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21 09:22: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篇(1)

【摘要】财务风险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许多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薄弱,许多分析方法和手段还不成熟。本文指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于资本筹集、资本投放、企业并购、资本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并且从上述四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筹资风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银行借款风险

银行借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比较常用的一种债务筹资方式,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银行借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短期负债的偿还期间较短,上市公司必须充分保证能及时获得现金收人,否则情况万一有变,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资金短缺风险;第二,短期负债筹资的归还一旦发生问题,会连锁影响到其他债务的偿还,从而影响公司信誉和形象。

 

长期银行借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长期银行借款筹资数额大,期限长,增加了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第二,还款计划和约束性条款对企业的制约性强,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从而在理财和生产经营上受到种种制约,并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筹资、投资活动;若上市公司不能按计划还款或违背了条款要求,可能会被诉诸法律,或要求立即还款,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2.债券筹资风险

上市公司债券的主要风险有:第一,债券发行风险,债券是否能够正常顺利的发行出去,取决于债券品种的设计,利率的高低等因素;第二,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利息费用,偿债风险较高,特别是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较差时,易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第三,债券一般要比长期借款的限制条件严格,可能对上市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公司今后的筹资能力。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分析,是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风险辩识、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在风险分析中,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第一,风险因素。在投资期内的某一时期,各方案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现金流量是随机变量,所包含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对各方案风险进行合理测算。第二,时间因素。不同时期的市场状态是变化的,风险也是变化的,必须测算不同时期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影响。第三,经济效果因素。不同的经济效果指标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应全面地考虑,综合反映项目的真实经济效果。

 

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如果出现了盲目的投资行为就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新项目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结果就是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三)并购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上市公司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公司财务状况及成果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并购风险分析具体表现在: 

1.并购定价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定价时应主要识别两方面的风险:第一,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时的财务报表陷阱具体包括: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存货调节利润,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隐瞒或有事项和表外融资。第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选择和应用。由于起步较晚,专业人员的素质有限,我国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条件并不完善,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基于对融资方式、法律、中介等多方面问题的考虑,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融资时应识别三种风险:第一,融资结构失衡。融资结构包括公司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第二,资金供应不足。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成熟,财务管理体系并未在企业内真正实施,公司融资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易造成资金供应链的断裂,给公司并购带来阻碍,甚至导致并购的完全失败。第三,融资成本过高。

 

3.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时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战略,重点识别下列可能导致财务整合失败的因素:第一,财务整合是否发挥财务管理在上市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这主要取决于进行财务整合的人员素质。第二,财务整合能否发挥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第三,财务整合是否实现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有效控制。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发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该风险很难用数学方法或是财务指标法来进行估测,但可以凭经验进行定性分析。

 

二、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定适当的筹资规模

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变化的,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导致企业负债过多,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生产和经营情况,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

 

2.选择最佳的筹资结构

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有高有低,因此,就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筹资方式,从而选出最佳的筹资结构,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风险。

 

3.把握有利的筹资时机

对于由利率变动产生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筹资较为有利。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以筹集长期资金为主,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

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集的资金,可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二)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投资决策的责任机制

必须把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落实下去,不允许出现用企业责任顶替政府责任,用集体责任顶替个人资任的情况,使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的约束。

2.建立起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防范机制

事前是指要提高可行性研究的质量,主要有:第一,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客观真实性;第二,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第三,充实其中风险分析的内容。事中是指投资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监控,随时调整预计与实际的偏差,如设立资金到位率、净现值差异率等指标,对风险进行监控。事后是指项目建成后,对风险管理情况全过程的再评估,如考察风险损失差异率、净现值差异率、风险发生实际类型与预测类型差异等。

 

3.健全投资决策的信息机制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深化企业对宏观经济、市场等信息的理解、预测,避免资金进人某些热门地区或行业,形成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造成过度竞争和风险损失。

 

(三)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1.全面的财务审慎调差

为防范并购的财务报表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应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中介进行全面的财务审慎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选聘。

 

2.实施慎密的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融资决策过程。一套完整的融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对并购方资金需求的预测、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融资结构的规划等环节,通过提高每个环节的决策水平来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

 

3.做好整合前后的财务监管工作

财务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顺利实现成功的财务整合,防止在收购后又发现账面上没有体现的负债或不良资产等,需要对整合前的被收购企业财务进行详尽细致的审查,充分了解好掌握被重组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等。

 

(四)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措施

要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不能过分强调公司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视公司长远利益,既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

根据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降低收益分配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定期分配收益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以看得见的实惠,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呈递增趋势。

3.保障收益分配最低限度

在确定收益分配额度时,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保障收益分配最低限度,不致影响企业简单再生产。

参考文献

[1]颜秀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4-36.

[2]贺强,李俊峰,黄锐光.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6-89.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5-62.

[4]许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5]史红燕.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篇(2)

关键词:集团财务 风险 管理与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对于大型集团公司的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依然与国外先进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对集团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措施进行详尽的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内容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实质和原因。对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我们可以从外部原因及内部原因两方面展开探究。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集团的运营基础就是财务,财务是一个公司运作的血液。风险之所以为风险,在于其不可控性。集团公司在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筹集相应发展资金,极有可能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存在侥幸的心理,在扩张的推动下,忽略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了自身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而言,越是结构稳定的集团公司越不容易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反而是哪些规模或者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转变的集团公司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是整个集团的财务来源,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动摇根基,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就会容易受到冲击,从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从外部因素来看,集团公司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受经济体制以及经济政策,集团公司自身融资投资效率的影响;二、就金融市场来说,在市场利率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下,筹资难易程度变化不定;三、综合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作为集团公司而言,如果不想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积极的去适应其发展规律是最好的途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避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必然选择。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防管理基本工作原则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针对这一系列影响因素,要想提高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均衡原则

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均衡原则的把握至关重要,均衡原则条件下的集团公司不可能一味的去追求受益最大化而放任风险的存在,也不可能一味规避风险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这两者的选择过程中,只有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才能真正达到集团公司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2、适度承担的原则

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要想完全规避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预防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适度承担的原则,即风险如果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对它做过滤处理,但是这个范围一定是可控的,并且损失也在集团公司财务的预算范围内。

3、阶段预警原则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已经听得太多,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过程中,切忌风险已经到了眼前才想到要预防,只有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将化险为夷,将风险转化为机会。

4、分层消化原则

集团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由于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导致的,而是整个集团运营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做好阶段预警工作之外,还应采用分层消化的原则,实现分级管理的模式,争取在体系的庇佑和作用下,规避掉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管理措施

从前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集团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并且也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原则进行了简要论述,那么在集团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规避,从而将公司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呢?

(一)财务风险识别预警体系的建立健全

我们都知道,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等级的项目,当集团公司的实力愈加雄厚的时候,接手项目的比重也会随之增加,继而相应的风险系数也会相应增大。如果集团公司在对项目进行勘察或者是调研的过程中不够细致的话,极有可能将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变成财务风险,从而给自身的运营带去冲击。最后,集团公司自身的管理缺陷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集团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风险的概念过于偏狭,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导致公司在风险逼近的时候显得手足无措,造成严重的财务经济损失。要想对风险进行规避,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它是什么等级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不仅是提供风险分析数据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提高集团公司风险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风险识别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对财务风险的类别以及风险存在的大小,对公司的整体影响程度等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从而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从字面上来看,风险识别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的识别,二是风险的有效预警。财务风险的预防不可能刚好出现在发现的瞬间,发现的结果有可能已经只有被动接受,因此,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第一步。除了风险识别的功能之外,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风险的预警,即提醒相应人员做好风险的应对工作,以防风险作用下事态的不断扩大。

(二)财务预算机制的有效建立

从前文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表现来说,就是公司财务状况不可控情况的出现,预算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恰是对这一弊病的解决。就集团公司预算机制的建立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各预算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职能,不管在那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应及时查找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完善的改进建议。集团公司在不断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为了筹集相应发展资金,极有可能对相应的财务风险存在侥幸的心理,在扩张的推动下,忽略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降低了自身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而言,越是结构稳定的集团公司越不容易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反而是哪些规模或者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转变的集团公司更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是整个集团的财务来源,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动摇根基,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就会容易受到冲击,从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集团公司应对自身财务预算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把握,每一笔收入或者支出,都应具备相关凭据,并且进行层层把关,从而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的透明度和安全程度。

(三)财务控制机制的完善

作为集团公司而言,如果不想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积极的去适应其发展规律是最好的途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避外部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是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必然选择。所谓财务控制机制的完善,即指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财务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处理好与子公司之间的集权分权的关系。适度集权的基础上还应建立权责利三者相结合的机制,从公司的总体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分配不同的经济责任,从而更好的预防风险的产生。

(四)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

有风险的地方离不开监督,除了对财务风险本身的监督之外,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也属于监督机制运作的范围。集团公司在不断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要想保证各部门各环节的运作效率和质量,监督机制的落实和完善必不可少。一般情况来说,集团公司总部可以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等人员,监督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相应的财务行为;或者直接通过监事会对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整个监督机制的运作结果,可以通过相应的指标反映出来,其中包括了流动比率、不良资产率等指标来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而言,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充分发挥财务预算机制、监控机制的重要作用,综合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功能,将风险进行分级处理,并且进行明确的权责利划分;除此之外,在面临重大决策时,集团应对自身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进行综合的考量,对项目的各项条件进行切实的考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系数;在财务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对相应指标进行落实和考察,争取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蔡英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余霞.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杜玉鹏.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杨秀兰.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

[5]鞠法学.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一、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公司进行财务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且财务风险与企业兴衰联系紧密。在我国,近几年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而日益突出。曾经轰动全国、连创佳绩的珠海巨人集团、沈阳飞龙集团,辉煌了没几年就相继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同样,有一些国有企业,盈利水平低下,亏损严重,有的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危险边缘。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忽视财务风险造成的。所谓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是集团公司未来财务收益的变动性及由此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这里的财务收益是把集团公司看作一个整体,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应排除在外。集团公司的规模大,子公司区域分散,它所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企业更大,因而集团公司更要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二、集团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投资风险控制

首先,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规范,从制度上规范集团公司各成员投资行为,控制投资风险,避免盲目和过度投资行为。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制度一般由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的投资决策制度、投资执行制度、投资风险分析制度、投资监控制度、投资风险应急处理制度所构成。通过建立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投资运作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保证集团公司投资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考虑投资方向选择、投资方案分析、投资规模控制、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组织控制、投资方案实施控制和投资风险应急预案。在进行集团公司间接投资风险事中控制时,需要考虑投资环境、分析所选择投资证券的趋势、证券投资风险控制、证券投资交易授权控制、证券投资额度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盯市控制、证券投资组合和证券投资组织控制。最后,对集团公司各子公司投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掌握投资项目情况,保证投资规范化;投资效率及效果分析是对集团公司投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果,控制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动态监控是对集团公司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分析,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投资失败给集团公司带来致命的危机。

2.运营风险控制

首先,健全运营管理制度规范,从制度上规范集团公司各成员运营活动,控制运营风险。集团公司运营管理制度一般由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的运营决策制度、运营执行制度、运营风险分析制度、运营监控制度、运营风险应急处理制度所构成。通过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公司运营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其次,考虑物资管理制度、控制采购成本、质量和数量、选择合理货款支付方式。综合考虑经济采购批量和预测原材料的价格趋势,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防范由于供应商方面原因而发生的缺货损失、采购材料质量的损失。通过严格的目标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制度和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能力,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资金回收奠定基础。同时,执行严格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防范重大生产故事发生给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还需要考虑资金回收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或建立销售网点、制度合理的销售价格和客户信用管理。通过控制产品销售环节,提高集团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为和市场占有率,为生产资金回收提供了可能。通过客户信用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为销售资金回收提供了可能。

3.分配风险控制

首先,规范集团公司各成员分配管理的具体操作制度及规范,包括职工薪酬制度和股利分配制度。健全分配管理制度规范,从制度上规范集团公司各成员分配活动,激励职工和各成员企业,控制分配风险,实现集团公司长远发展。集团公司分配管理制度一般由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的分配决策制度、分配执行制度、分配风险分析制度、分配监控制度和分配风险应急处理制度所构成。其次,通过股利分配风险事中控制,协调现实利益分配与未来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避免股利分配政策不当或者收益分配政策频繁变动而可能对集团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如母子公司的盈余不稳定而采取的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可能导致其财务风险和未来可持续增长盈余的无法实现风险,从而影响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度、薪酬激励度和员工辞职率,通过富有激励性的员工薪酬制度,协调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分配之间的矛盾,防范经营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和核心员工流失风险。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公司在扩张过程的各种运作中,资金运动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加大了企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同时,资本运营、收益分配以及关联交易都是集团公司必须引起重视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和不确定性,直接关系集团公司的生存,所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市场竞争中的集团公司的生存、壮大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篇(4)

李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投诉管理。

邓迅,广西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及其风险概念的界定

1、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概念界定

合资公司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联合起来成立的第三方公司,它是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兼并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Jacquemin & Slade,1989)。合资企业不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提供不同的资源而形成的联合拥有的独立企业组织,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进入由单方不能完成的项目的一种合作联盟方式。中外合资上市公司(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listed companies,简称SF-JV-LC)作为中、外双方(或多方)合资经营的股权式国际战略联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资上市公司是:任何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即外方合资者)按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即中方合资者)建立的共同投资(其中外方资本所占比例最少不低于25%)、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并受中国法律管辖和保护的具有法人地位的联合企业。

2、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

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作为实体性的股权式联盟,由于合资各方(联盟伙伴)的联盟动机、目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不确定性而面临各种风险。中外合资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错综复杂,可分为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如:失去竞争优势、被兼并及联盟失败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由于其天生的不稳定性,所面临的众多风险总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对于财务风险概念的理解,目前理论界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投资人和债权人,所有的财务风险均来自于负债融资。广义的财务风险既包括由负债融资引起的到期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也包括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经营活动判断与决策失误以及宏观环境影响等引起的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属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活动收益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贯穿于整个合资经营过程。

3、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细分研究

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进行分类是设计财务风险评价方案的重要研究思路。关于财务风险的分类研究,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角度不同,学者们对财务风险分类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王花荣(2009)指出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中,在资金筹措、对外投资、资金营运、利润分配等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在文章中作者还提出营运资金风险(主要包括现金风险和应收账款风险)。赵寅珠和张锐强(2010)根据企业财务活动把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曹力,陈丽和郭素娟(2012)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风险、企业收益风险和企业财务决策风险三个方面。研究成果表明,学者们主要是依据企业财务活动的环节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和归因的。因此,对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第一大分类,把公司经营和财务管理不善导致的正常营运、盈利、现金、偿债和发展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研究作为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的第一个风险大类。

由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的上市公司,有着天生的独特性和不稳定性。中外合资公司的内部治理更为复杂与特殊,“委托―”问题更为突出。人在经营管理公司过程中,偏离股东意愿,谋求个人利益,操纵会计利润等问题都会诱发严重财务风险。因此,除了从中外合资市公司的营运、盈利、现金、偿债和成长风险出发研究其财务风险外,可以把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风险作为其财务风险的第二大分类。Jensen et al,(1990)1研究表明经理人员持股有利于将经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防止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张晖明和陈志广(2002)2以沪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人员薪酬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产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高管薪酬越高,公司的绩效越好。学者研究表明:对企业高管的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有利于是企业高管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防止企业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降低冲突,提升企业绩效。因此,可以考虑把企业高管权益激励作为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财务风险的一个研究纬度。

2005年12月证监会、银监会下发的证监发[2005]120号《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解除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为上市公司的担保大开了方便之门。中外合资上市企业是在我国大环境下持续经营着的,其经营行为必然会受到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以及一系列的政策规定的影响。在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时,考虑到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冯根福,马亚军和姚树洁(2005)实证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存在着风险敏感度低,普遍收益水平不高,并且担保行为的各个主体互相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郑海英(2004)揭示了担保链中存在着巨大风险,不良担保行为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并构成上市公司的发展障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担保的上市公司,其收益水平和风险敏感度较低;担保行为和财务风险是正相关的,不良担保行为会导致巨大的风险。因此,将对外担保不当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作为中外合资上市财务风险的第三类风险。

4、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国内外学者们,对于财务风险的测度先后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模型。首先,是基于单一变量测度模型。主要是通过单独的财务指标集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找出判别能力较高的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Fitzpatrikc,1932;Willam Beaver,1966)。随后,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由单变量模型发展到了多变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多变量评价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构造多元函数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代表有:Z计分模型(Altman,1968)、线性概率模型(Deakin ,1972)、以及小企业模型和范式确认模型(Edmisterd,1972;Dimond,1972)。Ambrose & Seward(1988)3根据A.M.Best的评级指标,引入虚拟变量,运用多变量判别分析法进行财务困境预警,并与财务比率法分析结果加以比较,再将二者合并代入事前概率多变量判别分析法,比较三种方法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现事前概率的判别结果较好。逻辑回归模型是从一组因变量中预测一个“对应的”因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是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上述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之上,在财务风险评价中加入非财务指标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于是国外学者们在研究中加入一些非财务指标:高层管理者离职指标 (Gilson,1989);还有一些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利率、景气变动指标、通货膨胀率等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 (Mar-quette,1980)。

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比较迟,但在财务风险评价及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国内学者在关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学者陈静(1999)4以27个ST和27个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随后,国内学者应用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三种评价财务风险、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吴世农、卢贤义,2001)。同时,国内学者也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从而抓住分析中的主要矛盾的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张爱民等,2001),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2002年周敏等人提出的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测定与预警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危机状态的测定,并且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判定状态方面更加合理。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的评价模型中也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引入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和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王克敏,2005)大大提高公司了财务风险预测准确率。

国内外学者们先后提出的财务风险测度的方法与模型中,单变量模型简单易于操作、可行性高,但单个指标无法全面地反映公司财务特征及总体情况。多元线性判别模型虽然克服了单变量模型的缺点,而且解决了非线性的问题,但未能考虑到企业的具体发展能力和经营情况。逻辑回归模型是人们对多元线性模型改造和发展而形成的,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多元线性模型的缺陷,但也存在局限如:逻辑回归中的Logistic模型克服了线性模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但计算过程太复杂,近似计算多,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Probit模型的研究思路和Logistic模型很相似,具有相似的缺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将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计算结果一定程度上优于上述三方法模型,但仍然未能明确测定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且预测精度不够。

5、关于中外合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国内学者在财务风险测度评价的同时,也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类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吕喜斌,2011;杨聪金,2010)。第二类是:从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经营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杨聪金,2010;王花荣,2009;段永红,2010;孔远英,2010)。第三类是: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常规性策略和创新性策略,常规性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接受、风险防范、风险转嫁策略;创新性策略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中整合风险整理理念的运用,总分险项目分割法与来源分割法,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周炼军、王璐,2011;穆瑞雪,2010)。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侧重的提出了风险防范的策略方法,对于现实中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在众多财务风险评价及防范的研究中,从整体研究到具体行业分析角度的研究较少,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的提出也缺乏行业针对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国内外的学者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关于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研究大致存在两个趋向:一是关于财务评价理论的规范性研究,主要是提出了一些评价的框架体系;二是实证研究,初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Z模型的介绍和分析,此后有学者开始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对财务失败预警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存在的不足有:1、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等缺乏行业针对性,2、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从整体研究到具体行业分析角度的研究比较少。因此,以中外合资上市公司为研究背景,在对中外合资上市公司整个企业群体财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这个企业群体中的各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再到典型个案的研究分析。从整体到行业,再到个案的作为研究的主线全面深入的分析中外合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宏观层面、行业中观层面、以及企业微观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是有必要和意义的。(作者单位:1.广西大学商学院;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投诉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宏艳,李莉.关于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的探讨[J].会计师.2008-09-01

[2]王花荣.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原因及规避应对[J].现代企业.2009-09-15

[3]赵寅珠,张锐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02-20

[4]曹力,陈丽和郭素娟.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1-25

[5]Jensen M.C.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305-360.

[6]Warfield T.D.John. J. Wild and Kenneth. L. Wild, “Managerial Ownership, Accounting Choices and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0, PP61-91, 1995”

[7]Parker,S.,Gary,F.P.and Howard, F. T.(2002),“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failure: a survival analysi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Vol. 2 No. 2, pp. 4-12.

[8]赵磊,彭大庆.基于公司治理指标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J].财会通讯.2009-07-25

篇(5)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上市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完备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常要以完备的公司制度和组织及治理结构为先导。公司制度能够保证公司层面的财务控制活动有章可循,组织及架构则能够保证财务控制活动有层次地得以开展。在公司制度建设方面,国内的许多上市公司还远远不到位。许多公司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其内容通常是泛泛的条文说明,欠缺明确的操作性及操作指引,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也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因而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混乱。从组织结构建设方面来看,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欠缺,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没有专门进行负责的机构,对权利及责任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上市公司通常对其下属分支机构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没有建设必要的风险控制联系机制,难以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方面的指导;加上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缺乏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没有按照科学的制度流程来实施,结果导致对风险的警惕性低,处理措施不妥当、不及时,最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对公司纷繁的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然后针对性地控制财务活动。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一方面缺乏对公司财务风险全面细致的分析,财务人员只注意到明显暴露的外部因素,而未能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挖掘,对于财务风险信息的搜集、辨别工作还远不到位,缺乏对风险因素的分类以及汇总工作;对财务风险的发展走向及趋势没有预测、判别的能力,导致一些早期的财务风险未能被识别出来,或者是判断有误,导致了意料之外的损失。另外,许多上市公司欠缺对财务风险准确计量的工具或模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其财务风险大小的衡量都是以定性的判断或以往的经验来实施,或基于简单的统计方式;没有基于风险的性质及特征采用其合适的计量方式,这样必然导致计量的精确度无法保证,从而给后续的管理、监测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跟踪监控和预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计量之后,后续的持续监控和预警工作也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能否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处理。但是,监控和预警工作却是许多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弱项和薄弱点。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指标。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在风险监测环节存在着过度信赖定量化财务指标,而忽视定性的指标的状况。此类非财务性指标发生变化时的影响,很多时候要超过财务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另外,对相关的监测指标的变化范围难以准确把握,这给监控工作实施的准确性带来了障碍。许多公司还尚未建立起风险的自动识别、预警机制,对风险预警工作没有建立足够的技术支持,使得此项工作经常是落到了财务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及时性极大地受到人为性因素的影响。

(四)没有灵活多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效果及目标的实现。上市公司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的不到位,导致了其风险控制工作的低效率。一是缺乏对财务风险因素发生的预防措施。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工作缺乏前瞻性,对风险进行管控只是局限于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但缺乏针对特定风险的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当风险因素实际发生时,缺乏预先确定的处理措施导致公司对风险处理的时间明显滞后,导致风险面进一步放大。二是没有建立完备的财务风险应对举措和框架。例如,没有事先确立风险的处理小组,没有明确规定人员的配备,没有建立明确的决策程序,这导致了对具体风险因素处理的进一步迟钝。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并完备制度、组织架构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放在首位的工作。上市公司应当经由有关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和建议,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对本公司的风险控制有关制度展开梳理,并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的实际经验,对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改进和及时修订。同时公司还应加强组织架构及治理结构的建设完善工作,建立或分配专门机构部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并配置具备相当素质的员工。同时,要完善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分层次建设工作,加强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联系的机制和制度。

(二)增强对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重视和建设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控的识别分析机制,首先,应当强化公司的信息搜寻建设工作,对影响公司财务的内外部潜在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按照科学的分类基准进行归类和汇总,据此形成条理化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应当加强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的前瞻性,加强财务风险变动趋势的分析工作,把握好各种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及走势,以便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最后,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在已有的风险管控工作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风险的趋势性变动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来估计不同风险的大小,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非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通常是使用估计的方式,并采用概率计算的方法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的持续监测和预警制度

及时的监测及预警制度对于公司处置财务风险至关重要。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的日常性监测机制,完善各种监测的实际措施和安排,还要建立监测的完备指标。指标应当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并重,并考虑定性指标的建立方式。公司要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确定合理的指标变动值范围,并据此形成风险档案。同时,公司也要建立完善其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建立自动化的风险检测及预警制度,通过现代化的系统实时查看风险指标的状态。根据指标的预测及计量来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确定专门人员做好风险波动的监控工作,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

(四)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的预先准备工作

许多公司虽然及时对财务风险成功实施了识别和预警,但由于缺乏事前的措施安排而导致发生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就风险状况的发生做出预先的措施安排:第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结合不同财务风险特点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并对有关的风险监控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应对的领导小组,通过抽调财务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可以保证公司具有可以随时处理风险意外的人员;另外,还要建立风险的应急决策程序。第三,要建立对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考评机制;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风险的处理和应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衡量,从中选择能够最小化风险损失的方案。公司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风控处理专家来增强风控处理结果的效果。

综上,上市公司要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跟踪等相关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预警与预案,使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更加充分,将相关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为东北制药集团沈阳计控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前言

通常来说,集团公司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公司内部财务结构的不合理,或者由于决策者的融资不当而引起公司可能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而导致预期收益下降的一种风险。任何一个集团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因此能否掌握这两部分内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发展规律直接决定着一个公司的生死。既然财务在运作中有风险存在,在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就要想办法管理这种风险。虽然每个集团公司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都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在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财务的损失与收益,只有牢牢把握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与特征,集团公司才能尽量多的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收益,也避免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对理财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最终能够为集团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一般来说,财务风险的管理具有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风险这三种作用,正好将财务的风险范围包括其中,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

二、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公司种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应该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每种风险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带来的问题。而在集团公司中,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种特点:(一)财务风险的发展过程缓慢,不易被人察觉。财务风险一般在公司建立之初就存在于管理制度之中,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制度都不可避免的。加上随着公司的发展,部分暴露出来的小财务问题没有引起决策人员足够的重视,日积月累,当财务问题的累积达到一个临界点,变以极具破坏力的方式爆发出来。(二)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全面性。财务风险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项决策之中,它广泛的存在于公司的各个部分,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通过采用技术手段是无法去回避它的,只能借助技术手段来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三)财务风险造成的后果严重,破坏性强。当财务风险成为一个大的问题暴露出来时,伴随它的往往是超强的破坏力,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集团公司破产,或者背上高额负债。

三、实例分析及集团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

1.实例概述

众所周知,摩托罗拉曾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通信设备公司,但是在当今的市面上却很难再见到这所公司的产品。在十年之前,摩托罗拉公司还是业界顶尖技术的代表词,在中国拥有着60%的市场占有率。而这样的一所公司,却由于财务投资等问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退出了中国市场,变成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

首先发生问题的是公司高层错误的投资了“铱星计划”这一项目。这个项目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由摩托罗拉公司领头开始实施,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大不如意。由于事先对于产品的成本估计失误,最后造成依靠这个项目制造出来的手机价格高达3000美元,这无疑断绝了这些手机与大众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其次是在营销投资上也存在严重的失误。在摩托罗拉的V3手机为其获得超高的手机市场份额之后,公司却停止研发的脚步,将公司的运营全部寄希望于这一款手机的售卖之上,这就造成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款手机逐渐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而逐渐被淘汰。最后是公司内部福利的滥用。滥用福利对于一个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的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它会直接榨干集团公司的最后一分钱。决策人员在自身公司市场份额下降时没有适当降低公司员工福利,直接使得公司能够用于自救的资产越来越有限,当公司没有能够调动以用于自救的资产时,财务风险就全面开始爆发了。最终的结果,就是集团公司失去绝大部分曾经拥有的市场份额,公司从一流大型公司变为小型公司。

2.集团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

(1)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等

一般来说,各大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所拥有的信息量和主公司是不一致的,子公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量往往大于母公司,但集团的主要决策部门却是存在于母公司中。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好比决定汽车走向的人却坐在汽车后面一排,由前面的一排人告诉他路面状况。这样的决策方式在如今各大集团公司中依然在使用,虽然这样能够将公司大的前进方向决策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但是却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子公司在向母公司反应市场情况时并不一定会将整个情况完全的反映出来。多数子公司在面临问题时,更加倾向于自己解决,而不是将问题上报让大家都看到自己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母公司进行正确的适合市场发展的决策,从而使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2)公司运营中赊销的存在

部分子公司在运营中为了扩大自身的销量,往往会采取赊销的形式,将产品先大量赊出去以占据市场份额,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逐渐增加了公司应收的账款数额。当这部分应收账款数额越来越大时,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使得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下降,甚至某些账目成为坏账,收不回来,从而为公司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赊销的方式无疑会对自身产品的售卖产生积极地作用,但是赊销的对象与数额却是值得好好考虑的。

(3)财务监控出现漏洞

部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不到位,也是造成公司财务问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时,往往由于管理的成本过大而放弃或者放松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这就导致子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财务情况一团糟,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其次,部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决策权限存在不清楚的情况。由于决策权限划分不明确,使得部分子公司的权限超出了自身能够掌握的权限范围,在面临较大的问题时,子公司的决策失误将会直接引起整个公司的投资混乱,使得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集团公司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对策

既然财务风险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去避免,那就应该建立健全的预警对策,将财务风险的影响尽量降低。通过对上诉案例的分析,结合财务风险的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适于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对策,这些对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决策人员针对自设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以符合自己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

1.将现金流量作为财务风险分析的要点

考虑到部分子公司在面临财务问题时倾向于自己解决,母公司的决策人员可以将各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作为进行财务分析时的基本数据。这样一来,当子公司在隐瞒了部分实际情况时,可以从现金流量上获得更多的信息。采用这一指标来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对子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杜绝财务管理上出现的漏洞。

子公司的现金流是最能直接反应公司运营状况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一数据,可以让母公司的决策人员较为直观的看到子公司的运营状况。如果子公司存在期满的情况,势必会在现金流上留下各种蛛丝马迹,而如果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出现问题,也势必会通过现金流较为直观的反应出来。所以,集团公司应该以这一指标为核心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分析系统,使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更加到位,使子公司财务部门出现问题的概率降低。

2.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公司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存在子公司与母公司。整个公司的运转无疑需要子公司与母公司的高度统一,不仅是在决策上的统一,更是在财务问题上的统一。那么,要让子公司的发展步伐与母公司想适应,就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子公司对母公司在财务上的依赖,也可以将成本控制这一意识牢牢植入子公司决策人员心中,从而减少大量赊销的发生,降低财务问题爆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还可以方便母公司决策人员更好地加入到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上来,使得整个公司在面临财务问题时的反应更加迅速,从而大大降低因为反应周期过长而引起的财务问题爆发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工作,对子公司决策人员进行风险决策能力的训练都是很好地办法。母公司不能因为对子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而放弃或者放松管理,要知道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可以将财务问题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这是保证公司健康长久发展的关键要素。

五、总结

财务风险是每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集团公司中,这一问题的凸显更盛。财务风险不能通过技术的手段去进行规避,只能采取手段来降低问题爆发的概率,所以,集团公司要更好地发展,就应该深刻了解财务风险的特性及发展规律。处理财务风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决策人员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方法进行修正,并且建立多种有效的预警方法,深入研究分析数据指标,将各种可能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及早消灭。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

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先锋部队,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一)资产质量较差

这主要便现在:第一,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操作降低资产负债率。例如:土地估价增值、无形资产高估等,这些失真的信息有误导作用,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可能变大。第二,部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尤其是大股东欠款成为上市公司资产质量隐患。应收账款一方面伴生于销售,账面上的利润较高,却没有产生实际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其他应收账款更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巧取豪夺。

(二)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

这一方面足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问安排。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将长期负债用于短期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偿还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问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 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三)负债规模过大

据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如果企业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企业就会产生财务杠杆的负效应,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一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公司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以下风险:

(一)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及税收法律规范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这些因素虽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可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同时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费用,增加企业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上市公司资本总额中自有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自然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甚至不少公司这一比率超过70%,使企业资本结构严重歪曲。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此外,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有着财务风险。在现实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理财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进行盲目多元化投资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首要条件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现实中,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并且上市公司采用多元化战略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因为多元化战略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发展战略,具有避免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迅速扩大公司经济规模的作用,同时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模式能够避免一些经营风险。但在现实中,国内不少公司却吃到了大规模跨行业发展的苦头。由于不专于本业经营,结果新业务不但没有提高公司业绩,反而成为公司包袱。直接的表现就是导致企业内部整体资金的匮乏。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企业间合作

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就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食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随着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企业间相互沟通与协作,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企业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同时,更要灵活处理和协调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使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统一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公司财务控制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企业在宏观环境时的应变能力。降低因宏观因素给企业财务带来的风险。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制定详细的员工培训计划,按规划培养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精通各项知识,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经济知识,会计人员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做出合理会计估计,提供真实会计信息。要建立健全组织财务控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二是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必然带来权责含糊,易于造成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

(三)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策略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它在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同时又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对于财务风险和危机要有监测机制和应付化解的措施。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春林,石贤超.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孙林敏.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经济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