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法制安全教育

高校法制安全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8 10:38: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法制安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法制安全教育

篇(1)

关键词:校园管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

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不同层次,只有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他将安全需要排在人类各种需要的第二位,可见安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严重的甚至影响到社会。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能力十分关键。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及社会的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在看到学校安全教育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当前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多种不利因素。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影响不断出现,个体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有害信息时有出现,毕业学生因就业困难而引起的思想波动,校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存在某些隐患,校区分散出现交通问题,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上的问题,学生在校内外受到的伤害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创稳定和谐的校园,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国内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而开展和进行的法制教育则存在着教育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而实用性不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教育教学时间短而系统性不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基本上依靠学校思想政治部或学院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进行教学教育,授课内容以国家统一的教材内容为主,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以熟悉、知晓国家主要法律、法规为目标,课程开设只针对大一新生。显然,这种法制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高校领导、专家以及一线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关注了这个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改革和一些新的尝试。如,聘请公安干警给在校大学生做报告,聘请法学专家给大学生作讲座,在大四学生毕业前集中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的培训等等,但从全盘来看,法制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教育重点不突出、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法制安全教育效率低、被学生接纳程度不理想、教育内容实用性较差。

相关专家学者们对改进法制及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不懈努力,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截至目前已经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在理论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提出因地制宜设置法制安全教育内容的较少,提出与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教育内容的也较为鲜见,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教学没有突破框架以及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

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大学生安全及法制教育必须首先做到正确认识安全及法制教育的内涵。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不能理解为单纯的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是应该理解为贯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系统性的、形式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素质培养,这种社会素质培养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法制知识的“入脑”和法律素质的“入心”。只有把安全与法制教育看成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地去审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地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改进工作。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新时代,新情况。中国处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中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10年前或者5年前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圈因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与世界互联的网络而极度扩张,所面对的社会事件也更加纷繁复杂。中国的法制也紧随社会和经济而快速发展,努力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在这种大形势下,不可能让当代大学生还拿着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安全法制教育读本坐在课堂上来筑象牙塔,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亟待改革和加强。如何加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入手、从大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从大学生易于吸收接纳为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做出变革,从持续教育、丰富方式来加强工作。

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专业法学学科教育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安全及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体系教育,它更有侧重性,跟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等学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跟大学生必修的法制基础课程又不一样,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就是要把安全意识、法制意识融入大学生思维方式中,落实在日常言行中。安全及法制教育更是一个启发实践、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社会活动中具体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必须立足于课堂但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又亟待形成体系,教学部门基于法学院系但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同时也是一项素质教育,在要求知识性内容能够良好的被大学生识记、理解的同时也要求大学生能够因为受到安全及法制教育而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及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很多高校已经进行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防灾应变训练,这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创新方式,而需要提及的是,防灾应变、防盗以及其他安全法制应用训练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定期举行,并且没有制度化,没有纳入安全及法制教育的体系中去,只是简单地当做一项学生活动或者是学校活动来开展,也没有应用到在校全体大学生当中,因此扩展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方式和途径的工作还需不断的实践和大胆的应用。高校安全及法制教育与其说是一门教学课程还不如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文化选择迷茫、法制发展相对滞后、个体行为规则复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安全及法制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董浩,宋有,石广济.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3]曹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6).

[4]陈耀辉.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5]欧阳剑波.略论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6]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4.

[7]任祥.大学生安全教育背景下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

[8]迈尔斯.最终的安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诗华(1980-),男,湖北省大冶市人,西南林业大学宣传部理论学习科科长,民族学硕士,讲师。

篇(2)

(1)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学生成长是全面、系统的,拥有良好心智、健康品行是校园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个体成长的基础,健康心理是学生个体心智健全、品行良好的前提,因而是最重要内容。屡发高校心理疾患诱因的悲剧案例,告诫我们应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紧迫性。部分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人员片面理解和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心里有病”才应接受教育,而不认同心理疾患广泛性长期特点。另一错误倾向认为心理教育应归属德育教育,无须单列,主观忽视其重要性,当安全事故发生,惨剧悲人之际才悔之晚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上升趋势明显,表现形式多样,如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空泛、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管理者和学工人员主观上的轻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效果。物欲横流的社会,激烈如战场的就业环境,各种学习、生活压力,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良因素导致的其它压力等原因,使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趋势近年来伴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提升在高校体现愈发明显和突出。高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态和完整人格,具体的开展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真正做到打开心门,促进成长。

(2)法律知识教育。法是规则,是行为规范,贯穿个体成长、发展之漫长人生历程。法也是保障人之基本权益的最好武器。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法制意识和系统法律知识,对人身、财产权益的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规范个体行为,维护校园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同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符合当今法制社会建设主流,符合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法律知识教育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选举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防法》、《都扑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公共基础课、法学基础课及相关法制教育专题讲座作用,坚持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和法律实践活动来推进法律教育,积极谋求与学校所在地公、检、法机关建立关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

(3)安全知识教育。尊重生命,保障生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高校对在校学生的生命、人身财产安全有天然的责任、义务,高校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实现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的目标。上海商学院火灾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凶杀案等案例都是血的教训,惨剧提醒我们,安全教育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技能、方法以规避伤害、保护自己?有无前期预防工作和避免伤害的发生的预案?安全知识是否欠缺?面对突发事件如何防范、处理?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理论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开展消防安全实操,进行地震疏散安全演练,进行交通出行安全教育,教授学生防火、防电安全技能,灌输用水安全观念,对学生进行防盗、禁毒、防雷、防骗、防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等等内容,形式可以多样,但不能流于形式,内容可以渐进,但一定兼顾全面。

(4)校纪校规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的教育,是法律规则在校园的延伸、体现,两者在强制力和规范性上有差别,但对学生的纪律观念养成、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首先应是一个成人个体,应通过法律知识、校规校纪学习,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底线不能逾越,这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法律规范具体体现在校园校纪校规中。

(5)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是新兴话题。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主动出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借助校园网及其之外的其他网络工具,规范高校学生网上行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正确舆论引导,使大学生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中学会思考和反思,完善自己,科学使用网络。同时,丰富网络载体,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驾驭网络,而不成为网络奴隶。创新网络教育形式,对“网瘾”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谈心、交流,从而避免误入歧途,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途径

(1)深化认识,形成齐抓共管氛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主要依靠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工作者等各个部门,是一种从上自下,多层多面的齐抓共管格局。这要求高校各层级、机构都必须对高校安全教育重要性和高校安全教育意义有深刻认识,并在操作层面形成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加强行政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高校各级各层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建立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为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安全教育领导机构,确定内容,制定计划,考评效果。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务部门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完善保证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运行的系列制度。最后是明确安全教育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足量的课堂教育与各种专题讲座及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全面得到落实。

(3)专业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高校应将安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中去,在各专业系设置校园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可以考虑,有条件,可以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安全教育课实施工作。将这一举措纳入教学评估,及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选派教师走出去进行有关培训、学习、交流;开展安全教学研究,将成型成果进行推广,进而推动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4)依托有效载体。高校安全教育成功经验证明,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发挥高校思想教育阵地作用,利用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和优势,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宣传力度和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宣贯,如在建筑行业宣讲有关人身伤害安全知识内容、在水利专业教育同时宣讲有关《水法》知识内容等。

三、结束语

篇(3)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

随着暑假的结束,各地的校园又活跃起来。在新学期开始的这个时候,校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由于连续扩大招生,实行淡化班级管理的学分制,加之大批外来人员进入高校务工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临时用工群体,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总体治安形势较为严峻。大学校园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大学生自身违法犯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威胁到高校的安全和稳定。如何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应对各种危险的意识,保障学校师生的健康,已成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增强抵御各种危险的防范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是人身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会遭到不法侵犯冷别学生还会由于学业、生活和感情等问题而轻生、自残。

二是财产安全。由于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了盗窃、诈骗等案件频发,而大学生也成为不法分子敲诈勒索的重点对象。另外火灾的发生也会导致财产的损失。

三是防火安全。大学宿舍是人员密集之地如果用电不注意极易引起火灾。

四是交通安全。全国近几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每年达10万人左右,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

五是生活安全。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遇到打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安全等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学生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高校领导在管理校园的过程中,都会将重点放在了学习教育上,而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致使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例如,有些学生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交往,并把他们带入校园,引发了校园偷盗、校园暴力等危险事件。还有些学生,甚至也会加入的队伍当中。

(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基本都是学习与升学有关的知识,对法律方面的知识很少接触,到大学以后,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对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有所了解,但也了解不多,一知半解而已。二是意气用事,情绪偏激。大学正处在青春期,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从众心理强,爱瞎起哄,遇事不冷静,哥们义气,易冲动而不计后果,稍有不顺,或出言不逊、或大打出手,严重者甚至拉帮结派打群架,给对方造成伤害,触犯法律。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队伍素质不高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学校却没有对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师担任,要么就是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担任。普通教师只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而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却只懂得教学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这些担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难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又懂得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生。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学校重视,各部门联动。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各高校要成立以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领导小组,院系成立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其次要重视安全教育课。学校要将安全教育课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并配备专门的老师和教材,教学内容要形成体系,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具有连贯性。再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都是临时性的,一般是迎接各种检查、节假日前或出现事故时才进行突击性的教育,平时很少抓,安全教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各高校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将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最后要求保卫部门主抓,其他部门联动。学院保卫部门要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财产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及法规教育;外出游玩安全知识教育;识别传销知识教育;国防教育等。

(二)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课程

开设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程,是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基础的安全防范技能、培养安全态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可以让零散的、单一的、随意的安全教育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一是要课程定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应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入校后第一学期修习。同时随着年级的提升,也可设置心理、恋爱婚姻、求职权益维护等选修课程。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吸纳选拔思政课教师、心理咨询老师、一线辅导员和保卫处工作人员等,组建一支专人负责、人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培训,“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外面专家来校讲课;将骨干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采取集体研讨备课方式,确保授课质量。

(三)加强高校学生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教育。

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宪法》、《国家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有能力。此外,学校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只有知道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单位的做法值得借鉴,如开学初开展的“法制、安全在我心中”法制安全周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月活动”,包括开展一次“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教育活动、观看警示教育电影、与片区公安分局为全院师生上一堂法制教育课,对特殊群体开展一次关爱行动等,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法律常识和守法意识。

(四)高校学生要主动的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裁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裁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五)建立家 - 校 - 社会联动机制

高校在学生入学伊始应与家长沟通,包括互留通讯方式,对家长进行常见安全问题的培训,如遇到学生安全事件应先与辅导员老师沟通确认,而不要盲目相信一些诈骗电话、短信;发现学生异常现象马上进行沟通获得准确信息。学校也可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合作,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指导,建立全社会关注高校安全问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 教育探索. 2013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意识 教育 特殊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56-02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触点”和“燃点”增多,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致使校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校园安全牵涉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我们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但在学校层面,我们如何让学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把事故伤害降到最低,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下面以三亚高校周边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为背景,分析大学生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的原因,探讨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意识的对策。

一 三亚高校周边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由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实施,三亚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备受青睐,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造成城市发展相对失衡,城市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跟不上,加之地方教育相对落后和未受益于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其中高校校园安全不容忽视。三亚共有五所高校,都是新兴高校,人口高度集中(其中两所已超万人规模),分布于三亚周边。因高校周边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自身的高速发展建设,高校自身及周边的治安情况较为复杂,影响师生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多,给学校的安全监管和防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 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的原因

1.家庭安全教育缺失

导致大学生违法和受侵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庭教育,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互动和沟通,长辈的溺爱和错误的教育方式,养成了其很多不良习惯,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被他人侵害,也有可能对他人造成威胁。

2.社会环境和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的复杂特点与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带来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价值观错位,造成大学生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底线不端正、不积极,出现认同需要缺失、人际交往障碍、人格特征偏差、缺乏自我控制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3.学校原因

第一,中小学阶段安全教育缺失。绝大多数中小学重视的是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使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学校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导致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较零散,无全面的安全认知。

第二,高校的安全设施建设、教育和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对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安全工作仅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造成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

4.大学生个人主观原因

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是诱发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多数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学生对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不重视,思想麻痹,缺乏在防盗、防火、防骗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且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安全意识问题,出了事故全部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三 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建议和对策

1.全面开展专题校园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门槛,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应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强化学生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广泛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安防意识、避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校园安全防范教育和政策法规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应包括全面的校规校纪教育,法制教育,校内及周边社会、人文环境和治安特点,介绍当地民俗民风以及常用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三亚学院已经设立了系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包括新生适应性教育(含学校概况、三亚的自然气候与人文环境、治安环境等)、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健康人格塑造教育。

3.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心理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三亚学院专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健康人格工作室两个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咨询以及健康人格培养工作,同时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随时将同学们的心理动向和问题汇总至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爱心支教、各类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提前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从而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

5.切实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教育

高校应严格落实应急疏散演练教育,建立相应的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和计划,认真积极开展以应对自然灾害、暴力犯罪、火灾、突发恶性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在紧急状态下的撤离、疏散、自救和互救的常识和方法,同时尽力以精心设计的演练情景影响、刺激学生,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安全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最稳定的基石,高校应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净化校园环境,促进高校平安、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篇(6)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处理

(注:本文为防灾科技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分析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Z2012B02)

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机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的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现状与缺陷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有效的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妥善的处理,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伤害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不可否认,由于学生伤害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极大的危害性,给其预防和处理过程带来了难度。但总的来说,许多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仍存在着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和缺陷。

1、对校园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高校安全工作的建设并没有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行。在许多高校的治校理念中,没有把校园安全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设不健全,甚至缺失。如许多高校都在扩建设新校区,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加之保卫部门疏于防范,常常导致不法伤害事件的发生。

2、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校园网络化、周边环境商业化等所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建立起安全防范制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后勤的社会化推广,校园周边环境的商业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给学生创造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直接使得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复杂,社会治安问题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管理上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防范措施没有及时建立,随时可能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

3、对伤害事故的处理不当,处理机制没有建立。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高校隐瞒不报、重案轻报,甚至进行掩饰、伪装,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自身责任。由于没有健全的应对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许多高校一味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在面对受害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时,没有对策,因为害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答应受害学生家长的各种无理要求,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机制的完善

要有效地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2002年教育部12号令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思想,《办法》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预防事故发生是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总则部分共有 7 条,其中关于预防事故发生的条款就有 5 条。因此,针对频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预防机制。

1、建立全面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真正的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教育,建立起涵盖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在内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既要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也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加强教育。要将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里面,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计划完整、措施到位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只有全体师生从自身上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了正确的安全法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建立规范严格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从制度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从现实看,许多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造成的。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制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对于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高校首先要定期对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检查,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始终要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位。其次,高校要建立并认真落实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使学校的各类教育设施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和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规程,要把学校各类教育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来,突出重点部位的管理,形成安全责任制度,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的发生。再次,高校要建立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结合各时期大学生安全工作的特点,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隐患进行分析排查,对于常发、易发环节要重点排查,从而做到对各种大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及时排查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应急体系,从技术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工作预案,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预案要对组织领导、人员组成、生命财产救护、后勤物资保障、应急措施和重要信息的采集、等都做出详细规定,要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确保在伤害事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各有关部门能迅速到位,各负其责,高效有序地处置学生伤害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活动,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都对应急预案有比较熟悉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能够将事态严重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又能够起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

篇(7)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况

 

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其家庭所能募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据调查和统计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社会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农村或偏远山区困难家庭;二是来自家庭人口众多且失业人数多或低层劳动力多的困难家庭;三是来自家长年迈而劳动力弱、家庭上学子女多且子女上学费用负担重的困难家庭;四是来自家庭有病人或残疾人的困难家庭;五是来自因家庭成员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疾病造成家庭经济变故的困难家庭。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及存在问齒

 

1.思想方面。大部分贫困大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政治态度端正,但思想觉悟及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一是虽然大学生总体关注时事政治,具有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国家、社会和自身结合起来,缺乏社会责任心。二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天真、简单,品性淳朴、直率,但由于长期地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方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开放程度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他们社会见识少、阅历浅、社会信息存储量匮乏等特点。三是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学习好便能就业好”的思想,虽然他们在校学习刻苦勤奋,但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少积极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2.心理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自卑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常为生活犯愁,与衣食无忧甚至花钱阔绰的学生相比,在经济消费上形成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其情绪易低落。二是孤僻、自我封闭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使其心灵封闭,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善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三是焦虑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想通过学业来改变命运,在校十分注重学习成绩,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面对全新环境和生活的种种考验,或面对严峻的就业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容易诱发焦虑情绪。四是妒忌心理。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影响而产生妒忌心理,并成为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五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还存有虚荣、功利、空虚无助、偏执等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

 

三、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效的主要缘由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创业就业机会短缺,人才竞争激烈,形势严峻。这既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校园安保等工作提出新要求,又给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创业带来新压力。

 

2.政府监管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侵袭,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国内正处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加上诚信缺失,公正失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盛行,诸多社会问题对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产生深刻影响。加上科技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但政府监管又失力,社会诈骗手段多样,部分高校大学生因经不起诱惑而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校园周边地区治安复杂,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少部分学生因恋爱、创业或追求自由等缘故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节约开支而租用简陋、安全系数低下的出租屋居住,容易发生学生伤害事件和物品失窃案件。

 

4.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给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影响。一是学校安保工作边缘化状况仍未改变,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人相当匮乏。二是学院安全宣传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宣教成效不明显,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三是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及体制滞后,未能有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管理丁.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安保T.作需要,学生经常不服管、不服教,特别是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系统性、个性化教育管理成效甚微。四是校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受执法权限的限制,对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高校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五是受安保专项经费短缺限制,从事安保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安保管理服务理念落后。六是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推进,部分高校安保工作由物业公司承包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重管理轻宣教、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屡见不鲜。

 

5.高校贫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薄弱问题突出,给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农村或偏远地区,因地方教育资源短缺、教学方式传统、受教知识面单一等因素影响,使学生对国际国内局势认识不足,社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国防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十分薄弱。二是学生社会见识少,阅历浅,上大学后便对城市里的新生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自身抗诱能力却十分薄弱,容易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三是学生为缓解学习生活经济压力,更好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在校迫切要求参加校外兼职以获得兼职薪酬,但有时因盲目过度追求高薪而忽视安全风险,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误导从事违法犯罪工作,走上歧途。五是学生心理受挫能力差,一旦上当受骗或遭遇重大挫折后,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且无法自行疏导解压,严重时便会滋生厌世心态和轻生观念。

 

四、加强和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几点工作建议

 

1.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一项十分重大教学教育任务。面对国际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要求,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各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校园内广泛深人开展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所侧重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并切实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融人其中并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意义。充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好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国情社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人生。

 

2.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人学时,各高校应及时建立高校贫困大学生档案数据库,各心理健康咨询和宣教单位或机构应及时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中,应秉承“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理念,切实加强“生命无价”“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和安全宣教工作,既要帮助他们增强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又要帮助他们掌握卫生保健方法和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积极进取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特别应加强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教会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或困境时懂得求救和自救方法,消除自暴自弃和轻生念头。

 

3.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进一步优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育人模式。高校贫困大学生人学后,各高校应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和分类资助,在加大资助力度和广度的同时,应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原则,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励志感恩公益活动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掌握安全防范技能,防止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就业创业过程中上当受骗。

 

4.将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或就业时,一般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二是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三是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四是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五是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六是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必要时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帮助他们学习法律和安全知识,使他们知法、守法和学会用法,增强就业创业安全防护和维权能力,实现平安就业和合法创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