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1: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办学校管理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贵州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最新版第一条 为了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办教育事业的领导,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举办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
第五条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办教育工作。
第七条 设立民办学校应当按照法定条件报有关行政机关审批:
(一)普通高等本、专科院校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高等职业院校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报市、州人民政府或者地区行政公署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报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地区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四)普通初级中学、职业初级中学,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州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地区行政公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五)小学、幼儿园、各类文化教育培训学校,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六)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民办技工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
第八条 审批机关应当发给经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法登记。
第九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依照申办报告或者学校章程履行出资义务,可以以资金、实物等资产或者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以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当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其比例最高不得超过出资总额的30%。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联合举办民办学校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和权利义务等。
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应当与举办者的其他资产相分离。
第十条 民办学校变更举办者或者在举办者内部调整出资比例的,应当依法报审批机关核准,并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民办学校出资人根据民办学校章程的规定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结余中按照一定比例分配。
第十二条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公办教育资源的基础设施,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三条 民办学校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民办学校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各类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等分别登记建账,依法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民办学校愿意以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优先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民办学校。
鼓励将闲置的国有资产依法出租、转让给民办学校使用。
第十六条 民办学校可以以教育设施以外的财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鼓励金融机构对民办学校实行信用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
鼓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投资公司以及其他企业和社会财团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七条 民办学校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基本建设的政策。
第十八条 民办学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符合标准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履行招生简章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有与其办学层次、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专职教师队伍。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备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
民办学校与聘任的教职工应当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业务培训、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推进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
第二十一条 鼓励民办学校从省外引进教师和学校管理人才,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人意愿,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其办理户口迁移和社会保险手续。
第二十二条 民办学校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不得向民办学校滥收费用、附加招生的限制条件。
第二十三条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乘坐交通工具、评选先进、助学贷款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第二十四条 民办学校及其教职工和受教育者在申请国家或者本省设立的科研项目、课题和成果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及其教职工和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获得毕业生学位授予资格。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根据国家规定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收费标准。
第二十六条 民办学校依据办学成本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学历教育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管理权限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并办理收费许可证;非学历教育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按照管理权限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民办学校应当按照教育收费公示的有关规定对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
民办学校学生入学后提出退学的,学校在扣除已经使用的费用后,应当及时为学生办理退学、退费手续。
第二十七条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客观、真实、准确,载明学校名称、性质、培养目标、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办学形式、办学地址、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有关事项,不得含虚假内容。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依法对民办教育进行督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公安、文化、卫生、交通、城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民办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十条 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清算,处置资产、清偿债务。
第三十一条 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以及民办学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申请筹设民办学校材料(一)申办报告,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举办者、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二)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学校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0.46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设立地级*市。*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35%、世界产值的7%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70%的份额。*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为国内外众多著名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
*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之间,下辖*县、*市、*市、*市、*县和*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和范文澜、、竺可桢等。
二、*、*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到20*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
*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浙江全省总数的16%。*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三、*、*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
*、*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
*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
*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合成化工厂、民盟*市委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校生超过*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
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
*市*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四、*、*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建市以来,特别是*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浙江*、*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浙江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名牌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名校带民校、名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名校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
管理就是决策。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办教育的兴起,公办学校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校长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角度站高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工作做实一点、头脑清醒一点、措施具体一点、领导能力强一点、视野开阔一点、工作超前一点和眼光长远一点,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果断而科学地决定学校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使学校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
首先,组建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位好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学校就好比一个乐团,校长作为指挥员,能否调动起全体演员和谐地积极地发挥演奏水平,关系到演奏效果如何及听众对此的公正评价,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到人们对它今后发展的支持程度。作为校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处理好学校的各种关系,能知人善用,能审时度势,要抓好德育改革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把握住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校长要尽量协调好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网络,合理地发挥出一切资源的教育功能。在一所学校,校长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威望较高,因此,校长不仅要当好学生的表率,同样,也要为教师做出表率。作为校长,在为学校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校长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校长任何去开掘。
其次,管理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又在于重视人才、启用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使人才不断成长成熟。各种人才运用得合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调动起来。因此,作为校长,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正气的宽松环境:要不求全责备,用人之长,避其所短;要发展个性,鼓励冒尖并容忍错误;要怀着惜才的心,爱才之心,排除一切干扰,大胆地育才重才用才。作为校长,必须培养一支能干、肯干、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用人的问题解决了,管理秩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运行起来,管理目标、管理效益与效应也如瓜熟蒂落,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在新形势下,校长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充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用人的标准是:理想要崇高,意志要坚定,知识要渊博,思维要敏捷,心地要善良,灵魂要美丽,语言要文雅,仪态要大方,感情要丰富,性格要开朗,胸怀要宽广,体魄要健全。有了科学的用人观念,还要解决好留人的问题,一所学校,首先要稳住教师队伍,留住青年教师,学校就有希望;留住骨干教师,学校才有名望。在很多时候,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学校留住教学能手,才能繁荣学校的学术氛围,才能为学校创造出一条别开生面的办学之路。其次,还要留住学生,稳住生源。众所周知,谁着教育发展的开放化,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抢走了一部分学校的生源,公办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实,要留住学生,留住教师特别是教学能手至关重要的条件,教师的威望,能力往往成为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首选条件。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要留住教师,还得从尊重教师入手,让教师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上,心满意足。
再次,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要出新举措。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人事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实现目标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有了一套新的人性化管理方案,教师的创造力就会被调动起来,管理态势将由静态管理延伸为可调节的动态管理,将管理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全方位的实现现代化教学开放管理。同时,各种制度在执行中也要人性化、合理化,避免其人情化、极端化、私人化和专制化。以现行的教师聘任工作的末位淘汰制而论,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不管教师怎样努力工作,末位必然存在。聘任的目的是激发人、鞭笞人,而在一所学校,教师尽职尽责,仍然有落聘的可能,久而久之,教师的积极性便会受到打击,聘任制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校长一定要注重灵活与合理相结合,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而有效的基础上。
最后,从小入手,以实着眼。新形势下,校长的工作应突出一个实字,就是要正式现实,讲究实效,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工作中必须学会超前思考,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同时要做到制度严,考核严,纪律严,督察严。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到管理融情,情感互动,为新时期学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大学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生事物,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等优势,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烟台南山学院自创办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贯彻“三小三大”(一是“小机关、大学校”,二是“小课程、大平台”,三是“小管束、大服务”)的办学思路,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突出,已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最有影响力的高校之一。但在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各民办高校都存在诸多不同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新情况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烟台南山学院的实际案例提出个人的思考及建议。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及学生管理现状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管理的对象的特点。中国民办高校从孕育到产生发展都处在特殊的经济、教育环境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因此民办院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学生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民办高校学生生源层次较低。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录取率大幅度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降,学生进入民办高校的门槛更低,生源的质量相对不好,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起点较低。
其次,学生面临各种压力,抗挫折能力差。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生普遍自律性差、心态浮躁。进入民办高校后,学生在各方面普遍没有优越性,心理较脆弱,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就业压力增大,使一些同学丧失了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从而变得整天无所事事,不求上进,甚至发生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此外,学生流动性较大。民办院校由于专业设置比较灵活、学费较高、学生思想变动较大等原因,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稳定性较差,流失率较大。以我院为例,某一辅导员所带的四个09级专科班共180名学生,截止目前已有7位同学办理休学或退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差,难以修完规定学分,不能正常毕业;一方面是由于认为大学学习对就业没太大帮助,上学还不如提前就业。
关于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以烟台南山学院09、10级各一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就业管理五个方面,以满意度60%―70%,70%―80%和80%以上三个角度做了问卷调查。两个班级共计97名学生,共发放问卷97,收回有效问卷95份,通过对95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得出以下结果:
管理制度
满意度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
建设 就业管理
80%以上 49人 80人 31人 61人 72人
70%―80% 40人 14人 42人 29人 21人
60%―70% 6人 1人 22人 5人 2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就业管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了积极评价,同时对学校为学生就业所作的工作做出了肯定。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认为学校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另外,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大一、大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比大三的学生打分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举行各种活动的次数较多,因而对于班集体及学校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可度。而在就业管理方面,大三的学生由于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比较关注,因而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打分比大一、大二的学生要高。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由于辅导员工作非常繁琐,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暂时未能开展普遍的心理教育。因此,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没有太多的倾诉渠道,由此导致了很多问题,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校园建设都是不利的。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教育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制度是管理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有准确的定位,端正态度,通过努力的学习和锻炼来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制度和学生守则,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使学生服从学校管理。
2、让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班委成员的作用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脊梁,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一个班级的窗口。大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普遍具有积极性,辅导员应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做班级的主人。由于班级成员众多,辅导员不可能与每个学生都联系密切,遇事多与班委成员商量,通过班委多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使其成为老师与广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若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或者个别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在辅导员不方便沟通的情况下,利用班委同学进行调节与沟通,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也可解脱辅导员一些无谓的琐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3、提高辅导员素质,切实发挥学工队伍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民办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由于学校和班级事务琐碎繁多,所以辅导员不仅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功底,而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能时刻注意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促进学生成长。为此辅导员应注重以下工作:
首先,辅导员应该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时期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心理变化最为活跃、复杂的时期,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和利益诱惑的影响。作为一名辅导员,应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应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应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辅导员还要学会赏识和表扬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辅导员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应配合专业导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逐步实现预定的目标。
最后,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由于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普遍存在危机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就这要求辅导员开好就业指导班会,指导学生通过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学会推销自己。班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市场营销基本知识、职场上的个人价值、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应聘等内容。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任何一个学校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都非常重视。民办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各项制度还不太成熟等原因,不可能像一些老牌高校一样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所以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积极营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加大对这方面工作的探索。
总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逐步适应时展的要求,保持民办高校的特色,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实现自身卓越发展的办学之路,使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
[2]丘有阳.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6期.
[3]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处[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4]汪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J].江苏高等教育,2006年2期.
[5]宫明辉.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王得忠.依法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教育报,2005年.
作者简介:
一、引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院校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质量上也逐步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然而,目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稳定性、积极性并没有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而有显著的提高,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呈现下降趋势,重要原因就是是缺乏有效、互补的激励机制。本文从目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出发,为构建有效的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提出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师的特点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也曾说:“大学的真正进步依赖于教师”。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的基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是学校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学校的办学的根本。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民办高校教师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既有共同之处(如:劳动时间的模糊性;成果鉴定的复杂性;价值实现的间接性;个人需求的多样性等),又有其自身特点:
(一)流动性较强,师资队伍不稳定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解聘教师或教师炒学校的鱿鱼都相对比较容易,教师流动性很大。据统计,民办高校教师的流动率都超过10%,并且基本上都是教师主动离职,离职理由多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单位,或者是考上了公务员,年轻教师流失率最高。这远远超过公办高校的流动率,也超过了企业的正常水平[1]。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一种利益心态,有的教师甚至四处兼职,得过且过。加上民办高校之间的差距与人才争夺手段,造成民办高校的教师易于跳槽,很不稳定。这样高流失的师资队伍,不仅增加了民办高校的招聘成本,同时也给教师的稳定、教师的质量、教师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影响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二)构成多样化,年龄结构呈哑铃状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师资由专、兼职两支队伍组成:专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正式聘任具有稳定合同关系的教师,由公办学校退休教师、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中青年教师、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兼职教师是指根据课时工作量取酬的教师,主要为公办高校在职教师。其中,其教师的主力军主要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和部分返聘回来的退休老教师。也就是说,民办高校教师的年龄分布以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6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比例较少,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因为大多中年教师在公办院校工作出色,并且公办院校的工资、福利等激励政策都比较完善,具有较强的保障力,因此他们不愿意离开公立学校而到民办高校就职,所以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结构出现老的老,小的小青黄不接的态势。
(三)职业风险大,竞争意识更强
民办高校实行的教师聘用制度,高校与教师签订一定期限的短期合同,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教师随时都有被解雇和不予续聘的职业风险。如果说公办高校教师捧的是“铁饭碗”,那民办高校教师捧的就是“瓷饭碗”,他们大多采用末位淘汰制度,一旦教师的工作业绩始终上不去,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不甘落后,不愿被人看低,希望能用实力取得学校的承认,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任务繁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民办高校属于教学型大学,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师的总体科研能力较低、职称水平都普遍偏低,缺少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并且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严重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另外,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具有其特殊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勤奋不够。由于家境较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个性又强,自我约束力不够。针对这样的学生施教并将其培养成材,对民办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师面临着特殊的工作压力。
(五)缺乏归属感,存在雇佣心理
民办高校的民办机制决定了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契约合同关系,即仅仅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对聘任期限的不确定和前途发展的茫然,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缺乏归属感。而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的招聘与解聘方面拥有更大的决定权,令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雇佣心理——“打工仔”心态:缺乏稳定感、脆弱敏感、工作被动及一定程度的挫折感和自卑感等。由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基础比公办学校的学生低,教师费心费力备课教学指导,效果可能却差强人意,学生不出成绩,无法体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工作,容易产生挫折感。此外,相对于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师不管是在社会地位、工作环境、教学科研条件,还是在待遇收入、补助福利、个人成就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评优中有时会受到排挤和歧视,易产生极大的心理不平衡感和自卑感。
三、民办高校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
1.物质激励不充分,薪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差
一是民办高校的薪酬制度不规范,教师总体薪酬水平较低。民办高校通常是由个人或者企业投资建设的,因此都有着企业经营特点,薪酬通常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了民办教师薪酬偏低的现状。与公办高校相比制定薪酬制度时更侧重人工成本,随意性较强,薪酬制度很不规范,完全由“老板”说了算。比如,有些学校采取基本工资 + 绩效薪酬的模式,有些学校仍采取计件工资,以工作量计酬,有些学校实行校内岗位工资[2]。民办高校教师薪酬水平通常与他们的学识、能力、劳动和贡献不相匹配,这就造成优秀教师的流失。
二是福利类型单一、待遇差。通过福利激励措施,教师可以对学校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恋感,自发忠诚的为学校服务。但是民办高校的福利普遍都很单一,主要是过节费和保险。有的学校保险都只购买最低工资标准,只购买国家强制购买的,这样单一的,较差的福利待遇,无法让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
2.社会保障激励不足,激励政策缺乏竞争性
社会保障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但是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为降低成本,不按国家规定给教师缴纳社会保险金,造成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下降,流失现象严重。另外保障是有“权利差异性”的,如有些保障是全体员工都能享受的全员福利,有些福利就是针对特殊人才或群体而设计的特殊福利。而民办高校在制定福利政策的时候忽略了对教师划分归类的合理与否,对各级教师的福利项目没有给予合理准确的划分,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3.发展前景不明朗,可持续发展阻力大
近年来,由于全国普通高校扩招,整个高等教育行业都面临着师资短缺的问题,高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不明朗成为其对教师引进的主要瓶颈。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3],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公办院校的挑战:公办高校历史悠久,拥有人才、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己经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生源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质量,没有优秀毕业生,民办高校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发展平台缺失
高校教师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的群体,他们在需求上更偏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工资,更看重发展前景。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民办高校更多重视的是教师创造的经济效益,而没有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忽视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比如多数民办高校受到自身发展定位以及资金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科研激励不足的情况。众所周知,多出科研成果不仅是高校教师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更是其不断学习、追求自我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既无法吸引人才,更无法留住优秀人才。另外,大多民办高校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应有的培训学习的机会,教师只能靠自己提升自己,学校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这些不仅制约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难以培养教师队伍的忠诚度。
2.培训名不副实
培训,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的重要需求。因为知识的更新,要求知识型员工不断学习、深造,提高和更新已有知识,更好的工作。民办高校教师现有的培训非常少,一般都是岗前的内部培训。培训质量和效果都不好。对于在职深造的教师,民办高校往往没有任何经济支持,而且在工作时间也丝毫没有支持,这种形同虚设的培训体制,根本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无法激励教师。而且就是这极少的内部培训也是由领导决定,没有做任何培训需求调查,没有针对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同时培训结束后,也不做任何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的激励作用没有体现。
3.缺乏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
由于民办高校与民营企业很相似,教师可以被看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打工者,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不像公办大学的教师那样稳定,这样使得许多年轻的专任教师只把在民办高校工作作为跳板,而不想在民办高校长期发展,一有机会就跳槽走人。民办高校没有针对这些情况,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在各种资源利益的分配上往往倾向于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学科研队伍,导致年轻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缺乏对岗位和自身的认同感,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留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精神激励
由于民办学校的考核制度比较严格,对教师采取末位淘汰的制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又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所以他们容易会产生很强烈的职业倦怠感。职业厌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4]。在教师离职原因的调查中,职业倦怠也占了一定比例。这是由于民办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激励主要表现在绩效考核激励、薪酬激励等物质激励方面,而忽视校园文化、情感激励等精神激励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2.教师参与程度低,缺乏归属感
在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角色,所以高校管理应该讲究民主,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也使得老师有很好的归属感,进而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家长制作风十分严重,投资者个人说了算,而且常常朝令夕改,缺乏稳定长效的制度,管理混乱。对于教师,其发表意见的渠道很有限,即使是征求意见也是走形式,教师不能真正的参与管理。而投资者聘用的各级管理者,也顺着投资者的意思办事,维护投资者利益,不愿教师参与各种管理,忽视教师的各种声音,民办高校更重行政工作和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积极性受到打击,工作没有激情,导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缺乏归属感。
3.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奖罚有失公平
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但绩效考核本身存在许多不足,如重定量考核轻定性考核、考核指标定的过高等,都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学校的奖惩不太公平。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往往只是根据学生的评教而定。而学生的评教,只是在一张表上打分。有时有的同学根本就不认识老师,就对教师下结论:好或差。这显然不公平也不合理。而学校对教师也没加考察,就根据学生的意见下结论。
四、民办高校教师有效激励机制的构建
民办高校与国内公办高校相比,具有很强的办学自主性。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和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 即建立一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兼顾、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吸引、培养、留住优秀教师。
(一)加大物质激励力度,注重精神激励机制作用
1.加大物质激励力度,建立物质利益驱动机制
(1)构建具有竞争优势和吸引力的薪酬激励机制
获取薪酬是人们为组织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动机之一。在教师工资制定标准方面,民办高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和工资水平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很有吸引力,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要注意体现薪酬激励机制的差异化,不能局限于以往单一货币形式的薪酬体系,因为高层次的人才更渴望知识的更新,追求自身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深造是他们非常迫切的需要。如果把培训和深造纳入进来,建立一种混合型的薪酬激励机制,对高校人力资源来讲无疑更合理、更有吸引力、激励作用更大。
(2)完善民办高校现有的福利保障体系
民办高校为了加强社会保障激励,一是当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在区域范围内将民办高校教师的编制、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努力搭建教育人事制度同社会保障机制接轨的桥梁。二是该学院的出资者和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依法建立符合民办学校自身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有力措施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保障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与沟通,主动按照法律、政策的规定如期如数地为教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保险。
2.注重精神激励机制作用,增强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
(1)参与激励
由于民办高校的性质,民办高校教师认为自己是“打工者”,与学校就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学校的主人,缺乏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因此,民办高校在构建激励机制时要想方设法鼓励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一是倡导“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理念,使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把自己的具体工作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责任联系起来,树立使命感,消除雇佣思想,与学校共命运、同荣辱。
二是要保证主人翁的权利。制定制度明确并保障主人翁的权利是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提倡集思广益,民主讨论,比如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意见征询等形式,让广大民办高校教师在划定的职权范围内有较大的建议权、自和决策权,充分享受民利,从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满意感。
三是维护主人翁的利益。只有当教师得到了应该享受到的各种权益时,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尽到主人翁的责任。通过参与激励,教师多方参与本身也是增强合作、增进理解、降低管理成本的过程,无疑会大大减少制度执行的阻力。
(2)情感激励
所谓情感激励就是从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的角度去启迪人的心灵,激励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及其无穷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5]。它主要被管理者运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组织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组织目标。“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语,说出了人们对情感的重视与忠诚。在“人本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情感激励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也是最经济的激励手段。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更渴望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更渴望来自外界的尊重和认可。为此,民办高校在构建激励机制时要做到:
一是把关心教师的工作、成长、生活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能积极有效地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打消教师的不安与顾虑,而且还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在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空间的同时,把教师个体职业目标的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尊重和关心教师,让教师体会到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各级组织的温暖,会大大激发教师对学校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尊重民主,发扬民主,体现教师存在的价值。比如领导者应尊重教师的意见表达、无论教师意见正确与否,切忌公开批评,即使不能采纳,也要肯定其主动性,如果建议是正确可行的,则要公开表扬、奖励。
三是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产生良好的激励引导作用。以此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端正学术与教学的价值取向。
(3)文化激励
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身份,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如果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永远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大学。一所大学如果仅有现代化的大楼而没有文化的浸润,不免浅薄,不可能担负起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使命。如果民办高校只注重硬件建设,不注重文化建设,就无法引进和留住人才。
因此,民办高校要对专任教师进行校园文化激励,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来影响、管理专任教师,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自觉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民办高校要对专任教师进行尊重激励,充分认识到尊重专任教师的重要性,树立起“尊师重教”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渗透到日常管理中,主动关心专任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进修培训等,并在他们结婚、生病住院、孩子出生、结婚、老人去世等这些重大红白事情发生时,能派人及时到场表示慰问、庆贺,从而使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增加他们对学校的感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
(二)短期激励机制和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突出激励机制成长性
1.短期激励
短期激励指能实现短期内激励教师工作勤奋,带来更多产出的激励,一般以一个学年为限,对教师一段时间的劳动效果与努力作出的回报,既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满足教师的精神激励。短期激励的常见形式有:绩效加薪、一次性奖金(科研、教学奖金)、个人激励计划、团队激励方案(如提供以分院或教研室为单位外出调查学习的机会)等。短期激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并要设立多种档次,拉开贡献者的差距,因此短期激励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2.长期激励
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师激励管理时要注意突出激励机制成长性,除了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好的工作条件外,还需要创造更多机会让教师不断提升知识和技能,不断满足教师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真正有效地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稳定、壮大和激励教师队伍,保持人力资源的持续竞争优势。
(1)培训发展激励
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性强,师资结构不稳定这是普遍现象,如何尽量减少人才流失,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将是学校进行改革的必然之举。
首先,在学校引进人才之初,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入职培训,这种培训既包括一般性的培训,即向新入职的教师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观、学校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学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薪酬制度等,使新入职的教师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增加对学校的认同感;同时也包括专业性培训即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使他们对即将面临的工作有个整体认识,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要经常、持续地采用多种形式对在岗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①在理论上,民办高校应当注重给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提升机会,应鼓励和支持他们进修所学的专业课程,为他们提高学历层次提供相应政策支持,以便为他们评定相应职称打下基础。此外,学校应鼓励、支持专任教师积极申报、承接各级部门的相关研究课题,积极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增加其晋升职称的机会。②在实践上,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强化教师本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出台相关制度规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运行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多多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研学,增强整个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2)职业生涯激励
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呈现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发展历程。尤其民办高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大都处于职业成长的投入期,往往是投入多,成果产出少。同时也由于学校受到经费等条件的限制,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再加上缺乏名师指点,青年教师更是常常在职业成长方面处于困惑和迷茫中,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方向用力,怎样用力。
因此,青年教师对职业成长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民办高校管理者对青年教师这种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可与教师共同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计划,使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并采用目标管理,注重事前的目标设计和事后的结果评估,使工作长期富有挑战性。
五、总结
民办高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强有力的主力军。而师资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构建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才能保证民办高校吸引、培养和稳定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提升学校品牌价值,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3(3):167-168.
[2]邓春.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以民办高校为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
83-85.
[3]唐小惠.论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激励机制[J].企业家天地,2012(12):58.
[4]梁人友.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建议[J].人力资源,2012(6):70-71.
[5]李念良.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
国内教育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开始关注,试图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解决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引发的生源质量差别较大、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原国家教委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八五”期间开始对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教育部从1995年开始对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进行教学合格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估,为各类学校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摸索和积累经验。20世纪90年代末,按照国际海事组织惯例和航海业的质量管理要求,一批对外合作交往密切的航海类高校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纷纷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相继通过了IS09000质量认证。一些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广东东莞东方明珠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基础教育学校,1999年在全国中小学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涉足高等教育,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一些高校的某个部门或某个学院,如苏州大学的后勤集团,也纷纷选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此外,部分高校积极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理念来提高质量管理,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模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证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高校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增强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持续质量改进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满意度。
(二)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关于全面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内涵、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内各领域(招生、教学、就业等)的实施模式与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实施困境等方面。围绕以上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论述。叶翠和余佶成指出,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PDCA循环程序,构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标准体系、运行体系和监控体系,可以使教学质量不断改进和持续提高〔5〕。朱永江在对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内涵进行概要阐释的基础上,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审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并对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培育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标准;集成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开展常态化的质量评估;确立规范化的质量责任;健全专门化的质量管理机构〔6〕。宋之杰等指出,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是改善研究生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从过程管理、全员参与、客户满意和成本管理四个维度进行〔7〕。虽然,学者对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提出诸多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改进意见,但实际应用措施并不鲜明。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
国内学者基本上是在理论层面进行宏观研究,缺乏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证调查研究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多强调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忽略了毕业生离校之后的质量控制,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还非常欠缺,研究也局限于本科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领域,没有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研究的范畴,这些都是未来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针对专业学位教育应尽快启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一)专业学位全面质量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具体内容
1.专业学位教育市场需求定位专业学位市场需求定位可从专业学位教育市场需求的主体、培养服务对象的行业领域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定位,可以进一步规划培养院校自身定位,这是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也是实施专业学位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2.高等院校专业学位培养定位高等院校都拥有自身的定位标准,大体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四类,但就专业学位教育而言,目前的高等院校分类并没有具体化。专业学位教育主要依托于培养院校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对相关行业的人才贡献率。因此,高等院校专业学位教育应结合高校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条件与优势,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学科结构、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模以及应用型人才就业渠道与服务领域等。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高校自身定位,突出学科、专业优势,根据行业领域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否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突出案例教学、管理制度和论文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应用型培养需求等。4.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监控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实施过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其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教与学之间的服务关系,以及应用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应贯穿专业学位教育教学全过程,一般培养周期为2至3年。5.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专业学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高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最终保证机制,评价结果直接影响专业学位教育的改进。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将高等教育与行业用人单位直接衔接,其跟踪反馈结果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各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运行过程中是交叉且协作的。专业学位教育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中既要分析行业市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要分析高校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和职业修养提升需求,才能兼顾各方面的评价分析,为提高专业学位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从而提升高校师生、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质量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专业学位教育质量。
(二)高等教育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