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扶贫资金专项审计

篇(1)

一、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扶贫专项资金是专为贫困地区提供的资金,具有设计范围广,使用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如果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着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导致贫困地区无法得到稳定的发展,也就无法减小贫困差距,因此需要人们意识到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扶贫专项资金展开全面并且有效的审计监督来保证扶贫专项资金的有效落实。

二、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对策

1.采用事中以及事前介入的方法,展开跟踪审计

因为扶贫开发项目大多数是将村作为单位来展开规划以及实施的,其中涉及内容非常广,如果等到事后在进行审计工作,难度就会增大许多,因此可以采取事中以及事前介入的方法展开跟踪审计工作,通过提前介入来了解该项目规划是否可以得到关注的满足,是否可以真正的解决群众的问题,是否足够科学,是否尊重广大群众的意见。项目的具体实施是否有群众代表或者群众的参与监督,是否严格遵照项目规划进行实施,是否存在有浪费现象,采用这种跟踪审计的方法可以确保扶贫专项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2.给予资金安全一定的重视,展开专项审计工作

为了可以真正的保证扶贫专项资金可以得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在村,乡镇,财政局,市扶贫办等实施单位的每一个具体的经办环节都不出现任何问题,就需要对扶贫专项资金展开定期的专项审计。借助定期审计,确保资金处在安全的状态,同时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的查找以及纠正,从而使扶贫资金可以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益。

3.给予项目建设一定的重视,展开决算审计

为了可以有效的防止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高估,对项目工程投资进行虚增,项目资金出现流失等现象的发生,需要对扶贫资金主导的或者是全额投资的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重点查看项目的现场签证是否具有真实性,对工程造价中存在的“水分”展开严格的挤压,有效的防止扶贫资金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滴,冒,跑等现象。

4.和常规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扶贫专项资金展开日常监督

其一,和每年都实施的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重点对扶贫专项资金市级的专户制度,专账制度以及报账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进行关注,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同时需要检查扶贫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进度进行拨付,有无存在拖欠现象,有无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多用现象。其二,?⒉普?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和部门的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给予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部门一定的关注,看这些部门是否存在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截留或者是将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其他办公经费支出现象的发生。其三,需要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有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骗取,挪用以及截留现象的发生。借助这种常规审计方法展开拉网式的排查以及监督,从而将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死角进行有效的清除,保证扶贫专项资金可以真正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用。

5.对审计力量进行整合,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

因为扶贫专项资金具有实施周期相对比较长,实施的范围非常广并且使用对象也非常广这3个明显的特点,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审计机关来对扶贫专项资金展开审计监督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使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全覆盖以及高质量的标准,因此也就限制了扶贫专项资金的更好使用。所以在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管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将审计机关的审理力度以及审计力量加大。同时,还需要让市财政局的卫生,教育,交通,牧,水,林,农等扶贫项目综合管理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内审机关以及项目主管部门对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以及管理工作可以得到全面的加强。市审计机关还需要加强对行业的管理以及对内部各项审计业务的指导,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使审计信息可以得到共享,同时需要给予审计整改追踪督办工作一定的重视,对于在项目正在实施中出现的骗取扶贫专项资金现象,对项目进行随意调整现象,对项目规划进行随意更改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

篇(2)

扶贫资金,强调条条块块,分散投放使用,效益小、效果不明显,这是长期困扰扶贫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海南省建立集中扶贫资金,集中扶贫对象,集中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突出问题的“三集中”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发改、民宗、农业、水务、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的涉农资金,形成合力,集中投向贫困农村,实行整体推进。

据统计,2011―2013年,全省整合各类资金6亿多元,集中扶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以种养为主的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开展职业教育和扶贫培训。还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扶贫模式,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瓶颈”问题。

省农村信用社把小额信贷向贫困农户延伸,降低信贷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扩大贷款规模,支持贫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临高县新盈信用社鼓励贫困农户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贷款,让社员在使用贷款时互相监督,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风险。仅2013年,海南累计投放小额贷款财政扶贫贴息资金2473万元,引导带动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38亿元,同比增长33%,受益农户达1.28万户。

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村开展以“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定点扶贫和干部驻村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工作,在海南已经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十多年。

地处海南中部的屯昌县是省级贫困县,近两年来,屯昌安排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114个村委会,包括县四套班子领导在内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397户贫困户。仅2013年,全县联村入户帮扶工作直接投入资金物资884.328万元,为贫困户办实事695件。县委、县政府这一举措,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当年贫困人口减少1190户5075人,人均年收入增加688元。

对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村民邱国文来说,2013年是个好年头,因为他们全家告别住了40多年的破房子,搬进了混凝土结构的新房。他逢人就说,“是‘亲戚’省委办公厅帮我建的房!”省委办公厅共帮助像邱国文一样的18户贫困农民建起了新房。近几年来,海南省机关派出干部5000多人次轮流入驻157个贫困村,引进、投入资金物资近7亿元用于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致好评。

多年实践证明,发展种养产业是贫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海南省抓住大部分贫困地区土地肥沃,雨量、阳光充足,植被容易生长这一自然资源优势,扶持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以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

在产业扶贫中,海南积极扶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行“公司+农户”、“科技十农户”等模式,建立以“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形式的经济共同体,帮肋贫困地区农民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以形成“一村或数村一品、一乡或数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近3年来,共投入资金2.6亿多元,扶持贫困地区农民新种植、管理橡胶、槟榔等热带经济作物和绿橙、香蕉等热带瓜果29万亩,饲养家禽家畜363万只、蜜蜂1.3万箱、海淡水养殖2906万尾等。地处霸王岭脚下的昌江县七叉镇贫困户陈慧珍和村里4个姐妹领到扶贫部门发放的100箱蜜蜂来饲养,短短几个月,蜜蜂已经发展到300多箱,如今已经卖出1700多斤蜂蜜,收入近12万元。

观念落后、技能低下,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海南省加大力度,每年至少投入两千万元用于实施以农村贫困剩余劳动力培训输出为主要内容的“雨露计划”。截至2013年,全省投入“雨露计划”中专班培训资金7927万元,培训9850人,其中2479人已获得中职学校毕业文凭并实现就业或自主择业,就业率一直保持95%以上。

就读于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的小吴是屯昌县人,父母以务农为生,收入微薄,无力支持他继续就读高中。2010年,在省扶贫办等部门的帮助下,小吴进入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不仅学杂费全免,每月还可以领到几百元的生活补贴。这位今年即将毕业的小伙子,早已被龙泉集团旗下公司提前“预定”,成为“雨露计划”又一受益者。目前海南全省共有15所学校被定为“雨露计划”指定招生培训学校,学习专业涉及酒店服务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中西式烹饪、美发与形象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焊接技术等。

扶贫资金是国家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用好用准扶贫资金,是海南扶贫开发工作的又一亮点。

首先,阳光操作。坚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招标、议标、公告、公示制度,通过群众大会、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将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和负责人、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规模等情况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篇(3)

一、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

审计人员应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各项专项资金政策的相关文件、预期目标、操作规程,从而掌握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实;二是以当地财政部门和资金管理机构为着陆点,收集各种专项资金的立项依据、批准文件、组织机构设置、实施进展、政策覆盖面等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等方法,一方面审查政策是否执行到位,是否符合当地社会自然经济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无虚假申报、盲目申报、少报漏报而忽视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否存在没有完全按照文件精神执行国家相关资金政策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延伸相关单位和个人,审查专项资金是否真正落实到实处,是否存在有些项目根本未实施,资金仍滞留财政账户;是否存在已开工的项目,资金不能按工程进度下拨到建设单位,而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是否存在因理解政策偏差而出现资金闲置和部分人群应受益而未受益现象。

二、以专项资金为主线,围绕资金的投入、拨付、使用、管理等主要环节开展审计

①在资金投入环节上,要摸清资金的总体规模、结构分布和投向变化情况,检查是否严格按下达的文件计划执行,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进而全面反映和评价政府资金投入的总体情况及现状;②在资金拨付环节上,要监督财政和负责资金安排分配的主管部门,是否按照规定的金额比例进行配套,并及时分配、拨付资金,是否存在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资金挪用、延迟拨付、滞留闲置和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③在资金使用环节上,不但要从账表及票据等原始凭证入手,而且要深入实地进行实地勘察、测量,或者走访受益人群,广泛联系实际,做出审计结论。重点检查财政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情况。包括票据是否合法,资金支出是否符合政策,支出内容是否真实,用途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擅自改变用途的情况。具体如违规挪用资金补充办公经费,发放奖金、津贴和福利,项目之外购车、搞基建,擅自出借资金,或者利用税务等部门“代开”的运输、劳务等票据套取资金,以合法形式掩盖虚假事项和不实内容。以及用白条支出,施工单位多结算工程款,工程未按期交付使用、向不符合专项资金使用条件的人发放补贴,和政策执行不到位致使资金滞留的现象。同时要关注有无随意缩小规模,未按批复文件规定进行建设实施,以便达到侵占专项资金的目的;④在资金管理环节上,审查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是否实行报账制、招投标制度,资金拨付是否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三、审计目标上,充分关注专项资金效益

现行专项资金项目按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三类。在对未来效益的审计评估时,要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既要进行趋势分析,更要注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公益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如与人民生活有关的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教育投资,与地方硬件建设有关的交通建设资金、城建资金等等,对此类资金的效益评价,要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确保保障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效益性,挖掘仍然需要保障的人群,以及分析当地资金实力,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对项目建成后涉及资产移交及后续管理、维护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评价,主要包括资产接收管理的主体是否合法及其管理能力如何,现行管理体制能否满足长远发展需要,运行收入与成本费用有无严重倒挂,使运行难以为继而无法长远发展。对准公益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既要立足社会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如与“三农”有关的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水利资金、农田建设资金等,评价其效益时,一是利用宏观经济与社会指标,从分析项目是否按期完成,促进增加就业机会情况、改善投资环境情况,改善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拉动周边和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区域规模经济的形成、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等方面的方面,评价社会效益情况。同时要评价其对增加农民收入,运行后增加税收等经济效益情况。对经营性项目效益审计的重点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如与发展生产力有关的科技、技改资金,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保资金等,评价其效益时要牢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财务、经济、技术能力指标,如投资回收期、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净现值、工业净增加值等指标以及是否增加产业化程度、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经济效益情况。同时利用项目对改善资源的消耗与利用以及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噪声、污染物等排放是否控制在规定标准之内、治理措施是否有效、改造生态的能力如何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评价资源与生态效益情况。

四、推进审计公告制度

篇(4)

根据贫困村不同的贫困原因,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针对边远偏僻村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的实际,我们大办交通,修建村社道路,着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针对旱片死角村水利设施落后、靠天吃饭的实际,我们兴办“五小水利”,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针对水库淹没村人均耕地少、群众致富无门路的实际,我们通过能力扶贫,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手段,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在贫困户的帮扶上,我们坚持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每一户贫困户落实了一名帮扶责任干部,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到户帮扶责任制,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脱贫项目,形成了“全覆盖”帮扶格局。同时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二、工作亮点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明。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摸清全县贫困底数,严把贫困对象识别程序,确保精准扶贫工作不走样和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在贫困户的识别中,采取量化指标、定性指标与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创新推出“三步工作法”和“四因四缺分类法”,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确保贫困识别落实到户头人头上,力争做到“零错漏”。“三步工作法”就是在贫困对象识别上,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首先由农户申请,然后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会比选,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对象名单,经过三次公示后,最终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四因四缺分类法”就是在致贫原因分类上,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等,进行细化分类,明确每户贫困户具体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帮扶。

(二)精准帮扶,扶贫措施实。一是开展精神扶贫。在扶贫村广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树立创业致富榜样,摈弃“贫穷光荣”的落后观念,将“要我扶贫”的思想转变为“我要扶贫”的行动,彻底改变贫困村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开展基础扶贫。整合土地整理、饮水工程、“小农水”和村道路改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大项目安排向贫困村的倾斜力度,逐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和改造村社道路49.5公里,新建便桥121座;新建和改建提灌站、塘堰、囤水田等基础设施220处,改造中低产田2.82万亩,新增蓄水能力564万立方米。三是加快产业扶贫。在贫困村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道地药材、优质水果、绿色蔬菜、特色干果和现代畜牧等六大特色产业。四是实施行业扶贫。统筹整合卫生、文教、社保等行业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5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5处,建成村级医疗卫生室90个、农村广播站33个,将贫困村民全部纳入新农保,促进贫困村生活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五是开展能力扶贫。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引导性和技能性培训,动员500名贫困农民参加机电、服装、汽修等13个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水平

(三)精准管理,扶贫机制新。坚持帮扶计划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社会保障到村到户“五个到村到户”,力求做到“扶贫扶志、帮穷帮心、脱贫脱根”。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分工、群众主体的扶贫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由单位选派干部组建成驻村帮扶工作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三名以上驻村干部和两个部门实行对口扶贫,建立了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点对点”、“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结对帮扶制度。二是建立项目牵引、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建立创新龙头带动、专合引领、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针对扶贫村产业落后、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引进有实力的农业业主,将农业企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的牵引企业,鼓励养殖大户,采取寄养制模式,引导贫困户一家一户,小规模发展散养生猪产业,对生猪养殖散户依然采取“五包一保”的利益连接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加支部加协会加贫困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由涉农部门提供项目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入股,村两委负责具体实施,产业收益实行按股分红,这样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更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目标责任明确。为做到扶贫精准滴灌,实现贫困户脱贫,县委、县府多次组织召开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并以大英县委办公室、大英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县级领导联系贫困村,县级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实行驻村帮扶。

2.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加大对扶贫移民重点项目的实施过程、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效益情况的稽查力度,强化扶贫移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项目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质量终生负责制,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完善扶贫移民工程建设竞争入围机制,创新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管的主体作用。

3.提升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以“6995”平台为载体,落实好贫困户联带帮扶小组,组织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发展产业,对有劳动能力又急需脱贫愿望的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促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利用驻村扶贫帮扶工作组,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根据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启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争取实施小额信贷、雨露计划、扶贫易地搬迁等惠农政策,有效改变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资金短缺、上学困难、居住环境恶劣的现状。

4.强化纪律,增强办事效率

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落实上下班签到责任制。严格小车管理,加强“三公”经费公开,杜绝大吃大喝现象,没有发生违的八项规定事件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扶贫移民工作全过程,扶贫移民干部更加注重自身修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廉政纪律,确保扶贫移民资金、项目和干部安全。

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空心现状制约产业发展。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在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上有较大难度,动员一家一户发展产业相当困难,农村空巢化现状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带动贫困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还需要作更多探索。二是贫困村民增收渠道不宽。由于当前农民增收主要靠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由于农业产业链较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种养殖业增收的空间狭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多,贫困村民实现快速脱贫难度较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速度,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及早启动2015年扶贫项目、移民后扶专项项目。

二是实施雨露计划、小额信贷、扶贫搬迁等三大扶贫品牌。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制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三是认真开展“10.17”中国扶贫日宣传,推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利用全国扶贫日宣传为契机,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扶贫工作新方法、新经验、新成果的宣传力度,确保我县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是按季度及时兑现移民后扶直发直补资金。对全县移民人口再次进行核准登记,依法依规及时兑现直发直补金,确保库区移民村社会稳定。

篇(5)

一、加强思想建设,领导班子“一线指挥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局领导班子由5名成员组成。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干事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注重自身的

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领导本局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己任,以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之中。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高质量地开好每年不少于1次的民主生活会。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都落实了对“三重一大”事项须经党组成员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按照各项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事,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在职责履行上分工不分家,积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其位,谋其正,思其职,尽其责,坚强领导,理性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上有新的成就。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贵武同志因年龄到杠改任调研员后,积极协助新任局长的工作,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现任党组书记、局长卢佳林同志到任后,刻苦钻研审计业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加班加点,勤奋工作,被机关人员称为“我们的好带头人”。

二、注重队伍建设,为首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明显发挥。

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和形象良好的审计队伍,我们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审计干部积极开展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能、学科学文化、学实践与管理的活动,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奋发进取精神,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广泛深入地开展“守法、文明、诚信”活动,倡导自觉履职尽责,树立法律与公德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讲秩序、讲文明的行为习惯;倡导在社会做一名守法公民,在单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在家庭中做一名模范成员;倡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廉洁从审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坚持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坚持自身行业的文明执法,始终围绕“擦亮服务窗口,争创文明行业”这—主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在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廉政勤政,我们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生命线,为廉洁从审提供可靠的组织纪律保证,相继制定了《审计组廉政纪律公示制度》、《科级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建设审计组长负责制》、《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审计纪律监督卡反馈制度》、《礼品上缴登记制度》、审计组长执行审计廉政纪律报告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捐赠活动。近年来,为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贫困乡镇村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为土左旗把什乡民族小学捐赠桌椅20套,清水河县暖泉村委会捐赠桌椅、沙发10套(件),号召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为灾区、红十字会、捐款3200元,捐献衣物1485套(件),在与土左旗察素旗镇水泥厂社区的“访民情、解民难”活动中捐献款物3000元,与锡林南路电前居委会的结对共建活动中,资助电脑、打印机款8000元,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款7000元,特别是在这次5·12地震发生后,局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积极为灾区捐款18820元、交纳“特殊党费”35500元。

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牢固确立“文明树形象,文明出效益、文明促繁荣”的全新观念,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努力建设“学习型”、“道德型”、“文化型”、“服务型”的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诚信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审计工作特点、行业条件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广泛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争创评比活动,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首府环境献计献策,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力推进首府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快审计转型,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新的提高。

去年以来,局党组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审计转型步伐,认真践行审计厅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在全局上下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使全局人员的审计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自觉围绕中心,强化服务树形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抓好审计监督的同时,建立了全新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参与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