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1: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外包合同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运营管理方面的冲突这一冲突指的是在进行企业服务外包过程中,合作双方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发生的冲突,比如市场冲突、信息对称性冲突、知识产权冲突、人力资源冲突以及合同管理冲突等等。从服务外包合同方面来看,该合同属于法律性文件,是确立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文件,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合作双方可能会对某些合同条款产生歧义,从而引发冲突。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能够决定企业服务外包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员工薪资、员工沟通、人才的留驻等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其决定性因素包括相关管理制度、商业机密以及知识产权等,这些商业信息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泄露出去,则往往会造成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方面的冲突。
2.文化背景方面的冲突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而发生冲突。这一冲突指的是从服务外包文化广义的概念出发所遇到的文化方面的冲突,比如语言冲突、战略冲突、理念冲突以及区域文化冲突等。不同的区域的国家,其地区有着独特的植根于民众之中的文化特色,这些知识和文化隐性存在于企业职工的内心中,逐渐演变成各种观念,而对于其他的文化知识则比较排斥,导致企业之间价值观体系出现差异,从而引发冲突。同时,企业在制定某一战略过程中,同样也会由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有可能会由于承包商对企业的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某些词句的理解方面,会有不同的解释,导致沟通方面和理解方面出现障碍,从而产生冲突。
3.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指的是接包企业和发包企业之间由于不同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而引起的冲突,主要内容包括监管冲突、立法冲突和制度冲突等等。企业双方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是否适用于双方的问题,并且往往会在放任与多管之间,反监管与监管之间展开激励的博弈。在这其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发包企业是重点对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失去控制,但是往往还是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冲突。通过整合之后,认可权威性、相互包容性以及相互适应性是法律制度冲突实现的目标。
二、新时期下企业服务外包过程中进行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1.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首先必须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推动人力资源的融合。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并对员工进行不断培训教育,并且经营理念和语言方面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培训才能够达到相通相容的目的。因此,企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员工的培训与培养和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第一,在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员的相关机构和各大院校中,设置相关管理课程和跨文化交流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对服务外包主要发包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商业惯例以及文化传统进行系统的介绍。第二,与跨国发包企业发展相互合作关系,并鼓励接包企业积极派员工去往国外参加学习或考察实习,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跨文化沟通及交流能力,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第三,促进服务外包合作双方的语言理解和语文化交流,找到不同文化的结合点,使员工对外包活动的认可度得到提升。最后,应该联合主要发包国家的教育机构共同开展教学工作,是学生能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以及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国家存在的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得到不断提升。
2.建立并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机制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还应该建立并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机制。承包方和发包方两者都应该建立起专门的实施团队,并建立健全的有效管理模式,确保整个外包合同中的相关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和执行管理。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整个过程的风险甄别警告机制和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定期会议制度和变更机制。其中定期会议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各子项目中的经理人会议、高级项目监理人会议以及双方高层会议。为确保外包合同的有效执行,这三个层次的会议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双方的合作变得密切。三是建立三层次的管理模式,当完成业务转交工作之后,外包服务便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层管理机制在确保发包方已经实施外包业务之后,控制权仍让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四是双方签订外包合同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业务移交,因此,应该在合同中对外包业务的相关内容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定,使外包业务的流程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对资产转移进行妥善处理。五是设计出必要的应急计划,企业应该针对各种紧急问题设计出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将其列入合同当中,以确保其可执行性。
3.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外包考核体系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同时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外包考核体系。首先应该对外包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准确把握其是否适应工作的绩效以及负责相关外包工作。并了解相关外包部门的工作创新情况职责履行情况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便为企业今后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应该严格监督控制相关人员的服务外包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存在某一方面的冲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建立健全外包人员或相关外包部门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在对外包人员进行工作情况的考核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外包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考核,为公平奖罚和明确责任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准,相对独立且全面的考核要素,统一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还应该与外包考核结果充分结合起来,给予外包人员是适当的激励。企业在建立竞争性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同时,应该将脱产培训、职务晋升以及福利分配等多种激励方式综合运用起来,并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企业人员给予合理的倾斜,而对于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外包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
4.不断完善服务外包合同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在进行服务外包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融合,还应该不断完善服务外包合同管理工作。在服务外包管理工作中,服务外包合同是控制外包服务商进而减少文化冲突的主要杠杆,是其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紧紧围绕外包合同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的事项包括终止外包合同、更新外包合同、签署外包合同、制定外包合同以及选择接包商等方面。双方完成服务外包合同的签订之后,企业相关信息技术的部门的工作便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原来的工作转变为控制、评估以及监测外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对接包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确保服务外包工作的质量,不损害到双方企业的利益。同时,应该通过谈判与接包商签订尽可能完备的合同,能够将涉及到服务外包的相关实质性要素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比如双方预期、双方责任、双方义务以及双方权利等等。另外,还应该在合同内容中将服务外包的相关标准、服务等级、服务范围以及服务价格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一进行明确规定。从目前情况来看,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以及IT在内的服务外包已经逐渐形成了外包服务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奖励和惩罚制度、报告机制和服务质量的衡量、对服务以及服务质量的描述、合作结束机制以及争议的解决等等,这一标准的使用取得很好地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三、结语
四、及时、客观的完成招标和合同管理工作
本年度完成4项招标工作和14项合同评审及签订工作,招标工作客观、公正,合同评审严谨、审核全面、签订及时。本年度组织、参与了责任范围内的绿化养护、垃圾清运、石材结晶服务的招标,并参与了空调清洗业务的招标。在招标过程中,重点加强了拟选投标人资格和与我方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审核,侧重投标人实际经验的考察,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质优价廉,满足公司服务的需要。在合同管理方面,除常态外包合同的谈判、评审和签订外,本年度完成了3g房屋租赁、车位租赁和管理合同的重新修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的评审。评审过程中,重点加强了合同实施细则及附件方面的审核、修订,便于管理处日后操作及对外包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合同术语、格式及通用标准,加强了雇佣责任和劳务责任的区分及保管和服务的区分。
五、加强了管理处外包服务的监督管理
根据外包合同的约定,并针对外包项目的特点、服务标准和服务方式,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严格的服务质量抽查和复核,基本达到客观、公正,为保证公司支付合理费用、享受质价相符的服务提供了保障。本年度重点加强了对石材结晶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协调外包方对重点部位加强养护,并参与每日石材结晶质量的验收。及时协助管理处协调杀虫、绿化、保洁等有关外包方对我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参与管理处外包联席会议,完成了外包管理规程初稿。
六、完成工作计划核查工作
根据公司《计划管理规定》,每月针对公司各部门、管理处所拟定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了核查,并按时提交了核查报告。计划核查内容包括月度工作计划、会议决议、总经理批复三个方面。计划核查工作做到了公正、严格和客观,为考核计划执行人提供了有力依据。本年度核查工作主要以重点工作为主,加强了如电梯维保、消防报警系统维保、保安工作等重点服务过程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通过工作计划核查,加强了对管理处日常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督导管理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七、其他工作
(一)完成了对管理处节假日安全检查和夜查
(二)完成了保洁部经理代管工作
(三)参与公司保洁、保安管理人员招聘面试工作
(四)参与奥运期间公司值班工作
(五)审核修订管理处突发事件预案并参与了管理处突发事件处理
(六)参与管理处客户满意度调查、消防演习等工作
(七)协调解决3g机房施工、运行等事宜
(八)审核管理处日常报审文件
第三部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xx年工作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办理政府审批手续较多,第二,文件编写量较大,总体工作基本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在工作中加强了与管理处和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能够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但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回顾和总结,个人认为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司与管理处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以便减少内耗、提高效率。在明年工作本人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抓住重点,改进工作方法。
第四部分:xx年度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完善品质监督体系,力争本年度正式实施
二、加快管理处运作手册的编制,争取上半年进行讨论
三、改善工作计划核查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计划的可考核性
四、加强外包服务商的工作监督,不断提高外包服务质量
第五部分:对公司意见或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企业逐渐开始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物流业务。但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商业时代,业务外包如运用得当,可以使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分担风险,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物流外包的动因与风险,提出了提高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收益的举措。
关键词:物流外包 动因 风险 收益 举措
一、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
(一)利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优势,降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合作,可以使制造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最低的投入享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物资的流通速度、节约运输费用、减少在途资金的积压、减少运输设备的资金投入,从而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生产成本。
(二)突破企业资源瓶颈,增强企业核心业务
制造企业的资金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预”,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将无法保证其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以通过物流外包把资源重点用在其核心业务上,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改善企业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制造企业在送货时间、 售后服务质量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服务水平。所以制造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可以得到优秀的物流服务,从而加强定制服务的能力,改进服务质量,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使制造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四)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率
物流业务外包既能使企业享受专业管理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又可将内部管理活动变为外部合同关系,把内部承担的管理职责变为外部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简化管理工作。
(五)降低风险,增加供应链的灵活性
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的技术环境下,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制作企业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利用其战略伙伴们的优势资源,缩短产品从开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减轻由于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产品风险;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反映速度,使企业可以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增加供应链的灵活性。
(六)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库存,降低经营风险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减少库存,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二、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内部组织抵制的风险
物流业务外包的不断扩展,必将导致制造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资金进行重组,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采用的职能型结构将转变成流程型网络结构,垂直业务结构将转变成水平业务结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遭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物流外包管理风险
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管理程序也会多出很多环节,业务运作时,很容易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发生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环节上时,物流外包企业不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也就无法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导致补救措施滞后,造成风险管理能力降低。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快速的进行应对,就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及其他额外的费用,使企业的成本增加。
(三)物流成本控制难度大
由于制造企业缺乏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了解和对物流市场变动的合理预测,物流外包实施之前的财务预算分析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业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因而导致物流外包的成本很模糊,往往物流外包运作结束后会发现其成本严重超支,企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物流外包企业也经常会忽略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谈判和起草合同时所需的费用,管理物流外包时所需要的费用,以及物流外包风险一旦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
三、提高我国制造企业在物流外包收益的举措
(一)企业部门重新构建与职能划分
企业物流外包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以及员工的抵制,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二)设立动态外包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外包物流管理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外包物流管理中,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成立应变事件的处理小组以应对各种突发的严重性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当严重风险突然发生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把握好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
物流业务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如运输、仓储,也有增值如包装、组装、产品退货管理、测试和维修等,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企业到底应将哪些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是外包一部分、自我控制一部分,还是将本公司的所有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处理?就物流服务的种类、物流服务覆盖的区域,双方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物流外包,企业对此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加强合同管理
制订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围,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合同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并配备专职的合同管理队伍,建立合同跟踪管理制度,合同要体现全面性、严格性、灵活性的原则。
(五)共同建立双赢合作伙伴关系,增进双方的信任
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减少外包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实施外包的关键。对于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友好协商的解决方式并达成共识。企业与物流外包商只有同时具有了合作双赢的理念并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双方才能利用他们互补的能力配置减少交易成本,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并创造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外包合作伙伴之间应创建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外包各方的行为,加快对顾客需求的响应程度,促进合作双方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实现外包整体的协调性、经济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外包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因为人力资源风险外包在降低国有企业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是对日常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规避的有效手段,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研究分析可以及时找到管理风险问题所在,及时进行问题解决。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成因分析
(一)来自国有企业的风险因素分析
国有企业属于一种特殊企业,主要的资本输入来源于国家,国有企业的资本以及企业股份也收归国有,这是主要区别于民间企业和组织个人的特征所在。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经济体,存在着明显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内部因素。
来自国有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因素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消化,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防范。来自国有企业的风险因素首先就是未能准确的定位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和外包商在达成合作共识之前,都需要对双方的企业经营运行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国有企业对自身的状况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树立客观的评价意识,对自身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同时,也是为外包商企业提供真实经营数据信息的重要基础,也可以及时的分析和发现存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漏洞和经营弊端。由此可以促使外包商有针对性的提出选择方案,解决企业存在问题。外包目的不明确和成本效益分析不全面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存在成本效益分析不到位,出现员工、外包商的沟通内容不协调都会引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增加,对外包商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在此情况下很难顺利建立起来。
(二)来自外包商风险因素分析
外包商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入也是其中重要的风险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需要外包商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系统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目前的很多外包商的状态仅停留在走形式阶段,没有深入的进行企业的全面了解,所以对于很多企业和员工的具体实际需要掌握不到位,信息反馈没有达到客观性和真实性。我国目前的很多外包企业和外包商都普遍存在此类机会主义心理,一旦出现合作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合理,或者报酬没有达到理想要求时,此类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在外包商企业中发生。外包商的服务水平目前普遍不高,由于企业在进行外包商企业选择过程中时间有限,所以很难对外包商的具体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把握,与此同时,如果外包商在整体的企业外包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作为辅助,很难很好的对企业的目标及具体要求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一旦在此种情况下遇到突发事件,很难冷静的进行分析和处理,由此很容易成为企业双方合作的瓶颈。
二、防范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措施
(一)明确外包动机科学决策外包内容
企业一定要在目标明确,企业资源信息分析到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的外包程度和外包内容进行准确掌握,同时,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通常可选择的有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与此同时,要依据外部环境来对企业的自身条件以及具体的企业成本收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高实际回报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发展。只有在对外包业务计划有情绪的了解之后,才能根据合适的外包计划进行外包时间的阶段安排,以此来确保外包计划的按期顺利执行。由此也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外包业务操作不当引起的业务经济损失。
(二)加强国有企业员工互动沟通
国有企业员工不同于其他私营企业形式下的员工,没有过多可以与高层国有企业领导互动交流的机会,所有针对这一现象应该积极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消除员工的顾虑心理。通过沟通和交流可以及时的对国有企业员工的意见和需要进行了解,可以有效发挥对外包商的信息宣传作用,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要保证对外包商具体项目政策的公开透明,以此来增加员工对企业外包商的认同和信任,可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政策来鼓励外包商增加工作积极性,可以由此来逐步消除因为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欠缺引起的不确定性疑虑的存在。
(三)审慎选择外包商
国有企业资产实力的突出更加显示了在选择外包商过程中审慎态度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在对外包商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该才能从以下的几个重点方面入手,尽可能收集到外包商的详细、真实、可信度高的经营管理现状材料。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具体准备,科学决策、可以有效减少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突发性风险。审慎选择外包商可以从以防范信息的不对称风险入手,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筛选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真实情况判断失误,国有企业在审慎选择外包商的过程中应该对外包商的真实运营状况、真实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同样,国有企业也应该主动向外包商提供自身的真实经营情况信息,对企业外包的人力资源活动状况如实交代,对外包活动需要达到的活动目标和实际绩效水平进行明确说明,从而帮助外包商对自己的活动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一个角度分析,国有企业还应该对外包商的信誉进行详细了解。
三、防范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建议
(一)选择最佳外包商类型
进行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理的首要改进行为就是要选择最佳的外包商类型,应该对外包市场和备选的外包商进行调查了解,对于与合作企业价格和规模比较类似的企业的外包价格等因素综合比较和考量,对具体的不同水平的外包商企业背景、外包企业的专业能力、外包人员的个人资质以及外包企业的技术基础能力、核心客户群体、过往的外包项目企业经营成绩、企业的人员市场管理体制、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等等因素进行了解。通过对以上信息的了解不同的类型企业和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察。企业在进行外包商合作个体的筛选时,不可以仅仅从成本角度进行分析,还应该对目标外包企业的合作能力、信誉、时效性的投入能力、具体的业务推广和做作能力经验如何、是否规范自身行为保证合理合法经营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二)加强对外包商的合理监督
在与外包商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顺利的推进工作环节的进展需要对外包商进行工作过程监督,监督外包商是否是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工作安排,是否符合工作条款要求,是否有违规操作行为等等。作为重要的授权管理对象,外包商应该准确及时的对企业进行工作环节和工作过程进展信息汇报,外包商和企业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应该采取时时的企业工作信息交流,实行信息反馈和机制动态的目标管理制度,依据具体的企业工作目标来制定企业的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及时进行外包方案的调整和工作总结。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行系统革新,创新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在企业内部积极宣传和建立起浓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文化认同感与核心向心力。
(三)加强对外包商的合同管理和规范
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在进行外包商的筛选阶段,对于合同的风险防范以及合同细节管理应该足够重视,对于合同的的具体负责内容和合同负责人员以及合同签订都应该在所有部分进行内容修订,尽量减少合同风险,在此前提下进行具体防范措施实施。应该对外包合同的签订方式进行审慎选择,应该对合同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筛选出符合条件同时具有良好信誉的外包公司来进行合同签订,将合同签订风险降低到最小。在加强对外包商的合同管理和规范的过程中,应该预先制定备忘录,然后在确定合同的具体内容,对于大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外包企业合同管理流程来说,都必须要经过备忘录制定到合同具体条款内容的制定,经历这两个主要的阶段,备忘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道德上的信誉承诺,没有实际的法律效益,但是合同是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力,所有的合同条款的确定和商议都要经过双方的一致认可,同时应该对未来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总结和罗列,提出具体的合同问题解决方案。
(四)建立健全外包相关法律法规
如果要对外包商与外包合作企业进行合理管理和保护,必须确保整体外包市场的稳定发展,避免不合理竞争和市场突发事件的出现,减少对外包商和企业造成的影响。对此,国家政府应该从宏观政府调控政策入手进行竞争市场规范管理,政府应该积极完善外包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存在的外包市场不合理竞争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扩张发展的同时成为主要的外包业务领域,在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外包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只有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成因入手,结合国有企业内外部发展实际才能找到切实有效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航.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经济,2011.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服务外包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一个每年数万亿美元的潜在巨大市场。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近两年来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14.8%,未来5-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还将以30%-40%的速度递增。此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也进一步凸显服务外包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服务外包
自2010年2月厦门市荣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来,服务外包迅速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新兴产业。据统计,今年1-10月,我市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8倍,且增速仍在扩大。在服务外包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执业律师,作者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论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所涉的法律问题,并希求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利用合同规范知识产权的权属、建立保密制度和创造良好的法律风险防控环境等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发展特点决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IT系统开发、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自身非核心的业务需求通过外包由服务提供商完成,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业务包括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商业流程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
目前,服务外包广泛应用于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会计、客户服务、研发、产品设计等众多领域。服务外包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显着特点:一是专业化。接包商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对于接包的业务具有行业优势和更加专业化的技能;二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服务外包企业价值与人员规模成正比;三是不受地域限制。接包商只要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进行合作。四是合作双方的高信任度。服务外包合作使发包方和接包方有机会不同程度的涉入对方的研发、设计、人事、营销等企业内部管理,合作双方必须彼此充分信任并有完备的合同保障确保双方商业安全。
综上所述,在服务外包的协议交易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内部、外部)、商标、工业品设计、专利、版权等智力成果归属、使用权限问题。
厦门市在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出的地域特色是“台湾接单、厦门服务”,即以台海近岸优势,打造一流的服务提供商集群。目前厦门市拥有近百家专业的服务外包提供商,其中不乏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东南融通,以及雅马哈、富士通、百威英博等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但绝大多数的服务外包企业仍处在创业和发展初期,企业关注于人才和订单,对内部知识产权建设和对外合同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殊不知服务外包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已成为国外客户选择合作对象的关键因素。由于服务外包涉及企业内部职能和部分商业秘密,甚至是核心技术,因此发包方首要关注的是潜在合伙人保护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的能力,以防止自身信息被疏忽外泄或故意盗用。欧美地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正是由于对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及管理水平的不信任,不愿意将具有高附加值的外包服务订单委托给中国企业。可以说服务外包的知识产权问题直接影响到服务外包的整体运行。
二、发展服务外包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及法条解析
服务外包的重要特征是可扩展性和黏附性,一旦开始合作并且成功就会带来大笔的后续业务。因此,双方自合作伊始就须将权利、义务以及纠纷解决方式等关键性条款予以明确,而且权利、义务的规范不仅仅适用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前义务和合同履行后义务均需予以规定,否则将为双方的长期合作带来巨大隐患。据了解,当前服务外包企业主要面临两大知识产权风险。一是对知识产权的权属约定不明。知识产权的权属既包括新成果的权属,也包括被覆盖了的旧有技术的使用权问题。特别是发包方授权接包方使用的知识产权使用权限、服务外包产生的新的知识产权以及经过改进的知识产权权属、接包方在向发包方交付的成果中所含接包方的知识产权使用权权限等三个重要方面约定不明。二是对服务外包中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保护不力。由于服务外包业内人员流动较大,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对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员跳槽现象管理缺位,基本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置专业保密人员,鲜有企业建立商业秘密战略管理体系,而依靠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的企业却很少针对保密条款支付员工相应保密费。具体分析如下:
(一)服务外包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对于服务外包中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由我国《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进行规范,而这些不同法律规范所根基的原则均是诚实信用原则。
1.缔约阶段。由于服务外包的特殊性质,在缔结合同之前的协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有机会接触到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因此,服务外包的双方当事人,首先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否则就需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43条进一步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漏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漏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对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合同履约阶段。服务外包作为一种贸易合同,合同的双方需要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商业秘密列出详细的清单作为合同的附件,这不仅是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更是双方当事人执行合同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第3项规定了合同履行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禁止一方当事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3.合同终止后。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终止后,双方还继续对其所知悉的对方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即合同后义务。《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合同终止后,一方当事人如果侵犯另一方当事人商业秘密的,受害方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条款提讼。另外,我国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于劳动者签订保守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秘密合同;第二十四条规定了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规定。
(二)服务外包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
服务外包并不是发包企业向接包企业简单地采购一件产品或服务,而是接包企业按照发包企业的要求和提供的信息开发研究并制定出符合发包企业要求的服务方案。这一过程就必定会产生新的成果,这些成果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就需要在服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合同法》第339条、340条对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所取得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均有明确规定。《专利法》第8条规定,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著作权法》也有类似的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三、发展服务外包规避法律风险的可行性措施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仍落后于欧美国家以及竞争对手印度,但已经开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的建设。目前已有多部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规。熟练运用上述法律、法规保护服务外包双方无疑是比较好的风险控制方式,但对于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府而言,对于大部分发展中的接包方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法律风险。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政府层面。一是从立法角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可谓采取“自上而下”即由政府为主要推手的产业发展策略。政府的角色首先应以知识产权的保护者出现。有专家指出,印度能在二十年里成长为世界的IT外包中心,除了劳动力的高性价比和规模效应外,政府大力度多方面保护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印度的第一部《专利法》诞生于1856年,比我国早了100年,其后,印度政府加大知识产权立法力度,九十年代修改的《版权法》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政府努力保护软件企业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为欧美发包方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吸引了大批外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离岸中心,为发展外包产业营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二是推动标准化管理。印度政府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制造软件,现在印度是世界上获得ISO9000认证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获得SEICMM5认证的企业的最大所属国。而我国通过CMM5级认证的企业只有20余家。三是通过行业组织和协会等中介机构推行商业诚信。通过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个人诚信档案,对侵犯知识产权会员按照章程进行惩戒。知识产权诚信档案作为服务外包企业评优、申报享受优惠政策等的重要依据。四是通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推行服务外包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强制性要求服务外包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员。
2.企业层面。一是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以增强员工及高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建立保密制度。明确哪些信息在什么阶段必须处于保密状态;与可能接触保密信息员工、管理人员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与有关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合同等;明确限制无关人员接触保密信息;采用保密技术或者手段,对非人员使用保密信息的批准程序等予以明确。三是利用合同规范知识产权的归属。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其归属首先遵循的是合同优先的原则。一般而言,针对发包方自身的知识产权,接包方应考虑其所有知识产权有效期、具体权限及许可使用范围等;如果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必须要检查所有有赖于许可第三方进行外包的许可使用协议文件,它是否可以分授予销售者。关于外包关系期间改进或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是归接包方所有还是归发包方所有或是发包方和接包方共同拥有,也需要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外包;风险;措施
所谓物流外包,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需方)为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
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即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一、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风险
(一)企业内部组织抵制的风险
物流业务外包的不断扩展,必将导致制造企业对现有资源和资金进行重组,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需要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采用的职能型结构将转变成流程型网络结构,垂直业务结构将转变成水平业务结构。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遭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物流外包管理风险
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管理程序也会多出很多环节,业务运作时,很容易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发生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环节上时,物流外包企业不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也就无法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导致补救措施滞后,造成风险管理能力降低。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快速的进行应对,就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及其他额外的费用,使企业的成本增加。
(三)物流成本控制难度大
由于制造企业缺乏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了解和对物流市场变动的合理预测,物流外包实施之前的财务预算分析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业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费用。
因而导致物流外包的成本很模糊,往往物流外包运作结束后会发现其成本严重超支,企业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物流外包企业也经常会忽略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谈判和起草合同时所需的费用,管理物流外包时所需要的费用,以及物流外包风险一旦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
二、制造企业规避物流外包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企业部门重新构建与职能划分
企业物流外包可能会受到企业内部作业流程的制约以及员工的抵制,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二)设立动态外包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外包物流管理是多环节、多通道的一种复杂的系统,很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外包物流管理中,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防患于未然。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成立应变事件的处理小组以应对各种突发的严重性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当严重风险突然发生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把握好物流业务外包的程度
物流业务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如运输、仓储,也有增值如包装、组装、产品退货管理、测试和维修等,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企业到底应将哪些物流业务进行外包?是外包一部分、自我控制一部分,还是将本公司的所有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处理?就物流服务的种类、物流服务覆盖的区域,双方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物流外包,企业对此需要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加强合同管理
制订具体的、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围,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合同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并配备专职的合同管理队伍,建立合同跟踪管理制度,合同要体现全面性、严格性、灵活性的原则。
(五)共同建立双赢合作伙伴关系,增进双方的信任
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减少外包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成功实施外包的关键。对于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友好协商的解决方式并达成共识。企业与物流外包商只有同时具有了合作双赢的理念并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双方才能利用他们互补的能力配置减少交易成本,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并创造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外包合作伙伴之间应创建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外包各方的行为,加快对顾客需求的响应程度,促进合作双方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实现外包整体的协调性、经济性和创造性。
(六)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良好的物流外包关系是成功物流外包运营的决定性因素,而其本质则是合作机制:合作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信任与尊重,并形成优势互补。对于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必须考虑互利互惠。虽然没有特别的制度约束,彼此的共识使长期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三、结束语
随着第三方物流在国内外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企业来说,选择第三方物流尽管有众多好处,但也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如何降低物流外包的潜在风险,提高物流外包的收益一直是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详细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物流外包的风险规避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企业实施物流外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工程项目,项目管理,分包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优势
1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促进项目管理增值
(1)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分包管理, 解决了施工人力的不足。
目前,电力基建项目较多, 短期内还会继续增加, 这势必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安装人员。对短期的工程高峰阶段, 采取引进社会上人员或扩招毕业生的办法, 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 势必要引进社会上的分包合作队伍, 整合社会上的劳动力资源, 培养长期与总承包方合作的分包队伍, 并建立战略施工合作关系, 这样可以弥补施工总承包方人力不足的问题。
(2)弥补了施工机械资源的不足。
随着电力建设任务的增多, 对一些大中型机械如吊车、塔吊、运输车、钢筋机械、木工机械等的需求还要大量增加。而作为一个电力基建企业, 面对短期内“ 点多、面广、战线长” 的局面, 前期往往又是在料想不及的情况下疲于开工的。企业不可能购置许多大中型机械, 为解燃眉之急, 就不得不采取分包工程的管理方法, 这样分包方的机械资源便自然而然地派上了用场, 可以弥补总承包方施工机械的不足。
(3)减少了施工总承包方资本金的投人。
最大限度地对项目进行分包管理, 可以减少施工总承包方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资金开支, 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项目工程前阶段资金的投人, 如员工、机械调动费用, 机械、办公设备采购费用, 大量临建工程费用, 初期材料采购费用, 前阶段施工费用等, 这些费用对一个“ 自行完成” 的工程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分包管理进行发包, 总承包方基本上可以省掉这些费用, 减少了前期垫资, 还可利用业主的工程款支付分包方的工程进度款, 资金投人的风险相对小了。
2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高专业施工能力
(1)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分工更趋专业化, 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 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 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 促进了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发展。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基本值已相近, 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 专业化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 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2)为增强核心竞争力, 火电施工企业向管理型施工总承包模式发展, 势必要甩掉低端的生产资源, 更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 提高管理能力, 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合作队伍将发生分化, 其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 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 合作队伍将由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 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
(3)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火电施工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 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队伍来完成施工任务, 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 使用新型机械设备, 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4)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的需求。为了适应变化, 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 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 专业的项目管理, 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专业施工队伍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同时, 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 这样其人力、机械设备等资源也能得到更多的利用, 生产效率提高, 利润增加,从而增加其抗风险的能力。对社会来说, 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 消耗减少, 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 社会生产发展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
二、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思路
1 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分包管理加大了企业的利润分流。分包管理一般仅仅派一些相关专业和主要部门的主管即可, 也就是实行管理型的经营, 并对安全、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和考核, 其它所有工程作业项目全部分包出去, 由分包合作队伍完成。这样分包方就要承担很多的相关经费, 总承包方企业势必要分流一部分利润。
(2)加大了企业的管理负担。如果在分包招标和过程管理中, 把握不好“ 度” , 摆不正关系, 不仅得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企业还要肩负起分包合作队伍的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职能, 甚至会出现“ 以包代管” 的做法, 稍有疏忽, 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3)分包体制和利益的冲突决定了分包合作队伍只顾自身施工管理, 并且总是内敛的, 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这就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分包方应承担协调配合的义务, 现场管理采用奖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队伍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 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 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2几点分包管理思路
(1)实行公开招标、优选综合实力较强的分包合作队伍。合同报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 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 实地考察, 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人。比如, 分包方的品牌、信誉度如何, 施工资质是否符合条件,项目管理能力如何, 机械、设备能力, 特殊工种作业能力, 合同执行能力如何等。这些条件的好与坏,对以后合作队伍的施工水准和成品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队伍确定后, 要及时制订出安全、质量、进度等硬指标, 并进行跟踪监控。
(2)重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在分包工程中,要围绕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总承包管理的目标, 制订一系列制度和管理体系, 包括“贯标” 体系。如施工技术协调会制度、图纸协调会制度、分包施工协调会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施工周报月报制度、交底制度、分包付款审核制度、总包内部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加强总承包管理的制度。在土建与安装、安装与装饰立体交叉施工的情况下, 加强组织协调, 相互创造条件, 以体现总承包体系管理的应有作用。
(3)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总承包技术管理中,针对工程具有设计标准高和大量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特点, 如烟囱电动翻模施工方案等, 应立足于公司长远发展, 从提升高技术竟争力出发, 组织科学管理和攻关, 把外包合作队伍的优秀技术管理经验拿来为我所用, 提高公司的分包能力和工程建设品牌。
(4)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履约能力。坚持以合同管理为龙头, 对促进项目的全面管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分包工程合同中必须明确进度、安全、质量的风险控制硬指标, 通过加强合同管理、项目索赔等手段加强风险控制。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 切实履行合同, 承担各自义务, 同时建立同期记录, 完善书面凭证, 规避分包方逃避自身义务。
(5)信息基础管理工作不得松懈。要始终强调做好包括文件资料等在内的信息管理工作, 做好管理过程中各种往来文件资料的传递, 杜绝出现分包工程资料管理与总承包方不统一的现象, 确保总承包工程资料与工程交付同步。
三、分包管理的发展趋势
1专业化程度更高, 总包向管理型发展, 分包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 更多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队伍来完成, 总包将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所以管理型施工总承包和专业化分包管理相结合将是我国火电施工企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组织更灵活, 总包和分包组织界限将模糊,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地组建, 分包合作队伍会更多地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 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 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 管理将更规范化, 信息沟通和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4分包合作队伍授权度更高, 权力会增大, 总包方将更趋向于向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分包合作队伍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 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合作队伍更受欢迎。
四、结束语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火电工程项目业主变得越来越专业化, 对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 对完成有分包商参与的任务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因此, 如何在项目管理中更好地做好分包形式的管理工作, 是火电施工市场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刘治映 余燕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