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务经营分析

财务经营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经营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经营分析

篇(1)

关键词:财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经营发展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人员定期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企业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做出一个评估和预测。由于企业经营中,各项工作都与财务工作之间会有联系,各项工作也都会从财务报表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的企业各部门、各工作的评测指标,相对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的,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预估和计划的基础。

一、探讨分析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经营中,决策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决策,这样企业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营。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数据中各项指标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对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通过这些财务数据来制定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经营中主义事项等。

(二)财务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规律,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借助财务报表、数据、资料等信息让经营者了解到过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原材料的使用、企业的盈利状况等。让经营者还能找出以往生产经营中所潜存的销售规律。还能让企业经营者还能清楚了解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继而可结合风险分析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此既能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的正确性,又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现代企业经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在逐渐朝着精益化财务管理方向所迈进。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的精确化、细致化、科学化,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财务工作计划制定,还是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平稳、高效、安全。

二、探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的原则有哪些

(一)编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实用性,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财务分析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直接影响,如果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够做到具有实用性,那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参考依据便会失去效应,从而也失去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要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

(二)编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是企业在盈利、风险控制、发展能力等综合性的企业分析报告,如果有失真实性,那么必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不真实的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可能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有直接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的决策判断,造成一定的失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损失。

(三)编制要遵循及时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或者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只有做到及时,才能够让财务信息使用人,快速的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中的信息数据来展开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速度越快,其对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就越及时,越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判断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探讨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企业的经营和经营者自身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中决定权的实施,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执行的。而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等,导致在经营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生产利润,而忽视了对管理工作上的建设,因此,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那么财务分析自然就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了。很多管理层在对企业进行决策时,也忽视了财务分析报表的重要作用,容易凭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进行企业经营部署。

(二)财务分析人才队伍搭建问题

企业财务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从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要由专业的财务技能人员来从事。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并没有达到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企业因为考虑到成本原因,会出现财务人员的任用由非专业人员来完成。其次,很多财务人才缺少财务分析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对财务分析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大地影响了财务分析效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有力保障。

(三)企业财务分析缺少对现金流的分析

财务现金流会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能力等,从现金流分析中,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有哪些,并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和针对。例如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家公司收回的是应收账款,而另一家公司收回的是银行账款,虽然他们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却是不同的,通过现金流的有效分析便可以直接的分析出这其中的利弊。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财务工作实际中,是缺少对现金流的有效分析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企业无法及时地判断出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流向去向等,从而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

(四)企业方针政策的变动不利于财务分析的开展

企业财务分析会受到企业方针政策调整及变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方针政策比较稳定,那么这家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比较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会有所保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应对发展的需要,会经常对企业进行战略方针调整,这无疑为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企业财务分析的任务量。而且方针政策的随意调整,会对财务分析在数据、报表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

四、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

(一)强化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健全财务制度

鉴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企业在经营中要逐渐建立起对财务分析的重要认识,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分析环境,为企业财务分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保障。其次: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尤其要做好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制度,不但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起规范化以及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财务分析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打造一流财务团队

财务分析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行。针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财务分析要求的实际情况,企业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才行,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要通过健全的财务考核奖惩机制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且合理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吸引更专业的财务人才加入到企业当中。通过这些完善的方法为企业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从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三)企业要重视对现金流的分析,引入现金流指标到财务分析中

企业想要完善财务分析,必须要建立起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要认识,逐步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机制,将现金流管理逐渐引入到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去,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提到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逐渐将现金流指标加入到财务分析中。为企业财务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保障。

(四)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想要提到财务分析能力,需要结合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行,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时期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企业更需要注重对自身财务分析方法的有效创新。可以和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的进步与发展。

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经济效益

1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企业财务报告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解剖和分析。目的在于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和优化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管理信息,是总结过去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连接以后财务预测的桥梁,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如以下几点。

1.1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务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合理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促使决策者更有信心对企业作出决策。

1.2财务分析是实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航标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自身的优点和认识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避开企业不足的地方,寻找最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促使企业经营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1.3财务分析是实施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在正确的路线上,有无偏离轨道,从而进一步预测企业后续发展的走向和未来的收益风险,并经过适当的调整,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已完成的经营活动、获知企业现在的经营决策以及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财务分析的方法和分析工具有许多种,具体如何应用应根据分析者的目的而定。常用的有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围绕财务指标进行单项指标、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再加上各单位一些参照值(如管理者预定目标值、管理者限定值等),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直观的图形报告呈现给企业管理者。

2.1水平分析法

通过对企业两期或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中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对比,确定两指标同比例增减变化的范围,并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企业整个经济业务的影响程度,为公司未来经营方向提供参考。现金比率是企业因大量赊销而形成应收账款时,考查企业的变现能力时所运用的指标,是企业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合计数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家企业上一年现金比率为9.5%,今年计算得出的现金比率为6.8%,分析得出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管理层放松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现金比率降低,管理层通过财务分析得知要及时改变销售政策,调整销售赊销的数额。

2.2比率分析法

通过对财务报表上相关联的不同项目、指标之间相除,得出各种比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揭示出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利息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管理者通过这个指标数能清楚企业有无足够支付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且比值越高,越能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个财务指标的影响,来说明财务指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将分析对象分解为各项构成因素,按顺序替代各项因素计算出影响程度。材料费用由产品的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相乘得出,那么可以把材料费用这个指标分解成这三个单因素,然后逐个分解,分析它们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第一次计算产量变动产生的影响;第二次计算材料单耗变动产生的影响;第三次计算材料单价变动产生的影响,从而分析出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3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

3.1对财务分析数据采集理解不足

对财务分析数据采集理解不足,没有意识到财务分析数据采集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多数是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很少关注非财务数据分析。有的财务人员不熟悉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闭门造车,只单纯地收集财务数据,简单的将财务数据进行公式化的加工计算,对财务分析的理解过于狭隘,没有深入的去分析,只流于表面。

3.2对财务分析的结果重视度不足

决策者对财务分析认识不清,只要求财务人员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却只把财务分析当作企业经营状况的总结,未对财务分析的结果预测企业未来走向,未制定企业未来战略和战略行动方案。财务分析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决策者对财务分析越来越不重视,企业在不停的恶性循环中走老路,最终导致企业走下坡路。

3.3对财务分析的宏观环境考虑不足

一个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生存必定依赖于整体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定会对企业产生直接及间接的影响。企业人员在对企业财务做财务分析时,如果目光短浅,未做到联系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只片面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那决策者依据财务分析所作出的财务决策必定是片面的,不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这样的财务决策会致使企业不能长久发展。

3.4对财务分析的时间因素考虑不足

财务人员对财务资料进行分析时,只依据事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未考虑到企业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整个系统的连接,导致财务分析所反映的问题不完整,企业决策者如果依据这样单调的财务分析来作出决策,必然会存在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企业不能按正确的经济目标发展。

4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加强对财务分析作用的理解,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探讨

财务分析的真正目的是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事项,通过财务人员对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来分析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要应对财务分析的作用理解不足,需要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是贯穿整个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需要引入非财务指标,需要生产、仓储、销售、人力及其他部门提供信息,然后财务人员根据各部门提供的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结合财务数据作出系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报告。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只能得出表面的假像,只有将财务数据综合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挖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例如偿债能力的分析中有个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是负债和资产的比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资产负债率的减少,表面上分析是由于资产增加。管理层不能只满足于这个结果,认为资产增加是利好信息,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得知,资产增加主要是应收款项的增加,联系销售部门提供的信息才知道是由于销售部门为了增加报表收入而扩大赊销金额或虚开发票,并未真正的提高销售额,分析出的结果就涉及到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严或未执行的问题。例如营运能力的分析中有个存货周转率的比率,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是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存货周转率的增长,但管理层不能足满足于这个结论,只看表面结论是销售增长,再进一步联系仓储部门的信息分析得知是由于仓储部门每日出入库不及时做账,盘点不及时,经常造成库存不足,这就延伸到管理层的问题了。

4.2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加强财务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强大,管理者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但管理者的决策也不是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也是根据企业过往经济活动,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决策,管理者只有根据企业完善的财务分析的结果正确剖解企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发展计划,才能让企业做大做强,所以管理者要切实重视财务分析。要定期举办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了解新的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当前的形势,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预测。

4.3加强对财务分析的宏观理解,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企业外部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企业人员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外部环境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作出的财务分析才真正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了解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及时调整财务投融资政策;了解法律环境,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税收筹划政策。

篇(3)

利润表反映的是一个会计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在特定会计时间内企业的收入、支出、成本等科目来体现企业经营的利润。通过企业利润表,可以分析得出企业利润指标的变动状况,也可以分析企业的收入、支出以及成本等方面的组成结构,对企业在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方面给出决策依据。企业利润表还可以与资产负债表结合来进行综合分析,反映企业固定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资金、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的周转率,从而对企业的生产营运能力等指标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各种收益率、利率的分析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评价。现金流量表顾名思义,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会计时间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量,同时也反映企业的现金净额。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对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既要分析现金流量的组成及金额大小,还要分析现金流量受到哪些企业活动的影响,影响范围的大小等。现金流量表结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可以对企业当前的现金偿债能力、现金创造能力等能力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1.实施财务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实施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益与效率的重要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层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偿债能力等指标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而更好的把控企业的整体经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层可以了解企业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相关财务信息,也可以对企业的成本结构、利润途径以及成本支出等情况做到“知已”,可能根据这些情况来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整体实力。

2.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从企业财务的视角来分析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现金使用、预算以及投资筹资等环节的经营活动,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企业非流动资产科目的分析,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展至企业资产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环节上,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应收、应付以及企业收入、支出等分析,可以在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上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在经营关键环节上的把控力度。总之,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各个环节上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3.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层、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关系并决定着企业发展甚至是存亡。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与投资人来说,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来源通常都是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影响着管理层与投资人的决策意向。企业管理层借助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过往的经营有一个客观的总结与认识,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策略;而投资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则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盈利能力做出评估,大多数投资人的决策依据都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来,基于财务报表分析,投资者才可以发现投资价值并规避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企业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信息的滞后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反映的都是一个特定会计时间内的企业财务信息,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企业财务历史数据所做的报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月报、季报或是年报,这样也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具有滞后性,这是财务报表的先天局限性。企业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其它各种财务信息,但基于历史数据编制的财务报告,缺乏了及时性与实时性,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有时并不能满足,而这种滞后性对于一些评价指标如物价变动、通胀等基本无法反映。

2.难以反映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投资人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财务报表难以反映非财务信息,而企业的经营以及发展状况往往具有复杂性,尤其是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这种复杂性日趋严重,使得单纯依靠财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企业管理层或是投资人通常会辅以非财务信息作为决策依据的补充,而这部分信息却是财务报表难以反映的,这也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之处。

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就目前来说,企业财务报表在分析方法上普遍存在方法单一、不全面等问题。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这三类,但是这些分析方法本身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工作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比如现今普遍采用的杜邦分析法,也是基于事后分析,对于事前与事中的控制难以实现,难以全面完整地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篇(4)

摘 要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目前,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如何取得资金,以缓解无米之炊的紧张局面,是摆在企业界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筹措资金,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本文对适度负债经营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负债经营 财务指标 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必须积累筹措资金,增强经济实力,谋求自身的发展。但是企业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负债经营无疑成为企业家首先考虑的经营战略。负债经营,简单的说,就是用他人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负债经营以特定的偿付责任为保证,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负债经营之所以被企业普遍采用,是因为它具备其它经营方式不具备的优越性,我们有必要对负债经营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所谓短期债务又称流动负债,它通常需要以流动资产来偿还。所以一般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计算并判断短期偿债能力。通常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一)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这一比率越高债权人的安全程度也越高。但从管理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表明企业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目前的借款能力。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时比较合适的。

(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此比率是假定存货等流动资产在难以兑换成现金的情况下,企业可动用的流动资产即速动资产抵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1:1较为合适,若低于这个比例,偿债能力则被认为偏低。

有时一个企业的流动比率增长,而速动比率却下降,就表明流动资产的增加是因存货等不容易变现的项目增加而造成的,其实际偿债能力有恶化的趋势,此时更要控制债务规模。速动比率测定变现能力比流动比率好。

(三)其它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说明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资产的流动性好,质量高,同时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可相对节约收帐费用。存货周转率也是以高为好,存货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的质量,降低可能成为呆滞存货的损失。

企业具有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就是要在偿还到期债务时降低负债总额,而只是确保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在负债筹资顺利的情况下,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一般是以筹集来的新债来偿还旧债(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虽不一定是这样,但实际上是这种方式)。只有在负债筹资发生困难时,才需要以减少资产总额的方式来偿还到期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在该期内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本息大于可变现偿债的资产,就需要拍卖未达到销售状态的资产来补充偿债,否则就会拖欠债务。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除了分析企业的短期偿付能力以外,还应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作一定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长期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且还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效益。因此,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应该与企业盈利状况相结合。下面就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分析。

(一)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比率越低,风险越小,偿债能力越强。但从投资者角度看,这个比率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一般说来,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应当适当增大资产负债率;前景不佳时,则应减少负债经营,降低资产负债比率,以减轻偿债负担。企业决策者应根据企业资金报酬率的预测状况及未来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做出权衡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该比率可用以衡量企业负债的风险程度以及偿付能力。这一比率越高,风险也越大。而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只要资产报酬率高于贷款利率,这一比率越大,越能提高投资报酬率,所以希望尽可能大一些。一般认为1:1较为合适。同时必须结合企业的运营情况而定,不能断然做出结论。

(三)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过低,特别是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而该指标太大,则说明企业负债比例过低,虽然财务风险很小,但由于未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并不一定是企业最理想的资本结构。尽管很难说已获利息倍数为多大是企业财务风险测定中较为合适的,但普遍认为应维持在1以上3以下较为恰当。企业确定这一指标时应与其它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同时从稳健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这是因为企业在经营好的年头要偿债,而在经营不好的年头也要偿还大约同量的债务。某一年度利润很高,已获利息倍数也会很高,但不会年年如此。采用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可保证最低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应采纳这一原则,但遇有特殊情况,需结合实际来确定。一般认为生产稳定的企业,该指标可低一点,生产波动大的企业,则指标过低是不合适的。

(四)债务本息偿付比率=息税前收益/(债务利息支付额+债务本金支付额/(1-所得税))

篇(5)

关键词:融资租赁 功能 财务 经营租赁 比较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将租赁分成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两种形式。其中经营租赁指的是承租人通过合同,并支付租金取得所租赁资产的使用权,租赁到期后则将资产归还给出租者。融资租赁是承租者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分期付款,付款结束后,承租方则通常能够取得这项资产的所有权。由此可见,这两种租赁方式无论是在性质、目的还是在会计处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以两者的差异作为研究切入点,对这两种租赁模式各自的特点以及财务处理方式展开较为深入地探讨,具体如下。

一、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基本性质差异性比较

(一)租赁目的方面的比较

融资租赁行为到期后,承租人通常会取得所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从这方面来看,其租赁目的主要是为了添置资产。但因资金受困等因素,承租人就会采用融资租赁的模式实现资产添置,但通常分期支付的租金总和会比一次性购入资产的全额支付金额多。而经营租赁则是以满足企业短期对所租赁资产的使用需求,是一种临时性的资产需要,到期后,需归还所租赁的资产,由此可见,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对于所租赁资产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两种租赁模式最基本的差异。

(二)投资回收方面的比较

因融资租赁的租赁目的是实现资产添置,因此此种模式的租期可看作是所租赁资产的几乎整个经济寿命,因此租期很长,此种情况下,承租方可在租期中实现投资的全部回收。而经营租赁则是短期租赁,实现投资回报的租期相对较短,同时在租期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很难在一个暂时性的短暂租期中实现投资完全回收。

(三)当事人与合同方面的比较

经营租赁只需一份租赁合同,由出租方和承租方作为当事人即可开展租赁。而融资租赁因其租赁目的是添置资产,因此此种租赁模式的合同不仅包括租赁合同,同时还有一份购买合同,当事人除了出租方、承租方以外,还设计到供货方。

(四)租金构成方面的比较

经营租赁的租金主要包括资产的使用费,以及维修、保养的服务费。而融资租赁的租金则不同,因融资租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资产转移,而出租方在购入资产时会支付很多金额,因此在融资租赁过程中,出租方要实现投入回收,并取得一定利润,这就需要增加在经营租赁租金的基础上,增加出租方的投入回收与利润。

二、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财务比较

(一)两者账务处理方式比较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除以上基本性质的差异外,在财务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某工程的大型设备租赁为例,如果这一设备采用的是融资租赁,那么根据合同规定将安装调试费、保险费、运输费以及设备租金等支出归为原价计入到账表中。如果所租赁的资产是需要安装到工程中的资产,那么要将安装成本的资产成本归入到“在建工程”账户中,当工程结束后,再将其归入到“固定资产”中。如果资产的使用权是通过经营租赁的形式所获取的,那么就无法实现所有权的转移,当到期后,资产需要归还给出租方,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只需要支付的租金以及相关的修理费用,计提折旧等仍归为出租方。承租方则将租赁期间所支付的租金以及相关维修费以待摊分期的方式摊销也可直接列为费用。如果承租方为固资改造工程,由于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承租方,则不宜增加租入固定资产的价值,那么也可将其在递延资产中进行财务核算,且应当在租赁期内分期平均摊销。

(二)融资租赁对财务账表的影响

融资租赁从根本角度来说,能够让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出现变动,在融资租赁行为中,承租方会以融资租赁的行为获取所出租的资产,从现行财会法规来看,承租方在租期中获取了此项资产的使用权及所有权。于此同时,来自所租赁资产的报酬与风险都同时传递给承租方。因此在融资租赁 过程中,承租方应当尽快将所租赁的资产归入到资产负债表中,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财务报表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符。此外当企业通过贷款方式进行融资租赁时,会增加企业负债,现行财会法规规定,所增加的金额需要反映到报表中,企业也就需要对现有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充分考量,从而选择最佳租赁方式。

(三)经营租赁对财务账表的影响

经营租赁从其性质上来看,属于一种短期的经营行为,同时也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所有权的变更,因此也就不存在风险方面的转移,由此可以看出,经营租赁不存在融资租赁中的繁琐问题,总体来说,经营租赁的风险低,且十分简易,所以在进行经营租赁的资产统计时,就无需将这一部分资金归为承租方资产,也不存在计提折旧等问题,承租方只需要按照合同规定支付租金即可。因此经营租赁的资产不会体现在负债表中,对财务账表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损益表则是以租金费用的形式体现,租金是根据合同确定的固定值,也不存在租金变动风险。因此经营租赁业满足了很多企业的发展需要。

基于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各自特点,企业在选择租赁形式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以及不同租赁模式的特点进行综合选择,如果目前企业面对的风险多,产值波动大,为减少风险,建议选择经营租赁模式。如果企业目前经营面临的风险小,且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资产时,建议选择融资租赁模式。

(四)企业受益与税务方面的比较

如果企业选择经营租赁的形式,那么承租者所支付的租金实际上就是期间费用,虽然支付期间费用会使减少利润,但经营租赁产生的租金能够提前列入到统计税收中,那么租赁租金主要是对税后费用造成影响,通过公式表示:租赁的税后费用=租赁费用×(1-税率)%。

当企业以融资租赁购入资产时,这项资产与企业固资的记账方式并没有太大差异,都需要计提折旧。此外,融资租赁的费用会在会计处理中出现,而且因为融资租赁的租期较长,因此租赁费用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这项费用能够在税收之前列支与统计,可作为摊销费。综上,这两种租赁形式无论是在企业受益,还是在税务方面都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以下本文就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某地A企业以直线法对固资进行计提折旧,以25%的税率上缴所得税,利息开支约为25万,税前年利润812.58万元,该公司想要租赁一项设备资产,以10年为租期(2016年1月-2026年1月),每年向出租方支付约50万元的租金,于每年年底结算。假设这一设备的残值为0,且其公允价值约为625万,折现率为10%。那么企业该选择哪种租赁方式,就需要先对不同租赁方式带来的财务影响进行比较。

首先假设A企业选择融资租赁,以10年为租期,每年支付租金50万元,根据最低租赁付款金额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总租赁付款现值为50×(P/A,10%,10),结果为307.2万,那么首年租赁费用则为30.72万元,以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以租赁付款的最低值和公允值的最低者作为记账值,因此年折旧费经计算结果为30.72万元,那么第一年租金的记账值则为30.72万元。如果选择经营租赁,那么A企业每年的实际税后租金则根据租赁的税后费用=租赁费用×(1-税率)%的公式,计算为37.5万元,即每年为企业节省12.5万的所得税费。从收益及纳税的角度来看,可得到以下结果。

结合表1以及前文计算,综合比较可以看出,以租赁的第一年为例,采取融资租赁比经营租赁模式,在盈利方面少8.58万元,但节省了2.86万的所得税,

虽然融资租赁相对税负较少,但从纯利润角度来看,融资租赁的纯利润低于经营租赁,因此从整体分析,A企业决定以经营租赁模式进行租赁,租期10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方式无论是在性质、目的还是在财务处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在选择租赁形式时,为提升企业效益,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以及不同租赁模式的特点进行综合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安冉,肖康元.融资租赁财务决策研究――基于江西水泥售后回租案例分析[J].新会计,2015,08:34-37

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运营风险;经营决策;企业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一直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变革,伴随而来的是企业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更。为应对市场的变动,企业需要有效的财务分析作为经营决策的辅助,以趋利避害,降低运营风险,实现企业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是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根据所收集、整理的企业财务数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编制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根据这些报表、报告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资金状况、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和预测,供企业管理作经营决策所使用。它是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者、政府单位了解企业过去实绩、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据此做出正确决策而提供可靠信息的经济管理手段。财务分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财务政策分析、资金运作分析、经营管理分析、投融资管理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五个部分。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根据相同指标在两期或连续多期财务报告中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比例,说明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中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等方法。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企业各种比率指标,测定企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一种方法。指标比率大致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三类。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并从数量分析各种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具体运用中,有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

二、企业经营决策加强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有助于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分析能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指标数据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的情况,企业管理层和各相关利益方可以透过这些财务指标,了解企业过去和现时的财务结果,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财务分析也是一种预测判断的过程,它基于对企业过去或现在的财务状况及运营成果的评估,可以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及运营成果进行最佳的预测。企业可依据财务分析指标来预测企业将来一定时期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在后续的经营中合理调配资源、做出经营决策,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财务分析过程也是管理者协调业务部门共同复盘或预测业务执行结果的过程,是财务部门协调业务部门共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企业内部通过不断的磨合,达成“业财融合”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此外,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结果的确认,也是企业划分管理责任,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责任追究、奖惩结合,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各方不断改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财务分析在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结果评估过程中,能发现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企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进行针对性防控,提前制定应对的策略、预案,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策略的准确度,促进企业稳步实现经营目标。

三、目前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财务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它的实施是否高效、有序,很大程度上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推动。但是,部分企业只注重收入和利润的绝对数据,忽视财务分析对企业资产和经营结果的质量评估,掩盖了企业一些内部问题,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还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忽视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的预测作用,单凭历史数据和历史经验做经营决策,无法识别和顺应市场不断变动的需求而导致其产品、服务为新市场新需求所抛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局。

(二)财务分析数据信息不全面1.企业历史数据的保存和整理不全面部分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和制度,作为分析参考基础的企业历史数据没有进行定期收集整理并通过报表或分析报告的形式进行归档,遇到紧急决策,无法为财务分析及时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2.企业同行相关数据信息收集不全面企业财务分析很多需要跟同行的竞争对手进行横向比对,发现差距,弥补不足。然而部分企业由于信息渠道、分析人员能力水平等原因,未能获取足够多的同行信息借以对比分析,导致财务分析结果可靠性不足。3.财务分析忽视外部环境信息指标有些企业的财务分析数据只注重内部指标,忽视外部环境信息指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依据的财务分析结果若不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将很容易导致企业错失发展机遇或是陷入市场风险。

(三)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作为一项管理活动,企业财务分析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并进行规范。有些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管理的责、权、利不明晰,导致财务分析工作在企业内部分工协作上出现混乱,影响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四)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业务脱节财务分析没有实现“业财融合”,财务分析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了解或是在分析过程中未能与企业业务部门协同工作,其分析结果必然偏离企业业务实质,财务分析所提出的改进建议无法落实执行,甚至误导企业管理层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

(五)财务分析结论缺乏反馈应用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获取重要财务指标的结果,没有对指标背后的因素构成进行细致的原因分析并形成分析结论和改进方案反馈给业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这样的财务分析不足以协助管理层做经营决策所采用。

(六)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不高财务分析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需要分析人员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然而,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未能达到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一方面是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不够重视,过多考虑成本因素而选用普通财务人员来负责或兼任财务分析岗位;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只注重财务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企业业务知识、业务流程的了解,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不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导致财务分析结果与企业经营业务实质出现较大的偏差,大大降低财务分析结果的参考价值。

四、企业加强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企业管理层重视并支持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和支持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审议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度,监控财务分析制度的落实执行,参与重大财务分析事项的部门间协调,支持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对财务部门提交的财务分析结果及时采用或给予反馈。

(二)提高财务分析数据的全面性定期收集和整理企业财务分析的历史数据并妥善保存;灵活运用网络信息、大数据技术、行业协会等渠道采集财务分析所需要的企业同行资料、行业信息资料和外部环境因素信息,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数据资料的全面性。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分析制度健全的财务分析制度,包括完善的财务分析流程、完备的财务分析组织架构、畅通的财务分析信息反馈和协调机制、严谨的财务分析考核制度。通过责、权、利分置,调动企业管理资源,全方位指导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督促财务分析改善方案建议在业务层面的落实整改和执行,监控企业运营趋势和预算控制管理,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四)加强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的“业财融合”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财务分析人员和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和财务知识的深入交流,促使双方在业务开展、财务分析过程中务求做到“业财融合”,使业务规划、业务决策、业务结算均能考虑财务的计量和确认需求、重视业务的财务可行性,必要时与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沟通,寻求财务分析支持。而财务分析人员也应积极主动学习企业的业务知识和流程,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与业务部门保持沟通,多透过业务去理解财务分析指标和分析结果,为经营者提供及时、可靠、可行的财务分析建议。

(五)财务分析结果需要得到及时反馈和落实执行财务分析结果通常以分析报告和分析建议等形式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企业应该通过健全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确定财务分析结果的报告和反馈机制,对改善方案的落实执行也应该有过程监考和事后回顾的安排。

(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企业应重视财务分析工作,聘用有经验的专业财务分析人员或选调综合能力较好的财务人员出任财务分析岗位。企业还需重视财务分析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企业业务知识培训和财务分析技能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分析水平,特别是“业财融合”的结合度,提升企业财务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经营属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M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6-0157-04

管理和经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词汇,常常在一起使用。在实践中,两个词汇包含的内容既有平行交融又有前后承接。财务管理,一般认为是管理范畴的行为,是经营的基础和前置流程,为经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里的其他管理,它不仅是经营的基础,而且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经营属性,本文旨在研究探索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内涵。

1 管理与经营内涵探源

平时我们常说经营管理,包含着经营与管理两项内容。经营管理是经营和管理两个近义词的联合结构,其间并无主次、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在一般语境中,经营和管理是融合同一和相互照应的关系。严谨究之,目的、对象、内涵的差异十分明显。经营的目的是效益、盈利,管理的目的是效率、规范;经营的对象是外部的人、事、物,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内部的人、事、物。为了研究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有必要先探源管理和经营的内涵。

经营是传统的中华词汇,管理是近代的外来词。经营一词出现很早:《尚书・召诰》中有:“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指的是筹划营造。《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指的是经度营造。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包含的是筹划营谋的意思。现在的“经营”侧重对于经济事务、经济事业或者经济对象的经管、办理、运营、操作。

管理一词约晚出现2000来年,目前可以查到的是明朝开始出现“管理”一词。刘兑 《娇红记》:“去年听除回来,为见┒申纯在家管理事务,十分停当。”后在《初刻拍案惊奇》、《再生缘》等书中有出现。意思包括料理、治理、过问、理会、管束等等。现在的“管理”一词是从日文引进的。日文的“管理”则是从西方管理科学中引进意译的,其对应的英文是administion或regulation。现在讲的“管理(manage)”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广义的管理:应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为保证一个单位全部业务活动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管理的性质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1 经营与管理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经营与管理,如同八卦图中的两条鱼,对应而生、共生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一你,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相互映衬而又相互依赖。没有管理的经营是瞎撞瞎蒙,即使有效益也是误打误撞,赚到钱也不能高效地用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经营的管理就背离了企业的基本轨迹,企业是为效益而存在,效益必须通过经营活动来实现。对于企业,轻视经营是不可取的,企业将会失去活力,进而失去生命。经营和管理等于一张纸的两个面,都不可以离开对方而存在。我们可以在任一面上书写美好的文字和画绝伦的图画,没有另一面的支撑是不能实现的。

1.2 经营和管理的工作重心不同

经营的工作重心是企业以外,从企业外部获取资

本p项目、资源进行运营,向社会获取利润;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企业内部,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提高资源效率。简单地说: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控制内部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1.3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前进,就像人的左脚与右脚。如果撇开管理光抓经营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经营就前进不了。相反的,撇开经营,光抓管理,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1.4 对于企业中的具体部门或个人,经营与管理的确应当有所侧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如同机器中的各个组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于经营,有的侧重于管理。特别是在组织的迅猛扩张期,经营与管理的分工尤为必要。

1.5 经营和管理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

19世纪以前的管理是经验管理,泰罗试验以后进入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启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将管理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的发展一直沿着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个轨道进行,对于形而下的实物经营,由初级的以物易物到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实现了由经验到科学的飞跃,到后来的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竞争优势,实物经营科学发展日趋成熟。到了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形而下的经营科学与形而上的

经营科学走向融合,经营科学与管理科学也在走向融合。

第六,经营主要是指经济活动,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平时有经营婚姻的说法是“经营”的引申运用。管理的对象宽泛,包括人和事、物等,遵循的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和物因为和人发生关系而有意义,故对事和物的管理也属于管理科学。

2 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对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来说,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属于战术范畴的内容,战略性一般指项目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全局性内容。从整体上看,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都是偏于执行层面的行为,但是又内含有决策的诸多元素。

同属于战术范畴的财务管理与经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财务管理是经营活动众多基础管理中的一种,与此相并列的有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料管理等等。经营活动是运用前述管理效果的全局运营活动,是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具体操作。财务管理是和经营目的直接相联系、相融合、相交集。同时又具有根源、内容和理念方面的不同。

2.1 二者产生的根源不同

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萌芽于商品交易,形成于商品经济,成熟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年代,企业没有经营,整个国民经济由国家在经营,但企业有财务管理,当时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财务制度的别称;市场经济初期的短缺经济时代,因产品供不应求和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并不显著;唯有进入买方市场的真正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发挥着更大的基础性作用,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突现出了企业经营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经营的内涵和外延。此时的财务管理和原来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经济学规律、采用多种财务手段,科学地配置财务资本资源,汇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

2.2 二者的基本内容不同

企业经营按照经营对象不同分为商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商品经营,即组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具体包括市场调研预测、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生产等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显然,生产经营的提法不恰当,生产是组织与管理问题,不是企业的一线,是企业商品经营的后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的质量受制于市场需求与营销并为市场营销服务,且生产并不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环节,可以对外进行招标、委托加工等。资产经营的对象是生产要素,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即厂房、设备、原材料、能源、半成品、成品、资金、劳动力等,同时也包括无形的生产要素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管理、商号、商标、商誉、品牌、土地使用权、销售渠道、商业秘密、各种专营许可证与国际认证标准、重要的人力资本、人际关系等。资产经营就是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内外广泛开展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千方百计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满足和促进企业商品经营的要求与发展。资本经营,其对象是产权,即对产权进行合理的流动与优化组合,具体包括参股、控股、合并、兼并、拍卖、股份制改造组合、股票上市、产权互换等行为和方式,从而能促进企业商品经营、资产经营更快、更大、更好地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人、资产、资本、利润等要素,运用成熟工具和手段、创新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目标,筹措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盘活资产、核算成本、预测利润、管控过程、反馈调整等一系列具体流程。

2.3 二者解决的问题不同

企业经营解决企业的方向、市场等问题。企业在市场上干什么、如何干、如何调整、如何发展等经营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营决策涉及企业的宏观和全局问题,如果出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衡量企业经营的指标是效益。经营属于开源,是挣钱,其目的是让企业的资本不断获得最大的增值机会。企业财务管理解决的是资金、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问题。衡量财务管理的指标是财、物的效率,资金周转次数(天数)、资产增值率、资产利润率。还有就是企业目标的财务设计和财务实施,包括资金筹措、筹措成本、资金运用、运用效率。增加资产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等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属于节流,是省钱,是企业的内部和局部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2.4 二者的关键和反映的文化理念不同

企业经营的关键必须以企业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纲与导向,来练好市场功夫;经营理念文化,强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其重点为积极进行企业品牌建设,建立顾客对企业品牌的信任度及忠诚度,关怀、贴近、服务顾客,培养顾客群,市场策划与开拓,研发并营销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销售渠道与网络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公共关系与形象,通过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加速企业发展等。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和理念文化是,资产的活化,资产的增值,最低成本获得资金,最高收益使用资金。是对财与物的操作,可以淡化人文关怀。

3 财务管理的经营属性

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都是企业内部的行为分工,具有纵向承接的连接关系。从广义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学包容了企业经营学,企业经营学则是到了市场经济阶段从企业管理学分立与分解出来的新学科。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认识到,搞好企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是企业的领导,经营是企业的龙头,财务管理在内的所有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必须以创新的观念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全面创新,并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以企业管理服务于企业经营,以企业管理创新服务于企业经营创新,从而促使企业达到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取得合理利润,即获得企业资本的最大增值,实现为企业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价值的目的,使得企业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研究,每一个方面都进入到精细的层面,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性得到重视和研究,财务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是与经营交融最多、目标影响最直接的管理活动,关键在于它本身具有经营属性。

3.1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目的同一性

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赚取利润,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的目的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率,为“股东赚取更多财富”。所不同的是经营整和的是所有资源和依仗的全部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整合的是局部资源、依靠的部分管理。目的都是赚取利润。

经营和管理不但静态目的具有同一性,动态目的也具有同一性。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资本理论就研究所有者权利保障和经营者职业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它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佳财务策略,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使股东的财富达到最大。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产权理论的发展,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得到了提高,仅仅关注股东单方面利益的股东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关注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并把他们的利益目标纳入其考虑范围。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发展内容基本一致,现代企业经营,强调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和社会多方持续受益。

3.2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流程替代性

财务管理可以直接创造价值和产生利润,还可以反向操作。一般是财务管理提高资产和资金效率,增加经营利润。经营利用财务管理效果进行杠杆放大。财务管理还可以形成连环正反馈效果,让经营效果反作用于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利用经营效果放大效益直接产生收益。比如财务管理设计合理且执行得当,资金成本或者筹资成本降低了500万元,这500万元就直接体现在经营成果里,无需再经过经营环节来实现变成利润,这种属性叫做经营流程替代性。反过来,财务方案设计得好,经营利润增加后,会带来股价的提升,针对资本价格提升设计好的财务方案,可以将利润放大N倍给企业股东带来收益。特别是对于轻资产一类的公司,这类公司虽然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重很低,但是具有成效显著的管理模式、社会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和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积累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核心竞争力资源多数都不能进入会计报表。这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空间,可以通过财务方案将潜在非报表资产价值化或者价格化,并为股东带来丰厚收益。2013年6月,广州要玩娱乐被大唐电信以16.99亿元收购,要玩娱乐成立于2009年,收购时账面净资产只有1.08亿元,增值率高达1472.26%。该公司优秀的财务方案功不可没。

3.3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功能交融性

财务管理的三个主要方面:计划与预算、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考核,同时也是经营的核心内容。实践这三个方面内容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前期工作、综合联动等等和经营功能的做法、流程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一个企业或者是从事某项经营活动时,对市场的调查、收支的预测、效益的预算、风险分析、决策论证等等过程,很难清楚界定哪些属于财务管理,哪些属于经营决策;在实施环节,对内外资源的综合调度整合、对预算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调整、对整体绩效进行核算考核,不但难以分清财务管理与经营的界限,也很难分清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财务管理在企业里,与经营活动形成相互交融的状态,互为支撑、互为因果、纵横交织、高度融合。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企业稳健理财、促进生产和提高效益的艰巨任务,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财务管理处在了管理与经营的过渡地带,成了管理与经营的直接桥梁。管理功能通过财务管理的管道蝉变成了经营,经营在财务管理的管道里内化成了管理,财务管理的管道成了管理与经营的变换魔盒。

3.4 财务管理与经营的决策性质相同,一般的管理决策多为结构性决策,经营往往是非结构性决策

财务管理更多的是非结构性决策。在管理中,生产作业管理、物料管理等都是结构性的,包括会计核算,都是依据结构型模式。而经营决策主要是非结构性,所谓非结构性,是指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没有结构逻辑关系,存在着性质变化的不确定性,而结构性决策预期结果与依据条件和执行内容之间存在着结构逻辑关系,只有量的不确定性,不会有性质的不确定性。很显然,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都属于非结构性决策。

以往,企业依赖独立的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在这种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特性或许相对独立一些。现在,由于网络和计算机在管理和经营中的广泛运用和深度介入,过去依据内部信息和对外部世界的简单直觉来决策方式被颠覆,更多的是依据模糊数据进行非结构性推演,而且其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支持决策者分析决策并且能持续否定肯定的独特能力的后台,这是单纯的数据本身不能做到的。我们需要使数据视觉化并初步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缺口,这涉及到建立财务基础数据与企业决策基础依据的过渡连接端口,将大量模糊数据转换成清晰和可以判断的数据形式。

4 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经营需要遵循的原则

企业的社会分工就是创造价值和赚取利润,经营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直接手段。企业要做好经营,除了宏观决策的正确以外,基础执行层面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是经营的基础。

企业的管理方面很多,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性质、管理的层级和遵循的规则各不相同。财务管理是企业众多管理中比较特殊的,直接具有经营功能和经营属性。既然财务管理本身具有经营属性,不同组织在财务管理中的侧重和策略应该有所不同,作为政府或者社会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或许应该弱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或者是有经营业务的事业单位,就要重视并强化财务管理的经营功能,但是不能弱化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既要发掘、发挥潜在的或者是直接的经营功能,又要保持和平衡财务管理的规范功能。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很难有个统一规定,但是有一些公共的实用原则:

4.1 适度性原则

财务方案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行业类型、阶段目标及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考虑,财务管理要体现企业特点,保证财务方案具有可行性、适用性、适度性。

4.2 科学性原则

财务管理须遵从管理客观规律,服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违反了原则只会导致失败,所以财务管理必须遵从客观规律,才能将管理引向科学、理性、规范的轨道,实现财务管理对经营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4.3 必要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从需要出发,必要的财务工具大胆采用,不必要的财务工具一个也不可要,否则会使财务管理变成教材框框。同时财务管理是具有高创新内涵管理,可以创新前所未有的模式,但一定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防止为创新而创新。

4.4 合法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内容应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绝不可以相违背。因法律是全社会范围内约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组织正常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制定财务方案时切不可忽视这方面,应予以重视。

4.5 合理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合理,一方面要体现财务方案的严谨、公正、高度的制约性、严肃性,同时要考虑人性的特点,避免不近情、不合理等情况出现。财务管理要与会计核算的刻板保持相对的间隔,要让执行者有足够的发挥空间,秉持以人为本。

4.6 完整性原则

财务管理要完整,内容要求全面、系统、配套。也就是说要考虑周密,不能疏忽大意,出现漏失或衔接不当,更不能有前后矛盾或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

4.7 先进性原则

财务管理的制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要总结企业经验,同时还要汲取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财务管理科学、手段、工具都在发展进步,要及时采用先进的成果,包括科学成果和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