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0 09:0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口语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TED视域;口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24-04
【作者简介】杨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语言革命”“思想爆炸”“风潮”,这些词语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TED演讲风暴”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将人类口语表达的力量推至了历史的顶峰。2011年,18分钟TED演讲的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了5亿次。网友们称“这18分钟,我们收获了全世界”,有些人甚至将每天收看演讲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演讲者通过思想的碰撞,熟练地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传递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使听众获益良多。TED演讲是一场迷人的语言盛宴,亦给小学语文教学刮来一阵清新的风。
以TED演讲者的语言风格与交际水观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日常的、基础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强调了使用语言的文明礼仪,距离儿童生成稳定开放、富有生命、鲜明顺畅的语言体系仍存在很大差异。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口语教学的育人目标、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和设计。
一、陌生化:以全新的视域观照小语口语教学的向度
在思考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体系该如何架构,内容该如何确定,教师教学方式该如何设计,教学效能该如何检测时,我们不妨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视域,以“陌生”的眼光去审视与观照。“假设我们的学生未来要登上TED演讲台,那么他们在小学阶段应该形成怎样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多问一些,我们才可能打开新的思路,形成口语教学的新格局和新气象。
1.研制全新口语“素养模型”。
以培养“TED小演讲者”的目标为航向,我们约请了近30名小学语文教师,研制全新的口语教学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该模型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轴,在思维轴的转动运转中,朗读模仿能力,叙述描述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论证表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等五大口语表达关键能力在螺旋运转上升。在素养模型的最外层为“TED式小演讲者”的外显样态――反应敏锐、思想独特、谈吐有致、优雅从容。
(图1)
2.打破教与学的固有“模式环境”。
环境,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品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在我国基础教育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们很长时间内都将“学习环境”定位为物质的基础设施,以及外显的文化氛围等。其实“学习环境”更应该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总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的策略等。这些无形的和内在的“环境”,往往决定了口语教学的实际效能,是能保障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促进,共融共生,从而使得口语教学向着学生关键能力提升的向度发展的核心驱动程序。
在以往的语文口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以接受式、被动式和零碎式学习方式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我们基于儿童立场,遵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语言文字语言”表达能力螺旋上升的心理规律,凸显学生在语文口语学习中自主体验、自主实践、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地位,最终形成体验欣赏、合作学习、实践感悟、表达分享等语文口语学习方式。
在口语教学环境设计中,教师“如何教”的命题,往往决定着学生“如何学”的走向。我们打破教师常规课堂教学中机械的“问答式”口语教学方式,在课例的探索与实践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由口语表达技巧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注重体验感受,互动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陪伴、引导、互助、激发”式的口语教学。
二、结构化:以课程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维度
在进行口语教学活动时,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有效组织、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语文口语课程的理性价值,必须对“教些什么”“还可以挖掘什么来教”进行选择,就如何推进口语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行结构化设计。只有教师从内心生发出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设计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我们的口语教学才能像蜜蜂筑的蜂巢一般,以其稳定性、序列性和超精巧的结构特征而呈现出迷人的维度。
1.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主干”。
在TED视域观照下构建的小学语文口语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绝非互相割裂的存在,它们互融共生,相互渗透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注重口语能力养成的体系化、递进性和逻辑关联性,课程的触角延伸向了课堂韧猓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架构必须有完善而系统的规划,才能避免课程的实施被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我们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国家语文课程的现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本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背景,创造性地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内容,完善小学语文口语课程内容体系(见图2)。设置了配套的课程评价机制,以确保本课程能稳定、持续地运转和实施,最终走向课程目标的达成――培养具有校本特有气质的“TED小演讲者”。
课程体系的搭建,一定程度意义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依托载体都在于严谨而科学、稳定的课程体系中。直观地表述,即小学语文口语课程这棵“大树”的繁茂生长,关键在于“大树”先行生长出稳健有力的“枝干”,能够支撑所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拓展活动“有向可长”“有枝可依”“有据可循”。
2.以序列化的课程内容为“枝叶”。
在小学语文口语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口语表达能力素养体系”的支撑下,对小学三个学段的关键能力生长点进行了侧重性设计。以第二学段为例,在一定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支撑下,重点发展学生的叙述、转述能力,想象创编能力。针对“复述、转述、讲故事、表演”等具体要求,研发出了《九色鹿》《小稻秧脱险记》等精品课例群,并且针对“讲述、应对、即席讲话、问题讨论”等具体要求,研发了对应性的精品课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个学段各自的口语教学精品课例群落,这群落之间的内在隐性勾连便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逻辑关联。
这些口语精品课将学生口语表达的达成目标扎根于实在的课堂,细小的口语体验活动之中,随着学段的递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无痕教学”中得以“水涨船高”式生长,这也是在所有口语实践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核心阵地。
3.以精巧的实施结构为“导管”。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就像一棵小树在土壤中的成长。儿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这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分和阳光”,这必须依赖具有精巧结构的、立体状态的“实施导管”。我们以“口语实践活动”的分布格局为“导管”,从纵横交错的“立体经纬”的构架,再到引爆口语表达高度发展的“爆破点”设计,最后以覆盖全局的驱动设计为关节点,全方位打造出激发语言生长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以“学科活动”为经纬度。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阶段中,口语表达能力的生长呈螺旋上升的状态。在阶段性向上延展的过程中,需要关键能力指向的各项训练项目互相有层递性,交融性。我们针对不同学段儿童心理、生理成长的状态与特点,将12个学期的口语拓展活动进行了序列化设计,以期让每一位学生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经历12次校级层面口语表达“大舞台”,在逐渐升级,逐层爬坡的口语表达竞赛、展演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节奏感的生长与发展。
以“社团活动”为爆破点。儿童的生命成长是非一致性的,有着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多样性特征。部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人提升得更快一些,口语的流畅性、思维的深刻性、观点的独特性、语言的感染性等比一般儿童更为突出,使得这部分儿童站到“最近发展区”的枝头摘得苹果。为他们建造更高平台,组建“精英”成长营开展口语社团活动是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全力打造了校级和年级两个层级的口语体验社团。
以“微课活动”为驱动式。实行“课前课”“课中课”“课外课”等微课活动的推行。“课前课”以语文课堂教学为据点――第一学段为“课前故事会”,第二学段为“课前新闻播报”,第三学段为“课前演讲”,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小型训练和即时监测落脚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课中课”指的是针对教材文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出适切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主w活动。而“课外课”则指向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语言体验、实践时段。如每日的“阳光晨诵”,午后的“停云憩读”,每周家庭中的“亲子共读”时光等。
三、多样化:以立体的角度检测小语口语教学的效度
因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非书面性,我们主要通过对语文口语课程的分析评价,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口语学习与活动的观察评价三管齐下来检测教学的效度,并且辐射课程成果。
1.数据监测评课程。
在每学年的期末,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总结分析、专家把脉等方式,同时开发课程评价监测软件,对口语课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修改和调整。
以对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的监测为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前课”的时间设置出现了偏差。在“一刀切”式的时间安排中,出现了第一学段学生“吃不下”,第三学段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改为“两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弹性设置,并以此为“点”的依据,对下学年的课程推进进行“面”的微调和完善。
2.课例档案观教师。
成立口语课程开发与指导中心,为各位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记录,积累资料。每学年对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与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我们特别注重对教师推进课程过程中的课例记录和研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积累至少一节研究课例,以孔窥豹,在课例的呈现中全面观察和监测教师对本课程的推行和再开发能力的提升。
3.多元评价促成长。
“线上线下双点赞”――丰富和完善“点赞行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给予点赞,发放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儿童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以奖代评,以评促优。
“校园双星促成长”――创设表彰“校园成长之星”和“校园成功之星”机制。学校设立“春苗奖励基金”,对“演讲之星”“辩论之星”“故事之星”“体验日记写作小能手”“成功之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儿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优于表达。
当TED演讲走进我们生活,并对我们的观念、行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时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正是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最大被影响者。因此,刷新我们的头脑,为儿童筑起语言活动的最大空间舞台,让他们生长在丰厚立体的活动场中,生长在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中,生长在细致入微而又绵延悠长的口语体验活动中。相信这样的阳光少年,一定能向着TED演讲台的方向无限生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新课程;口语交际
小学口语交际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口语交际课的地位逐步显现出来,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面前。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自己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立足课堂,构建口语交际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构建口语交际模式的阅读课。经过探讨,总结了以说为主线的模式:“预习自说―朗读仿说―讨论互说―总结评说。”
1.预习自说
阅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提供了交流学情空间,拓展新知。应让学生自己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难。
2.朗读仿说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训练任何一种语言能力都离不开读,特别是“对话”可让学生自选角色朗读,读中感悟真情。通过模仿表演反复训练,自然就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互说
阅读是一种个性色彩极强的活动。通过对课文感知,学生有了“第一印象,”教师放手让学生解疑问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创造乐说、会说、能说的氛围。
4.总结评说
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探究、课文朗读、习题训练等都要指导学生小结评说。让学生在分析、梳理、归纳的思维训练中培训口语表达的具体性、严密性,提高表达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实现学生间的信息沟通与启迪。
二、开展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1.引导“玩”中说
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才能得以孕育、诞生。如《踩气球真有趣》活动课,让学生在草地围圈而坐,蓝天白云,绿树草地,鸟鸣蝉叫,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的境界里,进入最佳氛围,学生互相追逐,出现许多不同的有趣场面。这时,引导学生自主地边看边说,选择观察对象,摄取说的素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这种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
2.引导“做”中说
凡学生自己经历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
3.引导“议”中说
教师根据训练要求,设计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如《我心中的老师》口语交际课,可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说趣;(2)老师示范,提出要求;(3)小组讨论,相互介绍;(4)相互采访,自由评议。
三、关注社会,寻找口语交际的源头
生活是口语训练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说”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中观察表达。
关键词:英语口语;情绪情感;大学新生;功能分析
注:本文为2011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高职职场英语教学评价的实验性探究——基于教材评价与教学效果互动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YB1228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 国家教育部门对提高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视。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学生认知心理发生剧变的又一关键时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门,其智力水平的差异已相对减小,随着学习任务、环境、要求和难度的改变,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学习者的情绪情感因素以及学习的观念和策略。(刘红梅,2003:49-52)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称之为情绪情感。(张厚璨,2002:175)在情感方面,学习者的学习动机(motivation)主观态度(attitude)和性格倾向(character style)对外语学习影响最大(Gardener,1981:510-525)。认识外语学习者的情感特征,对指导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工具
为了使前人的理论研究更具说服力,笔者特别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0级(即2010年入学时的大一新生)选修大学英语口语的A类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设计工具如下:
1)课堂观察:采用传统的听课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的记录,采集数据,分析整理后得出总结建议。
2)问卷调查:共设置14个问题,旨在调查选修口语课程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英语口语课教学的看法,学生对口语课上教师的提问和评价方式的反馈,以及学生对口语教学课程的期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堂观察
观察地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号教学楼12A3 学生人数:41人
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作业布置检查,朗读课文,组织学生对话,组织课堂辩论、观看影片等。
集中观察:选取教师在组织课本每一单元均设有的教学活动“activity”进行集中观察。
Activity 1: pair work; Activity 2: group work; Activity 3: individual work and group work; Activity 4: class work
活动情况描述:如上述图表所示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目的。选择话题,话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贴近社会生活,对“Activity”之后的影片片段观看都有一定的启示和辅助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个人思考、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班级共同讨论四种活动形式,最后对每一单元的“Activity”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之间参与度很高,口语课堂学习气氛很好。
观察总结:
通过此类课堂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自学能力、同学间的互动交流能力都能有效地得到锻炼。此外能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Activity”中,掌握新知识,学习新单词,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陈述自己的观点。
2.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问卷调查共设置14个问题,旨在调查选修口语课程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英语口语课教学的看法,学生对自己在英语口语课上的表现所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口语教学课程的期望。
调查情况:发放问卷41份,收到有效问卷38份,应用率为92.7%。
数据解析:
由图表得出,5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上基本上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28.9%的学生认为口语课上与老师说英语的时间相比,学生说英语的时间多于老师,47.4%的学生认为时间比差不多。这表明,老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口语锻炼机会和练习时间。65.8%的学生认为,从总体上看,老师的提出的问题偏易,23.7%的学生认为老师的问题难度适中。此外,在调查老师提出问题的类型方面,15.8%的学生认为开放型的问题比较多,13.1%的同学认为封闭型的问题比较多。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和问题类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口语学习的积极性。数据表明,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的错误得到纠正,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答案大部分得到老师的肯定,受到老师的鼓励。60.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纠错稍微有点影响,可见,学生在教师和蔼鼓励的目光下会信心倍增,有一种受人保护的安全感,从而有勇气发言,较轻松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董明、王蕾,2000:130)
四、教学对策的思考
首先,优化新生学习心理环境,注重情绪情感因素的控制,增强其适应能力。我国外语教学界一直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语言形式和规则,使得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在一次次失败中消失殆尽,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情感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不可避免的,大部分错误对于学习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意义(Celce-Murcia 1985:388)。与其用严厉的态度有错必纠,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如对错误宽容些,从交际效果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其次,重新认识教师在口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严师出高徒”对外语学习而言未必是正确的。教师对差生、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教师在外语口语课堂应该营造的气氛,都应该从学习者的情感特征给予重新考虑。在学生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其智力潜能,从而营造课堂内外的优化环境,强化学习动力。
五、结语
一个人的自尊、形象和情感是和他的语言能力密切相连的。成功的语言行为能够使人产生满足感、自信心和安全感。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因此,教师在外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应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同学生保持平等的身份,对教学充满激情,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英语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只有注意用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话语意识,才能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而非一味地机械模仿,才能最终达到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大学新生英语学习初探及教学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2003 (3):49-52.
[2] 张厚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Gardener, R. C. and P. C. Symth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ttitude/ motivation best battery[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81, (37): 510-52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课程标准》对这一能力在各个学段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认识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设计,结合相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思想、方法等各个方面入手,做好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使他们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说好。
一、积极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并不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正面的“沉默是金”和反面的“祸从口出”,反映出传统观念对人们言语表达的压抑。中国的家庭,尤其在农村地区,缺乏科学、正确教育观念、方法的家长很少会刻意去教育孩子要多说话。在此影响之下,孩子们也会认为说话多了是调皮,会惹人讨厌,于是慢慢地越来越沉默,失去了作为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最终影响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因此,首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们知道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等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改变了对口语交际的的错误认识,才有可能使得学生乐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才能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二、努力创建口语交际环境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活动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们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这里的口语交际环境不单单指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还是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适时创建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搭建舞台。在创建交际环境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的环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不管是平时学习知识还是训练能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使用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只有创设的口语交际环境贴近生活,让人人都有话说,才能使得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兴趣参与到交际中来。
(二)创设环境的形式要多样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难长时间地对同样的事物或环境感兴趣,并且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器官参与进来,所以就要求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环境,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参与,减弱交际疲劳,进而增强交际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看图说话”“读课文”“互评作文”“辩论赛”“分角色朗读”“展示台”等各种活动,使得口语交际的训练丰富多彩,进而实现学得好、学得快乐的目的。
三、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相对来说范围较小、较零散,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进去,也不能在有关口语交际的一些细节上给予过多的关注,不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就必须要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使学生得到较科学、较系统的训练与提升。
(一)积极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严密性,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为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就要提前把交际的任务布置下去,安排学生观察实践、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等等。
(二)鼓励参与
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要更加鼓励,甚至可以稍微逼迫一下。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觉得这件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才会开始得到锻炼,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三)适时总结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布兰达•B•瑞特兰德(BrendaBarmanRitland)博士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一般过程。(1)了解性的探究阶段,即全面了解教学的需要,并设计出灵活可变的教育干预,可进一步分为需求分析、文献调研、理论发展、受众特征分析四个步骤。(2)实施阶段,即在实践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对初步模型扩展形成教育干预,并进一步阐明与教育现象关键点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设计、建构原型、细化设计三个步骤。(3)具体情境评价阶段,即运用质和量的评价工具来描述、监视和获取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干预信息,并运用混合评价方法做出客观、有意义的评价,可分形成性测试、理论/系统精化、实施、评估结果四步。(4)扩展影响评价阶段,即将一个成功的教育干预在更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基本原理和理论,具体可分为刊印结果、扩散性适应、得出结论三个步骤。“希赛可”人工智能系统英语口语教学系统是“基于设计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它既可帮助学习者学以致用,又可通过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该系统包括“智能口语对话系统”“、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课程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包括“语法检查”、“文本阅读”、“情境对话”和“自由聊天”模块;第二个子系统包括“语音输出”、“练习/测试”、“反馈”和“总结”;第三个子系统包括“系统登录”“、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和“活动报表”。动态试题库及时为单词测试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试题,特有的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在单词测试系统中学习单词,还可以通过口语测试系统的“场景对话”进行语音强化,同时单词系统还可以通过测试结果为口语对话系统的模块内容提供反馈建议,提高学习效率。从2002年“希赛可”第一版在网上推出到2006、2007年的两轮教学应用,逐步完成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一般过程。陈维超、贾积有等于2002年推出第一版并放在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以此收集用户意见并不断改进系统。2006年9~12月,系统被应用于某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首轮本地教学应用。2007年3~6月,系统的第二轮教学应用在某重点中学高二英语重点班(学生45名)内进行。首轮试用将最初的设计投入教学,并根据教师课堂观察、师生讨论、学生意见、学期初、末问卷调查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系统的使用程度,师生对该系统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之处。开发者参照本轮后学生英语口语考试成绩修正和新增系统功能,总结下一轮试用的注意事项。第二轮的教学应用主要是通过开学和期末的问卷调查、使用过程中与师生的交流以及同学生的座谈、研究者的观察等来获得系统改进的意见。相关总结分析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虽然学生对自身口语水平仍不满意,但迫于作业压力、锻炼机会少等情况而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管理能力的不足与教学评价手段的不完善也阻止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2)系统需要加强与教师的配合和自主学习指导,并考虑加入支持学习管理模块。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口语水平的自我评价与学习主动性和自信性成正比。因此,系统可以为不同口语水平者提供不同长度、数量的课堂主题对话,设置对话生词量和对话语速,并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生词解释及自主学习建议,引导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管理。(3)教师用户应让学习者提前熟悉相关材料,并根据学生水平差异提供相应辅导。系统应根据教师教学经验突出学习重点,并设置字典和记事本功能以便学生能及时解决课堂问题,完成课后复习。(4)此项研究尚未成熟,它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体系来指导干预的设计及其评估。由于评估者也是设计者,因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遭受诸多质疑。“希赛可”系统在真实的外语教学环境中,针对口语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在研究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循环、评估与修正而逐渐完成。它抓住当前外语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紧密地结合了设计与研究,实现了技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效统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该系统的优化改进,更有利于外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理解和认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及过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上个案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对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形成情境性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设计与产品开发走向统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积极性”。
二、“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设计的研究”存在某些尚待处理的问题。由于每一项“基于设计的研究”均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其结论无法体现一般规律,仅适用于特定的具体环境。研究背景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导致相关教研方法在不同情境中的重复实验容易产生操作困难,并且“迭代循环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繁多的数据常使研究者无法取舍。该研究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其哲学根基、操作方式、成效标准也暂存认识分歧。尽管如此,“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一种有力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把传统外语教育研究与学习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教育技术最终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做出创新性和有效性的尝试,并因其显著的功效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三、结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57-01
口语能力是人们语言运用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思维、知识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经之一,其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多途径多方式的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深入,虽然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我们的小学口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使得口语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重视度不够: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需要时刻使用口语进行交流,这就使得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口语不需要培养,学生会在慢慢的成长中习得,这就导致很多的小学学生的口头语言不够规范,说话不完整、缺乏条理性、用词不当、夹带方言土语、常有重复现象。交际时忽视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态度上扭扭捏捏,不够大方。其次,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虽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口语教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使用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素材,创设能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口语交际的情境,只是简单地围绕话题内容说说、讲讲,缺乏有针对性的要求、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流于形式,训练没有层次的划分,致使学生没有表达的兴趣,课堂单调乏味。最后,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知道小学不同阶段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分别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很多教师都存在学段重点训练目标和持续训练目标混淆现象,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和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观念、意识决定一切,处在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越来越重要。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文明和谐地交流的素养。”因此,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意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积极的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积极的从教学目标的明确入手,认真分析学生口语表达的优点、缺点,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我国的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就给我们充分阐释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学生有效的进行口语练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用学生的兴趣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快乐自主的参与其中。而要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创设情境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引入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实际的情景的创设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素材,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师先用语言描绘出课文图中的一个场景,既能快速将学生导入情境中,又为学生的看图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可将课文中一些游戏玩耍的过程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和音乐,通过电脑课件或录像演示给学生看。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具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激发了学生口语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合理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并非只有口语课程才能开展,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将口语教学渗透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口语,这样会更进一步的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渗透:①结合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同样能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课文生字时,我们常常创设很多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又能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②结合阅读教学:教师依据教材融口语交际于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这也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于一些听说式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比如让学生听广播、录音或教师、家长讲述一段故事后再进行复述等等。这样,通过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渗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落在了实处。
总结: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总结,积极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语交际;评价机制;心理素质;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7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由此可见,使学生具备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英语素养形成与发展之必需。但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低效的问题,所以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展潮流,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高、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对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视,外语越来越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刻。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所学的课本内容变为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操练,锻炼学生的口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薄弱的原因分析
1.英语评价机制中对“说”的忽视。虽然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但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在如今的高考中并没有英语口语考试,无法在根本上动摇传统根深蒂固的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同样,认为读写重要的学生远多于认为听说重要的学生,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要,这就是因为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这也导致了我们之中一部分教师也有了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
2.学生的害羞、自卑心理。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内心焦虑紧张,因此错误百出。于是越出错就越紧张害怕,越紧张害怕就更容易出错,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有惧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敢开口。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大胆说,怕同学嘲笑,怕老师批评,这样他们的口语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其实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正确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价值观和目标,因为英语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错误百出到流利自然的过程,而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去克服它。
3.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要在好的语言环境中多练。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所以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和氛围,不能引导学生大胆说、大胆练,学生也不容易主动积极地参与。
4.班级的学生人数。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及追求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教学,每班至少四十多名学生,这给教师组织口语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也很难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及时指导。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口语交际水平的两极分化。
三、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英语交际的信心。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课堂入手,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在口语交际时,鼓励学生开口说,大声说,说得好的及时表扬,如:“Wonderful! Good.” 说得不好,只要声音洪亮,也要找到他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让每位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让每个孩子都有想说得冲动,想说的欲望。
其次,克服学生的害羞自卑心理。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都会“Yes. Hello!”说个没完,但随着内容的加深、年龄的增长等多种因素,不少学生开始担心自己说错会遭人耻笑,很多学生一遇到英语口语交流时就会比较拘谨,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觉得就像是日常对话一样,渐渐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要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中途打断或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给学生造成紧张的心理。对于一些小错误可在学生表达完之后进行简单的纠正,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可在示范讲解后重新进行操练。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察觉出学生的内心活动,寻找机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一个孩子平时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可是当别的学生在说的时候,他却听得非常认真,甚至用表情做出了相应的评价,时而微笑着点头,时而静默地摇头,并且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这时,我们就应该果断地点名这位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他肯定能回答正确,然后我们再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反复几次,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课堂上,要尽可能多的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例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一单元Who is younger?时,笔者事先打印好调查表,学完“Who is taller than Gao Shan?Liu Tao is. 和Whose school bag is heavier, yours or mine?Yours is.”这两个重点句型后,将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采访班里的同学,比一比自己和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及学习用品的轻重和长短等,这样学生能马上运用新学的知识去做事,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觉得这样的学习真有趣,于是就积极参与。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6B第三单元Asking the way时,笔者课前设计好很多地方的标志牌,上课前让学生将课桌摆成几条纵横交错的马路,将标志牌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学完问路的句型后,学生就可以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由交际,运用语言了。
3.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小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教师指定在小组内分任务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这种学习氛围下,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play games, do a survey, ask and answer,let’s talk等。这些简单的活动形式,通过问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6B第五单元The seasons时,新授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后,给出调查表格,让学生相互询问,将表格填完整。并总结出全组的最喜欢的季节以及理由。教师总结数据,得出全班同学的Favorite season。由于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使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4.把英语交际延伸至课外,拓宽学生英语交际的渠道。对英语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而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笔者在班级的黑板报中设立了“英语ABC”栏目,展出了很多有趣的英语儿歌、英语童话、优秀习作等,这样把英语扩展到课外,尽量把所学的全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学生的锻炼机会也多了,并且学生会比课堂上更加放松,完全没有了怕说错的压力,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用英语口头表达的兴趣想必也一定会大大提高。这样也就相当于在课堂之外又创造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并且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虽然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但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不足。笔者从小学英语口语交际的必要性说起,从评价机制、心理素质、语言环境、人数问题着手进行反思,并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对策,我们需要不断去总结、探索、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