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9: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交服务调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讯)全球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Kelly Services(美国财富500强)与智联招聘等机构日前联合《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八成中国雇员每天都在使用社交网络,近六成(57%)中国雇员认为社交网络能促进工作。
调研显示,职场人士正在由尝试生活娱乐类社交网络,逐步转变为发掘社交网络的职场价值,如促进工作(专家库、人脉管理、疏解压力等)和提高求职成功率等功能。但与美国雇员相比,通过社交网络求职的中国雇员更倾向生活娱乐类社交网络(如开心、人人、豆瓣)的朋友介绍,而美国雇员则倾向于职业类社交网络(如Linkedin等)。
调研报告分析说,这反映了中国雇员对职业类社交网络还不够熟悉。与娱乐类社交网络和博客相比,职业社交网络比较乏味,但从美国雇员(44%)及全球雇员(32%)的选择来看,职业社交网络对其求职的帮助很大。
近三成(28%)的中国80后雇员通过社交网络求职,比例远高于70后(18%)及60后(10%),但70后与60后更愿意选择职业类社交网络,报告表示,由此可以看出职业类社交网络对于有经验的雇员作用更大。
同时,中国雇员通过微博求职的比例为10%,高于美国(如Twitter)的2%。随着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的微博人气不断攀升,职场人士通过微博开始尝试找工作,企业的HR也在通过微博招聘信息,微简历微招聘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文/王荟 编选: 来源:《新京报》)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网络;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1001702
社交网络以其人性化的设计、简易的操作方法、多样的服务功能、开放式的联络方式、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迅速的动态信息更新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娱乐消费等活动的平台。目前,社交网络的注册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学生作为迅速成长起来的“新网络人”主力军,正以社交网络式的方式生活着、探索着、思考着,具有“新网络人”特有的网络新人格和新型价值思考方式。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又该如何去使用社交网络?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去调查、思考和改善。
1社交网络概述
术界对于社交网络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并且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可以检索到的社交网络在互联网领域基本有三种理解,分别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站、帮助用户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以及管理朋友圈的社会性软件。\[1\]本文所论述的社交网络主要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包括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以及腾讯微信、移动飞信等在内的一系列以社会性软件为平台,以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多样的服务功能以及开放式的联络方式等为主要特征,以建立和维系个人社会关系为主要目的的社交工具,并具有以下功能: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交流共享;实时视频会话模块,用于交流学习;友好的界面设计、人性化的分组设计以及简易的操作方法等;聊天交友、娱乐游戏、发表言论、新闻浏览、社区活动等;实名制注册、邮箱绑定、手机绑定、部分信息公开等。\[2\]
2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
在网络时代的驱使下,大学生对于社交网络的使用已经基本得到普及,笔者以兰州市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包括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生以调查问卷方式进行了调研,总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50份,有效问卷530份,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输入和统计,并利用回收数据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2.1问卷信效度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问卷的Cronbachs Alpha信度值为0.682,效度值为0.645,问卷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达到信效度要求。
2.2大学生应用社交网络习惯分析
(1)社交网络平台使用倾向。在罗列出的包括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腾讯微信、腾讯微博、移动飞信、腾讯校友、同学网在内的8个常见的社交网络平台里,大学生人群经常使用的主要有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腾讯微信。在调查的530名大学生对象中,461名同学使用腾讯 QQ,占调查人数的 87.0%;204名同学使用新浪微博,占调查人数的38.5%;194名同学使用人人网,占调查人数的36.6%;173 名同学使用腾讯微信,占调查人数的32.6%;156名同学使用移动飞信,占调查人数的29.4%;148名同学使用腾讯微博,占调查人数的27.9%。此外,一直使用腾讯校友、同学网的学生在 50 人以下,不到调查人数的10%。由此可见,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腾讯 QQ用户数量最大,因其人性化设计、简易的操作、功能齐全、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而深受大学生青睐。
(2)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时间分析。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时间进行的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530个研究对象中,84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3h以上,占总数的15.8%;142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2~3h,占总数的26.8%;181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1~2h,占总数的34.2%;有123名同学的使用时间在每天1h以下,占总数的23.2%。可见,大学生花费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时间是合理的。
2.3大学生应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分析
社交网络以人性化的设计、简易的操作方法、多样的服务功能、开放式的联络方式、几乎零成本的交际费用、迅速的动态信息更新等优势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追逐时尚、娱乐消费等活动的平台,目前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社交网络有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QQ 及 腾讯微信等。利用网络进行社交活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时展的一种趋势。
在调查的530个对象中,408人选择与好友聊天,占总数的77.6%;299人选择看新闻或娱乐八卦,占总数的56.8%;256人选择浏览收藏各种帖子、发表留言,占总数的48.7%;223人选择写日志,占总数的42.4%;193人选择,占总数的36.7%;另外选择玩游戏、参加公益活动或投票测试、兼职、购物和人肉搜索的人数均低于总数的20%。大学生利用社交网络大多以与好友聊天、看新闻或娱乐八卦、写日志、看视频等娱乐消遣活动为主,并没有将其用于学习等活动。
2.4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
社交网络正以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走进大众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然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隐私泄露、黄色广告、网络诈骗等恶性事件。
(1)隐私泄露。社交网络的注册渐渐使用实名制,这不可避免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黑客的目标,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骗取亲朋好友钱财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安全攻击主要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被窃、恶意软件感染、垃圾邮件以及未经授权的密码修改等。因此,目前隐私泄露导致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已经非常严重,解决此类问题非常棘手。
(2)恶意信息传播。谣言传播古来有之,待其发展到社交网络时代,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病毒”式的蔓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大环境中,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谣言依靠手指的点动就可以传播。在调查中发现,有269人选择性地吸收和利用,占总数的50.8%;有112人认为都挺有道理,对或错没有特定的界限,占总数的21.1%。因此,对于谣言的传播,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处理态度。
2.5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
社交网络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借此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通过社交网络的交友互动,展示个人魅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写日志、发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社交网络也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内心世界的平台,利用这种非面对面式的交流形式,经过接触性的了解让人们更易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
3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对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数据来看,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以下是对上述列举问题提出的一些相关解决策略以及建议。
3.1隐私泄漏问题解决策略
社交网络运营商应该建设维护好其网站或客户端,及时发现漏洞并予以修补,防止信息泄露,加强企业管理避免出现员工泄露信息等。政府则更多地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引导用户积极健康地使用社交网络。然而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交网站运营商的监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依靠社交网络的用户群。用户应该做到未雨绸缪,首先在申请账号填写个人信息时,应该注意一些敏感信息,譬如收入、家庭地址、身份证号等;其次不能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聊天中不涉及个人财务信息、不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谈论有违身心健康的话题等。此外,掌握丰富的自我保护知识也是防止信息泄露的保障。
3.2恶意信息传播问题解决策略
凭借社交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虚假性之大是口耳相传时代已无法比较的。面对形形的信息,信息素养的提高日渐成为重点;面对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言论,学生明辨是非的态度以及坚定的信念成为其不被迷惑的关键。网络本身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面对非法广告、黄色信息、过激言论等,学生需要积极向上、坚定不移地学习,高效地使用社交网络。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态度也需要改变,社交网络不仅仅是一个聊天互动、娱乐游戏的平台,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及亲友联系也是发展的方向。坚决反对恶意信息的传播,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结语
社交网络作为方便人们创建与维系社会关系的在线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沟通交流、娱乐消遣、分享心情、意见发表、共享信息等服务,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平台、资料总库,能够满足大学生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学习以及搜索和共享资料的需要。腾讯QQ、YY语音等社交网络的实时交互以及群聊功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兰州高校大学生社交网络的调研发现,大学生社交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尽如人意,多数同学仅仅将其看作是娱乐消遣、打发时间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其丰富多样的功能,造成了时间以及资源浪费。综上所述,改变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态度尤为重要,只有让大学生自身意识到社交网络作为娱乐消遣工具的同时,还能够扩充知识量开阔视野。因此,组织一些关于社交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在增强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强其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能够高效文明地使用社交网络。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许多CMO (首席营销官) 并未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对营销的影响力,而且所有营销职能部门并未充分认识到其影响。我们面临这样一个世界:技术以及技术带来的透明度正在改变市场形势。客户可以快速、轻松地与整个“影响者网络”交流,好友、家人、专家或其他评论者都可以帮助他们即时地作出决策。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客户只需一个按钮即可作出购买或者取消购买的决策。这一切将影响品牌的所有方面,并将塑造品牌的权力更多地交到客户手中。
为了更多地了解CMO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经济学人智库与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一起,对近300位高级营销高管进行了调查。
创新者与接受者
调研表明,CMO并没有对未来3~5年的市场营销作出积极响应。例如,尽管多数CMO表示将更多地使用多种数据驱动的工具、技术和分析能力,但58%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缺乏相应的员工技能和技术 (48%)。只有很小比例的CMO认为,他们自身需要分析能力 (33%) 或社交媒体专业知识 (16%)。
事实上,此次调研的全部结果都表明,在创新者和接受者之间可能出现巨大差距:
创新者:这一小部分CMO将支持完全整合的营销方法,即利用跨职能关系和洞察力营销,创造客户期望的价值,并对品牌及其价值主张作出积极响应。这些CMO将尽最大努力推进传统的“4P”整合营销理念。由于认识到社交媒体等渠道对许多营销决策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CMO将积极地追踪并评估来自数字化渠道的数据,以帮助他们作出4P决策。同时,他们还认识到必须推动内部与外部品牌信息的一致性。
接受者:这类CMO数量较多,他们在适应、利用新营销技术方面并未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全面地了解新的营销技术,但他们可能要努力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创新者所拥有的数据、洞察力或其他资源,接受者难以主动地制订完全整合的营销方法。接受者可能会趋向于(或者被迫)日益缩小其影响范围――主要关注促销与产品。此外,如果接受者对于价格和地点承担的责任较少,他们很难有效地开展整合营销活动。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CMO是否退却到他们最有优势的领域,或者对自身进行重塑?他们如何整合与发挥所有优势,以执行有价值的营销战略?
营销还是促销?
调研指出:当前,促销是营销职能具有最大影响力的领域;其次是产品,因为促销和产品是营销中最有可能控制的两个P。与此相对,很少比例的受访者对价格或地点承担某种或全部责任,相当大比例的CMO对价格或地点几乎没有责任。
有些受访者表示,这种关注度的不平衡意味着4P框架本身在数字化时代已经过时。毫无疑问,在数字化环境中,4P框架已经变得相当复杂。以iPad为例:其应用可影响或增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应用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和服务。iPad同时也是销售渠道、宣传渠道,甚至可能影响定价策略。但是,说4P过时有些过于简单化,因为以统一、整合的方式响应市场需求这一基础的要求仍然存在。
如果市场营销更多地转向促销会对企业有何影响呢?市场营销所关注的方面受限是否会破坏其对企业的价值?如果CMO失去某些职责,这些职责由谁接管?
精通或置之不理?
CMO完全明白在客户主动权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市场变化的速度,但对于特定趋势的重要性持有不同意见。
调研获得了以下令人吃惊的结果:只有1/4的CMO将社交媒体视为未来3~5年内有影响力的驱动因素,只有1/4的CMO认为“渠道和设备选择度的增加”很重要。此外,对于有影响的工具,企业的准备程度也不确定:在选择社交媒体为关键驱动因素的受访者中,只有50%表示他们已做好准备;在选择“渠道和设备选择度的增加”的受访者中,只有38%认为他们已做好准备。
这表明,许多CMO仍在思索应为每种趋势给予多高的信任度和承诺。事实上,更多的数据表明,CMO对于社交媒体或数据共享的风险和机遇没有统一的意见,而这些似乎是数字时代的业务和营销活动的关键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CMO不确定某些趋势的优先级,他们多久以后能够确定?他们应如何验证自己的评估?拖延有什么好处或者代价?
执行或只是说说?
即使CMO能够积极地确定他们将应对的市场趋势的优先级,他们仍需要制订并执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此,CMO需要不断地与企业内的其他职能部门有效交互。
调研表明,CMO与许多职能部门维系着合作关系。多数受访的CMO (63%) 表示,销售是他们最常打交道的三个部门之一。下一个最常提到的关系是与CEO的关系。令人吃惊的是,客户服务仅位居第三(34%),而业务运营的排名更加靠后 (28%)。仅24%(未来这一数字下降到20%)的受访者称,财务是他们目前最常打交道的三个部门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将社交媒体视为纯机遇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与运营和财务部门合作――这些职能是4P中的价格和地点要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数据表明,CMO可能没有为有效地行动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很多人甚至不确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比如,与看重创新思考 (47%) 和领导能力 (41%) 的人数相比,认为自己需要数据分析(33%) 或社交媒体专业知识 (16%)的比例尤其低。尽管成本是营销组织利用技术时所要关注的问题,但只有29%的受访者称,财务制约对管理新趋势的影响带来了挑战。此外,ROI(投资回报率)责任似乎不是许多受访者最优先考虑的事项。
在CMO所拥有和他们所需要的能力和资源之间似乎存在脱节。那么,如果CMO的跨职能关系仅局限于销售部门和CEO,他们在制订明智决策时能否收集到所有的洞察信息?如果衡量ROI不是重点,他们如何确定实施、资源和预算的优先级?或者他们的计划只是“每件事都做得更多”,以确定什么有效?
营销或者外部沟通?
如果营销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其作为企业关键部门的潜力,则不能忽视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在品牌定位中的角色。尤其在当前透明和互联的世界中,客户能够比以前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信息。如果不赞成企业或其员工的言行举止,他们也有办法立即响应。因此,“企业性格”正成为品牌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性格指企业上下日常行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价值观和品牌承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许多CMO来说,它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为员工被定位为一个品牌传播渠道。当然,它也要求营销部门在外部宣传品牌信息的同时,在内部培育品牌信息。
尽管企业性格对于营销战略日益重要,但只有45%的受访者称,他们将在未来3~5年内负责或者推动企业性格的培养。而对于大型企业,这一比例提高到了63%。整体调研结果表明,对于具创新意识的CMO迫切希望拥有和制订的关键战略,另外一些CMO似乎只愿意起到告知或影响作用。
在数字时代,客户快速并且急切地希望以新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开展交易,许多CMO已经迅速地甚至欣喜地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作出明确响应。尽管CMO认识到客户主动权等市场驱动因素的影响,但他们似乎对于各个趋势的重要性、机遇和风险并不明确。
移动社交应用不可或缺 超九成用户每天都使用
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3亿,占总网民数的83.4%,从2013年1月到9月,中国移动社交行业总体覆盖人数增长了20.4%,有效使用时间增长了17.7%。报告显示,社交应用是用户在移动端的主要应用之一,移动用户中有60.2%的人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超过九成的移动社交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社交APP,且人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七成以上的用户会在空闲时间使用社交APP,其中晚上20点-23点是移动社交应用使用的最高峰时段,工作日中午12点-13点也会出现移动社交使用的小高峰。由此可见,移动社交应用已日渐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
LBS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为移动社交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以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组织。目前大多数社交应用都具备了LBS功能,而基于LBS的包括兴趣社交、聚会活动、交友相亲和社区生活在内的多种社交应用有望成为未来移动社交发展的重要领域。
O2O模式凸显未来兴趣社交将是移动社交主力
在PC互联网阶段,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来寻找相同兴趣的圈子,但O2O式的兴趣社交仍受到技术的限制。在移动互联网阶段,移动社交应用逐渐成为寻找兴趣圈的重要途径,O2O式的兴趣社交因此成为可能,LBS功能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上线下进行兴趣社交,同时移动社交应用又具有“随时随地”的巨大优势。
从寻找兴趣圈子到邀请参加线下活动,微信、QQ、新浪微博、陌陌都是受用户青睐的途径和渠道。用户对O2O兴趣活动较为热衷,近八成的受访用户参与过O2O兴趣活动。在所有的受访用户中,作为拥有LBS属性的社交应用,陌陌用户对O2O兴趣活动更为热衷,超过半数的陌陌用户经常进行从线上到线下的兴趣社交活动。与此同时,七成以上的受访用户表示未来会增加对于O2O兴趣活动的参与,O2O兴趣活动也将成为社交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
研究摘要:
艾瑞即将的《iResearch-2008-2009年中国网络交友行业发展报告》对上述现象予以关注,并通过调研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进入社区交友市场所面临的提升空间、用户接受度以及进入门槛进行评估,以期为市场新进入者以及潜在进入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社区交友市场 新进入者 满意度 提升空间 用户接受度 进入门槛
艾瑞测评:
市场空间评估——用户满意度存在多维度提升空间
艾瑞咨询通过对社区交友网站的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发现,以6分为满分,用户对于社区交友网站各方面满意度,除“品牌认知度和知名度”(5.13分)以外,其他均在5分以下,其中以“会员信息准确和真实性”、“会员注册数量和质量”、“会员搜索准确便利性”为短板,用户满意度分别为4.69分、4.80分和4.84分。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社区交友网站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网站建设及用户服务等方面势必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这是一个利好信号,预示现有的社区交友市场为经营者预留较大的提升空间,受益者包括现有网站运营商,同样也包括新进入者。
用户接受度评估——八成以上用户会考虑使用其他社区交友网站
艾瑞咨询通过调研发现,已经注册使用社区交友网站的用户中,83.3%的人表示会考虑使用其他的社区交友网站,仅不足两成的用户坚持只使用原有的社区交友网站。这与上述用户满意度现状有一定关系:用户对现有的社区交友网站某些方面的不满意使其对其他社交网站产生诉求。
进入门槛评估——兴趣流失及转移成本是新进入者面临的两大问题
针对表示不会考虑使用其他社区交友网站的用户,艾瑞对其选择原因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没有兴趣”是用户不愿接受其他社交网站的首要原因,占到调研用户的65.7%;其次是“移植朋友圈不方便”和“对其他网站的操作不熟悉”,分别占到50.4%和30.6%;仅两成的用户表示因对目前网站的非常满意而不愿选择其他。
由此艾瑞分析认为,新进入者的进入门槛主要体现在用户兴趣流失和转移成本较高两个方面。前者与目前社区交友网站的同质化程度偏重不无关系,用户对重复推出的类似服务产生疲倦感从而丧失兴趣;转移成本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用户对通过原有网站建立起来的人脉圈的依赖,其二,用户对新网站的操作习惯有待培养。
艾瑞建议:
综上,艾瑞咨询认为,对于社区交友市场的新进入者来说,利好及阻碍并存,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用户的需求特点以及自身的优劣势,针对性提供相应服务和应用,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和竞争。艾瑞对用户选择新的社区交友网站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希望从用户需求层面给出一些参考。
调研数据显示,“网站服务更为完善”是用户选择其他社区交友网站的首要原因,占比69.4%;其次,通过新的社区交友网站可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人脉、会员信息的准确性、网站服务的实用性等原因分别位于前列,而娱乐功能、品牌吸引等因素则相对次要。
大数据时代的市场研究方法
1.基于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网络调研具有传统调研方法无可比拟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其门户网站建立市场调研板块,再将新产品邮寄给消费者,消费者试用后只要在网站上点击即可轻松完成问卷填写,其便利性大大降低了市场调研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也使得消费者更乐于参与市场调研。同时,网络调研的互动性使得企业在新产品尚处于概念阶段即可利用3D拟真技术进行产品测试,通过与消费者互动,让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研发,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挖掘网络社交平台信息成为研究消费态度及心理的新手段。
脸谱、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日渐成为新生代消费群体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快速消费品的消费者往往有着极高的从众性,因此针对社交平台的信息挖掘成为研究消费潮流趋势的新手段。例如,通过微博评论可以统计分析消费者对某种功能型产品的兴趣及偏好,这对研究消费态度及心理有非常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这类信息属于消费者主动披露,与访谈形式的被动挖掘相比信息的真实性更高。
3.移动终端提供了实时、动态的消费者信息。
随着3G网络及智能手机普及,市场研究已渗透到移动终端领域。大量的手机APP应用(例如二维码扫描等)为实时采集消费信息提供了可能性,移动终端的信息分析在购买时点、产品渗透率及回购率、奖励促销效果评估等方面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4.零售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帮助企业了解市场。
目前,PC-POS系统在零售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要扫描商品条形码,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名称、规格、购进价、零售价、购买地点等信息就可以轻松采集。通过构建完整的零售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快速消费品企业可以掌握商业渠道的动态信息,适时调整营销策略。
智能化信息采集、储存及分析
1.超大容量的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具有容量大、主题明确、高度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变化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支撑快速消费品企业进行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数据仓库可以更有效地挖掘数据资源,并可以按照日、周、月、季、年等周期提供分析报表,有助于营销人员更有效地制定营销战略。
2.专业、高效的搜索引擎。
旅游搜索、博客搜索、购物搜索、在线黄页搜索等专业搜索引擎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快速消费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构建专业化的搜索引擎,对相关的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消费者评价信息、商业服务信息等数据进行智能化检索、分类及搜集,形成高度专业化、综合性的商业搜索引擎。
3.基于云计算的数学分析模型。
市场研究的关键是洞察消费者需求,基于云计算的数学分析模型可以将碎片化信息还原为完整的消费过程信息链条,更好地帮助营销人员研究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包括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网络应用上的消费价值观信息、购买信息、商品评论信息等。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市场研究人员对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进行综合分析,另一方云计算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快速消费品企业数据量庞大的特性。
大数据运用中的问题
传统的市场研究包括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以座谈会为主的定性研究受制于主持人的访谈技巧,以街头拦问为主的定量研究虽然以严谨的抽样理论为基础,但同样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的客观情况。而大数据时代革命性的调研方法为市场研究人员提供了以“隐形人”身份观察消费者的可能性,超大样本量的统计分析使得研究成果更接近市场的真实状态。
SaaS破解不了的难题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的众多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报告显示,当前厂商的服务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是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难以突破的重要因素。SaaS模式虽能大幅降低信息化的初期投资成本,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和资源受限的问题,然而,SaaS服务本身并没有改变传统软件复杂难用、以流程为中心、忽视最终用户需求和体验的问题,而这却是影响软件使用效果和价值的关键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企业应用软件大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以流程为中心的软件思想的产物。在过去20多年间,这一点没有任何实质变化,大而全、复杂难用、僵化、以管理层需求为出发点、忽略用户体验和感受是这类企业软件的共同特点。这类软件在制造业等以资源优化为主的行业或企业的财务等后台部门的管理和资源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同样的思想理念被移植到办公(OA)、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以人和关系为主的前台系统中时,却往往不能发挥预期的业务效果。
这种不适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中小企业需要高效、灵活、务实、创新的运营体系。当它们部署传统的以流程为中心的套装软件后,整个运营体系被固化甚至是僵化,这就给企业的管理运营带来挑战。此外,今天大量的中小企业属于知识/服务型企业,知识的沉淀和分享、团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以及围绕客户需求的团队协作对于公司的高效运营至关重要, 而这些需求恰恰是传统流程导向的管理软件难以支撑甚至会抑制的。
当中小企业在下决心购买管理软件后,却发现让员工用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软件的复杂难用和不为企业产生价值的事实,让很多用户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这在CRM之类软件上尤为明显。在尝试厂商建议的各种强制措施一段时间后,很多软件也就被束之高阁了,这种失败的体验让很多中小企业对进一步信息化失去信心。
把移动和社交融入SaaS
中小企业呼唤更加简单、实用、灵活并能为员工提供直接价值的新型软件服务,然而仅仅靠将传统软件搬上互联网来交付的SaaS模式,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管理软件本身必须改变,而日趋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让这个变革成为可能。
在过去20年间,互联网经历了以门户为代表的Web 1。0、社交网站崛起的Web 2。0和当下的移动互联三个主要发展阶段。Web 1。0与管理软件的结合产生了云模式(SaaS),Web 2。0技术与企业应用的结合则将企业带入更关注互动、协作的企业2。0时代,而移动互联与商务的结合则让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当这几种技术同企业应用有机结合时,企业应用才可能真正步入以用户为中心、更加易用、实用且灵活的时代。
SaaS云模式的优势已经被讨论多年,不再赘述。当很多人还在怀疑社交网络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时,巨头们已经在这个领域展开激烈争夺。云计算的代表企业Salesforce。com已经重新定位为社交企业,微软近期收购企业社交服务商Yammer,还有SAP、Oracle、IBM 等巨头围绕企业社交网络布局,说明企业社交应用不仅是流行还是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交网络技术被应用到企业后, 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核心价值:
1。 让企业应用回归以人为中心。企业社交网络将企业中的人和组织关系搬上网络,从而完成企业软件由流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这种架构除鼓励员工参与外,还能够有效支撑中小企业灵活多变的特点。
2。 高效的知识沉淀和信息共享。中小企业大量的知识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扫描文件、视频等散落在各处,而Web 2。0技术鼓励全员参与贡献,帮助企业有效沉淀和分享知识资产。
3。 促进团队协作、创新。社交网络同业务流程的结合能大幅增进团队的协作能力,而知识的沉淀和流动,则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
4。 打破传统企业软件边界。基于社交技术的企业应用首次能够突破企业防火墙的边界,将客户、合作伙伴等方便地拉入系统,同它们直接互动和沟通,这对于企业前端应用如CRM等,将是革命性变革。
简而言之,中小企业需要简单、实用、灵活、免维护、低成本的企业应用来支撑它们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单纯的SaaS 应用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为SaaS模式并没有改变传统软件复杂难用、大而全、不重用户体验和价值的问题。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的技术是让企业应用以用户为中心,更关注实用、体验的技术推动力。只有将云(SaaS)、社交、移动技术同企业应用无缝结合,才能真正突破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