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风险分类

金融风险分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风险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金融风险分类

篇(1)

【关键词】金融风险 防范 体系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以及当前5大商业银行28万亿贷款带来的隐形风险,都说明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在漏洞,金融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金融经营的是货币,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当下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一)不良贷款数额持续增大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随着宏观经济的下滑,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国家银监会对于5大商业银行的28万亿贷款做出了自查的要求。当前银行贷款呈现出的典型特点是数额大,且五级分类模糊。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的金融市场中,贷款数额较之去年都有明显增加,这种攀升趋势将很有可能带来风险。金融危机一般爆发于企业,集中显现在民间,然后就会引燃银行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层管理提高了重视程度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家银监会在数次经济形势通报会上都有明确表态,未来几年银监会将会以规范和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要任务,做好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强化贷款风险控制,做好房地产部门的信托风险管理。另外还就如何树立金融防范的意识,把守风险底线,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等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

(三)贷款种类越来越广泛,风险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1年底我国的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19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几乎3倍,但是银行业的金融资产总额呈现下降趋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约有800多家,用于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也成逐年上升,逐渐增多的贷款种类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金融机构数量多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越有800家,总资产额超过2600亿,存贷款相当,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在这些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持股率达74.3%。可见我国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逐年上升,这为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贷款五级分类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为不能严格执行分类标准,金融机构的分类制度不完善,对分类结果的审批不及时,分类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二)贷款去向的专业性预测团队欠缺

目前金融机构的操作方式多为只管把钱贷出去,而不问贷款用于何处,这样就导致对贷款的去向考察不足,难以做出专业性的判断,无法准确分析贷款去向和形势,容易引起风险。

(三)没有合理利用互联网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贷款单位向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报表都是有问题的,和提交给税务局的有很大差别。所以金融易购应该与税务局联网,加强风险管理。

(四)人才缺失

金融风险管理师是从事金融管理的资格证书,具有国际权威性,但是目前中国取得这一证书的不过1200人左右,相比较于中国庞大的金融市场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五)担保制度不健全

担保登记分散,不利于查阅;当前的动产抵押制度有漏洞,导致担保工作效率低下等都是目前金融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不足。

三、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策略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具体实现方式是开发风险防范管理系统,通过将地市部门和主管部门联网,使得主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管理系统最好可以与金融风险防范控制合作部门联网,比如税务局和担保登记中心等。

(二)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要精细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必须全面而真实,从用户名到风险等级等都应该齐全。本着科学性的理念,体系的制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要实现体系的长期可用性,这样可大大控制和减少管理成本。要及时更新贷款等级,优化防范体系,建立责任制,真正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制定工作。

(三)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

目前国家金融机构众多,遍布范围广,贷款金额越来越大,与之匹配的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也应该具有多层次性和广泛覆盖性。组织机构的设立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和管理目标,避免职责重复浪费资源。首先要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督查机构,实现现场考察,实现金融风险的快速识别和防范。其次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处理机构。当风险出现之后,要对其进行集中处理,严格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最后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组织。从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到各个股东,以及督查、处理部门,一起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随时变动的市场经济之下,多总结经验,创新防范途径,做到金融风险的专业化内部控制。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何做好对其的防范对于国家金融经济市场的健康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从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精细化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等方面来做好防范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春青.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J].开发研究,2012(05).

篇(2)

摘 要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金融体系中潜在的风险隐患将进一步显露出来,再加之不断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而金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将其化解掉,最终将演变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于此,加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预警体系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含义,分析了我国现有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构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预警机制 游资 监管

一、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含义

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指在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金融资产损失和金融体系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的信息指示体系。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在寻找金融标的自身和目标金融风险或最后危机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和警示金融机构在一般情况中的防错纠错的一种“试错”机制,同时在防范各种风险显现基础上做到对风险有效管理和控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拥有健全的防范体系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保障体系。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则是提前防范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强有力的后盾。

二、我国现行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状况。而我国由于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加之金融风险预警问题的提出历史并不长,使得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预警制度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风险配置机制不健全,风险配置格局失衡;组织机构不健全,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风险预警的基础工作难以开展;预警机制协调主体不明,作用有限;金融风险预警信息不够细致准确,反映不够灵敏;缺乏对资本流动的有效控制手段等等。这些问题使得金融主体无法通过承担风险实现预期效用最大化,内生风险的制造者不承担风险导致的损失,同时预警机制的建立涉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的经济综合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物价局、统计局等部门,但是缺乏一个将这些部门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的机构。由于职能的不同,中国人民银行、各监管机构以及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也不够畅通,没有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使得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等工作的开展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也就谈不上对金融风险进行准确的早期系统地预警了。至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等分类金融风险预警体统,至今也大多围绕指标筛选、预警系数界定等方面在进行研讨,未能深入分析实现金融风险预警体统功能的基本条件。由于职能的不同,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的经济综合部门等机构之间协调不足,信息渠道不畅,增加了金融风险预警信息的交流、相关指标数据的收集、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等工作的难度。

就目前来说,由于我国各金融主管部门应对金融风险的前期准备不足,只有在金融风险发生时,才会想到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这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预警机制的建设来说是捉襟见肘的。

三、加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构建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数据采集体系以及研究和开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

金融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指标数据采集内容与格式、采集方式、采集渠道,以保证指标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风险预警模型,有效地发现潜在的金融风险,提高金融风险预警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和健全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具体处理金融风险工作事宜,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应成立由货币信贷部门牵头,各主要科室为成员的金融风险预警工作小组,定期召开金融风险分析会议。并与政府、金融机构、银监办建立信息交流报送制度、风险识别、预警处置制度,及时掌握金融运行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及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做到金融风险可测、可控。建立严格、完善的风险监测报表上报制度和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制定严格的数据采集内容与格式、采集方式与方法、采集渠道,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根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监测微观金融指标变动情况,分析金融业存在的风险。通过监测社会人文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区域内社会信用状况。综合以上三类指标的监测与分析,结合区域风险特点, 确定系统性风险的级别,然后据此进行分类采取相应措施处置。

(三)加强国民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国民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自觉性

金融市场充满了各种风险,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还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市场,各种交易制度、交易程序还极不规范,市场价格经常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投机性强。因此加强风险教育培训,培养理性投资行为,减少投资风险,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和增强投资者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承受能力。

(四)加强对游资的监管,确保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体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体统而存在,但是,游资的泛滥容易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例如,游资的进出会造成汇率波动,如果人境资本不能被经济体系吸收、则会转化为外汇储备,迫使国家扩大基础货币发行量,诱发通货膨胀。同样,虚拟经济体系中的风险,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游资的监控,防止大量投机资金通过各种地下渠道进入我国,冲击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资金尤其是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盲目进入股市和楼市,防止形成泡沫经济。

(五)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预警复位机制

尽快完善与风险处置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对合并、重组关闭的金融机构制定减免法律诉讼费、财产过户费及税收优惠政策,为及时处置风险创造条件。对亏损较为严重、流动性非常差的金融机构,由中央银行暂时接管,通过注入资金、内部整顿,使内部问题解决后再令其重新开业。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主线的快速预警复位机制。

(六)加强金融领域里的国际合作,及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动向

为了争取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相关活动,使自己的利益在这些组织的规章和国际金融秩序中得到承认和保护。就我国而言,要加强与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性金融组织和机构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机制和对话机制,加强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流,关注国际投机资本的动向,监控任务必须落实到具体机构和组织。密切关注和跟踪观察世界各国正在发生的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科学评估各国的金融风险程度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严密监管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严格监管国际金融风险输入我国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一旦波及影响过大,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小限度。

当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管理机制,还要考虑我国的特殊情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秩序和金融危机防范与治理的一个要点是在国家内部加强金融规范,以确保更高的政策透明度和监督能力,并能凭借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在关键之时及时采取校正措施,在关注加强防范国内金融风险的同时,必须更加注意防范外来风险。

参考文献:

[1]顾海兵等.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

[2]何建雄.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必要性、指标和运作.金融研究.2001.

[3]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秦汉锋,曾涛.中国体制性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金融 风险 风险管理

1、金融风险的概念

金融风险是指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它直接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一般而言,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两种情形,而现实中人们更关注的是损失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因素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金融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金融风险分类

2.1、金融市场风险

在诸多类型的金融风险中,金融市场风险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金融工具所蕴涵的风险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全球经济运行的虚拟程度不断提高,工商企业的经营更加依赖金融市场,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的业务也趋向金融市场。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场风险越来越成为现代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

2.2、工商企业的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市场因子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定期财务报表的收益状况,而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资本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导致企业的实体经济行为介入金融市场的程度加深。

2.3、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风险

作为影响资产负债价值的最基本因素,金融市场风险一直是金融机构最基本和重要的风险之一。而全球市场一体化所带来的全球企业环境的巨大改变,又使得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暴露不断增加。

3、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3.1、金融风险管理的含义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在筹集和经营资金的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消除和尽量减轻国际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绩效,并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3.2、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

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案。(2)风险防范与控制:对风险采取预防和抑制措施,以期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减少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某种交易活动,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从而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金融风险转移的方法包括:风险资产出售、担保、保险和金融衍生工具等。(4)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利用不同风险类别的相关性,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取得最优风险组合,使其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同时又可以获得较高的风险收益。(5)风险对冲:对冲也称套期保值。是指针对某一资产组合面临的金融风险,利用特定的金融工具构造与其价值变化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减少或消除资产组合市场风险的过程。(6)风险补偿:风险补偿主要是指在损失发生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即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3、金融风险管理流程

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构建一个高效、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为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的确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风险控制部门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门和组织都具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和报告线路。

3.3.1、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就是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相当重要,是金融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各种风险暴露。其次,分析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征。最后,进行金融风险的衡量和预测。

3.3.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管理者就必须考虑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拟订行动方案。不同的金融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同一种金融风险,我们也可以在多种不同的策略中进行选择。

3.3.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确定后,必须付诸实施。对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对各部门进行协调,保证方案的实施,防止少数人或部门存有侥幸心理或拖沓行为,违背方案的要求,放任或偏好风险,而且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决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降低金融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科罗赫,加莱,马克.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莫里森.金融风险度量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金融风险;分类;控制措施

1我国金融风险的分类

1.1人为操作风险

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差,为金融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威胁。其次,由于投资者或是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是造成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重要诱因。

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汇率或是估价的变动所导致的金融投资者的本金或是收益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造成金融投资出现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是波动变化的,如果金融投资者对于市场分析能力不强,则会导致金融投资遭受市场风险。根据市场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性风险两种情况。

1.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中,将大量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些金融工具,而投资的金融产品在短期内由于难以变现,导致金融投资者出现资金使用紧张的问题。如果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而且金融投资者对此金融产品的投资规模不大时,并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1.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风险,由于金融投资交易的双方未能按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造成金融投资产品出现风险。随着金融投资产品的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各种债券及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投资的重要内容,如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出现破产或是亏损等,会直接导致公司债券及股票价格的下跌,导致金融产品出现信用风险。

2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2.1加强风险分类控制

由于金融市场上在种类和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因而每个商品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这些风险的种类多种多样,即使面对同一种风险,这些差别很大的商品也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果想要把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金融投资风险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必须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分类。对于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具体的做法是预测评估金融投资的不同商品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的不同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事实上,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的不谨慎,很多投资者在没有深入研究投资将要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对某个单一的金融商品进行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行为在增加投资者所投资商品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投资者受损的几率。选择多种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之后再进行投资,才是值得推荐的做法。由此可见,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商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分散自己的资金,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建立能使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投资组合,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益。

2.2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的制度、机制

防范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并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机构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上避免金融产品操作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避免金融投资主体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重要的金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完善的记录与动态的监督检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管理预案,确保风险控制的实时开展。控制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应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金融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借助于问责制度,对于操作管理出现问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为了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应在金融机构主体内部完善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2.3加强风险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投资者了解并合理控制和应对外界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因素,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风险评估也要不断更新变化。只有时刻对所产生的风险作出判断和评估,才能使外界风险减少对投资者自身投资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风险评估为风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投资者均想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但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投资者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根据风险评估对所产生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3结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金融投资者也有了更多选择。在进行阁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将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周全,最终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制度及机制,做好金融投资的统筹规划等工作,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和蓬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德志.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2]王洋,范久利,白暴力,等.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商业经济,2010(12).

[3]王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0).

篇(5)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引言

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经济。此次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单个金融机构良好运转并不能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转,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作用有限,甚至有时可能增加系统性风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也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因此,在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是导致金融危机发生重要原因的认识上,各方均已达成共识。

本文将从原理而不是具体计算过程出发,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测度的定义与特征

目前, 国际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没有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这一状况本身就表明系统性风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同时也说明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探索。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一是从危害范围大小的角度定义为: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而非一两个金融机构稳定性的事件,主要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为代(Bernanke,2009)。二是从风险传染的角度定义为:单个事件通过影响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失扩散的可能性, 主要以Gonzalez-Hermosill(1996) 和Kaufman(1999) 为代表。三是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定义为:突发事件引发金融市场信息中断,从而导致金融功能丧失的或然性,主要以Minsky(1995)为代表。

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或个体风险相比,它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传染快、波及广、危害大五个基本特征。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是指在对过去系统性风险损失资料及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预测出较精确并满足一定规律的结果的过程(范小云,2006)。找到一套能够预先给出未来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时间、强度,而同时又不给出错误信号或较少给出错误信号的通用规则,成为监管当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前沿的任务。

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的方法

当前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一是从单一金融机构入手,分析个体的风险暴露状况,然后再将个体的风险暴露进行加总来推算整个系统的风险;二是运用一定的模型,从整体上直接估测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从单一金融机构入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1.指标预警法。90 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与学者试图通过分析金融机构会计报表发现系统内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的迹象。指标预警法也有自己的较大的缺陷。如果单纯从建立指标体系角度考虑,而没有加总的理论基础,那么无论怎样继续添加、修改指标也无法解决其在对系统性风险总体测度上表现欠佳的问题。

2.计量模型分析法。针对上述问题的计量模型集中表现为回归分析、GARCH模型和VaR法。回归分析是该领域产生较早的计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回归模型中系数的显著性筛选指标。而随着对经济数据本身非线性性的发现,其解释力度在逐渐减弱。GARCH 模型以银行间实际交易的联系和市场间的波动性溢出为基础,建立二元或多元GARCH 模型,以残值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和变动反映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的大小。但是,不仅残值之间的相关性不一定代表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而且,实际上GARCH 模型的分析只能说明诱导因素发生后传染的速度和规模,对于解释会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这一问题却远在其能力之外。伴随当前风险管理领域中最为流行的VaR 方法的诞生,GARCH 模型与其结合,共同测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但无论如何规避模型风险,VaR 法实际上还是通过详尽评估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来强化整个金融体系,不能实现从总体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二)从系统整体入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

在面向系统整体直接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时,作为指标体系主要制定者的监管当局认为,可以将经济金融系统看作所有金融机构甚至所有金融活动参与个体的总和,利用各部门总的经济数据,同时加入宏观经济指标,来衡量或预测经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Kaminsky(1997)研究认为,实际汇率水平、国内信贷总量、对公共部门的信贷总量、国内通货膨胀、贸易平衡情况、货币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和财政赤字等指标,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试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Goodhart(2004)和Aspachs(2006)认为违约概率和整体银行盈利水平是重要指标。IMF 于1999 年5 月启动了“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P),包括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等在内的宏观审慎指标;如资本充足性、盈利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等在内的综合微观审慎指标,用于测度金融体系中蕴涵系统性风险的程度。这些宏观审慎指标包括反映单个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微观审慎指标的汇总和与金融体系稳健性有关的宏观经济变量两种类型。同时,在对单个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微观审慎指标进行汇总时,对不同的机构按照其对应的权重进行了加权。

四、结论和展望

从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历程看,系统性风险概念的强化和应用将极大深化人类对金融危机的认知。这一转变使金融危机从一个突发的风险事件,演变为一个监管机构可以日常持续监控的对象,使得人们有可能通过关注和评估系统性风险的严重程度动态评估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应对之策。这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量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标准之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评估必然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强,冯超.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J].上海金融,2010(12):32-34.

[2]王书斌,王雅俊.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与实证[J].金融与经济,2010(07):6-9.

篇(6)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日

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是指地方政府、央行分支机构和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等单位为管理金融风险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系统。根据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时期特点,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前的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金融风险处置的事中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金融风险平息后的事后管理阶段。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地挑战着中央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部分外资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例如香港东亚银行由于财务问题发生挤兑事件,其在上海的同业市场发生融资困难,一度影响到上海的银行间市场稳定。对此,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扩散,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水平,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言,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一)金融风险监测与评估阶段。在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阶段,主要以央行分支机构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为主体,央行分支机构主要关注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采用现场评估、非现场风险监测评估和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制度等方式对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分析金融稳定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向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预警。金融监管部门主要关注所监管行业或事发机构的微观风险状况,其对微观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一般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管,并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从而将金融机构的风险行为平息在萌芽状态。地方政府则一般通过接收央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单位报告的风险监测情况,通过舆情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式对区域金融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金融风险处置阶段。在金融风险爆发时的处置阶段,主要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包括央行分支机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公安、财政、宣传和消防等单位的力量,对区域金融风险进行综合协调处置。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时,因为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和社会影响性,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时参与风险处置过程,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维护金融稳定,因此央行在其中扮演着提供资金救助、稳定金融市场信心和防范金融风险蔓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此阶段,金融监管部门是金融行业的监管单位,其对金融风险的起源、传导和控制负有直接的管理责任,因此在区域金融风险处置过程中,可以按照本行业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规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的蔓延,并提请地方政府部门、央行分支机构等一同采取措施处置金融风险。

(三)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事后管理阶段。在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管理阶段,地方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突发事件平息之后的过程、结果和影响范围等做出综合评估和总结,并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对金融风险处置结果进行善后管理工作。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财政、宣传和司法等部门职责出发,从行政角度对金融风险平息之后的各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置安排,进行责任追究、消除负面影响和损失评估补偿等。央行分支机构从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出发,对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并对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和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做好资产保全和债券的维护工作。金融监管部门从其职责出发,做好金融风险平息后的处置工作,例如成立清算组对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行清算处置等。

二、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稳定法律体系和协调机制缺位。目前,我国缺乏统一完整的金融稳定法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区域金融风险管理处于谁负责谁管理的状态,这就削弱了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并可能错失防范风险的最佳时机。例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律规定,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无法按照市场原则实现稳定退出或及早处置,这使得问题机构在处置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缺乏法律框架的约束,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积聚,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区域金融风险管理也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虽然有部分法律条款或文件提到央行负责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角色,但由于行政级别、监管套利、交易成本较高和职责范围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这些法律规章条款及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实际上多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这也导致了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难以有效运行。

(二)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不完善。首先,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在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一般由当地央行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但是各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同、监管理念差异和监管套利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其次,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方式滞后。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创新业务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传导机制越来越复杂,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方法并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改进,新型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的开发应用也往往滞后于金融风险的变化发展,因而还难以做到及时监测金融风险动态、把握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准确评估区域金融风险状况;再次,金融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存在漏洞,例如央行分支机构可以按照宏观审慎原则和监管标准,监测评估和判断金融风险情况,但由于央行没有金融业务监管权利,从而没有现场监管的体验,只能依靠非现场监测方式,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预警提示和督办整改效果往往不佳。

(三)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制度不健全。第一,金融风险处置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处置过程中,由于金融风险处置主体、处置原则、处置模式选择和相应的处置程序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依据,各地区在处置金融风险时,存在选择金融风险处置模式错误、程序混乱、责任界定不明晰和相互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第二,部分规章条款实用性不强。例如,虽然《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对金融机构行政撤销的条件、程序等情况做了规定,但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实践看,该条例的许多内容和规定还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第三,缺乏专业化的金融风险处置平台。例如,没有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处置监督机制和处置信息的共享机制,在金融风险处置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托管、接管、撤销(关闭)、破产以及停业整顿等操作程序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金融风险处置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资源,但我国还未建立专业的金融风险处置队伍以应对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三、政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稳定法规体系和协调机制。对于金融稳定法规体系不健全的状况,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有效的金融立法经验,结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金融基本法,研究制定《金融稳定法》,修改完善《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同时制定《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条例》、《金融机构接管条例》和《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条例》等,作为处置金融风险的操作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金融管理机构协调合作制度和实施细则,例如建立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明确央行在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定期召开金融稳定工作联合研讨会,评估分析区域金融风险状况,提高金融风险处置的有效性,形成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合力。

(二)提高区域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运行效率。一是要完善区域金融风险评估体系,结合金融业的实际风险状况,科学制定区域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范围等,增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二是加强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设,建立监管协作和重大事项分析会商机制,拓宽重大事项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执行效率,增强对重大事项的风险反应的灵敏性和及时性;三是增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建立严格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和数据采集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采用有效的金融评估方法,及时判断金融风险的动态情况,根据金融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提示事发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同时跟踪金融风险提示的后续进展情况,确保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整改或处置。

(三)进一步改善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制度。首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法》,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破产的前置程序、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债务清偿顺序、金融债权的保护和偿付、职工安置标准等相关规定,增强金融风险处置的操作性;其次,研究制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管理办法》,对金融风险处置原则,处置主体的权利义务、处置模式选择和适用性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根据金融风险处置实践,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处置领导小组,修改完善已有的金融风险处置各项条例,增强有关法律条款的操作性,使风险处置的具体操作有法可依;再次,根据金融风险处置经验,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的区域金融风险处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并且培养专业化的金融风险处置队伍,从而增强金融风险处置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兆君.关于完善我国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新金融,2011.5.

篇(7)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 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我国房地产业就是其中受到较大影响的产业之一。这是因为其与金融业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对金融危机的反应也最为灵敏。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经营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客观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资产、收益或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能够通过市场各方相互博弈而不断膨胀,最终危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体系的安定。在极端条件下,会形成泡沫经济,最终泡沫破裂将会导致经济危机。所以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不仅可以促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稳定发展,而且能促使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1.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现状及分类

1.1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自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以及房地产市场自身的调整等诸多的因素,商品房的销售量呈现萎缩状态。大量存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出现,给楼市带来新的变化,房价下降趋势已基本形成。在这种状况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房价仍然过高,已远超居民购买力。这个问题在我国大城市显得更为突出。以国际上通用的判断房价是否合理的指标――房价收入比看,几年前上海就达到了10.5倍,广州为10.7倍,深圳达到了16.1倍,远远超过了4~6倍的合理区间,使得居民难以承受。二、住房投资规模过大,且仍呈增长趋势。在国家对地产行业宏观调控加强的情况下,去年1~2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仍增加32.9%,这说明,房地产市场依然过热。三、商品房空置面积上升。空置面积增加,极易引发经济泡沫并带来金融风险。四、市场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能明码报价。二是购房价外任意设定收费。三是各机构搭车收费现象严重。如测绘费、按揭贷款律师见证费和保险费等,开发商在售楼时又将此费用转嫁给了购房者,这些都大大加重了购房者的负担。五、房地产金融风险骤增。目前房地产业所需资金中约60%来源于金融机构,开发商自有资本少,严重依赖银行资金的现象普遍。银行向开发商贷款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再加上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些都是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程度。

1.2我国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的分类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存在着泡沫破裂的风险。世界各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有两个,一个是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另一个是房地产泡沫经济。房地产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居住,一个是投资,所以房地产业很容易出现投机。房地产业带动着不少行业的发展,如建筑、钢材等,而这些行业资金也大多来自银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极容易产生联动效应。

二是土地储备贷款存在着隐性风险。我国的土地是被政府部门高度垄断的,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希望获得较高的土地溢价,由此带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土地储备属于政府行为,使得土地的购置和开发非常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此外,土地的价格本身也是频繁波动的,这些都增加了土地购置与开发贷款的隐性风险。

三是消费者投机预期带来了房地产业金融风险。在当前我国的住房政策是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的宏观调控下,逐渐形成了住房需求持续旺盛的市场现状,根据供需原理,供不应求必然导致房价急剧上涨,借鉴国际经验可看出,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一般是在放贷后5-10年后才开始暴露。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正呈逐年上升态势。

四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带来的房地产业金融风险。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内容较少,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个人信用活动中的行为。少数相关的法律,比如《担保法》,《贷款通则》、《合同法》等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无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及方式。

2.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对策

2.1构建房地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

针对现阶段房地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建议相关部门应区别近期和远期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针对近期融资问题,房地产企业可采取发行融资券、利用融资租赁、合作开发等方式解决,针对远期困境,有关部门则应思考进行一定的房地产金融创新,以求永久解决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融资问题。

2.2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土地储备制度,在规范土地市场、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其负面效应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应在条件成熟时对土地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加强对土地供应的监管和土地管理模式的转变。有效的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土地供应市场,加快改革和完善与稳定房地产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的其他各项制度。

2.3完善与房地产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已规范其行为,确定房地产金融的法律地位,如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管理法》《个人购房贷款管理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明确规定开发商及个人的权利及义务,使企业和个人能严格规范房地产的贷款行为,认真履行还款职责。

2.4改革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我国,开放商将开发贷款与住房按揭贷款捆绑销售是导致开放商贷款不良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利率市场化还不能完全起作用的情况下,银行必然会以放松对开发商的贷款条件为代价取得住房按揭业务。因此,如果将开发商贷款与住房按揭贷款强制性分开,银行就必然会加大对开发商贷款的审查力度和风险控制力度,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必然会大大降低。

2.5建立防范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制度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直接导致了个人信用不高。可通过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风险制度并结合经济手段形成对个人行为的外部约束力量,使个人违约成本远大于收益,从而降低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如各商业银行可采用联网方式,对恶意违约及采用欺诈等手段骗贷的借款人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严重的可取消其终身贷款资格,而对守约的借款人则可给予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越高越易获得贷款且贷款期限、利率水平也可获取更多优惠。

基金项目: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HAS200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