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9: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而在这类经济贸易活动中,交易双方是不需要谋面的,只需要在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以及在线电子支付等商业交易活动、金融活动或者相关的一些综合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通过信息网络将全球市场进行连接,大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改变了传统国家贸易以单一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因此,了解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探析如何促进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现代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极大的拓宽了国际贸易的环境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有于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技术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最大限度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使得贸易交易双方足不…户的就完成交易,这有利于为国际贸易开辟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现实贸易与虚拟相结合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极大的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缩短了贸易周期,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压力更加灵活。
2.电子商务创新了当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贸易交易方式,也创新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其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工具,以及付款方式,在电子商务的下,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相关的文件以纸质为主的形式,一般多采用国际标准的方式直接进行网络化的传输和文件处理,而在付款时也是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现金交易的或者银行转账等付款方式,多数使用网上银行的电子付款,极大的节省了交易的时间以及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
3.电子商务下改变了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交易方式以及交易环境的改变,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也必将发牛相应的改变,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包含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例如:物流、资金、信息以及贸易主体等。另外,随着网络经济环境的改变,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将逐渐的建立完善,这就需要个贸易主体尽可能的学习各类相关法律,以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的的正当权益。
三、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以促进国际贸易进步的具体举措
针对上述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网络综合基础设施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要想有一个便捷通畅的网络环境就必须不断加强与网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就包括通信设备线路的完善,以及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和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应用软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对于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提高我国网络技术研究能力,疏通网络通道,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网络的维护和资金支持。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给了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创新电子商务,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双重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所以,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的转变观念,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的积极性培养和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尽可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作为高校需要着力培养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在市场实践导向下提高毕业牛的专业素养。
3.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普及工作
虽然,随着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于电子商务已经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的需要,并且我国所实行的这类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操作性较差,解释不够清楚以及没有完全的切合实际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以切实落实好这些法律规定,维护各市场主体经济利益。
[关键词]专业市场;内外贸一体化;义乌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037-03
[作者简介]高彩云,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年成交额1亿元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计5075个,其中年交易规模在100亿元以上超大型市场148个。拥有市场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湖南)的市场数量达到2543个,成交额为42万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数的501%和514%。因此,在国家建立内外联动的现代商务新格局的大背景下,研究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非常必要。
义乌市以连续22年居全国成交额首位的小商品市场驰名中外,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市。义乌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其对我国现代商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义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状况
义乌的专业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等市场簇群组成,营业总面积470多万平方米,有7万个商铺、20多万家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以经营日用生活品为主,包含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从业人员21万,日均客流量21万人次;商品辐射219个国家和地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3059家,常驻外商超13万人。
(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发展现状
2012年义乌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7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581亿元,同比增长1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同比增长168%。2012年义乌商品市场成交额758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亿元,增长126%。专业市场辐射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内贸成交额所占比重达到59%,通过市场采购出口占市场成交总额的41%,可见义乌商品市场基本上内外贸发展均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发达的小商品市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省市的批发零售商,而且也引起了国外广大客商的关注,义乌市的自营出口年均增长25%。特别是2012年,义乌出口增长幅度陡增至1503%,2013年1―6月的出口额更超出了2012年全年的出口额(见图1)。从贸易方式来分析,2012年1月义乌的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95%,其他贸易仅占003%(见图2),而到了2013年的6月,其他贸易的比重达到78%,一般贸易仅占20%(见图3),从逐月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9月是出口贸易方式发生转型的节点,其他贸易的出口额从以前的几乎为零猛增至10亿多美元(见图4)。外贸出口井喷式的增长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2012年9月义乌开始试行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当月出口额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倍,月度出口值创历史新高。
图12009―2013年6月义乌市出口额图22012年1月义乌出口贸易方式构成图32013年6月义乌出口贸易方式构成图42012年1月―2013年6月
义乌其他贸易方式出口情况(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融合了内贸和外贸两个环节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在专业市场逐渐成熟并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特殊出口方式,是指境内外企业和个人,在国内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出口的贸易行为,其交易方式融合内贸和外贸两个环节,境外采购商或其委托的外贸公司以专业市场为平台,与市场经营户进行洽谈,达成买卖协议,收货后以人民币与市场经营户完成支付结算,该环节与通常的国内贸易相似;同时境外采购商通常不自行办理采购商品出口手续,而是委托外贸公司按其要求将货物出口,外贸公司代为办理采购货物的相关出口手续,该环节则与通常的外贸出口方式相同。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市场采购贸易一般以有形的商品市场为基础平台。与以传统贸易方式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不同,以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的商品通常是采购自流通领域,尤其是专业市场。通常境外采购商与市场经营户洽谈交易,而市场经营户则与生产企业即供货商建立业务联系。第二,市场采购贸易的交易门槛低、交易方式简单、公开、透明。由于交易是在商品市场面对面洽谈完成的,对于交易主体的资格几乎没有限制,客户可以较低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和缔约成本完成采购意愿,交易方式也比较简单和灵活。第三,市场采购一般为小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现货交易,对物流配载的要求高。境外采购商到专业市场,尤其是小商品市场采购商品,通常是多品种、小批量地采购,为降低出口成本,多个采购商拼柜、多种商品组柜出口的做法较为普遍,导致单个集装箱通常装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销售商、不同采购商的商品。因此对物流配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虽然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能够一次性得到满足等方面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市场商品庞杂、质量监控不到位、流通环节多以及卖方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不是每个地区都能成功复制这种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二、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监管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专业市场的贸易行为都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的监管体制和机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对比较滞后,对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首先,按照传统贸易方式,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商品的质量监管主要集中在交易结束前,而在市场采购交易方式下,货物的所有权在专业市场采购完成后已经归属外商,货物的生产过程也已完成,因此对产品质量不能进行过程性监督。另外在市场采购、外贸经营、仓储发运等各个环节都还未形成相对规范完整的管理链条,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
其次,由于市场采购拼箱组货出口较为普遍,商品来源复杂,包装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种类较多,涉及编码繁杂;目前的报检和报关模式仍要先报检后报关,无法一次性作业,并且存在因为信息不能共享等机制问题,同一个货柜要接受两次查验,降低了通关速度。
第三,市场采购的出口环节涉及报检、报关、货代、清关多个部门,外贸公司、仓储公司等单位均有可能成为组货单位,经营单位异地化现象普遍,导致虚假信息较多,难以监管到位;另外专业市场的贸易行为不需要外汇支付,不需要申请出口退税,规避了外管、国税、海关、海事、国检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因此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市场采购政府监管机制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二)受到有形市场地域的限制
专业市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决定的,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覆盖国内市场,同时还覆盖了国际市场,由此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程度呈正比。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了从“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发展演变,不仅在国内的各个省市设有30多个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同时还在南非、俄罗斯、乌克兰、瑞典、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等国家创办了分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使其成为全球性日用消费品的贸易中心和价格中心,强大的影响力奠定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具备成熟而完善的商品交易市场,然而有形的市场形态却决定买卖双方的贸易行为必须在该地域范围内完成,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交易的扩张。虽然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分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交易需求,但是如何能够突破有形市场地域的限制仍然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瓶颈之一。
三、解决上述制约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政府监管制度设计
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经济形势下,优化政府监管制度设计,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是刺激外贸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各部门应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以促进生产和流通为宗旨进行制度的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后由商务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等部门,研究确立符合义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规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从贸易主体地位的确立、税收、通关检验、海关监管模式及货款结算等多个方面寻求监管体制的突破,一系列利好政策促使义乌出口从2012年9月开始井喷式增长。
(二)充分利用国内外展会提高义乌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义乌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特色产业相关联、义博会和文博会为龙头、系列品牌展会为支撑、众多专业展会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同时与国际会展机构合作,提升各类展会规格和外向度,组织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参展,尤其是全球500强的知名跨国公司及产品。广泛邀请国际买家,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客商、知名连锁超市到义乌展会采购。另外,创新办展方式,积极“走出去”办展。从2007年开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每年与德国汉堡会展中心共同主办汉堡家居消费品采购博览会;近年来义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迪拜展、义博会印度展等多个境外展会,不断拓展办展领域,扩大义乌专业市场的海外影响力,推动专业市场国际化。
(三)通过电子商务突破专业市场的地域限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换系统,其信息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成本低廉,对传统有形市场的国际化提升非常重要。专业市场应依托现有的有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积极促进市场交易方式的跨时间、跨空间一体化融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相互促进和有机整合。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内所有商位全部实现宽带网络连接,市场内经营户网站开通比例达到了50%以上。2012年,义乌拥有网商8万家左右,在eBay注册的义乌商家已有53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3亿美元;在速卖通注册的义乌商家已有6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1亿美元;在敦煌网注册的义乌卖家超6600家,交易额超1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中国在义乌的供应商会员达5000多家,增值服务费等业务超14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日均出货量超过13万票,70%的货物来源于义乌本地市场。快递发包量居全国第六位,快递收发比为1∶6,全年仅淘宝购物就达到34亿元,电子商务年成交额为520亿元。可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以突破专业市场的地域限制、完成市场转型和提升,这是专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以专业市场为平台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君英专业市场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研究[J]中国经贸,2012(12)
[2]李洪江义乌小商品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9(24)
[3]陈玲,王载波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创新模式对中印经贸合作关系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0(3)
交易类型是指在经济贸易活动中根据交易要素特征抽象出的共通点,依据这些共同点可以区别不同交易分类,方便经济活动的会计或统计核算。如,为了统计内、外贸经济结构关系,需要根据交易内容是否跨境这样的特征,区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交易类型分类,可以从交易要素的不同维度着手。
(一)以交易标的物分类1.按交易标的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根据交易标的物的自然属性,交易类型可以分为有形资源交易和无形资源交易两大类。2.按交易标的物的用途分类体现利益价值的交易标的物,由于追求利益价值的不同,由交易的标的物供求关系决定生产经营主体的主要业务内容,所以从这种角度认识,以交易标的物用途为维度进行的交易类型分类,正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的雏形。因此,由于交易类型尚没有推出权威性标准规定,也可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以标的物用途维度对交易类型进行分类。行业码实际上是产品码上一级分类码,行业码再细分,即可以细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分类。
(二)按产品和服务的涉税关系分类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交易标的物的涉税关系,可以将产品和服务进行细化,进行交易标的物的涉税关系分类,并由此建立了货物劳务税体系的分类。关于货物劳务税的分类,各国税制略有不同,在我国通过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涵盖各行业的交易类型。随着“营改增”工作的推进,将由增值税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交易类型。
(三)按交易方式分类按交易方式分类,在等价交易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区分为以货币换货物(或服务)的交易、货物互换交易、服务互换交易或货物与服务的互换交易等。这种分类,虽然在会计核算上做账时的处理不同,但在涉税关系上都视同销售,都应做视同销售的涉税账务处理或调整,并据此征税。
(四)以结算方式分类以交易不同的结算方式分类,可以区分为一次性付清交易方式、分期付款交易方式或赊账交易多种交易类型。不同结算方式的交易类型,在涉税关系问题上,要确认税金的实现与否,在账务处理上也要做相应的关联处理。
(五)其他分类从交货的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区分为现场取货或分批送货的交易方式;从交易标的物是否跨境,可以区分为国内交易(贸易)和国际交易(贸易),国际交易又可进一步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根据交易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所属行业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交易和最终消费环节的交易;依据增值税纳税人分类情况,交易类型又可以分为一般增值税纳税人交易和小规模纳税人交易。现在经济活动中,还会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依据其他交易要素的不同特征进行综合分类。
二、交易分类标准化及其编码管理
(一)标准化及编码原则交易分类的标准化是指对交易事项,通过制订、和实施相关标准达到人们对交易活动类型的统一认识,以获得交易事项管理的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工作有多个层面,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可以在不同的范围产生标准化效应。比如在金融领域,根据其金融业务特点,就有反映行业特点的交易分类规定。信息化时代对标准化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规定,要求对标准化要素均可以用数码的形式进行定义和反映。上述各种分类,有些会影响到税收政策的应用,有些没有直接的影响,可根据影响的情况决定是否纳入综合分类考虑。对此的处理原则:以交易标的物各种维度的分类,涉及每一笔交易的分类,纳入综合分类考虑;以交易主体维度进行的分类,则利用针对纳税人已有的相关分类代码,不再重复编码。如,反映交易主体所处交易环节和增值税纳税人类型信息,可以从交易主体工商登记所处行业和税务登记纳税人认定予以区分,故不在交易分类综合编码中反映。
(二)交易分类编码规则参考上述对交易类型的主要分类视角,交易类型编码可以尝试用18位码满足主要分类的要求。这18位码大类分为5个方面,分别涵盖内外贸分类、交易标的物内容分类、税种分类、计税形式分类和税目税率(额)分类。各分类的编码规则如下:1.内外贸分类关于内外贸分类,分配占18位码第1区段的1位码,用英文字母表示:国内贸易(D),进口贸易(I),出口贸易(E)。2.交易标的物分类关于交易标的物的分类,参考国民经济行业代码的编制规则,选用6位码,可细至90多万个具体内容,再结合行业划分,足以应付分类要求。分配占18位码第2区段的6位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组织的全国企业税收资料调查,就是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和税收资料调查特殊的《产品分类代码》对企业涉税信息进行分类的,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也有相应的货物服务分类代码规定。但这两项工作,其中一项工作取6位码,一项工作取4位码,两者不统一,也未申请形成相应的标准。国家统计局也有相关的业务分类,但也尚未形成国家标准。3.相关税政分类关于税政分类要求,是指根据交易直接相关的税种及其政策维度进行的分类。交易活动涉及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和关税,编码注意解决同一交易涉及多税种的问题。税收政策主要提示交易行为是否涉及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交易行为涉及税种较少,取1位代码覆盖相关分类要求。税种分类识别码分配占18位码第3区段的1位码,分配如下:增值税(1),增值税和消费税两税(2),增值税和资源税两税(3),增值税和车辆购置税两税(4),营业税(5),进出口贸易关税(6)。目前,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种可以涵盖所有交易类型。税收优惠政策分类识别码分配占18位码第3区段的第2位码,分配如下:无优惠(0),减税(1),免税(2)。4.相关计税形式在税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税和资源税都存在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和从价从量计征并存的情况。因此,也需要1位码区分计征形式,据以选择税率或税额计算税款。分配占17位码第4区段的1位码。5.税率(额)分类在税种、税目和计税形式确定后,面临的是税款的计算,要通过编码将各种税率(额)区分开来。由于税率(额)的复杂性,该区段编码占18位码第5区段的8位码,具体分配使用如下:前2位为增值税和营业税税率,由于两者不交叉,可以共用两位码反映税率;第3、4位为消费税、资源税和车购税税率,由于这三者不交叉,可以共用这2位码;第5、6位为消费税、资源税单位税额,由于这两者不交叉,可以共用这2位码;第7、8位为关税税率。以上编码规则可参见交易分类编码表予以集中直观反映。
三、交易分类的应用
通过以上代码规定,可以从涉税的角度对不同交易类型分类,以实现交易分类的标准化。这种代码形式的交易分类标准化,是税源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交易分类的代码标准化,在税收管理工作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方便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时代要求一切工作都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进行记录和管理。交易分类标准化以后,方便交易信息以标准的分类方法形成电子信息,方便各个交易行为管理部门和工作领域对交易电子信息的形成、应用和管理,并最终形成社会大数据的组成部分供全社会共享。
(二)方便会计分类核算会计准则规定,核算主体应对其交易事项发生的收入或支出按交易标的物的资产性质进行分类核算。现实工作中常遇有交易分类不清,核算混乱的现象。如果在交易过程中按交易分类标准赋予相关的标准代码,相关的电子信息将在会计核算中自动分类核算,形成准确无误的会计核算信息。
(三)方便税源信息申报现行税收征管制度规定,纳税人应在税款实现的次月15日以前对相关纳税资料进行申报,交易类型涉税维度的标准分类,可以方便纳税人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按交易涉及税种和税率的要求进行分类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自动按照纳税申报表的要求形成纳税申报信息,方便日常的纳税申报管理。
一、构建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外贸企业是指企业有从事对外进出口的企业,企业商品和服务流通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本文主要研究外贸企业的出口业务,流程包括:客户商谈、合同签订、采购、车间生产或委托代工、订舱、报关、货物发运等。业务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物料的流动,构成了外贸企业的物流系统运作。
对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是风险预警评价的第一步,是外贸企业物流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对外贸易各环节后,可以建立以下的如下表1-1的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二、不同贸易方式下的企业物流风险预警评价
出口贸易的最为常见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是指企业单边出口的贸易。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与一般贸易相比多了原材料进口这一环节。
(一)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
邀请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预警指标的6个一级指标两两比较打分,得到判断矩阵表,如表2-1:
将上面的判断数据输入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中,可以得到不同贸易方式下企业物流系统风险指标第一层权重,可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集:
A=(0.175,0.072,0.36,0.051,0.279,0.038)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6.426,CI=0.085,CR= 0.068
(二)设定评语集
设定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评级为5个等级,如下:
为了方便定量的计算与分析,可先量化风险等级,如C=(C1,C2,C3,C4,C5)=(10,30,50,70,90),对应的评语集为{很小,较小,一般,较大,很大}。
(三)确定判断矩阵
确定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各个险指标对各风险等级的隶属程度rij,就可构建评价矩阵Rij。邀请专家给出每个风险因素的评定值Cj,则隶属度的计算为:
根据专家给出的不同贸易方式下的隶属度分值,可以得出两种贸易方式下的判断矩阵:
(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同时确定了评价矩阵R和权重集后A,就可以对外贸企业物流系统风险进行综合评价:B=A?莓R,式中“?莓”为算子符号,即模糊合成运算,也成为模糊变换,即:
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可知,在一般贸易情况下,外贸公司的物流风险的预警评价等级为“风险较小”,在加工贸易情况下,物流风险的预警评价等级为风险一般”,也就是说加工贸易的出口方式要比一般贸易方式给企业的物流系统带来的风险大一些。
三、基于评价结果的物流风险控制建议
(一)从交货期风险的角度对外贸企业物流系统进行控制
从上节不同贸易方式下的风险分析中可以看出,交货期变动是无论在那种交易方式下都会对企业物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因素,企业在计划环节就要围绕交货期去安排采购、生产,要给交货期限留有余地。
(二)注重关键供应商所带来的采购风险
国外客户如果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间抉择时,侧面表明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此时企业就要从交期、质量等方面加强对此类的关键供应商的管理,缩短加工贸易下比一般贸易延长的交期、提防质量问题带来的跨国退货或返修。
(三)加强对国际物流风险的防范
??际物流是外贸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必经且具有特色的环节,主要包括货运的合作关系及船公司选择。交易方式中,加工贸易需要进口报关,此时对货代的专业程度、服务质量就有着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也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业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口企业选择向跨境电商转型,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跨境电商和传统国贸在人才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1.跨境电商的界定
跨境电商是分处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同样是跨国界的贸易活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1交易方式数字化
传统国际贸易是依靠实际的交易场所交易以实物为主的商品,受时间、地理因素的限制,在询价还价、办理货运手续、报关、报检、支付结算手续时,内容繁多,耗费时间长,成本很高,而跨境电商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甚至数字化产品的物流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线上完成,减少或缩短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而且无论时空距离有多远,贸易双方都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对方的诉求,下单付款瞬间就能完成,最大程度低简化交易流程,节约时间,降低价格,提高利润。
1.2交易模式多样化
传统国际贸易基本模式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企业规模化进出口货物,而跨境电商的模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如跨境B2B以阿里的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出口贸易网、敦煌网等平台继续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更多的微小企业、品牌商家甚至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参与到跨境零售B2C的业务中,选择直接面对分散的消费者,还有些个人从业者通过速卖通、eBay、QQ群和微信等平台开展海外代购业务,大量的跨境商品并不通过正式报关而是通过快递或专线方式从国外邮寄到国内。
1.3交易过程多边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一般表现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通过一国进出口商向另一国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即使有多边贸易,也是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实现的。跨境电商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1.4营销途径便捷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一般通过国际展会或使用海外的方式,构建适应规模化商品销售的贸易渠道,而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营销渠道,企业可以自建平台推广宣传自己及产品,提高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或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减少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槛,电商网站聚集了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资源、消费者口碑公开化,广告推送等多种网络营销方法,为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开辟了发展道路。
2.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能力需求
跨境电商促进了外贸发展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需求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计算机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谈判、函电、接单、跟单、核算、结算、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的专业技能之外,下列专业技能也是急需的。
2.1网站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企业是以网上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网站运营管理建立起在网络环境中的品牌影响力。有能力的企业要搭建自己的独立网站平台,分析了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和浏览习惯,正确选择网站的域名、风格、语言,合理设置产品统筹、网站推广、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售后支持等环节,需要运营管理人员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都要了解,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网站建设的专业化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网络品牌形象。同时企业需要把自己的网站以及产品挂在一些目标市场知名度高的推广平台上,熟悉操作如出口通、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产品信息及优化,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等业务,并结合网络营销能力开展对外市场的全球营销活动。
2.2网络营销能力
利用外贸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便捷途径,跨境电商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调研最新互联网环境和海外市场情况,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和生活习惯,熟悉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利用后台数据提炼产品卖点定位客户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策划网络营销活动,选用合适的网络营销的工具和方法,在线推广企业或产品,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营销活动效果,才能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越开越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从中分析处理措施,最终能够保障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税收流失 问题探讨 措施分析
电子商务伴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实现贸易的及时性和动态性,进而更好的为我国商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但是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一些税务问题也相继出现。原有的税务征收法律没有对电子商务征收税收的规定,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税收的流失,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电子商务导致税收流失问题
1.网上交易导致征收困难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进行无纸化的交易,他们不仅可以实现商品的交易,同时也可以实现技术的传输,从而减少了交易的时间。但是在当前的税收法律中,对电子商务贸易形势没有明确的税收规定,这样就给许多的企业有机可乘,通过大量的电子商务来逃避相应的税收。同时,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是税收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税依据,从而不利于征管人员的管理和收税。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电子支票意思网上银行等都是通过匿名的形式来进行交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税收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在这样的交易方式中,一般人员都没有开具发票,使得税收人员征税困难。
2.网络技术为逃税提供便利
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纳税人为了避税,他们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这些企业可以利用电子邮件、IP电话等来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通过互联网将产品的相关技术信息传输到所需的地方去,这样的贸易方式加大了征收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不容易对企业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督,也就无法衡量他们的贸易金额以及说应当缴纳的税款数目。同时在电子商务中,网络化使得交易的定价更加灵活和隐蔽,这样就更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不利于税收的征收。
3.稽查难度增大
在传统的税收征管中,一般都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账簿进行核对和审查,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征税金额。但是在电子商务中,由于贸易的虚拟化和无纸化操作,使得许多贸易数据缺失。进而会影响到说收的数量,如果对其进行稽查,一般稽查人员不容易发现问题,这样也就失去了稽查的价值,从而使得大量的企业开始运用电子商务来进行避税。尤其是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他们一般都会使用超级密码和用户名的双重保护来隐藏相应的信息,这些也会导致税务机关资料收集的困难度上升。
二、防止电子商务税收流失措施
1.加快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的制定
传统的税收法律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避税现象出现,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的制定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要对现有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以及所得税等税种进行补充,增加有关电子商务税的税种,必要时可以采用适当的优惠政策,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在优惠政策上可以扩大增值税的课税范围,减少电子商务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对网上交易的相应数字产品征收增值税,进而保证税收的数量,同时也可以保证税收中性原则。这样的税收方式不仅可以减少重复课税的弊端,可以增加服务贸易的流动。
2.实现电子商务税收电子化
电子商务在传统的监管中非常不利,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电子化的监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税收的整体状况。首先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税收等级制度,纳税人在办理相应的网上手续后必须要及时想有关税务部门申报网址、电子邮箱好吗、交易结算的方法、网络银行账户以及网上商品的品名种类等。同时税务机关还要对纳税人上报的有关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且还要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在对税务状况进行查询时,稽查人员就可以直接对企业的网站进行查询从而来获得企业的信息,及时对其进行监控。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税务征收软件进行积极开发,使该软件能够对企业的网络贸易进行自动追踪和统计,实现税收的电子化。在这基础之上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大力培养税收与电子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增强税收人员的整体网络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实现税收的信息化发展。
3.建立电子协查制度
电子协查制度就是税务机关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财政、银行、国库、海关以及网上商业用户进行连接,实现网络化操作、网络化监控。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税收出现大量的漏洞,它的高流动性和隐匿性削弱了税务系统获得信息交易的能力,从而引发更多的税收问题。通过建立电子协查制度可以更好的保证税收的质量,达到网上监控的目的,弥补电子商务税收的漏洞。在电子协查制度中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国的税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税务机关的合作,防止税收的流失,最终达到电子协查的目的。
三、总结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时展的产物,所以它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它的监管力度,提高税收的监察,从而更好的保证我国的税收。本文通过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探讨,从中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提高网络对电子商务的监测。同时相关的企业也要树立纳税意识,积极与税务部门进行合作,及时缴纳税款,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的进步,保证自身发展环境的健康。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的税收网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开发相应的网络平台,提高整体税收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财经论丛.2013.2(8):6-7.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如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对未来的外汇汇率走势作一判断。如果我方为进口方,为防止到期支付外汇时汇率上涨而造成损失,便可与外商签定合同后,立即与银行签订买进外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固定下来;如果我方属卖方,为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则要与银行签订合同,将此外汇按几个月的远期汇率卖给银行。当然,如果外贸企业预计汇率趋势与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相反,即我方为进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下跌,或我方为出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上涨,那么外贸企业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即可获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但是汇率波动变幻莫测,外贸企业如无确切的把握,一般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为好。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外汇期权交易除具备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外汇期权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仅限于期权费;(2)外汇期权交易可对未来发生与否的不确定的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因为期权交易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外汇期权的执行与否,必须视约定价格的计价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