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9:2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质量提高
G623.2
一、前言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有效的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就应当从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针对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在整体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而要想做好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应当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兴趣培养的整体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兴趣教学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2.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选取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保证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应当在课堂中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跟随老师的步伐,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氛围比较敏感,如果课堂氛围相对枯燥,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教学氛围,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课堂氛围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
3.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除此之外,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点和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将课堂氛围的构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氛围的构建,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调整教学模式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前提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支持和教学模式保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满足了课堂教学需要,但是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能够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系是否紧密,只有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这一特征,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结论,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教学方法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并在适当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保证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是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除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之外,还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整体效果和针对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红;付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时代教育;2013年10期
[2]向利;;小学语文课改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年21期
[3]史增民;;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4]霍卫华;;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J];课外语文(教师适用);2012年08期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进行相加,而是将两者之间进行完美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学生和老师都要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1.语文老师教学水平要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水平。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地区的学校都进行了教学硬件的升级改造,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同时学校也对老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的发展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要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这给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自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自觉性,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和现代技术进行很好的融合,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
2.学生要和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计算机终端的操控能力和对于网络教学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课程教学能否顺利的进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发挥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增强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3.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追求最佳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目的在于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学生、老师和教材之间的契合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语文之间的整合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各种恰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语文教学的方式,使得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呈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小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4.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开展长期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老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学习,以便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小学语文课程和现代技术之间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掌握知识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够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作业;多媒体应用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作业的现状,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业的改进势在必行。那么在具体的改进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对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展开有效的改革呢?
一、寓“作”于乐
就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来说,如果只是按照书本的相关内容一板一眼地展开作业的话,恐怕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对于世界万物有着格外的好奇心理,如果在具体的布置作业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教材的具体内容融入游戏中或者活动中,不仅能有效丰富小学阶段课程作业,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具体课程作业的参与程度。就小学语文作业的呈现方式来说,并不一定非要以家庭作业以及课堂作业的方式来呈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利用游戏以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对语文作业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引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布置的意图,并且加大相应的训练力度。
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比较充分的应用,但是,在小学阶段的作业方面,对多媒体的应用似乎还没有得到普及。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作业进行有效改革,除了通过游戏作业方式对语文课堂作业进行有效的丰富之外,还应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首先应结合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者课件,然后将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争取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将课件与作业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参与意识,对语文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吸收;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直接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平台的操作模式,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语文作业教学的魅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让他们在完成语文作业时享受整个过程。
通过上文的相关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在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与号召下,现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出发,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采取有效的游戏作业以情景教学以及合作作业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过程中并且享受完成语文作业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为小学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课程教育改革目标的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的缘由
儿童文学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逐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与它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以及我们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改革所引起的。
(一)课程地位的演变
小学语文课本来就是小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语文让小学生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过去的课本中大部分编排的是一些关于榜样、故事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定的责任感,由于过份注重学习结果,以至于学生对于这方面认识不足,收效甚微。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把儿童文学纳入小学语文课程中,所以在教科书编排的过程中,这个体系被提上日程,这让儿童文学的地位得以提升。紧接着是新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课程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的个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儿童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它虽然说没有把儿童文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来,但是相关阐述为儿童文学教学的组织提供了很大依据。以前,那些故事书一般只作为家长为了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买的课外读物,在学校老师并不允许它介入课堂,怕它干扰学生学习。但是现在,《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书已经越来越成为儿童文学融入语文课本的重要参考,这些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小学生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味,这个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引导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至少要比死板的文章要有益很多。
二、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的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视野是很开阔的,一部分出于生活环境的改善,一部分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所以说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对新一代青少年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小学生学习更是有很大的帮助。
(一)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快乐学习
小学生也可以说出在儿童期的儿童,既然是儿童,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是很强的,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表情,不断变化的语调来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融入课堂环境中,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当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工作能力才可以做到这些。
(二)尊重儿童的理解特长,发散小学生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 课程资源开发
一、引言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们孜孜不断的追求和奋斗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有效教学理念,组织并且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由来已久,夸美纽斯、杜威、加涅和加德纳等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后来B. Rosenshine &N. Furst(1973)发现9类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但是D.Medley(1979)提出有效性首先指教师拥有某些人格特征或品质特点[2]。而G.D.Borich(2000)又提出了10种影响因素[3]。国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多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少见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多因素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有意于增加这方面研究。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内容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获取语文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形成语文思维的主要渠道,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上课前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备好小学语文课。小学生在他们儿童时期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如对于爸爸妈妈的认识,对友情、亲情的体验等为他们形成语文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生语文教学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设计。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主要包括小学语文的语言、各种图表、各式图像、形象的实物材料、卡通式的人物动作甚至人际关系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来营造具体、形象、生动的语文学习。创设好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后,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提问和讲授。提问和讲授是教师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有效提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为了达到这些,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化、分解提问和择机而问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要选准时机,合理把握讲授的内容难度和数量,尊重小学生的注意力规律,语言要注意节奏,最好富有感染力。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好充分发挥这一效应,引导小学生对成功学习语文的强烈期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不仅包括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更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协调好课堂中的各种因素,使他们密切配合,从而相互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需要通过建构课堂环境,安排规定的教学场所和合理的学习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和行为,难易适中并且张弛有度,有效利用各种课堂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的各种语文教学材料以及语文课程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材料、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光盘、计算机及网络以及小学教学报刊、杂志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需要从学科发展和人文渗透来充分利用以上资源。课堂教学要渗透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小学生感受语文发展历程,从而体会其创新思想。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判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全体小学生发展语文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资源开发,使它们都具有有效性。但是如何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具有人文性等具体策略仍然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李光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0(1l):49-55.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改各项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应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语文的基本思想
小学语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识字、写字与学词的思想”、“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思想”和“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思想的最高层次。对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拼音、识字、句子、篇章、分析短文、开卷有益、畅所欲言、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思想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思想。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语文方法则与语文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小学语文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转化、阅读教材与教学的组合、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的映射、习作教材与教学的构造、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的概括、知识的具体化与综合技能的形成性等。
2.重视小学语文思维方法
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思维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小学语文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以及个性品质;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小学语文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归类与系统化,归纳总结与教学分解,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模仿、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等。
3.应用小学语文的意识
“应用”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程理念的“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专题分组,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课文只是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小学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语文的本质。在保证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小学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1.小学语文课程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小学语文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小学语文准备。选学课文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2.设置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小学语文园地等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笔下动物、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故事、科技成就等小学语文文化内容是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单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单元课程是以精读课文为基础,教师应在保证精读课文课程,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尽量让其学习文后的选读课文,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三、小学语文内容标准
小学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整合、智能展台、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课练、同步作文等内容练习。
四、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语文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学习功能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小学语文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好“班班通”或多媒体及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获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策略: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小学语文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小学语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小学语文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永琴.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改 实践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6-01
面对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标准》本实验教材的试行,中小学教师将迎来改革考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改实验活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语文改革要重视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如果改革偏离了教学的最终要求,那么改革就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明确改革和尝试都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一般来说,无论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还是其他所有学科的改革都应该最终通过考试评价体系的检验。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一个基础性教育环节。课程内容虽然相对浅显,但是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容的设定既要重知识覆盖的全面性,更要重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小学语文课改和其他学科相比,改革需要攻破的难题更多。改革过程中不能仅仅要重视表面上的工作,更要重视深层次的调整。在改革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反思、尝试和总结。同时要不断的遵循课改精神,就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明确概念、理清思路,从根本上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让学生自觉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教师的追求。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地总结与反思,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新风貌。
实践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性之一。小学语文改革要围绕实践性这个原则,不能偏离。同时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的培养。而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恰恰又是实践,因此,单纯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片面的。语文本身就是交际工具,学习语文目的就在于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教授学生学会运用语文来进行交际、沟通。而不是要让学生去研究语文,进行学理探讨。语文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地灌输刻板的语言知识,语文课程必须突出工具性、实践性。我们必须清楚,语文是母语教学,语言环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通畅语感和整体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情感内涵的培养,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很大。在课改过程中,对内容的设定要加大重视,既要使内容丰富,又要使内容所涵盖的价值取向适应社会的需求。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过程,它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语文学科应当注重人文价值的感染力,而不必奢求理性化、科学化。比如文科讲“山”,看到的是山的挺拔俊美,而不必去追究山的物理属性和化学成分。
小学语文教学应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实践能力,这是学科价值取向走向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变。学生通过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塑造了其健全的人格,学生的社会意识逐渐增强,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语言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因而孤立进行教学实践和能力训练是不切实际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社会交流、沟通。这是一种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动态体现,而不是语文课堂上单调孤立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静态练习。教师采取常规性质的灌输性教学配合机械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改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实用,课外作业内容安排更加丰富,更加多样,课堂师生互动环节多,学生逐渐发挥了课堂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实践,因为实践既是其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路径。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原有单纯的灌输变成了现有的实践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因此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课改将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并将具体的语言能力分别设定阶段目标。其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全面体现小学语文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语言,交流、沟通需求无处不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动力,学生正是在丰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的。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化,而恰当、合理地处理好学生、教师和素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通过要素融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评价语文课程教学是否达标的核心标志。
小学语文学习的外延非常宽泛,而小学语文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使学生在看法上分歧很大。因此如果教师不做完整系统的归纳、概括和提升,学生将无所适从,难以建构起自己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概括,使之上升为完整科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有序化、条理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