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16:21: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技管理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科技管理 体制创新 路径选择
进入21世纪,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关键,成为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以期为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提供若干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科技管理的内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NRC) 在1987年的报告中将科技管理定义为:科技管理是一个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并且用来规划和完成组织营运以及策略目标的跨科别领域。
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促进经济成长和增进全人类的利益。短期的科技管理包含品质改善程序、高效率的制程设计等,长期的科技管理内容则包含了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
科技管理是一个整合了各种专业领域,诸如科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跨领域的学科,其影响组织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财务、人事以及信息等各个不同功能部门的活动,包括组织的日常运作以及策略规划。
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体制,是科技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存在着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的现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科技管理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决策机制不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制中存在许多弊端;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不能就科技发展的总体设计、战略重点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
(三)自主创新不适应科研活动的特点。各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
三、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科技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高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科研开发力量过多,企业内应用研究仅占全国总量的约10%,大大低于美国80%这一比例。
(三)科技力量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独立科研机构的大量重复设置;科技人员难以流动,难以进入企业和市场。
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变迁造成。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科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国经济才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创新促进发展的良性轨道。为此,笔者就改革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提出以下三大路径选择:
(一)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我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无论是科技管理模式还是其实现途径都具有不足之处,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政治经济体制与政府效率都将不断进步,因此也要不断加强科技管理体制、绩效等方面的建设。由此可见,我国科技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管理模式的优化、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实现途径的探索,都将成为科技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优化科技管理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权衡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现状评价、历史变迁、绩效评估、保障机制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2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不足
管理的两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属于生产力范畴,而社会属性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管理两重性对于其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约束等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众观我国科技管理的发展历程,科技管理依次经历了计划型与政府引导型两种典型的科技管理模式。
2.1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2.1.1计划型科技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型管理模式。该模式下,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分配公共科技资源,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具体科研任务都是由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出层级性,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以科技部为代表的最高决策层、以各省市科技厅局为代表的执行协调层、具体实施科研任务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三个层次,层次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
2.1.2政府引导型科技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变化很大。国家与地方科技部门之间的关系模式产生重要变迁,逐步建立了互动合作关系;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的科技运行机制逐步转变为政府计划指导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方式;不只局限于高校与科研机构承担科研项目,企业也逐渐参与进来;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更紧密的关系。我国科技管理模式变迁的过程,可以看到政府基于创新科技管理模式,逐步反应对原有科技管理模式中的失效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经济转轨的独特之处。
2.2我国科技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尽管我国科技工作成绩斐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科技管理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还存在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需要在科技管理模式上实施系统性、全方位地创新。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有关制度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部门分割的突出问题。因统筹协调不足导致科技管理工作中产生部门分割现象,使科技资源难以集中形成优势。因部门之间沟通不足,产生科技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科技支出不够集中、科技立项分散,对于重点领域的有关项目支持力度不够。二是配置公共科技资源的效率较低。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科研建设,但由于公共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难以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使不同区域部门的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三是科技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科技部门考核科研经费使用成效的手段不足,尚未将科研项目实施效果列入考核指标,科技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这对于促进我国科技长远发展不利。四是偏离需求的科技产品供给需要进一步改善。科技产品服务的正外部性对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多数科技产品具有决定作用,目前,科技产品与服务大多由政府部门以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等形式下达,指令性较强,对于不同区域执行标准基本相同。因此行政命令式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科技产品和服务在供给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3优化科技管理模式的保障机制
3.1构建利于科技资源优化整合的组织保障机制
根据精简效能原则,对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职能进行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合理,改变现有科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部门分割现象,构建国家与地方、地方及部门之间的“多中心治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治理体制中各部门的定位,并开展相应的科技协作,统筹协调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后更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解决由于政策原因导致的科技项目分散问题,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优势,对公共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创造科技资源共享环境,构建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3.2探索科技主体多元化培育、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将目前存在的将科研与创新只作为科研机构及高校等部门事物的观念彻底改变,探索多元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基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国家科技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幅度。采取科技计划、财税、金融等多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业予以引导与鼓励,使其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综合性人才,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积极拓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保证科技成果在研究之初就符合市场所需。逐步转变政府职能,使其在科研领域中的宏观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3.3构建科学评价制度与绩效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系统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运转、沟通、生产、维修和经营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控制、运作、管理和调配,从而让整个系统更高效流畅的运转的一项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既关乎社会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又是企业正常运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管理人力资源,能大大提升这一系统的效能。
1.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趋势与重点。在我国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策略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和对人员的审核调配及整合能力过弱等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将会对人力资源进行全新规划、配置和评估审核,目标是组建更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和团队,各级决策者对人力资源系统能形成更全面的统筹,更有效的控制、更科学的规划和更人性化的人才管理。同时,整个人力资源系统对于员工的激励机制更加优越,同时强调员工的个性发展和对每个员工潜力的最大发掘。
2.科技管理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系统。科技管理致力于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这项工作中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人才的招募与培训更科学。利用科技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人才招聘中对员工的能力及各方面指标的审核评估更加智能。不以简单粗暴的学历或履历认证在进行筛选过滤,用科学和人性的眼光审视每一位应聘的员工,对招聘的流程也实行科学专业的管理。简历的投递和管理纳入更加专业的计划,面试过程更加注重对员工实际能力和从业指标的审核,同时能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专业和高端氛围,制造一个对员工更理想的起点。对于员工的培训,强调专业性和针对性。通过科学的岗前培训或者在岗培训,给新员工一个柔和接纳新工作的缓冲,了解企业、逐步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对于工作专业要求的紧迫感。同时,培训也是让新员工接纳和了解企业的一个当先平台。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科学和系统的宣传和指引策略,让员工认可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同时也能先一步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于行事原则。第二,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更科学。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系统的效能和专业性。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运用科技管理,能有效提升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决策者能更宏观和整体的做出决定,对于人员的调配和任免有的放矢,在专业化的企业氛围下,领导者能增强更多的权威感,对于员工的管理就更有效率。
3.科技管理提升促进人力资源效能。科技管理能有效提升促进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效能。从提升效率方面来讲,科技管理实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和更优的人员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的业绩、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评估遵循客观、公正,取信的渠道更多,广泛结合了各层次和各方位的参考眼光,对于员工的审核也更加丰满和人性化。科技管理倡导更优的人员激励机制,采用实物激励、财政与荣誉激励结合的方式,不仅能让员工获得利益,同时也在心理暗示中激发员工的主人翁心态,对于事业专业性的渴求心,积极热烈的鼓励氛围也能让员工保持昂扬的心态。从提升能力方面来讲,宏观的看待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利用科技管理的手段制造一个更专业的团队,信息渠道的交流始终保持畅通,让决策者,执行者和各项指令已经反馈都能及时和清楚的传达到。同时,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系统的人口和职能的比重,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臃肿和效率的低下,有效解决各种“吃空饷”“、混日子”“、争功避责”等负面状况,人力资源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发挥最大的功用,团队的能力自然就得到提升。
二、结语
科技管理干部培训是干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级干部局的规定,科技管理干部是指专职从事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干部,主要是指专职从事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科学研究管理,科技情报管理,科技人员管理,学术、技术交流管理等具有科技专业性质的管理干部。《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设一支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合理提高人力成本在研发经费中的比例,确立科技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为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五个部门2011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都把人才培养和培训防盗链十分突出的位置,而科技管理干部培训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人才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
2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的实施方法
2.1上下联动,资源共享
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是提升我党干部素质的有效方法,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持续进行,就必须要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培训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集成化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①将培训工作不断落实,可以通过科技培训工作座谈会或者培训班等方式,让基层干部踊跃参加,从而提升思想认识。②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与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联合开展培训机制,坚持省院与大学合作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基层科技管理工作。③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合作,与省组织调训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与省人事厅、省人大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培训班,推动基层科技干部管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④加快省、地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计划由双方共同策划,地方科技管理进行试点落实,从而通过试点带通全局,实现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⑤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厅内协作的良好气氛,从而更好发挥各部门职能。相信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一定可以更好的提升基层干部素质。
2.2多种形式,四个结合
在进行科技管理基层干部集中培训时,培训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具体而言,科技管理基层干部集中培训要体现四个结合。首先是将素质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也就是指在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时,不只要培训科技开发战略、科技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机关公文处理、科技法律条文、办公自动化这样的专项培训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其次是将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可以对基层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现代科技管理培训工作,同时也是对基层干部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短期培训,这样的结合方式可以更好的满足基层干部工作需求。再次是课堂传授与其他形式相结合,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并不一定只是知识理论方面的课程传授,还可以让干部深入基层,走入贫困地区,或者到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进行视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培训方式,更有助于基层干部加深思想认识。最后是将国内学习与国际培训交流相结合,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基层干部不仅要参加国内科技部举办的培训学习,还应该走出国门,去学习国外信息化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基层干部加快成长。
2.3培训研究,提升效果
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进行的,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加强科技管理,认真研究培训项目工作内容是存在一定必要的,这样的科技管理培训工作才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研究总结,笔者认为培训工作内容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突出时代特色,要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培训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要紧紧的结合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形式,如WTO对外经济贸易研讨班中的学习内容就是我国在对基层干部展开科技管理集中培训时可以借鉴的培训内容。其次科技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内容要紧密结合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围绕着“十一五”期间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内容进行,从而组织基层干部参加科研机构、企业三期科技计划管理培训班等,从而认知的学习国家贯彻的相关的政策及文件精神。最后是科技管理培训项目工作内容要紧密结合机关自身队伍建设,开展机关办公化培训班、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等内容,这样才能紧贴实际,在科技进步环境中实现更有益的探索。
2.4规范管理,深入开展
通过前期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的初步探索与相关实践,科技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管理模式,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就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计划,这样才能实现深入管理的目的。为此可以采用全面追踪、总结分析的方式,广泛的争取各部门意见,从而有针对性的删选出全年科技管理培训工作计划。计划制定后,要向管理厅领导提交,经过审批后才能正式组织实施。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监控职能部门也要参与到其中,了解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并且在培训结束后,还应该征求参与培训干部的个人意见,根据意见反馈,进行更加积极的宣传报道,这样的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有助于科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结语
科技管理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重要工作内容,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干部进行更好的管理,运用科技管理技术进行干部集中培训,可以更加好的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将干部综合素质水平推上新的高度。尤其是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基层科技管理干部集中培训工作可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胡军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启忠.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在职培训的必要性及建议[J].大众科技,2015(05):174-176.
[2]吕国昌.关于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着力点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2):16-19.
[3]林昭文,谭绮球.科技管理干部在岗培训的实施途径与成效探讨[J].网络财富,2010(11):55-56+60.
【关键词】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技术应用
计算机技术自身所具备的超强计算能力、变成能力、统一功能促使其所衍生出来的科技管理模式被广大企业所欢迎,并且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有秩序、有条理,在完善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便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下文主要针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学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
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首先表现在成本核算问题上。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这一进程的主要资源是人力,面对海量的数据和运算人力资源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并且由于效率问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信息延后的问题,信息的延后会影响管理层的决策最终给企业带来不可挽救的错误。其次,资金核算和管理需要完善和稳定的计算机平台。只有计算机运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才能应对市场中动态的商业数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依赖计算机系统保障。
2 科技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被广泛使用并且具备良好潜力的管理模式,就是共享型的科技管理模式。科技管理模式本身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科技管理部门的形式来对于多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确定企业中能够对科技管理模式加以应用的部门。同时,在时机成熟之后,还可以通过复制的方式,直接将科技管理模式推广到下属企业之中,其次,通过科技管理模式来达到企业生产和科技相结合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程度。该模式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以重视,这方面的应用效果提升,能够促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2.1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在企业之中最为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针对人力资源本身的信息加以掌握、管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能够直接从图形化显示以及数据存储方面的技术,来对于传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且通过更加直观的表现措施来更好的展示企业信息。
2.2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方面
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企业当前的实际运营状况,但是以往传统的财务信息管理措施,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其最终的信息还无法保证精确性和安全性,而通过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加以应用,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环节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误差,同时能够第一时间将各个方面的信息传递到管理层的手上,以便于管理层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的变化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决策。
2.3 企业资源管理方面
企业资源体系之中,主要包含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运营活动物质资源等等。而企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实际上和企业自身是否能够保持长久稳定的运转,有着直接的联系,但通过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加以应用之后,便能够使得企业资源库存信息清晰的展示出来。科技管理模式在对于企业资源进行分类记录、数据存储之后,能够更好的管理资源,帮助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工作组织。
2.4 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方面
在当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往的新产品研发实际都有着一个长久的研发周期,这一周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针对研发周期进行压缩是每个企业都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而使用计算机科技管理模式能够促使企业有着更多的管理技术支持,同时也给予产品研发的工作人员制作出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空间。
2.5 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综合技术水平,实现技术选择的科学性
要实现现代科技管理模式在企业之中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因素就在于必须要针对科技管理部门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本身所具备的相应技术力量,并且将这方面作为科技管理工作体系之中至关重要的发展基础,促使企业管理工作对于科技管理技术的应用。在这期间,企业本身还应当要持续的对于内部科技管理部门人才加以培养,从而强化相应的科技管理模式执行技术途径。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提升科技管理部门本身的综合技术能力,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执行、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
2.6 踏实传统技术管理,提高科技管理效果
现代科技管理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实际上不仅仅是对于大量新技术方面所进行管理,还应当要对于传统的管理技术作为基础俩加以监督、管理,通过多个方面的技术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技术方面的问题所可能会导致的经济损失出现。科技管理部门本身务必要深刻的对于传统管理技术加以重视,尤其要注重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数据的手机以及相应的资料、技术汇总,这方面信息的妥善管理,能够为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执行提供良好的信息数据基础,达到促使企业科技管理层次提升的目的。
2.7 注重企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现代科技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现代科技管理体系之中,针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开拓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同样是企业科技管理部门所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核心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实际也是科技管理模式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技管理部门在对于企业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培训之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内部各方面技术工作应用的熟练程度,同时能够加强企业本身的工作效率,减少技术工作应用耗损过大的情况出现。
3 加强企业科技管理模式应用的相关措施
3.1 树立可行的科技管理模式目标
企业自身应当要树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科技管理模式目标,并且严格的依据这方面的目标,来对于企业自身的科技管理模式采取良好的统一化措施,这里通过某一中型企业对科技管理模式应用作为案例: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对科技管理模式应用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上文所描述的大量科技管理模式技术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资源管理、资金规划、成本核算等项目多方面的效率,最大限度的保证其中所具备的时效性。同时在对科技管理模式加以应用之后,所节省下来的大量人力资源,就能够直接被科学合理的应用到其他科技管理模式无法深入管理的工作体系中去,如此以来,就能够促使整个企业的各方面管理都处在一个良好的管理状态之下,避免了疏忽状况出现的可能性。
3.2 建立完备的科技管理模式
企业自身的科技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企业自身的网络建设极为以来。而互联网技术是企业数据执行监控、传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科技管理模式虽然说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建议,并且良好的反映出企业当前的实际运营发展状态,从而促使管理层能够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认识到管理之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漏洞。但是,要确保科技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出这方面的功效,就必须要针对科技管理模式进行制度完善,避免其他体系干扰、影响科技管理模式运行的因素存在,科技管理模式的中立、客观。
3.3 合理运用资金
企业是一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严格控制成本是企业盈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势必会有所投入,但是不能一味的盲目最求系统的高效和一步到位,这样只会使得投入的资金白白流失。企业要树立“少花钱多办事”的管理思路,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完善自身的科技管理模式系统。
4 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是顺应现代市场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标识之一更是企业增长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最佳手段。当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只有坚定的加强信息化意识、树立明确目标、建立完备科技管理模式和合理运用资金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岸松.社会网络分析在企业只是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19.
关键词:高校;科技管理;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System Innov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技术经济学中兴起的一种理论。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在《技术政策与经济运行》一书中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倡导在国家层面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进步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门之一,其科技管理肩负着对全校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研效应等方面进行管理的重任。高校科技管理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科技资源配置,彻底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实现科技体制的创新,构建有利于鼓励原始创新和导向资助知识产权的新型科技管理模式。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既是时代赋予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使命,又是高校科技管理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资本。
二,加强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主要策略
1 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至今仍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的实践也都是停留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成果、轻转化”的层面上,管理人员还是习惯于像过去那样忙于报项目、列计划、要经费,而不是积极地面向市场,主动地用知识去寻找市场、开发市场。因此,科技管理工作者首先要在观念上创新,以观念创新带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此,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目标管理模式,加强产、学、研的结合,积极与企业配合,主动寻求市场,以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市场分析调研,为选题寻找突破口,在科技和市场间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传导机制和全新的管理模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此外,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根本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作为组织和管理者的科技管理人员更应当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勤于学习新知识,感受新事物,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创新思维指导科研工作实践环节,达到科研管理创新的目的。
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人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激活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就激活了整个科技工作。因此,高校科技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以人为先的原则,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并能充分发挥其才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民主的用人机制,对于那些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应彻底抛弃那种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彻底的发挥,以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此外,科研管理者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求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发扬甘为科技事业发展作人梯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建议指导,排忧解难,努力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机制和范围。
3 加强专利的申请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高校是知识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从科学发明、发现,科技成果、专利与非专利技术到学术论著、论文、计算机软件、高新技术产品等,几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所有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是知识产权这个无形资产的最大拥有者。但由于当前高校广大科研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知识产权的流失成为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加强高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计划管理的全过程。首先要加强对专利的申请、管理与保护,可设立专项或配套资金用于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管理以及具体的实施,并建立相应的专利申请与审查制度。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为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应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避免教师或协助教师进行科研的学生在离校时带走学校的科研成果或专利。
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激励是调动人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好方法,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群体成员的激励,是提高全体活动效率的根本前提。”因此,高校在科技管理激励机制中,应体现实事求是和按劳分配的原则。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人都有一种追求公平报酬的愿望,把自己的付出与所获得的报酬同他人进行比较。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科技管理人员对其“投入”和“报酬”的相对值的衡量,要切实缩小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在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距;在职务晋升方面,学校也应转变观念,大胆在基层管理人员中提拔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理论水平较高、经验丰富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担任领导职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有效激励机制。
5 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当代科技创新对科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科技管理的高效率,这必然要求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科技管理的专业水平。日本在总结他们工业发展40年经验时,曾把成功的关键归于“组织起一支能干的科技管理队伍”。而高校科技管理队伍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执行力强的科技管理队伍,是高校实施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高校科技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化、专业和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等现象,首先,要适时引进具备科技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科技管理队伍,以增强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其次,建立培训、进修制度。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传统的一些管理人员或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在得到进一步的特殊训练和实际锻炼之前是不能有效地行使科技管理这一重要职能的。培训是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科学、懂科学,掌握科技发展的动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支持管理人员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同时创造培训和进修机会,尤其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短期的培训机会,充实更新其知识,开阔其视野;最后,可以在部门内部实行轮岗制,实现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合理流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让每位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全面、深入地了解科技管理工作。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而高校科技管理是一种管理智力的高级管理活动,其服务对象和人员素质等都有显著的高智力性、高知识性、高创造性,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人才更加丰富,同时信息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也将在网络的带动下进行信息化的发展和变革,信息化的管理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管理模式,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科研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技术工具,是学校上水平、上层次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科技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必将成为管理科学的新趋势,也是科技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对创新体系的重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要实现高校科技管理创新,就要抓住机遇,创造环境,切实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就要改革现有的运行模式,建立一套适应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开发、竞争、激励”的良性机制和体制。
参考文献:
[1]严会超,黄江康,吕建秋,试论高校科技管理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5,(6):108。
早期,设计院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书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随着项目的增多,这种方式难以对大量的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操作的效率不高,不利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2011年,随着设计院生产管理项目系统的成功上线,当时的科技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科技管理系统。本系统基于ECA平台开发,完成了项目立项管理、项目验收等模块,实现了科技项目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此次的变革证明了科技项目走信息化建设道路的必要性。但初步的系统建设只是实现了科技管理数据的信息化。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交叉细分,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科技管理系统需实现从刚性至柔性、从数据信息化到流程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到决策信息化的转变。显而易见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现有科技管理的需求。2012年底,科信部全面梳理了科技管理业务流程,分析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目前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条件,基于原平台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升级。系统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的控制,实现科技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产值管理、成果管理等全过程的跟踪实时管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院的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为设计院的科技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4]。
2功能介绍
本系统基于ECA(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平台开发,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在对科技项目管理特点、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将科技管理内容划分为科标业项目管理、科技采购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管理报表与查询和科技管理配置五大模块。系统功能图如图2-1所示:科标业项目管理为项目为主线,覆盖了院内项目与外控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阶段的管理。项目立项:院内项目由各部门编制计划提交,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确定项目是否立项。过程管理:立项的项目,科研人员定期提供工作报告,对科研活动的进度、内容和成果进行汇报;科技管理部门安排相关检查和评审,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风险控制。项目验收: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验收和评审,根据验收结果形成处理意见。科技成果管理:项目完成以后,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期内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取得的成果,并对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及奖励。科技采购管理:申请人发起科技外委采购合同申请,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合同评审管理的过程。科技报表与查询:面向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等对象,提供灵活的查询与统计。
3创新成果
(1)信息共享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互联,科技项目信息互通,科技项目成果信息共享,融合科技信息资源[5]。平台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入,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水平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分类管理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来源项目进行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院内批准立项的项目,由科技信息部列入科技项目实施计划并下达任务书给各项目组实施。院外批准立项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外控项目登记,无签入合同的,转为院内重点项目管理;有签入合同的,按照外控项目进行管理。院内项目过程管理完成项目变更、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估、产值等管理。外控项目过程管理完成合同管理、项目验收、经费结算等管理。项目根据不同来源实现具体化、明确化管理,满足不同来源项目不同内容的需求,全面提升高效、精细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3)过程控制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项目为主线,实现项目立项、项目控制、项目成果等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项目阶段管理状态,使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能够清楚地知道项目所处的阶段,方便对科技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协调处理,保证科技的有效进行。过程管理有一系列具有步骤性和控制关口的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具有固定的启承关系,前驱阶段完成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系统通过对产值申报阶段的控制来实现科技院内项目研发工作的有效推进。科技项目按阶段产值率来控制产值申报,立项后完成项目策划按15%申报;提交中间评审按30%申报;完成中间评审按40%申报;提交验收按80%申报;通过验收按95%申报;完成归档按100%申报。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了项目的质量,提高项目的效益。(4)产值统一申报生产项目与科标业项目产值遵循“分开管理,统一申报”原则。过程中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可对产值进行调整或终止。系统提供科标业的产值申报明细表和产值池情况,方便科技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产值动态。产值统一申报,各个部门每月底可同时申报生产项目和科标业项目的产值。集中化的申报,方便了部门产值申报,提高部门申报的效率。(5)无缝工作流分析并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流程,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流程的映射、建模和管理,实现无缝工作流。实现流程自动化,能够实时地传递项目管理的信息,及时RTX消息提醒相关负责人进行项目管理的具体任务操作。可以避免在等待中浪费时间,缩减行政成本,有效提升效率;实现监控全面,管理层可以全面把握各种工作的执行情况,了解和分析任务的状态,提高决策速度;具有可追溯性,可随时查看流程的历史执行情况,减小人员间的扯皮现象。
4后期升级
本系统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信息化。但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关系,系统还有一些不足,后期还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的研究:(1)门户展现运用WebService接口技术,结合科技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建设科信部门户。目前在科信部门户建立了报奖平台指南,展现了各种奖的评奖办法、相关文件下载的信息。后期将逐步丰富科信部门户,逐步将项目的重要信息、成果奖励机制等内容在门户上统一展现。大大提高科技项目范围内的知识传播和共享,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工作,实现科信部门户的专业化。(2)科研人才平台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最主要的资源,对科研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清楚的了解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及成果获奖等信息动态,是用好人才的前提。科研人才平台以人员为对象,集中展现人员在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具体包括人员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奖、技术标准、专利、论文等情况。使科技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领导等不同层面的用户清楚的掌握到设计院人才队伍现状,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规划,推动解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提升院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3)决策支持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根据不同部门、项目组成员、领导、中建集团等用户的需求查询并生成相应报表,能够及时掌握解最新科技项目动态。但未达到决策支持水平,后期将逐步完善统计模块,全方位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帮助科技管理者及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从整体上提高设计院科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