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9: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SLF中文全称为“常设借贷便利”。
2、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短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常备借贷便利,货币政策工具。
3、常备借贷便利(简称“SLF”)的作用,简单来说,与存款准备金相当,都是补充市场流动性。具体而言,它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是我国央行的流动性供给渠道,期限为1-3个月。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金融监管定位面临着困难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与金融监管力度不适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近年来,人民银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措施已收到了相应的效果,如加大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和盈利水平考核的力度,但是这种做法却使信贷活动的交易费用倍增,在客观上起到了体制壁垒的作用。在人民银行的严格监管下,防范金融风险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各金融单位普遍加强了风险控制,把贷款风险与个人利益挂钩,加大了信贷人员的责任。但是在风险约束机制加强的同时,未建立起相应的比较完善的利益激励机制,责任与利益不对称,信贷人员镇贷、畏资压力沉重。同时,人民银行把建立金融安全区作为首选监管目标,把风险监管放在首位,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盈利水平的考核,并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层层把关负责,从金融机构外部形成风险抑制机制。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重越高,其降低不良贷款的任务就越大,放款的意愿就越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而不是贷款的盈利。这种状况形成了金融机构的“镇贷”,制约了总需求的扩大。总需求相对不足,企业销售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企业还贷能力下降,金融机构正常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上升,其盈利水平就会下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使其在发放贷款时更加保守,将进一步加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困难。由于监管与整顿规范的力度在增强,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工作力度没有相应加强,资金从金融部门进入产业部门的通道变窄了,只得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内循环,使货币信贷的扩张作用难以实现。
(二)人民银行对利率实施严格监管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所需的利率市场决定机制之间的不适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作用。目前,在人民银行对利率实施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可能太高,货币政策工具配置的市场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应。人民银行虽然扩大了利率调整及浮动的范围,并对外币利率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但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从总体上还是一种管制体制,在这种管制体制下,利率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资金的价格和供求状况,也难以有效发挥对资金的调节作用。单纯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利率浮动范围来影响金融机构贷款行为的效果不明显。当经济景气状况不佳、企业效益下降、信贷风险上升时,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将自动减少贷款,资金供给下降。如果利率由市场决定,资金供给减少会推动利率上升,从而使金融机构预期收益增加,会相应增加一部分贷款,相反在利率仍未开放的条件下,资金供给下降并不能推动资金价格上升,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加之我国货币市场虽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但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票据市场发展缓慢,使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调控金融机构贷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人民银行没有树立起督促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货币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难以真正落实。基层人民银行在督导金融机构实施货币信贷政策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窗口指导”只是一种道义的劝告,是一种软约束,贷款程序、贷款投向和数量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各金融机构手中。基层人民银行虽然强调了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资金引导,但忽视了对其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效果的监管、检查,即督促的多,检查的少,“软约束”多,“硬措施”少。由此导致了货币政策传导线路发生了反向变化:一是商业银行正在自下而上集中资金、集中权力、集中客户;二是中央银行正自上而下放权力、下拨资金。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大响身生存空间,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整就不再步步紧跟了。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比较有效的手段是再贴现和支农再贷款,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但总、分行对再贴现实行额度管理,控制较严,难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四)过分强调防范和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忽视了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上的应有作用,中小金融机构游离于货币政策传导之外。由于内外部原因,中小金融机构资金融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支付风险,引起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高度关注,在对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政策上采取综合治理,过分强调防范和化解风险,而对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上的作用没有给以足够重视。这就出现了两种状况:一是信贷重新向国有银行集中,与此联系,中央银行“窗口指导”主要面对国有银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全面传导。二是存款向大银行集中,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缓慢,为防范流动性风险保持了较高的备付金率,金融体系的货币衍生能力受到抑制。
二、强化金融监管,促进货币政策发挥效能的构思
(一)明确金融监管根本宗旨,正确处理好金融监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当前,从严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合法经营、稳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若监管失当,金融机构经营困难,货币政策的传导就会失去稳健的金融基础,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监管必须把握好力度。要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促进其发展,又可抑制其发展。因此,一方面金融监管要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创造公平、有序、稳定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对金融创新加强监管,并把金融创新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内,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要增强与被监管者的沟通,形成互动式监管,事实上,监管是互动的、双向的,沟通与交流是监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监管人员要正确理解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加强沟通与交流,掌握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使得被监管者进一步了解央行的政策与标准,自觉接受监管。
(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一是建立货币政策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察金融机构落实货币政策的业绩,并将此作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与离任稽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要建立以央行监管为核心,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为基础,社会监管为补充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明确各有关单位、部门和具体监管人员的职责,彻底解决内设机构不规范、职能重叠问题,并制定相应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监管合力。要适应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时解决我国银行、保险、证券公司之间业务交叉和金融分业监管的矛盾。要推行银行、证券、保险三方信息交流制度,通过三方联合执法,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序流动。搞好前瞻性金融监管,解决对外资银行监管中的“漏斗”现象,在保护其合法经营的情况下,切实保护好民族金融业。三是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在监管方式上,应在完善现场监管的基础上,加强非现场监管。明确规定各金融机构向央行提供统一报表和报告的时间,并实现央行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网。在监管手段上,由主要靠行政手段向主要靠法律手段,并注重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综合运用转变,要对金融业的资产质量、盈亏、资本充足率、内控制度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检查,严肃查处在新形势下的违法违纪经营。四是实行金融监管再监督,提高人民银行监管的透明度,确保金融监管的公正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此项工作应由监察部门负责,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负责对本级的金融监管实施同级监督。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投资
一、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
政策性金融,是在一国政府支持下,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定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它是一切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性贷款,一切带有特定政策性意向的存款、投资、担保、贴现、信用保险、存款保险、利息补贴等一系列特殊性资金融通行为的总称。
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存在有其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市场机制和原则虽然构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协调的基础,但却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问题。这不仅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有其作用的边界,而且若干非经济因素也使市场机制产生许多失效的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之一的金融市场在调节金融资源的配置中,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充分竞争和金融机构本身的特性,导致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即亦存在着“金融市场失灵”。对于金融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就需要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尽管随着各国经济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政策性金融的种类、业务方式和运行范围与领域可能有种种变化,但它的基本机制与功能将长久存在并发挥作用。市场经济金融最发达的美国,将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定为永久性机构,正是从长期实践中深思熟虑的结果。字串2
二、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功能评价
我国政策性银行几年来的实践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及区域发展政策,逐步完善了筹融资机制,加大了对国家基本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资本性货物出口的贷款支持,合理调整了信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例如国家开发银行自1994年4月开始运行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成立时间不长,而贷款的余额已达数千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国家权力代表的身份出现,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任何操纵、干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特权,而是作为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一样的平等主体参与产业融资活动。它不以盈利或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经营风险大、资产流动性差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多种功能:
(一)政策
主要表现在政策性银行是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基本出发点,通常以优惠的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融资条件对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这特别表现在基础产业和农业方面,农业是任何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更是弱质性产业,因而需要政府直接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但由于发展中国家财力所限,支持力度有限,只有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可以给农业以直接的强有力的扶植与推进。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则通过开发性的政策性金融对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给予巨额的、持续性的、强大的直接信贷扶植。在这些领域,政策性金融就发挥主体或主导,而不仅是补充商业性金融的不足或纠正某些偏差。字串4
(二)诱导
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导致间接地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符合政策意图或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高风险新兴产业或重点产业的放款,充分发挥其首倡性、引导,从而对政策扶植项目的投资形成一种乘数效应,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推动更多的资金投入需要扶持的领域和项目的目的。一般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处于成长前期、发展前途不明的重点产业先行投资,表明了政府对这些部门的扶持意向,从而增强了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信心。当商业性金融机构对某一产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就逐渐减少其投资份额,把该投资领域让给商业性金融机构,转而扶持别的行业,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投资取向字串3
的倡导和诱导机制。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发挥这种“领头羊”的作用,促进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某一项目政策性投资只占20%-30%,并且大部分行业对政策性资金的依存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由高向低逐渐下降,这就形成一种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资金运用方向和规模的诱导机制。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金融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金融监管体制也不断改革和创新,大型金融机构之间跨国界收购、合并盛行,涌现出许多既从事银行业务,又从事证券、保险业务的多元化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新热点,金融控股公司的存在,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体制,这一体制导致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金融风险控制方面更是十分薄弱。因此本文将针对目前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更好发展。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母公司控制和影响下,由银行、证券、保险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金融机构组成,形成主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市场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采取集团控股、联合经营的模式,能够通过法人企业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以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第二类是以中银集团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独资或合资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第三类是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第四类是以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
我国的金融企业相对于国际上的大型金融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务种类也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客户高效、快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各监管机构各自独立,监管职能并不具备系统的协调合作机制,也不能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渐进的现实选择,是由金融分业向混业过渡的桥梁。
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属于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能够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业务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宽泛的经营范围使其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尤为突出。
(一)关联交易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是指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一般而言,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包括资金、产品和信息的相互划拨与传递,相互担保、抵押,为了避税或逃避监管的目的相互转移利润等等。内部关联交易在目前的市场运营中不可避免,它可以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不能对内部关联交易进行有效控制,使其过度发展,就会使风险在公司内部扩散,其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收益。
(二)信息披露风险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标准与规定。金融控股公司为了实现集团的发展,很有可能通过成员之间的内部交易来实现其特定的发展目标,而大量内部交易的存在会导致同一笔资金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中同时反映,重复计算的情况极为普遍。另外,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多种业务,这样就有可能与客户产生冲突,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失,金融控股公司就有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伤害客户利益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金融控股公司的结构复杂性就导致信息披露难度加大,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加大,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必然会引发风险。
(三)资本管理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由于母公司的资金通过投资控股对子公司拥有支配权,同一笔集团公司外注入的资本金,就可能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反映,但是对于子公司而言,这部分资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资本,不具备实质上的抗风险能力,加入子公司再将这笔资金投资孙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则容易造成资本金的多次重复计算,导致财务杠杆过高,进而会影响公司的金融安全。
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我国若期望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发展,必须严格控制风险,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建立完善内控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成员之间业务相互交叉,一个成员的经营状况很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其他成员。所以,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期望阻止风险在公司之间传递,建立"防火墙"制度势在必行。
"防火墙"制度是一种制度安排,能够割断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通过这种安排,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某一部门中的某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会直接或间接地被集团其它部门的人所掌握或利用,从而保证每一个部门不是依靠牺牲本部门或其它部门客户和股东的利益来获得盈利。"防火墙"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业务"防火墙",主要功能用于规定公司内部组织和管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信息透明且不妨碍内外部审计。其次是资金"防火墙",主要功能是限制资金随意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流动,防止出现损害投资方相关当事人利益的情况。第三是信息"防火墙",主要功能在于防止有害信息在母公司与各公司之间流动,杜绝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的发生。
(二)规范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有利于减少由于监管方与被监管方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监管缺失,也有利于政府及其他相关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因此,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至关重要。
规范信息披露机制,首先我国要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通过该办法来约束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活动,使之能够定期向监管者报告其相关的交易,提供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控股结构的变动、控股公司内部的相互支持、关联交易、担保、财务信息等,并且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内部核查机制,制定准则对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制定严格的规范,使监管当局和投资者都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状况有真实的了解和准确判断。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的正向机制,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核查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对于能够真实准确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例如,降低信贷的难度和成本,增加税收优惠等等;而对于制造虚假信息的公司,则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交易成本,以保证市场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
(三)实施严格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是金融监管部门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更是整个治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监管当局应当将金融控股公司当做一个整体进行考核。考核范围要包括母公司和各子公司。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及各子公司的资本要求各不相同,在性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资本管理中应当针对母公司和各自公司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资本充足率的下限作为监管依据,这样就可以降低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足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其资本充足率进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母公司通过行债券筹资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虚假注资,也可以防止整个集团层面上资本的重复计算。此外,金融监管当局还可以充分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联合的《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中关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度量的五项原则和四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的行之有效的资本充足情况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鲁凯.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对策[J].大众商务,2009,(6).
[2]金季.浅议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J].经营管理,2008,(4).,
[3]孙佳佳.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研究[J].法商论丛,2009,(2).
[4]张丞,聂鸿飞.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8,(12).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现状
农村城镇化既是城乡差别缩小的过程,又是城乡融合并最终走向城乡―体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城镇化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但当前农业生产方式的投资回报率过低,与商业性金融机构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违背,因此农村城镇化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金融服务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信贷投入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首先,城镇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此类建设多由无承贷主体资格的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而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介入由政府财政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容易出现难担保、难选择承贷单位的不利因素。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中客户与资金的经营发展战略,不断缩减其在城镇的网点数量,留存网点的主要功能也限于存贷款,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服务无法满足农户需求。
(二)金融支持结构单一,服务领域狭窄。一方面,现代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几乎未起步。农村金融服务局限于存贷汇,很少触及理财及教育储蓄等业务。同时,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及农民传统观念影响,农业保险的供需缺口也较大,与发展农业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存在巨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城镇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信用等级较低、贷款管理成本较高的特点,金融机构对农村城镇中第三产业的信贷投入较为贫乏,这造成了支持结构单一,服务领域有限的不良局面。
(三)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效率低。首先,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重较高、资产质量差。农村企业贷款与农业贷款居高不下的违约率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在农村扩展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其次,政策补贴性金融支农措施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传统的政策性金融被普遍看作是拨款而非贷款,致使还款率低和违约率高的情况频发。再者,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城镇化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在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村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等方面缺乏持续而统一的规划,因而,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二、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金融资金导向作用较弱。目前,金融机构在体制与服务方式上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受传统观念以及农村融资供求矛盾突出和不良贷款比重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热衷于小额贷款,不注重主动开发市场,扩大服务范围。在代表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绿色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金融的资金导向作用未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弱化。
(二)金融合力不强。首先,金融机构的竞争没有秩序。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授信额度、压低利率的方式抢占优质客户和大企业,进行微利或不计利润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扰乱了信贷市场。再者,金融机构的统一协调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城镇中的金融综合协调、营运部门有金融监管办、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各商业银行,这些部门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金融的协作缺乏一致性。
(三)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缩减,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为配合其经营战略的调整,相继对县及县以下的营业网点进行了撤并,缩小了金融服务在农村的范围。一方面,农村的金融机构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多数都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和贷款第一责任制,这种信贷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农村弱势群体的贷款得不到保障,贫困农户偿还贷款的能力差,没有人为其提供担保,很难获得贷款。
三、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建立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和民间资本为补充,形成强而有效的金融合力,切实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口。为确保金融资源在农村得到有效配置,各金融机构需加快建立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信贷投入保障机制。同时也要拓展农村经济市场,加强对农村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注重对兴办农村小企业等方面的信贷投入。
在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中,使用的IBM公司的技术及产品有以下几类:
(1)安全电子交易付款技术 它的功能是:信息保密性,主要通过密码学DFS/RSA加密法来实现。其中RSA用1024位数加密法来加密卡号等,而DES是为加密其他的重要性稍差的信息,例如购买价格、付款方式等;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主要通过采用Hash方法的数字签名技术来保障信息不被改变和假冒;不可否认性,主要通过身份认证来实现,利用具有很高可信度的中间机构来保证。
(2)支付服务器 功能是:提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商家与银行之间的对话;管理资金的获取、核定和支付,例如信贷、退款、无效等情况的处理模式;支持多个电子支付协议框架;支持多个商家、多位买方和多种支付网关等。
(3)支付网关 支付网关是连接银行专用网络与Internet的一组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完成两者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和进行数据的加密及解密,以保护银行内部网络的安全。支付网关的主要功能是:将Internet传来的数据包解密,并按照银行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议将数据重新打包;接收银行系统内部反馈的响应效益,将数据转换为Internet传送的数据格式,并对其进行加密。
(4)Cnmsumer Wallet(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一个可以由持有人用来进行安全电子交易和储存交易的软件,其功能如下:对信用卡/借记卡和认证实行个人密码保护,提供简单的信用卡/借记卡管理和认证管理的界面,保存个人采购记录,使得客户与使用SET协议的商家服务器建立链接,提供认证和交易管理功能。电子钱包在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应用系统或浏览器帮助应用系统,其标记界面可以实现最终用户按金融机构分配地址。另外,客户也可以嵌入一个附加的Root Hash,还可以实现客户自定义的一些功能。
(5)按照SSL协议进行交易的POS技术 该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有:使用POS作为商家与银行交易的工具,IBM公司提供支付服务器与POS连接部件,银行可以利用该部件实现通过POS完成交易的授权;利用目前的银行信用卡交易模式,使用银行的POS交易网络,模拟POS交易格式,采用连线或分批授权完成信用卡交易;网上传输采用SSL对信用卡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以56bit的密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国内首家省级海洋产权交易平台――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日前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该中心主要功能是: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平台功能,实现以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海砂等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权、海洋排污权、海洋知识产权、涉海企业产权和渔船等为核心的各类海洋资源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市场化配置;海洋经济的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为各种海洋产权提供托管、质押融资;市场化手段保护海洋权益的功能,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海洋资源,达到海洋权益规范流转的目的;阳光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服务平台。
山东小额担保贷款已累计扶持近千家小企业
近日,山东省已提前下达2015年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贴息资金1.4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山东省财政共拨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3679万元,全省共发放39515笔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1.17亿元,较二季度增加13.85亿元,增长50.7%,全省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22家,担保基金规模突破35亿元关口,最高可为175.85亿元的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截至目前,山东省已累计有934家小企业获得贷款扶持,14余万人直接享受到政策红利。
《山东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会,通告了《山东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该《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实施。
《条例》对征收住宅房屋,继续保持省拆迁条例确定的拆旧补新补偿标准,按照所处区位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评估确定,高于国务院征收条例补偿标准。另外,对不同条件的被征收住宅房屋适当向下找差,体现出不同住宅房屋的补偿差异,防止造成补偿不平衡。考虑各市情况不同,对被征收住宅房屋的最低补偿标准作出授权条款,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从工作实践看,各地最低补偿标准一般设定为新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90%。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正式揭牌
1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孙洪军与国内著名的房颤诊疗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医院董建增教授共同为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远程会诊中心揭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闫素华及全省56个县市医院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心律失常的诊治是省千佛山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其中,医院经导管消融根治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省千佛山医院房颤门诊及心律失常“心动在线”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会诊中心的建立,通过“院外―心内”相结合的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与医院120急救、心内科病房构成前沿、基地以及后盾三位一体的救治模式,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随时携带,只要有手机网络覆盖的地方,7导联心电数据会随时传到远程监护服务平台,有效提高高危心血管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作为山东省惠民计划项目,省千佛山医院集团内部各级医院及合作医院、合作科室进行深入合作,建立垂直网络,联接省、市、县、乡等多级心电监测网点,利用远程监测作为纽带,通过当地就医、远程指导、就地会诊或大病转诊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各级医院联合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保障偏远地区患者健康利益实现各级医院资源技术共享等多方共赢的局面。截止目前全省共有56县市纳入此惠民项目。
(杨梅)
青岛外资金融机构已达28家
新加坡星展银行青岛分行近日已获银监会批复筹建,将于近期开门营业。至此,青岛落户的外资金融机构已达28家,数量占到全省的90%,其中外资银行15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澳大利亚澳新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等外资银行机构也初步达成落户意向。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在青岛经营业务品种超过300种。
目前,青岛市全部38家分行级银行机构均已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2441家青企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将业务范围覆盖至全球5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国际收支的比重为15.44%,货物贸易结算金额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7.2%,人民币已成为青岛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