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班级教师情况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班级教师情况分析

篇(1)

【关键词】高校自动排课;合理化指标;时间模式及匹配;耦合;回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105―05

引言

排课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编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室的利用率等等。排课又是所有教务工作中最复杂的,不但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室的排课时间不冲突,还要考虑各排课要素的合理性。特别是高校课程,存在着单双周、前后节、分段、分班、合班、教师合上、教师多课、大教室、小教室、特殊教室等诸多复杂因子,使得高校排课非常费时费工。

因此,计算机自动排课是必须的。尽管国内外关于计算机排课的研究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排课算法方面[1], 主要解决排课四要素不冲突问题,是关于自动排课是否可用的问题,并没有一种可以一键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另外,排课算法也很难兼顾最优化[5]与合理性,合理性是关于自动排课是否用得好的问题,合理性不易靠算法实现。

为此,应从研究排课的合理性原则出发,给出基于合理性原则的自动排课实现方法,以最优化地解决高校排课在时间、教室、学生班级教师等方面多元合理性问题。

一 高校排课复杂性分析

任何排课系统都必须考虑时间、教室、教师、班级四要素[1],而高校课程系统中,四要素又各有自己的复杂性[2]。

关于学生班级:中小学行政班级就是授课班级,且各班人数基本相等,排课的基本单位就是行政班级。高校课程体系中不但各行政班级人数差别较大,且存在着许多班级组合与拆分的课程组合情况,如许多社科类、基础类课程是多班合上的大课,许多专业基础课是两三个专业合上的小合班课,许多具有实验环节的课程的实验部分是分班课,等等。因此,高校排课系统不但要考虑按基本的行政班排课,还要考虑合班上课情况和分班上课情况,合班包含大合班和两班合上的小合班情况,分班包含全部课时分班上和部分课时分班上的情况。另外高校还存在不按班级排课的公共选修课。

关于教室:中小学班级教室一般就是行政班级的上课教室,且教室种类单一。高校一般不存在班级教室,且教室具有多样性。按容量分:包括阶梯教室、大教室、小教室,按功能分:包括普通教室、语音教室、机房、专业实验室等。

关于教师:中小学一个教师主上一门课。高校教师存在着一个教师上多门课和多个教师合上一门课的情况。

关于时间:中小学课程基本是一门课程占一时间单元,即排课的基本单位是一节课。高校排课时间的安排是最复杂的。首先,高校大多数课程是按两节课连排的,即排课的基本单位是连续二节课,但高校许多课程的周学时却是单数的,存在着1、3、5学时课程,一般要通过单双周排课的方法解决,3、5学时的课程也可通过三节连上的方法解决。其次,即使是二节课连上的情况,还存在着前节和后节需要不同安排的情况,如大学英语课一般是4学时,其中有1学时是听力课,需要在语音室上课,所以大学英语课每周排两次,其中一次课的前后两节中有一节要安排在语音室上课,因此,高校排课时间上还要解决前后节组合的问题。第三,对于许多特殊专业课还存在一段时间连续上课的情况,如艺术类的课程,往往是集中安排在连续的几周内完成,每周上课时间或是完整的一天,或是半天,此类课程称为分段授课课程。

二 高校排课合理性原则与策略

高校排课不但排课要素的复杂程度高,对排课还有一定的原则性要求。总原则是四要素不能冲突,这是必要条件。另外还有一些非必要性的原则与策略,即合理性原则,四要素有其内在的和相关的合理性原则。

关于学生班级与教室相关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班级教室最少移动性和容量最佳耦合性。班级教室最少移动性是指一个班级所有课程应尽量安排在同一教室内,虽然高校班级上课地点不要求固定,但如果一个班的课程大多数被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教室,不但可以减少学生课间换教室的时间,更可给予班级归宿感。容量最佳耦合性是指为所有班级分配的教室容量与班级人数差值的平均值最小。由于高校班级人数不等,教室容量不一,应避免小班占大教室的情况,优先保证多班的大合班课程占用大教室,以节省教室资源。

关于学生班级与上课时间相关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同班级课程总体分布均匀性和同班级课程的时间最佳耦合性。课程总体分布均匀性是指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应尽量均匀分布在五天上课时间内,每天课时总量尽量相当,既要避免出现某天课程排得过满,也要避免某天课时太少,甚至没有课。时间最佳耦合性主要是单双周课程最佳耦合,在某个班级有多个单节课的情况下,最好单双周平分,且时间安排上使一组单周课和双周课共用一个连续二节的课时。这样使学生不至于因周数忘记上课,也有利用学生集中时间选其它课程。

关于教室与时间相关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同教室的时间最佳耦合性。这里专指英语听力课程,由于一般高校语音教室资源有限,应避免语音教室空置的情况。而语音听力课周学时为一节,一般安排在连续二节中的前节或后节。对于多个班的语音听力课,应尽量平分前后节,使二个班的听力课可以按前后节耦合在同一个二节时间段里,分用语音室。

关于教师与时间相关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不同课程的时间最佳耦合性和教师最少移动性。时间最佳耦合性是指同教师单双周耦合,有利于教师记住上课时间。教师最少移动性是指同一教师的课程,应在总体分布均匀合理且日课程量不超过四节的前提下,尽量安排在同天,这样既保证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减少教师多次往返学校的时间。

关于时间与课程相关的合理性原则,主要是同课程时间间隔均匀性。应避免一门课程连续上两天或三天情况。

三 自动排课合理性指标

基于以上原则,计算机自动排课算法或方法的量化指标应包括如下合理性指标:

最佳时间间隔均度:尽量使每门课程上课时间日间隔均匀分布,连上率或连空率最低,每次课时数不大于3,且最好上下午节次分布均匀。

最佳时间分布均度:每班级每天课程安排分布均匀,日上课时数均方差最小。

最大耦合度:从班级、教师、教室多方面尽量提高单双周、前后节的耦合度,单双节和前后节周课数差最小。

最小流动值:尽量安排同班同教室, 使同班级教室转换率最小;在教师日授课时数小于4的前提下,尽量安排同教师同天上课,使教师授课天数最少。

最大利用率:相同节次时间内每教室容量与班级人数差最小。

四 排课设计与实现方法

1 排课总流程

由于高校课程存在着合班、分班、多教师、单双周、前后节、分时段、公选、实验等诸多排课复杂因素,排课又要尽量满足各种合理性原则和指标,且不能发生任何冲突,所以自动排课算法难度非常大。自动排课应根据高校课程的特性将课程分类,包括合班课、分班课、分段课、公英课、公共课、实验课、任选课等等,不同类别课程按相应优先级和不同的时间模式[3]进行分步排课,每类课程可分别采用相对应的自动排课算法。各类课程数据来源、优先次序、时间段模式原则具体如下(其中时间段分为上午一二节和三四节、下午五六节和七八节、晚上九十节)。

 公英课:为4学时的大学英语课,其中一节为听力。优先次序:教师课多者优先,再班级数多者,再课时多的。排课时间模式:上午一二节和三四节、下午五六节。

 实验课:为理化实验、英语听力、计算机上机等课程。优先次序:班级数多者优先,再课时数多的。排课时间模式:不排上午一二节。

 公共课:为社科、体育等课程。优先次序:班级数多者优先,再课时数多的。排课时间模式:不排上午一二节和晚上九十节。

 合班课:为班级数大于2的课程。优先次序:班级数多者优先。排课时间模式:任何时间。

 教师多班课:为授课教师的课程数大于1的课程。优先次序:课多的教师优先,再课时多的。排课时间模式:任何时间。

 教师单班课:为授课教师的课程数等于1的课程且非合班课程。优先次序:班级课程多者优先,再同班级课时多的。排课时间模式:任何时间。

每类课程各自按如下步骤自动排课:排序――匹配――耦合与冲突检测――回溯。排课设计分步分类的总体流程如下:

 准备排课数据:排课对象是课程,对课程进行分班、合班、分段等处理,建立排课课程列表;排课就是排教室和时间[4],建立班级时间课表和教室时间课表;班级和教师是排课的主体,计算教师的学时数,班级课时数等。

 手工先排:对于特殊要求课程、大于6学时课程、分段课程、连上3节课程,采用手工先排。

 分步分类自动排课:按课程类型分步自动安排不同类型的课程,不同类型课程自动安排策略不同。每一课程自动安排的具体步骤包括模式匹配、耦合检测、回溯[2]重排等:

 循环给出时间匹配模式,不同课程类型按不同时间段模式排课;

 对每一给出的模式进行冲突检测和耦合检验,判断是否可用、是否存在耦合;

 如可以排入,进行课程耦合或直接排入;

 如不可排入,进行简单回溯重排;

 自动补排:通过排序变更、多级回溯[6]等方法处理未排入课程。

 自动调整:全部排完后,进行班级和教室优化调整。

 手工后排:手工排入未自动排入的课程。

2 关键技术

(1)模式匹配

通过分析,排课其实并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算法,课程可排天数就5天,可排节数就5个时间段――上午一二、三四节、下午五六、七八节、晚上九十节,因此,可以按一定模式进行组合,给出所有可排时间,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高校课程超过6学时的课程非常少,这样的课程可以采用手工排。因此,在设计自动排课时,只考虑1至6学时的课程。另一方面,高校下午七八节和晚上基本是安排公选课和课外活动,也可手工排。因此,在设计自动排课时,可以只考虑上午一二节、三四节和下午五六节三个时间段。

对于5、6学时的课程,合理的排课时间应该是排三天,且间隔要合理,不应出现连排三天的情况。这样,有效的天排列组合为:124、125、134、135、145、235、245(1-5表示周一至周五),而125、145也非最佳,相当于连排三天,也可不予考虑,于是就剩五种情况,有效的天组合数据表示如下:

rk3i[1,1]=1; rk3i[1,2]=3; rk3i[1,3]=5

rk3i[2,1]=1; rk3i[2,2]=3; rk3i[2,3]=4

rk3i[3,1]=2; rk3i[3,2]=3; rk3i[3,3]=5

rk3i[4,1]=1; rk3i[4,2]=2; rk3i[4,3]=4

rk3i[5,1]=2; rk3i[5,2]=4; rk3i[5,3]=5

对于3、4学时的课程,合理的排课时间应该是排二天,且间隔要合理,同样不应存在连排二天的情况。有效的天排列组合为:13、14、15、24、25、35,其中15也非最佳,不予考虑,于是就剩五种情况,有效的天组合数据表示如下:

rk2i[1,1]=1; rk2i[1,2]=4

rk2i[2,1]=2; rk2i[2,2]=5

rk2i[3,1]=2; rk2i[3,2]=4

rk2i[4,1]=1; rk2i[4,2]=3

rk2i[5,1]=3; rk2i[5,2]=5

对于节的情况,分析5、6学时课,对于只排上午一二、三四节情况,可将其中三次课全排一二节或全排三四节的情况归入非优化九种组合中,则有六种情况,有效节组合数据表示如下(式中:1表示一二节、2表示三四节、依此类推):

rk3j[1,1]=1; rk3j[1,2]=2; rk3j[1,3]=1

rk3j[2,1]=2; rk3j[2,2]=1; rk3j[2,3]=2

rk3j[3,1]=1; rk3j[3,2]=1; rk3j[3,3]=2

rk3j[4,1]=2; rk3j[4,2]=2; rk3j[4,3]=1

rk3j[5,1]=1; rk3j[5,2]=2; rk3j[5,3]=2

rk3j[6,1]=2; rk3j[6,2]=1; rk3j[6,3]=1

类似地可以有一二节和五六节组合六种情况和三四节与五六节组合六种情况,合计有十八种情况。另外还有非优化的其它九种全天组合:

rk3k[1,1]=1; rk3k[1,2]=2; rk3k[1,3]=3

rk3k[2,1]=1; rk3k[2,2]=3; rk3k[2,3]=2

rk3k[3,1]=2; rk3k[3,2]=1; rk3k[3,3]=3

rk3k[4,1]=2; rk3k[4,2]=3; rk3k[4,3]=1

rk3k[5,1]=3; rk3k[5,2]=1; rk3k[5,3]=2

rk3k[6,1]=3; rk3k[6,2]=2; rk3k[6,3]=1

rk3k[7,1]=2; rk3k[7,2]=2; rk3k[7,3]=2

rk3k[8,1]=1; rk3k[8,2]=1; rk3k[8,3]=1

rk3k[9,1]=3; rk3k[9,2]=3; rk3k[9,3]=3

确定时间匹配模式后,自动排5或6学时课程时,用简单循环即可实现:

for ii=1 to 5

for kk=1 to 3

rk3j分别取12、13、23节组合

for jj=1 to 6

rr1=rk3i[ii,1]; cc1=rk3j[jj,1]

rr2=rk3i[ii,2]; cc2=rk3j[jj,2]

rr3=rk3i[ii,3]; cc3=rk3j[jj,3]

next jj, next kk

for jj=1 to 9

rr1=rk3i[ii,1]; cc1=rk3k[jj,1]

rr2=rk3i[ii,2]; cc2=rk3k[jj,2]

rr3=rk3i[ii,3]; cc3=rk3k[jj,3]

next jj, next ii

式中:rr1-rr3表示天,cc1-cc3表示节,kk表示每天上课时间段类型:

kk=1:表示只排上午一二和三四节;

kk=2:表示只排上午一二和下午五六;

kk=3:表示只排下午七八节和晚上九十节;

共有循环(3*6+9)*5=135次,即135种组合情况。但实际高校课程学时结构中,5、6学时的课程不超百分之五。

分析3、4学时课,共有九种情况,有效节组合数据如下:

rk2j[1,1]=1; rk2j[1,2]=2

rk2j[2,1]=2; rk2j[2,2]=1

rk2j[3,1]=1; rk3j[3,2]=1

rk2j[1,1]=1; rk2j[1,2]=3

rk2j[2,1]=3; rk2j[2,2]=1

rk2j[3,1]=2; rk3j[3,2]=2

rk2j[1,1]=3; rk2j[1,2]=2

rk2j[2,1]=2; rk2j[2,2]=3

rk2j[3,1]=3; rk3j[3,2]=3

确定时间匹配模式后,自动排3和4学时课程时,用简单循环即可实现:

for ii=1 to 5

for kk=1 to 3

rk2j分别取12、13、23节组合

for jj=1 to 3

rr1=rk2i[ii,1]; cc1=rk2j[jj,1]

rr2=rk2i[ii,2]; cc2=rk2j[jj,2]

next jj, next kk, next ii

共有5*3*3=45种情况,3、4学时的课程是高校课程的主要学时结构,一般占50%以上。

最后是1或2学时课程情况,一次上完,没有间隔要求,只要简单的循环即可实现:

for ii=1 to 5

for jj=1 to 4

rr1=ii; cc1=jj

next jj, next ii

共有20种组合情况。

通过组合模式的设计,使自动排课满足课程最佳时间间隔均度量化指标要求,保证了同课程时间间隔均匀性原则。

(2)单排流程

每门自动安排的课程对于每个时间组合模式都要进行教师、班级、教室三方面耦合匹配与冲突检测,以判断是否可排入。可以按该教师是否已排课情况分别考虑,每种情况下又分单学时课和双学时课。

如果该教师没排过,对于2、4、6学时课程,教师、班级、教室都不需耦合,只要判断冲突,即判断班级和教室排入时间是否有课,如果都没课,排课成功。

如果该教师没排过,对于1、3、5学时课程,需要进行班级耦合,如果班级已排课程存在单节课,则进行班级耦合;否则如果有教室已排课程存在单节课,则进行教室耦合;再否则只要判断班级和教室是否有课,如果都没课,排课成功。

如果该教师已排过,对于2、4、6学时课程,教师、班级、教室都不需要耦合,但需计算教师每天上课的课时数,并在每天课时总数不超4和尽量多的与已排天相同的前提下选择组合模式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该教师已排过,对于1、3、5学时课程,不但需要进行班级耦合,还要考虑教师每天上课的课时数,在每天课时总数不超4和尽量多与已排天相同的前提下选择组合模式。排课情况较为复杂,以5学时课程为例,自动排课流程如下:

先计算教师每天学时数,之后可分七轮进行,任何一轮条件满足,排课成功,否则继续下一轮:

第一轮:班级耦合优先,判断班级已排课程是否存在单节课,教师对应三天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二轮:班级耦合优先,判断班级已排课程是否存在单节课,教师对应二天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三轮:班级耦合优先,判断班级已排课程是否存在单节课,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四轮:教师耦合优先,判断教师已排课程是否存在单节课,教师对应三天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五轮:教师耦合优先,判断教师已排课程是否存在单节课,教师对应二天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六轮:非耦合,判断教师对应三天是否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第七轮:非耦合,判断教师对应二天是否均有课,且教师每天学时小于4。

另外,对于一教师只上一门课的单班课程情况,可采用特殊的单排流程在最后进行,其方法是:计算班级每天学时数――按学时数排序天――选出课时最少的3或2天,且3或2天间隔大于2――进行耦合检测和冲突检测,排入课程。这样保证了每班级五天课程的均匀分布。

通过以上设计,使自动排课满足课程最大耦合度、教师最小流动值、班级最佳时间分布均度等量化指标要求,保证了所有课程的时间最佳耦合性、教师最少移动性和班级课程总体分布均匀性原则。

(3)回溯重排

当某一课程通过模式匹配、耦合匹配无法排入时,可对同班级已排课程进行回溯,即把已排课程取回,进行换位排序,之后再排未排入课程。回溯可分四级进行:

第一级:无回溯,在第一轮自动排课时,不进行回溯;

第二级:单级回溯,在第二轮自动排课时,只进行简单回溯,取同班级的上一门课进行换位重排;

第三级:多级回溯,也叫补排,在二轮自动排课结束后,针对未排入课程的班级进行补排,取同一班级所有课程,由下向上,逐一换位重排,即:每次向上回溯一级,如回溯课与未排课都成功,则回溯成功;否则,恢复上一级原位置,向更上一级取课,进行换位重排。

第四级:换序回溯,如多级回溯仍不成功,可对该班级所有课程全部取出重排,重排之前,进行换序,使未排入课程排在最前面,优先排入。

通过回溯重排,可解决排入率最大化的问题。

(4)均衡调整

当所有课程排完后,可进行班级均衡和教室均衡处理。

班级均衡:从班级时间表取所有已排的非合班课程―按班级、学时排序,课时多者优先排序―计算每个班级每天课时数―查找是否存在某天无课的情况,如存在,逐一重排该班课程,直到所有天都有课。

教室均衡在不改变任何课程已排时间的前提下进行。方法是:从教室时间表取所有教室(普通教室)―按容量排序―取出对应课程,且课程按人数排序―重新排入。对于一二、五六节课程:先排可耦合的,再按序排,从耦合和容量差两方面提高教室利用率;对于三四节课程:先排与一二节同班的,再排可耦合的,最后按序排,实现同班级少换教室。

通过以上均衡调整设计,使自动排课满足班级最佳时间分布均度、班级最小流动值、教室最大利用率和最大耦合度等量化指标要求,保证了班级课程总体分布均匀性、班级教室最少移动性和容量最佳耦合性。

五 自动排课实现界面与结果分析

1 实现界面

排课系统界面由四个数据窗口组成,可实现全自动排课、分类自动排课和手工排课。

2 结果分析

用以下某学期实际排课数据对自动排课系统进行测试:

 38个班:包括10个专业;

 240门课:其中2学时课98门,3、4学时课109门,5、6学时课5门,大于6学时课、公选课和分段课28门;

 27间教室:其中普通教室19间,特殊教室8间。

测试结果是:自动排课时间小于3秒,2门课程未自动排入。自动排课时间为秒级,成功率达99%以上。进一步分析:参与自动排课学时总数为:2*98+109*4+5*6=662课时,参与自动排课普通教室提供学时数为:19*5*6=570课时,可见,教室利用率非常高。在另一次测试中,以15间教室安排250门课,结果是上午所有教室均排满,没有任何空教室。以上结果表明此自动排课系统具有非常高的性能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秀林,胡克瑾.基于约束满足和遗传算法的排课算法 [J].计算机工程,2010,36(14):281-284.

[2] 许荣泉,秦小屿.排课问题的研究与改进[J].软件导刊,2010,09(03):66-67.

[3] 王俊生,戴云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动排课课程优先级模型[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1):32-35.

[4] 马绍惠等.基于资源受限的非线性约束多目标排课模型及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03):520-523.

[5] 邹跃.构造人性化的排课算法[J].计算机教育,2007,42(06):53-55.

[6] 田岭.大学自动排课算法设计与实现[J] .教育信息化,2006,136(13):44-46.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ourse Arrangement Multivariat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Automatic Realization Method

HU Shi-q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course arrangement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a lot of reasonable course arrangement principl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ourse time, student class, teacher, classroom and a lot of indexes about best time interval evenness, best time distribution evenness, maximum coupling, minimum flow value, Maximum utilization. On this basis, course arrangement is classified and stages, each kind of course has its own priorities and period. By giving limited reasonable time pattern in a circular manner, checking pattern matching and multilevel backtracking, the arrangement of all kinds course is automatic realized. Finally by arrangement and adjusting, make the results more reasonable.

篇(2)

关键词:质量分析;班级管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44-02

班级质量分析是现今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班级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甚至有的教师将他人的分析套用自己班,结果是现状不清、原因不明、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难以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必须对班级质量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一、班级质量分析之形式

1.班级初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班级的现况,了解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摸清底子,制定计划,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打算如何去达成,也可说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重点在制定班级计划为主。

2.班级中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对班级计划实施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也可说班级中期质量分析是以班级管理诊断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为主,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3.班级末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对班级学期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考评,分析学期中班级的特色亮点,班级计划实施的成效,各领域发展程度的总结,也可说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重点以分析班级总结成效为主。

二、班级质量分析之内容

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但是要有重点,那么我把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分析、班级特色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幼儿基本情况。

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诊断问题与不足之处。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2)重点分析。进行班级情况分析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我们所负责的班级是优秀的还是落后的,不管我们所培养的班级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都要科学地有效地管理班级,首先必须摸清自己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和了解班级幼儿总体水平,有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恰当地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只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好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比如班级幼儿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及人员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心发育状况等等;还有班集体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如何。

2.班级工作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保教工作目标与措施。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整改措施。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成效与评估。(2)重点分析。班级工作分析主要是分析本班的教学及保育工作情况和家长工作情况,要分析这些工作情况必须要明确班级工作所要奋斗的目标。明确班级工作奋斗目标在摸清班级情况,进行班况分析以后,就要提出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工作奋斗目标。班集体目标是班级成员通过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结果。需要经常寻找鼓励班级前进的力量,提出远景,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和新的任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正式的教育集体,班集体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班级特色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环境。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活动。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收获与成果。(2)重点分析。班级特色分析主要根据班级自己独有的亮点进行分析,如环境创设、区域亮点、特色活动等。分析班级特色时要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把自己班级与众不同的情况展现出来。

三、班级质量分析之原则

1.方向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依据,紧紧围绕当地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进行,以利于正确导向。比如:小班幼儿基本是分析以保育工作为主;而中班就可以分析保教结合工作;大班可以分析幼小衔接的工作。

2.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分析的内容要全面,信息反馈要多层次、多渠道,围绕总目标,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制定出初期、中期和末期质量分析。比如:质量分析不但要分析班级幼儿发展情况,还要分析家长与教师的引导情况等全方位进行分析。

3.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本班管理情况中的问题。比如: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措施分析。

四、班级质量分析之作用

1.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宗旨是搞好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管理,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班级质量分析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班级教师的集体目标,落实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班级质量分析,是面对一个个班级幼儿的分析,它为高层次的质量分析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依据,也为实施系统的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班级质量分析与管理搞好了,教书育人的任务就落到了实处。

2.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管理、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好,大有益,定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为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质量分析的导向、激励和信息反馈的作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更好地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幼儿园每学期都会进行分层次质量分析研讨,在分析中教师可以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挖掘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分析时,将各类有效的方法进行共享、推广,并深入到各班级中,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五、班级质量分析之体会

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质量,提高广大教师有效管理班级的水平。其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使我体会到:抓好质量分析对班级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效果就显著。我认为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所带班级的基本情况,找出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集中精力找攻坚战,努力推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通过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我能体会到教师潜心研究每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孩子,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细节管理,我们老师都是层层把关,步步落实,把师爱和母爱浓浓地融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宝臣.班主任工作艺术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Establishing Class Quality Analysis to Promote Class Effective Management

ZHANG Guan-qi

(Wenzhou Eighth Kindergarten,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篇(3)

【关键词】幼教教师 职业压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98-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大力扶持,幼教教师的职业压力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为研究幼教教师职业压力现状,本文以鄂尔多斯市14所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为个案展开研究,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幼教教师共158人,其中女教师15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0%;男教师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0%。其中,20至25岁年龄段的教师有50人,占调查总数的31.6%, 年龄在25至30岁的教师有81位,占调查总人数的51.3%;年龄在30岁以上的教师有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1%;行政人员有47人,占调查总数的29.7%,教学人员有111人,占调查总数的70.3%;在班级里担任班主任的有49人,占调查总数的31.0%,教师有76人,占调查总数的48.1%,担任保育员的有33人,占调查总数的20.9%。

一、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

1.总体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总体压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087和0.320,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5级评分,理论中值为3,由此可见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总的职业压力比较大,来自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工作负荷、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幼儿因素方面的职业压力大,来自家庭支持与影响、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家长因素方面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小。

2.不同年龄的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情况

方差分析与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上,差异极其显著(F=4.83,P20-25>31岁以上。在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维度,20―25岁年龄段教师职业压力显著高于31岁以上年龄段教师(P

3.不同班级的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情况

方差分析与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班级的市办幼教教师只在幼儿因素(F=3.18,p0.05),经事后检验,所教班级人数越多教师在幼儿因素维度的职业压力越大,所教班级人数在41-50人的教师压力显著大于所教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的教师,所教班级人数在31-40人的教师压力显著大于所教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的教师。

4.不同职务的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情况

方差分析与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务的教师来自于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的压力差异极其显著(F=4.86,P

5.不同学历的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情况

方差分析与事后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教师来自于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的压力差异极其显著;中专学历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本科(F=4.91,P

二、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承受着严重的职业压力。幼教教师职业压力总体压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4.1083和0.31477,意味着市幼教教师承受着严重的职业压力。在具体的职业压力的七个维度中,幼教教师来自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幼儿因素、家长因素、工作负荷、家庭支持与影响方面的职业压力大,来自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的职业压力相对较小。

2.幼教教师缺乏有效地缓解职业压力的措施。根据统计,只有约一半教师表示可以应付职业压力,另外一半教师则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这会危及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对幼儿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3.自身条件不同的鄂尔多斯市幼教教师承受的职业压力的程度不同。

(1)年龄差异: 在工资福利与社会地位维度, 20至25年龄段教师职业压力显著高于31岁以上年龄段,26-30年龄段教师职业压力显著高于20-25年龄段,26-30年龄段与31岁以上年龄段差异不显著,即26-30>20-25>31岁以上。在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维度,20-25岁年龄段教师职业压力显著高于31岁以上年龄段教师。

(2)班级差异:所教班级人数越多教师在幼儿因素维度的职业压力越大,所教班级人数在41-50人的教师压力显著大于所教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的教师,所教班级人数在31-40人的教师压力显著大于所教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的教师。

(3)职务差异: 在工资福利与社会地位维度,保育员的压力显著高于教师的压力,教师与班主任的压力不显著;保育员的压力显著高于班主任的压力,保育员的压力显著高于教师的压力,班主任和教师的压力不显著,可见由于工资和劳动强度等的不同造成幼儿园中保育员的压力明显大于其他教师。

(4)学历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来自于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的压力差异极其显著,中专学历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本科;在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本科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大专,大专和中专学历教师的压力不显著。

篇(4)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03-01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遇到了新的问题。基于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格培养工作的重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新时期应该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为班级和谐环境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探索班级管理优化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班级管理整体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心理健康问题,即班主任教师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身心调节能力不足,长时间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的权威性逐渐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出现心理落差,对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管理能力问题,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班级管理能力不足,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班级管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班级管理在强化教学质量方面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1]。

2.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一方面,部分初中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的管理只能限制其行为活动,而不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集体主义感缺失,没有认识到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自身作为班集体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团结其他同学,我行我素,严重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可见,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还应该注意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问题的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1.应用多样化的方式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

班主任工作状态对其班级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应用多元化方法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其他教师辅助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让班主任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社会位置和在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促使班主任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各项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2.对班主任教师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班主任教师在探索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逐步改进,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引导人员应该让教师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应该应用的措施,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提升管理效果[2]。在实际组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措施,组织开展校外管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进而促使其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想逐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以强化,进而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完成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加强自我管理、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配合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改善管理现状,促使班级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4.对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加以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考核评价更为复杂,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逐渐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并且借助合理的考核评价,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3]。同时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化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这样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班主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1):203.

篇(5)

关键词:同课异构;差异性教学;有机整合;高效课堂

何谓“同课异构”?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展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集体研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现就多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一、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模式,关注着教师间的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通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课,以研促教,以教兴研,关注教师的个体发展,促进共同进步。

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大家体会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通过交流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同一教师的“同课异构”模式,关注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或者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在同一班级上课,比较其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选用上的不同,达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探究,以研促教,以教兴研,在关注教师个体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所任课的平行班较多,一般都是好几个,有的甚至是十几个,所以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师若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会是低效的。其一,重复多遍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兴致显然不高,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其二,差异很大的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大,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

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让学生重点学会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点是什么,要如何去突破,都要进行精思巧设。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差异,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完全相同,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会不同,经过实践探究,我认为实施差异性教学(即分层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1.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性教学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纪律情况、学习风气,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我所任教的八年级的五个教学班中,有两个班级班风良好、学风浓厚,学生学习时积极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先学后教”的实践探究,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还会大大超出预期。而其他三个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振,学生学习时根本做不到积极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三个班级只能使用“先教后学”的教学策略,即便是教师再三督促,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勉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拖”了后腿,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教学

经过对这三个班级的调查发现,这些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甚至差到在小学阶段就根本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所以,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教学目标去要求,对他们来说也已经是很难很难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果断采取了“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重点教会基础好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再由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开展“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这样学困生就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解决了学困生辅导难的问题,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是一举两得,甚至是一举多得。

“同课异构”模式下的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就是通过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对同一主题或同一课例的建构与实践,在真实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探讨教学的差异性,分析教学的因果性、可塑性与实效性,并及时进行诊断与修正、回溯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实质是发扬个性、发展共性,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篇(6)

【关键词】国培计划 特殊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0-02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部分培训项目是由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11月承担的,培训类型为10天的短期集中示范性培训,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临时组成一个班级。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推动骨干教师学员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员之间进行积极的教学经验交流将是培训组织者和班级管理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作为国培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级管理者必须对班级基本情况和每位参训学员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在国培办公布培训学员名单信息后,我们首先进行分班,分班时注意到了南北方和中西部的融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全国范围内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经验交流。为进一步了解学员情况,我们对所有学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要求开班前汇总至培训管理部门。了解到2012年11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总共233名,女教师159名,男教师74名,班级平均年龄在37.4左右,对教学新理念的接受较为容易,同时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处于上升期,教学模式的形成处于转型期,通过培养该批骨干教师,使其培训后返回教学一线能起到种子作用,以骨干带动骨干。在分析了班级学员的情况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这为开班后如何安排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打破地域性的隔阂,开展广泛的教学经验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确定班委成员

班级管理者在培训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服务者,服务于骨干教师学员,让骨干教师及时适应培训的环境,进入培训的状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应该协助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帮助学员明确培训学习任务,做好学员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负责考勤、组织并记录课堂互动、小组交流研讨工作,协调落实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课后收集学员对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培训组织管理部门反应,以便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未必能做到实时跟踪班级情况,为了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确定能干、有责任心、有号召力的班委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了解前期学员的问卷调查情况中,尽量让主动要求承担班级管理工作的学员来担任班委角色。这样促进了班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性格外向、表现突出、兼有特长的学员,管理者要暗记于心,都可作为班委的重要参考。例如我们这次国培几个班上的网管(主要负责为班级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分享授课老师的讲课资料,以及收集学员电子作业等)都是几个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年轻男老师,他们愿意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做这样的工作,也做的非常好。另外要了解其在工作单位有无担任校长、教研室主任等相关管理职位。如果担任了相关的管理职位,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可作为培训班班委的考虑人选。

三、做好班级“破冰”工作,推动学员之间交流学习

在了解学员具体情况,确定了班委之后,在开班当天,迅速召开第一次班会,班级管理者直接宣布本次培训班的班委成员及班委职责,让骨干教师学员认识班委,配合班委完成接下来的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为了让骨干教师学员尽快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精心设计了展示自我简报、交流研修教学反思、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等活动来帮助学员破冰交流。第一次班会上,组织了每位老师展示自我简报活动(简报任务是开班之前就由培训管理部门布置给参训学员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员信息以及促进学员之间交流),简报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个人情况、专业学科情况以及所在工作单位的历史及特色。活动结束后,班委选出每个班的优秀简报上班级宣传栏,这一活动的开展迅速让学员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达到相互培训、共同进步。组织学员边学习边记录自己的研修教学反思,把培训学习中的点滴感受和启发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研修教学反思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总结。集体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回顾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展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未来,全班集体协商题词留言,让学员们立刻融入到“天下特教是一家”的真情实感中,体会作为“特教人”的自豪。这些活动拉近了学员之间的距离,把相互之间感到陌生的学员变为合作学习、相互信任的培训伙伴,很好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推进了培训活动的深一层开展。

四、以人为本,培训班级管理中的思考

国培培训班的学员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 他们中的不少教师是各地区的优秀教师。提高培训班级管理的实效,要思考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1.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规范化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有了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有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必须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2.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良好的培训管理就是对教师学员最好的服务;服务之中包含管理。3.要处理好班级管理者管理和学员自我管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 接受班级管理者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而学员的自我管理则是还主动权于学员, 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和特色, 从而提高管理的实效。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承担“国培计划”项目要总结以前省级、市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经验,同时积极思考创新培训管理的模式。思考国培班班级管理实践策略,总结国培班班级管理经验,对推动国培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栋玉,张坤香,张忠玉,顾励勤,张学伟.“国培计划”班级的管理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5―107

[2]陈卿.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中的班主任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63―64

篇(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小学生的教育上越来越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因为小学生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因此加强小学生情绪的引导,培养其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核心。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的情绪和理性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的情绪和理性对其成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 班级管理 情绪 理性

小学班级的管理与初中、高中的管理是不相同的。因为小学生的“情绪”与“理性”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在管理中要尽量做出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让他们的理性思维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这是小学班级管理的目标,但是在管理中教师也面临着很多难题,尤其是在每个学生“情绪”不尽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分析,因材施教,所以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加强学生的“情绪”与“理性”的分析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关键。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对班级的管理都是运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方法,通常都是制定较为严厉的校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模式比较单一,这种一体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确实对班级的纪律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也间接的扼杀了学生的活泼的天性,让其最本质的“情绪”进行了压制,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必然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在理性分析问题上容易导致不理性现象的发生。所以教师应当适当的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引导和释放,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其理性思维。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班级的管理其实是肩负很大的责任的。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现象普及,这就导致有些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当学生进入班级时,其情绪还未能得到较好的转变,这个时候教师的情绪常常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理性通常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理性,因此在进行班级的管理中,教师的“情绪”与“理性”往往是决定学生“情绪”与“理性”的关键。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

1.要管理好班级,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在课堂中容易表露出来,但是因为学校是有规章制度的,学生经常又要对自己的个性进行约束,但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其个体情绪必然会和校规发生一些冲突。有些小学生会不尊重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瞎起哄。有的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受到委屈而大声哭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作为班级管理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开导,尤其是以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为最佳。笔者的妹妹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活泼、调皮的天性在家里表现的很自然,但是到了学校就会变得安静很多,其原因还是老师在管理中太过于严厉,我每年都会在妹妹的成绩单上看到“该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其好动的性格严重扰乱了课堂的纪律”。笔者认为教师不应该过分去压制学生好玩的天性,应当利用课内活动和课堂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情绪达到一个最高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理性思维的活跃。

2.要管理好班级,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很多小学里,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情绪都无法做到一个良好的控制,尤其是在学生不听话,课堂嘈杂、学生相互说闲话的时候,很多教师的情绪会很自然的愤怒,甚至会对那些挑头的学生进行体罚或者是直接对学生出手,从而以示警告,这种情况在边远乡村是较为普遍的。笔者曾经见过有些家长投诉老师的情况,原因就是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了非法殴打。由此可见在管理班级时,教师的负面情绪只会给班级带来不良的效果,如果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面对微笑的去迎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那么我相信学生的情绪也会变得积极、乐观。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情绪榜样。

三、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理性

1.要在情绪中理性。首先教师就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维,所谓理性并不是仅仅只是局限于校规校纪上,教师应当理性的去思考,理性的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学习,积极的去生活。在不打压学生活泼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情绪来优化理性,让理性来约束情绪

2.要在理性中情绪。其实在理性中情趣才是培养学生品格的首要目的。当教师用理性的思维去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理性时,这个时候,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他们会清楚的明白是非对错,明白怎样去学习,怎样去生活,这种理性思维将会使得他们一生受益无穷,而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依然保留着自己生活的独特情趣,这就更加难能可贵,这种情绪将会带给学生快乐和学习的动力。

【结 语】

无论是情绪还是理性,学生以及教师都应当进行情绪合理控制和理性稳步的提升,在情绪中理性,在理性中情绪。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