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的家庭教育观

教师的家庭教育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9 16:21: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的家庭教育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的家庭教育观

篇(1)

那么,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家庭结构、家长的教育观、态度和行为到底有何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指导,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便是此篇个案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对象

1. 指导对象:许平:男,44岁,吉林省长春市赢利文化用品商店经理,对独生子特殊的爱,特殊的保护、依从,怕他摔跌,怕他出意外。唯恐失去儿子,从来不敢撒手,他成了百分之百的溺爱型父亲。

2. 教育观察对象:许百功:男,今年5周岁,是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平时他和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聪明,知识面广(与同龄幼儿相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不随便听从他人的指挥,好反抗,生活上依赖性强。

二、指导过程摘要

1. 理解为先,取得共同语言。百功是中班时来幼儿园的,父母溺爱他,不敢过早地送他上幼儿园,怕受欺负。来园初,很少有小伙伴们跟他玩,因为他一伸手不是推人就打人,抬脚就踢人,同他父母谈过两次,很不理想,母亲比较通情达理,父亲却“顽固不化”,如说孩子优点时,他便洋洋得意的样子,说缺点时,表情一变,忙插嘴说:“不可能,不可能。”就好像他看见一样,很难沟通。在与他母亲交谈时得知:“孩子在家时每天都和他爸爸打闹,拳打脚踢,还经常看武打片。”

在幼儿园的一次春游中,父母不敢让他去,担心不安全,百功执意要和小伙伴一起外出活动,父母一贯依从孩子的执拗,只好违心地答应。上车时,他爸爸看到儿子稳稳地坐好了,老师站在他身边,车子开了,他才离去。按理他的做法是有些过分的,集体活动应教育孩子先人后己、互相帮助才是,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对他的再三嘱托:“孩子坐车要头晕的,你要多注意他”等等,当他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欢快活动回来,笑容绽开在他紧张了一天的脸上。一次次的外出活动,一次次的理解,增添了他对我的信任,为进一步的家教指导打下了基础。

2. 方法指导,观念转变。晚饭后回家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纷纷来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来了马上就去抢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着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见状马上对南南说:“你让百功先玩,我们马上就走了,你妈妈还没来,等我们回家了你再玩吧。”说完就帮着儿子从同伴手中拿过玩具玩起来,看到这情景,我赶紧拉起南南的手说:“老师讲故事给你听。”百功玩一会儿之后,他爸爸与我道别。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进一步去指导他呢?我决定先教育孩子,让百功的行动、言语去促动爸爸,不要再被溺爱所困,我对百功说:“老师知道你很聪明,我讲的关心爱护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从南南手中‘抢’了拼版,结果南南很伤心,你说应该吗?”他笑笑,不回答。我说:“你回家问问爸爸,明天告诉我,好吗?”他说:“好的。”第二天,许百强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爸爸说昨天我‘抢’玩具是不对的,让我以后改正。”我说:“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礼貌,一定会比现在更高兴。你今天回家再去问爸爸,老师说的对不对?”

3. 把握时机,及时指导。每到午睡时,百功总是坐着不动,我问他:“你怎么不脱衣服?”他说:“我是想睡的,但爸爸关照过我,衣服、裤子都不要脱。”我说:“不脱衣服、裤子睡觉会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会脏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脱下外衣外裤睡着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诉我让百功穿外衣外裤睡觉,并说是怕他气管发炎,我给他讲了许多“这样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说:“我知道,百功喜欢这样就让他去。”爸爸的包办代替换来了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儿子,不脱衣服是怕麻烦,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样,坐着等老师的帮忙。我想我有责任提醒他爸爸,让他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分析效果,坚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盘海鲜,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兴了,因为他很喜欢吃海鲜,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讲了这件事的经过。他说:“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给我儿子买一盘,但想到老师们一再说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太宠孩子,要教育他关心、爱护别人等,我就忍下来了,另我高兴的是坏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师的话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无论烧了什么百功爱吃的菜,他都让姥姥先吃,爸爸妈妈先吃,这使我想到对孩子严一点是有好处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家教指导工作的成功,许百功爸爸的教养观念、态度、行为的转变,对孩子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效果

1. 家长的变化。从许百功爸爸一味地宠爱孩子到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导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园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对儿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长有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变化,才会有孩子的进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须同步抓家教指导;第三,家教也要讲艺术、讲方法、讲循序渐进,使家长乐于接受。总之,本个案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成功的。

学前儿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从教育的角度说,可塑性大就为转变孩子的思想、行为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教师和家长可以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从可能性转变为成功的必然性,还要靠目标的适当、方法的科学、手段的艺术、途径的多样。从许百功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上述诸要素的和谐一致。

四、个案研究的几点启示

1. 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关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样,它会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由家长引起。譬如,家长情绪不好、疲劳等生理、心理因素会引起与教师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师的态度和教育观上的方式方法问题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排除交往关系中的干扰,就幼儿园而言,教师应接纳人本主义的观点,记住教师的职责。我认为,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始终应该是真诚的,没有任何的虚伪,不论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与低,地位的贵与贱,家境的贫与富,子女发展的好与差,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共商教育幼儿的对策。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要既能接受家长偶尔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长一时冲动的责怪,还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长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师采取接受的态度,两者之间就较易沟通情感,教师有容纳意见的胸怀,就能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热情,可使教师的家庭教育观显露出指导工作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气勃勃的氛围之中。

此外,教师还应对家长持理解的态度,要角色移位,对家长的喜悦、烦恼、无奈、厌倦和生气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看到当前的幼儿家长自主性很强,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指导关系并非约定俗成的,这种关系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基础,简单地说来:(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沟通;(3)关系是朋友。如此,家长才能接受指导,才能推动家园关系的建立。

2. 淡化指导痕迹是进行成功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我讲你听”式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指导而指导,这种形式作为讲座还可进行,而面对特定对象的个别指导则常常要失败,原因就是家长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对幼儿园的指导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指导痕迹,开展隐性化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家长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3. 抓住契机、不拘一格是进行教师的个别家庭教育的经常形式。个别指导并非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由于家长和家庭情况的多样性,常常在各类偶发事件之后需要及时开展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机制,善于抓住契机,不拘形式开展指导,可以在家长来园时指导、电话指导等。

4. 研究方法,艺术指导是教师的家庭教育观体现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家庭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家长,对家长更要讲究方式,开展艺术指导,教师不要以为自己一定比别人家长高明。无非是教师的职业地位保证了这种指导关系。艺术的指导就是讲究指导的艺术性,使家长愿意听、爱听,听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体力行。

篇(2)

2001年5月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综合活动课程的序幕。2001年至2004年,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实验形成阶段。《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原则是"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课程的选择性"[1],除去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目,其他科目占49%~60%,这就保证了学生多方面学习、实践的机会。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校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中心完成教育过程。课程的结果表现为思维中的记忆和身体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思维与身体记忆进行教学,使直接与间接经验达到统一。经验的获得与建构需要学生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同化、重构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建构。综合活动课程的中心在于建构,而建构的关键在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参加活动课程带来的教育成果。

一、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1.教育思想落后教育思想的落后与家长的自身经验相关较大。家长都是站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孩子的学习和综合活动课程,没有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成长,这种思想限制是家长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有思维模式。在没有专业教育人员帮助下,家长很难走出落后的教育思想界限,综合活动课程在家长眼中也成为学校工作的简单变化。

2.教育角色混乱现代家庭结构导致家庭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比例严重不协调,一个孩子往往要面对两到四个教育者,家庭无法形成教育核心,孩子的教育时常出现矛盾。通过对家庭的访谈调查,研究者发现祖辈与孩子父母会产生教育分歧,孩子父母由于孩子祖辈的干扰,没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教育权威,孩子的教育往往摇摆不定,不知道哪种教育是对的,以致孩子的教育认知、教育行为会产生前后不一致。

3.综合活动课程进行不彻底在深入到学校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综合活动课程在学校中还处于进行状态,学校教育难以冲破旧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教育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学校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所以每个学校教师往往具有这一学校的特征。学校教育的传承一方面继承了学校的教育风格,一方面也由于旧有教育的特点阻碍了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学校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逐渐改变学校的教育传承,在这一过程中综合活动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综合活动课程的进行会不彻底。

4.缺少家庭教育支持总结中外课程改革,家庭一定会被当作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也被广泛采纳。我们的综合活动课程在取得家庭支持上却很失败。专业的学校教育是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然而"非专业"的家庭教育较少进入综合活动课程研究者的眼目,在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结合的研究上极为缺少。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上,家庭教育与综合活动课程的结合都被忽视。所以,综合活动课程要想再深入,必须将以前未重视的家庭教育当作一个改革重点,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

二、活动课程与家庭教育契合的途径

1.转变家庭的个体教育观念家长的个体教育观念和基础教育的社会教育观念的冲突造成孩子的教育责任划分不明确,家长逃避教育责任,而学校教育责任过重。转变这种状况的最好做法就是转变家庭教育的个体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建立社会教育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完成孩子的个体发展,还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组织家长参与综合活动课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综合活动课程绝对无法逃避家庭教育的影响。如若综合活动课程要进行下去,必须在实践上解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一致作用。综合活动课程下一步需要进入到家庭,允许家长参与到课程中来,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结构,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篇(3)

1.方法指导,观念转变。晚饭后回家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纷纷来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来了马上就去抢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着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见状马上对南南说:“你让百功先玩,我们马上就走了,你妈妈还没来,等我们回家了你再玩吧。”说完就帮着儿子从同伴手中拿过玩具玩起来,看到这情景,我赶紧拉起南南的手说:“老师讲故事给你听。”百功玩一会儿之后,他爸爸与我道别。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进一步去指导他呢?我决定先教育孩子,让百功的行动、言语去促动爸爸,不要再被溺爱所困,我对百功说:“老师知道你很聪明,我讲的关心爱护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从南南手中‘抢’了拼版,结果南南很伤心,你说应该吗?”他笑笑,不回答。我说:“你回家问问爸爸,明天告诉我,好吗?”他说:“好的。”第二天,许百强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爸爸说昨天我‘抢’玩具是不对的,让我以后改正。”我说:“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礼貌,一定会比现在更高兴。你今天回家再去问爸爸,老师说的对不对?”

2.把握时机,及时指导。每到午睡时,百功总是坐着不动,我问他:“你怎么不脱衣服?”他说:“我是想睡的,但爸爸关照过我,衣服、裤子都不要脱。”我说:“不脱衣服、裤子睡觉会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会脏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脱下外衣外裤睡着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诉我让百功穿外衣外裤睡觉,并说是怕他气管发炎,我给他讲了许多“这样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说:“我知道,百功喜欢这样就让他去。”爸爸的包办代替换来了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儿子,不脱衣服是怕麻烦,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样,坐着等老师的帮忙。我想我有责任提醒他爸爸,让他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3.分析效果,坚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盘海鲜,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兴了,因为他很喜欢吃海鲜,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讲了这件事的经过。他说:“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给我儿子买一盘,但想到老师们一再说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太宠孩子,要教育他关心、爱护别人等,我就忍下来了,另我高兴的是坏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师的话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无论烧了什么百功爱吃的菜,他都让姥姥先吃,爸爸妈妈先吃,这使我想到对孩子严一点是有好处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家教指导工作的成功,许百功爸爸的教养观念、态度、行为的转变,对孩子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效果

1.家长的变化。从许百功爸爸一味地宠爱孩子到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导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园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对儿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长有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变化,才会有孩子的进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须同步抓家教指导;第三,家教也要讲艺术、讲方法、讲循序渐进,使家长乐于接受。总之,本个案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成功的。学前儿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从教育的角度说,可塑性大就为转变孩子的思想、行为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教师和家长可以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从可能性转变为成功的必然性,还要靠目标的适当、方法的科学、手段的艺术、途径的多样。从许百功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上述诸要素的和谐一致。

三、个案研究的几点启示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关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样,它会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由家长引起。譬如,家长情绪不好、疲劳等生理、心理因素会引起与教师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师的态度和教育观上的方式方法问题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排除交往关系中的干扰,就幼儿园而言,教师应接纳人本主义的观点,记住教师的职责。我认为,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始终应该是真诚的,没有任何的虚伪,不论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与低,地位的贵与贱,家境的贫与富,子女发展的好与差,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共商教育幼儿的对策。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要既能接受家长偶尔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长一时冲动的责怪,还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长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师采取接受的态度,两者之间就较易沟通情感,教师有容纳意见的胸怀,就能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热情,可使教师的家庭教育观显露出指导工作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气勃勃的氛围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对家长持理解的态度,要角色移位,对家长的喜悦、烦恼、无奈、厌倦和生气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看到当前的幼儿家长自主性很强,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指导关系并非约定俗成的,这种关系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基础,简单地说来:(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沟通;(3)关系是朋友。如此,家长才能接受指导,才能推动家园关系的建立。

2.淡化指导痕迹是进行成功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我讲你听”式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指导而指导,这种形式作为讲座还可进行,而面对特定对象的个别指导则常常要失败,原因就是家长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对幼儿园的指导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指导痕迹,开展隐性化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家长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3.抓住契机、不拘一格是进行教师的个别家庭教育的经常形式。个别指导并非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由于家长和家庭情况的多样性,常常在各类偶发事件之后需要及时开展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机制,善于抓住契机,不拘形式开展指导,可以在家长来园时指导、电话指导等。

4.研究方法,艺术指导是教师的家庭教育观体现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家庭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家长,对家长更要讲究方式,开展艺术指导,教师不要以为自己一定比别人家长高明。无非是教师的职业地位保证了这种指导关系。艺术的指导就是讲究指导的艺术性,使家长愿意听、爱听,听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体力行。

5.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的家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家长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家长的行为影响到子女的进步更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家长逐步提高开展家教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帮助家长改正一些陋习,家长能够在子女面前起表率和榜样作用,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才显著。

篇(4)

2018---2019学年秋学段家访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学校工作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是指导家庭教育,而抓家庭教育又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新途径,因此,学校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与家长交往,指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复杂。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对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以及每个家庭的“个性”特点。

一、活动目的:通过集中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活动时间:2018年9月——2019年6月

三、活动内容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实施全员家访。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儿童)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失范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学校成立家访领导小组

组长:母  杨艳芳

成员:李正琴  李巧玲  李锦萍  王小燕  

吴倩英  洪思飞  千艳萍  闫喜萍  李新华

2、 准备教师家访活动记录本和家访活动记录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学校集中时间,实行全员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内容、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学校家访领导小组负责收集教师家访活动记录表和家访记录本。总结家访信息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学校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五、家访注意事项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我们要家校联手,共育新人,做到以下几点:

1、变“请进来”为“走出去”:改变以往的随意请家长进校“训话”为主动走进家庭,将意见和建议送到家庭中。

2、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家校合作;哺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19-01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1.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现状及意义

现状: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被认为是一种孤独的角色,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课间很少与学生沟通,也很少去关照、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工作,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不合作、彼此孤立的。这使得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工作持消极的态度,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是被动的。有的教师只顾搞好自己的教学业务,而不去过多地关心其他事情,认为有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就可以了,任课教师就不必要与家长联系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不协调的。

意义: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需要教师的关注,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社会的关注,而家长与教师正是其最直接的接触者,如果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出现上问题,没有形成一致的战线,将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迷惑,另外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更多地是需要教师及家长的理解与激励,而通过家校的交流可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因而加强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活动开始,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向每一位教师传达了活动的精神,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了《城中小学辅导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计划》,印发至每位教师。活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了行政领导、党员、团员、班主任、教师的家访要求和数量。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团员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学校要狠抓班主任这支强有力的家访队伍。因为班主任是家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都能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的准备,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家访后还下发了《城中小学教师家访记录表》,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家访中明确树立了服务意识,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教师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访中,教师积极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热情与真诚;教师的细致与认真,建立起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教师因人而异、逐个分析,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本着连接学校和家庭,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学校还开展了“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幼儿教育

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对幼儿教育的两大微观系统,包含非常重要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教育作用。特别是2010年由我国妇联《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全面指导科学家庭教育,规范幼儿教育阶段家庭教育重点,在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应和幼儿园形成互动,为幼儿教育构建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故此,笔者基于幼儿园视角,探讨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挖掘家园共育幼儿的教育优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构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沟通机制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步是构建双方沟通机制,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和家长做到经常性的沟通联系,针对个别家庭作出家访指导,确保家庭教育接收到幼儿园的指导信息。当前,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联系渠道,主要包括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园墙面和联系栏、亲子游戏活动、家园联系册、家长信箱、家访等形式,幼儿教师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表现,告知家长幼儿园教学特点,建立家园有效联系,为幼儿实施针对性教育。此外,幼儿教师利用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QQ群或微信群,邀请班级幼儿家长加入,和家长实施信息化管理,构建家园共育生态互动,可以随时随地和家长沟通幼儿情况,指导家庭教育开展内容和方式,实现家园教育自由对话。幼儿教师还可以针对特殊家庭幼儿教育进行个别指导,尤其是单亲家庭、赌博习染、暴力教育等,严重危害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进行个别家访和指导,对幼儿教育进行跟踪指导,寻找家庭教育补救办法。如,笔者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和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日常表现,询问幼儿每日真实信息,包括睡觉、吃饭、心情等信息。同时,也告知家长应注意幼儿日常饮食营养保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养成健康的家庭生活作息习惯,消除幼儿不良行为;笔者还建立了我班幼儿教育微信群———小4班家长群,笔者经常整理关于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信息,和家长在微信群共享,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关于幼儿教育的注意事项,一起抓好幼儿安全教育,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鼓励家长带着幼儿参加户外活动,丰富幼儿感性知识。

二、分享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共育内容

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之间构建沟通机制后,就需要着重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将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延伸,在接收到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后,将家庭教育指导落到实处,让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利用沟通机制,改变家长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告知家长过分溺爱幼儿,会给幼儿带来的教育危害,不要包办幼儿所有事务,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构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纽带,和家长共享幼儿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分享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给家长传授或共享正确的幼儿教育知识,帮助家长认识并改正家庭教育问题,让家长将家庭教育转化为有效的幼儿教育行为。如,笔者曾经在我园举办家长培训活动,主题是“儿童营养保健”,邀请我园幼儿家长参加活动,在培训活动中,笔者作为主讲人,主要向家长讲述了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如何搭配幼儿饮食,做到比例适当、种类多样、饮食定量、营养均衡,为家长宣传幼儿营养的新知识,帮助家长形成幼儿营养新理念。在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都加了我的微信,经常在微信中和我讨论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并表达了他们的感谢,笔者感到非常荣幸,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此外,笔者还举办了很多活动,广受家长们的青睐喜爱。记得有一次,笔者举办“幼儿防拐演练活动”,将我园幼儿集中在园区内,让“陌生人”接近幼儿,试图诱拐幼儿离开我园区。活动中,很多幼儿因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安全教育,被“陌生人”带离了幼儿园,这一幕幕看的家长们心惊胆战,他们庆幸这是演练,我希望以演练促进家长们提高幼儿安全教育意识,进而通过家庭教育,形成和幼儿园的教育合力,减少幼儿意外伤害,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综上可以看出,对幼儿教育不是一方的教育责任,应该是多方力量的教育合力,形成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实现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合作,实现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共育。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该遵循《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构建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沟通机制,分享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共育内容,从教育路径和教育价值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具体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佳艺.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5,(31).

篇(7)

关键词:新昆山人 子女 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对策思考

前言

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昆山市基础教育中“新昆山人”子女的学校教育已成为百姓极其关注的一件大事。但是,对于他们的家庭教育状况,似乎却关注得很少,重视程度也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发挥,严重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更好更具体地了解我校“新昆山人”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在本校各年级共下发调查问卷235份,进行了“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行为(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8份,并对样张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根据实际状况结合座谈、走访、与教师的交流等途径,对“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作了理性的思考和不成熟的对策实施意见与建议。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新昆山人”子女家庭的基本情况

1.家庭类型和流动情况

从调查样本中,95%以上为父母完整家庭,38%的家庭育有两个孩子及两个以上孩子,在“新昆山人”独生子女中85%以上为男孩。学龄前儿童接近半数是由老家的祖代老人隔代抚养或由母亲(大多数)抚育,孩子在入学前或转学前相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新昆山人”子女流动也较为频繁,随父母去过两个以上地区打工、就业、经商的就占了32%,来昆2至5年的占了近半数,在昆山定居5年以上的占了不到35%。

2.经济状况和居住环境

调查显示,“新昆山人”家庭月收入平均在2000至3000元的占了50%多,3000元以上的也占了近30%,还有20%左右的家庭月收入不满2000元。租房居住的家庭达60%左右,并且大多数为居住在车库、农家或动迁过渡房之类面积狭小、条件比较简陋的场所。并且,一家几口挤在十几、二十几平米房屋中的为数也不少。能够在昆买房子居住的也较多,占了近40%。

“新昆山人”子女家庭中属于比较典型的不充裕家庭和动荡家庭类型的还是较多,他们通常为生活所累、为环境所迫,无法提供理想的家庭教育。

(二)“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的主导因素。从调查表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新昆山人”子女的父母所持家庭教育观念大体上还是明确的:

(1)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95%以上);

(2)都觉得要有科学的育儿观(100%);

(3)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自身素质也需要提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78%);

(4)对孩子的将来具有较高的期望值(7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

(5)教育孩子不光是为了家庭、个人,也是为了国家、社会(76%)。

2.家庭教育行为

(1)父母言传身教方面

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不可言喻。但是,从调查中我们比较遗憾地感觉到:诸多“新昆山人”子女家长的不良习惯正侵蚀着我们的学生,父母吵架甚至动粗的经常发生;父母为了多赚钱,多收益,采取不正当行为的也有;在孩子面前语言粗鲁,行为不检点的也有;领着(当着)孩子在家(老乡家)打牌、赌博的也经常有;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采取不正当做法,尤其是打骂的做法屡屡发生。

(2)教育方式与方法

大多数“新昆山人”子女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还存在较多的缺陷。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打骂孩子的不在少数,接近28%,有60%左右的家长都曾不止一次地打过孩子;当孩子取得了进步、取得好成绩以物质奖励,甚至以钱刺激奖励的也占了不少,达35%以上;当孩子做错事或成绩不理想时,有28%左右的家长经常采取的就是精神惩罚和变相体罚甚至体罚。

二、“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可以说,“新昆山人”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是令人担忧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在正视这样的现状下,要密切关注并尽力解决“新昆山人”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思考与对策一: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1.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身上优缺点,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所以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2.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常常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陷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家庭品德教育。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怎样正确对人、对己、对事、对物,培养孩子优良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孩子有正义感、责任心、义务感,勤劳节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和谐共处等等。

3.切实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努力营造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庭内部的群体凝聚力,以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品德发展,保证家庭教育的效果。

思考与对策二:学校要拓展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新昆山人”子女的许多家长暂时难以胜任和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他们的子女入校后,就把孩子的家庭教育职责托付给了学校(众多家长的心声),学校承担起了大部分的教育职责。因此,学校要特别关注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必须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一定要充分建立健全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制度,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发放家校联系卡、学校对家长的开放日活动,以及家访、书信联系等途径与平台,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和沟通,形成牢固且强大的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