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9: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数学汇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有关数学的45条建议 (08-06)
· 谈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智慧 (06-15)
·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01-22)
· 探讨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 (01-22)
· 探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01-22)
· 关于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01-22)
· 论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01-22)
· 谈批改数学作业应重视发挥批语的作用 (01-15)
· 谈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01-15)
· 探析中学数学素质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01-15)
· 浅析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 (01-15)
· 谈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育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01-15)
· 谈新课标下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01-15)
· 谈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解题能力 (01-15)
· 探讨如何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 (01-15)
· 谈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01-15)
· 探析概率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01-15)
· 谈多媒体技术在“微积分”教学中实践后的思考 (01-15)
· 浅谈“怎样学好平面几何证明” (01-15)
· 概率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01-13)
· 探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01-13)
· 探析数学情境教学创设问题 (01-13)
· 谈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培养 (11-24)
·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11-20)
· 谈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疑虑和存在的问题 (11-20)
· 浅谈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的支撑 (11-19)
· 探析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 (11-18)
· 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11-07)
·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 (09-23)
·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分 (09-06)
·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 (08-28)
· 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8-11)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08-07)
· 三对角系统并行算法的研究概况 (08-07)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探讨 (07-28)
· 数字语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07-26)
· 普高热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初探 (07-26)
· 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06-13)
·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05-28)
· 数学家庭作业分层 (05-28)
·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04-25)
·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 (04-16)
· 浅议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04-16)
·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04-13)
·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04-01)
· 对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 (01-16)
·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 (01-15)
·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01-15)
· 浅谈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01-14)
·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11-27)
· 公务员招聘模型 (09-12)
· 谈谈“暴露式”的数学教学过程 (08-25)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即为授课环节施教者对班级学生实施科学组织,引领受教者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知识,生发出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解决,并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内涵,进而更好地辅助个体发展。
一、借助生活情境,营造小学数学授课氛围
1.现实生活蕴含无穷数学知识,知识又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进而将受教者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施教环节,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典型的生活元素,巧设授课情境,令小学生置身于亲切可感的氛围中,掌控学习自,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设置生活情境的时候,教师应当着眼于本区域小学生的生活基础,致力于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有效的衔接起来,思及两者关系中的相似性或者相对之处。小学生在跟随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知识学习之后,懂得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不仅仅能够借助生活情境巩固文本知识,还可以借助这种有效互动形式,令小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得以满足。
2.形象化的数学知识,令小学生更为轻松地认知文本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晰小学生内心的需求,结合其知识构成水平,注重形象化的传输数学知识,由此,便可以令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了形象可感的内容,便于小学生的认知解读。小学生尽管生活阅历不多,理解知识的能力有限,但是作为现实中的一个个体,他们也能够置身生活情境感知数学知识的存在,并逐渐学会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数学施教环节,教师妙设生活情境,自然会令小学生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之感,带着极大的探索兴趣投入其中。
3.感知数学知识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把握数学理念及策略。对于实际问题进行应对的重要举措就包含数学知识这一手段。比方说,当今社会“房奴族”几乎遍布于社会的很多领域,房子的购买方案是否正确,直接关乎个体的切实利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辅用具,将现实中的购房情境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令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存在价值。置身于数学氛围,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便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理念,掌握探究策略,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融入生活元素于小学数学授课的措施
1.明晰受教者的生活情境
小学阶段的受教者,其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并不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生活情境的时候,应当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其兴趣点所在等,进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巧设出来。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生活情境设计的原则进行如下汇总:其一,着眼小学校园,关注学生生活。比方说,小学生较多参与的扔沙包、丢手绢或者踢足球等活动中,均蕴含着一些快慢、多少等数字化问题,教师便可以作为数学课堂中可以巧妙引用的元素;其二,关注社会当中的生活。和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包含书店、餐饮或者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而这些场所当中,不管是入场券的价格还是具体物品的类别等,教师都可以将其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再进行情境再现,令受教者参与其中,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知识探索。
(二)升华生活内涵
数学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及逻辑性特征,可以说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众多实际问题,都能够借助数学知识予以相应的解决。着眼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认知特征等,小学生理解这种相对抽象化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巧设生活情境,施教者应当着眼于学情特征,将现实基础上的,有效情境创设出来,继而挖掘受教者探索的潜质,在循循善诱中令其探索数学知识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比方说,化抽象为简单化,需要教师积极进行知识汇总及探索,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运算“169+99、177-102”类似问题的时候,常常感觉头疼,即便教师讲授给其借助“169+99=169+100-1”以及“177-102=177-100-2”这样的运算公式可以将运算简便化,但是很多小学生却存在运用上述方法的疑惑,此时,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购物“付整找零”或者“付整加零”等现象运用到教学当中,将抽象化的数学解题方式转换为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从而令小学生置身在亲切可感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对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于小学数学授课环节,施教者在制定教育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及能力,引领受教者将学得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断提升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娄阿凤.如何在低段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1,(05).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协作建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73-01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协作学习模式已成为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协作学习时却出现缺乏明确的分工等问题,使得协作建模的学习模式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甚至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新课改后的教育新要求相适应,急需加大对协作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合理应用的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协作建模的特征
独立思考探究、协作探究环节是协作建模的协作前、协作中两个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协作建模结构,能够练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整体,对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内在规律、新概念更好的理解、掌握。
1、协作前的设计
协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就是独立思考,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学习任务应当在协作学习开始之前完成好,如分给每位学生相应的任务卡片,保证在思考环节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有效的确立。而且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协作建模形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疑惑记录在卡片上,从而在小组协作中进行交流。而教师在设计这些卡片的时候应当保证卡片上问题的答案有多个,增强卡片答案的开放性,从而对学生思维的发散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器角色意识,对学习不自信、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增强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协作中的设计
学生对自我认识、自身思维的调整,逐渐形成数学理论概念的重要环节就是协作建模,而进一步深入独立探究就得到了协作环节,在协作学习中重要的学习平台就是协作环节,在协作环节中能够集聚所有学生的智慧,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条件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挖掘知识[2]。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协作学习的各组数据的记录采用表格的形式,并将汇总数据表格发放给每个小组,让每组的学生汇总、整理探究数据,然后对关键数据进行记录,找出数学内在规律,同时在表格记录的数据中还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观察记录、意见,对学生主体意识、成就感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提高;在协作建模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也是带着目标进行,有助于促进协作探究效率的提高。同时学生在谈论中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之后,对学习数学学科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协作建模的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协作建模教学模式时需要设计五个重要内容,即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接下来以“最小公倍数”这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为例,对应用协作建模而做出的数学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其中教学难点为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对最小公倍数、公倍数进行理解;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对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具体含义进行理解;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对最小公倍数、公倍数进行理解,并要求学生在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学的内容为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中最小公倍数。而具体的教学过程则分为五个环节,即扩展延伸、构建模型、协作探究、独立思考、问题情境,如表1所示
通过这种数学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采用协作建模的形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 颖.小学数学协作建模学习及其任务设计策略[J]. 教育导刊,2010,09:79-81.
[2] 黄 月,崔光佐. 利用认知建模深化解析小学数学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15,02:104-110.
关键词:数学 复习课 教学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核心环节。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学结所得浅谈如下几点:
一、复习课的意义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根据小学数学内容具有逻辑性、严密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及人的遗忘规律,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由于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暂时联系的痕迹,但是过了一定时段,这些痕迹又会逐渐模糊,产生遗忘;同时学生由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必须有个反复;另一方面,由于教材不能完全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编排,而是考虑儿童年龄及认知结构特点编排的,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所以就要把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课有机地结合,并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汇总,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如果各个知识之间互不联系或联系甚少,这些知识就不能有序地保存在记忆里,只有注重从不同角度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组成有机整体,才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小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和综合运用,并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回忆和巩固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而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和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并通过交流、提升、精讲点拨等,以完善知识结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1、“理练结合式”复习课
整理和练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的顺序、主次的不同,考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理练结合式”的复习课型:
一是“先理后练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由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回忆、再现所要复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利用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形成网络。在知识通过整理得以系统化、结构化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是“边理边练型”。它是指知识的整理与练习交替进行。即体现知识的梳理过程,又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训练,复习过程扎实紧凑,但需要注意理和练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应该注意知识梳理汇总分与合的关系,及时沟通知识版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以练带理型”。是指通过练习带动复习整理,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提炼思考方法、解题规律等。这种课型要特别注意避免上成练习课,要把解题思 路,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作为教学主线贯通始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理和练的有机结合,课堂容量大,教学针对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2、“实践活动”式复习课
主要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梳理知识和应用知识,教师则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来判定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情况。此课型操作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活动中利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就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墙壁粉刷涂料做预算方案,学生们通过自主咨询、了解市场行情,自主测量、自主设计、自主计算,不仅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3、“解决问题”式复习课。
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反思整理所用知识――综合实践应用。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问题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4、“实际应用”式复习课
这一类复习课的主要特点是,全部学习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它的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发展、创新。
这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学素材现实又生动,应用性强,学生学习的劲头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课堂效果好。
5、“两段、五环节”式复习课
“两段”即课前自主整理复习和课上内化巩固复习两段。
“五环节”即:
一、提出目标要求、自主整理复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知识结构;
三、全班交流提炼,共筑知识网络;
四、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并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空间
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这同时也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首要的就是想方设法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进行刺激,并且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数学知识的魅力来打动学生,刺激、引导小学生对充满魅力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让小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小学生自主地开展数学知识学习。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循环小数”的例子进行引入,如常见的交通指示灯的循环变化、四季的循环变化等,让小学生对“循环小数”这个改变有一个具象的认识,然后提问:“你能找找身边还有哪些循环小数的情况吗?”或者是给学生出具一组数据,让小学生说一说哪些是循环小数,刺激小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坐不住、好活动”,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掌控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遇到感兴趣的东西会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教师要认知到这一点,通过刺激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留给小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小学生开展真正的“自主”学习。
二、促进沟通交流,引导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应当按照相关的教学计划,组织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活动由过去的“个人竞争模式”转变为“小组团队合作竞争模式”,这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而且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特的成就感,在强化某个知识点记忆、提升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大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说出尽可能多的大数”为主题,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地讨论、交流,并且汇总小组学习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成果汇报、知识总结等,并且对小组学习表现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公正的评价,引导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集体智慧的魅力和合作学习的意义,从而为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教学实践,鼓励小学生动手探究
与过去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是小学生主动内化知识的过程,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相比,探究使小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开展教学实践的意识,根据教学活动安排,给小学生留下创造、创新的发展空间,鼓励小学生开展动手探究。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节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究,因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这部分知识,而且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掌握了“识表”的能力,能够较为准确地读出时间,因此,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小学生进行探究,探究“钟面上有多少个数?”“有多少个大格、小格?你能尝试地说一说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吗?”等,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组合合作,提高探究效率和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本文论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玲红.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9):40.
[2]祝庄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5:2.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 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因此,教师要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1.网络环境下构建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网络环境中,小学数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得到了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掌控教学的节奏,学生会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数学知识。而在网络环境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分析、猜想等环节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对于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利的[1]。数学是学生小学阶段需要重视的科目,是为之后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的保证,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性数学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首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不断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找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其次,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网络中会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学习,在信息收集、分析,直至最后的验证环节,会获取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最后,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局限于课本知识,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网络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一旦利用了这些资源,学习空间就更大了。
2.网络环境下构建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的方法策略
网络环境下构建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构建知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做出总结这几个环节来实现的。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中的《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
2.1创设情境
网络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根据这一点,在课前导入部分应用网络技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要通过掌握数学规律解决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模拟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小学生进行几何图形学习的基础,学生要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基本物体的特征,并可以自行分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当(播放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学习中。
2.2构建知识
在创设情景完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非常重要,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探索学习的基础,当中会涉及数学的规律和概念等,是为之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依据。在构建物体和图形的知识框架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等物体,让学生感知物体的表象。
2.3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可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师提出假设,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验证。在此期间,要注意两点:第一,限定小组讨论的时间。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教师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就不宜过长,否则会造成课堂混乱。第二,在方案选择时,教师不能自行选择,要通过分析汇总,并与学生进行沟通筛选方案。为了验证问题,学生要通过实践验证最初假设的问题,并且要确保计算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3]。《认识物体和图形》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对已有的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等物体进行分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评价学生的分类是否合理。
2.4做出总结
总结归纳是最后一个环节,即对整个课堂学习做个概括,便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通过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等环节,得出最终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完整的思考方案和解决流程。《认识物体和图形》在总结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每一种几何物体的特征,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这节内容的知识结构。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转变,自主探究的形式让教学效果更突出。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环节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构建知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做出总结等一系列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兵.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28-29.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改理念教学模式一、优化小组合作,巧抓教学时机
1.主体意见不一,抢抓协作机会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一种不怕失败敢于竞技的主观意识,他们希望个人见解得到他们的赞许,可是又匮乏一种有条不紊的表达观点的能力,假如出现不统一的观点,则常常处于没有实质性的争辩之中,缺乏理性的支撑,思考过于肤浅。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将有意义的争执中心分布给小组,具有统一观点的小组成员发挥协作精神,在与反方观点的辨析中生发对问题答案的正确认识。比方说,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主导以明确的将“平均分”的观点传达给课堂主体,可以策划这样一个环节:假如将圆切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就一定是该圆的1/2吗。这样班级之中就会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团队,规定团队成员经过研讨之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成立的依据,然后各自由相关的代表发言,述说本组观点。其中的一种观点的持有者将手持的圆均分为两等分,表述说:“很明显,我手中的圆被两等分之后,每一份可就是其中的1/2。”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从手中的圆纸上拿下任意的一块纸,对大家说:“这片纸难道等同于圆的1/2?”最终,双方协商得出相应结论。所以,有效的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协作水平,强化竞争观念,提升对数学的学习效率。
2.面对开放题型,巧设写作情境
“开放型”的问题,其解析方式也是比较多元化的。但是个体思考问题的能力诚然是有限的,不容易从很多方面入手考虑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各方观点,有效解决问题。比方说,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长度为16cm的钢丝能够分成几种宽度与长度都为整厘米的长方形?显然,长方形两组相对的边长长度是一样的。那么该题实质上是引发课堂主体思考8可以由哪几组数值构成。在预设了思维活动时间之后,我们就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个体分别表明自我观点,并且网络他人观点,继而实施小组观点交流,教师再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学会自我思索,表达观点以及聆听他人观点的良好习惯。
二、发挥小组合作,注重实施进程
1.优化分组,合理构建
“学习合作小组”是在学习中发挥合作优势的有效方式,其构成方式是发挥协作学习收获效果的直接关联要素。它常常由四到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依据课堂主体的学习水平,各异的接收以及理解知识的水平,把其划分成“快准皆佳”“快但不准”“虽慢却准”“慢却不准”四个形式。将学习小组与座次布置实施优化组合,使得四个特点的学生大致均分到各小组之中,而且也要结合学生的性别以及性格的差异,发挥尖子生的才能,锻炼中等生能力,帮助学困生进步,从而优化课堂分组,优势互补,提升班级整体数学水平。
在进行小组协作的时候,也能够依据现实情境,灵便的改变分组形式,比方说同桌之间,前桌与后桌之间等形式。
2.制定规划,明晰职责
优化小组协作的关键就是明晰协作目的以及个体权责。小组建立之后,选拔一名成绩相对优异,乐于帮助他人,有协作意识,较强的口语表述能力以及组织水平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在明晰权责时,交由课堂主体掌控权责分配。但是,假如各自角色确定之后,就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各司其职。通常各个小组中成员的角色要在约单月调整一些,这就能够使得小组个体都能够锻炼到各种权责,感受到不同角色的存在价值,进而更好地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协作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挖掘以及发挥学生的闪光点。
三、落实小组合作,探究实施策略
小组协作需要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践行合作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探究的效能。以下是笔者汇总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进行小组合作的方案。
1.参照集体成效,客观评价成绩
长久以来的评定机制,侧重的是学生个人在整体中的成绩水平。在成绩评价中,对比成绩高低,实际上这样的机制存在着很大弊端,抑制了很多学生的进步。我将评价机制实施在小组成员的时候,侧重的是小组与小组的评比,弱化学生个体的评比,以小组评分制代替个人评分制,评定的根据就是小组的整体成绩,构成一种以小组成员的协作,促进小组之间竞技的形式,体现一种合作模式。进而使得教师以及同学的激励惠及跟多的学生,使其沐浴在成功的快乐之中,继而个体在原有成绩基础上,得到相应的进步。这样的评定形式,有助于提升协作水平,也有助于教师摆脱教育的竞争的桎梏,体现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
2.师生有效互动,教师准确引导
协作学习既是学生的学习形式之一,又是老师授课的组织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协作的效用,需要教师的准确引导。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之间的协作中,在小组之间进行咨询答疑,洞悉小组协作的进展以及成效,做到了然于心。对于小组协作中显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有效的引导,辅助学生提升答题技艺,成功答疑。例如,将明晰的小组协作环节告知任务操作不顺畅的小组;对协作表现比较优异的小组进行赞扬;对协作中与主题相偏颇的小组给予引导等。在教师的有效参与下,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够更为顺畅的进行,将协作长效的进行,做到切实落实知识点的目的,提升学生互助,师生合作的水平。
在学习中运用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或者小组遵循着相同的学习任务,在明晰的权责分配上实施彼此协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地汇总参与个体的观点。小组合作在课堂授课环节彰显着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脱节的现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水平,有利于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2\]刘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