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稻栽培管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甬优9号水稻;水肥;综合调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S275.8;S1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16-01

甬优9号水稻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探索甬优9号水稻水肥调控技术,特开展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衢州市莲花镇月山村某农户承包田进行,前作冬闲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种子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栽培传统模式(CK)、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1-3]。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为施纯N 221.85 kg/hm2、P2O5 56.25 kg/hm2、K2O 146.25 kg/hm2。移栽前1 d,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移栽后7 d施尿素36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水分灌溉按传统灌溉方法进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增加1次,即移栽前1 d,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尿素120 kg/hm2,移栽后7 d施尿素145.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再过65 d施尿素94.5 kg/hm2。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 mm深,最高不超过40 mm深,下大雨水位过深时,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 hm2。

1.3 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CK):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 d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移栽后7 d施尿素36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苄・乙可湿性粉剂450 g/hm2。7月10日用阿维菌素1 500 mL/hm2+速腾1 500 mL/hm2+吡蚜酮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8月7日用稻腾450 mL/hm2+翠米300 mL/hm2+吡蚜酮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9月6日用稻腾450 mL/hm2+毒死蜱1 500 mL/hm2+烯啶虫胺150 g/hm2+拿敌稳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 d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尿素120 kg/hm2,移栽后7 d施尿素145.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苄・乙可湿性粉剂450 g/hm2。8月25日施尿素94.5 kg/hm2。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4-6]。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及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 852 m3/hm2,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 m3/hm2,节水15.94%。

2.2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 773.85 kg/hm2,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 kg/hm2,增幅7.37%。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 773.85 kg/hm2,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 kg/hm2,增幅为7.37%。在实际生产中可推广应用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4 参考文献

[1] 庞桂斌,杨士红,徐俊增.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5(9):44-47.

[2] 孟梨,吕成长,陈苏春,等.浙江低山丘陵区单季稻节水增产减污水肥综合调控模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12-16.

[3] 邵东国,孙春敏,王洪强,等.稻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12):72-78.

[4] 彭恩明,李万华,翁新辉,等.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62-64.

篇(2)

关键词:水稻栽培;创新;发展;探讨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一般为机械化特征、高科技特征、多目标特征以及重集成特征这四个主要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想实施多目标的发展,就应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自从迈入新时代和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失衡等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健康的安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故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改善水稻品质,应不断提高水稻作物产量,来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但是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保证,更加是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水稻栽培科学应实施多学科的集成和交叉创新,还应持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植物病理学、植物生态学、作物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以及农业化学等等,有研究作物育种学、耕作学、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侧面或者自身某一个方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理论以及问题,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高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作物安全生产以及作物生态生产等等提供一个依据以及措施。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 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水稻品种的研究仍然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课题。故只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确保此课题最终的实现。特别就东北地区来说,加快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提高对有限资源的利用。增加产量,就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而提高作物的无公害性,则是对其他资源的一种节约方式。因而在科研领域,要加快对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研究,把增加稻米产量与无公害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关注生产资料与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把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稻超高产结合在一起,激发水稻生产中的最大效益。同时,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的杀虫剂、除草剂、农药等等,这些化学药品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故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残留少、毒性弱、效能好的杀虫剂或者农药的研究,以达到防治的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与水稻产品,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2 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运用领先的高质量水稻栽培技术,不但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一般以简便化、模型化为主,经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确立一种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源、温度、阳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到能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应结合普遍寒冷的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运用一些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而打造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是大棚育苗,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方可在化冻后就能开始作床整地,达到抢积温,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盖、三膜大棚覆盖等等。还有,在东北地区,运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结实率、成穗率。

篇(3)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采用先进的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更能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现在的水稻栽培技术,普遍以模型化、简便化为主,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从而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要对能够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源、土壤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出可以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办法。另外,根据东北地区普遍寒冷的实际情况,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栽培措施,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大棚育苗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这样在化冻后便可以开始整地作床,达到早育苗,抢积温的目的,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三膜大棚覆盖、小棚覆盖等等。另外,在东北地区,采用“少本稀植”的栽培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的成穗率、结实率。在插秧过程中,秧苗带药下地,插秧密度与规模要以品种特性、壮秧程度和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定,一般规模为:行距36.3~39.6cm,穴距16.5~19.8cm,每穴两株为宜。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篇(4)

1传统技术的辅助作用

灌溉条件好、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无污染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大重要条件,因此,对于传统技术的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时有着精准的掌控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播期、播种量以及育苗时间。在播种时就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更高效保证水稻的收益,换言之,在育苗期对种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培养,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幼苗疾病。同样,插秧也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一个关键环节。以做好选种、育苗等基础性工作为前提,选择合适的时间、土壤等进行插秧工作是栽培无公害水稻的第二步。选择丰产期插秧可以提高水稻种植的单产量,并合理安排种植形式及秧苗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秧苗的生长空间。合理的插秧密度可以更科学的让秧苗进行呼吸作用,在保持风的流动性的同时,也对田间的气候进行微调,促进了单株水稻秧苗优良品质的形成。

2高端技术要求

无公害水稻栽培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不同于栽培普通水稻的技术要求,科学管理水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在栽培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浅水栽秧为例,把灌水深度控制在4~8cm之内,可以给秧苗提供一个湿润的生长环境。相比过分灌水,时刻保持一个合适的水层,也保护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以便提供幼苗更多养分。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其根部受损,因而失去控制水平平衡的能力,可见,保持一个最佳的温湿环境对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进行适度的晒田工作,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微生物活动,有助于增强抗倒伏力、减少病虫害等。幼穗对水的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为分化期到抽穗期,所以在不同时期对灌水量的控制都不容小觑。在实现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加大研发防治才病虫害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在农业防治方面,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即轮换种植、平衡施肥等栽培技术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水稻自身的品质,增强其抵抗力与免疫力。不仅如此,我们也可以科学的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害虫的天敌,充分发挥与利用两者间相互制衡的条件。同样,物理防治方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装置诱杀害虫,可以减少成虫的侵蚀与幼虫的滋生。在选择化学防治方面,需要注意对无公害水稻的保护,不能过多使用农药产品,优先选用无公害产品。在对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等方面要有严格的控制,防止高浓度与有毒农药的残留。为了栽培无公害水稻,我们所选取的相关肥料也应是无公害的。无公害水稻栽培离不开肥料对肥力的供应,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肥料都对土壤及农作物有一定伤害力。在开发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对无公害化肥的研制。选取与使用肥料时,应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多使用堆肥、沼气肥、作物秸秆肥等绿色肥料。而对于市场上的化学肥料选择,优先选取添加磷、钾的肥料,也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无公害水稻在收获期也需要精心照料,若采收过迟,会导致稻谷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失去了栽培无公害水稻的意义;若过早采收水稻,就会降低水稻的出米率,因此,控制好采收期不仅会提高无公害水稻的产量,又会保持其营养物质的稳定性。无公害水稻与普通水稻不同,虽然种植方法相类似,但是需要更严格的标准去控制每一个水稻成长与生产环节。无公害水稻的栽培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的开发有着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也将是人类在农业科学领域的一项新挑战。

作者:高军 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篇(5)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0

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粮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吃饱”上,在“吃饱”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吃好”。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同时还能够满足国民对于食品的要求,以此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为我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1 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的基本要求

1.1 地块选择

要想进行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首先要进行地块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过程中,地块选择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关系到水稻种植的成果。较为适合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的地块应当要远离工业以及煤矿等地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农作物的清洁和环保。还需要确保的是地块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污染,生态自然环境需要极为的优良,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就是除了环保的要求以外,还需要注重的就是土壤的肥沃程度,要挑选肥力较高的地块,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此来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2 品种选择

除了地块的挑选以外,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过程中,品种的挑选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保障水稻的产量,那么就需要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包括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等因素来挑选最合适的水稻品种。水稻的品种必须要具备高产、高品质、抗逆以及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除了品种的挑选以外,挑选优良的种子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栽培种植之前,必须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挑选,确保种子的干净、饱满以及发芽率,这样才能确保水稻在未来能够更好的生长,同时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通常情况下,为了让种子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在采购种子之后,将种子进行摊铺晾晒2~3d。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同时还可以提高发芽率,保障水稻的产量。在晾晒之后还需要进行拌种浸种。这样是为了进一步杀灭种子所包含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播种后让种子能够更好的生长,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免于病虫害的侵袭,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让农户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 育苗

对于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来说,育苗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而种子的品质与质量会对育苗阶段的工作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种子的挑选。一般情况下,无公害水稻的种子需要保障纯净度在98%以上,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同时,将挑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选种、拌种以及浸种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育苗工作了。在育苗工作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到覆盖材料,而覆盖材料对育苗工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认为农户最好可以选取无纺布来作为育苗的覆盖材料,这样可以帮助种子更好的生长。除此之外,农户还需要保障挑选地块的肥沃程度,确保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营养。

1.4 科学施肥

对于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工作来说,确保土壤拥有较高的肥力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结合肥料的施入。而在施肥前需要进行测土配方之后再进行施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均衡。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为辅,以此确保肥料的充足又能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有机肥当中,包括了稻草还田肥、沼气肥、堆肥以及厩肥等多种不同的肥料。而肥料的施入首先应该选取在插秧前10~15d进行施肥。之后,再根据测土结果来调配合适的化学肥。如果土壤是呈现酸性或者中性,那么可以采用在田地施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确保秧苗更好的成长。

1.5 插秧工作

插秧工作也是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农户在进行插秧工作之前需要对已经挑选好的地块进行整地工作,清除杂草和杂物,从而起到降低病虫害威胁,减少土壤营养被其他杂草吸收的情况发生。而在整地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挑选好的地块进行浇灌工作。浇灌工作结束之后,还可以采用农用机械对地块进行耕地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清除地块中的杂草。

当然,浇灌与耕地工作的间隔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耕地工作的开展。当插秧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并不代表就可以马上进行插秧工作,还需要注意当地的气候。最理想的状况是在气温处于12℃左右的时候进行插秧,这样有利于秧苗更好的生长。最后,在进行插秧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注重秧苗的种植密度,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秧苗的成活质量,以此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2 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

2.1 管水工作

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管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插秧到分蘖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少量的浇水灌溉,如果水量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水稻根系出现腐烂状况,从而影响秧苗的成活率。而在分蘖过程中,当处于分蘖盛期时,需要采用浅、湿灌溉的方法来进行灌溉。而到了分蘖的末期,则需要停止浇水灌溉,同时进行晒田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晒田工作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帮助水稻能够更好的生长。而当水稻进入了出穗以及开花阶段,就需要严格控制田间的浇水灌溉,保障田间水分不多不少,水层最好维持在6~7cm之间,@样才能帮助水稻更好的出穗开花,以此提高水稻的结实率,让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还需要注重的一件事就是无公害水稻在栽培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早熟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障田间水分,绝对不能过早的断水,否则将会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造成影响。

2.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是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疏忽对病虫害的防治,很可能会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既然是为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进行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需要讲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善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现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公害水稻在种植栽培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威胁。对于纹枯病可以在6月的上中旬,喷洒稻丰灵来进行防治,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进行纹枯病的防治同时还能防治二化螟。针对稻曲病则可以采用稻曲克敌兑水进行喷雾处理实现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在进行稻瘟病的防治时则可以采用40%富士一号乳油来进行。针对稻飞虱和稻水象甲则可以采用80%乐果和克甲螟来进行防治。当然,需要注意的,各种农药都只能使用1次,绝对不能重复使用。否则,不但会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3 施肥管理

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中,较为适合使用有机肥来进行栽种。而有机肥主要可以使用头年稻草还田来进行施肥工作。在栽秧前15d,可以施入腐熟畜禽粪肥,确保土壤具有充足的营养。当然,在栽种过程中,化学肥料的施入在所难免,而在施入化学肥料时,则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配方施肥,这样可以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同时也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入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壤是酸性或者中性,则可以施入磷肥和钾肥,这样可以有效改变土壤的状态,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大的帮助。

3 结语

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民的生活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情况来看,必须要做好地块的选择、品种挑选、育苗、底肥施入以及插秧工作,这是对无公害水稻栽培重视的基本要求。在田间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做好管水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让农户通过无公害水稻的种植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顺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2(4).

[2]吴喜全,井力.浅析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4(2):102.

[3]刘桂洁.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102.

[4]朱福磊,谢延彬.浅析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7):94.

篇(6)

关键词:水稻品种;水稻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猴场乡位于普定县城东北部,普定县海拔最高和海拔最低的地方都位于该乡。该乡属亚热带气候,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水稻被大面积栽培。猴场乡农业服务中心在该乡水稻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本文正是基于猴场乡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对水稻栽培和其病虫害防治进行相关探讨。

1 选择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好坏,是影响水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品种的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品种,即抗病虫性、抗逆性、高产性、品质优良和生育期适中的产品;优良的种子类型,即颗粒饱满、干燥易于储存、没有病害、发芽整齐、种子真实和大小一致等的种子类型。对种子选择的具体标准,需要符合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干净度高于98%,种子纯度大于99%等。

2 栽培技术合理

2.1种子的风选和晒种

在种植种子之前,需要进行3~5d的浸种。需要将种子进行薄晒2~3d;然偶,将晒好后的种子进行风选;将风选出的种子进行药液浸种,药液的配置是用15 g的恶线菌清兑水9 kg,或者是采用500倍的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药液,对6 kg的种子进行浸种。

2.2 种植密集度合理

为了使水稻农产品获得较高、较多的优质产品,则需要进行对水稻种子进行合理密植。合理种植水稻,能够有效地促进群体结构和水稻单株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水稻种植区域光合作用的增强,还有利于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的发展状况,增加了水稻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了水稻产量。同时,合理地设计种植密集度,还需要对种植地区的地质条件、土壤肥沃程度、种子类型等多种类型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2.3 实行科学管理

水稻的种植成长过程中,还需要经历晒田、灌溉等工作。在晒田时,将田地水落干后3~5d,对田地注入新水,保持水在2~3d内不会干,然后进行再次落干。对于一些水抽穗,需要保持田地湿润,实行间歇性的灌溉,确保地面时刻保持最佳的汗水成分,以防由于脱水影响后期水稻的质量。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拔出有害植物、除虫、除稗和除草等工作。

2.4 环境对产地的影响

水稻的生产基地,一般都是选择在无化工生产区、无污染源的地区、生态条件良好、且无污染的地区。无污染地区水稻的种植,才有可能提高水稻质量、产量和再生产的能力。

3 农药的使用

在对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害虫,需要进行农药的喷洒进行防治。在使用农药时,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综合栽培,确保农药含量在允许范围之内下,有效的控制虫害生物。在使用生物防治过程中,需要对生物农药进行有限的推广;广泛利用害虫天敌的多样性,发挥天敌作用;养殖鸭,能够对水稻中的杂草和基部害虫进行消灭。

4 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4.1 防治稻纹枯病

掌握稻纹枯病的发病特点,当孕穗期病株率达30% ~ 4%时,对水稻的中部和下部进行施药。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雨或者雨过天晴后,使用井冈霉素效果最好;25 g井冈霉素的高浓度粉剂和100 ~ 150 mL的5%井岗霉素水剂,对成亩的稻田效果较好。

4.2 螟虫虫害

螟虫虫害会给水稻的结穗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时会产生白穗。螟虫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用15%的雷钻乳油1350 mL/hm2;用13.5%的钻心炮乳油、伐克乳油1350 mL/hm2;用13.5%的决斗乳油750 mL/hm2;或10%的金佛乳油600 mL/hm2;或用辛乳油1350 mL/hm2对水900 kg/hm2进行喷雾。

4.3 水稻瘟疫病

水稻瘟疫病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偏施氮肥、过分干旱或者长期灌水较深等造成的,这种水稻疫病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巨大。因此,需要及早地进行预防,采取健康的栽培方法、选取优质的种子、结合药剂辅助综合防治。对种子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抗菌剂和培养液等浸药处理;对土地进行增施钾、氮、磷、锌等有机复合肥,确保土壤肥沃;使用优质、抗病的种子品种;在瘟疫病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但用药量不宜过高。

4.4飞虱虫害

对飞虱灾害的防治,需要掌握小若虫的高峰期,在达到一定数量时进行施药防治。且在施药环节中,需要从外向内一次施药,对小若虫进行围歼。确保药液均匀的喷洒到水稻的中部和下部。25%叶蝉散乳油,或20 g ~ 25 g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都是防治飞虱虫害的重要药物。

5 小结

水稻是我乡的重要粮食作物,通过加强水稻种植技术,寻找适合的新型种植技术帮助当地农民正确的选种、育苗以及提高水稻的单位产量。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后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灭杀,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张钰驰.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8).

篇(7)

关键词:农业推广;水栽培稻;应用对策

1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低及容易遭受病虫害的问题,同时加强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实现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下面简述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并结合水稻栽培技术讲解实际应用,最后探讨农业推广技术的改善措施。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增收增产带来重大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农作物的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确实投入到农村,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但目前,我国实现的过程比较缓慢,原因来自多方面,农村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的认识度不高,对于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运用性差,过分追求传统的技巧和方法,基于此类问题,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改革性的作用。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科学化选择育苗

水稻的育苗重点是选择品种,水稻品种应当满足尽可能大的增加产量,选择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水稻种植地区的地理特性,实现高质高产的水稻。其次,注重壮苗时期,采用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整平压实床土,为利于稻苗的根系发展及水分的下渗,土壤紧实度要求控制良好,不能过于结实以至于板结,随后,将有机肥和土壤按照特定适宜的比例进行配置,最后调整土壤呈酸性。

3.2播种准备控制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Nacl)的比例达1.12即可,合理控制好温度在12℃左右,时间为8天左右,随后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洗净,保证适宜的温度,一般25℃即可,进行催芽过程。

3.3整地准备

稻田耕作采用格田形式,要求土地平整,对于轮耕制度,需要进行翻土过程,为规范性作业,翻土标准控制在深度20cm左右,结合旋转翻土,保证水整地过程的顺利进行,水整地过程目的是改良土壤,保证泥浆质软,泥不外露,并在水整地后期进行施肥。整地过程中,不乏土壤中含草较多的情况,应当采取药物封地灭草的方法。

3.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肥水管理,另一点是病虫害管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通常将人和牲畜的粪便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肥,将之与泥土混合均匀,之后再施加有机化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料;水稻的灌溉主要注意把控灌溉时间及灌溉水温即可,灌溉时间及水温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控制在每年的7月下旬之前完成,水温控制在18℃左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且不影响产量。其次是病虫害管理,控制水稻的病虫害管理主要是采用预防结合的措施,早期进行水稻病虫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虫除草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应当结合农业推广技术做好控制预防工作,并采取适量农药治理。

4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在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中面临着各种阻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点是农民思想意识薄弱以及领悟能力低,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及认可度不高,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去尝试,造成水稻种植过于传统,不敢创新种植;另一点是国家政策的不到位,国家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实际意义,仅仅通过报纸宣传,字画张贴,现场演示不能解决农民实际遇到的困难。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民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缺乏专门的服务团队。

5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及对策

5.1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体系,做到基本的服务到位。增加农业技术的专业知识,引进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新技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人才的引进,政府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逐渐解决农民的问题,如病虫害的问题。

5.2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机制

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作者:熊瑛 单位:达川区百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刘似海.关于水稻栽培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