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篇(1)

站在淀山湖畔,走好新时代的“昆山之路”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好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

一是要坚持走好“唯实之路”,依托淀山湖镇“沿沪临湖”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坚持“项目为王”,加快项目招商和企业服务,优化产业布局。以更强的发展意识来“抢机遇”,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聚焦产业转型发展,精心打造神州数码、研祥智谷、金田智能家居三大科创载体平台;以更大的发展魅力来“闯难关”,打造淀山湖特色营商服务“淀小二”品牌,完成福朋喜来登酒店、商业街、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疫情防控期间研究出台企业复工复产九项措施,研究推出“金融惠企7条”,落实“2+1+2”惠企红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以更猛的发展劲头来“争项目”,紧扣“补链”“强链”“造链”精准招商,举办金秋贸易洽谈会,去年以来吸引萃之烽科技、罗森伯格二期、博邦汽车电机等16个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21.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达50亿元;以更足的发展勇气来“拼转型”,咬定产业转型主攻方向,加大抵消产能清退力度,关停“三高一低”企业22家,腾出土地空间302亩,推动老旧工业小区转型欧美工业小区,加快阿姆斯壮招商方案落地,打造集约型外资工业园区。

二是要坚持走好“扬长之路”,淀山湖镇为实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勇当激情燃烧“引领区”发展目标,全面开展五线攻坚行动,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心贴心”兴办实事,聚焦“强基础、打品牌、兴科技”,紧盯“十个一批”项目进度,重点打造了晟泰稻米基地、红星果品基地、东阳界渔业园等载体,深入推进六如墩和东阳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紧抓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环湖绿化工程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丰求桃会、稻香节、环湖马拉松等农旅活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镇;围绕综合治理“关键点”,“实打实”破解难题,扎稳筑牢平安防线,全面深化“临沪平安线”建设,构建“临沪尚法”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目前淀山湖镇水环境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市第一位。以蓝盾百日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27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立足城镇更新“落脚点”,“硬碰硬”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教育、休闲娱乐、医疗为配套的民生组团保障,通过10个“口袋公园”的打造优化景观配套设施;实施公厕新建和改造33座,探索构建“五维四理”社区自治管理机制,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成功创建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健康镇。

三是要坚持走好“奋斗之路”,突出党建引领线,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的方向更加清晰,通过走访调研周边乡镇,找准对标样板,学开放融合的黎里镇、学科创引领的金泽镇,学绿色协调的朱家角镇,做到扬长补短、综合发展;“做”的标尺明确确立,深化“淀湖杨帆”党建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开展长三角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走亲”活动,举办“勇当热血尖兵,共建文明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改”的成效充分体现,围绕百姓“办事难”问题,推动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建设,实现24小时开放式自助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村(社区)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上下贯通、横向互联;“严”的常态基本形成,深入推进“评审联动”,严控会议差旅经费,开展“清风行动”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以廉洁本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篇(2)

一、优先实施“县管校聘”制度

已经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教师,其归属感、单位情结浓厚,一旦让他们脱离原学校到新环境中去,势必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更不可避免的是人的怀旧感,总是会把新旧单位进行比对,总是感觉原来的单位好、原来的同事亲。而实行“县管校聘”制度,就会将教师的身份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师不再是某个学校的固定人了,而是整个县域内的系统人,由教育局统一调配,可以在整个县域内有序流动。这样就会增强流动教师的认同感,逐步消解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的身份差异,让教师流动到某个地方感到合情、合理,自我价值感更进一步凸显。这显然为教育局统一调配教师有了基础,为薄弱学校、紧张学科的强化、供给的需求有了保障,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富余教师交流至需求学校,可以将名师交流至薄弱学校补差,给整个县域内的学校带来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准提升,盘活落后学校,发挥先进学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而促进县域内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更多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进步发展提供契机,进而实现县域内教育公平。可见,“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打破了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是建立完善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的基础和前提。

二、及时跟进待遇保障

教师兴则教育兴。受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交际圈狭小、生活单调、培训机会少、荣誉体系处于末端、业务提升空间有限等现实问题一直困扰着乡村教师。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就连乡村教师也会想方设法逃离乡村教育,更不可能指望凭借交流制度让城市教师来支教。教师交流,特别是乡村学校最好能够留住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发挥其辐射作用,乡村学校才会有希望。

完善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必须有对交流教师的待遇跟进,激励、吸引更多教师投身于交流之中,将教育振兴特别是乡村教育的发展作为宏大的光荣事业对待。为此,应该明确规定城镇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必须有一定的交流经历,让其主动参与交流;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方便照顾家庭和学校;为其子女就学提供切实帮助,在住房保障、疾病救助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顾,解除交流的后顾之忧;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为其再发展提供条件;在年度考核、评优树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考核优秀的交流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交流;在培养、提拔等方面优先录用,为其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教师交流的最大困难就是城市教师不愿到乡村去,有了这些外部待遇政策,才有可能打动他们,交流才可能真正有意义。

三、慎重确定交流人员

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双方学校的发展,既能让先进学校继续保持前进的态势,不因骨干教师的流走而受影,也能让薄弱学校因为交流教师的到来而得到发展,还能够为交流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最终达到共赢。因此,选派哪些人交流是关键。

任何政策人情味十足、接地气,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会得到拥护。尽管教师交流制度是国家政策,还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细化、配套,才能切实得到落实。这就要求在选派人员时不能强行推进,要积极稳妥地进行,选取单位和教师个人的最大公约数,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采用个人申报、单位审核、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程序,切实维护好教师权益。教育局先将缺编学校、所需岗位及待遇等情况进行公示,让教师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就像填报志愿一样进行交流岗位申请。这样,既能让交流教师有归属感,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还能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

对于特殊人员要给予适当照顾,免于或暂停交流。如面临退休、本人或配偶子女长期身患重病、不能满负荷工作的教师可以免于交流;再如,学年内有妊娠或产假的女教师、负责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可暂缓交流。

无论确定什么样的人员参与交流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交流工作就易如反掌了。

四、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

有了“县管校聘”、待遇保证、交流人员确定等措施,还要考虑具体灵活的方法,让这些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

如在扶持对象选择上要精准,先选择几所学校进行试点,让落后学校看到交流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产生对交流的信任感。在交流空间上,可选择县域内划片交流,建立联盟共同体,避免空间过大给教师生活带来的不便。在交流形式上,可选择较长时间交流,如城乡相对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教师相互交流,城乡相差不大的同类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还可采用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短时间交流等形式。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捆绑式评价,特别是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发展进行捆绑,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让薄弱学校早日“脱贫”。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师交流也一样,无论怎样都要以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振兴、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统筹优化本区域内教育资源为契机,以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为目的。■

篇(3)

[关键词]信阳;茶文化;文旅融合

总书记指出,旅游是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的活动,二者密不可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与京、沪、粤、苏、浙等第一梯队相比,尚不是文旅大省,更不是文化和旅游强省。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作为中国“茶马古道”以及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一环,信阳以茶为媒,通过茶叶搭台,旅游唱戏,发展“茶叶旅游”,培育茶旅文化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已经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一、信阳茶旅文化发展现状

信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种茶历史悠久。东周时期,茶在信阳地区开始种植。近代以来,信阳毛尖先后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舞台上荣获嘉奖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荣誉。自1992年始,信阳开始举办茶叶节,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29届,成为信阳的盛事之一。而信阳域内八县两区,拥有众多旅游文化资源———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遍布梯田,河流密布,酷似江南风光。这里四季分明,景色各异。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近40%.其中,鸡公山下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22万个,比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出1~8万个,是目前全国此类测量的最高纪录,信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已建成多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风景区如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西九华山等近10个。2.大别山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培育出红二十五军等多支主力部队,100余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二十五军出发地等红色教育基地。以“苏区首府、将军故乡、江淮抗战、千里跃进”为主线的红色旅游文化,正在成为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品牌。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信阳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以茶会友、以茶兴城,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取得可观的效益。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运营,品牌效应不强。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信阳茶企仅限于文新、五云、蓝天、九华山等少数茶企,其茶文化传播存在散而太乱、行而不远的局面。

二、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人们经常说诗与远方,这里的“诗”即文化,“远方”即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旅游也就更有“诗”意。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可极大提升文化产业的价值感,同时也赋予旅游更多的趣味性。这是服务地方经济、传承并发扬地域文旅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立足于信阳地区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和特色田园、生态景观,深入挖掘大别山区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茶旅文化融合发展,无论是对茶产业发展还是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承保护大别山非遗文化,力争实现富民、宜居的扶贫规划效果,为大别山地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城市影响力

“文旅融合”是一个互惠共赢的过程。它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赋予到旅游中,这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挖掘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文化软实力。信阳坐拥八县两区,除了已经颇有名气的信阳毛尖,同时拥有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信阳毛尖及其所衍生的茶文化都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吸引力。而信阳区域内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颇具地域特色。通过茶旅融合的方式,以茶为媒,茶叶搭台,旅游唱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信阳的经济作物与精神财产合二为一,打造成一体化、规模化的文旅文化资源,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极其重要。

(三)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

对于信阳这座城市来讲,茶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便是其文化软实力的底气所在。信阳积淀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对于发展信阳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育信阳非遗文化产业,探索“非遗+旅游”、“茶文化+旅游”、“茶文化+研学”、“茶文化+文创”、“非遗+文创”、“非遗+民宿”、“茶文化+民宿”等多种形式,探索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拓展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茶旅融合文创产业新亮点,推动信阳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融媒体时代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传播成为新时期提升信阳茶旅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的知名度、降低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宣传成本、增加信阳茶旅文化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信阳茶旅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手段。

(一)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信阳茶旅文化大宣传平台

一是打造线下宣传平台。比如,由信阳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精心设计宣传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无缝宣传。当旅客途经或进入信阳境内时,由移动通信公司发送信阳茶旅文化特色信息;定制信阳茶旅文化宣传特色彩铃,发动信阳地区居民选用,从而进一步扩散信阳茶旅文化影响范围;打造茶旅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广场、精美广告牌等,为市民、游客提供线下活动场所的同时,实现信阳茶旅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加深对信阳茶旅文化的印象。二是打造线上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平台,结合各自平台的宣传优势对信阳茶旅文化之一进行分门别类推送,让市民对信阳茶旅文化耳熟能详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视听结合的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扩大信阳茶旅文化影响力与覆盖面,扩大客源市场。

(二)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特色品牌

一要凸显信阳茶旅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实地调研与大量查阅读文献资料,充分挖掘古今涌现出来的典型的信阳茶旅文化故事及资源,并以此为依托,重新概括信阳茶旅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内涵,以提高信阳茶旅文化的吸引力。如,依托民间流传甚久的茶姑“画眉衔籽”的故事,以此为题材,谱曲、出书、拍摄影视剧等,让信阳茶文化以多角度多形式呈现,吸引游客到信阳实地旅游。二要丰富信阳茶旅文化传播的内容。比如,线下文化宣传机构或民间团体可以通过探索开展茶旅文化读书会,发展茶文化主题旅游,组织茶旅文化主题文创活动、主题摄影、主题短视频大赛、主题征文等形式展开相关活动,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信阳茶旅文化专题网站以及专属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通过这些媒体平台,以不同形式将各种与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关的信息、活动如茶文化节、文旅文化节、博览会、展销会等,让受众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信阳茶旅文化的魅力,并萌发到实地一探究竟的欲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信阳周边茶山资源,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借助茶山独特而秀丽的风景,在城市周边打造近郊的乡村旅游景点,如茶乡康养、山水民宿、休闲茶庄、创意茶会、会展培训等项目,打造“茶文化”体验园,吸引游客亲身前往体验采摘、揉捻、炒制、烘干、装罐等信阳茶的制作全过程,并欣赏茶艺、茶歌、茶舞等艺术,让信阳茶文化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让游客对信阳茶旅文化留下深刻记忆。

(三)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信阳当地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当地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专门性的茶旅文化专业人才;依托高校现有开设的旅游、茶艺、茶文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茶艺内涵,热爱信阳茶文化,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二是政府部门加大对茶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茶旅文化相关的大师工作室、茶旅文化体验馆、茶旅文化专业培训点等方式,加强对信阳茶旅融合专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结合当地特色对茶文化、旅游文化经营者及负责人的专门性指导,力争形成政府搭台、高校唱戏、企业参与的茶旅融合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葛振:《赋能“文旅+多产业”新业态助力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年4月

[2]李明军:《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对策研究》,《福建茶叶》2021年第4期

[3]王彬:《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高质量发展引领前进步伐》,《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6日

[4]李峰:《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西部旅游》2021年第4期

[5]胡玲:《全域旅游视角下信阳市茶旅融合发展探究》,《商业经济》2020年第8期

[6]郭文茹:《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市茶旅融合的SWOT分析》,《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7]邵瑞:《网络传播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传媒》2021年第13期

篇(4)

以全力以赴的闯劲,把产业支撑作为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核心。在新兴产业上力求新文章。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大数据、新能源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行动招商引资大会发言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行动招商引资大会发言一

全市召开工业倍增三年行动暨招商引资誓师大会,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抓工业、抓招商,全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坚定决心,对全市工业发展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昌南新区将主动提高站位,坚决把抓工业、抓招商作为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达到600亿元”的目标。

一、以全力以赴的闯劲,把产业支撑作为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核心。在陶瓷实体经济上力求新突破。围绕文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国际陶瓷合作“四大片区”,主攻高科技陶瓷,加快打造中日高科技陶瓷产业园。在装备制造上力求新亮点。围绕洪源集镇片区,大力打造百亿元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在新兴产业上力求新文章。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大数据、新能源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

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韧劲,把夯实平台作为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基础。大力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迁建等项目建设,完善水、电、气、管网市政设施配套保障。积极推进扩区调区工作。力争年底对约1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扩区调区。加大力气实施节地增效。全力做到应征尽征,加快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和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实施“腾笼换鸟”。

三、以时不我待的拼劲,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关键。市里下达了新区三年完成“50”项目2个、“20”项目10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79个的任务。新区将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并“跳起来摘桃子”,力争在“5020”项目引进上有突破。

四、以刀刃向内的狠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的保障。提升效能转作风。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在推进工业发展中的主心骨作用,在作风上要求全体干部做到“八个不让”。攻坚克难狠抓项目。大力发挥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的主攻手作用,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主动服务助企业。充分发挥在服务工业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税收、用地、规费政策,大力推进“四十工程”。安商亲商密切政企关系。对正在落户的企业,一方面降低审批、许可等环节的制度性成本,另一方面瞄准企业整个生产环节,降低企业用工、用料、运输等生产成本。对已落户企业,采取干部挂点联系企业制度。

三年行动招商引资大会发言二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自己定义为景德镇陶瓷的传承人、守望者。从1903年的江西瓷业公司,到1964年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直到现在的陶文旅控股集团,百十年来,我们从未偏离陶瓷工业制造业这个赛道,这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使命担当。

担当离不开项目。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今天在这个重要的誓师大会上,我们正式签约落地两个工业产业项目。一个是音飞景德镇智能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高新区,这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是生产制造AGV、RGV物流专用车、智能搬运机器人、高精密货架和智能仓储货架。另一个是景德镇旭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项目,落户昌南新区,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砷化镓、氮化镓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及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和模组。音飞项目填补了景德镇物流装备制造业的空白,这是未来工业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有望为我市带来一个新兴的制造业产业链。旭晨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是5G时代具有广阔前景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对我市发展先进陶瓷制造业具有产业链的战略引导作用,项目建成后,必将成为景德镇重归电子陶瓷产业“七厂一库”历史荣耀的坚实一步。

在未来三年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洪流中,陶文旅集团将调整产业方向,坚守产业定力,聚焦制造业,从四个方面加入到工业倍增三年行动中来。一是坚定不移选择高科技陶瓷赛道,包括电子陶瓷、生物陶瓷和陶瓷粉体;二是投入资金走资本招商的新路子,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包括民营资金在内的多方资金来源;三是打造科研与人才支撑平台。产业发展需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我们将与南方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合作,设立横向产业研究机构,做好项目落地的研究工作,为制造业产业项目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不竭的源泉;四是创新合作模式,以中日陶瓷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以中日双城双中心为落脚点,开展“政产学研用金介”一体化合作,主动出击,实现中日间跨境产业转移、技术转移和项目转移。

三年行动招商引资大会发言三

乐平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实现倍增目标,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将闻令而动,迅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瞄准“全市当龙头、全省树标杆”定位,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努力当好景德镇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全力做强优势产业、全力做优传统产业、全力做大新兴产业、全力抓好特色产业,勇担景德镇县域经济“长子”重任,实现“拼搏全省十强、建设六大明珠”发展目标。

二、树牢“项目为王、产业为王”理念,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当好精细化工医药产业“三年过千亿”的“领头雁”。瞄准“千亿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目标,着力引进生物制药、下游制剂、高端化工等良性大项目进园。同时,加强与省属企业沟通对接,千方百计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农业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共赢契合点,努力在景德镇市产业发展主战场上作示范、勇争先、创辉煌。

三、对接“国家战略、国家平台”载体,全力实施招大引强,努力争当招商引资的“先行者”。我们将深入开展“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链式招商。紧紧围绕精细化工五条产业链,在产业功能配套和龙头企业上下游开展招商。大力开展专业招商。充分发挥5大主导产业招商小分队作用,在项目引进上全面出征、全面拼抢。大力推动全社会招商。强化宣传,强化考核,强化机制完善,推动全市进一步树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意识,形成“人人讲招商、处处议招商、事事为招商”局面。

篇(5)

在大量需求的拉动下,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受益农民达3300万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各地政府、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中,积极性高涨。然而,旅游项目同质化,市场无序竞争,遍地农家乐,喧嚣和新鲜过后,一些项目尚未开张,便面临打烊风险。土地被冠以旅游的名义后,农业被涂染休闲的色彩后,究竟如何做,才能承载都市人的精神疲乏?

休闲农业在国外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程,看看外国人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创意吧。

日本 :

“工匠之乡”打造“农业公园”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气候高温多雨,国内资源贫乏、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农业规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和制度来引导休闲农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来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闲农业奉行“回归自然”的理念,强调市民实践体验,通过农园吸引市民租地经营,农民在公园里生产、生活、休闲,实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一体化经营管理。

整个日本由于城市化和产业化的冲击,早在“二战”之前,传统的家庭共同体与村落共同体就已走向解体。1955 年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使农村经济衰退,人口急剧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传统社会结构基本解体。

水上町的居住区域海拔在400米至800米之间,周围环绕着1000米至2000米的山峦,集约型农业无法在这里开展,而日本社会的农业又是水上町的最主要的传统产业,主要是一些50岁至60岁的老人从事传统农业,日益加剧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更使当地的农业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一些农家感叹,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10年后农业将无以为继,必须设法在农业之外寻找出路。

1990年,水上町当地政府提出了“农村公园构想”,在振兴农业的大前提下,促进旅游和农业的相互融合,并借以吸引人口数量的扩增,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福利,让农民丰衣足食。将农业与观光紧密结合的水上町在传统农业萎缩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新路,主打体验式旅游的“工匠之乡”更是广受好评,赢得了日本政府的认可,先后获得了日本国土厅举行的“舒适型农村竞赛优秀奖”、建设省评选的“手工艺制作优秀奖”等各项表彰。

不同于划定区域围起来搞建设的普通公园构想,水上町的“农村公园构想”是把整个水上町看成广域的公园,将当地观光资源最大化,将农业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大农业即大公园。“农村公园构想”让水上町走上了“规划发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进一步发展”的良性道路。

在农村公园构想指导下,环境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保护,既有的接待设施也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并且进行了升级改造,更多的与当下旅游趋势相结合的新设施也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地筹划和建设。水上町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培育民俗产业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与灵魂,水上町在继承发扬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了“工匠之乡”,制订了保存史迹、继承手工艺传统、发扬日本饮食文化等基本方针。在乡村产品的开发上,水上町始终围绕着这一基本方针,开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

“工匠之乡”是水上町项目开发的最大亮点,已经成为了水上町的标志性名片。这里聚集了形式多样的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20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形成了“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茶壶之家”、“陶艺之家”等特色手工艺品牌之家。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与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

创造深层体验

增强互动旅游

“体验农村文化”是“工匠之乡”向市场推出的主打营销概念。来到这里的游客,在游览时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极大增加了互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在游客的口口相传和带走的“伴手礼”中,将“工匠之乡”的品牌传播出去。

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水上町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养生与休闲结合

推出特色温泉旅游

日本人钟爱的温泉文化,在水上町获得了养生功能与休闲功能的完美结合。水上町从养生、健康这一理念出发,建成了村营温泉中心。根据游客的需求,村营温泉中心设置了各种主题温泉,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温泉进行选择。通过温泉沐浴和接受御式服务,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游人的旅游体验也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增强了水上町的旅游吸引力。

政府大力扶持

提高经营户积极性

水上町政府在规划发展“工匠之乡”时就意识到了自己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工匠之乡”,每一间“工匠之家”建设的前3年可以按匠人的数量每人每天从町财政领取4000-5000日元补贴,此后的5年,町政府还会继续以委托管理费的名义向“工匠之家”提供补助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仅让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充满了积极性,也吸引了无数的外来“工匠”入驻。

水上町创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弘扬发展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农村公园构想”让水上町走上了“规划发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进一步发展”的良性道路,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荷兰:

库肯霍夫主题农业公园的成功秘诀

荷兰的国土面积很小,而且1/4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但他们却创造了创意农业的奇迹,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农业产业链、产品品牌和特色都首屈一指,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他们保留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传承并且很好的实施运营成经典的品牌、项目,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经典景观。

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并将花卉业与旅游业结合,开发了休闲农业业态――花卉农业主题公园。

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库肯霍夫公园,位于盛产球根花田的中心城市利瑟(Liess),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农业公园,数次荣获欧洲“最具价值旅游景点”奖,是世界上被拍摄最多的地点,荷兰最受欢迎的景点,被誉为“世界上最芬芳的春天”。

库肯霍夫公园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霍夫(HOF意为城堡中的庭院),用于打猎和种植蔬菜及药草以供厨房膳食,库肯(KEUKEN意为厨房),据说这就是1949年开放的鲜花公园库肯霍夫名字的起源。

景观规划定位鲜明

――英式皇家风格

现代库肯霍夫公园的雏形是德籍景观园艺家左贺特父子于1840年设计的。公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以英式的风格为主:高大的乔木、蜿蜒的小径、青翠的草坪、幽静的水池。丛林之间,青草之上,小河之旁,交织着一丛丛缤纷多彩的花圃,一个个开放式的花卉展览场地。蜿蜒15公里长的步行道,沿途是一片又一片目不暇接的花田,恰似一张张铺放的彩虹花毡。

公园内各种树木2500多棵,种类达87种,尤其是精心养护的百年古树群郁郁葱葱,煞是壮观。这些古树得到了管理者的精心养护。每隔5年,就会有一架小型飞机飞到公园的上空拍摄红外线照片,通过照片来检查是否所有的树都保持健康。

此外,库肯霍夫公园有三个设计独特、用皇室命名的展厅。6000平方米的威廉.亚历山大展厅,主要汇集各类鲜花;1000平方米的碧翠斯馆,以兰花为主题,展出世界各地的兰花;奥兰治・拿骚馆,荷兰风情馆,展示荷兰本土最具特色的文化标记,如特色自行车。

景区主题定位清晰

――鲜花(郁金香)+艺术

游览库肯霍夫公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是森林中、小河畔、温室里鲜艳夺目、五颜六色的、以郁金香为主题的花海了。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与风车、奶酪、木鞋并称“荷兰四宝”,荷兰人民一直把它作为美丽、华贵、庄严的象征。

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球茎花卉公园。700万株花卉球茎全部由手工种植,所有球茎由93家皇家供应商提供,包括郁金香、风信子、水仙花、百合等。公园中各种花卉工达600万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种。其中仅郁金香的品种就超过1000个,数量达450万株。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毡中间的春天的花园,构成一味缤纷的视觉大餐,令人沉醉。

为了保证公园的循环持续效果,花卉供应商们共同参与到公园运营,以园养园。每年9月底至初霜来临之前,每个花卉供应商会挑选各自最新最好的球根花卉品种,按照库肯霍夫公园事先规划好的位置和图案种植下去。隔年春天,在32公顷的公园内,逾6百万株花朵一齐绽放,五颜六色的花卉将库肯霍夫装点成了花的海洋,景色迷人壮美。

库肯霍夫除了无数盛放的鲜花,每年还举办艺术展。公园因其大量的艺术收藏而闻名全球,是荷兰最大的雕塑公园。园内收藏了荷兰著名艺术家创作的数百座雕塑及艺术品,自然优雅的环境巧妙地映衬出了这些艺术品的精致绝伦。

库肯霍夫公园大风车附近,有7个形状大小各异的花园,每个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叫做“灵感花园”。七大灵感花园大小各异,从5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园丁们每年都会更换种植其中的植物和鲜花球茎,还有容器和花园家具,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每座灵感花园均拥有独特的主题和艺术气质,从古典到超现代,风格迥异多变。七大灵感花园每年都有一个开园主题,2015年的主题是梵高,为纪念梵高逝世125周年,用上千朵郁金香、风信子等鲜花设计组成了一个250平方米的巨幅梵高像。

景区主题活动丰富

――全球文化艺术+消费者体验

自2006年起,库肯霍夫公园开启了一个新的传统:每年公园都会选择一个特别的主题。2008年为“中国奥运年”主题,2013年以“英国――大花园之地”为主题,由6万个花球茎种植而成,22米 ×13米壮观的鲜花马赛克大本钟和伦敦塔桥堪称最壮观的“大地艺术”。这些主题充分显示了库肯霍夫公园的全球视野和对文化、艺术、科学等永恒的人类命题的关怀。每年这样的活动主题,不仅变化展示花卉种类,还吸引了全球大量游客。

每年的春天,这里都将举行为期8周左右的花展。每逢花展季,公园内的温室皆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品种与花艺装饰设计,有全球最大的“兰花展”和“百合花展”。同时还安排许多相关的活动,包括园艺与插花等的工作坊、各种主题的展览等等。

2015年这里最让人瞩目的活动是花帽的展览,展出花卉在帽子设计方面的运用。展览展出1950―1960年代由名牌Dior、Coco Chanel设计师设计的古董花帽,以及来自世界各地100位设计师与艺术家以花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

在这里还可以见到荷兰木屐这一传统工艺的制作。身形高大的木屐师傅向游人讲解木屐的一些历史和用途,随后将一块木材放在刨木机上,很快转了一个大洞,然后熟练的磨滑表面。一双木屐通常要涂抹数次光油,这样既防潮又耐穿,尤其适合荷兰湿地的地形,据说一位技术老道的木屐师傅,只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只木屐的制作。除却一般的造型,荷兰木屐还分园艺型、新婚型、滑雪马靴型等,因应不同的需要,大部分是防水之用,只有新婚型的木屐需要精雕细琢,两只鞋分别写上新郎新娘的名字,据说在婚礼过后这双木鞋便要永远的保存在夫妻的房间之中,象征永结同心。

为了照顾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各自偏好,公园内还设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园区,例如:音乐公园、自然公园、历史公园等,还特别为儿童设计了探险之旅、花园迷宫、牧场等游园路线。

旅游消费者在公园除了能欣赏到公园的自然美景,还能够获得很好的体验和互动,公园提供骑行、泛舟、市集、儿童游乐、艺术花园、花车游行、自然餐厅等多样的文创策划来丰富公园的主题内容。周六日,公园的游戏区和动物牧场都会为孩子们开展各项有趣的活动:在节假日,如复活节,公园会举行盛大的游行,花丛中会有数百名身着荷兰旧式传统服装的表演者。

另外,这里还有荷兰境内最负盛名的“春之容颜”花车游行盛典以及众多的节庆活动。游行队伍有大约20辆花车及30多辆用鲜花覆盖、装饰奢华的车辆组成,并由一个节日宣传车队和乐队引导前进。

景区经营多元化

――开发多层次收入

公园采用多元化经营,拓宽收入来源。主要营业收入构成是三大类:一是公园门票的必要消费;二是旅游衍生品(旅游纪念品等)和旅游餐饮、旅游观光(自行车租赁、私语小舟等)类的选择性消费;三是其他商务活动,如承办主题活动、导游、摄像等其他旅游服务。

公园每年开放时间一般是三月至五月,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票价成人15,儿童(4-11岁)半价。走在公园里,旅游者可以通过现代的音频视频资料(包括录音、照片、视频和采访)随时掌握一切信息;可以走进花店和路边小集市了解花卉种植技能,为规划自己的家园增添灵感;可以踏上自行车享受阡陌交纵间的阵阵彩浪,登上环保安全的“私语小舟”在触手的美丽球茎花田之间物语穿行。

潺潺流淌的溪涧,高耸云天的珍稀榉木,梦幻的郁金香花海,库肯霍夫公园美得几乎让人窒息。在过去60多年,库肯霍夫公园逐渐成为荷兰最具魅力的景点之一,年访客量达到80多万人次,并且已吸引了近5000万名游客前来游览赏花。很多皇室成员,如挪威、英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皇室夫妇、瑞典王储公主等都是这里的常客。皇家名人的品牌力量更为库肯霍夫公园带来了享誉世界的美名,拓展了全球旅游市场。

案例借鉴总结

――休闲农业火爆大招

生态农业、景观自然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以本土景观特色树立核心形象。

主题鲜明是休闲农业的立意根本,无论是日本的“工匠之乡”,还是荷兰的“郁金香花园”,都具有清晰的定位,鲜明的主题。

本地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灵魂内核,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在现代化语境和全球视野下重新解读地方传统文化,用文化带动旅游,才能创造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欢迎大家来__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__镇“重建争优,发展争先”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双争”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__市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为繁重的乡镇之一,在“重建争优、发展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启动后,我镇紧密结合恢复重建实际,严格按照市委的规定和要求,环环相扣,认真做好深入开展“双争”主题实践活动各个环节工作。一是强化领导,迅速启动“双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工作实际,领导职责分工,按照每1-2个支部的标准,共确定了9个片,16个联系单位,于12月30日进行动员,全面启动“双争”活动。二是解放思想,深入实际找差距。在解放思想找差距阶段,我镇于1月4日组织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个深入研究”及“五问”自查,剖析了原因,达到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的目的。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推进“双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制作“双争”宣传板,编发活动简报、悬挂标语等方式,大力营造了“双争”的氛围。

二、“双争”活动开展以来查找到的问题

通过广泛开展“五问”自查,班子成员集体剖析原因,我们感觉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方面存在“想歇口气”的问题。今年以来,全镇的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连续高强度工作,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连续半年“周末班子原则不放假,机关干部原则不准假”,实施“周一至周三”夜会制,大家均感疲惫,存在厌战情绪。当农房和“六进村”工作基本完成后,大家都有“歇口气”、缓两天的想法,缺乏“坚持到底、吃苦到底”的决心。

二是工作方法方面存在“前期过分讲速度不讲原则,后期过分讲原则不讲速度”的问题。在年初,无论是在征地拆迁还是在“六进村”推进、打造特色村落方面,始终突出推进速度,对于手续、程序没引起重视。下半年来,在重建项目转为以镇为业主后,大家均束手束脚,怕签字、怕承担责任,宁愿依葫芦画瓢,多放几天,也不愿认真研究政策想法提速加快重建。

三是情绪方面存在“怨天尤人,等靠要”思想。灾后重建必须部门之间、镇与市级部门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应对和化解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我镇存在过分依赖市级相关部门,“等靠要”思想严重,特别是期待市级部门有文件,一切工作都想有依据。面对责任,缺乏主动承担的勇气,面对困难,缺乏“万事不求人,自己想办法”的豪气。

四是工作统筹方面存在“缺乏统筹,只重眼前”的问题。从去年至今,我们将工作重心几乎全部投在“征地拆迁、农房建设及六进村”等方面,对规划、亮点打造重视不够,特别是对__镇后续造血功能恢复重建重视不够。至今未启动__镇工业园区建设一砖一瓦。在特色亮点方面,只顾完成现有工作,没有思考“以点带面、亮点照面”的问题。

五是在维护稳定方面,“大小户型”问题、农民工工资问题、“青苗费问题”、“六进村”资金划拨问题未有强力解决的办法。对维稳工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微然,维稳工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双争”目标及工作重点

20__年是我镇灾后重建的“攻坚决战”之年。我们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20__年,全镇灾后重建的主战场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全力以赴确保到春节前农房重建全面完成,3月1日学生全部告别板房;5月底前城镇住房建设基本完成;9月30日前实现__镇18个项目投资达到95%,完工项目达到95%,__镇现代化小城镇初具规模。农村灾后重建全面结束,新农村面貌基本形成,__镇工业发展区完成建设,园区工业基本形成集群。各项指标走在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的前列。

(一)坚定不移推进重建,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全力确保以镇为业主的项目顺利实施

确保春节前完成以镇为业主的__镇中小学、自来水项目的招标工作,完成“__镇375套统迁房”、“红豆村”招标的确认,力争春节前启动招标工作,__镇自来水厂力争春节前开标。

20__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镇__镇初中、__镇中心小学、__镇一幼、二幼、__镇慈山小学、__镇思安小学、百色小学,确保春季开学所有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

3月初全面完成__镇污水处理厂、__镇集贸市场、市政管网、卫生院中小学配套道路、清泉东路回龙街、工业集中发展区、贫困村乡村公路等9个项目的招标。3月中旬,完成垃圾中转站、5个公厕、集贸市场的招标工作。确保到20__年9月30日__镇18个项目完成投资95%,完工项目达95%。

(二)打造“三大亮点”工程,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整合项目资源,形成__新城区成片亮相的亮点。按照提升__镇城镇集聚功能要求,力争于20__年9月底前形成以__镇镇政府为中心,600套廉租房、三所中小学、两横两纵道路、370套统迁房及一个体育健身广场、一个综合集贸市场、一座公厕为集群占地300亩的__新区。并启动旧城改造,进一步完善__镇市政配套功能。

二是强力推进以红豆村为代表的特色村落打造。确保红豆村在5.12前形成参观接待条件。同时,在9月30日前,完成思源村、苏家桥村、桐子园村3个特色村的建设,形成参观接待局面。

三是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下大力抓好省道s106线__过境段及__镇北大街和洛小路沿线的风貌整治。20__年5月底前,通过采取控制红线、推进绿化等方式完成__镇北大街、__广场建设。

(三)以“双争”建设为载体,奋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是全面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和“六进村”工作。“5.12”之前全面完成222个集中点重建农房及“六进村”工程的扫尾工作,并启动绿化方案,完善各类村规民约,逐步消化农房集中后衍生的各类问题。

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__年,在老云西片区,以雪茄烟种植为龙头,扩大gh-1、gh-2种植面积,力争

合同烟达到2万亩,带动农民增收。在老民主片区,以建设“宏达生态农业园区”为龙头,发展农业现代观光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力争20__年5月12日前基本完成规划,年内启动实施。(四)以促进产业振兴为支撑,加快__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__镇工业集中发展区配套建设。我们将依据什邡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权限制定,全力抓好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企业落户__。20__年,完成__工业园区的“一横“道路建设、路灯亮化及绿化美化工作,工业区框架基本形成。

二是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借助洛小路改建、成什绵高速路、全国重点镇、宏达集团等优势,力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五)以城乡统筹一体化为落脚点,全面开创区域重点镇建设新局面

一是抓好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重点利用土地整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在集镇,在20__年3月底前,完成与烟厂云西仓库的土地置换工作。并力争利用灾后重建腾出大量城镇土地的机会,推进旧城改造。

二是抓好区域重点镇规划。在德阳发改局的支持下,我们已确定经验丰富的成都规划院对我镇区域重点镇建设进行规划。

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全面完成20__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率100%。二是全面启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三是大力实施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帮困建房三大救助工程,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六)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保障,不断夯实灾后和谐重建的基础

一是坚持标准,强化监管,确保灾后重建工作不留隐患。继续抓好农村永久性住房和“六进村”工程的监督管理及问题整改,确保群众居者宽心。

二是进一步完善维护稳定工作“一岗双责三挂钩”机制,将抓稳定工作常态化,重点在“事前排查”、“事前解决”方面下功夫,时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妥善处理好房屋质量、民工工资等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做好民事调解和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将影响稳定问题解决在萌牙状态,确保__不出大事。

三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巩固好20__年安全无事故的良好局面,抓好安全生产,特别是突出板房小区、企业生产、建筑施工等三大关节点的安全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工作措施

20__年是__镇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最为关键一年。要实现“双争”工作的目标必须昂扬斗志、倍加努力,我们将进一步振奋精神,在什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双争”工作要求,加强服务,抓好落实,加快重建进度,确保重建质量。

一是持续推进“双争”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展“双争”主题实践活动是提速重建,圆满完成重建任务的迫切需要。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双争”查出问题,理清了思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抱着“重建争优,发展争先”的态度,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将“双争”贯穿于灾后重建的始终。

二是采取领导挂项目,责任到人头,推进重建。镇党委政府将组织__镇的精兵强将,将18个重建项目细化到班子成员每个人头上,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形成“重建重担人人挑”的局面。同时,安排镇纪委加强灾后重建项目推进情况的跟踪督察,确保城镇重建强力推进。

三是充实力量,对重建进程实施跟踪问效。将拆除农房重建办公室,组建新灾后恢复重建办,举全镇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确保双“95%”的完成。

四是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快速有序推进。按照“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的要求,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由重建办制定出各项目时间进度表,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采取挂图作战、工期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的办法,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力争程序不减,时间缩短,提前全面完成18个重建项目的建设任务。

五是以政务中心改扩建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深入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篇(7)

【摘 要】 针对河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借鉴战后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完善农业立法,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补贴与扶持;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 日本农村建设;河北省;农村发展;借鉴;启示

河北省所在的燕赵大地地处中国的北方,自远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的活动区域。河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在整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他省份,河北省农业发展具备一定的优势因素,但随着发展的深入,阻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也在日渐地凸显出来。为此,河北省急需找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但同时这也是个充满着探索和曲折的不断学习、不断改革的历程。在过去的70多年中,日本农村从战后初期的贫困落后、破败不堪,逐步恢复战前水平进而走向更加繁荣,且真正实现了与城市的一体化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为注重追求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在农村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完全都可以为河北省农业发展所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三次新农村建设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农村满目疮痍,农作物连年欠收,物资供给极度匮乏,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国民经济频临崩溃。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后又于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进行了较为完整而全面的农村建设活动,主要成就是建立了覆盖全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系统和与“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成就为日本的新农村发展保驾护航,一直持续到今天,使日本成为第一个在亚洲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国家。

1956年,日本正式开始了战后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之路,这也是日本解决“三农”问题的伊始,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和措施有:首先,划定新农村建设的试验区,在区内依据成立的农业振兴协议,开展农业振兴工程;其次,规范农村工作的机制。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众人智慧,同时中央政府积极牵头与各地方政府、商业团体,社会组织等进行共同磋商,制定农业发展计划并颁布实施;第三,政府主导加强资金方面的扶持,对农业经济采取特殊补贴。到1962年底,日本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得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又逐步开始推进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使得原本零散的土地得到整体规划,促进了当地农民的整合,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家园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但是,首次尝试的最后5年―即1962年至1967年,由于发展程度推进过于迅猛,导致农村地区开始出现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偏小、农民居住条件差,以及后续的社会保障条件不够,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保障和设施落后,矛盾突出。

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政府从1967年3月开始,制定了第二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重点发展地区经济产业,平衡地区、产业和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加强竞争力,减小与国际对手的差距,减少环境污染。这一发展阶段的重点是积极推进“三农”现代化,并兼顾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把农村建成具有魅力的舒畅生活空间”的目标。通过努力,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总值由1967年的41661亿日元激增至1979年的115640亿日元,增幅高达177.6%;而1979年日本农村地区的人均纯收入也第一次超过了城市的工薪家庭,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引起了全球经济衰退,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日本首当其冲,蒙受了巨大损失。正值此时,长期存在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现象越发严重,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因为劳动力短缺而萎缩衰退的危机。为应对新的挑战,日本开始了广泛的“造村运动”,是为第三次农村建设运动。但经历经济大幅滑坡的日本政府,财力已然今非昔比,凭借庞大的资金支持而化解农村危机的途径已无法继续生效,而基于农民自发产生的造村运动恰好能在不需要政府提供大量资金和能源扶持的条件之下解决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在整个造村运动中,最具影响力、应用范围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当属1979年开始提倡的被称之为“一村一品”的自发运动。“一村一品”运动,顾名思义,便是要充分发掘各个乡村自身所具备的独特潜力,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提高。历时20余年的“造村运动”成效斐然,若单就基础设施而言,农村与城市亦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别;同时,农民的收入逐年大幅提高。据统计,到了2002年,日本农村家庭以550万日元(约合4.4万美元)的年均收入远远地超过了城市中等收入家庭。

日本的新农村建设在经历了长时间、分阶段的推行之后,取得巨大成功,其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空前改善,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二、河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作为中国北方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发展形势喜人,农村建设成就斐然。但是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发展中依旧伴随着很多不足与缺陷。因此,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成为现阶段河北省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综合近些年来的相关资料,可以总结出制约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大致如下:

1、农业资源受到制约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淡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首先,从土地资源来看,全省的有效耕地已经由1996年的10346万亩下降为2009年的9843万亩,年均减少38.7万亩。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土地资源短缺的局面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不断地恶化。其次,淡水资源的缺乏是河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2007年河北全省可用淡水资源总量为119.87亿立方米,年用水量却高达201.83亿立方米,其中仅农业用水一项便达到了155.75亿立方米,占总用量的近80%。为应对如此入不敷出之局面,河北省每年不得不超采地下水达40亿立方米。

2、农业市场受到制约

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在于扩大市场的需求,对于河北省农业发展而言,目前的局面极为不利:一方面,国内的农副产品市场供给已趋于饱和,绝大多数农业品的市场空间均已临近上限,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河北省能够用于出口的农副产品类型屈指可数,加之入世之后不断变换的国际贸易形势,加之西方国家所谓的贸易保护行径,使得中国尤其是河北省的农副产品很难在出口市场中搏得一席之地。

3、农业发展体制的制约

众所周知,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革新是整个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以土地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发展模式,短期看来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经济收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此种分家分户、小规模、高成本的生产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21世纪之后,种种迹象表明,此种经营发展模式已经潜力殆尽,长此以往势必最终阻碍农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分散的小农有组织地合并到一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地推动改革和创新。

4、农业科技受到制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科学技术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但是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河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这是一个长时间的难题,加之现阶段河北省在农业研发机制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的科技市场也发育很晚,短时间内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5、资金投入受到制约

资金的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任何形式的发展都不能离开资金的支持。目前的农业发展,主要的投资主体是农民本身。但是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而言,回报率相对较低,且周期漫长,同时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较之城市而言也过于缓慢,因此,单纯依靠农民对农业产业进行投资是靠不住的。且河北省的财政状况连年吃紧,可用于农业产业的投资比较有限,以至于全省农业发展中资金的供需矛盾非常尖锐。

三、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河北省的启示

笔者认为,日本的农村建设对于河北省能够借鉴和引用的主要启示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通过国家财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补贴与扶持;重视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该放在首位且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了使得新农村建设拥有切实保障,相关的立法也需同时跟进,做到有法可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在于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绘制这一宏伟蓝图,政府需要担负起重要的领导责任,在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日本政府共出台30多部相关法律与法令,使得其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切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二战之后日本的农业恢复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就是在于政府恰当且正确地履行了其义务,将农业发展所需仰赖的各项机制不断健全,从而使得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事业均能得到切实有效地保障。

其次,从国家和省的层面而言,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设施的建设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被视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重点所在,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切问题的核心。由于收入渠道过于单一、思想相对保守等因素的制约,河北省农民的平均收入在全国位列下游。反观当年的日本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农业收入多元化。不仅如此,日本在农民增收这一方面成功经验较为明显,τ诤颖笔《言,可借鉴的方式相对较多,例如: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还能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推进农业创新等。

第三,政府需要主导农民加强团结互助,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由于生产经营模式的缘故,中国传统的农户经营无论规模和组织均无法单独抵御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风险。基于此,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到借鉴:首先初步建立起以合作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在此种农业经营体的基础之上逐步过渡到更大规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最后将这些组织进行横向联合建立起全国性的农业合作组织。目前,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在河北省内不少地区已初具雏形,因此更需政府及时引导,将目前仍较为分散的合作组织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以提高农民群众对抗各种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第四,就培养农民自发、自立与自强的信心和决心而言,农民的整体素质需要得到加强,以促进先进科技和知识的传播与推广。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素质与职业化教育。日本农民的素质之高、技术之精湛为世界各国所望尘莫及,取得如此优异成就的核心在于日本自进行新农村建设以来,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为龙头,以各式各样的农协组织为培训机构,自下而上,在其全国范围内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同时又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相比之下,河北省的农民群众无论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还是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和储备都远远不及日本,因此其措施和手法亦可以为我所用:政府牵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人才推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最后,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必须体现人民民主之原则,坚持农民的广泛参与。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实践活动与当前河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极为相似:在日本的第一和第二次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对于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均坚持了其一贯的自下而上的原则,在倾听民众心声、征询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掌握广大群众之所求,进而将政策逐步引导至对群众利益有利的方向上来。河北省拥有着广袤而辽阔的农村地区,且各地差异明显,因此更需充分倾听当地农民的意见,把握人民的核心利益所在,将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结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可谓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其政府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而展开的三次大规模新农村建设,收效均极为显著。中国作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极为实用的借鉴意义,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河北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均可以效仿日本,循序渐进地、有条不紊地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以求农业经营管理机制的不断改进,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晓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日本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建设新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1(8)125-126.

[2] 黄立华.日本新农村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7(1)21-25.

[3] 董栓成,预吉亮.中日新农村建设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09(9)127-129.

[4] 周维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日本的经验[J].日本学刊,2007(1)127-136.

[5] 焦必方.日本现代农村建设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 《中国农业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全书:河北卷[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