附加值较低的生活业占比高于附加值较高的生产业,而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生产业。要鼓励民营资本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和现代商务服务业。三要引导非公企业发展旅游产业。要突出特色,充分整合衡阳的旅游资源,要注重创新,大力开发旅游产品,要多样化营销手段,壮大旅游市场。
(三)大力宣传典型 激励企业积极发展
相对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家,本地企业家的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面对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机遇把握能力。因此,树立大量本市企业家的成功典型有助于激励本地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和信心。第一,要宣传典型,激励创业。有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开展创业评比,树立杰出的创业典型,通过现身说法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经验,形成全社会支持创业,尊重创业,羡慕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各类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下岗职工、复员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 第二,要打造名企,鼓励争先。开展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评选活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对获奖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同时在技术创新、银企对接、形象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鼓励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水平,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通过评选活动,在衡阳的中小型非公企业中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一、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呈现出的新特征
1.由“务虚”向“务实”转变。过去,统战部门被认为是务虚部门,统战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是自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以来,基层统战工作在上级统战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基层统战工作实际,务实创新,把对统战成员的政治教育引导与服务相结合,把发挥统战优势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逐步树立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务实”新形象,改变了统战工作“务虚”的局面。
2.由“小统战”向“大统战”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基层统战工作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实现了三个发展:统战工作领域由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等多领域发展;统战工作方式由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向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发展;统战工作内容由做好派、党外干部、民族宗教等传统领域工作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新领域工作发展。
3.由社区向小区延伸。按照“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将社区统战工作延伸到小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全社区的小区统战工作网络。并积极推行了以街道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辖区共建单位为成员的共同协商小区统战事务、共同利用小区资源、共同开展小区服务、共同创建和谐小区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4.由“单一”向“大众”转变。为改变统战工作势单力薄的局面,各级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了统战工作对外宣传力度。在加强统战成员政策、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和开展各类社会活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献策出力。同时,还以农场、街道(社区)联谊会为平台,大力加强同非公领域经济人士和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做大做强“回归经济”,转变了以前单靠统战部门开展工作的观念,树立了各级党委重视、政府支持、统战部牵头、部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新形势下解决基层统战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基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加强和规范对基层统战工作的管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要把支撑点放在统一思想认识上。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是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的前提,要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将此列入基层党(工)委议事日程。在社区和作业站,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板报、广播等渠道,积极宣传统战工作,要以群众喜乐见闻的形势做好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在部门要充分利用学习日期间,做好统战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争取领导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提高主要领导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主要领导要带头参加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模范地贯彻执行统战政策。要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与统战对象的联系交友制度,与统战对象协商问题,主动听取意见。要从财政中拨出部分资金作为专门的统战工作经费,确保统战工作顺利开展。要主动把握统战工作方向,提高领导驾驭能力,把复杂的关系在基层协调好,把突出的矛盾在基层解决好,把新生的力量在基层凝聚好,形成农场,作业站联动的统战网络格局。要重视对基层统战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2.要把关键点放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一是要提高统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引导统战干部加强对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搞好自身修养,增强分析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去思考和把握统战工作的规律性。要敢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瓶颈”,把统战工作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要重视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对党外干部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完善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党外干部,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要把根本点放在创新机制体制上。一是要创新工作格局,在上下联动上有作为。要打破统战部门“单打一”的传统做法,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党内与党外的关系,形成整体推进、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构建全党重视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统战格局。二是要创新考评方式,在科学布局上有作为。要落实经常性考核,采取经常性随即考评方式,定期抽查、督导调研等形式,加强对统战干部履职过程的跟踪考评。要落实岗位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与干部教育管理相衔接,与干部奖惩相挂钩,使统战工作虚任务变实,软指标变硬。三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在统筹协调上有作为。要深入研究各领域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规范有序、整体衔接、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统筹做好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工作,推动统战工作科学化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族地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情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特别设置了一些民族县、县级市等行政设置,县及县级以上行政设置共有642处,本文所讲的民族地区也主要是指我国内蒙、新疆、、宁夏、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五个多民族省份以及吉林、湖南、湖北、海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广东、重庆这些设置有民族自治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的地区。
二、我国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现状
(一)发展迅速
从总体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其他经济类型发展迅速,成为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主体。1984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99%,其他经济类型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左右。到2005年,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比例下降为41.3%,集体企业的产值比例下降到1.26%,其他经济类型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比例上升到57.43%。这些比率的变动趋势和全国工业经济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②
(二)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先,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家财政增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的税收。在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四川省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近45亿元,占全省工商税收的23%。温州市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2000年全市工商税收的72%。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积累、低消费、低效率”,发展重工业始终处于国民经济的优先地位。长期以来偏重重工业而忽视其他产业部门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均衡,其直接后果是:消费品市场严重短缺、消费频道分配长期实行配给限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经济增长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这种调整仅仅依靠国家是无法顺利完成的,事实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瓶颈
(一)总体规模偏小
2004年西部民族地区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占GRP和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分别上升了4.19个百分点和7.99个百分点。但是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对GRP的贡献还是偏低,在西部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仅为11.63%。和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很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情况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不平衡。至2004年底,西部地区私营企业数、从业人员数、注册资金数分别占全国的15.59%、16.56%、14.6%,而这些数据同比是东部地区的23.00%、25.58%、21.01%,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体现出西部地区的私营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西部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还偏小。
(二)产业结构单一,组织结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从产业结构来看,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个体、私营经济在产业结构上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且大部分还局限于小型加工、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从行业分布看,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最先进入投资少、见效快的服务业,其次是依托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的产业。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化,抑制了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同时也加剧了与东部地区发展相比质的差距。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无论在整体规模、发展水平,还是在对经济的贡献方面都与东部地区甚至于发达经济体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资金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首先,从体制上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区域性银行对资产质量的追求胜过对利润的追求,共同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体。民族地区的非公经济体往往自身实力小,银行体系更有动力将有限的资本投入相对实力更强大的非民族地区以及公有制经济体中,银行体系内部本身就有对民族地区非公经济的排斥反应。
其次,从民族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来看,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加上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财产抵押实力不足信用基础差,这加大了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放贷的风险,缩小了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范围。
四、我国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策
(一)财政扶植
民族地区非公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现阶段民族地区非公经济总体来讲还是处于弱势初期发展阶段,由于市场容量、起点基础等原因的限制,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还难以直接参与市场上自有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在产业初期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植,例如实行税收减免、利润留成率提高等优惠措施。
(二)银行信贷体系扶持
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所在地区往往是经济相对不发达,银行体系相对不健全的地区,并且银行体系天生具有“嫌贫爱富”的特性,这就使得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时取得银行信贷体系扶持的成本加大。这种情况下,相关政策决策部门就应该在银行信贷体系方面对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扶持,例如利率优惠、贷款绿色通道等等。
(三)人才引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发展壮大最终依靠的是产品质量和企业人才队伍,我国早在2000年就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在人才方面对西部做出贡献。对于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该把握现有国家的有力支持政策,积极引进人才,使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对企业发展的应有贡献。
注释:
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N].贵州民族报,2006-06-13.
②田晓波.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参考文献:
[1]龙远蔚,李红杰.2009年民族经济研究[Z].中国民族年鉴,2010.
[2]王秀珍.2005年年会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讨会[Z].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5.
据了解,2009年6月交通银行首家推出了“e动交行”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除了具备一般手机银行所拥有的查询、转账、缴费、基金、黄金、理财等功能外,无卡取现与无卡消费两大业务更是作为其特色服务在金融竞争市场上独当一面。
作为交通银行独创的创新金融服务,手机无卡取款一改传统ATM实卡取款的单一模式,账户持卡人无需携带银行卡,只需通过发送取现申请的短信,获得手机预约取现号码和动态密码,然后在交行的任意一台ATM机上输入这些数据,就可以轻松地取得现金,每日取现上限是2万元人民币。继无卡取现后,交通银行又全力打造无卡消费服务,即客户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银行卡和手机卡,只需要提前预约一定的消费限额,并设置预约码,消费结账时在商户的POS机上键入手机号、预约码以及银行卡的消费密码,便可实现轻松购物与消费。
云南省分行第四届“沃德财富杯高尔夫球邀请赛” 圆满落幕
2011年 5月27日,一扫多日的阴霾,云南昆明安宁迎来了艳阳高照的一天。一年一度的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沃德财富杯高尔夫球邀请赛”在美丽的温泉山谷高尔夫球会拉开帷幕。
据云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沃德财富杯高尔夫球邀请赛,就是为高端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云南省分行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邀请赛,通过对前三届比赛的调查反馈,客户反映较好,都希望我们能继续举办这样的赛事,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进一步关注客户金融需求,关注客户生活品质,同时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能与客户共同谋求健康、友谊和持续成长。”
荣获英国《金融时报》“最佳渠道创新银行奖”
在2011年5月28日召开的2011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上,英国《金融时报》联合罗兰・贝格管理战略公司了《中国金融业创新调研报告》,凭借出色的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和品牌创新策略,交通银行在该公司进行的联合调研中,各项指标均有出色表现,最终荣获“最佳渠道创银行”。
云南省分行签下两个商会“授信大单”
2011年6月9日,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与云南省福建总商会签订了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的战略合作协议,2天后,又与昆明温州总商签订了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战略合作协议。同两个在滇“重量级”商会的合作授信总额高达80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手笔和先见,切实表达出了交行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决心与态度。
据了解,云南省福建总商会是云南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省级商会,在滇闽商目前已超过40万人,投资超过1700亿元。交通银行此举有力的支持了闽商在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为云南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刘光溪称赞道,如此“大手笔”的授信,体现了交通银行认真落实“两强一堡”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云南省分行倾力支持云南10家民营企业
继与云南省福建总商会、昆明温州总商会分别签订50亿元人民币、3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的战略合作协议后,2011年6月16日,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又与云南省10家民营企业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本外币授信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现金管路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金融业务等全面金融服务方案,其中,意向性授信金额达100亿元人民币,标志着银企双方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银企双方正式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对20__年全县统战工作作简要回顾,并就20__年的统战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20__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县统战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战职能优势,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参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贯彻全国、全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渠道。一是县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全国、全区统战工作会议结束后,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派成员、工商联负责人和宗教界人士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及时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区、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上来,为做好全县统战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通过组织调研检查,召开政情通报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派、无党派人士对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发挥了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切实做到了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决策之中。三是严把政治关,优化派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活力和工作能力,圆满完成了__个派和工商联的换届工作。四是加强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20__年有__名党外干部被县委提拔使用,激发了党外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和促进了政党关系。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民族关系。一是将宗教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考核,提高了乡镇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使基层宗教网络得到不断健全和发展。二是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民族团结月活动。组织开展了清真食品专项整治,查处和取缔了__*家假冒清真食品加工厂和清真餐厅,为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放心、安全的清真食品和饮食环境。三是加大对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在民族乡镇举办培训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__*期,培训人员____*人次,发放宣传材料____份,选送了近百名宗教教职人员到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和经学院参加集中培训。四是举办了“瓦尔兹”演讲、《古兰经》诵读比赛和全县首届“穆斯林杯”篮球赛等活动,密切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联系。五是严把宗教场所翻(扩)建审批关,开展文明宗教场所评选活动,健全完善了宗教场所的财务、教务、民管会和教长聘用制度,使民主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乡镇宗教工作报告制度,依法处理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事件,妥善调处了头闸镇红岗西大寺教务等矛盾纠纷,维护了宗教界的团结和稳定。
(三)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一是积极从自治区民委争取民族扶持发展资金__万元,为____、____等__家民营企业申报了民品民贸定点企业技改贴息资金项目。二是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人才荟萃的优势,争取台胞来平投资__万元,在__镇__*村新建希望小学一所。三是大力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协助教体局完成了__中学标准化建设,争取自治区回民学生寄宿补贴资金__*万元,为改善民族乡镇教育教学条件,加快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__年工作重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夯实统战工作基础
今年是统战工作的“贯彻落实年”,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意义,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全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进一步扩大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夯实统战工作的基础。一是通过民主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等形式,扩大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广泛的政治参与,提高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实施以聚心、聚智、聚才、聚力为目标的“凝聚力工程”,凝聚新的社会各阶层力量,为__经济大发展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物力支援。
(二)把握主题,突出重点,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是依法加强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积极动员回族企业家创办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清真食品产业。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继续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回民学生寄宿补贴制度,做好__镇镇关小学的标准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着力改善民族乡镇的教育、饮水、交通、医疗条件,切实将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切实维护宗教领域稳定
加强全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维护宗教内部和各宗教之间的团结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辖区协作、县乡(镇)村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对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的热点、难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把影响宗教稳定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充分发挥各宗教团体的作用,引导信教群众扎实开展“两个教育”活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强宗教上层人士、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教育,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制止区外教派的传播发展,巩固全县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四)强化职能,突破创新,努力推动非公经济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的特点,找准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是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树立和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守法意识和贡献意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表现、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履行社会责任表现,个人道德修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力求非公企业在党建、团建和工会组织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将“内引”与“外联”结合起来,大力宣传__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密切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切实做好以企招商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