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38: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厂节能减排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资源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节能减排现状和对策分析,剖析电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使电厂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水平有所提升。
关键词:城市电厂 节能减排 实践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城市电厂的节能减排既是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一、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性矛盾日趋凸出。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电厂节能减排是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是必须审慎思考和大胆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确立了“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实践
(一)运用政策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和控制。为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按照《国资委监管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脱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各地区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运用经济手段鼓励电厂开展节能减排项目。各企业相继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并按规定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通过加强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各级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适度安排节能改造专项资金,采取投资补助、补贴和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支持,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三)优化运行方式,积极开展对标管理。为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指导企业节能降耗和同业对标,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明确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体系结构、评价权重和基准值、考核评分计算方法等,为火电行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三、城市电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一)脱硫设施建设质量以及运行效果有待提高。由于部分脱硫设施的设计、建设质量不高,一些电力企业环保意识、法规意识不强,运行经验不足等原因,脱硫设施运行不正常、脱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此外,有些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不按要求添加石灰石脱硫剂,造成脱硫效率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标。
(二)城市电厂节能减排行业发展滞后。由于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融资困难,企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太少,许多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技术滞后的原因在于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相应的政策支持,尤其在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国内电力企业中,缺乏必要的节约动力。
(三)企业节能减排科学管理手段薄弱。尽管有较完善的电力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但是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节能减排的效果缺乏有效的监测。目前,节能减排的主要数据依靠企业自行申报,有关部门汇总分析,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四)高耗能小火电关停条件尚未落实。小火电机组比例仍然较高。部分地区高耗能产业的自备电厂发展势头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些自备电厂机组容量小、环保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上网电量不稳定、不利于节能减排。
四、关于城市电厂节能减排的思考
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对实现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电源布局和配置,做好小火电关停政策规划。“上大压小”要将新建电源项目与关停小火电机组挂钩,要着力调整电源结构,建议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积极采用超超临界、超临界压力等高参数、高效率、高调节性火电机组,加大工期较长的核电等清洁电力的开发力度。
(二)整合内部管理要素,做好节能技术政策规划。加强电网规划管理,有计划地改造现有电网,简化电压等级,减少重复变电容量;大城市电网逐步把220Kv电压直接引入负荷中心,市政中心区、繁华区域、重点交通要道等地区实施电缆下地。城市高、中压配电网网架(主干网)采用大截面导线,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铜芯线缆。推广生产和应用低损耗变压器、低能耗导线、金具等节能配电设备及附件。
(三)依法开展企业统计,科学监测节能和排放指标。各地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按规定做好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按时报送数据。要对节能减排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依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要加强火电厂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加强对节能效果的科学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节能数据。
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5月23日,国务院又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们市确定的目标是:到,单位gdp能耗较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左右,化学需氧量(cod)降低18%左右,所面临的攻坚任务同样很重。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以我市的“白泥”双向治理为例,提出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的建议。
5月17日,碱业、发电厂、华电发电3家企业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复受“白泥之患”。此外,通过资源化途径和循环经济模式,我市21万吨的“铬渣山”已提前半年处置完成,“电石泥”也正加快处置。
曾是污染源“白泥”、“铬渣”,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则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我市搬掉的不单单是几座“泥山”、“渣山”,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白泥”,在人们惯常印象里不过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点“泥(来源:文秘站 )”成金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变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的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也如碱业等企业一样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
诸如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把白泥用于发电厂脱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我市资源化处置铬渣也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前来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
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的实际情况看,短时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靠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能耗指标短期内的快速下降不太现实。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推行“白泥”双向治理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的实施,是碱业与中国海洋大学、发电厂、华电发电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果。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
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十一五”期间,全国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我们**市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6%左右,化学需氧量(COD)降低18%左右,所面临的攻坚任务同样很重。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以我市的“白泥”双向治理为例,提出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的建议。
5月17日,**碱业、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3家企业联手启动了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消化”掉**碱业每年产生的14万吨“白泥山”,还使发电厂锅炉烟道气的脱硫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3家企业年可节约能耗支出和减少治污费用近3000万元,胶州湾也将不复受“白泥之患”。此外,通过资源化途径和循环经济模式,我市21万吨的“铬渣山”已提前半年处置完成,“电石泥”也正加快处置。
曾是污染源“白泥”、“铬渣”,一经循环模式下的资源化处置,则变成了经济效益巨大的“金山”,且换回了“绿水青山”。由此看来,我市搬掉的不单单是几座“泥山”、“渣山”,更为下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转换思路视角,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变废为宝”,可实现“节能”、“减排”的双赢。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白泥”,在人们惯常印象里不过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的“废物”,而通过资源化处置的途径,却可点“泥”成金实现无害利用和产业开发,变为创造效益的宝贵资源。企业得到了切身实惠,由此产生的“减排”热情必然更加持久,“减排”成果也将更为巩固。
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和设施改造,让企业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应当看到,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对节能减排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包括问责制、区域限批等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但实际的“减排”成效却差强人意。这其中的一个根本症结是部分企业的畏于“减排”成本过高,不是不想“减”,而是不敢“减”或者无力“减”。要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动力,重要的是依靠科技,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企业在加大环境投入的同时,也如**碱业等企业一样实实在在地尝到“节”和“减”所带来的“甜头”,有“泥山”变“金山”的前景预期及利益回报。否则,一些企业的排污设施仍将是“聋子的耳朵”,诸如环境执法部门与违法企业间“猫鼠游戏”的尴尬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三、协调引导企业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有利于广领域、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
曾培炎副总理在去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把白泥用于发电厂脱硫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我市资源化处置铬渣也引起广泛关注,很多城市前来学习。实践证明,通过统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整合拉长产业链条,引导、协调相关企业走跨行业循环、区域间循环的路子,可实现参与企业多方得利、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共赢。
以技术改造和区域循环助推节能减排,是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让“泥(渣)山”加快向“金山”和“青山”转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两手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技术节能”。尽管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节能潜力高于技术进步。但从**的实际情况看,短时间内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比重难以大幅下降,因此靠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能耗指标短期内的快速下降不太现实。针对于此,必须把“技术节能”提到突出位置上来抓紧抓好。
二、推行“白泥”双向治理模式,密切校(院)企、企企合作,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白泥与二氧化硫双向治理项目的实施,是**碱业与中国海洋大学、黄岛发电厂、华电**发电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果。节能减排单靠单个企业自身往往力量不足、收效不大。针对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整合区域内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院所等资源,为企业与院校、企业与企业间牵线搭桥,支持其开展科研合作与项目共营,统筹推动企业间、行业间、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当前,应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火电厂;降低;厂用电;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火电厂发展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到如今质量上的不断更新,火电厂节能减排与提高效能依然是当下火电厂改革的重要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思想指导下,我国火电厂在降低厂用电方面正在投入研究与实践,这既是新时代火电厂为促进资源高效应用树立的典型,也是火电厂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法宝。如何降低火电厂的厂用电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本研究意在探讨影响火电厂用电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厂用电建议。
二、影响火电厂降低厂用电的因素
1.火电厂内部影响因素
在发电机组方面,火电厂发电离不开高压发动机,而高压发动机用电占厂用电的近60%,高压发动机在机组组合方面如何不协调,那么其功率往往会高出实际的运行功率,这种现象在许多火电厂都存在,因而是引发用电量偏高的主导因素;火力发电机组的符合效率偏低,当前主力电机和辅机在功率匹配上出现一定问题,许多辅机是按照主力电机额定的发电量来进行匹配,理论上来讲,当整体机组出力减少时,用电也会相应减少,但是,实际工作中,两者不存在这种正比关系,当整体机组降低负荷率、发电量降低时,整体机组供电消耗并没有随之降低,这是导致火电厂耗电过过多的又一主导因素;许多火电厂新引入的发电机组在处于磨合期时,由于各个参与和标准都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调试,进而起停的次数会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发电机组运行时间短,进而出现发电机组用电率偏高的情况。
2.火电厂外部影响因素
火电厂外部因素影响厂用电量的主要是燃煤。一是燃煤发热量低导致整个发电机组的用煤量增加,而发电系统就会耗费一部分电量来制煤粉。尤其是当前我国电煤紧缺,许多火电厂会对购进的电煤进行掺杂其他燃烧物质,降低了煤的使用效率,那么整体发电机组就会消耗更多的煤来发同样额度的电,造成磨粉机耗电量增加。二是燃煤本身的磨粉系数对耗电有直接影响,当前研究表明,对于300MW的发电机组,当可磨系数硬度由65降低到55时,耗电率会增加0.2%。这说明煤本身的磨粉系数直接影响着磨煤机的耗电量,进而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用电量。
三、火电厂降低厂用电的对策
1.配置机组参数要合理
发电机组在火电厂耗电占据比例较大,其中高压辅机设备参数的选择对厂用电影响显著。为了提高发电机组效率,降低耗电,在机组配置参数方面要进行科学配置。当前,火电厂配置机组中的磨煤机组和风机组利用率相对不高,富余量在25%左右,这就使得机组配置出现大卡车拉小货的情况,严重浪费了电量。因此,对于磨煤机组和风机组选配和利用方面要高度重视。
2.合理调整发电设备机速
由于发电机组经常处于不同的工作状况,合理调整发电机组机速对降低耗电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火电厂循环水泵有定速泵和双速泵,根据冬季和夏季工作状态,调整双速泵来实现降低用电量具有显著应用性。以3台定速循环水泵(电动机容量3000kW)和1台双速泵(高速是电动机容量3000kW,低俗时2200kW)为例,在夏季双速泵以最高机组容量运行,在冬季时,双速泵以低机组容量进行,通过变频设备来科学调整双速泵运行效率,对于1台双速电机全年按低速运行2000h计算,可节省电量160kW/h。可以看出,合理调整发电设备机速,控制机组的效能,对降低用电量具有可操作性。
3.应用高科技节能装备
火电厂耗电量过高,与传统设备效能低以及整个发电系统未进行新设备介入有一定关系。在发电机组中多应用高科技节能设备对节能具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的机组工程内部,引入高频电源来控制电除尘,能够保证机组在额定出力的状态下降低近一半的耗电量;另外,传统的电动机耗电量较多,可采用高效电动机结合高效率低能变压器来控制机组电耗。
四、火电厂降低用电注意事项
火电厂不能单纯考虑降低用电量而忽略安全因素,一定要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来处理技能问题,尤其要注意对机组设备参数的合理设置,一定不能忽略机组额定功率来超负荷运行,以免造成意外事故;火电厂降低耗电量是一个系统功能,在处理降低用电的过程中要把握整体因素,不能单纯考虑某一个环节的节能而造成其他环节能耗上升,力争通过设备引入和技术革新达到降低整体发电机组的耗电量;火电厂要想更深入的进行节能减排,就需要引入专业化技术人才,如果仅凭引入设备或嫁接技术来降低用电量,仅仅是饮鸩止渴,专业技术人才的引入能够形成科研团队,对火电厂整体降低用电量进行实验分析,然后采用更为高效的技术手段,以保证火电厂降低用电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苏瑞.火电厂综合节能的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0.
[2]秦玉莲.火电厂厂用电率的状况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9.
关键词:余热利用;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烟气冷却器;低温省煤器;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K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001-06
1 烟气余热利用的前景
1.1 我国余热资源情况
余热资源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多余或废弃的能源,是有可能回收而尚未回收的能量,广泛存在电站锅炉及工业设备中。从其来源分可分为高温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六类,其中,高温烟气余热总量约占余热总资源的50%,冷却介质余热占余热总资源的20%,废汽废水余热占11%。
余热属于二次能源,我国余热资源丰富,各种工业炉窑的能量支出中,废气余热约占15%~35%,锅炉烟气热损失是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8%之间。特别是在钢铁、电力、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与石化、轻工、煤炭等行业,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总消耗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目前,我国余热资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约为30%~50%,其他行业则更低,余热利用提升潜力大。
高温烟气的排烟温度高一直是影响锅炉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因。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也明确规定,“锅炉排烟温度设计应当综合考虑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符合以下要求:(一)额定蒸发量小于1t/h的蒸汽锅炉,不高于230℃;(二)额定蒸发量小于0.7MW的蒸汽锅炉,不高于180℃。”为减轻低温腐蚀,一般排烟温度设计在130℃~150℃,但由于尾部受热面积灰、腐蚀、漏风和燃烧工况的影响,实际运行排烟温度大都高于设计值20℃以上,燃用高硫煤的锅炉排烟温度甚至高达200℃。排烟温度每升高10℃,锅炉热效率约下降1%。对大型发电锅炉,锅炉效率已高达90%~94%,哪怕锅炉效率提高1%,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因此锅炉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余热,则可节约大量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余热利用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及环保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燃煤电厂的发展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约一半用于发电,约73.4%的装机是火电机组,发电量的81%来自火电。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火电装机仍然在发电装机中占有决定性地位。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占全部成本的70%以上。
1.3 煤电机组大气污染情况
2011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8.17%和14.16%,2009年全国电力烟尘年排放量为235万吨,2011年就降到155万吨;2009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4.4万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4%,为1027.5万吨。2011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降到913万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重降到41.2%;2009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692.7万吨,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9%,截止2011底,全国已投运脱销机组1.4亿千瓦,具有年脱除氮氧化物140万吨的能力。说明近几年来,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同时降低。
1.4 “十二五”煤电发展趋势
因此,发电企业面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指标控制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在提高机组参数、提高效率、节水、节油、节电以及余热回收方面下功夫,这增加了电厂投资和运行成本。对锅炉辅助设备制造厂来说带来了新的市场,对烟气余热回收这种新项目的推广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1.5 煤电锅炉余热利用情况
电站锅炉是现代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锅炉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在5%~8%之间,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或更高。一般来说,排烟温度每升高10℃,锅炉热效率大约降低1.0%,发电煤耗增加2克/千瓦时左右。我国“十二五”煤电发展的目标是从机组运行经济性分析、设备质量以及燃料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在燃煤发电生产过程中减少煤源消耗、降低供电煤耗,实现2015年比2010年通过火电煤耗下降而节约标煤3523万吨。推动煤电继续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实现电力生产的绿色发展,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燃煤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火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成为重要课题。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是有助于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发展的有效锅炉辅助设备,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
阶段。
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以[2012]1662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发电企业针对单机容量大于10万千瓦、小于10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实施综合升级改造,项目的年节能量包括发电降耗和供热改造提效两部分,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其中锅炉系统改造项目列为首项的是“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升级提效的效果是“采用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技术,若排烟温度降低30℃,机组供电煤耗可降低1.8克/千瓦时,脱硫系统耗水量减少70%”。目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已是一项成熟技术,适用于排烟温度比设计高20℃的机组运用。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文件的下发,对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2 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产品介绍
省煤器是锅炉重要部件之一,是在锅炉尾部烟道中加热锅炉给水的受热面,起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排烟温度的作用。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为近年来的行业新产品,其既可以通过改造方式加装在原有锅炉上,也可以安装在新建锅炉上。从1985年开始,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研究。进入21世纪,针对行业中的关键技术,国内制造商加大了研究力度和投入,针对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技术所涉及的酸腐蚀和积灰问题进行重点突破。随着国内材料技术、外扩展受热面技术及火电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锅炉辅助设备行业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利用”中的酸腐蚀和积灰等关键性难题得到突破。我国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制造开始进入技术创新和突破的新时期。
近几年,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原材料成本逐步走低,电煤价格却步步攀升,火电行业最大的成本支出为煤等化石燃料,发电煤耗指标的高低决定着火电行业的盈亏。同时在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火电厂节能减排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对发电企业变得日益重要。降低排烟温度成为火电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在国内电厂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2.1 节能降耗
2.1.2 加热热网水用于供热,也可作为冷暖空调的热源。
2.1.3 用于加热脱硫后的低温烟气(相当于GGH的功能)。布置在脱硫塔之前的烟气冷却器与脱硫塔之后的烟气加热器的工质形成一个闭式循环系统。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加热工质,工质在烟气加热器侧放热,加热低温烟气,其具有降低烟囱的低温腐蚀作用;同时有利于消除烟囱的“烟羽”(影像视觉效果)、“石膏雨”(污染环境)的现象。与GGH相比,换热器无转动部件,具有不漏风(原烟气侧与净烟气侧实现完全隔离)、不易堵塞、换热面易于清理的优点。
2.1.4 作为暖风器的热源,加热锅炉进风。
2.2 节水
除以上用途可实现节能降耗之外,将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安装于脱硫塔之前,有利于降低脱硫系统为使烟尘温度降至脱硫最佳工艺温度的强制冷却耗水量,具有“节水”的功效。
2.3 减排
在电除尘器之前加装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降低进入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可以降低烟气体积流量,降低烟气流速,同时降低飞灰比电阻,从而大大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而言,降低烟气温度,可提高除尘器滤袋的使用寿命,延长滤袋的更换周期,减少电厂的维护费用。
3 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行业发展推动因素及需求情况
3.1 火电行业的大发展带来的市场新增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对电力的需求扩大,2011年火力发电量达到3.90万亿千瓦时,电站锅炉产量达到53.88万蒸发量吨。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创造了市场空间。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火力发电装机量2015年将达9.28亿千瓦,2020年装机量将达11.7亿千瓦,比2011年的7.07亿千瓦有大幅提升。
3.2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新型省煤器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通过对烟气余热的二次吸收,有效节约能源,提高煤利用效率,利于煤炭深加工利用的实现,将有效推动煤电机组满足《节能减排“十二五”》中对火电行业单位机组每千瓦时的发电耗煤量减少8克的节能要求。
5 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节能减排是我国当前推动工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国策。随着《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火电行业在培养大型化、规模化的大中型电站的同时,向低能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而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能够在降低大型火电锅炉能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果,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未来将迎来广泛的市场空间。虽然国内开展燃煤电厂余热深度利用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但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技术的成熟及应用始于近两年,仍存在推广及应用速度缓慢及市场机制不健全、产品标准不统一、技术交流欠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相关协会及政府部门应首先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扶持烟气余热利用换热器骨干企业并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行业的市场管理机制,规范监督管理;其次还应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新型省煤器生产企业与国外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技术引进与吸收,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申银万国.钢铁节能,余热利用首当其冲.
[2]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6]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1)》火电装机容量、燃煤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推算..
[7]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10)》火电装机容量、燃煤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推算..
[8] 历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7~2011.
[9] 中电联行业发展规划部.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R].
[10] 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中国节能产业网. .
[11] 梁著文.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利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
[12] 中国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推动污染物减排.新华网,2011.http:///
2011-09/21/c_122069496.htm.
[1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S].
[14] 胶州新闻网.http:///xwzx/news/
20116219583851927.shtml?typeid=1433&videos=.
[15]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http://.cn/.
[16] 电力工业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报.http:///energy/2012-10/13/c_123806188.htm.
关键词:热能系统分析;最优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艾萍(1968-),男,内蒙古兴和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张炳文(1953-),男,天津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83-02
教育部2003年发出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进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1]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办学的基本特色,这是我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出发点。我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依托学校原有优势着力在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部开拓新专业方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2]
当前我国火电厂每年烟尘排放量约360万吨,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5%,火力发电厂又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排放的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等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使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火电厂生产的主要专业,深知自己的使命“在满足供电供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环境污染”,选择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描述愈来愈定量化、精确化,节能减排成为电力规划建设和电站运行的努力目标”。基于此并为满足“一实两创”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从2002年开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该课程的设置主要为了使学生掌握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针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综合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热力发电厂)的知识点,以及现代运筹学理论和微机编程技巧,以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减少消耗的若干决策问题为训练科目,培养本科生解决本专业决策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减少消耗的总方针,符合热力发电厂“以安全发电供热为条件,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的设计、运行基本原则。所以,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本专业各门课程相互关联的实质内涵,有利于学生早日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跨越,有利于学生上岗后早日成为节能减排工程师,是培养“一实两创”人才的需要,是国家节能减排事业的需要。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及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3]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进行精品化建设和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
课程是由一个或几个学科的若干内容按一定的体系与结构组成的教学基本单位。课程建设包括形成和决定课程质量的各种条件和内涵建没: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4,5]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从长远来看,教学团队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远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联合体、学分互认的发展,学生选课时可选择各学校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学习最适合他的课程,因此各学校教学团队的激烈竞争将不可避免。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高、素质好,团结合作,并有学术带头人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是由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把关,由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学有专长、教有成效的中年教师作中流砥柱,由年轻力壮具有教学科研良好素质的青年教师冲锋陷阵的合理匹配的有机整体。其职称和年龄结构,主讲教师的高、中职比和任课率,教学和科研工作量比,科研成果率等均能达到结构合理,既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又具有相当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融合多门课程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关联节能减排。在热力发电领域,无论是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还是电站运行,到处存在着“以安全发电供热为条件,以降低能耗为目标”的决策问题,直接关联着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一直为将“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成为培养节能减排工程师的培养平台而努力。结合火电厂在节能减排中的基本任务,精心编排了教学内容,融合了包括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集控运行、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高等数学、运筹学在内的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热能系统或设备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学生针对火电工程实际决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并编制微机程序求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决策问题的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
国内已经有一些关于火电厂热能系统综合分析与节能减排技术方面的教材,但是,都存在着某方面的不足:主要介绍其他行业的热能系统,火电厂的内容很少;主要针对小机组介绍,不能满足当前超临界600MW及1000MW机组的需要;原则多,应用少,只能作为一般的概念了解,不便于使用操作;由于峰谷差别日益加大,600MW机组也参加调峰调频,给定功率是多数机组的运行方式,例如有些教材中假设“余下的排挤抽汽(1-α1-2)将直达凝汽器”,在给定功率的运行方式下,必然引起发电功率的变化,调节汽门将关小,以改变蒸汽量,维持给定的功率。
本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将克服上述同类教材的不足和缺点,达到教材建设目标。本教材的特色是“融合多门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点是“学生作业内容关联节能减排”。
本教材建成后,将成为:融合了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泵与风机、集控运行、热力发电厂、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高等数学、运筹学、微机编程等多门知识点的综合性教材用书;火电厂热能系统分析工具书和节能减排工作手册,其内容包括火电厂和热电厂的各种装机方案。
本教材将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如下作用:各门课程知识点得到多次强化和应用训练;提高学生对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建立数学优化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电脑编程求解的水平;提高学生参加热力发电节能减排工作的技能和意识。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采用的练习题都是每个火电工程实际存在的优化决策问题,以下举两个编程练习的例子:
编程练习一:以优化运行减少消耗为题材,与学生林志峰共同发表了论文《给定出力660MW机组最佳真空确定方法》(《汽轮机技术》2008年第5期)。该论文介绍了功率控制方式下单元机组最佳循环水量的寻找方法。传统的最佳循环水量寻找方法,也是目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在汽轮机入口参数和调节门开度不变的前提下,寻找使供电功率达到最大的循环水量。这种方法不适合于功率控制方式下的单元机组。为此,本练习建立了全面的单元机组资源消耗数学模型,其C程序可以在1~2秒钟内求解得出给定发电功率下使资源消耗最低的最佳循环水量,能够为机组的在线优化运行提出合理建议。这里,资源消耗包括燃料费、水费和排污费。编程练习一的资源消耗数学模型符合汽轮机原理的有关定性结论,其微机程序给出的优化结果符合运行常识,学生得到了达到或接近实用水平的训练。
编程练:考虑更多因素的单元机组冷端优化设计参数。《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指出,新建火力发电机组,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和循环水管道系统布置方案,对于冷端设计参数(凝汽器换热面积、循环水量、冷却塔淋水面积、凝汽器管材规格、凝汽器管长度、循环水管道规格、循环水泵扬程、循环水温度)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进行多方案的优化计算。但是,目前火力发电设计单位没有包含上述多变化因素的优化计算方法和微机程序,手工进行优化计算又难以达到要求。为此,本练习建立了全面的单元机组冷端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考虑到有离散变量,采用枚举法求解,编制调试了Auto Lisp实用程序,计算结果符合正常规律,优化计算时间为1.5~2小时,为火力发电设计单位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优化设计工具。
三、“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具体实施环节,也是“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
第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工科学生素质。课程组在指导学生完成编程作业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在“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现有QQ群的窗口内扩建成课程教学网站,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推荐教材、参考教材、参考文献、动态习题集、QQ在线答疑。教学网站内容与课程组教师授课内容一致,课程组教师也使用相同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于是,教学网站的投入使用,不但方便了学生,也扩大了课程组的教学容量。
第三,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对主要方法,要讲清思维本质、应用原则与其他方法的联系,要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等。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对所学知识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总结环节,勤于动脑和动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推理的逻辑性和表达的数学性。
第四,开发应用CAI课件,迈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
第五,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受益。根据个体学生的不同类型,学生受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其一,综合性实用性的规划教材、随时可用的教学网站、老师实时在线的亲切感觉,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温馨的自主学习环境;其二,对于死记硬背、不习惯于研究学习的学生,动态习题集是通过考试的捷径。
四、结论
通过对“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设置的目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和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设置主要为了使学生掌握火力发电厂节能减排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对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取了研究性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方法,并引进了多媒体、QQ群答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热能系统分析与优化”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其他类似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68.
[2]范宝忠.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2):89-90.
[3]雷炜.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03-106.
[4]夏晓烨,段相林.课程建设的内涵、目标及相互关联[J].中国大学教学,2007,(9):59-60.
1 火电厂能源审计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中,各类学科都在发展自己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于本学科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体系。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体系。根据《热力发电厂》和《审计学》的原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可以描述为: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是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应用热力发电厂原理和审计学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潜力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属于技术性专项审计。
从传统审计学角度,审计方法是实施审计工作的模式、程序、手续、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涵盖了审计管理方法、审计取证方法和取证的技术手段。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在审计分类上属于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性质上属于技术审计的范畴,是传统审计科学的工程化,见图1。
研究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方法论体系必须注重能源审计的实务和操作性。在火电厂能源审计的实务工作中,从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转换和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3个方面切入,可以把火电厂能源审计方法具体分为:考察物理过程,依托热量法、作功能力法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热力学方法;考察财务过程,依托以账户为基础的会计系统的审阅法、核对法等会计学方法;考察管理过程,依托以制度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检查法、对比法等管理学方法。
2 火电厂能源审计程序及内容
2.1 火电厂能源审计程序
审计学认为,审计程序是确定审计方法的前提,是使审计工作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轨迹有序运转的保证。只有先确定出科学、合理和规范的程序,审计人员才能选定适用的审计方法,高效地实施审计和实现审计目标。不同类型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程序。研究审计程序需要解决3个问题:审计程序的一般规律、影响审计程序制定的制约因素和不同类型审计程序的特点。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主要运用审计学中关于行业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基础审计理。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主要运用审计学中关于行业审计与专项审计的基础审计理论,对火力发电厂能源转换和利用的专门事项开展节能分析工作。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根据审计目标不同,可分为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和详细能源审计3类;根据审计实施主体不同,分为实施基本项的企业内部能源审计、实施规定项的社会(行业)能源审计、实施选择项的政府能源审计3级。综合有关能源审计的研究成果,虽然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有不同类型和分级要求,相应的审计程序会有差异,但也有共同的步骤,可以归纳为l2个环节,详见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程序,如图2所示。
2.2 火电厂能源审计内容
针对上文所述,火电厂能源审计关注的是火力发电厂能源转换以及利用的物理过程、财务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经济性和潜力等目标,应用热力发电厂、审计学等原理分析其合理性;根据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法律规定、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监管规则、行业标准化中心制定的行业导则以及各大发电集团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等考察其合规性;评价其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果带来的经济性;分析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能力,挖掘其潜力,构成火电厂能源审计实务的核心内容。火电厂能源审计实务具体包括:
(1)立项。包括确定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任务;拟定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计划;成员组成和分工;必需的设备与仪器等技术条件。
(2)数据采集。确定火力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及测点;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能流图的计算及其数据采集;查阅能源数据台账、主要参数报表和有关数据信息。
(3)调查测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调查大纲;火力发电厂的用能概况、能源管理现状;必要的能源检测以及确定重点等。
(4)能量平衡计算。火力发电厂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火力发电厂能源消费指标(如供电煤耗率、水耗率等)计算分析;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和分析。
(5)能源物理过程分析。锅炉热力系统、管道热力系统、汽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能量平衡分析;主要设备或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分析。
(6)能源财务过程分析。火力发电厂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火力发电厂电、热产品财务成本指标分析;火力发电厂能源消耗、价格、成本数据核定,以及小机组发电量指标交易补偿的节能量等。
(7)能源管理过程分析。按国家或行业标准检查能源管理、计量、统计等的合规性。通过火电力发厂节能潜力的计算分析,与国内外同类型电厂的先进水平作对比,改进能源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技术维护水平,健全管理制度。
(8)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是本项工作的标志性成果,要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主要内容有能源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从管理和技术途径提出建议以及必要的附件说明。
(9)制定整改措施。根据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
(10)无/低成本项目。通过能源审计,可以确定的无成本/低成本节能技术项目优先实施,有的应该即知即改。
(11)重大项目。火力发电厂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是节能的根本措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环评分析以及提出进度表等。
(12)能源审计回访。为保证能源审计效果,检查和回访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的落实情况是必要的,可以参照后续审计的准则进行。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的质量取决于能源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6月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4号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能源审计工作底稿应该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底稿类似于节能减排专项工作的热力计算书、调研分析报告、热力测试报告等,是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工作报告的基础。
3 火电厂能源审计报告体系
一般审计方法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根据所确定的审计目标和可支配的审计资源,针对具体的审计事项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依据审计证据去证实审计事项与审计依据的相符程度,就审计事项的性质作出审计结论,并将审计结果传达给企业。火电厂能源审计是针对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经济运行水平、能源管理现状以及节能潜力分析所开展的专门检查和评价。根据火电厂能源审计任务,运用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获取在火电厂能源审计规定期限内相关的技术数据、文本文件,或进行必要的检测,可以通过“三图三表一报告”技术分析体系,实现火电厂能源审计目标。“三图三表一报告”是开展火电厂能源审计的简捷评价方法和实现途径。具体为,绘制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图、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火力发电厂能流图;编制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以及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
(1)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图是热力发电厂实现热功转换热力部分的工艺过程图,有原则性和全面性之分。火电厂能源审计以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为基础,相应的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为依据,完成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以及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的编制,计算并绘制火力发电厂能流图,最终完成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
(2)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方框图。清晰、简明地表示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绘制热平衡、电平衡、水平衡方框图,或能源审计期限内的能源平衡网络图。
(3)火力发电厂能流图。根据热力发电厂原理,通过计算,绘制出与动力循环能量转换、传递和利用物理过程一致的火力发电厂热流图和质流图。
(4)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能源统计是开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统计学原理,围绕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任务,设计统计指标体系,按能耗分类采集数据,确定能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编制火力发电厂能源统计表。
(5)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表。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是以火力发电厂为对象,研究各类设备的能源收入与支出平衡、消耗与利用以及损失的数量平衡,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依据DL/T60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的规定设计表格,进行热平衡、电平衡、水平衡计算与分析,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编制能量平衡表。
(6)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表。根据会计学原理,火力发电厂能源财务分析是关于火力发电厂能源管理、电量和热量交易及其资金流的收支平衡和计算的事务。设计的能源财务分析表要包含购入能源消耗(实物)费用、产值能耗及能源成本分析、企业自用能源费用、能源单价以企业平均结算价计算等内容。
(7)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火电企业能源管理、能源统计的体系和制度;火电企业节能管理与技术措施;能源利用效果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技术改造的财务分析和合理化建议等。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要尽可能利用电力企业已有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平台实现计算机能源审计。