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3-06-21 09:22: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方法:选取我院324例骨科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2例,对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
结果:在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后,患者均无发生感染或并发症。同时,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4-02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同时,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也较大,因此,必须加大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对其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实践证明,把护理工作做到位,是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对我院324例骨科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患有2型糖尿病、跟骨骨折的患者有75例,肱骨骨折65例,踝关节骨折70例,胫腓骨骨折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同时,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84例,年龄最大的84岁,年龄最小的56岁,平均年龄70岁。由此可见,骨科糖尿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
1.2对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的具体措施。
1.2.1要实施术前的心理护理。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心理会比较紧张,而且对手术会有恐惧感,因而多会表现出抑郁、悲观等情绪。出现这种情绪的患者在手术中会产生抗拒心理,对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和患者的术后恢复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要主动给患者讲解手术细节,要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手术的相关问题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要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和医院的信任感,让他们主动地与医院配合。此外,要让患者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要让患者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不适应症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样才不会让患者在手术中过度紧张,才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配料,对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也更有利。
1.2.2要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宣传教育。很多骨科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并不充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中,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能适应手术治疗,这对患者自身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是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多饮水,要引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要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锻炼,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既要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又要保证患者的营养,这对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保证患者饮食符合标准要求。
1.2.3要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在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完手术治疗后,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要观察患者的甚至是否清醒,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了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或其他病症要及时地报告主治医生,便于主治医生在第一时间控制患者的病情。
1.2.4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骨科病人的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比如要对患者进行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控制,在患者饮食前,要保证其血糖在7.8mmo/L以下,而在患者餐后,要保证其血糖水平在9.4mmo/L以下。
1.2.5要给术后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留置导尿管。糖尿病患者在术后不能自行排尿。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后给患者留置导尿管。因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导尿时做好无菌操作,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做好会阴护理每日2次,定时更换引流袋,防止患者的尿路感染。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与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其中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组间进行对比,两组间的对比以P
2结果
在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后,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对采取措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对糖尿病骨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发现,在实施护理后,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而其术后的恢复也更好。由此可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对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尚玉真,马丽梅,张军,王钰君.糖尿病病人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2年12期
[2]邹树芳,干锦华,周玲.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5期
[3]高丹丹.糖尿病病人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关键词】 骨科;疼痛;护理;围手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98-02
一般而言,疼痛随改变而出现或消失多是组织的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所致;疼痛不随休息或姿势变化而变化提示非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神经根受压、急性滑囊炎、肿瘤等严重疾病夜间可持续疼痛。退行性关节病倾向于晨起关节僵硬;正在炎症过程中的患者多表现出晨间疼痛。通过了解活动对疼痛的影响还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多大的活动量就可以诱发疼痛出现,这对于下一步运用手法进行疼痛的激发试验时确定施加外力的量非常重要。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78例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78例骨科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22-65岁,平均36.8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表情痛苦、神情紧张、烦躁、焦虑,不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及护理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根据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护 理
2.1 一般护理 ①主动、耐心与病人交谈,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以减轻痛苦。②倾听病人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病人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病人自己对疼痛的态度。③认真做好病因治疗、药物及技术性镇痛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④引导病人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⑤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如看报纸、聊天、下棋等,条件允许时可坐轮椅或扶持到室外散步等。⑥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肢体移动。如需移动病人,应先征得病人的同意并告之如何配合,对损伤部位行托扶保护。
2.2 术前护理 骨折病人要先固定骨折处,后搬动;头颈及躯干损伤的病员搬动时,应保持头颈与躯干成一直线,防止脊柱屈曲及扭转;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后再处理骨折;对合并复合伤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症病人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3 术后护理 骨科病人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①对于创伤性大的截肢术,疼痛较剧烈,一般给予较强的止痛药物,如肌肉注射哌替啶。这类病人一时不能面对现实,有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和不安,疼痛会更强烈持久,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截肢病人常有幻肢痛,应耐心向病人解释幻肢痛发生的原因,需持续时间1-3个月才可消失,使病人有心理准备。②行血管吻合术、断肢再植术的病人,由于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影响血液供应,妨碍组织修复,应及时给予止痛剂,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积极配合治疗。③夹板、石膏固定的病人,当病人主诉疼痛时应首先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组织受压。应及时调节肢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肢体坏死;如果是不当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正常情况下,术后3-5天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则考虑伤口感染,应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创伤性小的手术病人,口服止痛药物即可,并指导病人采取全身放松法、自我催眠法、按摩、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减轻疼痛。
2.4 疼痛护理效果评价 经常询问病人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睡眠是否改善,保护性有无解除,烦躁、心慌、出汗等症状有无减轻或消失。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
3 结 果
78例患者疼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4 讨 论
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耐时才可以实施镇痛,并且只能使用1次,连续使用即可成瘾或影响呼吸,甚至会影响伤El愈合。当使用阿片类止痛药时,患者及医务工作者都普遍对药物成瘾性产生恐惧,从而不重视疼痛的治疗,是直接影响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因此,护士首先应改变止痛观念,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不要将某些患者因疼痛而要求用或因疼痛加剧要求加大药物用量当作成瘾。在明确诊断条件下,护士应遵医嘱采取止痛措施,评价镇痛效果,并注意各种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剧烈疼痛会加重患者休克,对于诊断明确并经积极处理的患者,在保证呼吸、循环平稳的情况下适当应用止痛药物。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止痛和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了对患者的有害影响,对疾病的恢复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华果,白玉,司文腾.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构建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5-126.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骨科患者来说,相信他的行动是不会方便的,也相信这些患者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就像如果一个人的腿上的主板骨被折断了,那么在他做完手术后,他还必须还要长期做一些复健运动,相信这些运动都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精神上的一些痛苦。那么作为护理人员给予这些骨科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人性化护理具体做法
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对人信念的秉持,尊重患者的个别性;真正了解临床情况;做到与患者同在;护理内容的实质举措是采取具体行动。
(一)强化健康指导
强化专业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天深入病房与病人交流。有效的沟通技巧,指展示良好个性品质的行为方式。在工作中,多一点微笑,用微笑和爱心去安抚患者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结合我科的病种,我科总结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为颈椎病患者制定了中医食疗药膳方。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如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疾病指导、康复期功能锻炼、运动疗法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实。
(二)做到换位思考
护理者应理性处理各类事件骨科患者大多遭遇突发事件,患者情绪波动,家属烦躁焦虑。护士需换位思考,体贴和理解。体贴是爱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护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
二、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患者入院,专职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其介绍主管医生、病区的一半环境、入院须知、个人卫生等。合理运用膳食的方法、探视陪护制度及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入院患者及家属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医院生活,以最佳化状态接受治疗。除外护理者还可以贴心的对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一下病患者将要做的手术和所要用到的器材,告诉他们手术的流程,并应该向他们介绍患者的自治医生,且关于相关症状术后的成功例子,让患者家属得到放心和信心,同时也让患者更安心得接受手术。
三、手术时的人性化护理
我们都知道在手术之前,当患者看到或感到自己的身上多了很多陌生的仪器,这不免会给患者再一次带来心理上的恐惧和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使患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稳定情绪,可以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者应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但我们依然需要在患者手术时对患者小心、细心一点。特别对于那些需要割开皮肤,用线缝的手术。护理人员应该细心、温柔的做好每一个包扎和其他的一些护理需要。
四、手术后的人性化护理
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患者终于做完了手术。护理者应该先走出手术室并自动告诉患者的家属或朋友,患者的手术情况。让家属或朋友放心。在病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并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只要细心调养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护理期间对患者细心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并对症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除外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或重新包扎时要温柔细心,主动询问病患者是否有什么不适的地方。现今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那么在护理上护理人员就更需要做到人性化护理。
五、复健中的人性化护理
术后的复健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这就需要护士必须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对病人进行复健治疗。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骨科患者如果能得到更多的关怀,不仅仅对心理好并且还可以使病情好得更快,所以作为医护人员,不能只是顾着看病情,还要考虑患者的感受,那样做到医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5
[3]李萍-骨关节康复护理发展与临床缺口[J]-广州医药-2005年36期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性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自从2001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订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 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步骤
2.1 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 我科从日常细节着手,进行规范礼仪培训,要求护士注意礼仪,礼节仪表整洁、大方、端庄、具有良好的修饰和职业特点。语言规范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为患者办事有回声,患者提问要耐心解答,遇人问路,领着问路人到达目的地。
2.2 提升护士自身素质 现代护士的职业要求,不仅是表面上的微笑,而且是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付出情感。因而要求护士自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丰富心理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专科业务知识。从而在操作规范,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服务理念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2.3 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一进入病区,护士根据其年龄、职业给予亲切而适当的称谓,同时送上一杯热开水、一张温馨的住院提示卡,与患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服务指导,将住院环境,探视陪护、饮食、查房、安全等制度一项项为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需做检查时,主动与医技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以最便捷的线路完成各项检查,得到及时治疗护理。遇到急、危、重患者,主动询问患者需要,以恰当的体态语气,有效的健康宣教,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快地给予解决和答复。
2.4 加强沟通 我们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长每天早晨查房带领全科护士向患者问好。向患者了解晚间的睡眠情况,适时进行疾病的康复指导,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问题等一一表述出来。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商讨出可行的办法。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叮嘱患者注意身体,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并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出院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嘱咐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
2.5 创造温馨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整齐 病房内部一改往日的冷颜色,将墙粉刷成乳白色,贴上温馨标语,悬挂精美油画。每间病房都有空调、彩电、卫生间、挂钟,窗帘换成淡蓝色的遮光卷帘。每张病床均配有柔和的床头灯。手术、检查、合并糖尿病需禁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床头还挂有温馨小提示,同时我们还为患者免费订阅报刊,提供24 h开水、微波炉服务。每张病床还设有天使信箱,内置详细的入院介绍以及图文并茂的有关病症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整齐的住院环境。
3 人性化服务的满意效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3.2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
3.3 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 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3.4 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 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质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我院护士服务态度好,已在市内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关键词】创伤骨科手术;现代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5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现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科手术患者350例(其中:车祸伤283例,其他创伤67例)在围手术期护理与监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龄2~69岁,平均35.3岁。332例伤口恢复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术后并发症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病情:对创伤骨科护理而言,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则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对策和措施,而护理人员要把创伤骨科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患者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评估、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运转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
2.1.2 临床护理:(1)术前检查: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胸片、心电图、骨折部位的摄片或CT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报告医生,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2)术前临床护理:包括何时需禁食禁饮、何时灌肠、何时安置胃管、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更换术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环境准备:病房温度控制在18~20 ℃,湿度50%~60%,减少陪护,保持病房相对洁净安静。
2.1.3 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对术后康复影响[1]。
2.1.3.1 术前心理护理:以良好的心态面临手术,尽量消除患者手术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思想负担,提高手术耐受力。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给予积极、有效、明确的信息;讲解该疾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与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介绍我科创伤骨科手术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医护的技术力量和护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
2.1.3.2 术前心理咨询:巧妙应用护理沟通技巧,满足患者术前心理需求。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术后如需用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患者说明,使患者醒来后不致惧怕。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
2.2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好动态心电监测,设置监测时间15~30分钟/次,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呼吸道梗阻,有无肢端微循环障碍等。
2.2.1 心理护理: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术后抑郁反应: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将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褥疮等。所以要努力帮助患者解决抑郁情绪,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又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2.2 术后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士应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术后6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2.3 术后饮食护理:病情平稳可于术后6小时饮水或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进半流质或正常饮食。 饮食应给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2.2.4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与护理: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2.4.1 生命体征平稳后的康复指导:待疼痛缓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足趾活动、踝关节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开始康复锻炼。锻炼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劳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保持床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指导患者利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抬高臀部,受压骨突部定时按摩,臀部垫以水垫,防止褥疮发生。在床上练习坐起活动,踝关节的屈伸,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应用下肢功能锻炼仪(CPM)做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又可减少肌肉萎缩,给骨折处以生理压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术后4周的康复指导:4~6周后患肢不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协助患者先移到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开始负重活动。在此期间应由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止发生意外。
3 讨论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各医疗护理的实践之中,通过创伤性骨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3],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宋贵欣.全肩胛骨并全肩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4.
[2] 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71.
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创伤骨科手术患者956例,对其实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及康复,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56例手术患者,男710例,女246例,年龄15―81岁,30岁以下占40%,30―40岁占30%,40―50岁占25%,50―81岁占15%。平均34.3岁,病因:交通伤262例,挤压,切割伤282例,坠落伤132例,其他伤32例,其中自伤30例。四肢和脊柱骨折480例,合并重要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158例,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68例,一般软组织损伤270例。术式: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80例,神经,血管,肌腱修复术16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43例,截肢术68例。68例因其他脏器损伤经他科手术后转入本科手术。
1.2 方法 ①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实行相应的处理,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及急诊、定期手术。②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患者因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会对手术产生不同顾虑,尤其对截瘫,肢体丧失及其他影响生活能力的并发症,更是彷徨,焦虑,痛苦,愤慨甚至心理扭曲,轻生。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根据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 工作家庭背景等因素施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认真解释病情,让其了解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向患者解释各种康复治疗会使患者的各种功能得到补救和改善。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和关爱。
1.3 结果. 956例手术患者中, 1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1例再骨折,6个手指关节强直,4个肢体感觉减退,3个肢体肌力减退,1例人工关节术后感染,4例截肢后残断痛,其余患者获得较满意疗效。
2. 分析
创伤骨科患者因肢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暴力打击,出现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伴有疼痛,出血,甚至创伤失血性休克。意外受伤患者,不敢想象受伤的情景,如同梦魇一样,极其恐惧、烦躁;轻生患者,表情冷漠,拒绝治疗;酒后受伤患者,出现激动、 躁狂等情绪,均给护理及康复工作带来困难。正确认识个体应激是心理康复的基础,创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急反应,lazarus,selye关于应急的研究成果,janis的术前焦虑与术后情绪状态的曲线理论,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反映,病人由于手术引起的心理应急反应,在手术前后显示不同的特点①。术前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增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术中应急反应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水平较术中有所升高,手术患者心理应急水平的时间特点,反映了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应急对手术患者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②③。做好心理康复的各种措施,为提高创伤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打下良好基础。上述措施分为以下三点:①术前心理康复。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细致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陈设景观、病房的治疗生活满意度。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及修养,由浅入深的向其解释病情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与医生配合向其解释手术的过程及方式,所需要的材料,告知有关术后的效果。文化层次高的患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各种治疗的方式方法,因此这些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比较顺利。本组轻生患者术前30例,术后3例,共33例,占统计数的3.45%。对轻生患者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其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要尊重患者的感情和志向,不伤害其自尊心,与其进行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尽量减轻其痛苦,提高舒适性。通过询问其感觉,握手等方法接近患者,避免其产生新的心理压力。不仅通过语言直接交流,还可进行幻灯或图片来宣讲,也可让其与手术后病人同室,可减轻其焦虑。积极与患者有关的亲属,朋友及单位同志联络,不可忽视社会支持力量,共同关注其护理保障及经费支持。
②术中心理康复。术中因紧张出现生命体征较大波动的有164例,占17.1%。让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消除其紧张情绪,向其介绍手术过程,争取良好配合,通过语言,抚摩来稳定其情绪。避免大声讲话,聊天及其他噪音,让其感到医护人员在认真负责地为其治疗。③术后的心理康复。手术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将患者置于舒适,抬高患肢,仔细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要含糊其词或言过其实。医护人员不要表现出忧虑,惋惜,嘲笑等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否则会给患者留下不良心理暗示。截肢患者可出现幻觉痛,设法让其分散注意力.告知创伤骨科患者的术后功能练习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指导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练习。
了解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患者与医护人员及社会有关人员充分配合,积极调整其适应状态,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保持稳定情绪,在疾病状态下掌握自我护理,能促进康复,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①崔东辰,耿军:择期性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急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69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