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课堂教学服务,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保护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另外,创新教育转变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法,学生能主动融入课堂,他们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创造与探索的机会。

一、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理念

落实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观念,在创新性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颠覆传统音乐课堂的弊端,重新思考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音乐作为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科,教师除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以外,更要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形成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满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听讲。另外,小学音乐课堂还适宜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创设差异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教学模式,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音乐课堂,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探索更丰富、更深刻的音乐知识。

二、营造浓厚的音乐课堂氛围

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始终把握音乐学科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特征,营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情境,将学生带入音乐氛围中,熏陶积极的情感。通过美化教室的环境,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海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或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中,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平时上课时教室的桌椅为横排数列摆放形式,规规矩矩的桌椅摆放无形中带给学生压力感。考虑音乐教学内容的活跃性与艺术性要求,笔者尝试创新桌椅摆放形式,有时摆成圆形、有时摆成方形,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室布局的美感,也让学生能放松情绪,对音乐课程充满期待。再如,除了桌椅排列以外,教室墙面环境装饰也很重要,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在教室悬挂各种教学图片,包括山水画、风景画、音乐家介绍等,学生进入教室仿佛走进了音乐殿堂,从而获得创新教育的熏陶与引导。

三、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

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应丰富多样,才能吸引小学生的关注。遵循创新性音乐教育的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作品知识、介绍作曲家以外,还可教给学生几样简单的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通过演示教学、讲故事教学、历史背景教学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每个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牢固把握音乐知识。例如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完《月光》之后,音乐教师可以借机带领学生鉴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也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月光曲,促使他们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音乐表演能力与音乐创新能力。另外,音乐课堂活动还要遵守教学相长原则,注重师生互动与沟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动态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激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初步成长阶段,也是培养智力水平、思维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往往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调动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力。分析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教师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者跟着老师演唱歌曲,学习过程非常乏味。在创新教育的倡导下,教师要重新整合教材的内容,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以更加独特、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创造想象与创新的机会。例如学习《军队进行曲》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激发积极情感,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军队训练的视频资料,激起学生的斗志,他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理解军队的生活,带着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活动非常成功,学生反响热烈。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转为抽象思维,培养理性思考能力,也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内涵。由上可见,小学音乐课程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落实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在学习中领悟音乐的魅力。

作者:汤银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宾山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学途径 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新课标的内涵在于以音乐的审美体验为核心,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学生终身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音乐课堂缺少乐趣、教学目标与实际课堂脱离等问题,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标赋予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因此,只有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新途径,才能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注重音乐审美,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由此看出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新学习方式,进行审美体验

音乐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同时也倡导构建“以人为本”的新课堂。[1]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想,由传统的关注课本转向为关注学生兴趣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学习方式来面对音乐课堂,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结构所带来的重复单调。同时要淡化音乐技能、知识和枯燥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感知所学歌曲的外在美,之后在学生反复倾听与理解过程中,从整体上领略音乐所具有的内在美,逐步学会体验音乐情绪与节奏、内容、等方面的联系。

(二)运用现代设备,丰富审美感知

在现代教育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到小学音乐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对小学音乐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课堂的兴趣和热爱。[2]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培训,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才成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声、像、图等优势,渲染课堂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作用。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是丰富多彩的,只有将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带动课堂、丰富课堂的作用。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3]构建多媒体支撑的课堂环境,使音乐艺术与科学手段融入到一起,才能更好的拓宽音乐教学途径,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注重音乐引导,培养综合能力

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审美体验,更体现在通过音乐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

(一)结合音乐审美,激发创造思维

音乐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与否,只有是否更合适。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自己对歌曲的态度与见解,不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可引导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对歌曲进行改编与创造,这将增加学生的创作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通过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体验歌曲,而且能够把新改编的歌曲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把音乐的内在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结合音乐活动,鼓励学生交往

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要创新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钢琴、大小提琴、口琴、等不同的乐器带入课堂,让学生加深对这些乐器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研究这些乐器的不同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把音乐教学搬出教室,在操场上采取游戏、集体舞、运动操等形式,这样有助于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也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也体现了音乐的社交价值。

三、注重音乐拓展,彰显音乐文化

音乐课堂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包括对音乐的品味与感受,还应包括与不同学科的综合。音乐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文化传承的价值,因此,音乐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才能体现音乐课堂的人文价值与内涵。

(一)结合生活体会,拓展音乐外延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也是来自于五彩的生活当中的。因此音乐课堂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紧密接触。当今社会传播途径广泛,电视、公园、影院处处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养成善于聆听、善于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美。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走近自然、社会,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身边所感受到的民俗音乐,如“豫剧”、“怀绑”,把自己听到的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之后教师予以补充。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交流能力,而且为学生热爱传统音乐文化、民俗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贯穿音乐精神,融合其他课程

学生在校期间,以语文、数学等专业课学习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其他学科与音乐进行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综合的思维能力。只有将音乐感受与科学知识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感悟能力,丰富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最终才能使音乐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利途径。

音乐教学的新途径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会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只有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积极探索音乐教学新途径、创新教学思路,才能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宇珍.用新理念创设小学音乐新课堂[J].教学与管理,2005,(07).

[2]杨晗誉.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3).

[3]张英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0).

篇(3)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创新教育

一、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况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则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互动教学;探索

1.引言

互动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来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在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们愉悦身心,达到快乐学习的效果。

2.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众多小学音乐教学还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领唱,学生在座位上学唱,这种单方面教学在极大程度上桎梏着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即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的结果,导致音乐教学的本质意义被忽视。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程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活跃儿童的身心。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采取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体现,对其后期心理成长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落后也使得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受到了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教学结果,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信心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都无法有效的捕捉,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思想使得音乐课程教学严重的背离了其本质。

2.2教学过程与生活脱节

音乐是源于生活的一项艺术,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依托于生活,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却过分的依赖于教材,使得学生将音乐与生活实质的联系逐渐变淡。同时,对教材的过于依赖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离,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音乐素材,驳杂的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深奥难懂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2.3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新时期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受到了破坏,更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在长时期的学习中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其对音乐学科必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也是当前影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3.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的策略

3.1构建快乐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能力偏低且基础知识不足,导致在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乏味的学习心理。如果长时期的音乐学习无法得到明显的进步,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构建快乐课堂,增添学生的快乐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针对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的与之沟通,对其进行开导。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音乐歌唱接龙的游戏,这样通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2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构建互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及与教材相关的生活中的素材有充分的掌握,依托于生活,改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一些内容简单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编制一套与歌曲相结合的舞蹈,通过舞蹈与歌曲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能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3.3以学生为主体

打造互动音乐教学课堂一方面要靠教师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改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还要靠学生的配合和参与,只有学生充分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播,这样做的实质就是将互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乐器讲解的音乐课程中,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制作简易乐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挥,更能在极大程度上增添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快乐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成长。

4.总结

新时期教学大纲和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否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全体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在打造小学互动音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样才能确保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小学音乐教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同的教师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考力都受到了限制,教学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性,最终的结果就是小学音乐教学成为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水平与基础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教唱的形式,使用灵活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每一堂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都能贴进小学生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音乐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样不光可以激发起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而且可以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使小学生对于音乐有了好奇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进入音乐所创造的境界,从而在不知觉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

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可以称其为是一种审美的教学,就是要让小学生在不知觉间学到审核美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情境的设定对于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真正地去理解音乐的内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室有布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设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教室恰当布置可以使小学生在刚一步入音乐教室时就会有种进入音乐的感觉,再加上课堂上对于音乐的解释,可以使小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从而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布置音乐教室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师的一项内容,比如可以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墙壁上画上与音乐有关的一些图画,将学生的座椅按音乐会的样子进行重新排列等,通过这些布置使得小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3]。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不光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融合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不断增长自身的创新水平。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逐步地掌握创新思维,并在实际的学习中使用创新思维。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并且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与方法。在这种宽松与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应将创新思维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的目的,不能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的欲望。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与发现,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素质与修养。此外,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七、结语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36-01

一、音乐专业技能

《新课标》要求师生相互配合,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有乐趣无压力的气氛。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水平给小学音乐课堂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其关键的。教师需要把握小学生外向好动乐于模仿的特性,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教会学生感受音乐、表演音乐,构建出融洽、平等的师生感情。

音乐是一项能力性很强的科目,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拥有很高的专业水平。但是,音乐也是一类极其独特的艺术,既不同于美术彰显的是塑造艺术,又不同于电影戏剧这样可闻可感的综合艺术,它是一种通过声音传播影响人的听觉进而启发想象来得到一个似乎能够体会的形象。所以,《新课标》早已革新了以前以“唱歌、音乐文化和鉴赏”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指出以“体会与欣赏、表达、创造”为核心的全新内容要求。因此,以前的可以“弹琴、唱歌”便可以做音乐老师的想法太简单了。音乐教师不仅要关注本来的专业水平,而且应该慢慢学习合唱指挥、乐器表演和音乐创作等综合的专业能力。教师仅具湟幌钅芰κ俏薹满足学生逐渐增多的音乐需要的,

而且,作为音乐教师既应该教好课也应该做好课外文艺活动。一些学校具备校内管乐队、民乐队等,这不但提升了学生们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一般而言,安排以上活动团体做训练的责任便理所当然地交给音乐教师,一旦某位音乐教师没有鼓号队培训水平、舞蹈队编排水平、合唱队培训水平等较为综合的专业能力的话,便无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高师音乐教育应该安排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管乐合奏等专业选修课。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标》呼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宗旨,学生为全部课程的关键与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实情出发,重视学生的喜好,关注学生的情感沟通,将发展学生的兴趣当成开始,使学生愉快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用一种新型的面孔来对待学生,新型课堂打破了教师为主体的局面,转为双向沟通交流的氛围。

音乐课和别的学科比较,更可能引起师生间的交流。特别就小学生来说,外向活泼、喜欢彰显个性、喜欢模仿,教师唯有在沟通环节上带动课堂氛围,才可以完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使大家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里面。轻松愉快的课堂看起来“乱”,然而事实上是“活”的,也就是形散神聚,使学生在“乱”的课堂中掌握“活”的内容,想获得此种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收放自如,具有掌控课堂氛围的水平。

三、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艺术进步的源泉,失去创新教育就无法进步。自我实现的人往往具备探索进步、敢于闯荡的精神,不会因为守旧不思进取,“书破万卷求自如,唯有创新才成才”。社会的前进号召激励着创新人才。所以,创新技能的发展便是我们目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音乐是创造性很高的艺术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标准里谈到:“利用教学和多类形象的音乐实际活动,发展学生喜欢音乐的感情,培养音乐体会与欣赏水平、表现水平与创造水平。”同时音乐新课程标准“分学段的内容标准”里面,将“创造”当成独特一项给出解释。因此,《音乐课程标准》极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技能,这带给中小学音乐教师实实在在的全新挑战。以前一位伟人谈到:“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的上创造。”所以,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需要具备“三见”:新见、创见、远见。

事实上,我们学习一类知识与感悟一类新观点较创造观点更简单,应该掌握培养创新思想与创新想法的实用手段,应该激发学生寻找矛盾以及探索处理方法。教师对于读书掌握的知识概念要闻一知十、相互联系、从浅入深、融会贯通,在正确使用知识的时候,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新的知识信息,主动做教学研究,把研究结果及时地使用到社会中。所以,教师需要立足全新教学手段的探索与研究,全力激发学生做到独立研究,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有创造的学习。

篇(7)

音乐创新教学,是建立较为完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现状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唱为主,学生被动地机械的学唱,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利用不够 ,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把学生从枯燥的学唱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学会创新、引导学生创新。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围,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乐于创新的教学活动框架,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强调要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特别是把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具体表现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二是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三是创新教育中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四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尝试。

当然,创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创新能力等指标的量化评定仍有一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他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均阻碍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

二、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教与学这一对关系将变得十分地和谐有趣而轻松愉快,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愿望,并能调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绪,这也正是创新思维的萌发点。

音乐的创新能力要慢慢地培养,首先要学生确立变易的观念,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主要创作方式是“一曲多变”,所谓“情之所至”、“腔之所随”,音乐作为表达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偶发性、个体性、创造性,它是人人都可以用来表现、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音乐创作类似于我们写文章、画画,尽管我们并不是文学家,但是每人都有书面方式表达自我的需要,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写作文了,当然也是日积月累才越写越多;尽管我们并不是美术家,但是我们依然会拿起画笔用色彩与线条描绘出心中最美的图画;即使我们并非音乐家,但我们仍有以音乐方式表现自我情感的需要,谁又能说小学生就不能创作音乐呢?因此,只有让学生树立音乐创作变易的观念和信心,才能进一步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是创新意识的潜能,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些都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因此,教师应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去发现、操作、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运用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措施: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造性的心理反应。就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 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1、巧设创新平台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时,使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就该运用这个平台,借助于联想、灵感等思维方式,加以组合,从而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2、体会创新的乐趣

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追求成功, 由于音乐实践机会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创新,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